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故乡

  • 阳坡泉下

    作者:朱子一

    《阳坡泉下:面对大西北的乡愁》是一部讲述西北农村家族历史的书,从家族的传说开始落笔,一直书写到当下的生活现实,包括了家族的迁徙、繁衍和生息,以亲历者的视角深刻解析了西北人传统生活的风物风貌,也从小处真实地描写了西北农村的风土民情,细腻地展现了一幅触手可及的西北农村历史画卷。
  • 故乡,或者城市

    作者:郭敬明

    这是《ZUI Silence》脱离《最小说》别册而独立成书后的第一辑,最世文化团队选择以“城市”作为这一本的主题,繁华或者古朴,快节奏或者悠闲,冷漠疏离或者热情豪迈……每一座城市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气质,它无法复刻,而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座城市里,它让人感觉到漂泊或者安定,它是故乡或者寄居地,它让人充满期待或者疲惫满身……三类各具特色的城市风景轨迹,三种不同的生活常态,都将于摄影师的照片中成像出它最真实的面目;郭敬明、吴忠全、消失宾妮等真诚诉说各自对于“城市”的遐思与领悟,落落全程鼎力文字监制。
  • 暮色四合

    作者:老愚

  • 生长在80年代的小城

    作者:李若瑄

    谨以此书,写给我们渐渐消失的故乡! 后来\我们终于长大 来到了\向往已久的都市 可以自由穿梭\似乎 自己也变成了它的一部分 久而久之\故乡这个词变得好遥远 变得\不那么重要 慢慢替代它的只剩下\怀念 会不会\有那么一天 在下着雨的\夜晚 你也会像\惊醒了一般 回忆起\那些从前 记忆中\那些稚嫩的脸和那潮潮的南风天 我们也许都注定漂泊\散落四方 只期望内心\还有一块柔软而干净的土壤 装着我们的小城\我们的故乡
  • 一个人的乡村

    作者:郭正一

    看见寻常,看见世相,看见生命的本真 纪实版《活着》,那些寻常生命里的感动与美好 《一个人的乡村》是郭正一的乡村,是再“寻常不过”却又“独一无二”的乡村。 没有预设,没有美化,郭正一选择用“白描”、用“非虚构”的方式,来讲述这些在某个瞬间深深打动了他的心灵的人们和他们的事 儿:无论多么艰难,他们选择勇敢面对;无论多么卑微,他们不曾放弃梦想;无论多么坎坷,他们选择坚强。面对“活着”,他们有我们无法想象的“内心强大”;而五味杂陈的“活着”,有我们无法想象的“传奇百态”。 《石留国》:王屋山下的村长,特立独行,日子如意,轻狂张扬。活着不就应该嬉笑怒骂、热热闹闹吗?不甘寂寞、漫不经心的“桃花运”竟刺激得妻子以死抗争,旋生旋灭一念间。巨变之后每况愈下,他在孤独中努力寻找自己的来源,也寻找自己的归宿。如果时间可以倒推,他会活得小心翼翼吗? 《大姨》:饱受丈夫虐待却在他死在千里之外时,怀着八个月身孕赶去护送其遗体回家。不能乘车,她手拄拐杖,像个将领一样走在护送队伍的前面,风雨兼程,八天八夜…… 《女人花》:如歌剧《猫》中的“魅力猫”。她年轻时是最美丽的一个,为逐爱异乡闯荡,却最终失美貌,失爱情,尝尽悲凉。谁也不能改变命运,爱也不能。她在追问中,选择坚强,选择坚持每一天…… 《养蜂人家》:女人因毁容而不敢照镜子,无法面对生活,男人辞工、收拾行囊带她做游走坡岭的养蜂人,只为她能放下面纱,自由行走。为爱放下一切,风餐露宿,走海角天涯,说说容易,几人真能践行? 生命是一出伟大的戏剧,开始了,就不再停下。
  • 忧郁的故乡

    作者:黄健

    童年,因为回不去才让然怀念。而故乡,因为回不去了,才让人忧郁。 一部《忧郁的故乡》写尽那些让人怀念、令人心酸的人和事。 童年时代的欢乐时光和美丽故乡才是我所记忆的故乡,才是我的精神故乡。如今,它变了,变得我开始不太熟悉不太认识甚至不太喜欢,为此我感到一种深深的忧郁。也正是这种忧郁,迫使我重新仔细地审视故乡,同时审视中国其他地区的乡村,试图利用那些变迁时代留下的蛛丝马迹来重构一个故乡的图景。而这些审视和重构的努力变成了今天的文字,我期待在文字中,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乡,并重塑我们的精神家园。 田野的感受,乡土的追忆,思想的凝聚和学术的尝试,是这本文集呈现给读者的样态,这样一种样态虽然略显青涩与原生态,却包蕴着一个怀揣梦想的青年才俊在学术门槛内外的求索,对之,我们充满欣喜与期待。 ——吴毅(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故乡的沉沦,不止是一个人忧郁。 ——张鸣(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这本集田野调查、研究报告与散文笔记于一体的书一次又一次把我带回既熟悉又陌生的家乡,彷佛置身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田埂上,触摸到荒凉,也感受到希望。 ——杨恒均(著名作家与时评人)
  • 会唱歌的墙

    作者:莫言

    本书收录了莫言从1981-2011年间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是一种美的享受。他的文笔简洁,风格恬淡,看似平平淡淡,却蕴藏着无穷的艺术魅力,令人读后余味无穷,遐想不已。在平实的语言后面,饱含着作者对生活的感受,让读者细细去体会、咀嚼。它恰像两三知已灯下夜谈,或直抒胸臆,或旁征博引,或幽默谐趣。在淡淡的氛围中,自有一种韵味,在不知不觉中给人以美的熏陶。
  • 何止故乡

    作者:莫言、阎连科等

    中国人心目中的故乡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对每个人来说,故乡很难被正面注视,也很难被客观书写,是因为我们都带着特殊的感情去看待故乡。 一方面,从家到族到国的概念连接,家乡的神圣性无可动摇;另一方面,再从国到族到家,老家所在的那块土地,往往被神化成一个坛,安置我们对于理想家园梦境般的美好想像。 帕慕克说:“我们一生当中至少都有一次反思,带领我们检视自己出生的环境。”但大多数时候,我们文字里的故乡,不是经过反思的环境,而是一种胆怯的想像所造就的虚构的图景。老家所在的那块土地,也就神化成一个坛,只好安置我们对于理想家园梦境般的美好想像。 莫言、阎连科、阿来、蒋子龙、刘心武、迟子建……看中国最优秀的作家们心中的故乡。
  • 春天怎么还不来

    作者:盛可以

    一个人对童年与故乡的深深纪念 一代中国人最美好童年的图文标本 ★ 小说家盛可以,化锋利笔刃为柔软画笔,绘出失落天堂 ★ 小女孩和小黑狗奥巴马在乡间的嬉戏时光,也是我们共有的亲切记忆 ★ 这将是一次走进时光深处的阅读,当现实或冰冷之时,唤醒你最初有过 出于偶然,盛可以用书法余墨画出了身着红衣的女孩和她心爱的小黑狗“奥巴马”,骤然间,对童年和故乡的思念汹涌而来,令她无法停笔。画笔将她带回了湖南益阳的湖边小村,又一次经历了捉蜻蜓、钓青蛙、偷西瓜的嬉戏时光,也更痛心地怜惜如今已经被毁坏的故乡。 《春天怎么还不来》包括53篇散文,每一篇都配有她的彩色水墨画,另收入7张单独的画作。这是盛可以迄今最私人、最柔软的一本书。她首次褪下犀利,以深沉而温暖的爱,重现永不再来的那些至纯、至真的爱与孤独。
  • 为了不能失去的故乡

    作者:华新民

    这是一本融入了作者全部感情的书,笔尖流淌出太多对古都的眷恋,描绘出太多胡同的美。她用整颗心爱着老北京和世世代代居住在此的北京人,也用尽全力抨击那些破坏胡同及伤害老宅主人的行为。 这是一本会让人唏嘘不已的书,有那么多曾经美丽的胡同和四合院,如今早已成了废墟,早已被高楼淹没不知去向,只留在书中那一张张的照片中;同时留下的还有它们被破坏时的惨象,前后对比,令人震撼不已。 这也是一本普及历史知识和法律知识的书,它颠覆了当今人们对中国城市土地权属的认知,向所有祖宅业主和商品房业主提供了维护其财产权利的依据。
  • 故乡,心里的风景

    作者:(日)原田泰治

    【内容提要】 《故乡,心里的风景》共收录原田泰治222幅绘画作品。原田泰治访遍日本47个州道府县,用画笔描绘了自己心中的“故乡”。驶过花丛的轨道车、运河边的石造仓库群、乡村里的烧炭人、海边的曲屋、农民庆祝丰收的场景……无论是普通人的生活场景、自然中的一草一木,还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艺和传统建筑,在原田泰治的画中都可以找到。在他那朴素自然的绘画中,可以感受到他对故乡的深情与热爱。 【媒体评论】 原田泰治先生的画中,不只是描绘了日本的风景,还有现在日本人已经迷失的心。 —— 佐田雅志(原田泰治美术馆名誉馆长、作家、歌手) 原田泰治走遍日本全国各地,在他那充满温情的画笔里,关注着那些在我们似乎已经遗忘的地区生活着的人们。 ——日本《长野日报》 我非常喜欢原田泰治先生的绘画。他的画勾起了我的童年记忆,画中那些令人怀念的日本原风景,让人感觉十分温暖。 ——日本《伊豆新闻》 原田泰治用自己独特的画笔反映出具有浓厚日本特征的风俗人情。他的画中有乡间的祭礼节日、已经在都市消失的交通工具、乡村的邻里温馨等等。这些已远离都市的美丽的大自然,触动了无数日本人的心灵。 ——上海《新闻晨报》
  • 生死故乡

    作者:杨献平

    ☆著名青年作家杨献平最新非虚构力作,杨显惠、裘山山、王宗仁、王兆胜联袂推荐 ☆新时代的《生死场》,揭开农村的残酷与真实 ☆民间立场、小说笔法、散文风格交织的一部故乡生死书 ……………………………………………………………………………………………… 本书描写了太行山南麓的乡野人文历史、民间风习、乡村传统等诸多因素,是一方地域民众生活与精神的集体画 像,亦是一部北方乡村人群的当代世俗生存史。作者自觉摈弃了旧有的乡村抒情与浪漫、伪饰色彩的书写方式,以本真的态度、白描的手法乃至小说散文杂糅的文体,写出了当代中国底层人的生活和精神变迁。 ……………………………………………………………………………………………… 断断续续读完《生死故乡》,脑海里出现了萧红的《生死场》、《呼兰河传》。我不能说这部书稿达到了萧红的水平,但是杨献平的眼光和境界已可以和她比肩。尤其是在中国文坛争先取媚邀宠的大背景下,这部书写出了这三十年的农村史,难能可贵。可以说这是一部新的《生死场》。 ——著名作家 杨显惠 杨献平试图建立自己的文学领地。本书以简约、自由的方式,书写了大时代下偏僻乡野的芸芸众生,以及他们严酷生存环境当中的离奇命运遭际。 ——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 裘山山 杨献平的写作一改抒情和诗意,对自身的文学性审视和周遭事物的艺术呈现,通过《生死故乡》,他进入到了真正的当代民间和苦难的底部。 ——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 王宗仁 杨献平将灵思探入乡间,感应那些原生态的人与事,从中发掘底层社会人生的喜怒哀乐,尤其是那些哀伤、无奈和绝望。 ——文学博士、批评家 王兆胜
  • 我的高密

    作者:莫言

    《我的高密》编选的角度很好,题目叫《我的高密》也很好。是作者与这对夫妻的友谊的见证,当然这本书里也有作者的童年、梦想、以及作者半生的足迹。
  • 一去二三里: 关于故乡,也关于旅行

    作者:李双喜

    一个北漂80后重拾故乡的乡村之旅 •超人气摄影师双喜第一本乡土旅行随笔结集,真情呈现纯真田园生活。 •137张精美逼真大幅摄影图片+272页清晰雅致、全彩绿色环保印刷,【美文+摄影】的图文书。 最令人心动的图片盛宴,最具品质的乡土旅行美文集。 •清丽隽永的文字,温暖治愈。 作者文笔轻柔细腻,像早春的一场小雨,冲散喧嚣都市带来的各种压力,让你抛却烦恼,从急促的生活节奏中解脱出来。 •普通的乡村生活画面,牵动广大游子的心。 这些呈现你我的故乡的照片,点亮你的心,让你找回失落已久的自我,重拾简单的幸福。 ----------------------------------- 李双喜自幼生长于南方山村,长大后,同大部分80后一样,也开始了离乡漂泊。 十几年来,他都在城里工作奔忙,却始终无法融入繁华的都市。而千里之外的故乡,依然宁静美丽如昨。 他在体会了人事无常、光阴似箭的变化后,越发地迷恋质朴的乡间生活。他怀恋的不仅仅是故乡,而是心底最初的地方,一切纯净如天籁。 于是,他决定给心找个出口,出去走走,像古诗中描写的“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在久违的乡村田园中,找回最初的自己,让生命焕发光彩。 ----------------------------------- 从故乡开始的旅行,自南向北, 从柔情的江南水乡到寂静的黄土高坡, 从质朴实用的瓦房到高墙深院的大宅, …… 它们都是正在改变的、依然温暖如初的你我的故乡。 一山一水,一村一寨,一言一行,一颦一笑, 一花一果,一枝一叶,一粥一菜,一茶一饭, 体悟人世间最真实、最平凡的生活。 此书像一粒种子,种进向往简单、纯真生活的人们心中,结出满满的希望。 【远山】我从远山走来,带着泥土和山野的气息。 【村庄】回故乡,去他乡,其实这就是我的旅行,人生也便是如此。 【乡味】每个人,都有一份关于家乡的缱绻记忆,那缱绻里,有父母的叮咛,有撒满屋顶的点点星辰,更有厨房里飘动的缕缕油烟味。 ----------------------------------- 乡村,真的是最好的心灵旅行地。这一篇篇文章,一张张照片,犹如一首首清新的田园牧歌,抑或是来自荒野的一股清新空气,轻轻地抚平我内心的浮躁。 它让我在困顿疲惫中感到一丝温暖,获得平静的力量,不再去想争强好胜、羡慕他人,不再空虚或忧虑,从而走向宁静的回归。 ——旅行家 鸢尾
  • 异乡人

    作者:林少华

    “无论置身何处,我们的某一部分都是异乡人(strangers)”。本书是著名文学翻译家、学者林少华先生的散文集,是他近年对当下社会生活的思考和感悟。谁又不是异乡人呢?也许你身在异乡,漂泊无依;也许你感到孤独,即便置身人群之中,心灵的异乡人无处不在。林少华老师的文字抒情意味浓厚,充满智慧与禅意,无处不在暗示着我们——你,要如何才能获得身心安顿? 幸福,其实并不遥远。
  • 故乡面和花朵(全四册)

    作者:刘震云

    故乡面和花朵,ISBN:9787801420268,作者:刘震云著
  • 故乡有灵

    作者:花如掌灯

    【内容简介】 在他的故乡,他的昨日,时光渐行渐远,万物愈灵愈美。 那些远去的吃食,年糕、芥菜、酒酿;那些久违的鸟兽,梁上燕、村狗;那些消逝的人事,木匠、酒徒、和尚;那些漫漶的时光,午后、暮色、春雨;那些生锈的地方,寒溪、池塘、漏屋……在时光照耀后都有一种惊人的美,连晒太阳、闲坐回首起来都那么勾魂摄魄。 花如掌灯说荒村景物、人事以及物是人非,追忆流年,随想故旧,心似丝,文如苔,织成岁月的绿毯,这里是另一种深思,是安静的田园,亦是悠远的古典,再不落笔就忘了。 他安静,我们喧嚣。而为什么他闲敲棋子,却正好打在你我心头? 【编辑推荐】 1《故乡有灵》是一本怀旧的散文集,在花如掌灯的笔下,舅舅、弟弟、酒徒、木匠、乞丐等乡间人物,每个人都被包容被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在。 2花如掌灯写出了三个故乡:地理上的故乡,岁月上的故乡,心灵上的故乡。他的故乡像全中国所有的农村一样,早已物是人非,斗转星移。在他的心中,故乡比斜阳更残,那年那月那地怕是再也回不去了,只有躬耕纸上,在字句间重觅历历往事。从这个层面来说,花如掌灯所写的,是一代人的共有的记忆,也是一个时代的剪影,是对一种即将消逝的人文的缅怀。 3我们需要一种接地气的文字来缓和我们在现代工业环境中的迷失与混乱,我们需要一种力透心灵的情感帮助我们重新找到一种把持,我们也需要通过对过往岁月的缅怀与思考来表达我们对生灵、对生命的敬畏。 4花如掌灯用一颗游子的心醉心品咂这些故人旧事,作品中极少见到雷霆怒吼、阔大无比的壮观场景,多是风和日丽、小桥流水的江南秀色和静安岁月、悲喜冷暖的人事变迁。他凭着对事物的独到颖悟和审美发现,从小的视角切入,点点滴滴,活灵活现,趣味盎然,字里行间弥漫着一种挥之不去的淡淡乡愁和人文情怀。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历经世态的老者谈话,让我们繁华跃动的心田获得一片宁静,得到片刻的舒心怡神。 【精彩推荐】 丢了故乡的人,也就永远走不进天堂。今天,我们走出土地,走出故乡,却也把土地和故乡赋予我们的秉性,丢在进城的路上,付与日月,还给山海。但我们越丢越不快乐,越丢越比来的时候恐慌。这让我怀念起炊烟和大地。 在这个浮华到坚硬的年代,还是回到心中的那个故乡吧!慢三拍,静一生。听听平时听不见的山涧鸟鸣,看看寸寸光阴在庭前徘徊,回去见见当年偷瓜被他逮住痛打的那个邻居,闻闻麦香和瓜秧,吃青菜,喝白水,静听岁月的拔节与忧伤,这才是人世的大信大爱。 ——著名媒体人、书评人 林东林
  • 出梁庄记

    作者:梁鸿

    2010年《中国在梁庄》出版,它是梁庄人留守在梁庄的故事。但是,这并不是完整的梁庄,“梁庄”生命群体的另外重要一部分,进城农民,还没有被书写。 梁庄的打工者在城市打工时间最长的有超过30年,最短的才刚刚踏上漂泊之程。《出梁庄记》主要人物有51位,51位中,外出务工时间长达20年以上的有26个,外出务工时间10年以上的有15个,平均外出打工时间为16.7年。 然而,他们进入了中国的哪些城市?做什么样的工作?如何流转?他们与城市以什么样的关系存在?他们怎样思考梁庄,是否想回去?怎样思考所在的城市?怎样思考自己的生活?他们的历史形象,他们的身份,是如何被规定,被约束,并最终被塑造出来的? 中国有近2.5亿农民和梁庄打工者一样,他们是中国特色农民,长期远离土地,长期寄居城市,他们对故乡已经陌生,对城市未曾熟悉。然而,他们构成完整的农村与城市,构成完整的中国。他们是一个共同体的存在样态,我们是如何思考并以什么样的姿态参与了他们的生态发展? 说《出梁庄记》是《中国在梁庄》的延续,不如直言它是《中国在梁庄》更为深刻的扩展和掘进。一个村庄遍布在一个国家,其足迹是一个民族命运的当代画影,其诉说的眼泪,是今日中国澎湃的浊浪。 ——阎连 《出梁庄记》具有“人间”气象。众生离家,大军般、大战般向“人间”而去,迁徙、流散、悲欢离合,构成了中国经验的浩大画卷。在小说力竭的边界之外,这部非虚构作品展现了“史诗”般的精神品质。 ——李敬泽 这两年多来,梁鸿的很多时间花在了寻亲之旅上——寻找在国内其他地方务工、生活的梁庄乡亲。《出梁庄记》是又一部“非虚构”上佳之作。由于作者的着眼点有足够强大的辐散性,并不特意显露的人性思量、民生关切和家国情怀便更具内在的感染力。 ——施战军 梁鸿老师将那个“隐形的中国”带入我们的视野。《出梁庄记》它推倒我们的傲慢,迫使我们去正视那个有血有肉却早已为我们熟视无睹的城市打工人群。令人疼痛的不是其中的残酷,而是整个社会——甚至包括承受者本身——在这些残酷面前的无动于衷。 ——刘瑜
  • 水蛇腰

    作者:汪曾祺

    《水蛇腰》包括了:两副鸭掌白白净净、妥妥停停、排成一排、异秉、这一条街上的店铺、摆摊的、生意如何、彼此都很清楚、岁寒三友、这三个人是、王瘦吾、陶虎臣、靳彝甫、王四海的黄昏、王四海站起来,沿着承志河等内容。
  • 白鹿原上

    作者:陈忠实

    《白鹿原上》是陈忠实散文精选集,收入《原下的日子》、《告别白鸽》、《拥有一方绿荫》等作品三十三篇,讲述了白鹿原乃至关中地区的独特风貌,洋溢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和人文情怀,令读者身临其境,心领神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