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红楼梦
-
蒋勋说红楼梦精装修订本(全三册)
★蒋勋说红楼梦精装修订本(全三册),(随书赠价值98元《生命里的善与美》DVD+蒋勋手书"来日方长"笔记本+精美手提袋+随缘赠送蒋勋精美画作卡片1组). ★蒋勋说红楼梦精装修订本(全三册)再次出版合集,修订了前次版本出现的纰漏之处,并请著名设计师重新设计,精装合订上中下三册及随书赠品都用手提袋包装,因怕损坏原套装,最终又在包装上增加独立纸箱包装. ★《蒋勋说红楼梦》是台湾美学大家蒋勋先生倾注长达半个世纪反复阅读《红楼梦》数十多遍后的心血之作,可谓品读最到位、讲解最感人的《红楼梦》赏析书.也是蒋勋先生密藏多年以后,首次和读者分享共读《红楼梦》,并以独特的青春视角、脱离考据之后的纯文学角度解读《红楼梦》,这里没有“红学”的考据,只有迷人的小说本身!通过阅读本书,我们会发现作者在《红楼梦》和读者的人生间架设了一条通道,跟着蒋勋读《红楼梦》,其实也是在阅读自己的一生,《红楼梦》的每个角落也有我们自己的身影在其中! ★蒋勋先生说:“《红楼梦》是可以阅读一辈子的书.我是把它当‘佛经’来读的.因为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 ★蒋勋先生根据其对中国文化美学的精深研究,从人性的、文学的角度挖掘《红楼梦》独特的人文内涵,还原《红楼梦》真正的文学内蕴,让读者不再陷入诸如考据、论证、红学派别的迷阵,真正感受到这部伟大的中国文学巨著非凡的魅力.我们不只是在阅读《红楼梦》,我们也在阅读自己的一生:一本书,可以不断让你看到”自己”,这本书才是可以阅读一生的书.让我们随着蒋勋先生一起重读《红楼梦》,从中感受青春、体悟人性! ★蒋勋说,40年的阅读感悟,我真正爱上了《红楼梦》,《红楼梦》一部大家熟悉又陌生的“文学”作品,是可以读一辈子的书,《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引领我们去看各种不同形式的生命,高贵的、卑贱的、善良的、残酷的、富有的、贫穷的、美的、丑的,他没有“嘲笑”,只有“悲悯”;没有“不喜欢”,只有“包容”。生命是一种“因果”,看到“因”和“果”的循环轮替,也就有了真正的“慈悲”,“慈悲”其实是真正的“智慧”,《红楼梦》使读者在不同的年龄领悟“慈悲”的意义,我们不只是在读《红楼梦》,我们是在阅读自己的一生。 ★蒋勋老师曾获台湾广播界主持人最高奖--“金钟奖”,他的声音具有宗教般的感染力量,难怪曾有陌生人对他说:“你前世在庙里捐过一口钟,所以这一世会有很好的声音.”一度吸引林青霞每周一次飞到台北,只为了听蒋勋老师讲《红楼梦》。 -
红楼识小录
《红楼识小录》,堪称一部“红楼博物学”。红学家邓云乡先生从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小物说起,将因年深岁改,今人已难考实的许多事物加以描述,仿若一座别致的博物馆。作者以小识大,汇释难懂之物、费解之事,包含经济、交通、民俗、工艺、营造、园艺、饮馔等方面,将《红楼梦》细展于读者面前。 读过邓云乡先生的“红学四书”(《红楼识小录》《红楼风俗谭》《红楼梦导读》《红楼梦忆》),才能真正读懂《红楼梦》这部古典中国的百科全书。 -
胡文彬谈红楼
本书分为人物篇和文化篇,人物篇:心理描写、情态透视、肢体语言解读红楼人物身份、性格、命运。文化篇:官制文化、奴婢制度、姓名服饰、饮食茶酒、家族文化中品读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本书从另一个角度去品评《红楼梦》人物,从另一个层面上去挖掘《红楼梦》中深厚的文化内蕴。 -
红楼梦:钗黛形象的B面
这是一部跳出传统红学的窠臼,以独特的视角重新审视《红楼梦》及当代红学研究的专门著作。 作者从剖析《红楼梦》两位主要人物形象薛宝钗与林黛玉鲜为人知的另一面(即“钗黛形象的B面”)入手,注意批驳和澄清传统红学在钗、黛等问题上留下的诸多误读和曲解,重新界定了红楼人物在书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并由此引领读者超越旧式的“拥林”、“拥薛”之争,去体察和领会包蕴在《红楼梦》中的“好”、“了”、“色”、“空”等宗教、哲学的主题。同时,文章还对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流行于世的“反封建”、“阶级斗争”等政治观念图解《红楼梦》的做法,提出了正面的质疑和批判。 本书的观点新颖,论证充分,有很强的说服力,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一部论红佳作,对于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开创红学新路,非常具有启发意义。 -
高阳说曹雪芹
曹雪芹的身世背景,不但复杂,而且特殊;不但特殊,而且矛盾,加以幼遭家难,而又非一般世家的式微,只有贫富之不同,生活的基调不致大改;曹家自查抄后,回北归旗,不仅生活环境彻底改变,固有的生活形态亦不能保持,益以曹雪芹热情豪放的禀赋,经过不断的顿挫,形成一种不易为人理解的狂傲性格,越发使得他的一生如谜,不易索解。 但人毕竟是受坏境影响的动物,如果能了解他当时的大环境,以及在此大环境下,所能容许产生的小环境,就已得的材料在不悻当时环境所许可的原则下,平心静气地分析,建立合理的假设,而又能不存成见,“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去印证其假设,则亦不难反映出曹雪芹的内在与表面。这面镜子可能有些模糊,遥望曹雪芹的影子,或不免如雾里看花,但轮廓大致是清楚的;最怕这面镜子是哈哈镜,则愈清晰,愈歪曲。 做学问平心静气,不存成见,谈何容易?除了个人的修养以外,最要紧的是,要能拥有一个学术自由的环境,容许他静静地躲在一边搞自己的东西,他有研究的自由,也有不研究的自由,有能不禁其阅读某些资料的自由,也有阅读了某些资料,不必表示意见的自由,在我自觉对曹雪芹已有相当了解之后,特别使我感动的是:曹雪芹在当时正是为了争取这一份研究、创作的自由,不惜穷饿困顿以死!从这个观点去看,我们不妨说《红楼梦》是曹雪芹不惜一切争取研究、创作的自由而终于成功的一个鲜明标志! -
石头记索隐
本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石头记索隐》,包括“第六版自序”和附录“《红楼梦本事辨证》序”;第二部分为“附编”,收录蔡元培先生为一些文学专著写的序言、探讨文学与文化以及一般艺术的关系的文章、较为著名的演说词等。 -
非常品红楼
《非常品红楼》以当代视野解析经典名著,袭承传统而不被常规所固囿,将时尚性与古典韵味完美地结合起来。作者以庖丁解牛式的缜密剖析,分析了宝玉宝钗缘何“金玉成空”?黛玉的最终命运为何跟刘姥姥有关?凤姐缘何长期疯狂敛财?宝钗为何有着畸形的女性禁欲观?鸳鸯拒婚背后存在怎样的政治因素?袭人作为底层小人物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奋斗经历?贾宝玉为何会身犯杀头重罪? -
秦可卿之死
《红楼梦》中的秦可卿是个神秘的人物,曹雪芹原来写的是“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后改为“死封龙禁尉”;他为什么要改?在原稿中秦可卿究竟和她公公是怎么样的关系?是怎么死的?为什么死?她究竟是怎样出身?在这隐秘后面蕴含着怎样的深意?……小说家刘心武以他生花的妙笔,写出了关于秦可卿之死的内幕,曲折迷离,惊心动魄,并对贾珍和秦氏的情家作出了反传统的必将引起争鸣的独特评价!此书并收入刘心武关于秦可卿这一艺术形象的学术论文多篇,证明他的小说是通过充分的学术研究而创作出来的;他的这一研究成果得到前辈红学家周汝昌先生的充分肯定,是关于《红楼梦》的探佚学的可喜收获。此书可读性极强,阅读此书,“红学”外行可看热闹,内行可看门道;凡看过电视、电影《红楼梦》的具有中等文化水平的人,均可从此书中获得关于秦可卿之死的真正谜底! -
禅在红楼第几层
在《红楼梦》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里隐藏着宝玉对禅的如何的理解?这里贯穿着怎样的伏脉千里的“禅机”?《红楼梦》怎样把传统的“禅悟”改造为“情悟”,最后成为《情僧录》?在宝玉听曲、黛玉葬花、湘云醉卧等大众耳熟能详的名篇里,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禅宗生命哲学?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的红楼里,真禅与假禅的是非焦点在哪里?…… 梁归智教授此书是目前探索《红楼梦》与禅之关系最深刻的著作,且明白晓畅,禅与《红楼梦》的这种识度关系体现了中国天道的本质。在《红楼梦》的人物、环境、言行、举止、名物中,禅是如何隐晦而微妙地表现出来的?作者运用“探佚学”的方法与大量的推理和论证,挖掘出一个隐藏在红学家们视野之外的《红楼梦》里的“禅的世界”。 -
解味红楼周汝昌
其实,所谓的“红学”,没有别的,是解决“既荒唐又辛酸”的奇特内涵。——或者可以换个方式说:《红楼梦》无非是部小说,你可以打开书随意就其所感所受而鉴赏,而评议。当初曹雪芹留下此书,也给世人留下了一个史无前例的矛盾——一面是“荒唐言”,一面是“辛酸泪”,两者同生共命,是怎么一回事?又如何去解开这个“矛盾”的“奥秘”?而作者,就是尝试着来把这个奇特不可思议之“谜”来“解”上一解,不过如此而已…… -
名家正解红楼梦
三百多年前一部《红楼梦》的横空出世,成为中华民族一个特异的存在。它作为一部空前绝后的盖世之作标志着中国古典文学发展的最高峰。它文备众体,诗词文赋各种体式都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从卓绝的叙事结构到草灰蛇线的伏笔再到各种表现手法的运用,《红楼梦》在思想、艺术上做到了完美的结合,是封建社会末期生活的百科全书。 与此同时,自这部奇书出现以来也引发了后世绵延不绝的探讨与争鸣,红楼梦研究也成为最热门的研究,被称为“显学”。“红楼”在中国乃至海外都几乎成了一种情结,由学界,而政界,而商界,或考证,或赏析,梦里梦外各种说法,彼此呼应,波澜壮阔;从政坛领袖、各级干部、红学泰斗,到艺术家、普通读者、平民百姓,对“红楼”或读之,或研之,或拍电影、电视剧,甚至重拍电视剧……关于红楼的名目长久不衰,蔚为大观。 -
梦续红楼
本书承接八十回前的曹雪芹原著,从迎春被孙绍祖虐待致死及丫鬟彩霞切喉拒婚等惨烈情节开始续写,生动细腻地描写了在曹氏原著和脂批中所一再暗示的后半部情节,如探春远嫁、湘云流散、宝玉随父赴边陲、黛玉魂归离恨天、元春虎兔相逢遇难、王熙凤知命强英雄、袭人嫁蒋玉涵、查抄宁荣府、惜春入佛门、狱禅庙慰宝玉、王熙凤魂断金陵、刘姥姥救巧姐、贾宝玉雪夜围破毡、警幻仙姑揭情榜、甄士隐证前缘等。文笔酷似曹氏原著,情节安排合理,人物刻画逼真,是目前所知古今十八种《红褛梦》续书中颇有新意和特色的一种。 -
闲话红楼:大观园的后门通梁山
2008年某天,我参加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栏目,充当嘉宾。那一期的话题是少年儿童要不要读《三国演义》。我认为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但讲到四大古典名著的比较,我当时说,只有《红楼梦》具有现代性。 何谓现代性?显然不仅仅是器物层面的。美国在建国时,尽管没有今天这样的高科技,蒸汽机还未普遍使用,但这个国家一诞生就具备现代性;同理,有飞机大炮火车互联网的社会不一定就是现代社会。就文学作品而言,所反映的现代性,我以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人道主义的关怀,对普通人的命运要有大悲悯,尊重普通人的尊严和自由。《三国演义》里多讲权谋,价值取向乃是尊刘抑曹、汉贼不两立这样的宏大叙事;《水浒传》中讲造反,讲招安;《西游记》借神佛世界展示官场的规则。这三部小说固然各有各的精彩,有好的故事,有很好的人物形象,但和《红楼梦》相比,就是没有对生命特别是卑微者生命的尊重。在前三部小说里,普通兵卒、小喽罗、小妖怪的生命犹如草芥,只是大人物斗法的垫脚石。尤其是女性,在《三国演义》《水浒传》两部书里,几乎没有做人的资格。 《红楼梦》里的人,特别是当奴仆的小人物,活得也不好,他们为了生存必须忍受各种耻辱,但各色小人物,不像前三部小说那样,是沉默的大多数,他们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生存之道。曹公是以尊重、理解的情怀来写这些小人物的。心比天高,不甘于当奴才的晴雯固然值得尊重,但适应环境游刃有余的标准丫鬟袭人也并不讨厌。甚至赵姨娘、王善保家的等中年女人,属于宝玉超级讨厌的类型,其可叹可悲可怜亦有缘由。可以说,《红楼梦》中每一个人都得到了尊重。 宝玉、黛玉作为《红楼梦》的男一号、女一号,在这部书里,他们是“大人物”。但这样侯门的金枝玉叶,在中国几千年的皇权史中,他们是小人物,他们挣脱不了大时代的枷锁。 宝、黛之所以能心心相印,这对恋人为什么那样可爱,是因为他们的人格是独立的,灵魂是自由的,他们珍惜自己内心的独立与自由,不愿意受到俗世规则的羁绊,他们也尊重所有人的人格。宝玉眼里,没有主子和奴仆之分,只有可爱不可爱之分;宝钗八面玲珑,下人喜其宽厚,但这是她处世之术,她心中主仆畛域分明,一点也不能僭越。黛玉看起来刻薄多疑,但她待人不重其身份而重和自己是否志趣相投,她对自己的丫鬟紫鹃和薛蟠抢来的小妾香菱一片真心。 具有现代人平等意识的宝、黛,如果是今日中产者一员,他们在一个平等开放民主的社会,可以成为一对过着庸常幸福生活的小夫妻。因为有制度保障了他们自食其力,独立生活。但在前现代社会,无论他们内心多么独立,精神上何等自由,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要么依附于官府,要么依附于家族。宝玉痛恨八股取士,痛恨官场的龌龊,向往纯净自在的生活。然而,他优渥的生活却须臾离不开他所痛恨的东西,贾府的繁荣建立 在占有权力的基础上,贾府的衰落是因为权力场上的角斗失败了。贾府一旦丧失了宝玉、黛玉所不喜的权力,两人就没有了生存的土壤,只有一死去,一出家。这是宝、黛的人生悲剧,也是中国历史上那些精神自由却在现实中无法如愿的先知者的悲剧。比如明末的李贽,辞官后潜心于学术,可家族对他寄予厚望,他再不敢回泉州老家,一生颠沛流离,寄寓在僧寺或朋友家。 有一个和曹公同时代的苏州文人沈三白,写了一本被林语堂赞叹不已的《浮生六记》。沈三白和他的妻子芸娘相爱相知,犹如贾宝玉和林黛玉。三白和芸娘比宝黛幸运得多,他们得以结缡,并育有儿女,两人有过一段幸福的婚后时光,芸娘曾女扮男装和夫君一起游虎丘。他们的世界,似乎要比宝黛所在的大观园宽阔得多。然而,幸福总是短暂的,追求自由独立的三白夫妇不容于大家族,几乎是被沈父赶出家门。三白未能入仕,那种性格又不是一个合适的师爷或西宾,最终生活潦倒,芸娘英年早逝。读《浮生六记》,最震撼我的便是《坎坷记愁》一章。宝玉、黛玉若真能走到一起,建立小家庭,他们还会有年少时“双玉读《西厢》”的快乐么?没有了大家族的庇护,他们的生存状况或许还不如沈三白与芸娘。 自由的精神,独立的生活,是需要一种合适的土壤承载的。宝、黛那个时代显然没有这样的土壤。我看《红楼梦》,为宝黛爱情悲剧而伤心,更为他俩所在的那块土壤而伤心。 至于宝黛之外的那些奴才,他们要追求自由和独立更是痴人说梦了。焦大这样年老功高的仆人,指责主子也是大逆不道的。晴雯、芳官这样的丫鬟更不能容于大观园。宝玉不能理解 姑娘未出嫁冰清玉洁,一出嫁就俗不可耐。这是沉重的生活使然,少女时代暂居在娘家,可以有各种梦想,一旦出嫁就是“归”,归位于一个妻子一个母亲。晴雯要生存下去,迟早会变成刘姥姥或周大家的。而男性的奴仆呢?最好的结局是在大观园谋个不错的位置,当个顺奴了却终生。如果连这个愿望不能满足,那么在贾府衰败时,他们很可能和外面的强盗勾连在一起,打起主子的主意,比如卖了巧儿掳了妙玉。《红楼梦》中除了薛蟠转述在平安州遇险柳湘莲搭救那一段外,很少直接写到强盗的世界。在大观园内,花红柳绿,俊男靓女徜徉其间吟诗作画,可这个繁华平和的大观园外面,恐怕到处是“平安州”。所以我说,大观园的后门通梁山。连奴才都做不稳的人,他们只能做暴民。奴才没有自由,那么暴民有吗?除了当炮灰的暴民外,成功的暴民当了主子,他们第一件事就是奴役原来的同道者,建造起属于自己的大观园。从大观园到梁山水泊,便是中国残酷的历史循环。 这本书的大多数文章,是在2005年应某报副刊之邀所写的专栏文章。这些文章存在电脑中已四个春秋,其间中国发生了许多事情,谈《红楼梦》的书也出了许多,我总觉得自己那些文章过于生涩,不敢结集出版。2008年年底,我的工作发生了变动,告别了圈养的记者生涯,调入语文出版社,终于过上“四书”生涯:即读书、写书、编书、卖书。本来按照业界潜规则,编辑的书不应在本社出版,以避嫌疑。但承蒙社长王旭明先生不弃,一再鼓励我将这些文字留在本社出版。我想也算是古代武林里带艺投师吧。如果拙著出版后,没有辱没本社的声名,将不胜荣幸! 在《闲看水浒》的前言中,我说过要“告别梁山”,我也希望中国人能告别大观园。只有大观园外,不再是梁山水泊的秩序和规则,贾宝玉和林黛玉才能和那些可爱的男女,一起走出大观园,而不至于被残酷的人世吞噬。 -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一函四册)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是现在已知的十余种《石头记》抄本中纪年最早的一种,仅存十六回。该书发现于上世纪二十年代。该抄本的发现揭开了更接近曹雪芹原著的脂本研究新的一页,为红学研究开辟了一个广阔而深远的新天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948年此书被胡适带往台湾,直到1961年台湾才有影印本面世,随后大陆也有了缩印本。值此曹雪芹逝世240周年之际,我们特将此书按原貌影印,以供读者研究欣赏。 -
解梦集
本书所收文章,是作者近年来有关解读《红楼梦》的文章,其中关于《四松堂集》付刻底本,关于卞藏脂本和“曹、李两家的败落和《红楼梦》的诞生这几篇文章都是最近写的。 -
我在落花梦里
全书由八篇讲座录音稿整理而成,前两篇红楼梦漫谈(上、下)是“序幕”,作者为我们介绍了《红楼梦》的前五回、基本框架、悲剧精神等一些基本问题;中间五篇是作者在北京大学“千古一梦”期间的红楼人物解读;最后一篇是作者在武汉大学第七次红楼论坛的整理稿。《红楼梦》不异于一件融文、史、哲三长于一体的奇特的艺术品,那么对它的研究,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研究者对艺术的考据、义理、辞章三者的有机结合。本书是一本雅俗共赏的书,无论你是一个普通的红迷,抑或一名博学的学者,你都应不容错过。而红学和《红楼梦》研究的目的也不正是希望更多的人去了解它,去读懂它,去知味红楼么? -
红楼梦哲学精神
本书探讨《红楼梦》的哲学内蕴,是红学史上第一部系统的《红楼梦》哲学研究专著。作者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审视、解读了《红楼梦》文本,提出《红楼梦》的本然结构源于远古神话原型,然后演绎为思凡、悟道、游仙三重模式与儒、佛、道三重哲理,由此逐步深入,终于解开了被列为《红楼梦》十大谜之最的主题之谜。 本书是红学史上第一部系统的《红楼梦》哲学研究专著。作者梅新林先生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审视、解读了《红楼梦》文本,提出《红楼梦》的本然结构源于远古神话原型,然后演绎为思凡、悟道、游仙三重模式与儒、佛、道三重哲理,由此逐步深入,终于解开了被列为《红楼梦》十大谜之最的主题之谜。 本书深入探讨了《红楼梦》的哲学内蕴,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
缱绻红楼之红楼的草根儿们
《缱绻红楼之红楼的草根儿们》主要内容包括:一朵青莲出淤塘,晴雯这个大观园里天真调皮的粉红知已难道真的成了袭人的牺牲品?滚滚红尘缱绻来,俏丫头平儿的尴尬角色,注定了她的命运也仅仅是别人的心腹,推你的心,到我的腹。粉样罗裙为谁裁,尤氏二姐妹的风华绝代,三姐的凌厉骄纵。一件葱绿小袄酥胸半掩,迷离了多少贾府少爷的眼神,也成就了挥剑自刎时的决绝。 一个个《红楼梦》中的草根人物,釜底抽薪般地揭示了故事全案。抛开红学家沿用多年的爱情主线,而是从下游溯源而上,重新构建一个大观园世界。 没有了脂砚斋里精细入微的点评,也没有周汝昌、刘心武的假设和狂想,鸳鸯、紫鹃、平儿、晴雯,这些一如花似玉的红楼佳人,梳妆打扮,修饰妥帖,重新登场。 -
红楼梦诗词赏析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地位之高自不待言,其中尤以诗词曲赋为甚。它不仅是精彩荟萃的艺术大观园,形象;而生动地表现了各人物的性格特征,也是小说情节发展的有力补充,隐秘而台理地暗示了故事发生的前因后果。本书收集了该书全部的诗词曲赋,以名家之笔对其进行注解和点评,如林黛玉的《葬托辞》、贾宝玉的《芙蓉女儿诔》薛宝钗的《咏白海棠》等,让读者高屋建瓴地品味《红楼梦》的美妙。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