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经济与金融

  • 宏观经济数据分析手册

    作者:李奇霖

    宏观经济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宏观数据是观察经济运行的窗口,也是分析经济形势的根基。但很多耳熟能详的宏观数据,多数人对它的统计方法、指标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分析,理解并不透彻,以此为基础做宏观研究也易出现偏差。本书作者长期在金融机构做宏观研究,以实用和有价值”为导向,对常用宏观数据做系统和深度的分析,语言简洁、通俗易懂。

    全书一共分为14章,分别从GDP、工业数据、固定资产投资基建、房地产投资、制造业投资、消费、进出口、物价、金融数据PMI、外汇数据、财政数据角度展开了深入浅出的分析,有的还有具体案例分析。本书受众面极广,可以作为金融从业者、高校教师和学生以及其他宏观感兴趣者的枕边书,成为他们掌握更高阶应用宏观知识的敲门砖。

  • 财富、贫穷与政治

    作者:[美] 托马斯·索维尔

    当代杰出经济学大师、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

    托马斯·索维尔全新力作

    美国亚马逊五星佳作,长居经济类图书排行榜

    ◎ 编辑推荐

    ☆亚马逊五星佳作,经济类畅销榜长青树。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作者、杰出经济学家、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托马斯·索维尔的全新力作,用经济学常识揭示财富不均、收入不平等问题。

    ☆质疑了美国公共政策的基本假设,揭露了政客和知识分子在贫富问题上的无知以及他们的主张的煽动性,纠正了政客、知识分子和各种骗子关于收入的说法,被称为“每个总统候选人都应该读的一本书”。

    ◎ 内容简介

    从古至今,不同国家的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大国崛起、湮灭是常有的事。中国在数个世纪中领先世界各国,后来却落后于工业革命后的欧洲;阿根廷曾领先法国和德国,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却在半个世纪后陷入政治危机,经济一落千丈。在一国内部,不同人群之间的收入水平也相差悬殊。美国黑人比白人更容易陷入贫穷,而华人、犹太人和黎巴嫩人不管移民到哪里都能不断创造和积累财富。

    究竟是哪些因素促成了国家的崛起、兴盛和衰亡?又是哪些禀赋让某一部分群体更容易获得财富?收入不平等和财富不均的成因到底是什么,以及如何在世界各国引起了大量社会和政治矛盾?

    经济学大师托马斯·索维尔在这部全新的作品中,利用丰富的历史材料,通过冷静的观察、精准的分析,深刻地探讨了这一当今世界最具爆炸性的话题。他戳破了权威人士和经济学家模棱两可的数据和耸人听闻的理论,从地理、文化、社会和政治4个方面,以最平实明了的语言揭露了国与国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问题。索维尔的研究超越了不同派系和理论的偏见,不仅为我们揭露世界的真相,也为我们提供了观察、思考和认识世界本质的方法。

    ◎ 名人推荐

    本书极具价值,揭露了政客和知识分子在贫富问题上的无知以及他们的主张的煽动性。索维尔博士纠正了政客、知识分子和各种骗子关于收入的说法,而且读起来非常有趣。

    ——沃尔特·E. 威廉姆斯(Walter E. Williams)教授,乔治梅森大学

    在索维尔的这本最新著作中,凝聚了他长期研究的成果,他质疑了美国公共政策的基本假设,并紧紧围绕他一直强调的——基于事实。

    ——杰森·莱利(Jason Riley),《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

    托马斯·索维尔理应拿诺贝尔奖。没有人像他一样写了这么多有洞见有深度的著作。他的最新作品是又一次令人震惊的观察,揭露了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的无知。他给我们呈现了文化、地理、政治和社会因素如何影响社会进步(或退步),这让沉迷于政治正确的人感到愤怒,却会让其他所有人更加明智。

    ——史蒂夫·福布斯(Steve Forbes),《福布斯杂志》(Forbes Magazine)

    索维尔把我们当前的争议放在国际背景下,这真是帮了我们一个大忙。

    ——《国家评论》(National Review)

    我数下来,索维尔写了52本书,包括1971年写成的《经济学:分析与问题》,其中的精准分析和无畏的评论一直为读者倚重……他的著作清晰明了,没有学术术语,也没有炫耀专业知识(很多学术写作就毁在这一点)……他的大部分著作仍在重印,这是对读者所付出的时间的回报,本书也是一样。

    ——《美国观察家》(American Spectator)

    本书应该是2016年美国大选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索维尔博士的这本书是科学与常识的巧妙融合,它揭示了为什么有些群体会陷入贫穷,以及社会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使他们摆脱贫穷……每个总统候选人都应该读一读本书,所有竞选代理人应该好好理解这本书……《财富、贫穷与政治》一书为消除争议提供了必要的敏锐知识武器,它提供的智慧可以帮助保守派设计出真正有所作为的政策。

    ——《布莱巴特》(Breitbart)

    本书对经济成功和失败的普遍原因的解释极具争议性……尽管索维尔没有给出任何轻易的解决方案,但他隐含的论点是,表现不佳的国家要认真地改变经济前景,文化因素必须发生改变。这一点值得深思。

    ——《科克斯书评》(Kirkus Reviews)

  • 郎咸平说:谁都逃不掉的金融危机

    作者:郎咸平

    “你是不是像我在太阳下低头,流着汗水默默辛苦地工作”?你是不是也曾经像这代人一样心怀一个简单而淳朴的梦想:只要努力打拼,就能“追求一种意想不到的温柔”?为此,你“就算受了冷漠,也不放弃自己想要的生活”。 可血淋淋的现实摆在你面前:企业倒闭,百业萧条,更可怕的是过去那种简单的生活一去不复返了!中国35%的经济产出都要依靠外贸出口,而这些产出所依赖的终端消费形态,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一步步恶化已经没有往日的风光。美国次贷危机对我们的冲击到目前为止是有限的,还没有真正开始,真正的开始会是什么时候?就是美国的防火墙破裂之后。美国的防火墙一旦破裂,冲击到美国的消费市场,由于美国进口的减少,使我们的出口受到影响,从而打击到我们经济的基本面。
  • 美联储50年风云

    作者:斯蒂芬·艾西罗德

    在过去的50年中,历任的美联储主席是如何在这个职位上利用学识和个性影响美联储决策的,在这个过程中又彰显了怎样的人格魅力?是否每一任主席都像杰克一样有着过人的智慧与大无畏的精神?他们领导世界经济对抗危机的过程中,是否也曾演绎过充满危险刺激、激动人心如杰克一样的故事?这些故事是否也会让平凡的人们心生崇敬呢?一本来自内部人士所写的书不仅会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美联储,也会满足无数人对于美联储神秘内幕的好奇心。 目录 楔子 第1章 看不见的手 第2章 黑暗前的宁静——比尔·马丁时代(1951.4—1970.1) 第3章 在通货膨胀中挣扎——阿瑟·伯恩斯时代(1970.2—1978.1) 第4章 过渡期——威廉·米勒时代(1978.3—1979.8) 第5章 对通胀斗争的胜利——保罗·沃尔克时代(1979.8—1987.8) 第6章 从繁荣到危机——格林斯潘时代(1987.8—2006.1)与伯南克时代(2006.2至今) 第7章 世人眼中的美联储 第8章 走向何方 附录A 历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及美国总统 附录B 主要经济指标及货币政策指数
  • 一个经济学家的独特视角

    作者:茅于轼

    中国政府决定批准联合国有关人权的几个公约,特别是《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从此结束了过去几十年将人权视为洪水猛兽的时代。但是,开启真正新的人权时代还非常之困难。虽然2006年修改宪法时,将尊重人权写进了宪法,但是似乎大多数官员还是将人权解释为优质生活的“发展权”,而将人民最迫切需要的人人平等、保障自由、消除特权等最重要的人权内容排除在外。因此,近年来我国的人权事业进展非常有限。倒是我国在批评美国政府侵犯美国人民人权的时候,对人权的理解比较接近公约的原意。比如对某些人群的歧视,警察殴打百姓,监狱里对犯人的侮辱,对舆论的干涉,等等。可见这些官员并非真正不懂人权,而是面对国内的人权问题有所顾虑。这种做法给人以口头讲一套,实际做的是另一套,口是心非的印象。这对于一个在国际舞台上活动的大国是非常不体面的。 现在,我国政府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口号,这应该是一个极好的契机。我们应当通过对人权的宣传和应用,达到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这本书收入了作者近十年来写的文章和演讲稿73篇。这些文章和演讲,都是作者对身边遇到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思考和直率的建议。为了便于读者阅读,根据文章不同内容,分为五编,即:第一编:经纶之本;第二编:济世箴言;第三编:教育漫谈;第四编:午夜沉思;第五编,心宇寄语。可能有的文章包含了不同栏目的内容,分得不怎么科学。姑且这么分吧,只是给读者一个参考罢了。
  • 中国经济改革二十讲

    作者:吴敬琏,马国川

    在十八大结束后的第一个年末,通过与《财经》主笔马国川的对话,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推出新著《中国经济改革二十讲》,显得颇具深意。 书名看上去似乎四平八稳,但无论从逻辑还是情绪上看,《中国经济改革二十讲》都是吴敬琏此前两本著作——《何处寻求大智慧》及《改革:我们正在过大关》的延续。对中国未来道路的选择,吴敬琏一直有着自己清晰而连贯的思路,即进一步开放市场并加速民主法治的进程,使中国的经济及政治体制,实现从威权发展模式到民主法治模式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