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学术

  • 山水之境

    作者:吴欣,柯律格,包华石,汪悦进

    这本有关中国山水园林文化的论文集,有选择性地收入柯律格、包华石、汪悦进等海内外学者的相关论文12篇,试图从艺术、文学、建筑、考古不同方面,展示中国园林文化的历史面貌。 作者们从各自的角度对中国传统的自然山水观进行剖析,重点在于揭示和澄清中国文化本身对“万物”的理解——也就是在现代启蒙思想框架影响下开始接受西化的“自然”概念之前,中国人对景观环境的看法。这种观念在中国文化史上不断发展和变更,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自古以来,山水就是中国文化之镜。从后汉到前清,可分为三个大的变化阶段:山水文化在魏晋南北朝的全面生成;在唐宋之纪山水逐渐偏向于文人个性的表达;元明清期间成为中华文化的象征。这种时间上的历程正是本书甄选和组织文章的内在线索。
  • 清代学术概论

    作者:梁启超著,朱维铮校订

    《清代学术概论》,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总结清代学术思想史的著作。全书涉及哲学、经学、史学、考古学、地理学、金石学、文献学、佛学、美术、诗歌、历法、数学、水利等学术领域,而贯之以时代思潮兴盛转承的主线,可谓气势磅礴,思路明晰,有如一气呵成,被后世研究者称为“近代学术史上的一件珍品”。本次出版,选用的是朱维铮校订本,并改正了一些错误。 丛书介绍: 这是一套写给年轻人的国学读本。晚清民国时期,东西方文化会通碰撞,人文学术勃兴,名家辈出,产生了一大批大师级的学者,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他们的著述,历经岁月洗磨,至今仍熠熠生辉。由于诸种原因,这些著作,有的久不再版,一书难觅,有的版本繁杂,错漏时见。有鉴于此,我们特组织出版“跟大师学国学”书系,从这些学者名家、国学大师的著作中,遴选出一些好读易懂、简明扼要的作品,仔细编校,统一装帧,分批推出,以飨读者。 我们所选书目,大多数是一版再版的经典著作,不仅在文化学术界历来享有盛誉,也在广大读者中间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另有一部分,出自当日名家,影响很大,有的多次重印,但1949年以后未再重印,借此次整理出版的机会,我们将之重新推荐给读者朋友。这些书,都是大家名家面向年轻读者讲述,不作高头讲章,也不掺杂教条习气。我们希望,本书系在新的时代,能够帮助今天的年轻人熟悉自己的经典,认识自己的历史与文化。 “跟大师学国学”第二辑于2010年1月推出,包括: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孟森《清史讲义》、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和《清代学术概论》、曹伯韩《国学常识》、胡朴安《文字学常识》、诸宗元《中国书画浅说》、俞陛云《诗境浅说》等八种。 上架建议: 普及读物,国学,传统文化 本书系卖点: 1,大师精品: 文化名家历经半个世纪而熠熠生辉的好书,是年轻人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首选读物。 2,增补内容: 增补作者相关文章或名家评论文章,比其他社版本大大增值。 3,定价低廉: 回馈年轻读者朋友,单本定价最低至10元。 4,编校可靠: 中华书局资深编辑、编审把关,文字准确。
  • 給青年知識追求者的信

    作者:朱敬一

    調皮搗蛋當然不是什麼值得誇讚的正面特質,但卻也不是十惡不赦。年輕朋友若問我為什麼有那麼多稀奇古怪的想法與研究題材,我猜是與自己調皮的個性有關。調皮搗蛋以及不受傳統拘束的性格,經常會想出人意表、別出心裁,這或許就是點子與創新的源頭。 有一本英文字典,把研究二字定義為study or investigation of facts not readily available,譯成中文就是「對未知事實的探索與檢證」。所有的法則、規矩,都是代表已知世界劃定的範疇。越是調皮的人,越傾向將這些法則與規矩視為無物,也就越有可能另闢蹊徑,想出一些與傳統思維不同的見解。 自然與生命科學尋找新的題材,可能是要研讀文獻、觀察實驗、電腦模擬、紙上推演;但由於社會學門的知識是源自於社會現象的觀察,所以點子一定是由社會觀察而來。如何從觀察紛亂無緒的日常生活中激發知識創新的構思,我無以名狀其過程,只能列舉一些實例,由讀者自己去體會。例中所謂的觀察,未必是自己日常生活之體驗,也包括雜誌閱讀、期刊檢索之所見。 站在進入大學等嚴肅學術體制前,許多年輕人惶恐無助。成為一位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者,應該是許多大學生曾經想過的生涯。看著台上教授展露著豐富學識涵養及精湛的觀點,如果有足夠的能力成為一位為社會盡力的學術研究人,進入學術研究機構,也是應該受到鼓勵的選擇。《給青年知識追求者的信》絕對足以成為畢生目標為社會科學學術研究的準則手冊。 什麼是研究?社會科學的知識探索是什麼過程?研究者究竟在追求什麼?研究者究竟在追求什麼?由國內著名經濟學家,中央研究院前副院長朱敬一院士來解釋學術這個生涯,成為引導此一生涯方向的重要指標。針對很多技術性的問題都有直接並且詳細的探討,例如如何爭取教職、如何面對國際論文評論壓力、如何找到研究方向……等。 「在這本書中,朱教授帶我們走到後台,讓我們分享做學問的『秘訣』。」 --林南(美國杜克大學社會系正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 「他顯現了作為一個社會科學學者治學之外,最應該有的行動力和好奇心。」 --王德威(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文明系Edward C. Henderson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 「這是一本分享研究過程中的第一手經驗與有趣故事的觀點行書籍!」 --黃榮村(中國醫藥大學校長、前教育部長) 「朱院士的文章一向犀利、風趣,帶有一點調皮,很扼要也很吸引人。」 --王汎森(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院士) 「這十封信對一位稍有年資的研究者仍是很有助益的。」 --陳東升 (行政院國科會人文及社會科學發展處處長、台大社會系教授)
  • 古诗文名物新证合编

    作者:扬之水

    《古诗文名物新证合编》中的诗本来就是物的一部分,与物一起构成富有层次的、流动的雅致世界,而不仅仅是存在于物象之外、对这样一个世界的描述和想象。它们蕴涵着诗意,又是诗的载体。不论是从一支竹筒中抽出一张诗笺展阅,还是把包裹着茶饼的织锦,竹叶,或蜡纸一层层打开,在满室清香中待泉水煮开,诗不是抽象的文字和韵律,而是作为书写融入物的空间、过程、气息和体验。
  • 《山海经》学术史考论

    作者:陈连山

    非考证,无以知事实;无阐论,难以明是非。本书通过考证,还原《山海经》作为原始自然与人文地理志的真实属性及其版本变迁的事实,纠正偏执的疑古主义观念;通过论述,把历代学者对《山海经》的不同认识归结为中国社会文化不同发展阶段的思想结晶。《山海经》在不同时代呈现出的不同面貌,其实反映着那些时代特定的文化思想。一部《山海经》的学术史,就成为中国社会文化变迁的缩影。
  • 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50年史

    作者:薛龙

    本书是2005年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成立五十周年纪念项目之一,是对费正清中心五十年间的发展和学术史的全面记录。本书通过文本研究和人物采访两种形式,以费正清中心成立以来十任主任的任期为线索,通过把握中心不同时期的特点和学术事件,构建费正清中心学术发展史。 费正清中心作为整个美国乃至全世界最为卓著的现代中国研究机构,其学术发展史对广大现代中国研究者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本书系统地披露了大量珍贵的学术文本信息和第一手访谈材料,对中国学者了解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今的国际现代中国研究的整体情况和前沿进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可谓该领域的必读案头书。 在这本书中,薛龙教授以娴熟的文笔讲述了费正清中心的历史。这段历史中折射出美国和世界范围内中国研究领域的学术发展史。它反映了美国国内有关冷战的争论、由越战激发出的情绪、早年与中国台湾紧密的学术联系、1972年以后与中国大陆的学术合作的逐步恢复,以及过去五十多年费正清中心在大中华研究领域的学术盛况。 ——柯伟林 哈佛大学资深杰出成就讲座教授、哈佛中国基金会主席、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主任
  • 中国离别诗形成论考

    作者:[日] 松原朗

    本书所概括的是从魏晋南北朝到唐代中期约六百年间的离别诗的历史。离别的主题,从历史上的萌芽,到后来成为形式多样的重要主题作品,再到最后离别诗形式的僵化,以及内容上的千篇一律,从而退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主要舞台。这些事实描绘出了离别的主题在文学史上萌芽、形成、确立、衰退的巨大消长的弧线。亦即在文学中,主题是固有模式的同时,也是历史的产物;离别主题自身所形成历史的轨迹,便是这方面的证明。
  • 古籍稿抄本经眼录

    作者:黄裳

    黄裳先生是当代著名藏书家,学问渊博,文笔雅健,所撰藏书题跋尤见功力,为文献研究者和收藏爱好者所重视。黄氏来燕榭藏书中偶有宋元旧刻,足以傲人,但其藏书最重要的特色是稿钞本和明清稀少见刊本,其中稿钞本更是以拥有明末清初祁氏澹生堂数代著述,以及如张岱稿本等重要文献,而为世人所知。黄裳也极为重视其所藏稿钞本,大多数都撰有题跋,甚至写有专文,详述得书经过,并考证作者生平及版本源流,介绍稿钞本的基本情况。 稿钞本因其文本上的唯一性,文献及史料价值极高。来燕榭所藏稿钞本绝大多数仍秘藏家中,外人无以得见,因此黄裳所撰稿钞本题记成为藏书界和学界了解其基本情况的主要来源。但这些稿钞本题记和专文分散在黄氏各种著作中,检阅不便。因此,今拟将黄裳所撰稿钞本的的题跋和专文辑录编为一书,如此庶可一窥来燕榭所藏稿钞本之全貌,有利于读者作进一步之研讨。
  • 外族的智慧

    作者:[意]阿纳尔多•莫米利亚诺

    本书意在讨论希腊文化与周边文化的关系,以及希腊人的态度对他们历史命运的影响。
  • 中国文献学

    作者:张舜徽

    《中国文献学》内容简介:我们必须阅读,才能更好地进行校书。但是,一个人的聪明才力究竟是有限的、渺小的。长于此或短于彼,不可能具备各方面的知识。摆在我们面前汗牛充栋的书籍,内容是丰富的、繁杂的。如果说一个人竭尽精力,便可校理天下群书,那是一件不可想像的事。我国历史上几次范围较广的校书工作,都是在大规模组织人力、各用所长、分工合作、集体劳动的条件之下,取得成功的。当汉成帝河平年间,中国历史上出现第一次大规模集体校书的时候,便是采取各委专才的原则进行的。其中只有刘向是一位博涉多通的学者,所以能总校经传、诸子、诗赋三大类书籍。其中还有他的儿子刘歆,和杜参、班游等协助他,可知那三大类书籍,也不是刘向一人独力校订的。至于兵书、术数、方技等类书籍,则分配给精通这些专业知识的人去校订,发挥他们的特长。这在人事安排上,体现了重视集体力量的精神。其次,当北宋全盛的时期,开崇文院校理群书。程俱《麟台故事》说:“国初循前代之制,以昭文馆、史馆、集贤院为三馆,通名之日崇文院。”当时名流学者,都被罗致参加了工作。像沈括、苏颂这般人,学问博洽,举凡天文、地理、音律、算法、医方、本草,都有比较精湛的研究。每校一书,都有《叙录》。仿佛和刘向校书时,有些相同。《麟台故事》卷三有云:嘉祐二年,置校正医书局于编修院,以苏颂、陈检等并为校正医书官。这又说明了当时也是委任专门人才去校订专门书籍的。不过宋代统治者,还是拘于常格,除对四部之书作一番校订外,便没有注意到方外之书的整理。
  • 怎样写论文

    作者:王力/朱光潜等

    《怎样写论文:十二位名教授学术写作纵横谈》收录的十二篇文章,分别由各个学科的著名学者结合自己的亲身经验写成。这些学者有著名语言学家王力、美学家朱光潜、哲学家张岱年、联合国前南国际刑事法庭大法官王铁崖、遗传学家李汝祺、继竺可桢之后最著名的气象学家李宪之等等。所有这些文章,都不是板起面孔说话的,都不是站在岸上的纸上谈兵,而是工作在学科第一线,并且有丰富学术成果和大量论文写作实践经验的学者的夫子自道,娓娓道来、不疾不徐,既有大量的实际例子,也有一般的规律性总结;不仅有成功的经验,还有失败的教训,生动活泼,具体实用。从这些文章中我们不仅仅可以学到论文写作的一般方法,还可以看到这些大师们是如何做学问的,他们是如何思考的,从而他们的学术经历往往也会展现在我们眼前。所以,与一般的关于论文写作的书籍不同,《怎样写论文:十二位名教授学术写作纵横谈》更是这些大师如何做学问、如何写文章的一个个案描述,不仅总结出了一般规律,而且还烙印上了个人的鲜明学术风格;而恰恰在这一点上,显示出《怎样写论文:十二位名教授学术写作纵横谈》的弥足珍贵之处。
  • 苏轼研究

    作者:王水照

    《苏轼研究》是复旦大学资深教授,宋代文学专家王水照先生有关苏轼研究的论文集,分总论篇、思想篇、品评篇、影响篇、谱学篇五个专题,对苏轼的文学创作、政治态度、人生经历等方面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不仅全面解读了苏轼的影响力,更反映了作者与时俱进研究苏轼的轨迹。
  •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作者:沈从文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以历史朝代为编排顺序,通过出土和传世文物的图像,并结合有机连续的174篇文章,对中国古代服饰制度的沿革及其与当时社会物质生活、意识形态的关系,作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反映了自殷商至清代3000多年间中华民族服饰的情况。
  • 雪桥诗话全编

    作者:杨钟羲

    包括《雪桥诗话》、《雪桥诗话续集》、《雪桥诗话三集》、《雪桥诗话余集》共四十卷,为近代旗籍学者杨钟羲著。 本书虽名为诗话,实际上可以说是一部记载有清一代的掌故书,上至朝章国故、经济民生,旁及风俗物产、旧闻轶事、学术渊源、艺文流派,兼收博采,荟萃一编,和历代有些诗话一样,不仅仅限于评诗而已。《雪桥诗话》尤致力于八旗文献的搜集,遇到可资考稽的,虽片言只语,亦无不广为罗列,藉诗以存人,因人而存事。《雪桥诗话》是作者与其表兄宗师盛昱合辑的《八旗文经》的姊妹篇,是研究清史、北京史、尤其是研究八旗人物极为重要的文献资料。
  • 张荫麟全集(全三册)

    作者:陈润成、李欣荣 编

    《张荫麟全集(套装共3册)》集是张荫麟研究三部曲之一,笔者和李欣荣先生合作多年,初时准备合编张荫麟文集一种,后来我们在海内外相继找到稀见的资料,遂计划出版研究资料三种:一为纪念文集,书名《天才的史学家:追忆张荫麟》,清华大学出版社“学林忆往丛书”之一,已于2009年出版。二为《张荫麟哲学论著集》,内收张荫麟的哲学硕士论文英文原著及中译、哲学论文、《戴东原乩语选录》和《补录》,以及张氏翻译的西方哲学论文多篇,计划交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三即为《张荫麟全集(套装共3册)》。《全集》成书之日,清华创校刚好一百年,谨以此书奉献给清华,以志其世纪之盛。
  • 中间地带的革命

    作者:杨奎松

    序 第一章 “以俄为师” (一) 山雨欲来风满楼 (二) 西方不亮东方亮 (三) 最佳的利益选择与结合 第二章 向左还是向右 (一) 排斥外力的外力作用 (二) 谁主沉浮? (三) 出乎意料之外 (四) 妥协与冒险的代价 第三章 从“彻底”到不“彻底” (一) 为苏维埃而战 (二) 世界革命万岁 (三) 失败的战争 (四)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第四章 在有意与无意之间 (一)“兄弟阋于墙” (二)来而不往非礼也 (三)在策略变动的背后 (四)“我们一定要把中国拿下来!” 第五章 走向新中国 (一) 先到为君,后到为臣 (二) 和与战的抉择 (三) “中间地带”的革命? 后记
  • 季羡林谈佛

    作者:季羡林

    《季羡林谈佛》佛教在印度的形成及发展状况,原始佛教的历史起源及语言问题,佛教传入中国及佛教的本土化,中国印在佛教方面的相互学习和彼此交流。
  • 初照楼文集

    作者:朱季海

    《初照樓文集》收文六十篇,其編次順序,大體以類相從,並於標題下注明出處。所收文章,部分根據朱先生手稿,部分輯自期刊雜志。書末附朱先生詩若干首,名《初照樓詩稿》。
  • 边缘与之间

    作者:梁元生

    《边缘与之间》为“人文书系”丛书中的一本。全书收录了作者的11篇学术论文,介绍了处于东西两种文化之间的人物和城市,这在全球化已经成为普遍现象的今天,非常值得关注。全书分三个部分,主要包括:“之间”的人、“之间”的城以及“之间”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