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玛格丽特·杜拉斯
-
直布罗陀水手
一个不幸的男人,在意大利一个小渔村罗瞳遇到了一个美丽的女人。他决定抛弃女友和工作,跟这女人走。女人有一艘游艇,她的全部生活就是走遍世界寻找她爱过的直布罗陀水手。他上了船,他要帮她的心上人。然而,爱情在这个想改变生活的男人和这个追寻旧爱的女人之间产生了。从欧洲到非洲,从地中海到大西洋,他们的海上旅行在他们微妙的感情交流中度过。如果他们找到直布罗陀水手,那将是他们爱情的结束…… -
解读杜拉斯
首先要勾勒玛格丽特?杜拉斯变化的面容,她作为二十世纪后半叶和世界抗争的知识分子,那世界召唤她去说、去阐释、去战斗、去谴责,让她构建自己的政治介入观念和与之相符的作品…… 在二十世纪法国文学史上,杜拉斯无疑是—个不同寻常的作家。她的身世,她的经历,她的文字,她的作品,给读者带来一次次惊奇,也给人们留下了一个又一个谜团。她模糊了文学与生活的界限,拉近了现实与想象的距离,设置了种种障碍与迷雾,让读者沉醉于她传奇一生和独特作品的同时,也萌生出不少困惑和迷茫…… 全球数十位杜拉斯研究专家和一流学者携手,集体解读杜拉斯。 -
女友杜拉斯
本书是杜拉斯闺中女友、记者、作家芒梭关于杜拉斯的回忆录。书中记述了许多杜拉斯对写作、生活、爱情、男女等的精辟论述。全书语言通俗,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可靠性强,可读性强。 -
成天上树的日子
短篇小说集,共由四个故事组成:《成天上树的日子》、《蟒蛇》、《道丹太太》和《工地》。《成天上树的日子》讲述一位年迈的母亲去看望居住在巴黎的儿子,描写了“母爱”这种特殊、永恒的爱,偏重于叙事,张力十足;《蟒蛇》中主人公回忆她还是小姑娘时,每周日都不得不接连观看两个场景,巨蟒吞噬活鸡,和遗恨吞噬七旬老人巴尔贝小姐,这两个场景平行展开,互为补充,引发思考;《道丹太太》讲述了门房太太和清道夫这一对忘年交的故事,诙谐幽默,发人深省;《工地》篇幅相对较小,描写一对男女因一块特殊的工地相遇,一段爱情缘它而起,以小见大,意味隽永。四篇作品中都有大量的细节描写和心理分析,笔触细腻,富于哲理。 -
树上的岁月
怎样的孩子是“真正的”孩子?或“永恒的”孩子?《树上的岁月》对这位“母亲”而言有怎样的特殊性?到小说中体会一种独特的母爱吧…… 巨蟒吞食活鸡,遗恨吞食七旬老人巴尔贝小姐,这两个连续场景在一个小姑娘身上引起了深沉的思考。 一个是门房,一个是清道夫,多丹太太和加斯东这两个忘年知交,从这两个最被人“瞧不起”的职业生发开来,嬉笑怒骂,要让我们“第一次在一个清道夫面前思考”。 “他”和“她”的爱情是怎样开端的?与那块特殊的工地有何关系?从相遇到相识,其中的空间何其广阔、深邃啊! -
玛格丽特·杜拉斯
法国杜拉斯研究会会长倾情之作 杜拉斯和她的儿子让·马斯科罗曾想出版一本家庭影集,后因杜拉斯集中力量写《情人》,计划搁浅。杜拉斯去世后,维尔贡德莱与马斯科罗合作,共同完成了这部影像丰富值得珍藏的传记影集……... -
写作
“身处一个洞穴之中,身处一个洞穴之底,身处几乎完全的孤独之中,这时,你会发现写作会拯救你。” “一本打开的书也是漫漫长夜。我不知为什么刚才说的话会让我流出了眼泪。尽管绝望,还要写作。啊,不,是带着绝望心情写作。那是怎样的绝望啊,我说不出它的名字……” 这是杜拉斯晚年留给人们的最后的文字。她回顾了自己的人生,反思了自己的创作。写作,对杜拉斯来说,是对世界的一种独特诠释,对生命的一种特殊体验。绝望与孤独,是她生命的元素;追求与创造,是她生命的火花…… -
英国情妇
又聋又哑的玛丽-泰莱丝被杀害后,凶手残忍地将其分尸,从附近的高架桥上丢进从下面驰过的火车车厢。小说通过神秘人和咖啡馆老板罗贝尔、被害人的表姐夫皮埃尔和被害人的表姐克莱尔的三次谈话,解开了一起碎尸凶杀案的谜团。凶手到底是出于怨恨、妒忌还是精神失常犯下这起案件?这个谜团要交给读者一起去探索解答。 -
爱,谎言与写作:杜拉斯影像记
1943年,她很年轻、很漂亮,有点欧亚混血儿的模样,她很有魅力,也常常施展她的魅力……是的,她就是这样,已经有一点我们在她身上都见识过的爱操控的个性,她统治着她的小世界,我们都愿意接受,因为我们爱她。——弗朗索瓦• 密特朗(法国前总统) 玛格丽特是一个谎话连篇的人。——埃德加• 莫兰(法国哲学家) ◆ 她有着传奇的人生经历、惊世骇俗的叛逆性格、五色斑斓的爱情,她是一位富有争议的作家,一位魅力无可抵挡的女人 ◆ 杨问她:“谁会记得您呢?”“年轻读者,小学生。”她回答。 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 1914—1996),20世纪最有影响、最具个性、最富魅力的女作家。她无时无刻不在写作。《情人》获1984年龚古尔奖,迄今已销售数百万册,让她蜚声国际文坛;她还因《琴声如诉》被称为先锋派和新小说派作家。她在戏剧和电影方面成就卓著,她导演的电影《印度之歌》创造了一种新的电影语言。 从殖民地印度支那的童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乱世,从《343名荡妇宣言》到密特朗执政年代,她见证了20世纪。而她富有争议的情感经历和作品中强烈的自传性,让她一再被推至舆论中心。 有人说,作为一个女人,你可以爱她,也可以恨她;而作为一个作家,她的艺术魅力则无可抵挡,是不朽的。 本书图片来自多位摄影大师的作品,展示了这位文学偶像瑰丽的一生。 ◆ 她所有的身影,书中一一珍藏 年轻的她,娇小可人,在湄公河的渡船上邂逅“情人”;后来她叱咤文坛,结婚生子,还以全部的热情写作戏剧,拍摄电影,成为法国文化的骄傲;年老的她,成为世界级、“星球级”的畅销作者,脸上满布皱纹。这时她说:“比起你年轻时的相貌,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容颜。” ◆ 她不惊不休的精彩语录,书中一一列出 “我这一生都让羞愧笼罩不得解脱。” “世间任何一种爱都无法替代爱情。” “如果我不是一个作家,就会是个妓女。” “所有的男人都是同性恋。所有的男人都可能是同性恋,他们只是还不自知,或者没有向别人讲述证明他们是同性恋的事件或迹象。” “如果一个女人一辈子只同一个男人做爱,那是因为她不喜欢做爱。但发生一次爱情故事比上床四十五次更加重要、更有意义。” “夫妻之间最真实的东西是背叛;任何一对夫妻,哪怕是最美满的夫妻,都不可能在爱情中相互激励;在通奸中,女人因害怕和偷偷摸摸而兴奋,男人则从中看到一个更能激起情欲的目标。 ” -
英国情人
玛丽・泰莱丝被毁尸灭迹,警局经调查取证,认定是她的表姐克莱尔干的,据说动机不明,可能是神经错乱的缘故。 克莱尔是不是神经错乱?她为什么要杀死表妹?受害者十七年来忠心耿耿为她操持家务,连克莱尔都说她还是喜欢她这娘家仅剩的亲人。作者找他们的熟人、凶手的丈夫、凶手本人作了三次谈话,整理出谈话录音,交由我们判别。 三次谈话从三个角度,分三个层次,层层深入,为我们展现出人物的处境、行为和心态,深刻地揭示出人生在世的孤独、痛苦、偶然、复杂…… -
塔尔奎尼亚的小马
玛格丽特·杜拉斯,法国小说家、剧作家、电影导演。她以电影《广岛之恋》(1959年)和《印度之歌》(1957年)赢得国际声誉,以小说《情人》(1984年)获得当年龚古尔文学奖。本书为她的另一部重要作品。 -
卡车
本书包括电影剧本、拍摄说明以及与米歇尔·波尔特的相关谈话。本次出版,补全了原作家出版社的中译本被删掉的后半部分。 由杜拉斯和影星热拉尔·德帕迪约扮演的两个角色坐在门窗紧闭的房间里,杜拉斯讲述着一部电影,电影里的女人搭上一辆卡车,与司机滔滔不绝地聊了一个小时二十分钟。谈话不时切换到卡车绕着巴黎行驶和停下来让女人搭顺风车的镜头。德帕迪约就是卡车司机,杜拉斯就是搭车的女人。对一部潜在电影的口头描述和电影可能形成的图像两者并置起来。 -
外面的世界II
《外面的世界2》书名本身就不言而喻。和《外面的世界》一样,它收录了玛格丽特•杜拉斯1962—1993年间写的报刊文章、序言、书信,随笔,有的已经发表过了,有的从来没有刊行过。有的文章源于政治或社会事件,出于义愤,有的是因为一部心爱的电影,一帧看了良久的画作,一次相逢,一夜寂寞。这些文字,这些作品集中遗漏的短章,是玛格丽特杜拉斯为身外的世界写的,它们构成了她的作品集的一个补充。这些托付于我、还有我自己重新找出来的文章看似散乱,其实蕴涵着一种延续。这种延续并不限于时间的先后顺序。它来自于主题本身。主题间或许未必真的存在着某种联系,然而它们相互交错,相互回应。全书所要展现的主题或许就是对法兰西的某种想法吧。《凡尔赛宫的巴拉丁公主,皇族的写照》眼中的法兰西,《圣特洛贝的特洛贝先生》眼中的法兰西,1968年5月,80年代,穿越历史喧嚣事件的法兰西,雅尼娜•尼埃普斯和拉尔大•吉布森攝影作品中的法兰西,像吊洛朗或巾莱松那样的创造者眼中的法兰西。这是一个被展示更多于被讲述的法兰西,这是一个对所有的风都敞开的民族。 -
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
一位越南出生、家境贫寒的法国女孩遇见了一位华侨巨贾之子,双双堕入爱河。演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极端爱情。然而这爱情却遭到各方面的阻挠。女孩所在的中学在家长的压力下几乎把她从学校赶出去。女孩的寡母在刚开始的时候也因对方是中国人而心存芥蒂,而中国情人的父亲更因对方是洋人,门不当户不对,不予应允,甚至以死相逼…… -
杜拉斯传
本书在1998年荣膺法国菲米娜批评大赛大奖,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更丰满、更真实、更具个性、更富色彩的杜拉斯。 -
外面的世界
《外面的世界》有的文章源于政治或社会事件,有的是因为一部心爱的电影,一帧帧看了良久的画作,一次相逢,一夜寂寞。这些文字是玛格丽特·杜拉斯为身外的世界写的,它们构成了她的作品集的一个补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外面的世界》算不上是杜拉斯最重要的作品,就像她自己在前言里说的那样,她写了很多文章,却忘得也很快。然而她从来不会忘记自己写的书,从来不会。不知道是否因为这个缘故,她同意把三十几年间陆陆续续给报纸杂志写的文章辑成集子,出了第一本,接着又出了第二本,毕竟有了她不会忘却的书的形式。其实典型的杜拉斯作品是时下流行的“私人语言”的写作。杜拉斯不相信有除却自身之外的故事,虚构从来不存在,她说。或者可以这样说,她本身就是虚构的,有开头、结尾,有命定的快乐、悲伤和动荡。在文学史上抹去她会像抹去一个故事那么简单而不留痕迹——她知道这一点,如此才有生命与成名的局促感。她害怕“卡车”那样的旅程,永远望不到头似的。然而《外面的世界》不是这样的作品。所谓的“外”,原来就是与“内”相对而言。热衷于私人写作的杜拉斯对外面的世界一样很感兴趣。她的工作台铺得很开。媒介——尽管她扬言鄙视媒介,政治——尽管她不承认萨特或波伏瓦的那种“介入”文学,以及一切社会的、历史的、政治的、艺术的,一切形式与非形式的,一切道德的与非道德的。 -
物质生活
《物质生活》收有杜拉斯的48篇随笔、小说,长短不一,短文不过三、五百字,长的有一万字,大多与写作的事相关,涉及作者自己的作品,以及与此相关的其它方面,有关与扬·安德烈结识之事,作者本人饮酒致疾等,也是书中记述的材料。 具体篇目包括《作家的身体》、《八二年10月》、《幻影纷至沓来》、《披巾的那种蓝色》、《夜里的最后一个顾客》、《化学气味》、《话语的高速公路》等文章。 这本书没有开端,也没有终结,也没有中间部分。杜拉斯说,每一本书都有一个存在的理由,如果这样,《物质生活》就不属于其中的任何一种。关于《物质生活》的笔法,杜拉斯用了一个词形容:“流动”。 -
副领事
杜拉斯说:“这是我生命的第一本书。”《副领事》与《劳儿之劫》相关,展现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癫狂世界。本书由北大法语系教授、博导王东亮先生根据伽里玛出版社2002年法文版新译。 故事发生在恒河岸边。法国驻拉合尔的副领事深夜朝夏利玛花园开了枪,在加尔各答等待新的任命。孤独中,他疯狂地爱上了大使夫人安娜-玛丽·斯特雷特,这个加尔各答最优秀的女人。季风期来了,加尔各答的白人百无聊赖,细碎的声音到处传说副领事的疯狂、大使夫人的风流韵事。 沉闷的招待晚会上,副领事被包围在这声音之中,他是孤独的化身,在孤独中发狂。细碎的声音淹没了他,他在狂乱中怆然而去…… -
平静的生活
本书描写的是女主人公弗朗索并不平静的家庭生活:舅舅与弟妹私通,被弗朗索告发后惨死在弟弟拳下。弟弟的情人爱上了她的情人,弟弟在绝望中自杀。弗朗索独自逃离去海滨度假,却又在阳光灿烂的沙滩上目睹了一个男人的溺水身亡…… 在这个笼罩着死亡阴影的故事中,玛格丽特・杜拉斯以冷静平实的笔触,细密而富有张力的语言,透视人性弱点,展现了一位少女面对贫穷,仇恨,爱情,希望等人生主题时的厌倦和迷乱。小说将简洁明晰的情节线索与幽沉自由的内心独白相结合,折射出作家丰富的人生体验和哲学品味,风格独特,意境深远。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