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学术

  • 浦江清文史杂文集

    作者:浦江清

    收集作者在二、三十年代的作品为主,兼及后期其《人物评介》与《图书评介》,广涉古今中外,《文史研究》与《教育研究》介绍文字、语言学、史学等之精粹,书后附浦先生年谱。
  • 晚学盲言(上下)

    作者:钱穆

    本书是作者在86岁时患眼疾以致目盲不能视人、罔论读写的情况下,自己口述,夫人笔记,然后口诵耳听一字一句修改订定。终迄时已92岁高龄,爰题曰《晚学盲言》。 全书共90篇,分上、中、下三部,一为宇宙天地自然之部,次为政治社会人文之部,三为德性行为修养之部。虽篇各一义,而相贯相承,主旨为讨论中西方文化传统之异同。钱先生每一题皆久存于心,博而返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尊德性而道问学,学问至晚年臻于化境。欲了解钱先生学问之最后进境,《晚学盲言》实为入径;欲把握国学之精要,本书也是最好的。 本书是关于中国学问少有的可深可浅之作,初入者与深入者读之皆有大启发。
  • 晚明文学思潮研究

    作者:吴承学、李光摩

    本书由导论、经典文存、论文论著索引三个部分组成。导论:20世纪晚明文学研究概述共分为9个部分,对近百年来的晚明文学研究作出了总结式的评价,并以“史”的意识,勾勒了本课题在20世纪的兴衰起伏。文存部分选收了40篇文章,分别代表了不同时期的研究经典。
  • 清诗史

    作者:朱则杰

  • 翻译的艺术

    作者:许渊冲

    本书从台北初版的《文学翻译谈》中增选几篇文章,第一篇是是作者在河南大学的讲稿《翻译的哲学》,讲稿中提到文学翻译的本体是“美”,方法是“化”,目的是“三之”(知之、好之、乐之),认识论是“艺术”论,简单说来,文学翻译廉洁是三美、三化、三之的艺术。   第二篇文章是《世界文学》发表的《文学翻译与翻译文学》,文中提到文学翻译的目标是要成为翻译文学,要把文学翻译提高到文学创作同等的地位,一流文学翻译家的作品,和一流作家的作品,读起来应该没有什么分别。   第三篇文章是上海《外国语》发表的《文学翻译:1+1=3》。如果说前一篇文章说的是翻译和文学的关系,这一篇说的却是翻译和科学的关系。   第四篇文章是《谈“比较翻译学”》。本书通论中的第一篇文章是《翻译中的矛盾论》,这一篇可能说是《翻译中的实践论》,用实际译例来说明《发挥优势竞争论》。其实,本书专论中的文章多半都是比较翻译的实例。
  • 现代性的五个悖论

    作者:【法】安托瓦纳·贡巴尼翁

    本书对现代性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思考,集中探讨了现代性的五个悖论:对新的迷信、对未来的笃信、对理论的癖好、对大众文化的呼唤和对否定的激情。作者认为,现代传统由一个死胡同走向另一个死胡同,不民背叛自身,背叛真正的现代性,因为现代性是这一现代传统所拒斥的东西。凭借这些所谓的转折点或这一标志性人物的长廊,可以理出一段现代传统的悖论史。作者对正统的历史叙述提出了质疑和批评,试图揭示现代性被遮蔽的面孔。
  • 鲁迅的最后十年

    作者:林贤治

    鲁迅的最后十年,ISBN:9787801864116,作者:林贤治 著
  • 结构主义

    作者:皮亚杰

    《结构主义》这本书,是根据1979年第七版(第十一万七千本系列)译出的。原著没有前言或序文,也没有声明该书从1968年初版之后有任何修改。通常一本严肃的学术著作在法语世界里能出版二三千册就是畅销的书了;而像《结构主义》这样一本比较难懂的书竟再版七版,可见这本书的影响之大。 但是,结构主义这一流派和本书作者对于我国读者来说还是比较生疏的。所以译者想在此作一些介绍。 皮亚杰是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但他远不止是一个心理学家,他还是一位兼通数学、逻辑、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科学史和哲学的大学问家。他在1918年(当时他22岁)研究软体动物得自然科学博士之后,转而研究心理学成为大家,1949年又革新逻辑学,1950年发表《发生科学认识论导论》三卷。1968年发表本书——《结构主义》,这是他的“发生认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 皮亚杰特别着重于智慧心理学的研究。1929—1939年他任日内瓦大学的科学思想史副教授,早从三十年代起就把最先进的科学认识看做是生物界从动物到人的适应演化的结果,继承了日内瓦学派由克拉帕莱德开创的功能主义方面。他在研究儿童心理学中关于各种概念(时空、运动、因果关系、数量、言语、逻辑思维……等)的发展时,心里就随时都照顾到了与最新的科学概念(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之间的关系,于是到五十年代就初步建立起了他的“发生科学认识论”[我们以后就简称“发生认识论”:因为发生认识论中所说的认识论,只能是科学认识论而不是哲学认识论,它是哲学认识论的前奏,但还不是通常所说的(哲学)认识论]。在发生认识论中,其最高阶段,就是现代最先进的科学认识(并为未来更先进的科学认识敞开着大门)。 目前最先进的科学认识,其概念、方法、原理、假设等,从具体方面来看是千差万别的,新学科还如雨后春笋在产生。但是,从心理学或认知发展的历史看,它们是否有一些共同点呢?这种直到现在为止的最高级认识,到了什么程度呢?这些是皮亚杰必然要涉及到的问题。在此之前还没有人作过一个全面的综合研究来回答这些问题,他自己就来回答了。我们所译的这本《结构主义》,就是这样一种努力的产物。 …… 本书是阐述结构主义的权威著作。共七章:第一章研究结构主义的共同特征,阐明结构的定义;第二章分述数学、物理学、心理学、语言学和社会科学中的结构主义研究;第七章评述哲学上的结构主义。作者强调,结构主义只能是一种研究方法,不应具有排它性,它只能通过各学科的协调努力才能存在和发展。 第一章 导言和问题的地位 1.定义 2.整体性 3.转换 4.自身调整性 第二章 数学结构和逻辑结构 5.群的概念 6.母结构 7.逻辑结构 8.形式化的权宜性限度 第三章 物理学结构和生物学结构 9.物理学的结构和因果关系 10.有机界的结构 第四章 心理学的结构 11.心理学中结构主义的开端与“格式塔”理论 12.结构与智力的发生过程 13.结构与功能 第五章 语言学的结构主义 14.共时性结构主义 15.转换结构主义;个体发生论和种系发生论之间的关系 16.语言结构的社会形成、天赋性质或平衡作用 17.语言学结构与逻辑学结构 第六章 结构在社会研究中的利用 18.整体性结构主义还是方法论结构主义 19.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evi-Strauss)的人类学结构主义 第七章 结构主义和哲学 20.结构主义和辩证法 21.没有结构的结构主义 结论 参考书简目 索引 1.专名索引 2.主题索引
  • 中国文学 (全四卷)

    作者:吕肖奂,周裕锴,金诤 主编,四川大学中文

    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四川大学精品课程教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四川大学国家“985工程”文化遗产与文化互助项目。《中国文学》讲授的是先秦至近代的传统文学,本书为宋金元卷。全书按照诗歌、散文、小说等文体为分若干“编”,每编分若干“节”,即一个教学单元,每节的主要内容为“作家传略”与“作品选读”,后附“辑录”与“参考书目”,并设计了一些思考题。这次修订版增删了一些篇目,更换“辑录”、“思考题”等相关内容,也更正了初版中的一些文字错误,以方便教学。本书为繁体字版。
  • 叙述学

    作者:[荷]米克.巴尔 Mieke Bal

  • 十九札

    作者:朱青生

    这是19封关于学术规范和方法的信,是一位大学教师解答自己的学生提出的关于学习疑问的记录。针对的问题集中于如何遵从科学的规范和方法,完成大学作为理性保证的目标,建构并巩固自己的理性,同时认识并克服科学的局限,成为一个趋向完善的个人。信的写作历时4年,收信或质疑的学生也不固定,数年之间,或已远赴海外求学,或已进入社会工作,大多则至今仍在学校念书。其中很多人最初收信时刚入大学,如今已成为终身愿以学术为业的人。
  • 蜗角古今谈

    作者:金克木

  • 讲学札记

    作者:钱穆 讲授,叶龙 记录整理

    钱穆先生生前亲自删改润饰 已出版著作中所未见,字字珠玑 1949年至1964年,钱穆先生在香港新亚书院期间,所开课程计有“论语”“孟子”“中国通史”“中国经济史”等十余种,同时期在校内外所作学术讲演,更是不可胜数。 1953年至1963年间,叶龙先生入读新亚,受业于钱穆 ,详尽记录和整理堂上讲课和学术讲演。20世纪70年代,叶龙先生择题外独白和讲学插叙语义精辟者,整理编写,经钱穆先生删改润饰,所计百余条讲学札记,分为思想与学术、历史讲论、文学评述、为学与做人、人物点评等五大类。每则“札记”均为已出版钱穆先生诸著作中所未见,简短但发人深省,极富学术和文化价值。 下篇刊载钱穆与叶龙师徒二人的来往书信,从这些书信及叶龙为每一封书信增补的“案语”,可得知钱师生前对学生的爱护及提携,以及他在学术界一些鲜为人知的往事。附录辑录叶龙为钱穆撰写的报刊专题文章,多方面描述钱穆为人及做学问的严谨态度,包括著述及教学生涯的介绍、他对新亚书院的情意,以及其晚年人生课等。 钱穆曾说:“能得古人一语,便可深入研究。”实在钱师的每一语句,也犹如大海航行中的舵手,引导我们做学问的正确路向。 ——叶龙
  • 會友集(下)——余英時序文集(增訂版)

    作者:余英時-著,彭國翔-編

    本書彙集了余英時先生為海內外學者所作序文五十一篇,所論涵蓋從先秦至當代三千年中國歷史,貫通歷史、文學、哲學、宗教、政治、社會、經濟、法律等諸多學科,精闢分析學術和時代的課題,篇篇由其深厚的學養和真誠的良知所發。「內篇」二十三篇論學術,「外篇」二十八篇議時政,「內聖外王」連續一貫,學術研究與價值操守、文化關懷相互支援、有機結合,將所序著作的論題置入一個更為深廣的脈絡之中,引領讀者進入一個更為「廣大精微」的意義世界。
  • 霜红轩杂著

    作者:张舜徽

    《张舜徽集:霜红轩杂著》内容简介:张舜徽,1911年出生,湖南沅江县人。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长等。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文献学家,长于校勘、版本、目录、声韵、文字之学。出生书香世家,自幼由父亲自授业,后又转益多师,从小到大,走的是自学之路。在华中师范大学执教40年之久,曾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长,是中国第一位历史文献学博士生导师。一生完成学术著作24部共计八百万字。精于“小学”,博通四部,成为一代“通人”大家。 《张舜徽集:霜红轩杂著》是作者的一部杂著,其内容涉及汉语语原声系、经传诸子语选、清儒论学语录、佚文辑录等五个方面。
  • 中国近世戏曲史

    作者:[日] 青木正儿 原著

    《中国近世戏曲史》之作,出于欲继述王忠悫国维先生名著《宋元戏曲史》之志,故原欲题为《明清戏曲史》,以易人曰人耳目之故,乃以《中国近世戏曲史》为名也。称之为“近世”者,以戏曲在唐以前,殆无足论,至宋稍见发达,至元勃兴,至明清益盛。而元明之间,显然有可划为一期之差异存在。即元代以北曲杂剧为盛;而明以后则南曲传奇,极形全盛。且王先生编戏曲史也,划宋以前为古剧,以与元剧区别,余从而欲以元代当戏曲史上之中世,而以明以后当近世也。
  • 想象与叙述

    作者:赵园

    由中国现当代文学到明清之际的思想文化,在我,一以贯之的,是对“人”的兴趣,对士大夫——知识者的兴趣,对心态、精神现象的兴趣。明清之际吸引了我的,始终是人,是人物的生动性,和由他们共同构成的“历史生活图景”的繁富色彩。即使面对“事件”,吸引了我的也更是人。能感动,被光明俊伟的人格所吸引,是美好的事。 打动了我的,始终更是那些贴近士大夫的人生境遇的思想,更直接地反映着他们在这一历史瞬间的感受与命运,他们以之回应冲击、震撼的思想。还应当承认,某些言论材料的被我选中,也因了富于感染力的表达。士大夫的“精神气质”也系于他们言说的态度与方式,这一点往往被忽略。言说被抽离了具体情境中的具体生命,不再是曾经鲜活的个人的言说。无论明清之际士人的经世、任事,还是清理他们有关井田的谈论,我都曾感动于明代、明清之际士人立身处世的严正……在一个堤防随处溃决,似乎一切都飘移不定的时期,我的确怀念那种严肃:对历史的庄重承诺,对意义的追寻。在别人读出洒脱、飘逸的地方,读出严肃,不消说也出于对“晚明”、“明清之际”的感受的个人性。 ——赵园
  • 孔凡礼文存

    作者:孔凡礼

    本书收入孔凡礼先生关于宋代文学、文献的重要学术论文四十三篇,这些文章都是孔凡礼先生的代表作。主要分三部分:其一是论苏轼,略及苏辄与苏洵。其二是论宋代作家,如陆游、郭祥正、范成大、汪元量等。三是文史杂论,包括稀见的古代巨帙要籍、希世宋帖考察、《永乐大典》所见宋代佚集及宋诗辑录、宋词辑佚的论述,如《艾子是苏轼的作品》、《苏轼交游考》、《陆游著述辨伪》、《陆游交游录》、《关于汪元量的家世、生年和著述》、《范成大早期事迹考》、《宋词琐考》、《南宋著述入金考》等,都具有很高的学术质量。
  • 唐代变文

    作者:【美】梅维恒

    《唐代变文:佛教对中国白话小说及戏曲产生的贡献之研究》是研究佛教对中国白话小说及戏曲产生的贡献的专著,书中包括了敦煌与敦煌文书;变文资料及其相关体裁;“变文”的含义;变文的形式、套语和特征;演艺人、作者和抄手;转变存在的证据等六章内容。
  • 杜甫评传(上中下)

    作者:陈贻焮

    《杜甫评传(套装全3册)》内容主要包括:上册、序一、序二、作者自识、第一章“未坠素业”的家世、一、远祖的功业、二、祖父的文学、三、几个奇特的亲族中人、第二章童年琐事、一、杜母小议、二、绮丽的童年回忆、三、凤凰——诗人的“图腾”、四、“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第三章壮游、一、“太平盛世”和“太平天子”、二、盛唐漫游之风盛行、三、首游郇瑕和吴越之行、四、“忤下考功第”和“放荡齐赵间”、五、归筑陆浑庄和六、“二年客东都”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