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红楼梦

  • 爱上红楼梦

    作者:曹雪琴,吴淡如

    吴淡如以她自己说故事方式重造红楼,内容变得浅显而易读,非常适合第一次接触《红楼梦》故事的朋友。来源:精 ——波西米亚狂想曲来源:精彩网 如果你向来害怕读古典文学,总觉得他们难以接近的话,这本由吴淡如重新诠释的《红楼梦》,绝对可以带你步入一个不一样的文 对我这个才高中又学艺不精的笨小孩来说,原文书就如同象形文一样难懂,而且回数颇多的。直到发现了这本书,就像发现茫茫大海中的浮木,又像是发现宝藏一样雀跃!虽然白话了很多却也不失原文的音乐味,大家还可以清楚地看到吴淡如小组的功力深厚。来源:精彩网http://www.exvv.com ——秋狂言·痴人·卷爱来源:精彩网 吴淡如利用易懂的白话文重新诠释了《红楼梦》这本书,让现在忙碌的人可以轻松地读完这本古典名著。来源: ——漫步在米克诺斯来源:精彩网 那年我们青春年少。兜落了一地的花瓣,我倒在山坡上,听你浅吟低唱,陪你清泪难干。不知今夕何年?我们市了,恼了,哭了,笑了,好了……只剩梦中的影影绰绰。一朵云,一弯月,一丝风,一棵树,记忆曾经回来过,即又永远飘来荡去,不远不近。来源:精彩网 走进吴淡如的红楼,邂逅那些旧貌新妆的花样女子,满纸的芬芳皆是她们千回百转的心思,依稀身处落红成阵的香冢——那些花魂是怎样满心的企盼,小心守候着一段不期而遇的尘缘。未曾转身就开始想念,一段永恒经典,其实一直就在你的桌前窗下……来源:精彩网
  • 紅樓夢八十回校本

    作者:曹雪芹,俞平伯

    俞平伯先生红楼梦校本,还包括后四十回、校字记,是目前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最强的一个本子。
  • 张曼菱评点红楼梦

    作者:张曼菱

    本书是张曼菱多年来潜心于红学研究的结晶,为近来“红学研究热”中之奇葩。其中充满了真知灼见,可谓字字珠玑,语语惊人。作为中国女性评红出集之第一人,张氏文化视野宽阔,才贯中西,情通现实,展示了其作为承前启后的一代红学奇才的绝代风华。
  • 红楼六家谈

    作者:蔡义江,胡德平,周思源,刘心武,吕启祥,

    古典文学研究丛书。   (一)本书是解读《红楼梦》的辅助书。《红楼梦》在我国古典小说中,写得最好,成就最高,它是一部世界级的文学经典,是我们中国的骄傲,是对世界文学、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   但《红楼梦》又是最难读的一部古典小说,因为它精深而隐曲。前人云:此书“立意高超,取材宏富”,“玄之又玄,无上妙品”;“如捉水月,祗挹清辉;如雨天花,但闻香气”。意思就是只觉得它好,但又很难说清它好在哪里。   因此初读《红楼梦》需要有一定的辅助。而读懂《红楼梦》,对于感性形象地了解中国封建社会和古代文化乃至了解中国,很有必要。   (二)本书的写作特点是深入浅出。它的析释,力求浅显易懂,不作理论性、学术性的发挥,没有空洞说教,也不是高头讲章;同时又很深入,涉及很广,缕析很细。尽管它的“人物评析”、“章节赏析”部分,由于篇幅所限,不可能囊括所有人物和全书章回,但它所优选的重点、难点、精彩点,往往能以“一斑”窥见“全豹”,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启示性、可读性。总之它紧扣《红楼梦》 文本,对于读懂小说、理解文本,很有益助。   (三)本书所依据的《红楼梦》文本,前80回是汇校各脂评抄本而成的新校注本。本书主要也是解读前80回,对后40回也时有所涉。关于版本,请看本书的《 版本概述》一章。   (四)关于《红楼梦》的几乎每一个问题,自清代至今二百多年来,一直都有争议。本书的几位撰写者,难免也会有不同的理解或见解,这是正常的,强求一律倒是不正常了。“百花齐放,百花争鸣”,才是健康的文风、学风。希望本书的读者也参加到讨论中来,各抒己见,各谈心得,目的是把《红楼梦》解读得更全面、深入!
  • 红楼圆梦

    作者:临鹤山人

  • 红楼心解

    作者:俞平伯

    俞平伯与胡适并称“新红学派”的代表人物,其《红楼梦辨》于1923年初版,50年代初增订再版时改名《红楼梦研究》, 是该派的代表作之一。在 1954年的“红学大批判”运动中,俞平伯及其著作成为被批判的对象,也使他家喻户晓、扬名海内外。 本书收集了俞平伯《红楼梦研究》之外最重要的红学作品,《读<红楼梦>随笔》写于大批判前夕,曾在香港《大公报》连载,但从未出过单行本,《乐知儿语说<红楼>》、《“旧时月色”》等文则是他历尽劫难之后晚年的总结性成果。作者谈红楼梦,以小见大,深入浅出,既有扎实的考证,又有引人入胜、妙趣横生的点评,不愧为一代红学研究的范本。
  • 红楼梦与百年中国

    作者:刘梦溪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鼎盛之作。近百年来,一直为专家学者所研究和分析。但《红楼梦》研究作为一门学科,研究红学作为一种职业,她的盛世恐怕是过去了,百年红学已经极尽了学术之盛。国内的红学名家有新作的很少。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红楼梦》研究的伪考证之风趁虚而入。本书是作者几十年来对《红楼梦》的深入剖析和研究,是红学研究上的重要参考文献。 人的一生,知遇最可贵,也最不易得。学问文章亦复如是,见知于当代,总是比较困难的事情。文化史上一些典范性著作,常常藏有特定文化系统的密码,由谁来完成这样的作品,接收群体中谁能成为当时或后世的真正“知音”,参与其中的个体生命角色固茫然若无所知,历史也无法预设。不只是知识和学养的问题,对他人和前人的著作能否具有“了解之同情”的态度,尤其重要,甚至还需要“有缘”。 红学是关于《红楼梦》的学问,因此小说《红楼梦》自然是红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否则红学的“红”字就落空了。研究曹雪芹,归根结底也是为了更准确、更深刻、更丰富地理解《红楼梦》。
  • 红楼梦

    作者:Tsao Hsueh-Chin,Kao

    A DREAM OF RED MANSIONS,ISBN:9787119016436,作者:曹雪芹/等 杨宪益/等 翻译
  • 红楼梦群芳图谱

    作者:戴敦邦

    《红楼梦群芳图谱》讲述了:以树木花卉比喻女人,这是我国传统的审美意识。《红楼梦》里的大观园,既是女儿国,又是百花园、据统计,这里有名有姓的年青妇女有120余人,花草、树木、藤蔓共130多种,确乎可称洋洋大儿。但是,细心的读者一定可以觉察,曹雪芹既没有孤立地写花卉,也太有孤立地写人物,很多地方花是人的影子,人是花的代身,常常’‘庄周梦蝴蝶,蝴蝶梦庄周”,浑为一体。这其间,还包含于作者运用隐喻、影射和象征等手法,有些推背图式的暗示,正如金陵十二钗图、册中的判词和14支《红楼梦曲》,令人扑朔迷离,玩味猜测。举例来说,一大虚幻境中的“千红一窟”和“万艳同杯”,指的是仙花灵叶配制而成的香茗和醇酒么?不是的,正确的理解应该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它们都是无数年青妇女血和泪的结晶。又如有名的“葬花词”,难道仅仅指理界落花么?当然也不是,它象征着理养少女们美丽的青春,埋葬林黛玉自身。再如第63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众人行酒小时各人抽到的花名签,包括题词和引用的一句旧诗,都是城语式的,或形容这个人物的容貌性格,或暗示她的命运归宿,或透露故事的情节发展,或联系某一生活细节。由此可见,曹雪芹在写《红楼梦》时,对其中大部分的女主角,都作了花卉的比喻,从而使大观国花团锦簇,色彩斑斓,呈现出一派百花齐放、群芳争妍的景象。 第63回中所提示的芙蓉型的黛玉,牡丹型的宝钗,梅花型的李纨,杏花型的探春,海棠型的湘云,荼蘑型的房月,并蒂花型的香菱,以及桃花型的袭人;这都有曹雪芹的原文可作依据。我们只要循着作者的思路,钩稽事实,说明问题,就可以了。可先除此以外的人物,如何以花作比拟,那就要独立思考,各抒己见了。我曾撰写《红楼梦群芳图谱》(天津杨柳青画社出版)一书,除了对上述8人作些解释外,还另选22人,一一以花喻之。她们是:梨花一妙玉;罂粟花——王熙凤;杜鹃——紫鹃;昙花——贾元春:虞美人——尤三姐;牵牛花——巧姐;迎春花——贾迎春;曼陀罗——贾惜春;莲花一一晴雯;蔷薇——龄官;水仙——金钏:女贞——鸳鸯;芍药——薛宝琴;凤仙花——平儿;樱花——尤二姐;兰花——邢岫烟;含笑花——小红;朱顶红——司棋;野玫瑰——芳官:凌霄花——娇杏;仙客来——秦可卿;夫妻蕙—蕙香。 当然.它任何比喻都是蹩脚的。我不能保证这些比喻都能得到读者的赞同。更何况,《红楼梦》中的人物都是立体的雕塑像,由于视角不同完全可以作出歧异的评价。但我认为,只要绳之以文,作细心的揣测,就比较有希望接近作者原来的构思和寓意。比如以牵牛花比喻巧姐,不但因为巧姐生于七夕,又赖刘姥姥取名,而且还有脂砚斋的批语提供线索和金陵十二钗正册的美人纺织图可以佐证,预示巧姐在贾府衰败之后与板儿成婚,过着男耕女织的农村生活,所以牵牛花非她莫属。又如以蔷薇花比喻龄官,也可以从龄官热恋贾蔷,并在蔷薇花架下划“蔷”字中找到根据.与蔷薇花“附墙而生”的特性相吻合。再如以水仙比喻金钏,一方面由于金驯投水自尽。另方面还由于贾宝玉到水仙庵去奠祭,看到洛神像而出神流泪,说明作者有意识地把水仙和金钏联系在一起。凡此种种,足以证明作者的寓意是值得探索,可以探索的。 需要声明的是,《红楼梦群芳图谱》并不是对《红楼梦》人物立传,作全面评价,也不是从植物学的角度介绍花卉知识。它只是在这两者之间寻求内在联系和交叉点,有些地方还只取一端,不及其余。
  • 红楼梦(全三卷)

    作者:曹雪芹,高鹗

    The celebrated Chinese classic novel is a masterpiece of realism written in the middle of the-eighteenth century. Taking as its background the decline of several related big families and drawing much from his own experiences, the author Cao Xueqin (?-c.1763) focused on the tragic love between Jia Baoyu and Lin Daiyu and, in the meantime, provides a panorama of the lives of people of various levels in the degenerating empire. But he left the work unfinished (or the last 40 chapters lost). Gao E (c.1738-c.1815) completed the work some years later in much of Cao's spirit and also put in his own revelation, which aroused protracted controversy throughout centuries. Exposing social evils, the book cries out denunciation against the feudal system. All techniques of literary merit developed in previous periods have been incorporated into the great work with much originality. It stands out in the world literature ranking with Hamlet and War and Peace.
  • 紅樓夢資料彙編(全二冊)

    作者:一粟 編

    《红楼梦资料汇编: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套装上下册)》辑录了从乾隆到“五四”止大约一百六十年间有关《红楼梦》及其作者的评论和考据方面的主要资料。虽然远不完备,但代表一定时期的一定政治倾向和文化观点的典型的东西,都已经容纳进去了。希望这些资料能够提供学术界参考,供研究“五四”以前中国社会上对“红楼梦”所抱的态度、见解及其发展变化,从而进一步分析批判之用。
  • 绛珠还泪

    作者:王齐洲

  • 石头记脂本研究

    作者:冯其庸

    《石头记脂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石头记》脂本的研究、重论庚辰本、——《校订庚辰本脂评汇校》序、影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序、“芦雪广”辨正、论庚辰本、已卯本的影印问题、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已卯本序、关于已卯本的影印问题等。
  • 红楼梦资料汇编

    作者:朱一玄

    本书是《中国古典小说名著资料丛刊》之一。本书所收资料,依其内容的不同,分为四编:(一)作者编,辑录有关曹雪芹家世、生平的资料。高鹗生平的资料,也附在这里。(二)版本编,辑录《红楼梦》版本方面的资料。(三)评论编,辑录《红楼梦》问世以来的各家评论。(四)影响编,辑录《红楼梦》对小说、戏曲的影响的资料。此外,还在书末附有荣国府平面图和大观园平面图,以便读者参用。 本书所收资料的下限,一般截至“五四”运动。部分资料,由于特殊需要,超越了这个时限。本书对于每条资料,均注明作者、卷数和所根据的版本(同一部书,引用两条以上者,只在首次引用的那一条下面,注明版本)。本书收录了与红楼梦相关的包括脂砚斋批语在内的大量资料,可与一粟编的《汇编》互相参看。
  • 冯其庸点评红楼梦

    作者:冯其庸

    林黛玉这个艺术形象,……析而言之,她有藐姑仙子的仙和洁,她有洛水神女的伤,她的湘娥的泪,她的谢道韫的敏捷,她有李清照的尖新和俊,她的有陶渊明的逸,她有杜丽娘的自怜,她有冯小青的幽怨…… 本书所选作者皆是“红学”名家或在其他领域卓然成家者,以期读者能站在更高的角度认识《红楼梦》。所选文章不以学术观点、文化背景、政治倾向为取舍,在形式上也是长篇宏论与短篇杂感兼收,就时间来说,跨度较大,在做技术加工时,亦尽量保持其原貌;为兼顾学术性与趣味性,不以发表时间先后为序编次。
  • 蔡义江点评红楼梦

    作者:蔡义江

    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之死,其原因,不是由于贾府在为宝玉择媳时弃黛取钗,也没有王熙凤设谋用“调包计”来移花接木的事,当然林黛玉也不会因为宝玉变心而怨恨其薄幸……林黛玉之死与婚姻不能自主并无关系,促使她“泪尽夭亡”的是别的原因。
  • 红楼梦诗词赏析

    作者:刘亮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地位之高自不待言,其中尤以诗词曲赋为甚。它不仅是精彩荟萃的艺术大观园,而且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各个人物的性格特征,也是小说情节发展的有力补充,隐秘而合理地暗示了故事发生的前因后果。本书收集的诗词曲赋,以名家之笔对其进行注解和点评,如林黛玉的《葬花吟》、贾宝乇的《芙蓉女儿诔》、薛宝钗的《咏白海棠》等,让读者高屋建瓴地去品味《红楼梦》的美妙。
  • 大旨谈情

    作者:徐乃为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顶峰,足堪与世界上最优秀的小说媲美。然而,若问她主旨所在,却历来多有歧见,鲁迅曾有精辟的概括:“……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而众所周知,毛泽东主席就是把《红楼梦》当作历史读的! 该书分悲情篇、苦情篇、怨情篇、杂情篇、论情篇等几部分,具体入微地分析探讨宝玉与诸钗、宝玉与诸鬟的情恋,以及贾府四春、红楼众生的情恋,并在此基础上宏观地考察论述了《红楼梦》一书的婚情性观念,为读者特别是广大青年学生深入解读《红楼梦》提供了一个新颖而独特的视角。全书将可读性与学术性有机结合,语言平易,笔调流畅。
  • 红楼梦诗词曲赏析

    作者:陈文新

    全书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红楼梦》的诗、词、曲原文(少量其他体裁的作品,如赞、赋等,注重声韵,其美感特征与诗、词、曲相近,亦一并收入);注释;说明;赏析。诗、词、曲原文以通行的120回程乙本为据,凡脂本中的重要异文,均在“说明”中予以交待,以供读者参考;“注释”旨在帮助读者扫清阅读障碍,以简明扼要为原则,不做繁征博引;“说明”以交待各篇诗、词、曲作品在小说中的缘起为主,颇有叙述“本事”的意味,在脱离《红楼梦》原著的情况下,读者可以凭借这一帮助进入小说情境;“赏析”旨在揭示这些作品在小说中的功能以及《红楼梦》的匠心所在,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需要强调的是,这些诗、词、曲是《红楼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它们的理解是以对《红楼梦》的理解为前提的,对它们的理解也是为了有助于理解《红楼梦》。我们读的是《红楼梦》的诗、词、曲,万万不可割断它们与《红楼梦》的联系。
  • 红楼柳影

    作者:周汝昌

    江苏文艺出版社的“大家文存”书系,装帧朴素清雅,内容厚重耐读,我一直是“追”着看的。今年新出版的几册中,我最喜欢周汝昌先生的《红楼柳影》——文科女人多爱《红楼梦》,爱屋及乌也。   当然,按照“大家文存”一贯的选文体例,《红楼柳影》并非全是周汝昌的论红之作。第一辑“人在旅途”照例是作者的“夫子自道”,《相逢若问名和姓》等十三篇稿子连缀成“周汝昌小传”,选材得趣,叙述生动,传主耄耋人生的道道履印跃然纸上;第二辑“情系红楼”将周汝昌和《红楼梦》的情缘娓娓道来,自然是本书的重头戏。特别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周先生说,他的母亲是一个酷爱文艺的乡村女子,而且,她居然有一部日本版的《红楼梦》。那是她的一个堂兄给她的礼物,“书后印着‘明治三十八年一月十三日’,绿色布面精装上下两册,带批语,绣像。”母亲常常对儿子津津乐道《红楼梦》,所以,端的是“我与红楼有夙缘”啊。而且,这缘分一结就是一辈子,晚年周先生的家中供有曹雪芹的像,每逢曹公生日,他必焚香祭拜,如无香,则以干橘子皮代替。可见,曹公雪芹,周先生是供在心中的。   《红楼柳影》的最后一编。照例是缅怀师友的,我以为分量最重的是《世间曾有这么一个人:悼亡兄祜昌》。周先生兄弟五人,汝昌最幼,祜昌是其四兄,兄弟俩都酷爱文艺,他俩的书信往来甚巨,且每封信都以研究红学、曹学为主要内容,棠棣之切,纸短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