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革

  • 六十年代生人成长史

    作者:王沛人

    温暖的怅惘与感伤:《六十年代生人成长史》 这是一部描述中国的60年代生人由童年到壮年的身心成长历程的书,也可以说是一部60年代生人的心灵成长史。 60年代生人的童年和少年是在70年代的一元的理想主义的红色氛围中度过的, 60年代生人的青年是在80年代的由一元到多元的剧变以及由此带来的失落、激荡、亢奋中度过的。 90年代至今,60年代生人在步入壮年时,由于遭遇到了种种精神困境而开始怀旧,开始回望他们的红色的童年和少年,以及流逝的青春岁月,于是不免怅惘与感伤起来。可是怅惘与感伤的时候,他们却并没有感到悲凉,而是感到了丝丝的温暖。这是为什么呢?那时因为童年和少年时期铸就的火热的理想主义情结并没有完全冷却,余温尚在!之前,对世俗成功的蝇营狗苟的追逐拼争,使他们完全忽视了这些,而一旦他们蓦然回首时,他们才恍然、又有些欣慰地发现,哦,余温尚在,余温尚在啊! 基于上述的认识,我用了大量的篇幅,描述了在70年代,60年代生人的童年和少年时期的身心成长历程。 有人说,80年代的由一元到多元的剧变,对60年代生人的一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这个当然很有道理,但是我以为,绝对不可以忽略60年代生人童年和少年的红色经历对他们一生的影响。我以为,红色经历对他们的影响更内在、更深刻,更持久。 还有人说,以10年为单位的年代纪年方式来界定社会学意义上的“代”有些牵强和不严谨,但是我以为,“60年代生人”这个概念还是基本成立的,那是因为他们的确具有一些毋庸质疑的特质,而且这些特质还可以涵盖到50年代末出生的人,以及70年代中期出生的人,因此,这本《六十年代生人成长史》对于这些人也是很有意义的。 本书也为社会其他年龄人群提供一面审视自己的镜子。因为在我看来,20世纪后半叶的中国,从50年代生人到80年代生人,甚至到90年代生人,都或多或少地有一些相似的特征,从历史长态看,甚至都可以归到一群,就是经历由一元到多元转变的一群,就是由集体主义到个人主义急遽蜕变的一群,就是道德底线模糊的“自我膨胀”的一群,就是需要寻找和确立新的理性的一群。因此,在这本《六十年代生人成长史》中,上述人群都可以隐约看到自己成长的影子,并引发一些思索。 对于60年代生人来说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那就是,虽然他们出生在一个群体癫狂的年代,但是成年以后,他们中的很多人的眼神却是温和的、友善的、清朗的,甚至是单纯的,仿佛还没有完全长大。同时,他们中的很多人的眼神还是游移的、心不在焉的、身在别处的,仿佛是在梦游一般。 那么60年代生人的特质到底是什么?是怎么形成的?我在书中给出了自己的分析和答案。 我期待着,当你读完这本《六十年代生人成长史》的时候,你也会感到有丝丝的温暖萦绕于胸间,而后,继续对未来抱有希望。 《六十年代生人成长史》,王沛人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
  • 冯骥才名篇文库.一百个人的十年

    作者:冯骥才

    二十世纪的历史将以最浓重的笔墨,记载着人类的两大悲剧,法西斯的暴行和文革浩劫,凡这两大灾难的经历者,都在努力忘它,却又无法忘记它……
  • 文革中的我

    作者:于光远 著

  • 忏悔还是不忏悔

    作者:余开伟

    《忏悔还是不忏悔》是中国当代第一部——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以“忏悔”命名的重要读物。“忏悔”是一种道德自觉,灵魂自律,良心发现,更是博大的胸襟、气度和宽广的文化视野与文明的进化,品格柢下、灵魂浑浊、格调庸俗者永远不会“忏悔”。当然,群体的忏悔比个体的忏悔更为重要。试想,一个灵魂过于纯洁者在混沌莫测、光怪陆离的社会中如何生存?现实与理想强烈的反差会冲击每一个人的信念。但是应该说的是,即使所有的人善于拒绝清洗自己的灵魂,也有人勇于清洗自己的灵魂。但愿这部书能打开中国人尘封的心灵,拓展中国人的道德视野,拉开中国人忏悔和反思的序幕。一个不懂得忏悔和反思的民族必定是没有前途的。
  • 走向混沌-三部曲

    作者:从维熙

    这是一部记录作者二十多年劳改生涯
  • 地魂

    作者:王山

  • 暗流

    作者:白士弘

  • 红色少女日记

    作者:张新蚕

    这部当年以感性之笔随性记下的日记,将我们带回到历史的现场,我们从中看到的是一个少女的成长历史。这段历史的丰富性为我们提供了“文革”时代中国人民日常生活的特异的见证。通过这本《日记》,我们可以了解1966年至1971年间“文化大革命”是如何发动的,以及所经历的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闹派性、大批判、武斗、军训等过程,它记录了一个少女接受左思潮残害的痕迹,让我们看到在动荡和狂乱的岁月里人们是怎样生活和思考的……本书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少女在那个年代心灵的若干侧面,她内心世界的表述对于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精神史有着难以估量的价值。《日记》的意义在于它是一种民间文本,从中我们能了解到一个“时代青年”如何成长的文化人格模式。它是时代群体缩影,是了解、认识共和国历史的一篇重要文献资料,也是中国人教育、启迪自己的一面镜子。“左”的思潮在中国大地肆虐几十年,危害是十分严重的,我们对此应该进行深刻的反省和总结,这本书,可以说为这一思考提供了一个来自普通人的真切感受和见证。
  • 我们的六十年代

    作者:旷晨,潘良编著

    年代怀旧丛书,一场关于中国六十年代时政、电影、歌曲、记忆碎片的追忆盛宴。 经历六十年代的人,都会觉得这个时代难以言说,它似一个没有密码的“黑匣子”,畜养了太多的故事。这些故事首尾相连,却又面孔各异,显得繁琐而绵密。它留我们的记忆可能是一场狂热的运动,一声试血的口号或是一种关于饥饿的记忆。庐山会议、向雷锋同志学习、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文化大革命、破四旧、大串连…… 本书为您展现六十年代的历史回放;六十年代的电影;六十年代的歌曲;六十年代的记忆碎片;六十年代的老新闻;六十年代的词汇。 在此书中,你会与许多或熟悉或陌生的面孔擦肩,这是一个潮湿且温暖的旅程,但愿你能从它们那里看到变通个体在六十年代里的喜怒哀乐、共和国在六十年代里的曲折历程、中华民族在六十年代里的挣扎与彷徨……
  • 当年事

    作者:陈明洋

    1998年5月29日,《南方周末》诞生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报道类栏目——解密。由陈明洋先生担任 主编,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是孙长江口述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前后的内幕》,“解密”全新的编辑思路及独特的历史视角很快在全国报界与读者中引起了反响。 5年中,该栏目推出了一系列关于当代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的解密报道,内容厚重,引人深思,有重大的史料价值,该栏目成为中国最有良心的媒体的最经典的栏目,它的实验性与先锋性在读者中影响深远。后该栏目因各种原因改名为“往事”。 《当年事》集结了“解密”栏目中的许多有影响与有深度的文章,由陈明洋先生精心编辑而成。这些文章考证详实,挖掘较深,是作者深入采访考察,并由历史亲历人口述整理而成,内容真实可信,文笔流畅,语言朴实大方,极具收藏与阅读价值。 其中《我的精神导师胡耀邦伯伯》、《寻找毛泽东和江青的女儿》、《江青狱中的日子》、《刘少奇被隔离的日子》、《我给林彪治“怪病”》、《邓拓自杀的前前后后》、《著名史学家翦伯赞自杀之谜》、《赵丹的文革交代》、《张志新冤案还有新秘密》、《彭德怀蒙冤前后的100天》等文章在发表当年即引起读书界特大震动。 这些文章的作者李辉、杨绛、周海婴等也都在国内有着大量的读者群,相信本书出版后,会在读者中引起较大的反响。
  • 诗人之死

    作者:戴厚英

  • 中国知青终结

    作者:邓贤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一天,云南边疆某县城,一个残疾人悄无声息地死去了。 这是一个金桂飘香的秋夜,人们在中秋圆月下团聚,“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但是享受改革开放之后幸福生活的人们中不再包括那个不幸的死者,他独自躺在冷冰冰的黑暗中进入天国。 残疾人走得很偶然,死因为心脏破裂,医生认为这种疾病并不常见……
  • 牛棚杂忆

    作者:季羡林

    本书是季羡林先生去世后,由其子季承首次授权出版的季羡林文集图文珍藏版。季羡林先生一生经历坎坷,五十多岁遭遇文化大革命,命运从此突增波折,劳改、批斗,没有了自由……《牛棚杂忆》是季羡林老先生对其在文革时期的一本回忆录,他详述了自己十年动乱期间的生活、思想及著书的经历,其中的豁达与乐观令人动容,读来让人感慨万端。书中还包括大量季羡林先生生前各个人生阶段的珍贵照片,其中很多是之前从未公开过的,生动再现了季羡林先生的传奇人生。
  • 1966-1970:暗淡岁月

    作者:陈思和

    上海居民面对了生于斯长于斯的老房子的消失,难免会生出一种难以排遣的感情,这里面隐藏了许许多多家族的历史和私人的回忆,几代人的生活故事和风俗习惯,并且由此而生的所谓上海人的文化,从此将作为一种故事保留在个别人的记忆之中。本书即是关于这种记忆的一个私人读本。但因作者同时具有 的现代文学研究专家身份,赋予这份读本深邃的历史感和思想性。 作为陈思和老师自传的第一部分,由此书亦可窥当代著名学人思想历程。
  • 六六年

    作者:王斌

    有一位叫王斌的红小兵,六六年予少年的悲怆、苦难与黑暗的经历将记忆永存。
  • 大玩主之地殇

    作者:王山

    《地殇》为小说“大玩主”系列的第一部。其后两部分别是“人之极是死亡,地之极是轮回”之《地极》,“地绝而天不绝之处是大海”之《地绝》。 “大玩主”系列浓墨重彩地抒写了陈成、边亚军、王星敏、申金梅等人物的命运轨迹和人生奋斗的历史。这是一个群体从追求人生正义到追求社会正义的过程,每一步都伴随着血腥与罪恶,每一步都走向阳光与善良。 《地殇》的故事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在争斗、拼杀、犯罪与自我反省中。主人公们从懵懂中走出来的同时,一个极具英雄主义和悲剧色彩的集体也逐渐形成。 《地殇》保持了作者一贯的艺术风格。人物性格鲜明生动,故事奇异诡谲;结构严谨、开合有致;动作感和画面感极其强烈;文字极具张力,生动、准确、干净,富有哲理。
  • 亲历历史

    作者:张贤亮,杨宪益,叶兆言,冰心,徐友渔,万

    张贤亮见证的死刑和性,叶兆言的文革记忆,朱正琳的铁窗岁月,徐友渔的大串连,许志英的“五七干校”,邵燕祥妻子的生活碎片,杨益宪的四年牢狱生涯,还有冰心老人写给家人的温馨感人的书信……在本书这些著名作家的回忆中,文化大革命不再是个宏大、抽象的字眼,不同角度的叙述将人带入了私人的、日常的细节之中,一个时代变得具体鲜活,记忆被赋予了见证的力量。
  • 穿旗袍的姨妈

    作者:里程

    《穿旗袍的姨妈》内容简介:爱穿旗袍的二姨妈,年轻时与人私奔,归来时孤身一人。在破“四旧”的年代里却敛聚了大量的财宝秘不示人。长着一头鬈发和美丽眼睛的“我”,被有着动物名字的男孩子追逐,被有着水果名字的女孩爱慕。因为“文革”,成长变得更加残酷和孤独。 是什么让爱扭曲?是什么秘密让这么多人的命运发生改变?那个动荡而迷惑的年代。那个逝去而不可拘回的青春。 这是一曲温情脉脉的低吟,一部感伤主义的杰作,一个反叛者的决绝,一个流浪儿的漂泊。时代的孤儿随波逐流,惟有一声温柔的呼唤从迢遥的岁月中绵绵透出。
  • 江青传

    作者:叶永烈

    “苦孩子”出身的山东李云鹤,凭借其争强好胜的个性和工于心计的天赋,闯荡上海滩而成为风流浪漫的蓝苹,“进军”延安而成为“第一夫人”江青;一身不安分的血液和那日渐膨胀的权欲,使那原本活泼率直的天性变成阴险歹毒,“文革”中她的心狠手辣使多少无辜蒙难!最终她变为人民公敌而沦为阶下囚。本书是作者一部力作,经过多次修改补充,以更加准确全面的史料和新颖独特的专访,公正、客观、生动地展示了江青不寻常的一生,成为有关江青的一部权威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