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戏剧

  • 当代剧作选——今天全部停止

    作者:吴琦 主编

    本辑《单读》邀请戏剧编剧、导演陈思安担任特约编辑,首次引进、完整出版四部国外当代青年剧作者剧本:瑞士剧作家马蒂厄·贝尔托莱的《豪华,宁静》、英国剧作家艾玛·克劳的《缝纫小组》、英国剧作家阿里斯戴尔·麦克道尔的《X》和美国剧作家山姆·马克斯的《鸡笼》。

    新世纪以来,新一代青年剧作家带着全新的问题意识,尝试革新戏剧文本写作的结构形式、语言风格、人物特性,创作了一批反常规的独特剧作。单读遴选了其中四部剧作,呈现最前沿的戏剧实践,革新对戏剧的想象。

    这四部剧作以批判的眼光正视真实生活,回应我们今天共同面临的困境:“死亡”与“自杀”之辩;高速发展的科技生活与普通人基本情感需求之间的对冲及相互改变;人类征服太空的渴望与故土覆灭的反思;个人成长与性别认同过程中难以摆脱的外部精神控制与个体内在的争斗。

    本辑《单读》还收录了范西聚焦剧场的摄影作品,陈以侃为汤姆·斯托帕德撰写的评论,续写戏剧(剧场)的魅力;金特的小说、巫昂的随笔、毕晓的评论,延续本辑对于今天人类共同的生存危机的探讨。

  • 一切为戏剧

    作者:王可然 / 牛萌

    一部好戏是如何诞生的?什么是戏剧制作人?怎样开拓戏剧市场?……

    本书为中国舞台领域代表性人物,央华创始人、艺术总监、制作总监王可然从业十余年来的工作心法和剧场理念分享。书中从如何看待观众与舞台的关系、怎样和导演及演职人员展开协作、如何带好一支戏剧团队等多个角度,结合《如梦之梦》《犹太城》《雷雨》《雷雨·后》等央华重要戏剧作品的创作实例,辅以大量剧照和创排现场的图片实录,分析戏剧制作人应当具备的职业素养,列举值得借鉴的工作技巧,讲述诸多与演员、导演合作的幕后故事,表达了对中国戏剧创作和戏剧市场的认知、判断与期许。

    观看戏剧正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而对戏剧人来说,作品的最后一个句号,要画在观众的掌声上。

  • 罗密欧与朱丽叶

    作者:[英] 威廉·莎士比亚 / [俄] 亚历山德拉·谢苗诺娃 绘

    ❤“人类醉伟大的戏剧天才”(马克思语)歌咏爱情的典范之作

    ❤ 俄罗斯新生代插画家谢苗诺娃以爱之名,深情演绎

    ❤ 装帧典雅大方,封面覆进口触感膜,内文采用高档特种纸,全彩精印

    ❤ 随书附赠金属烤漆书签2枚(罗密欧+朱丽叶)

    ❤ 随书附赠主题明信片4张

    ————————————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名剧,讲述了意大利维罗纳城中两位陷入热恋的青年男女——罗密欧与朱丽叶,因两个家族的世仇而未能走到一起,最后双双殒命的故事。《罗密欧与朱丽叶:插图典藏版》选用译莎巨匠朱生豪的经典译本,配以俄罗斯80后新生代画家亚历山德拉·谢苗诺娃精心创作的全彩插画,无论对于初读此剧的读者,还是重温经典的莎翁粉丝,都是不二之选。

  • 血的婚礼

    作者:[西]费德里科·加西亚·洛尔迦

    本书遴选了洛尔迦的主要剧作:《马里亚娜•皮内达》(1927)以1820年前后自由党人为反对费尔南多七世独裁统治策划起义的真实故事为素材,塑造了一位争取自由宁死不屈的女英雄形象。《血的婚礼》(1933)《叶尔玛》(1935)和《贝纳尔达• 阿尔瓦之家》(1936)是以西班牙乡村为背景、蜚声于世界剧坛的三大悲剧,讲述的都是安达卢西亚农村女性在爱情和传统婚姻方面的悲惨故事。《坐愁红颜老》(1935)讲的同样是一位少女在恋爱过程中的不幸遭遇。

  • 莎士比亚悲剧四种

    作者:威廉·莎士比亚

    ❈戏剧艺术的巅峰,烛照百世的不朽之作

    ❈莎士比亚研究权威、著名诗人卞之琳翻译和导读

    ❈以诗译诗,复活莎士比亚诗剧的灵魂,无可替代的经典译本

    ❈卞之琳翻译的《哈姆雷特》也是电影《王子复仇记》配音采用的经典译本

    《哈姆雷特》、《奥瑟罗》、《里亚王》和《麦克白斯》从十九世纪以来已经被公认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译者在引言中介绍道:“《哈姆雷特》——地位最重要;《奥瑟罗》——结构最谨严;《里亚王》——气魄最宏伟;《麦克白斯》——动作最迅疾。”

    卞之琳译本的特点主要在于:在剧词的素体诗(或作“素诗体”)部分,仿照原文的五步抑扬格,每行用五个音步翻译,并保留原文的跨行。本书包含卞之琳撰写的长文导读和详细注释。

    -----------

    【名家推荐】

    卞译的最大长处却在节奏。正因为他一定要以五顿行来译五音步行,而且在任何情况下坚持了下来,他译的台词一行接一行通读下来,就产生一种清楚的节奏感……(在《哈姆雷特》的翻译上)卞之琳达到了他的翻译事业的最高点。从那里望出去,他会发现站在友邻高峰上举着别的语言的莎剧译本的,是俄语的帕斯捷尔纳克、德语的斯蒂凡·格奥尔格、意大利语的蒙塔里、法语的纪德等人,都是第一流作家,多数是充满现代敏感的大诗人。站在这些人之列,卞之琳是不会感到寂寞的。

    ——王佐良

    卞先生对翻译的贡献主要表现在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上,如《哈姆雷特》的名句“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比较一下几种译文,可以说没有一种比得上卞译的。

    ——许渊冲

    他的译本充满中文内在的韵律节奏,读起来抑扬顿挫。至于其他的译本,文字自然也优美,却缺乏音乐感,很难朗朗上口地读。

    ——裘小龙

    卞之琳翻译的莎士比亚、英法诗歌,皆成经典。他翻译的奥秘,在于语调。别人是在修辞上磨蹭,他则专心于校准语调,那才是原作者的灵魂之声。

    ——黄灿然

    卞之琳本身是了不起的诗人,他以诗译诗,将莎士比亚的“素体诗”转换为五音顿一行的汉语,风格上如影随形,是庄严就庄严,是滑稽就滑稽,连庄严的滑稽都能给复制出来。

    ——江弱水

    以诗体摹拟莎剧的“无韵诗体”,而仍能惟妙惟肖地传达出原作的风格。……能从大处落笔,亦能带出细致的风格特色,充分表现出诗人对于文字的敏感性。译本本身有其完整绵密的肌理,是艺术的再创造,可以视为文学作品而毫无愧色。

    ——张曼仪(香港大学教授)

  • 我是月亮

    作者:朱宜

    【编辑推荐】

    青年戏剧编剧朱宜作品集。“真正走进一个人的生活,像登月一样漫长和艰难”,我们有多久没有走进一个人的生活?哪怕是尝试走进。当人与人的交往仅限于彬彬有礼、小心翼翼的浮光掠影时,我们能看到的也仅仅是一个人与他生活的冰山一角。在《我是月亮》中朱宜带领我们,探索有伤痕、破碎、不完美但是丰富的值得拥抱的生活。

    朱宜是一位专业编剧,是播客“跳一跳摘到果子”的主播,上海长大,现居纽约,用中英双语写作,喜欢攀岩,喜欢抛弃一切标签用普通人的眼光观察人类、探索一切未知领域。她形容自己的创作是“向世界吐露我发现的秘密”,这也使她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视角。

    继陈思安《活食》、周恺《侦探小说家的未来之书》之后,本书是“现场文丛”系列的第三部作品。“现场文丛”是由著名学者、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平主编,译林出版社出版的连续书系。以瞩目汉语文学未来的可能性,推动中国青年文学图书出版为目标。书系勘探35岁以下的中国青年写作现场,鼓励文学探险和实验,旨在遴选世界文学视野的青年性和创造性的写作者。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近年来朱宜创作的六部戏剧作品。包括《我是月亮》《特洛马克》两部长剧,《哥本哈根动物园里一头年轻健康的长颈鹿安乐死了》《车祸》等四部短剧。《我是月亮》是她研究生期间创作的作品,十年来已经在国内外进行了多轮巡演,深受读者好评,每次都票房热卖。朱宜信任世界的丰富性和人的复杂性,她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微小裂隙,探索那些难以归类的感受,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真正的戏剧性。

    【媒体评价】

    在迈入新世纪后,一种新的情况出现了。中国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前提下,已经悄无声息地积累了一种可与世界对话的能力。新的年轻一代,发展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信心,他们相信可以通过英语的戏剧写作,在美国的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这些FOB截然不同于黄哲伦笔下的斯蒂夫,不会再轻易地被西方的模式化的价值体系所击晕了。他们已经在物质上、语言上和精神上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这之中最显著的代表是朱宜。

    ——南京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高子文

    Elegant and gritty, poetic and mundane, fantastical and ordinary.

    优雅又粗砺,诗意又世俗,魔幻又日常。

    ——纽约Ensemble Studio Theater剧院 编剧部总监、导演 R.J.托伦

  • 契诃夫的玫瑰

    作者:顾春芳

    ○ 一部文学巨匠的精神传记,一场寻找玫瑰的心灵奇旅

    ○ 以契诃夫对于自然的真挚热爱为基底作人物传记,漫步他人生的重要节点,走进这位文学巨匠的精神深处,开启一场“寻找契诃夫的玫瑰”的心灵奇旅。

    ○ 收录300余幅精美插图,既有珍贵历史图片,又有专业摄影师亲赴俄罗斯拍摄的高清相片。美图美文相得益彰,展现契诃夫在文学之林和自然之花园中的不朽人生,还原这位文学巨匠的精神底色。

    ————

    契诃夫是19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和戏剧家之一,但鲜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位出色的园艺师。他幽默智慧,渴望生活,有他在的地方就有欢乐和生气。他生命中的一半时间在生病,一半时间在写作、造园和旅行。他是一位文学巨匠,也是一名自然之子。

    契诃夫亲手设计和建造自己的花园,像斟酌词句一样把握水分、土壤和阳光的互动与平衡。这位培植花园的俄罗斯园丁,也在培植着自己的心田,同时在文学中培植着关乎人类未来的良知的土壤。他是为数不多的在文学中以自己特有的伦理道德去解读人与自然关系的作家。早在160多年前,他就提出了“生态美学”的思想,他的文学和人生追求的核心在于对“生态和人性”的双重救赎。

    契诃夫一生钟爱玫瑰。他曾在给友人的信中提到,自己亲手在雅尔塔的别墅花园栽下了一百多株玫瑰。如今这些玫瑰还在吗?

    这本由北京大学顾春芳教授撰写的契诃夫的精神传记,将引领我们踏上一场"寻找契诃夫的玫瑰”的心灵奇旅,真正走进契诃夫的精神世界,感悟他对自然、土地、花园和艺术的爱。

    只要契诃夫的花园还在,这一伟大而高尚的灵魂就永驻人间。

    ________

    当我走在那些被我从伐木的斧头下救出的农村的森林,或者当我听到由我亲手栽种的树林发出美妙的音响的时候,我便意识到,气候似乎也受到我的支配了,而如果一千年之后人们将幸福,那么在这幸福中也有我一份微小的贡献。当我栽下一棵白桦树,然后看到它怎样地慢慢变绿,怎样地在风中摆动,我的心就充满着自豪,因为我意识到,我是在帮助上帝创造世界。

    ——《林妖》第一幕,契诃夫

    所有熟悉或陌生的事实都以一种巨大的引力,把我引向契诃夫的花园,走近这位“俄罗斯的园丁”。寻找契诃夫的玫瑰,就是寻找契诃夫高尚的灵魂,寻找他孜孜以求的幸福的奥义和人生的真谛,寻找永不凋零的希望和爱,以及生存于这世上的神圣意义。每一次重读契诃夫就是一次对已有认识的 更新和颠覆,每一次重读契诃夫就会强烈地感到他没有离去,他就坐在我们面前朝着我们微笑。

    ——顾春芳

  • 笑之大学

    作者:[日]三谷幸喜 / [日]松野大介

    日本喜剧之王,编导演全能的娱乐巨匠

    陈道明、何冰主演人气话剧《喜剧的忧伤》原版作者

    日剧学院赏最佳剧本七冠王、日本奥斯卡最佳编剧

    木村拓哉、堺雅人、天海祐希、小栗旬、深津绘里……作品演员表永远明星云集

    从《古畑任三郎》《新选组!》《我家的历史》

    到《有顶天酒店》《魔幻时刻》《大空港2013》

    专攻喜剧30年,横跨舞台剧、电影、电视剧

    畅谈创作生涯“一路开挂”的故事

    全面揭晓制造欢笑与感动的秘诀

    「毫无保留,我道尽了自己的工作。」

    编辑推荐

    说起日本乃至世界级的当代喜剧大师,三谷幸喜可能是影迷们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名字。他凭借天赋、热情和技艺,横跨舞台剧、电视剧和电影等领域,执笔/执导了众多打破常规、机敏睿智、令人捧腹又温情脉脉的喜剧杰作,成为在日本家喻户晓的一代国民喜剧巨匠,在中国也人气颇高、拥趸甚众。

    如此成功的三谷喜剧,搞笑的秘诀是什么?他有哪些编剧法则和风格偏好?多年来是怎么保持旺盛创作力的?不爱回顾过去的三谷在本书中首度揭开自己喜剧的帷幕,挨部细数入行30年来20余部作品苦乐交织的创作历程,相信读者会从中发现这位宝藏创作人诸多不为人知的惊喜。

    ◎ 创作生涯全回顾,天才般地将喜剧融入推理、职场、大河剧等各类型

    从儿时独自玩的人偶游戏,到大学时代组建的剧团,内心一直潜藏着渴望:打造符合自己想象的世界;编剧生涯起步于为综艺节目写台本,搞笑短剧、电视剧集、电影剧本……稳扎稳打、精益求精,只想写“自己觉得有意思的东西”;医疗剧、法庭剧、推理剧、大河剧、人偶剧……浪漫爱情、科幻奇幻、家庭伦理、职人困境、多线群戏……挑战众多类型题材,但“最后还是会回归喜剧”;不具备领袖气质的“社恐宅男”,当剧团团长都勉为其难,居然还得亲自执导筒!导演心路满布矛盾,“以影迷编剧的身份执导电影才是原本该有的样子”。

    ◎ 在娱乐圈“搞事业”,凭实力一路避坑,收获豪华演员班底,终成喜剧之王

    在影视圈的摸爬滚打,宛如真实热血职人剧:临危受命、爆肝赶稿的刺激,被制片人逼到绝境更激发出潜能;工作人员对剧本胡乱删改,气到想亲自拍片示例节奏把握;现场拍摄者对剧本的思考浮皮潦草,因缘际会上阵执导,观众纷纷买账真是莫名其妙~

    作品与演员互相成就,凭尊重和才华揽人心:在《古畑任三郎》中尝试“对号入座式写作”,以田村正和为原型,塑造时髦有品位的侦探形象;与《了不起的亡灵》女主角深津绘里有表演趣味上的共同语言,从不NG的她在三谷作品中尽显喜剧天分;《新选组!》起用很少有机会演大河剧的新人——堺雅人、小田切让、藤原龙也……因为“他们10 年后会成为引领时代的演员哦!”

    ◎ 迷影彩蛋连环抛,考古三谷欢乐多,揭秘一位“geek”型影人的奇趣脑洞

    喜欢好莱坞电影和美式情景喜剧,向伍迪•艾伦“隔空喊话”;喜欢“无能之人重新振作起来”的故事、“团队协作共同完成挑战”的设定、“冒牌货反过来压真家伙一头”的情节;喜欢制片方强人所难的离谱要求,障碍越大越来劲,“因为有限制才能创作”;喜欢历史,想写天才身边的普通人,在书里翻翻找找来寻获灵感;喜欢以“形式之美和理科思维”来创作剧本,愿意做技术型编剧;喜欢用长镜头乃至一镜到底,充分发挥舞台剧出身的优势;喜欢挑战新类型、新想法,凡事只要有趣都想试试看,至今仍在等待“直播剧”的邀约……

    ◎ 台湾知名设计师操刀装帧设计,精致内外双封,Pantone专色油墨印刷;全书内页甄选高品质纯质纸,内文双色印刷、版式友好,开本轻巧便携,诚意满满,值得影迷珍藏。

    * * *

    三谷创作秘语

    ✍ 喜剧、密室、群像,作品里的三个重要元素

    ✍ 写剧本是从“脑海里冒出某个画面”开始的

    ✍ 坚持让每个角色都有存在的意义,为此下足功夫

    ✍ 用纸人和心理图表思考每个出场角色的心情

    ✍ 99%的逻辑为的就是突出那1%破绽的魅力

    ✍ 个人理解的幻想类作品里,出场人物都必须穿着鞋子

    ✍ 写剧本时一定会把“广告”的存在考虑进去

    ✍ 不会在电脑上直接修改,不把剧本打印出来就很难客观看待

    ✍ 编剧如果太过坚持自己的意志,写出来的东西就会别别扭扭的

    ✍ 只要是自己写下的剧本,就应该负起责任,亮出自己的名字

    内容简介

    本书是日本国民喜剧大师三谷幸喜关于舞台剧和影视作品的创作访谈录,由日本知名搞笑艺人、作家松野大介采编而成。

    “不爱回顾过去”的三谷,首度完整畅谈自入行以来共20余部作品的编剧、导演心得和创作故事,谈及自己写作的灵感来源、坚持何种编剧法则和风格偏好、作品从构思到完成有哪些苦与乐、对合作者和演艺界有怎样的看法、多年来如何保持旺盛创作力……本书揭开了三谷喜剧的帷幕,把目光投向幕后,对于所有从事创意工作、身处娱乐行业的人,这本制造欢笑与感动的秘籍都值得一读。

  • 狂言机器人

    作者:[日] 野村万斋

    梦枕貘认定的“阴阳师”、东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兼创意总监

    曾与宫崎骏、黑泽明合作,饰演过鲁迅、夏目漱石、哥斯拉,

    羽生结弦也向其致敬

    活跃于世界舞台,跨界影视戏剧等各领域的日本国宝级艺术家

    亲述「狂言」这门世袭相传的古典艺术

    分享个人家学,成长历程,创作生涯中的思想斗争 、自我挑战与突破

    介绍这项传承人类身体文化、堪比“京剧”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虽是“徒手之艺”,却须像机器人编程一般精确

    「我为什么一定要表演狂言呢?」

    「在我将“活着”的那种喜悦,分享给在场所有人的那一瞬间,答案就会宛如彩虹一般显现」

    ——————————————————————

    编辑推荐

    野村万斋,当代首屈一指的人气狂言师,活跃于多方舞台的跨界艺术家,被誉为日本未来的“人间国宝”。怎么看都是成功的人生,他却自比“狂言机器人”。生为狂言,在自我意识形成之前,身体里便被编入了“程序”。背负着宿命,只有在这条路上不停地走下去,才能证明自己的存在;只有不断地证明自己,才能真正地活下去。

    在这本随笔集中,野村万斋分享了他的成长历程、创作焦虑、不满足的自省,以及自我挑战与突破。正如狂言,有正经,才得以欢笑。当他将宿命化为活着的原动力,生命之花已然绽放。

    * * *

    ◎ 通过“解剖”狂言师的身体,从头到脚、由内及外地生动展示了狂言这门“徒手之艺”。

    ◎ 编年体讲述了个人狂言生涯的发端与修行,从武司时期的点滴到成为人气狂言师万斋。

    ◎ 回顾了留学英国期间尽情呼吸自由的现代空气,与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切磋的宝贵经历。

    ◎ 阶段性记录了在“狂言是也座”的创作体会与演出心得,以及在海外文化交流中的有趣见闻。

    ◎ 分享了在古典艺能、现代戏剧和影视表演中的尝试与探索,以及对“传统的当下”和狂言未来的思考。

    ◎ 字里行间流露真性情,绝美写真令人惊叹,原来他是这样的野村万斋。

    * * *

    #万斋OS#

    「自我幼时起,狂言就被灌输进了我的身体里,它将我改造成了一台适合展现狂言艺术的计算机。」

    「一年的时间里,我将头发留到了肩部,长度足够在脑后束起来。但回国后第二天我就把头发剪了。要是我解释说这是为了梳成丁髻,或许就不会有人说什么了吧?我一边在脑子里想着这些强词夺理的解释,一边惋惜地望着自己的头发像流水素面一样簌簌掉落,仿佛自己逝去的青春。」

    「“我为什么一定要表演狂言呢?”当年我因为害怕师父万作,所以不敢这样问他。轮到我的儿子,他却很简单直白地问出了这个问题。我苦苦思索答案而不得,于是老实地回答道:“其实我和你想的一样。”」

    名人推荐

    很早以前我就在构思《阴阳师》的电影了,蕞初是从安倍晴明的角色开始考虑的,那时就觉得万斋先生是适当的人选。刚开始关于这部电影的讨论时,我就说,不请万斋先生演我就不干了。有了电影版之后,继续创作这个系列的小说时,我脑海中就会浮现万斋先生的晴明。

    ——梦枕貘

    当SIS剧团的制作人向我提出“希望万斋先生出演现代剧”的请求时,万斋先生穿西装的样子便在我心中激起了一种良性的违和感。明明是现代人,身上却始终萦绕着一种与现代人十分不同、与现代生活格格不入的气质。这让我想到了留学英国时期的夏目漱石。

    ——三谷幸喜

    表演时我非常关注细节,赋予每个动作意义,“晴明”的整个形象都变得丰富,与之前完全不同了。在滑冰时感觉到自己是生存在大自然之中的,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好像在更广阔的世界里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是万斋先生教给我这样去思考的。

    ——羽生结弦

    内容简介

    生的起点是无法选择的,而有时,人生的道路亦如此。就像他,出身于狂言世家,三岁初登舞台,从此走上“狂言机器人”的养成之路。

    “我为什么一定要表演狂言呢?”

    这句从未能说出口的怀疑,只有用一生的努力来寻找答案。为了毫无破绽地站立在舞台上,日复一日地在严苛的声音和身体训练中习得教养,在一呼一吸之间感受着对手的微妙。

    当自由的自我意识突破传统的条条框框,便将抵达“人间狂言师”的境界。

  • 剧作家与戏剧

    作者:  [美] 哈罗德·布鲁姆

    自1984年起,当代最杰出的文学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与切尔西出版社合作,开展一项史无前例的冒险事业:围绕西方最受欢迎的作家作品,精心拣择最富启发性的批评杰作,编辑出版上千种名家批评文集,以帮助读者增进文学鉴赏力。布鲁姆坦言,在这一力求赅备的宏图大业中,自己亦深受教益,学会了如何为大众写作;文学批评不只是个体的洞察,更是公众的事业。二十年后,他把自己为这些批评文集所撰写的导言,分门别类汇成六卷,以纪念这场堂吉诃德式的冒险。六卷书中所呈现的这些短小精悍的文章,堪称一位稀世天才与文学史上无数伟大心灵所碰撞出的炫目火花。

    本书涵盖了古希腊戏剧,以及自文艺复兴之后西方世界所有足以列入正典的不朽剧作,并用三分之一的篇幅,无一遗漏地鉴赏了莎士比亚最重要的二十一部作品。布鲁姆认为,相较于保守的小说,戏剧具有内在的革命性与复调性,它拆解了文类本身,并引导我们去寻找隐身于角色背后的剧作家的声音,正是这些特点使得戏剧界始终能大师辈出,佳作不断。

  • 彼得·布鲁克访谈录:1970-2000

    作者:[美] 玛格丽特·克劳登

    ◆他是现代戏剧实验之父、后现代主义戏剧导演的先驱

    ◆他以80多部戏剧作品颠覆了人们思考戏剧的方式

    ◆“英语世界最伟大的导演”彼得·布鲁克畅谈其深邃动人的戏剧世界,用真诚和勇敢的声音,迫使我们审视自己的内心

    ···

    【内容简介】

    从1970到2000年,玛格丽特·克劳登与彼得·布鲁克在剧场相伴三十载。围绕布鲁克的主要作品和艺术理念,他们屡屡交心,反复探索,每一场对话都见证了这位戏剧先锋的成长,以及他创作的“进化史”。

    优秀的导演如何锤炼其专业技巧?优秀的演员该符合怎样的期待?如何在演员和观众之间建立起情感的纽带?在这些睿智的对话中,彼得·布鲁克不但向玛格丽特·克劳登吐露了他作为现代戏剧大师的“秘诀”,也向读者展现了最纯净的自己:一个传统的反叛者、倾尽一生的探索者、一位永不放弃反思和质疑的导演。

    ··

    让我感兴趣的只有:什么是戏剧体验的本质?我在做什么?我的戏是关于什么的?

    ——彼得·布鲁克

    一位是20世纪少数几位真正的戏剧革命家之一,一位是美国先锋戏剧方面最重要的作家;倾30年之力,深入对谈,才有现在这本迷人的、让人激动的访谈录存世。

    ——《纽约时报》

    彼得·布鲁克继续让我们震惊!他从来不会屈从于平庸,他对经典的重新诠释以及他坚持不懈的戏剧革新总是迫使我们审视自己的内心。这本迷人的访谈录,充满了真正诚实而又勇敢的声音。

    ——肯·伯恩斯(美国导演,艾美奖得主)

    ···

    【编辑推荐】

    1、彼得·布鲁克是现代戏剧实验之父,后现代主义戏剧导演的先驱。他屡获托尼奖和艾美奖,是劳伦斯·奥利弗奖获得者;曾执导80多部著名戏剧,年逾九十仍坚持创作,被誉为“尚在世的最伟大戏剧导演”。

    2、在书中,布鲁克与追随他30年的记者克劳登畅谈了《仲夏夜之梦》《卡门的悲剧》《暴风雨》等12部戏剧和影片,以及他创建国际戏剧研究中心、在非洲进行戏剧实验等珍贵细节。

    3、彼得·布鲁克系列收录《时间之线》《彼得·布鲁克访谈录》《敞开的门》,新版全面校订,精装升级。

  • 即兴真实人生(20周年纪念版)

    作者:Jo Salas

    TED演讲人作品。

    风靡欧美的艺术形式:一人一故事,第一次以出版物的形式出现在中国大陆。

    一人一故事剧场(Playback Theater)创始人作品。

    **********************

    一人一故事剧场(Playback Theater)是一种即兴表演形式。在一人一故事的演出中,观众会讲述自己那些平凡或 不平凡的故事——梦、回忆、幻想、不幸、欢乐,演员会即兴将这些故事表演出来,让真实人生的浮光碎影以立体全息的方式一一呈现。

    传统观念中,我们对戏剧的印象一直停留在那些拥有剧本的伟大的经典剧目。而事实上,在传统的文学剧场之外,甚至在文学剧场之前,一直还有一个更直接、更个人、更谦卑、更接地气的剧场,它源于人类对彼此联结的永恒需求,通过美学仪式展现出来,正如“一人一故事剧场”,用真实呈现着我们生而为人的意义。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人一故事剧场从美国传播开来,得到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丹麦、德国、芬兰、意大利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推崇。如今,它将对生命故事的赞颂带入了中国,唤起了中国人在飞速发展的经济洪流中停下来聆听、疗愈与彼此尊重的需要。

    《即兴真实人生》是一人一故事剧场创始人Jo Salas的作品,业已翻译成德语、日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中文,畅销于几十个国家……整本书以说故事般生动的语言讲述了一人一故事的起源、发展、形式、要领,以及服务的对象等。这本20周年中文纪念版更新了故事、图片,以及部分章节,同时还获得作者授意,精选了几篇中国区本土实践等资料,供中国区读者参考。

    本书适合编剧、戏剧工作者、演员、创意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社会服务工作者、慈善组织、企业家、戏剧爱好者、故事爱好者。

    **********************

    20世纪是一个苦难和辉煌并行的、思想活跃的时代。现代艺术各门类都创造出人类辉煌的伟大成就。一人一故事剧场形成的70年代也正是教育性戏剧、创造性戏剧和民众戏剧、被压迫者戏剧奠定基础的年代。作为应用戏剧,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借鉴,此后的三四十年也都有了各自的长足发展,形成了各自的完整理念和形态。我非常高兴地看到一人一故事剧场在教育和疗育上的应用,Jo Salas的这本书在中国大陆出版正逢其时,让我们在实践一人一故事剧场的同时,怀着敬意一起来读《即兴真实人生》吧!

    ——李婴宁

    著名剧作家、戏剧教师

    任何剧场工作者、演员、剧作家、创作者都应该读这本《即兴真实人生》,它能为你带来最有价值的、最具操作性的方案。Jo Salas用讲故事般生动的语言将即兴艺术娓娓道来,让人回味无穷。

    ——Robin Larsen

    博士、《A Fire in the Mind: The Life of Joseph Campbell》合作者

    在《即兴真实人生》里,读者能领略精彩的生命故事,而剧场工作者能找到最有价值的工作参考与理论。

    ——Parabola杂志

    艺术家的必读作品,更是教育工作者、社会服务工作者获取专业经验的必备作品。让美学点燃每一个生命的意义。

    ——Mady Schutzmann

    《Playing Boal: Theatre, Therapy, Activism》合编者

    《即兴真实人生》这本书介绍的,与其说是一种即兴剧场的手法,不如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以人为本的观察与沟通,以及一种尊重个体的实践。乔•萨拉斯的文字浅白易读,并且生动活泼,在其与创始剧团的成员于20世纪70年代开发一人一故事剧场至今,这种简朴与真挚一直存在于一人一故事剧场的应用之中。

    ——钟励君(小猫)

    一人一故事剧场国际网络主席

    在繁忙的现代与都会生活里,一人一故事带来一股温暖与支持的力量,就像回到家一样,而《即兴真实人生》兴许正是打开那扇大门的钥匙。

    ——李志强

    纽约一人一故事剧场中心董事会成员

    《即兴真实人生》繁体中文版合译者

  • 悲剧之死

    作者:[美] 乔治·斯坦纳

    20世纪30年代以来,欧美戏剧界兴起了一种“悲剧已死”的论调。1961年,乔治·斯坦纳写下了名噪一时的《悲剧之死》,他在书中指出,17世纪前后,西方人的世界观发生了革命,人摆脱了“自然”秩序,不再把自己想象为依附于“由习俗、宗教和政治传统以及社会等级构成的稳固结构”的某种固定形象,而是把其设想为应该而且能够运用理性和智慧来完善、筹划、主宰自己生活的现代人。在斯坦纳看来,这一世界观的转变对于悲剧的衰落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在此基础上,斯坦纳分别从法国新古典主义悲剧的不可译性、浪漫主义世界观对悲剧的破坏、韵文与散文对悲剧的影响、现代悲剧作家对古典悲剧的继承与革新等几个方面阐发“悲剧已死”的主题。

  • 哈姆雷特

    作者:威廉·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讲述了丹麦国王的合法继承人哈姆雷特,其父王被杀,母后被迫改嫁,王位也被篡夺。他经历了艰苦的磨难,最后终于在父亲鬼魂的提示下,查明事实真相,替父亲报了仇。而他自己却在仇人设下的圈套中与其同归于尽。《哈姆雷特》的整个故事渗透着属于莎士比亚那个时代的精神,是莎士比亚人文主义和对现实生活批判精神的最深刻的表达。

  • 科克托戏剧选

    作者:  [法] 让·科克托

    本书收录的科克托的戏剧代表作包括《人声》《艾菲尔铁塔上的新郎新娘》《俄耳甫斯》《双头鹰》《打字机》《在劫难逃》《克莱芙王妃》等。这些代表剧作包含科克托对爱情和死亡的剖析、对自由的追求,充分展现其非凡的才华、敏锐的观察和高度的自信,其中不可避免地打上的现代主义、超现实主义、先锋派思潮、回归古典主义等烙印,也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20世纪法国风云际会的艺术风貌。科克托的剧作是经得起时间考验、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作品,值得品读、鉴赏和收藏。

  • 莫恩先生的悲剧

    作者:[美]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莫恩先生的悲剧》是一部五幕剧。这是纳博科夫第一部重要作品,创作时作者年仅24岁,但直到他逝世20年后的1997年,该剧才在俄罗斯的文学刊物上全文刊出,2008年成书出版。

    剧中的故事发生在一个无名的国度。国王治国有方,但身份神秘,常年佩戴面具,只有心腹知道他的另一个名字叫“莫恩”。莫恩爱上流亡分子加纳斯的妻子。在与加纳斯的决斗中,莫恩被人算计,输了赌局,不得不连夜逃跑。听闻国王被害的噩耗,民众攻入王宫,推翻逆党,莫恩得以成功返朝。

    《莫恩先生的悲剧》在纳博科夫的创作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的一些主题贯穿了作者此后五十多年的创作,又反映了作者当时当地特定的精神面貌,使其迥异于后期作品,对于帮助读者了解纳博科夫创作的整体性、连贯性和丰富性,有着重要意义。

  • 原野

    作者:曹禺

    曹禺的剧作《原野》通过一个复仇的命运悲剧故事,深刻地展示出作家对"人生困境"的困惑以及对神秘宇宙的哲学思考。为了戏剧化地传达这种认识,《原野》借鉴了西方表现主义的艺术手段,参考尤金·奥尼尔的戏剧《琼斯皇帝》,并结合本民族的欣赏习惯,成功地对戏剧文本的叙述方式进行了新的探索。

  • 英国皇家戏剧学院表演训练法

    作者:[日]三轮绘理花 / 现代演剧协会

    百年名校的国宝级表演训练法

    英国戏剧界通用基础教育课程

    兼具训练理念和实际方法的首选教材

    中文世界首次引进

    费雯·丽、安东尼·霍普金斯、本·卫肖、“抖森”

    以及诸多英伦戏骨,皆来自这所顶级戏剧学府

    ...................

    ※编辑推荐※

    世界上有三种演员——男演员、女演员、英国演员!世界上有一所顶级戏剧学府——英国皇家戏剧学院!

    英国皇家戏剧学院表演训练法,是英国最为传统的基础戏剧教育的重要内容,本书课程设置包括身体、动作、声音、表演四部分,注重演员身体素质的培养,强调训练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同时,演员还将学习在舞台上如何有效地与其他演员合作,从而获得自我检查的能力。

    一百多年来,该学院向英国国家剧院、皇家莎士比亚剧团乃至影视行业输送了大量优质的演员,如费雯·丽、约翰·吉尔古德、安东尼·霍普金斯、拉尔夫·费因斯、汤姆·希德勒斯顿等,作为具有英国特色的演员,他们凭借精湛的演技赢得了世界观众的尊重与喜爱。

    ***

    掌握成为演员所必备的基础技术

    培养职业生涯中出色应对任何戏剧类别、任何导演方式的能力

    坚定用一生去磨炼自己的演员意识

    ——这就是英国戏剧学校的教育职责

    ***

    ◎ 英国戏剧界通用基础教育课程,中文世界首次引进

    ◎ 百年名校的国宝级表演训练法,兼具训练理念和实际方法的首选教材

    ◎ 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晚年的身体记忆训练法、凯思 ·约翰斯通即兴表演法和亚历山大训练法为基础,注重培养演员对身体的掌控和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

    ◎ 以莎翁剧本和斯氏体系为基础,写实的表演与风格化的表演均可适用

    ◎ 理论与练习相辅,文字与示范图例相配合,既适用于表演教师和影视戏剧导演,也可供演员自行练习

    ...................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介绍了英国皇家戏剧学院(RADA)演员训练方法。该训练法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晚年的身体记忆训练法、凯思·约翰斯通即兴表演法和亚历山大训练法为基础,注重声音的磨炼和身体的表现,培养演员对身体的掌控和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一百多年来,RADA向英国国家剧院、皇家莎士比亚剧团乃至影视行业输送了大量优质的演员,如费雯·丽、约翰·吉尔古德、安东尼·霍普金斯、拉尔夫·费因斯、汤姆·希德勒斯顿等。

    全书从了解身体的构造开始,到把握与空间的关系,再到发声、理解台词、综合表演,整个训练过程理论与练习相互辅助,文字与示范图例相互配合,循序渐进,层层深入,既适用于表演教师和影视戏剧导演,也可供演员自行练习。

  • 凯撒和克莉奥佩特拉·卖花女

    作者:[英]萧伯纳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萧伯纳作品两部,独家珍稀译本

    · 早期代表性历史戏剧《凯撒和克莉奥佩特拉》,寄托政治理想,直讽动荡现实

    · 家喻户晓的讽刺名篇《卖花女》,奥斯卡奖最佳影片《窈窕淑女》原作

    历史戏剧《凯撒和克莉奥佩特拉》讲述了罗马帝国时期凯撒征伐过程中与埃及女王克莉奥佩特拉发生的种种故事,杰出的剧作家萧伯纳在《凯撒和克莉奥佩特拉》里塑造了鲜明复杂的人物形象,描绘了他们妙语连珠的对话,以寄托萧伯纳的政治理想,讽刺当时欧洲帝国主义蔓延全球的动荡现实。

    《卖花女》里,伊莉莎应允了语音学家息金斯的实验,摇身一变,如出名门。萧伯纳借《卖花女》抨击了当时英国社会腐朽保守的等级意识。《卖花女》在1912年出版发行之后,立即获得成功,于1956年改编为舞台剧在百老汇上演,于1964年改编为奥黛丽•赫本主演的电影《窈窕淑女》,并获得八项奥斯卡大奖,包括最佳影片奖。

    杨宪益译本充分还原了萧伯纳犀利而诙谐的语言风格,表现力极强。

    #评论

    由于他[萧伯纳]那些充满理想主义及人情味的作品——它们那种激动性讽刺,常蕴含着一种高度的诗意美。

    ——1925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他[萧伯纳]把大人先生圣贤豪杰都剥掉了衣装,赤裸裸地搬上舞台。他从资产阶级社会里出来,而揭穿这个社会的内幕。他真正为着光明奋斗。

    ——瞿秋白

    [萧伯纳]不知疲倦地为社会正义战斗,不是因为他对社会正义怀有激情,而是因为他对自由知识分子的认知。

    ——英国小说家阿诺德•贝内特

    ————————————

    #内容介绍

    《凯撒和克莉奥佩特拉》讲述了征服者凯撒到埃及追赶罗马将军庞培的时候,如何找到了克莉奥佩特拉;凯撒如何在克莉奥佩特拉和弟弟托勒美之间分配王位;凯撒如何得到庞培的头颅;而在凯撒离开埃及杀回罗马以前,这位年老的征服者和年轻的女王之间又发生过哪些事情。《凯撒和克莉奥佩特拉》为现实主义剧作家萧伯纳早期历史剧的代表作品,寄托了他的政治理想。

    在《卖花女》里,傲慢的英国皇家学会语言学家希金斯和朋友匹克林上校打赌,要在六个月的时间内将目不识丁、粗俗不堪的卖花女伊莉莎教导为一名“上等人”,一位举止优雅、谈吐不俗的上流社会小姐,最后又爱上了她。《卖花女》诙谐幽默,不仅展现了剧作家萧伯纳高超的语言写作能力,更展示了其对当时英国社会不同阶层的细致刻画和深入观察。

  • 李国修编导演教室

    作者:李国修 / 黄致凯

    他是相声大师马季在台湾的独门弟子

    他是蔡康永、金士杰、林怀民倍加推崇的鬼才艺术家

    他主演了《光阴的故事》《那一夜,我们说相声》

    大半个台湾演艺圈受惠于他的表演训练法

    剧场修行四十载,创作心得尽在本书

    欢迎来到戏剧大师李国修的编导演课堂

    ………………

    人,一辈子能做好一件 事情就功德圆满了。

    而这一生我只想做好一件事,那就是——开门、上台、演戏。

    ——李国修

    ………………

    ※编辑推荐※

    ★ 对于李国修,很多人的印象可能来自于《康熙来了》,他的“三种档案”屡被陈汉典模仿,他教小S念菜谱落泪,他成为“杉菜妈”王月和屏风表演班 弟子永远的回忆……节目上诙谐热情的形象背后,是台湾舞台剧泰斗李国修对表演的热爱、对戏剧的执着。

    ★《李国修编导演教室》一书是李国修从四十年剧场实践中总结出的一套独创的编剧、导演、表演的实用方法,是其一生创作思维在实践检验中凝聚的结晶。本书系统而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李国修历经舞台实践检验,并在失败的教训中不断修正的创作理念,是一本戏剧创作的实用手册。

    ★ 完整呈现李国修四十年创作思维、导演理念及表演历程的第一手资料。

    ★ 手把手教你找到角色的态度表达、规划剧本创作蓝图、制订导演工作计划。

    ★ “流眼泪运动”“倒三角”“三个圆”“深度的九十”“贴春联”“三秒胶”“轧三点半”“大道具不停车”“E.T.原理”……生动丰富的术语与练习,生动诠释实践法则。

    ★ 节选大量李国修原创剧本,独家收录李国修生前最后一部作品《六义帮》手稿及生涯大事与创作年表。

    ★ 从屏风表演班幕后工作实例,看台湾剧团的组织与管理。

    ………………

    ※名人推荐※

    国修老师之所以能长期在剧坛屹立不摇,除了他愿意尝试各种题材的演出,还有他愿意传承、培养人才的大爱。

    ——马英九

    他出身舞台却以谐星成名,不忘初心终成剧场界大师。

    ——蔡康永

    国修老师是一个特别儒雅的人,他做话剧、做喜剧,不仅仅是博人一笑,他的创作里包含了很多对社会的深刻观察,他把社会对人的扭曲用喜剧表达了出来。

    ——马东

    ………………

    ※内容简介※

    《李国修编导演教室》是李国修四十年剧场修行笔记,也是完整呈现其一生创作思维、导演理念及表演历程的第一手资料。全书根据李国修编、导、演的教学讲义整理而成,以第一人称撰写,尽量还原其在课堂上的口吻。李国修通过自身的舞台经验、作品范例、人生经历等,系统地阐述了其创作理念。这些理念历经实践的检验,并在失败的教训中不断地得到修正。编剧课上,他深入浅出地示范了“说什么,比怎么说重要”,让剧本回归“人味”;导演课上,他提出“导”引创作概念并整合“演”出元素,倡导永不满足的创作精神和不断建立与推翻的导演风格;表演课上,他主张透过认清第二自我找到正确的生活态度,达到演员与角色的心灵契合。他始终相信,戏剧是一门关于“人”的艺术,无论呈现何种美学形式,其核心都是在探讨人性。因此,本书不仅是一本戏剧创作的实用手册,也能使读者更新对人生的体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