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学术
-
后戏剧剧场
《后戏剧剧场》是德国著名剧场学家汉斯•蒂斯•雷曼1999年的划时代力作。雷曼用“后戏剧剧场”这一术语,涵盖了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欧美剧场艺术中的一种彻底的变革趋势。这种趋势反对以摹仿、情节为基础的戏剧与戏剧性,反对文本之上的剧场创作结构方式,强调剧场艺术各种手段(文本、舞台美术、音响音乐、演员身体等等)的独立性及其平等关系。雷曼列举了大量案例,系统性地总结了后现代戏剧的普遍特点和发展趋势,从而使人们看到,在现代之后,戏剧的发展并非杂乱无章,没有规律可循,而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该书不仅是戏剧与剧场艺术实践者、研究者的必读书目,也面向对当代艺术、美学理论感兴趣的广大读者。 -
治学清历
《治学清历(傅璇琮自选集)》内容简介:在哲学社会科学这30年的辉煌成就里,浸透着为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奠基的老一辈专家呕心沥血的求索,也镌刻着寻着他们足迹的后来者追求真理的步伐。“学之大者,国之重器”。我们有责任将这些“大者”潜心研究的成果,重新编辑出版以飨读者。为此,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将这一套《北京社科名家文库》奉献给读者。她以自选集的体例形式,每年推出一批,争取在几年内达到百种以上。《北京社科名家文库》将系统展示当代哲学社会科学名家学者30年来的学思精华,展示他们的学术探索历程和风采。同时,为使这套《北京社科名家文库》更加丰富,编委会决定在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已出版的《当代著名学者自选集》中挑选符合体例的图书,编辑成《北京社科名家文库·纪念辑》,这将更完整地反映北京学人在学术风范和学术使命上的历史延续。 -
百代之中
自清人叶燮提出中唐乃百代之中以来,经同光体诗人及陈寅恪等学者的发挥,中唐作为中国历史的一个中轴,对社会、政治、经济、人文、艺术等多方面的影响深远已被学者们注意。本书试图从中唐文化和文学的历史转折中的细小变异,来探讨中唐的诗歌史意义。 -
明代小说四大奇书
《明代小说四大奇书》为美国汉学家浦安迪的代表作之一。明代的四大长篇伟构——《金瓶梅》、《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俗称“四大奇书”。作者在中国的小说评点传统和西方现代小说理论的双重参照下,逐一详考其版本、作者与时代,分析结构与修辞,论证“反讽修正”这一艺术手法的核心作用,并将之与明代的社会文化背景与思想史脉络勾连,进而认为:这四部小说的素材尽管都渊源有自,但却是地道的文人小说,代表了中国散文小说体裁的成型,体现了晚明士大夫们的文化价值和思想抱负。 -
文学与神明
本书以访谈形式,深入浅出,全面、系统地对饶宗颐学艺大世界作一概括描述。从横的角度看,既展示饶公在史学、文学、经学乃至甲骨学、秦简学、敦煌学诸多领域的独特见解及建树,又呈现饶公于诗、词、文、赋及书法、绘画、琴艺诸多方面的风貌及成就;从纵的角度看,则于宇宙观、神学观、艺术观以及对世界万物的认识论,作深入的探索及讨论,颇多新创之见。 -
学术与政治之间
本书收集了徐复观赴台创办《民主杂志》后写下的宣传民主政治,抨击专制政治的文章。本书是关于研究的专著,书中具体包括了:《理与势——自由中国的信念(存目)》、《论组织(存目)》、《学术与政治之间》、《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性格及其历史的命运》、《荀子政治思想的解析》、《是谁击溃了中国社会反共的力量(存目)》、《从平剧与歌舞伎座看中日两国民族性》、《从现实中守住人类平等自由的理想》、《为生民立命》、《向日本人士的诤言》等文章。 新版自序 港版《学术与政治之间》自序 自序 再版序 自序 论政治的主流(存目) 文化精神与军事精神 我们信赖民主主义(存目) 中国政治问题的两个层次(存目) 儒家政治思想的构造及其转进 与程天放先生谈道德教育 谁赋《豳风·七月》篇 怀古与开来 文化的中与西 政治与人生 中国的治道 附录:治乱的关键(殷海光)(存目) 理与势——自由中国的信念(存目) 论组织(存目) 学术与政治之间 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性格及其历史的命运 荀子政治思想的解析 东方的忧郁(存目) 儒家在修己与治人上的区别及其意义 附录:评《学术与政治之间》甲集(程沧波)(存目) 是谁击溃了中国社会反共的力量(存目) 从平剧与歌舞伎座看中日两国民族性 从现实中守住人类平等自由的理想 为生民立命 向日本人士的诤言 中国自由社会的创发 释《论语》“民无信不立” 释《论语》的“仁” 政治上的识与量 儒家对中国历史命运挣扎之一例 《中庸》的地位问题” 斯大林对人类的伟大启示(存目) 三十年来中国的文化思想问题 有关中国思想史中一个基题的考察 为什么要反对自由主义(存目) 两篇难懂的文章 悲愤的抗义(存目) 国史中人君尊严问题的商讨 答毛子水先生的《再论考据与义理》 历史文化与自由民主——对于辱骂我们者的答复(存目) 考据与义理之争的插曲 -
中国的文化与思想
《中国的文化与思想》系常乃惪先生《中国文化小史》和《中国思想小史》的合集。全书采用鸟瞰式的体例,对中国的思想和文化史进行纵观式的梳理,叙述自原始社会至“五四”新文化运动各个历史时期主要文化和思想的特征、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它们的作用和影响。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对中国思想和文化普及的重视,语言浅近,直接回应了社会大众对文化、思想史的需求,以其通俗性赢得众多的读者。 -
中国神谱
多神信仰的民族大致都有一个神谱,如《埃及神谱》、《希腊神谱》等。 《中国神谱》将中国民间信仰之神集中起来,并首次对中国民间诸神排列次序,把历代民间信仰的诸神分做十二类,一一做了详细解说。 该书详细介绍了各种信仰的缘起,阐明民间信仰的文化内涵以及民间信仰文化,它从生老病死、天文地理、江河山川、自然现象以及日常生活与人文有关的现象,总结了人类对民间信仰认识的轨迹。这些信仰在民族的发展中,有的演化成美丽的神话故事,有的凝固为美好的习俗和艺术品。 -
中国中短篇叙事文学史
《中国中短篇叙事文学史》从一个异域学者的视角,观照“异”概念在中国中短篇叙事文学史中从文类、主题到叙事话语的衍生与嬗变,以科学的方法、精到的笔触、多年从事中国文学研究及教学的经验,深入浅出地阐发了中国文学史中“异”的艺术的创造及其接受历史。 -
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
高等院校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系列教材。 本书在总体方向上把中西诗歌的鉴赏理论的创立与翻译标准系统论的创立有机结合起来,以诗歌理论、诗歌翻译、诗歌赏析及诗歌比较构成一个多层面的框架,各部分互相贯穿、互为表里。其中翻译理论的引人则使得中西诗歌贯通的桥梁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全书分为四大部分计二十二章。从宏观的角度俯瞰了东西诗潮,以典型的中国阴阳理论首次在学术界归纳出东西诗歌阴阳对立七大潮;系统总结出了中西诗鉴鉴十角度,并逐一加以界定讨论;探讨了诗歌的五大功能及与此相应的诗歌鉴赏五大标准;提出了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同时就若干翻译经典命题进行了辩证分析;以中西诗与当代人类的命运以及翻译与学术文化也进行了探讨;全书以中西诗理相通相贯同源互补论结束。 读者对象:大专院校外语专业师生、文学与翻译爱好者、诗歌爱好者。 -
大学生如何写毕业论文
大学生如何写毕业论文,ISBN:9787801780683,作者:(意)翁贝托·埃科(Umberto Eco)著;高俊方[等]译 -
中西文化研究十论
东西文化的交汇可以说是世界近代历史的特点,东西文化的比较研究也就值得我们重视.但当代西方学术,包括文学和文化理论以及汉学研究,都往往强调文化差异。将东西方文化相对立。西方一些学者讨论中国,往往把中国视为西方的反面。而非从中国本身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问题,本书十篇论文从不同方面讨论中西跨文化研究问题。对这种文化对立论提出批评。并以具体的比较来论证东西方跨文化研究的价值。在同中见异,亦在异中求同,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汇合。 -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乃作者10余年潜心研究之成果。全书分内、外两篇。内篇探讨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的内在精神,归纳为3种最能体现的传统文学批评方法精神的方法,即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以意逆志”法,受学术传统影响的“推源溯流”法,受庄禅思想影响的“意象批评”法,并以此为支柱,构成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的独特结构。外篇探讨古代文学批评的外在形式,选择了6种最具民族特色的批评形式加以探讨。 -
钱仲联讲论清诗
钱仲联先生生前在苏州大学创办了明清诗文研究室、并担任研究室的主任。《钱仲联讲论清诗》一册,为其门人魏中林汇集同门师兄弟听课笔记,将其中清诗部分整理而成。钱仲联自跋其稿云:“予授清诗,艺术、思想;学术、文学;作家、作品;流派风格并重,牵连分析,一炉冶之……予先后有四届硕士、十届博士,若诸生各将笔记整理,汇而综之,去重删繁,信能当得一部清诗史!……其中,评骘先贤士人诗文人品、思想言论,或褒或贬,‘随口而谈’、‘思至语出’,为存原貌,并未刊落,得罪时贤之处,谨乞谅之。……”先生臧否先贤,法眼如炬,别有会心。然 “得罪时贤之处”,后辈末学不忍其“咳唾随风抛掷”,“可惜也”,因“汇而总之”,以俟饱学智者。又每道出自家作诗甘苦,一并拉杂录之。 此书即是根据整理者所记录的钱仲联教授清诗与清诗理论的授课笔记整理而成。钱仲联教授去世前曾亲自审定此书稿,并写有跋语。故此书也可视为钱仲联先生生前的最后一部学术著作,弥足珍贵。 -
晚明与晚清
晚明与晚清:历史传承与文化创新,ISBN:9787535131546,作者:陈平原,王德威,商伟编 -
缪钺全集
八卷八册 第一卷(上) 冰茧庵读史存稿 第一卷(下) 冰茧庵读史存稿 第二卷 冰茧庵古代文学论集 第三卷 冰茧庵词说 第四卷 《三国志》与陈寿研究 第五卷 杜牧研究 第六卷 中国文学史讲演录(唐以前) 第七、八合卷 冰茧庵序跋随笔/冰茧庵札记/冰茧庵诗词稿 -
苏轼评传
《苏轼评传》旨在从一个思想者的角度追踪这位文化巨人丰富的精神景观,并注重考察其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其对于宋代乃至整部中国文化史的意义,及其在陶铸我们民族、尤其是知识分子的文化人格方面所起的作用。相比于单纯的文学家的苏轼,思想者的苏轼或许更切近他留在中国人心目中的那个形象:竹杖芒鞋,吟啸徐行于中国大地上的东坡居士。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文艺领域堪称一代典范的苏轼,在哲学、美学、史学、政治以及人生修养诸方面也曾发表许多精辟之见,而且其间条理贯通,自成一家之学。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