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中国文学

  • 我折叠着我的爱

    作者:席慕蓉

    《我折叠着我的爱》简介:台湾著名女诗人席慕蓉的诗,澄明热烈,真挚动人,充满了田园式的牧歌情调和舒缓的音乐风格。她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美极,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充满着对人情、爱情、乡情的领悟。 她的诗作上世纪八十年代被引进大陆后,风靡一时,曾经深深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这次作家出版社特取得席慕蓉独家授权,并由席慕蓉亲自审订,集中推出席慕蓉目前所有诗集六册,即《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迷途诗册》《边缘光影》《我折叠着我的爱》,这是目前国内最为严整的席慕蓉诗集。
  • 我的旅行哲学

    作者:陈丹燕

    看透风景:一个作家在旅行 陈丹燕是当代都市文化的代言人,她也是中国作家中第一个走出国门的背包客。她边走边写20余年,用脚丈量出属于她的世界。这些文字是一位痴迷行走的作家呈现给读者的真正的旅行文学。陈丹燕持之以恒地描绘和剖析旅行中的世界与自我,用优雅清澈的中文雕刻出苍茫大地中的一山一水、无尽城池里的一室一窗,以女性的细密敏锐感之自然的终极神秘,并神游在与世界各地那些曾经的伟大心灵交流的内心世界中。到底是旅行滋养了她的文字,还是文学丰富了她的旅行,还真是一件说不清的事。 ——莫言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我的游踪不比作者更广,观察不如作者那么深入,文笔不如作者那么细腻,但翻阅她的书稿,我更自叹弗如——她写的虽是旅游,却在与不同的人文和自然环境对话,在物我两忘的境界中感悟人生,她的书是写给每一个人看的,不在乎你是否曾经旅游,只要你愿意享受美丽世界、美好人生。 ——葛剑雄 上海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 用文学语言和故事的方式来表达,陈丹燕旅行书系营造了这样一种气氛:就像在光线恰到好处的咖啡馆,那儿有柔软的沙发、浓香的咖啡、迷人的音乐,让你有种温柔的愉悦,会激起你自己去行走的渴望,或许还会改变你旅行的意义。 ——潘耀明 世界华人旅行文学研究会会长
  • 少年游

    作者:羽戈

    《少年游》是一部普通人物的非凡传奇,也是一部现代版的《世说新语》。它塑造了形形色色个性非凡而又普通的人物,讲述这些逸闻轶事。书中既有嗜书如命、大忠大义、忧国忧民者,也有在现实的激荡中丢盔弃甲、游戏红尘、纸醉金迷者。 书中第一部分刻画了像《活着》里富贵一样际遇的爷爷,嬉笑 怒骂的莫疯子,快意恩仇的马二毛、纵横江湖的徐老鹰等等,在这些人物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种消失已久的元气充沛的民间传奇;第二部分讲述了作者大学时代里将生命活成诗歌的张达君、在爱情与哲学间彷徨的纯粹者王恒、离经叛道的女酒仙颜言、西政隐士卢云豹、“敏感者”王人博等等,则可以说是一部的理想丰满而又富有诗意的校园传奇;…… 追忆逝水年华,兴叹人生百味,他在这些人物的坎坷命途中塑造了一个广阔而又丰富的精神世界,这世界如同江湖,英雄好汉辈出。 《少年游》虽不如《世说新语》那样完备而博大,而且写的都是普通人的日常传奇,并非那些高蹈名士,但是其文笔凝练隽永,笔下人物的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傲,种种人生追求,以及种种嗜好,不正如《世说新语》一般? 在今天,和写历史一样困难的,还有怎样书写平常。羽戈笔下的那些平凡人物,如实记录,无须夸饰,便自带传奇色彩,足以动人心魄。他借这些普通的传奇故事触摸到了由个人史向时代敞开的真实印记,因此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的人物灵魂自有一番浩荡、一番格调,也在于它如实地铺展了我们生活中理想而又现实的方方面面。 这本书的珍贵和特别之处也在于插入了@老树画画 先生的画作,封面也采取了画作中的意向进行设计,他的散淡轻松的画风跟本文的文风浑然天成,更生发出来几分趣味与意境。
  • 朝花夕拾

    作者:鲁迅

    曾经在陈丹青先生《鲁迅是谁?》的演讲中听到一个别致的观点,他说“鲁迅的被扭曲,是现代中国一桩超级公案”,对鲁迅以“政治上的正确”给予他的作品褒扬、抬高,不可怀疑、不可反对,致使鲁迅作品的层次和人格魅力被过度简化,他本身丰富优美的用字,以及风趣幽默的行文,后人常常视而不见,也许我们真的不小心错过了一个可爱的鲁迅。 的确,鲁迅是爱憎分明的,但不等于说鲁迅没有情感,没有他温和、慈爱、狡黠的那一面,他也对人、对动物、对乡土、对自然有着特别的情怀。若是仅仅从某一些方面去解读鲁迅作品内涵的全部,这对他是非常不公平的。 这个版本的《朝花夕拾》做了去政治化的尝试,真诚感受鲁迅作品的丰满原貌,精选《鲁迅全集》中亲切好读、文字优美的散文48篇。全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朝花夕拾》,儿时美好记忆牵挂一生;第二部分,选取鲁迅先生随手拈来美文小品,余闲时,赏玩风筝、秋叶、江南雪;第三部分,看先生风趣妙谈古今历史;第四部分,记忆中的那些人那些事,在先生笔端随波荡漾,静谧安好。 活生生的鲁迅如此可爱,你本该更早喜欢。
  • 威尼斯日記

    作者:阿城

    文學界傳奇阿城,經典《威尼斯日記》新版,暌違20年復刻重現 特別收錄:獨家專訪侯孝賢〈也說阿城〉、阿城與張大春的文學對談〈聊聊〉 . 被譽為當今中文寫得最好的阿城,從一九八四年第一篇〈棋王〉發表,平地轟雷震驚文學界,二十八年來出版作品極少卻本本經典,新經典特別親赴北京拜訪,將他作品重新規畫出版,今年七月首先推出的《威尼斯日記》,並且取得作者同意,將當年攝影作品以「作家眼中的威尼斯」為主題收錄在新版中(首刷限定)。 . --兩岸三地傳誦,隨手寫出神品的奇才 . 阿城在文壇中擁有眾多讀者,但他其實僅出版過《棋王樹王孩子王》、《遍地風流》兩本小說集,以及《閒話閒說》、《常識與通識》與《威尼斯日記》三本雜記演講文集,九○年代後多參與電影美學策畫工作,讀者只好翹首空盼,此人因此好比武功高強卻隱沒江湖的傳奇,徒留兩岸三地高手個個傳誦,說他隨手就能寫出神品,說恨不能再看他出手! . 二十年前《威尼斯日記》的編輯,同時也是作家唐諾曾說:「阿城長於揭示這個真實世界,鑑賞這個世界,這是阿城美好的價值所在,也是阿城在我們這個世代之所以成為『稀有財』的所在。」稀有如阿城,不禁讓人擔心他僅有的幾本書早已淹沒在近年來如浪的中文出版品中,我們因此專程赴北京拜訪,獲得他多年來首肯將其作品重新規畫出版。今年七月首先推出《威尼斯日記》,除原版內容外,更取得作者當年攝影作品,以「作家眼中的威尼斯」特別收錄新版中(首刷限定)。 . --練達、充滿智慧的筆觸,寫出從未見過的威尼斯風情 . 一九九二年,阿城獲頒義大利諾尼諾國際文學獎,並應邀擔任駐市作家。臨出門前,隨手帶了一本《教坊記》,展開為期三個月的義大利旅居生活,《威尼斯日記》便是平素不寫日記的他,這三個月間的日記。 . 當這個飽讀中國經典、卻又經歷文化大革命的中國作家,來到匯集藝術與浪漫、以觀光為主要產業的水城威尼斯,他冷靜得不像個觀光客(「這個店很小,樓梯上擺的都是書。有一個老人在角落裡看書,遊客們轟轟烈烈地從店前走過。」),卻又熱情得像個孩子(「我是歌劇迷,一聽歌劇,就喪失理智」)。 東方遇上西方、古典遇上現代、集權遇上開放、嚴肅遇上浪漫,一如威尼斯的大運河與小窄巷,廣場與拱橋,美術館和音樂廳,居民與遊客……各種不同形式的光芒,透過阿城練達、充滿智慧的筆觸,呈現讀者從沒看過的威尼斯風情。 . --新版加收張大春、侯孝賢訪談 . 新版《威尼斯日記》不只加收阿城的攝影作品(首刷限定),還特別收錄兩篇訪談,一篇是張大春與阿城以文學為題,對談創作與作品,另一篇則由導演侯孝賢談阿城,他與阿城不只是舊識,阿城還曾擔任過他的美術顧問,他說:「很多人喜歡聽阿城講天說地,同一件事他就是有自己獨到的眼光,同一個故事他就是有不同的寫法,那個不同就是來自他練就自己的眼界。」 . 曾以《棋王》、《樹王》、《孩子王》感動無數人,直言「文化不是味精」的中國文壇先鋒舵手阿城,這一次,將用最尋常輕淡的筆觸,料理生活中的深遠滋味。 . 最好的阿城,不能只讀一次,重讀,甚至三讀,自然能體會:讀阿城,世界變得如此清明,讓人欣喜。
  • 假装读过

    作者:贝小戎

    作者具备哲学素养又执著于“邪典”趣味。全书分为七部分:真的不用读完一本书、冷知识为何流行、难以抗拒的非理性、势利眼鉴定指南、唯有歌者留其名、生活在破坏性创造的时代、无穷无尽的强迫症。
  • 谈虎集

    作者:周作人 著,止庵 校订

    《谈虎集》收录一百三十二篇,是作者社会批评家一面的集中表现。评论所及,乃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层面,几乎无所不说,而这些文章,或酣畅淋漓,或妙趣横生,或怒目圆睁。 其中,《思想革命》和《祖先崇拜》是周作人革命思想的主要标志,奠定了他一生的思想基础,也标志着五四新文学运动最具本质性的阶段的开始。在《两个鬼》中,作者说自己身上有两个鬼:“其一是流氓鬼,其二是绅士鬼”,“我爱绅士的态度与流氓的精神”,这正是全面了解周作人的一把钥匙。 读这本书,宜在夜深微醺时节,当不禁连连拍案,有掐臂见血酷暑吞冰之快。
  • 听钱钟书讲文学

    作者:阿涂

    钱先生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独到之处并不在于体系性的建构,而是从幽微处发端,在几千年浩瀚的文化时空中纵兴穿行,他的魅力就表现在与传统相向时那会心一笑的默契和超脱中。这种独到的悟性是理解中国文化精髓的关键,也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有别于西方理性思维的高妙和独特之处。如果读者在说读本书对钱先生著作中零星片段的撷取时,能用心去鉴赏、去体悟,不只是要知识,而是要进入到一个智者活泼的心灵中去,进入到一个生气氤氲的人文世界中去,那么本书的目的就真正达到了。 《听钱钟书讲文学》 前言 第一章 读书的智慧 热读与冷读 读书“消纳”说 读书的心法 读书的境界 第二章 作文的品质 立身与文章 驳“文如其人” 论“文德” 第三章 读书的精神 第四章 文学鉴赏 第五章 文学创作 第六章 文学评论 第七章 文学艺术与悲剧精神 第八章 文学中的艺术辩证法 第九章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第十章 中西方文学比较 钱钟书小传 附录 参考书目
  • 命若琴弦

    作者:史铁生

    《命若琴弦》是一部散文集。生命的声音,在轻轻地飞扬,他只好再全力去想那张药方和琴弦,还剩下几根,还只剩最后几根了。那时就可以去抓药了,然后就能看见这个世界,他无数次爬过的山,无数次走过的路,无数次感到过他的温暖和炽热的太阳,无数次梦想着的蓝天、月亮和星星……还有呢?突然间心里一阵空,空得深重。就只为了这些?还有什么?他朦胧中所盼望的东西似乎比这要多得多……
  • 王小波文集

    作者:王小波

    全四卷,收录了小波的全部文字,并新增一篇 《盛装舞步》 第1卷, 黄金时代·白银时代,本卷收作者“黄金时代”小说五篇、“白银时代”小说三篇,分别为《时代三部曲》之一; 第2卷, 青铜时代,本卷收作者小说三篇,包括《万寿寺》、《红拂夜奔》、《寻找无双》,为《时代三部曲》之一; 第3卷, 黑铁时代,收录早期作品、未发表作品及剧本; 第4卷,沉默的大多数,小波杂文集。
  • 唐诗杂论

    作者:闻一多

    《唐诗杂论》是闻一多先生站在一个崭新的高度,以历史的眼光分析研究唐诗的结晶。全书冲破了传统的学术方法、学术研究的狭隘和封闭,从诗人的角度看待、研究诗歌,多所卓见。 本书是闻一多先生的一本名著,其中的文章大都发表在20-30年代的报章杂志上,后来汇编成册。闻一多是民国时代著名的诗人和民主斗士,但他同时也是一个严谨的学者,他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有着深湛的研究,《唐诗杂论》就是他的一部分研究成果。作国一部开拓性的著作,它在唐诗研究中的历史地位仍然是不可动摇的。同时,闻一多的唐诗研究有他独特的视角和方法,这对我们今天的学者仍然富有启迪。为此,我们重新出版了此书,并请著名学者傅璇琮为此书撰写了“际读”,着重于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探计了闻一多唐诗研究的个性特点与开创作用,这对于了解中国近代学术史,促进唐诗研究在大有裨益。 闻一多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学者。《唐诗杂论》一书反映出闻一多先生对唐诗的研究。书中内容涉及到文章体裁,著名诗人、诗人年谱以及诗歌的翻译,故名之曰杂论。他对类书与诗的优劣,宫体诗的堕落与自赎、年谱的整理与考订,尤其是对唐朝一些著名的诗人“初唐四杰”、孟浩然、贾岛、岑参、杜甫、李白等人的诗歌成就有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和分析。文章论述精辟,引用的诗歌皆具有代表性;语言生动形象,兼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引人入胜,读来颇为惬意。
  • 林白文集(全四册)

    作者:林白

    丛书分四册:《瓶中之水》、《一个人的战争》、《寂静与芬芳》、《空心岁月》,收入了林白的大部分作品。
  • 清塘荷韵

    作者:季羡林

    《清塘荷韵》作者季羡林,全书共分十辑:“寻根齐鲁”、“魂断德国”、“清华梦忆”、“燕园春秋”、“拥抱自然”、“馨爱市井”、“感悟人生”、“品味书香”、“屐印芳草”和“收藏落叶”。
  • 简明中国文学史

    作者:骆玉明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复旦博学文学系列:简明中国文学史(精华版)》的目标是追求理论的新颖性与较强的知识性的结合,力图在有限的篇幅中清晰而完整地阐述中国文学发展演变的主要脉络和基本特征。它尤其坚持文学本位的立场,强调从文学独特的价值尺度去分析问题;注重文学发展的基本线索,各时期文学演变的主要特征和重要作家作品在艺术创造上的独特意义及影响。相信《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复旦博学文学系列:简明中国文学史(精华版)》特别适合目前高校教学情况的发展变化,也能很好地满足一般读者业余求知的需要。
  • 红楼启示录

    作者:王蒙

    《红楼启示录》是读《红楼梦》的杞记工读后感,也可以看做是——发生在一位来出当代作家与一位伟大古代家之间的心灵碰撞和倾心交谈。作为学者型的作家,王蒙对理解《红楼梦》的写作境界和艺术匠心独特的优势,他的解读独具只眼、别有会心,集中了学者的睿智、作家的敏锐和才子的妙悟,发人所未发,堪称是曹雪芹的异代知己、《红楼梦》的解味之人。
  • 女人,天生是尤物

    作者:柏杨

    《女人,天生是尤物》、《女人,危险的投资》、《女人,比了解上帝都难》三本书,几乎涵盖了柏杨先生在各个不同时期对女性审美、女性婚姻情感、女性心理的精彩论说。《女人,天生是尤物》中柏杨笑谈女人对自己妆容姿态的种种努力,细致到头顶发型千变万化、旗袍开叉长短、高跟鞋的粗细高矮等等,其中透着男人的审美疲劳和无可奈何,读起来让人忍俊不禁。 作者对女性的审美观念,女性的婚姻情爱,女性的独特心理等等有着诸多评论。他的此类杂文并没有因为内容是评述女人而变得委婉柔顺,还是读者所熟知的柏杨似的锋利畅快,尽数女人这比上帝还难懂的天生尤物。虽说是对女人的评头论足,却嬉笑怒骂男人因着女人而生的种种丑态,笑叹男人也薄命。犀利的文字撕开男人,女人伪装自己而披于外表的华丽袍子,笔锋直指人这种情爱动物或卑微或伟大或猥亵或美丽的隐秘内心。 一、 我们宣誓——从结婚这一天开始,不但成为夫妻,互相敬爱,分担对方的快乐和忧愁。也同时成为朋友,而且是诤友,互相勉励,互相规劝,互相批评。 二、 我们领悟——愉快的共同生活,全靠心灵沟通,所以,我们一定善用言语,不仅表达爱心、关心,也使彼此藉语言加深了解,一齐成长。绝不粗声叱责,绝不用肢体代替言词,绝不允许发生婚姻暴力。 三、 我们认知——家庭与事业是夫妻共同经营的果实,夫妻对家庭的贡献等值,在家庭内或社会上,价值完全相同,社会工作薪俸无论多少,家务工作的薪俸都与其相同。 四、 我们同意——将来我们有子女,管教上如果有不同的意见,甚至有尖锐对立的意见,一定会克制自己,去请教专家,绝不把孩子当成实现自己希望的工具,也绝不用孩子来炫耀自己。 五、 我们认为——一夫一妻制,是社会安定的盘石,是孩子们成长最安全的温床,我们喜爱并尊重这种制度,并用事实和行动,维持它的尊严。 六、 我们警惕——婚姻生活并不多采多姿,它不但平凡,而且琐碎,如果不滋养珍惜,容易使生命憔悴,心灵伧俗,所以生活之中,我们一定保持适度的假期,与孩子一起长大。 七、 我们谨记——我们孝敬自己的父母,也孝敬对方的父母,不仅是回报养育之恩,也是培养自己人格的完整,为我们的下一代立下榜样。 八、 我们了解——我们将来会老,所以,我们从结婚这一天,就培养专业之外的其它艺术兴趣,如书、如画、如音乐,使我们的生命永远充实灿烂。
  • 把栏杆拍遍

    作者:梁衡

    《把栏杆拍遍》收入的作品多以写人为主。有铁甲烈马、威风凛凛,以武起事又以文为业的大词人辛弃疾;有被皇家发配边荒的中国古代最后一位罪臣,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位功臣林则徐;有以文为政,又因政事之败而返观人生、直面人生的瞿秋白;有胸怀博大、因一生的“大无” 而铸成人生的“大有”的周恩来;有一生颠沛流离、但始终追求着那遥远的美丽的西部歌王王洛宾;也有挺立在智慧高地,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镭的发现的伟大女性居里夫人……收入《把栏杆拍遍》的《把栏杆拍遍》、《觅渡、觅渡,渡何处》、《大无大有周恩来》、《晋祠》、《读柳永》等篇,一经问世,即广为传诵,成为名篇佳作,并为多种课本及教材选用。此外,作者的一批极具个性与人文内涵的山水散文,也在《把栏杆拍遍》的收集之列。
  • 吴兴华诗文集(文卷)

    作者:吴兴华

    吴兴华先生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诗人、学者和翻译家。说他非常有才华,既是一种称赞,又是一种惋惜──如果不是他英年早逝的话,我们本可以赞他非常有成就或者著作等身之类的。 吴兴华是燕京大学的高才生,当时被认为有希望成为钱钟书式的学贯中西的大家。虽然他最终没能成为“钱钟书第二”,但从这本《吴兴华诗文集》来看,他的学术水平和文字能力未必比钱钟书低多少。尤其是他清丽的文笔,似乎比钱钟书那种扬才露己、广征博引的风格更耐人寻味。《读〈国朝常州骈体文录〉》一文,显示出吴兴华深厚的国学功底和不俗的文艺见识。只可惜,他留下的这类佳作实在是太少了。 《吴兴华诗文集》编辑整理颇不完善,比如吴兴华从德文翻译的里尔克诗多首没有入集,而唐逸先生《荣木谭》里的一篇《追思吴兴华先生》也没有收进《吴兴华诗文集》的附录,这是让人感到遗憾的。所幸的是,装帧印制颇精美,读起来很舒服。
  • 周作人集(上下卷)

    作者:止庵编注

    周作人菱甚夥,自编文集之外,尚有集外文二百多余万言。选家加以取舍,于作者是表达某种理解,于读者则是要呈现一个经我理解之后的作者也。取舍不当,亦即理解不够,工呈现错了。此种理解实有两足,或为纵向的,即历史发展地看待作者的成就;或为横向的,即将其作品一并纳入某一价值体系,予以平衡。最理想的当然是二者兼顾;然而实行起来,却往往顾此失彼。以选本而言,大约前者旨在求“全”,企图反映作者的全貌;后者旨在求“好”,希望选取最精彩的篇章。既然不能得妆,则我的选法,乃以求“好”为主,求“全”为辅。兹编只收周氏自己的散文作品,且以生前发表和意欲发表者为限,是以译作、新旧体诗、小说、书信和日记等,均未遴选。散文之中,一般杂文与限于单纯介绍的“看书偶记”,较少收录;而阐发思想为主的“看书偶记”,“赏鉴里混有批判”的“闲适文章”,《中国的思想问题》、《过去的工作》、《两个鬼的文章》等“正经文章”,《赋得猫》、《关于活埋》、《无生老母的消息》等“别扭的写法”,“以及怀人悼亡之作,要占去主要篇幅。计前期九十七篇,中期一百八十三篇,晚期四十六篇,亦约略可见前述”个人口味之侧重也。
  • 汪国真诗文集(全三册)

    作者:汪国真

    汪国真明心慧性、博闻强记、坚毅而自信;读大学时,他敢与人打赌,一星期内背熟《唐诗三百首》,误差率不超过10首,最后还是他赢得了。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竟然能在没有什么基础的情况下,在两年时间里把自己变成了一位有一定口碑的书法家。望着他那龙飞凤舞的书法作品,再看看他那经常弄得我头痛的书信笔迹,惊讶之余,我深深地领悟到了聪慧、坚毅、自信在一个人身上迸发出来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