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学术
-
维特根斯坦剑桥讲演录
本书记录了1930年至1935年维特根斯坦在剑桥所作的讲演,内容涉及语言、数学和逻辑问题。这些笔记原始地记录下了他在思想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思考的问题,以及他在向学生们作演讲时的思想发展轨迹。这些都是维特根斯坦的思想整体中的重要内容;同时,这些笔记真实反映了维特根斯坦的思考风格和讲演魅力,人们从中能够感受到他在讲演时的思路变化。 -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术论文写作指南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术论文写作指南(汉英对照)》是关于投稿于国际期刊的学术论文写作指南,可以帮助初级写作者以及有经验的研究者更有效地展现其科研成果;也是在校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撰写和发表毕业论文或者申请国际大学需要的论文写作指南。全书包括提出问题、寻找线索、搜集资料、明确论点、正式写作到文本编辑等学术论文从构思成文到出版或发表的各个环节,逻辑清晰,简明扼要,深入浅出,并附有大量生动的案例。 -
清词史
本书以词风流变为主脉,以词派消长和各时期重大词创作活动及群体实践为骨干,从而经纬以大家、名家创作成就的论评。评估则以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两个方面探觅其“因”和“变”的沿革流向为重点。凡“史”都不应该也不可能跳脱历史时代的顺序,时势人心则总是直接间接地影响或支配着文学风气的演变,清词风气与时势人心这二者之间的感应同样契合如符。但词的历史毕竟不是社会政治史,所以词史不可能全同于历史书的分期。特别是如嘉庆、道光时期的词风的流变,套用“近代史”的习惯分期法会显得不切实际。 考虑到文学史或文体史不宜于考证辨析,所以本书中有相当一批词人的生卒行年,虽系笔者爬梳史料所得,然一般一不作考辨性展开,拟另著专稿辑述。 -
中国艺术与文化
《中国艺术与文化》自2001年初版以来,已被芝加哥大学、斯坦福大学、华盛顿大学等美国多所院校采用为教材。2006年,作者在初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在保持通俗易懂的风格基础上,更能迎合读者对新知的渴求。 作者打破了传统艺术史教材按类型(建筑、雕塑、绘画......)和朝代叙事的僵化模式,内容在类型的基础上统摄于若干主题,主题内部跨越了不同类型的材料。同时,部分章节跳出朝代界限的束缚,注重社会文化史的连续性。作者为艺术现象提供了翔实的社会背景,努力还原艺术的历史环境。本书以开放的视野,为读者提供一窥中国艺术与文化的门径,知其梗概,启发志趣,在吸收借鉴西方学者的研究视角的基础上,最终形成自己对中国艺术文化史的认识。 同时,本书实现了历史文本和图像的完美融合。作者精心挑选358幅图片,随文配图,综合运用了考古、文化解释等多种方法,达到图为文之辅,文为图之质的境界。中译本挑选书中的精美图片作为彩插,相信读者必将为那流光溢彩的艺术之美所折服。 -
人物、角色与心灵
呂立亭(Tina Lu) 耶魯大學中國文學教授。1998年獲得哈佛大學比較文學博士學位。主要從事明清文學研究。作品除本書外,還有《明清文學中的意外亂倫、割骨療親以及其他奇遇》(Accidental Incest,Filial Cannibalism,and other Peculiar Encounters in Late Imperial Chinese Literature,Harvard,2008)、《劍橋中國文學史》下卷第二章《晚明文學文化》(「The Literature Culture of Late Ming(1573—1644)」in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Cambridge,2009)。 -
晚清至五四
《晚清至五四: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生》,将研究视角聚焦于长期处在五四重重遮蔽之中的晚清民初文学,但它并非全面叙述晚清至五四时期文学发展的历史,而是以“现代性”作为理论资源和研究策略,严肃而深入地考察了这一时期几个十分突出而且意涵丰富的文学文化现象和作家作品,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在学科领域内部形成了实质性的推进。 从绝对的意义上来说,这些话题都不算新,然而杨联芬女士对这些“老话题”的再解读却充满了新意且极富于启发性,这与作者的学术态度、学术修养、研究能力和研究方法密切相关。首先,作者能够深入历史发生的具体情境,充分尊重历史的细节和偶然性,细致入微地考察历史本身的复杂丰富与多元异质。以第三章为例,作者不厌其烦地具体考察了林纾用古文翻译一百几十部西方小说的情况,以及他为译者所写的大量序跋在共时性语境中的作用;还搜集了这一研究领域中尽可能多的资料,论证林纾的译作对几代文学青年,诸如鲁迅、周作人、胡适、郭沫若、李吉力人、钱锺书等人,所产生的历时性影响。对于文学史重复论述的林纾与五四新文学家们的论争,作者也不忘做深入的考察,从而得出“林纾与新文化的分歧,并非是否使用白话,而是是否使用白话,就一定废除古文”这样的结论。据此,作者不仅恢复了林纾被“历史主义”叙述扭曲的原生态形象,而且俨然将林纾放在了中国文学现代性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环节上,更为可贵的是作者据此深入地接触并展现了中国文学现代性的本土性情境,摒绝了此类研究中较为普遍的理论与材料脱离的恶劣现象。其次,这本专著相当充分地体现出了杨联芬女士宽广而精警的学术视野,及其对纵横错综的比较研究方法的娴熟运用。这在最后一章的长篇历史小说研究中表现得尤为精彩。作者将曾朴的《孽海花》从鲁迅定位的“谴责小说”中提升出来,与李吉力人的《死水微澜》三部曲放在一起比较论证,将它们统称为“现代长篇历史小说”,并与法国文学中“从莫里哀到雨果、从巴尔扎克到福楼拜”的作品进行了广泛而精确的比较。作者认为曾、李二人小说的历史叙事的现代性体现在,它们摆脱了传统历史小说“以重大历史事件或历史历史人物为中心”的宏大叙事模式,而展现了一种由日常世俗生活构成的“风俗史”。这种见解很有价值,现代性文学的主要内涵之一就是对日常化私人生活空间的发掘与表现,作者以她的具体考察和研究将这种现代性内涵落到了文学叙事的实处,这也正是其高出同类研究的地方。此外,该书特别值得称赞之处还有作者卓越、敏锐的艺术感觉,以及富有灵气的文字表述。可以第六章具体论述为例,比如,“从意象、用典看,苏曼殊是古典的;但从表现的真诚、大胆,感情的纯洁看,苏曼殊的诗是现代的,充满了拜伦式的热烈情怀,也散发着雪莱式的忧伤。”作者的诗人文笔并非感性的无余流露,而是与一个学者的知性和理性相伴相随,这样描述作者的文字风格也许更为恰切。 -
霍普金斯文学理论和批评指南
《霍普金斯文学理论和批评指南(第2版)》由迈克尔·格洛登、马丁·克雷斯沃思、伊莫瑞·济曼主编,内容涵盖从古希腊至21世纪初世界主要文学理论、思潮、流派及重要人物介绍,收录了240余条关键文学理论条目,由美国、加拿大等国200多位相关领域的顶级专家撰写,内容全面详尽,阐释深入具体,融汇了文论领域的新视角和新成果;《霍普金斯文学理论和批评指南(第2版)》译者均为我国西方文论研究领域的一流学者,译文准确、权威,是一本大学文科各系师生必备的参考书。 -
戴震集
戴震是清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学者,一生著述颇丰。本书为今人所编,收录了戴震除一些专门考据作品之外的主要哲学著作和单篇论文。戴震的哲学思想和考据学成就于此可以得到系统了解。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收录了经韵楼刊本《戴东原集》,下编则收录了《孟子字义疏证》、《原善》、《绪言》、《孟子私淑录》,另附录了戴震所撰若干序跋以及段玉裁所撰《戴东原先生年谱》、《戴东原集序》、卢文弨撰《戴氏遗书序》、彭绍升撰《与戴东原书》。 -
制言(全十册)
《制言》,章太炎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会刊,一九三五年创刊于苏州,原名《制言半月刊》,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编,章太炎主编;一九三九年第四十八期起更为《制言月刊》,改由上海制言月刊社编,期数致前。 《制言》创刊于一九三五年九月,初为半月刊,其主旨是研究国学。“制言”之谓,取自《曾子,制言》。太炎先生《发刊宣言》阐述其办刊初衷:“以地址有异,且所召集与会者,所从来亦不同也,口有不尽,更与同志作杂志以宣之。宵际是试图以杂志的形式,弥补谜学的不足,同时也是借助杂志的传播,使囹学会成果播,影响更为显著。该刊栏日设论著、札记、文艺、前贤遗着等,主要刊登章氏国学讲习会会员文章,太炎先生除董理国学会事务外,更不时为该刊撰写文章。 -
金楼子校笺(上下册)
《金楼子》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部重要著作,梁元帝萧绎著。该书涉猎广泛,内容博杂,不仅真切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以及萧绎的思想感情,为研究梁代社会提供重要的原始资料,又可从中约略窥见众多周秦古籍之一斑,补他书之未备,以资考证。该书一向鲜有整理者,对其进行深入细致整理的更是前所未有。《金楼子校笺》一书的撰著,填补了这一学术空白。本书校勘,以清鲍廷博刻《知不足斋丛书》本为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等众多版本,又运用他校和理校,对书中文字逐条考索史料来源,并证以史传和相关载记,校定是非。本书笺证,则钩稽群籍,探究原书引录本源,进而疏通文字窒碍,彰显其本义。书后附录“书目著录与版本序跋”及“历代评说要录”,并撰《萧绎年谱》,颇便学者研究利用。 -
艺林探微
本书系台湾学者衣若芬美术史方面的论文汇集。作者运用现代学术手段,广泛收集相关文献资料,从图像、文字、实物三者的关系入手,对中国古代绘画艺术进行了独到的立体化研究,解释了艺术史实际上是这三者互相影响的历程。 -
民间传承论与乡土生活研究法
《民间传承论与乡土生活研究法》为“日本民俗学之父”柳田国男的两本概论书《民间传承论》、《乡土生活研究法》的中文合译本。其中《民间传承论》是柳田国男系统阐述民俗学理论方法的著作,书中对民俗学的意义、特色、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民俗资料的分类、内容等作了详尽的说明,体系严整。《乡土生活研究法》,同样以方法论为主要内容,但面向一般读者的概论性性质更为突出,对“救世助人”这一民俗学的社会使命的强调也更为明确。 -
冰茧庵论学书札(上)
本书收录著名学者缪钺与百馀位学者亲友的论学书札,经过精心整理,绝大部分为首次出版,极为珍贵。论学友朋中多为文史学界名家,如吴宓、刘永济、陈槃、劳榦、杨联陞等先生,内容广涉史籍考订、诗词品评及学界之书人书事,深具价值。其中与郑天挺、唐长孺、叶嘉莹诸先生学术合作期间的通函,尤见前辈学人治学的谨严风范。 -
北宋文人与党争
本书为"中国士大夫群体研究"之一种。由于宋代的官僚制度的原因,宋代文人的地位较高,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政治生活的黄金时期,他们积极参与政治生活;而北宋的政治特点以积弱积贫、党争频繁为主要特点,自从范仲淹以后,北宋的著名文人几乎无一例外地被卷入党争漩涡,政治风波影响、决定了他们的命运,也深深地影响了他们的文学创作。 本书全面系统地分析与研究了北宋的党争,以及对文人士大夫的深刻影响,是从另一角度研究北宋文人的成功著作。 -
鲁迅六讲
本书系“三联评论”丛书之一。全面系统地分析了鲁迅六讲。全书理论丰富、观点新颖、语言通俗、分析精辟、材料翔实。本书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现代学术主流意识形态和学术思想。相信广大读者能从中获益。 -
文学史书写形态与文化政治
《文学史书写形态与文化政治》的进路与上述的研究有同有异。分别的地方是,《文学史书写形态与文化政治》主要以个别的“文学史”书写文本为对象。简言之,也就是朱星元所提的“写法”和“读法”的进路。《文学史书写形态与文化政治》各章略依时序讨论:由晚清京师大学堂《章程》与现代“文学”学科观念的建立,以至与“文学史”草创期书写的关系开始,到“五四”前后胡适以“白话文学运动”建构影响深远的文学史观,再到40年代林庚以“诗心”唤起“惊异”的《中国文学史》,转到由中原南迁的柳存仁和司马长风在50年代及70年代香港进行的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文学史书写,最后以两种“进行中”的书写活动为对象,看“中国文学史”要添加“香港文学”部分时,或者“香港文学”要进入“文学史”的过程中,所要应付的各种书写问题。 -
古典诗学的现代诠释
本书是对中国古典诗学若干基本概念和命题的研究,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资料的运用都基于作者多年研究诗歌史和诗学文献的积累。其中有些问题,迄今为止很少有人涉及;有些虽被谈得很多,但作者提出问题的角度和结论仍能自出新意,成一家之言。初版问世后,学界多有征引、发挥,有些篇章曾引起讨论和商榷。这次再版,新增了作者近年撰写的《境·境界·意境》、《以高行卑》两篇,并对原先各篇作了不同程度的充实和修订,但未改动最初的分析和结论,以保留原有的学术面貌。 -
王水照自选集
《王水照自选集》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
黄侃日记(全三册)
黄侃曾对弟子陆宗达说:“记日记是很好的方法,既可留下心得,又能锻炼手笔。”黄侃作为一位经学大师、现代语言学大师,他的日记是非常具有特色的。访书、购书、借书、还书、理书、翻书、点书、钞书、订书、评书、讲书、写书,日记中在在皆是,构成了《黄侃日记》的主要内容。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