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捷克

  • 生活在别处

    作者:[法] 米兰·昆德拉

    《生活在别处》是一个年轻艺术家的肖像画。昆德拉以其独到的笔触塑造出雅罗米尔这样一个形象,描绘了这个年轻诗人充满激情而又短暂的一生,具有“发展小说”的许多特点。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对诗人创作过程的分析是微妙而精细的。创作过程当然不仅指下笔写作的过程,而且更广义地指一个诗人的全部成长过程。作者所要表现和所要探究的是,人的心灵所具有的激情,它的产生和它的结果。因而这本书又是一本现代心理小说,表现了一个诗人的艺术感觉的成长。
  • 笑忘录

    作者:[法] 米兰·昆德拉

    《笑忘录》以1968年苏联军队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为背景,描写捷克不同阶层知识分子的命运。书中章节,如同旅行的不同阶段,朝向某个主旋律的内在,旅行的意涵已迷失在广袤无垠的内在。作者探讨了人生中记忆和遗忘的哲学关系,人们希望保持或者忘却的内容,如同附带欢娱和讽刺的笑一样,是交相辉映的永恒主题。
  •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作者:(捷)昆德拉|译者:苏伶童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米兰·德拉的代表作,也是一部意象繁复的书,其中装载了多种涵义:被政治化了的社会内涵的揭示、人性考察、个人命运在特定历史与政治语境下的呈现,以及对两性关系本质上的探索等。昆德拉极其聪明地将这些元素糅合在一起,写成一部非同凡响的小说——其中既有隐喻式的哲学思考,也有人的悲欢离合的生命历程的展现。《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限于篇幅,将只涉及其中的两性关系。 强力推荐: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英文原版火热发售
  • 世界美如斯

    作者:(捷克)赛弗尔特

    最受昆德拉推崇的捷克诗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弗尔特苦涩人生的唯美追忆 世界文坛最经典的回忆录之一 这是一部别致的回忆录。诗人透过一则则动人故事,诉说童年、爱情、友谊、艺术、奇遇……缅怀他一生中遇到的人和事。在故事中,遗失在时光中的美好瞬间一一重现,逝去的人一个个回来,他们身影晃动,笑语如昔。其中有令诗人感动和怀念的平凡人,更有可敬可爱的文学艺术名家,如《好兵帅克》作者哈谢克、受昆德拉推崇的作家万楚拉、世界摄影大师苏代克等。 诗人的语言朴素而深情,带一丝透明的忧伤,适可描绘艰难人世之美丽如斯。
  • 相遇

    作者:米蘭.昆德拉 (Milan Kunder

    和我的思考以及回憶相遇, 和我的舊主題還有我的舊愛相遇…… 暌違四年,米蘭‧昆德拉最新力作! 與大師一起談文學、談藝術、談音樂! 如果有人問我,我的母國透過什麼在我的美學基因裡留下深遠影響,我會毫不遲疑地回答:透過楊納切克的音樂。 我知道想像力的價值,因此對於費里尼的電影,我始終懷抱謙遜的崇敬之意。 重讀《百年孤寂》的時候,一個奇怪的念頭出現在我的腦海裡:這些偉大的小說裡的主人翁都沒有小孩。我的感覺是,這部小說帶給小說藝術神化的殊榮,同時也是向小說年代的一次告別。
  • 迷失布拉格

    作者:林微云

    上海三联书店推出新书《迷失布拉格》:清新唯美与历史文化厚重相得益彰 近日,上海三联书店推出了林微云的旅行文化散文集《迷失布拉格》,该书入选上海三联书店2014年度最佳图书,获最美图书奖。该书将感性流畅的文笔、扎实的史料与空灵纯美的自绘插图、丰富精致的图片融为一体,呈现出了布拉格这座绝美之城的美丽与沧桑、苦难与浪漫,将清新唯美 的写作风格与历史文化的厚重相得益彰地联决呈现给读者。 手绘插图,清新雅致 作者为全书二十三个章节全部手绘了与章节内容相匹配的清新雅致的插图,再加上大量的优美图片,以及深入的文化体验与思考,让读者形象地感知了布拉格这座欧洲名城的美丽与浪漫。随着作者游历布拉格的脚步,读者彷佛倘佯在布拉格城堡、老城广场、巴洛克教堂、人骨教堂、黄金巷、高堡等名胜美景里,品味艺术的盛筵,倾听历史的回声,感悟波希米亚人在战争与苦难中凝成的思想和智慧;并与作者一起迷失在布拉格这座美轮美奂的城市里,追寻米兰‧昆德拉、卡夫卡和莫扎特的足迹,在伏尔塔瓦河畔聆听斯美塔那的动人旋律,流连于啤酒爱好者的天堂里品尝捷克美食,享受属于自己的咖啡时光,在童话般的黄金巷里顿悟,在布拉格广场听歌,在查理大桥上沉思,邂逅最美的图书馆,参观惊悚的人骨教堂,追寻波希米亚的荣光。 历史厚重,文化璀璨 本书以波希米亚多灾多难的历史为背景,将其绚丽多姿的艺术、音乐、文学、建筑、科技以及众多杰出人物的传奇融入其中,展开浪漫迷人而又深邃忧伤的布拉格之旅。作者运用大量的历史细节和人物场景,讲述了卡夫卡的悲情恋爱史如何成就了他的文学高峰,对祖国山川历史的热爱与耳聋的无情折磨如何交织催生了斯美塔那不朽的交响诗组曲《我的祖国》。作者还在查理大桥上沉思波西米亚的“千古一帝”查理四世的是非过功,在老城广场的胡斯塑像下梳理胡斯宗教改革与三十年战争对捷克和欧洲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在高堡(维谢格拉德城堡)回溯布拉格城市文化的起源,在人骨教堂探讨哲学、宗教与死亡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在黄金巷琢磨鲁道夫二世的炼金术如何追求永生结果却落得与宋徽宗一样的悲惨结局,在圣巴巴拉大教堂追寻波希米亚的历史荣光,让读者不但通过阅读领略了布拉格迷人的城市风光、风俗人情,更能深入捷克人民千百年来波澜壮阔的苦难和抗争历史,深化了对波希米亚这片大地上的艺术文化和社会人文的认识,并进一步了解这些深刻而丰富的历史文化背后的精彩故事。 人文之旅,沉思之书 出国旅行早已日渐寻常的当下,许多人已不满足于浅尝辄止、走马观花式的到此一游,而是拿起背包用自助游的形式,前往域外的风景名胜、人文景观,静心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体验独特的风俗民情,而后用个性化的独特方式图文并茂地记录下旅行的轨迹和思考,既留下了一份美好久远的回忆,也为旅人们提供了一份独具价值的旅行文化笔记,或许这就是《迷失布拉格》出版的意义。
  • 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

    作者:

    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 (1984), written by Milan Kundera, is a philosophical novel about two men, two women, a dog and their lives in the Prague Spring of the Czechoslovak Communist period in 1968. Although written in 1982, the novel was not published until two years later, in France.
  • 可笑的愛

    作者:米蘭.昆德拉著

    『我知道你一向是個直爽的人,你自己對這一點很驕傲。可是,請你想想這個問題:「為什麼」要說實話?是什麼強迫我們這麼做?為什麼必須把誠實看做是一種美德?假設你遇到一個瘋子,他說他自己是魚,我們每一個人也都是魚。你會和他爭論嗎?你會在他面前脫掉衣服,好讓他看看你沒有魚鱗嗎?你會當他的面對他說你心裡真正想的嗎?你說嘛!』 他的哥哥沈默以對,艾德華繼續說:『要是你對他說實話,把你對他真的想法告訴他,這意思就是說,你同意和一個瘋子進行嚴肅的對話,你同意你自己也個瘋子。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正是這個樣子。如果你執意要當一個人的面說實話,這就表示你嚴肅的看待他。嚴肅的看待一件根本不嚴肅的事,意味著自己也要喪失自己的嚴肅。我啊,我為了不要嚴肅看待瘋子,不要自己也變成瘋子,就「必須」說謊。』
  • 帷幕

    作者:米兰•昆德拉

    一道魔幻的帷幕,上面织满了传奇,挂在世界的前面。塞万提斯派堂吉诃德去旅行,撕裂了这道帷幕。世界在这位流浪骑士面前,以它非诗性、喜剧性的裸体,呈现出来。 就像一位匆匆化妆去赴她的首次约会的女人,当世界涌向刚刚出生的我们时,是已经化过妆、戴上了面具、被预先阐释了的。而上当受骗的不光是保守者;反叛者,由于急于与一切和一切人对立,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本身有多么驯服;他们所反叛的,仅仅是被阐释为(被预先阐释为)值得反叛的东西。 本书《帷幕》是昆德拉于2005年3月出版的最新作品。作为《被背叛的遗嘱》和《小说的艺术》的延续,随笔《帷幕》概述昆德拉在前两者中的思考,并以更自由的笔触探索与历史和生活现实交混的小说艺术世界。 《帷幕》原作以法文写成,在法国一出版,所有全国性的报纸、杂志,比如《世界报》、《解放报》、《费加罗报》、《快报》、《新观察家周刊》、《观点周刊》均以专文评论,并被读者评为最为广泛的权威文学杂志《读书》当年最有价值的十本书之一。《帷幕》的中译本由昆德拉指定译者——他唯一的中国学生、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董强翻译,是为期待已久的中国读者献上的一份金秋厚礼。 米兰·昆德拉撕裂了遮盖着世界和文学的帷幕,他将我们带到友邦,带到拉伯雷、福楼拜、司汤达、塞万提斯、加西亚·马尔克斯、富恩特斯、罗伯特·穆齐尔和荷马的土地上。《小说的艺术》和《被背叛的遗嘱》中继续的拯救事业,如今在《帷幕》中达到顶峰。
  • 你的萨宾娜,我的卡夫卡

    作者:摄影:庄哈佛x黄耶鲁

    本书重点介绍捷克布拉格和一系列的中世纪小镇,自然风景与人文景色交融,通俗并且时尚,符合对文学和艺术有兴趣的年轻人的审美趣味,是图文并茂的休闲小品。 尽管捷克刚刚被列为中国公民境外旅游目的地,但在领风气之先的时尚与艺术界,它近年来一直受到追捧,也受到都会青年白领的偏爱。然而,捷克之美还有待直观的展示与深入的发现。本书的重点自然是布拉格,浓墨重彩的捷克华章,但同时并没有忽略一系列风光独特的中世纪小镇,并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波西米亚、巴洛克、卡夫卡、新艺术与穆夏等一个个与捷克有密切关系的艺术流派与艺术家,从而将“欧洲之心”的自然风景与人文特色尽收眼底。 全彩的图文书,国际流行的平面设计,一流的装帧,不管是外观还是内容,都让你耳目一新。
  • 灰色的寒鸦

    作者:[奥]马克斯·布罗德

    这是卡夫卡的好友、奥地利著名作家马克斯·布罗德撰写的一部关于卡夫卡生平经历的长篇传记。 本书以详尽的篇幅,生动细致地再现了卡夫卡平凡而又伟大、孤独而又奋斗的一生,其中包括他的学习、工作、生活、创作,以及他的曲折的爱情、婚恋和年轻生命的匆匆的终结。 与此同时,作者以大量的笔墨,详细阐述了卡夫卡的文学经历、文学成果 、文学风格和文学思想,并对此进行了深刻具体的演绎、诠释和评判。由于作者的亲历者、第一者的身份,使得这些介绍无疑成了上前世界上最具权威的说明。
  • 布拉格精神

    作者:[捷克] 伊凡·克里玛

    *简体中文完整版 *捷克作家伊凡·克里玛思考威权与民主的思想杰作。“因为我创造,所以我反抗死亡。我建立一座比铜还持久的纪念碑。” *一座充满悖谬与磨难终究寻获自由的城市,一个由卡夫卡、哈谢克、哈维尔建立的精神家园。 *“我花了相当时间才完全明白,通常并不是善与恶的力量在互相战斗,而仅仅是两种不同的恶的力量,它们在比赛谁能控制世界。” *“文学并不是必须四处搜寻政治现实,或者为更换来更换去的制度担忧,它可以超越它们,同时仍然去回答制度在人们中间引起的问题。这就是我从卡夫卡中引出的最重要的教导。” “对布拉格的精神和面貌最具影响力的不是自由,而是不自由,是生活的奴役,是许多耻辱的失败和野蛮的军事占领。世纪之交的布拉格已不再存在,那些记得这个时期的人也不再存在。犹太人被杀害,德国人被流放,许多伟大人物被驱逐后散居在世界各地,小店铺和咖啡馆关闭:这就是布拉格带给新世纪的遗产。 如果布拉格还仍然存在,还没有失去它的魅力或美,那是因为它非常结实,像它的人民一样,一直坚持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 《布拉格精神》是捷克作家伊凡·克里玛著名评论集,收录了他为《格兰塔》写作却无法在捷克国内发表的文章,以及90年代在国际文学会议上的演讲内容,首次出版即为英文版。作品分为五个部分,包括克里玛在集中营度过的童年,对捷克历史上几个重要转折点的评论,以及1968、1989年前后社会环境与思想上的变化。在同名文章《布拉格精神》中,克里玛描述了这座由卡夫卡、哈谢克、哈维尔等人建立起来的精神家园,它“悖谬”、文化丰富、屡经灾难却始终乐观。在菲利普·罗斯和他的对话录《重返布拉格》中,克里玛谈论了当代捷克知识界对瓦茨拉夫·哈维尔和米兰·昆德拉这两位享有国际盛誉的作家的看法。最后一个部分《刀剑在逼近》详细分析了卡夫卡的人生、作品与书中人物,是克里玛对卡夫卡的精彩评传。
  • 笑忘录

    作者:米兰·昆德拉

    《笑忘录》一九七九年在法国出版,曾荣获法国文坛最高荣誉之一的『梅第奇大奖』,是一部关于笑与忘、关于遗忘也关于布拉格、关于布拉格也关于天使们的小说。作品以1968年苏联军队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为时代背景,描写了捷克不同阶层知识分子的多舛命运。书中不同的章节一个接着一个,如同旅行的几个不同阶段,朝向某个主旋律的内在,朝向某种独一无二情境的内在,而旅行的意涵已迷失在广袤无垠的内在世界,我欲辩却已忘言。作者在故事叙述当中,探讨了人生中间记忆和遗忘的哲学关系;记忆,人们希望保持或者忘却的内容,如同附带欢娱和讽刺的笑一样,是交相辉映的永恒主题。是米兰·昆德拉奠定大师地位的关键代表作。在这部批评界奉为具有超现实主义风格的现代派小说杰作中,昆德拉试图打通小说、哲学和政治议论以及自传之间的隔膜关系,籍以用罕见的政治正确的角度,探讨人生、音乐、性、哲学、文学和政治等重大话题,用笔诙谐独到,常常使阅读者在沉重的阅读中邂逅绝妙的幽默趣事,以致忍俊不禁。小说在法国出版后引起西方舆论界高度关注,获得当年法国最佳外国文学奖大奖。但是,它也给作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灾难——当时的捷克政府以此书在法国的非法出版为由,剥夺了昆德拉德捷克国籍。不过,这也从另一方面成就了昆德拉,使其成为国际驰名的小说家。
  • 绞刑架下的报告

    作者:伏契克

    一代英雄,惨遭杀害,但他们是一座座高大雄伟的雕像,矗立在大地上,鲜花环绕,阳 光沐浴,人们把最崇敬的感情献上。一伙魑魅魍魉,蝇营狗苟,虽生犹死,都是些朽木雕成 的木偶,人们投之以冷眼、蔑视与嘲笑。捷克民族英雄伏契克在他举世闻名的《绞刑架下的 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部不朽的作品里,深刻地揭示了人的伟大与渺歇—雕像与木 偶的根本区别。读了它,使我们深深热爱那些为了人类社会的前进而献出自己一切力量乃至 宝贵生命的英雄们,憎恨那些集卑鄙、残暴和可耻于一身的丑类。 伏契克是捷克劳动人民的忠诚儿子、捷共中央委员。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德国法西斯 军队于一九三九年三月占领了捷克后,共产党被迫转入地下,伏契克毅然留在布拉格领导斗 争。一九四一年春,党的第一个地下中央委员会被破坏不久,他又以坚强的毅力和无畏的精 神,主动与另外两位中央委员一起,建立了第二个中央委员会。那些年月,希特勒的盖世太 保疯狂搜捕共产党地下领导人。数以千计的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被逮捕,受酷刑,遭屠杀。 由于叛徒的出卖,一九四二年四月二十四日,伏契克在布拉格被捕了。《报告》就是他在庞 克拉茨盖世太保监狱里迭遭酷刑、备受折磨、随时都有被送上绞刑架的处境中,得到一个捷 克看守的帮助,用铅笔头在碎纸片上写成的。这是一个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用鲜血凝成的一 部壮丽的诗篇。 死,对于怯懦者来说,具有无比的威胁力量。然而在英雄们面前,它却是那样地简单、 平常。伏契克跟他的同志们就是这样:“我们对死亡有足够的估计。我们都知道:一旦落到 盖世太保手里,就不会再有生还的希望。在这里我们正是根据这一点来行动的。”伏契克从 被捕的那天起,就受到极其残酷的拷问和毒打,处于死亡的边缘,难友们都为他做了临终祈 祷。但他却以坚强的毅力,忍受着一般人难以忍受的折磨,从死亡的床上醒来了。敌人见棍 子和镣铐未能制服伏契克,便从精神上来折磨他:带来他的爱妻跟他“对质”,当着他的面 毒打他的战友,带他去“逛”他所热爱的金色布拉格……这一切手段,无非是想诱使他产生 一分钟的动尧一瞬间的犹豫、一闪念的恐惧,从而毁灭他毕生的信念。然而,敌人的鬼蜮伎 俩落空了,伏契克不曾闪现过一丝杂念,他对人民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活一天就同敌人斗 争一天。他组织并领导“狱中集体”向纳粹匪徒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为了把铁窗里的今 天和自由的明天连接在一起”,他也用笔作刀枪,在狱中坚持写作。 伏契克在《报告》中怀着热爱和感激之情,谈论“狱中集体”。受尽折磨的人们的兄弟 般的友爱,具有一种向心力,能把大家凝结成一个整体。伏契克在《报告》里用许多生动的 事例,说明这种友爱的威力,它能穿透墙壁,拥抱所有牢房。这是一种用鲜血和生命换来 的、不可征服的力量。伏契克在《报告》中,怀着极其深厚的爱,写出了这个集体里众多的 英雄人物的真实特征。如工人阶级出身的共产党员叶林涅克夫妇,平时显不出是英雄人物, 可是在敌人面前却坚强如钢。当盖世太保闯进他们的家时,他们并肩站着。妻子问丈夫: “现在怎么办?”丈夫回答:“我们去死。”她没叫喊一声,也没摇晃一下,而是面对瞄准 他们的枪口,用一种十分优美的姿势把手递给他的丈夫。她以往是爱哭的,可是在狱中却不 曾流过一滴泪。她最后的遗言是:“请转告外面的同志,不要为我难过,也不要被这件事吓 祝我做了工人阶级要求我做的一切,我也将按照它的要求去死。” 伏契克向那些经过这场灾难而活下来的人们提出一个要求:不要忘记这些好人,要热爱 这些为他人、也为自己而牺牲了的人。他以全部热情赞颂:“每一个忠实于未来,为了美好 的未来而牺牲的人都是一座石质的雕像。”是的,人们热爱、崇敬他们。伏契克在《报告》 里雕塑了一座座高大的英雄雕像。他冒着生命危险,以火一般的热情,忠实地记录下这些肝 胆照人的英雄。他笔下的英雄人物朴实无华,个个都表现出真金不怕火炼的坚强性格。他们 的英雄主义是无私的、谦逊的。他们真正当得起大写字母的“人”的称呼。 伏契克也要求人们警惕那些“妄想阻挡革命洪流的腐朽过时的人”——那些大大小小的 木偶。他们是些出卖灵魂、丧尽天良的禽兽,用别人的生命来保持自己的地位,用别人的鲜 血来填塞自己的欲壑。有奶便是娘,苟且偷安就是他们的处世哲学。伏契克那双无比敏锐的 眼睛,从死亡中复活而被唤醒的感官,最能觉察这伙败类。像叛徒米列克,这个曾经冒过枪 林弹雨的人,现在却在盖世太保的皮鞭下,丧失了勇气,于是用出卖组织、同志以及自己的 恋人来保全自己的生命。他终于被集体所摒弃。伏契克在《报告》里痛斥了那些不配作捷克 人的刽子手。这些把灵魂出卖给魔鬼的人,变得比魔鬼更可恨。他们都是些极为阴险、狡 猾、凶残的木偶,受法西斯和各种反动势力牵动的木偶。正是这些木偶构成纳粹反动统治的 支柱,是黑暗时代的灾星。 伏契克英勇就义已经五十年了。《报告》不仅是捷克无产阶级文学中的经典著作,也是 全世界进步人民的共同的精神财富,自一九四五年在捷出版以来,已被译成九十多种文字, 在世界各国人民中广为流传。在我国,早在五十年代,就先后发行过两个根据其他文字转译 的版本,对我国读者起了极大的教育和鼓舞作用。今天,当我重读自己于一九七九年根据捷 克原文本译出的这部闪耀千秋的著作时,耳际好似又响起了伏契克被押赴刑场时高唱的《国 际歌》歌声,眼前呈现出一座座巍然矗立的高大的英雄雕像,但同时,也瞧见了正在地球上 一些阴暗角落晃动的一只只木偶的黑影。我想,所有读过或将要读到伏契克这本《报告》的 正直的人们,都会永远记住伏契克用鲜血和生命发出的谆谆嘱咐:“人们,我是爱你们的。 你们可要警惕埃”是的,一切为人类进步事业而献身的人们,都无不感谢伏契克真诚的提 醒: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警惕那些公开的和隐藏的、残忍的和阴险的、形形色色的木偶。 伏契克,这位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革命的新闻工作者、作家和评论家,一九○三年二 月二十三日出生于布拉格的斯米霍夫工人区的工人家庭。从少年时代起,他就过着工人阶级 的苦难生活,立志为无产阶级事业奋斗终身。在伟大的十月革命的鼓舞下,他积极参加革命 活动。他刚满十八岁就加入了诞生不久的捷克共产党。一九二一年他进入布拉格查理大学文 学院学习;同时为了维持生活,当短工和街头广告员。 在学校期间,他就为党的报刊和其他进步刊物撰写文章。后来他被党指派为文艺与政治 评论周报《创造》的总编辑和党中央机关报《红色权利报》的编辑。他曾两次到过苏联,写 了许多报告文学作品,满腔热情地歌颂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此,曾被捷克 反动当局逮捕入狱。出狱后他又积极参加了一九三二年春捷克北部矿工大罢工,报道了矿工 斗争的真相。一九三六年以后,捷克的独立日益受到纳粹德国的严重威胁。慕尼黑协定出卖 了他的祖国。伏契克以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写了许多政论文章、传单、宣言和告人民书等, 揭露国内外敌人的叛卖行为及纳粹匪徒的侵略野心,号召人民起来斗争。 一九三九年三月十五日捷克全部被希特勒德国占领。伏契克一面积极参加并领导地下斗 争,一面继续研究捷克十九世纪的文学。他对捷克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家如聂姆曹 娃、扬·聂鲁达等都著有专论。这些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写成的文学研究著作,为捷克 无产阶级文学评论事业作出了贡献。 由于叛徒出卖,伏契克于一九四二年四月不幸被捕。敌人用尽各种酷刑,软硬兼施,但 他经受住了肉体上和精神上最严峻的考验,毫不动摇自己的信念。他在布拉格庞克拉茨纳粹 德国盖世太保监狱里被监禁了四百一十一天,一九四三年九月八日被杀害于柏林的勃洛琛斯 狱中。 伏契克光辉的战斗的一生,将永远铭刻在捷克人民心上,成为捷克民族胜利的象征,也 将永远鼓舞着人们为自由、民族独立和美好的未来去进行英勇顽强的斗争。
  • 卡夫卡精品集

    作者:卡夫卡

    本集收集了卡夫卡最具代表性的长篇小说《城堡》,被人称赞的中篇小说《村子里的诱惑》、《变形记》,很有特色的短篇小说《致某科学院的报告》、《一条狗的研究》、《地洞》等,这部集子比较完整地反映了卡夫卡的创作风貌,是一部极具文学价值的收藏书。卡夫卡是20世纪世界文坛引人注目的作家,他的作品包容了现代主义的众多流派,如存在主义、超现实主义、荒诞派,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等。
  • 没有圣人,没有天使

    作者:(捷克)伊凡·克里玛

    【内容提要】 《没有圣人,没有天使》 是捷克当代著名作家克里玛备受好评的长篇小说。 克里斯蒂娜是布拉格一名已届中年的牙医,由于不能接受丈夫外遇而与之离婚。她的外祖母死在纳粹毒气室里,母亲力图摆脱一切跟犹太人的牵连。父亲是一名民兵组织军官,笃信共产主义。她从父亲遗留的书信中发现自己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这一发现彻底动摇了她的生活。抑郁症的困扰、叛逆的女儿和病危的前夫让克里斯蒂娜生无可恋,直到一个比她年轻15岁的恋人闯进了她的生命。四十五岁的克里斯蒂娜,三十岁的情人扬,十五岁的女儿亚娜,三位主人公就在充满历史包袱的布拉格中各自找寻自己的救赎。通过彼此的交流和互助,克里斯蒂娜最终释怀了过往的心结,与生命中的诸多人和事达成谅解,并领悟到爱的意义。 小说巧妙结合了散文和小说的长处,展示了平凡生活的不凡之处,体现了作家卓越的架构和描写功力。在一个相当典型的家庭、情感故事中,克里玛借助精彩的情节叙述,追问和探索了诸如爱、背叛、虚无、和解、理性、神性、成长等等母题,深具哲思的意味。 【广告语】 大师克里玛巅峰时期最受好评的长篇小说,聚焦当下,拷问灵魂 【封底推荐】 一颗鲜为西方赏识的文学瑰宝……一位巅峰时期的捷克大师。 ——斯科特•伯纳德•纳尔逊《波士顿环球报》 伊凡•克里玛……四十年来一直在记述在废墟和流沙中追寻幸福的故事……这些受过伤害的人闪耀出人性之光……脆弱而有瑕疵的人追逐他们不定性的渴望、扮演不光彩的英雄,直至最后一刻。 ——珍妮特•布洛维《纽约时报书评》 克里玛先生所塑造的角色如此真实可信——充满瑕疵、脆弱、迷茫、生活化。在他们取得真知灼见或终于能够沟通彼此那一刻,我们由衷感到意义非凡。就像契诃夫,作家克里玛先生有能力向我们展示平凡生活的不凡之处。 ——梅尔•鲁宾《华盛顿时报》 不输于任何人,克里玛重构了二十一世纪小说。巧妙结合了散文和小说的长处,他创造出具有莎剧人物般影响深远的角色……《没有圣人,没有天使》是一部并不张扬的杰作。 ——汤姆•戴夫林《普罗维登斯报》 从压抑旧制度下的生活,到自由新纪元下的问题和令人失望之处,克里玛笔下的人物演绎贯穿了整个区间……克里玛在探索过去的同时仍然聚焦当下。 ——安德鲁•纳戈尔斯基《新闻周刊》
  • 欲望玫瑰

    作者:(捷克)米兰·昆德拉

    米兰·昆德拉的小说总是表现出一种有体系的创作,一种对“小说的艺术”的体证。而且他不因理论而枯燥,常能从平淡中见其精妙,从小事情引出存在主义的问题。他的轻松是表面的,深沉是内在的。他善于把各种主题编织在一起,笑、田园诗、叛卖和复仇、轻与重、严肃与不严肃、性与爱、短暂与永恒在他的作品里自由的流动。对此,我们只能说:“昆德拉是小说家。一个不能仅以优秀来形容的小说家”。 本书除了收入米兰·昆德拉的八部小说,还有国内学者对这些小说的评论研究,是对米兰·昆德拉从新的角度的解读。
  • 我快乐的早晨

    作者:(捷克)伊凡·克里玛

    《我快乐的早晨》采用了一种散漫的结构,叙述了一周内发生的七个独立故事,以一个中心人物所从事的不同工作为基点,将周围的人统摄进去。小说以六十年代末那场举世闻名的政治动荡后令人窒息颓唐的时代为背景,通过“我”,一个苏军入侵后失去工作、混迹于社会底层的作家的视点,勾勒出一幅世俗社会的众生相。
  • 过于喧嚣的孤独

    作者:赫拉巴尔

    本书是作者最重要的代表作,酝酿二十年,三易其稿。正如作者自己所说“我为它而活着,并为写它推迟了我的死亡”。小说诗意地叙述了一个在废纸回收站工作三十五年的打包工汉嘉,他把珍贵的图书从废纸堆中捡出来,藏在家里,抱在胸口。他狂饮啤酒,“嘬糖果似的嘬着”那些“美丽的词句”。这是一个忧伤的故事,爱情的忧伤,文化的忧伤。汉嘉最终将自己打进了废纸包,他乘着那些书籍飞升天堂。
  • 一缕秀发

    作者:[捷克] 博胡米尔·赫拉巴尔

    一百年前的宁城,紧邻布拉格,啤酒厂任管事的父亲和热情美丽的母亲过着宁静的田园生活,贝宾大伯的出现,给小城带来了热闹,也带来了麻烦……这部小说完稿于一九七〇年,此时“布拉格之春”遭到扼杀,赫拉巴尔被作家协会除名,作品遭到封禁,直到一九七六年出版。一九八零年由闵采尔改名《金黄色的回忆》搬上银幕。这部作品既不是一部家史,也不是准确含义上的回忆录,而是以母亲讲述啤酒厂日常生活的方式写就的。掺入了一些作家自己的传记材料,以玄秘的笔调唤起人们对久远时期的回忆。 赫拉巴尔诞辰一百周年典藏文集 河畔小城三部曲之一 如若有人要为苏联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结束后的时代命名,他必得称之为赫拉巴尔时代。——昆德拉 赫拉巴尔,他是乡愁的作家,他属于闪亮慧黠的布拉格,他是日常生活的诗人—— 法国《观点周刊》 异乎寻常而又细腻的悲喜剧……赫拉巴尔说的既是一个无名小卒的故事,也是捷克的历史,他在俯拾可得的细节里觅得生命中至关紧要的一切。 ——美国《纽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