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中国文学

  • 走夜路请放声歌唱

    作者:李娟

    戈壁滩上,只需一棵树,就能把大地稳稳地镇在蓝天之下。 阿尔泰茫茫群山中,只需一片纯真,走夜路也能无所畏惧。 *李娟继《阿勒泰的角落》之后最新散文集。 *她的文字浑然天成,无法教出也无法模仿。 *李敬泽、赵长天、孙甘露、叶兆言等联袂推荐。 *随书赠送新疆喀纳斯纯美风光明信片,超值珍藏。 这些文字都与记忆有关,讲“童年”、“成长”、“青春”、“改变”以及种种“瞬间”的事。 李娟用独特的视角写生活中的悲喜,评判心中的情感与得失,了悟人生的悲苦与孤独。对小事件的追索中,有关于时间、等待、生死、爱情、命运的独特思考。她的文字,无法教出也无法模仿。任何一个小情节,总能在她的笔下活泼自然地以原貌展现。在她的世界里,一直有我们久违了的朴素情感和梦想。
  • 云雀叫了一整天

    作者:木心

    ★ 木心先生诗歌代表作:在欧盟各国转悠,飞越大西洋,伦敦消失,法兰克福出现,在空荡的机场大厅、在清洁石子路边摆开的桌椅,在四门敞开的歌剧院,在欧罗巴的景内景外,木心的诗句一句句涌现出来。 “傍晚,歌剧院四门大开,剧场的门也敞开,没有人员主验票,不买票的人不会在剧场里坐下来,后台,也可以随意参观。 “一位俊美的男士带我穿过狭窄的通道,看那几位声乐家一边披戏服,一边吊嗓子。 “画廊主,餐馆老板,咖啡厅领班都一口流利英语。坐在枫树下的木头长凳上,喝微甜的苹果酒,将香香的腊肠送入口中,我决意在此结束这本诗稿,并题名为《云雀叫了一整天》。” ★ 意境悠远、金句纷披的诗篇与箴言。在这里,真正读懂木心。 他说:我愿他人活在我身上/我愿自己活在他人身上/这是“知” 我曾经活在他人身上/他人曾经活在我身上/这是“爱” 他说:生在任何时代/我都是痛苦的/所以不要怪时代/也不要怪我 他说:德国猪脚著名全球/几位德国朋友都说/他们半年也不吃一次/这是很好的哲学命题 《云雀叫了一整天》,木心先生代表作之一,由第一辑(诗歌)与第二辑(短句)组成,收入了《火车中的情诗》《女优的肖像》《伏尔加》等一百余首意境深远、金句纷披的诗篇,逾百行木心式的精彩箴言。在浓郁的情感中,用诗的语言表达自己,任何注释都是多余的。这是木心更具可读性的诗集。
  • 国文国史三十年(2)

    作者:孔庆东

    《国文国史三十年(2)》首次将场场爆满的北大中文系王牌课程向大众敞开,与读者共同探讨1917年到1949年的图文、国史和国人。《国文国史三十年(2)》在《国文国史三十年①》之后,继续以幽默、尖锐而深刻的笔触,向读者展示现代文学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从文学流派的角度,解读京派、海派、新感觉派、先锋派的理论架构和创作实绩。又从地缘的角度,介绍了国统区、沦陷区、孤岛和解放区作家。他们各自的文学探索,共同造就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繁荣。其中特别对以往为人所忽略的通俗文学,如言情、武侠、侦探小说给予充分讨论,揭示出文学与政治之间的互动与紧张,勾勒出丰满鲜活、色彩纷呈的现代文学图景。
  • 现当代诗歌精选集

    作者:秦宇慧

    本书所编选的,是被称为“中国现当代诗歌”的那一部分文字。所谓“中国现当代诗歌”,广义上讲,是上起五四运动,下至当下时段这百多年来所出现的诗歌作品。 新文化运动中所倡导的白话文写作、表达方式和内容的西化,也影响到诗歌创作,因而出现了一种被称为“新体诗”的新形式,其特点是用白话语言写作,表现科学、民主的新的时代内容,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本书中所选录的,基本是此类作品。 现当代诗歌,是一种相对尴尬的存在,它缺少了古典诗歌精致的格律美,不再被人们从蒙童时代便熟纳于心,随时引用,成就一种出口成章的悠然。现当代诗歌的自由体,使人怀疑诗歌到底是否还是诗歌,或者仅是一种占据着这个名词的新的物种。 然而,走过这沧桑的百年,穿越那参差不齐的诗行,我们不禁为那些幽深的情感和思虑所打动,它们脱去了格律的桎梏,却依然营造着诗意的氛围,展示着诗人们超越现实的情怀。 这不是平静的一百年,正是这不平静,才更能孕育心系忧患的诗人。在这一百年中,诗歌流派众多,早期的尝试派、人生派、创造社、湖畔诗派、新月派……近期的朦胧诗、第三代……都展现着不同时代的焦虑和躁动,不同时代的面对世界的情感与思索。 当我们用目光抚摸这些熟悉或陌生的名字:郭沫若、戴望舒、徐志摩、李金发、穆旦、北岛、顾城、海子……那些涌自于内心的诗句便一一浮现在他们的身后: 郭沫若的狂放恣意: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 戴望舒的深挚柔情: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 北岛面向世界的置疑: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海子对宁静的渴望: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这些句子,穿越现世的庸常,直达我们久已干涸的心灵,使我们再一次找到童年面对宇宙的新奇和庄严。 人类,之所以与众生稍有不同,也许正是因为这种思索与庄严吧?总会有一些我们珍视的东西,要把它们留驻在心灵深处。而诗歌,正是引领我们走向心灵彼岸的桥梁。
  • 季羡林散文

    作者:季羡林

    《季羡林散文(插图珍藏版)》主要内容:季羡林散文!美文与华照相得益彰,既是伴君品味欣赏这佳作,又为珍藏馈赠之上品。中华散文,源远流长。数千年的散文创作,或抒情、或言志、或状景、或怀人……莫不反映出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们的思想情感。中华散文的这些优良传统在二十世纪以降的新文学那里,不仅得到了全面传承,且不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为了展示二十世纪以来中华散文的创作业绩,我们在新世纪之初即编辑出版过“中华散文珍藏本”凡三十种。二零零五年,我们在此基础上选出十六种,作为“中华散文插图珍藏版”第一辑出版。此次又选出十种,作为第二辑出版。 本丛书每册二十万字,另辅以反映其人生历程的珍贵照片若干幅。可为美文与华照相得益彰,既是伴君品味欣赏之佳作,又为珍藏馈赠之上品。
  • 一百个人的十年

    作者:冯骥才

    尽管我力图以一百个人各不相同的经历,尽可能反映这一历经十年、全社会大劫难异常复杂的全貌,实际上难以如愿;若要对这数亿人经验过的生活做出宏观的概括,任何个人都力不能及。我努力做的,只能在我所能接触到的人中间,进行心灵体验上所具独特性的选择。至于经历本身的独特,无需我去寻找。在无比强大的社会破坏力面前,各种命运的奇迹都会呈现,再大胆的想象也会相形见绌。
  • 浮生六记

    作者:沈复

    《浮生六记》是林语堂先生的最见功力的译作,原为清朝“文学爱好者”沈复的一篇题材较为广泛的自传,作者以简洁生动的文笔描述了他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他的婚姻爱情生活、家庭变故、闲情异趣、山水游记等,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独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性格气质和美学趣味。
  • 女儿红

    作者:简媜

    “女儿红”历来指的是酒,旧时民间习俗,若生女儿,即酿酒贮藏,待出嫁时再取出宴客,因此也称“女酒”或“女儿酒”。这大红喜宴上的一坛佳酿,固然欢了宾客,但从晃漾的酒液中浮影而出的那副景象却令人惊心:一个天生地养的女儿就这么随着锣鼓队伍走过旷野去领取她地未知;那坛酒饮尽了,表示从此她是无父无母、无兄无弟的孤独者,要一片天,得靠自己挣。
  • 夏济安日记

    作者:夏济安

  • 从文自传

    作者:沈从文

    编辑推荐:沈从文是20年代出现在文坛的著名作家。在1个多世纪的文学生涯中,出版小说,散文、文论、自传、通信等各种集子70余种。《从文自传》和他的另一部传记体作品《记胡也频》,是最先为沈从文赢得了声誉的两本书。《从文自传》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作者早年的生活,同时也展示了湘西人民性情的强悍与民风的淳厚,从中可以感受到一种充满诗情画意的氛围和神秘新奇的情趣。
  • 文学的前途

    作者:夏志清

    这本书是作者《文学的前途》和《爱情·社会·小说》两书之精选集,收录《文学的前途》、《沈从文的短篇小说》、《悼诗友卢飞白》、《A.赫胥黎》等十余篇文章。
  • 对照记

    作者:张爱玲

    张爱玲小说的底色是:荒凉。张爱玲的荒凉是一种悲观的感叹,一种女性化的敏锐细腻的感叹。时代、国家、革命等一切的大题目都被浓缩在家庭生活的一幕或一角,社会的波澜壮阔是遥远而短暂的,长久的是那些平凡男女的平凡的悲欢,其间的曲折、跌宕才是生命的底蕴。 本书主要内容有对照记、罗阑观感、被窝、关于《倾城之恋》的老实话、“嗄?”?、草炉饼、笑纹。读完张爱玲的作品,觉得张爱玲说的好像是她自己。张爱玲最明显的
  • 牛棚杂忆

    作者:季羡林

    《牛棚杂忆》是季羡林对文革时期的一本回忆录,他以幽默甚至是调侃的笔调讲述自己在“文革”中的不幸遭遇。此书对“文革”的残酷性揭露的让人不寒而栗。他出书的目的就是希望总结教训和“经验”,让更多经历过的人出来说话,让更多知情者出来说话,不要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 红楼梦

    作者:曹雪芹

    《红楼梦》是中国小说中反映时代最深刻的作品。曹雪芹身经从荣华富贵到贫困潦倒的大悲欢,使他对社会和人生有着清醒透彻的理解。他对贾氏家族的种种弊病劣迹和子弟们的荒淫腐朽进行了不遗馀力的揭露,并借以批判整个社会日益朽坏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包括皇权制度、官僚制度、科举制度、宗法等级制度、婚姻制度以及礼法、道德观念。
  • 桃花扇

    作者:(清)孔尚任 著;王季思,苏寰中 评注

    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孙。他的一生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仕前阶段:三十七岁前,在家过着养亲、读书的生活。他接触了一些南明遗民,了解到许多南明王朝兴亡的第一手史料和李香君的轶事。对写一部反映南明兴亡的历史剧萌发浓厚兴趣,开始了《桃花扇》的构思和试笔,但“仅画其轮廓,实未饰其藻采也”(《桃花扇本末》)。二、出仕阶段:1684年康熙南巡北归,特至曲阜祭孔,三十七岁的孔尚任在御前讲经,颇得康熙的赏识,破格授为国子博士,赴京就任。三十九岁,奉命赴江南治水,历时四载。这个时期,他的足迹几乎踏遍南明故地,又与一大批有民族气节的明代遗民结为知交,接受他们的爱国思想,加深了对南明兴亡历史的认识。他积极收集素材,丰富创作《桃花扇》的构思。康熙二十九年(1690),奉调回京,历任国子监博士、户部主事、广东司外郎。经过毕生努力,三易其稿,康熙三十八年,五十二岁的孔尚任,终于写成了《桃花扇》。一时洛阳纸贵,不仅在北京频繁演出,“岁无虚日”,而且流传到偏远的地方,连“万山中,阻绝入境”的楚地容美(今湖北鹤峰县),也有演出(《桃花扇本末》)。次年三月,孔尚任被免职,“命薄忍遭文字憎,缄口金人受诽谤”(《容美土司田舜年遣使投诗赞予〈桃花扇〉传奇,依韵却寄》),从这些诗句看,他这次罢官很可能是因创作《桃花扇》得祸。三、隐居阶段:罢官后,孔尚任在京赋闲两年多,接着回乡隐居。康熙五十七年(1718)这位享有盛誉的一代戏曲家,就在曲阜石门家中与世长辞了,年七十岁。他的作品.还有和顾采合著的《小忽雷》传奇及诗文集(湖海集》、《岸堂文集》、《长留集》等,均传世。
  • 随想录

    作者:巴金

    巴金直面“文革”带来的灾难,直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他愿意用真实的写作,填补一度出现的精神空白。他在晚年终于写作了在当代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随想录》,以此来履行一个知识分子应尽的历史责任,从而达到了文学和思想的最后高峰。 《随想录》堪称一本伟大的书。这是巴金用全部人生经验来倾心创作的。没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没有对完美人格的追求,没有高度严肃的历史态度,老年巴金就不会动笔。他在《随想录》中痛苦回忆;他在《随想录》中深刻反思;他在《随想录》中重新开始青年时代的追求;他在《随想录》中完成了一个真实人格的塑造。
  • 夢裡花落知多少

    作者:三毛

    荷西的死對三毛又是一場劫難, 因此由<背影>這本書, 在文學、心情上都與早期大不相同, 說情敘事極其內歛, 但在曲折的空間之餘, 讀者當能感受到三毛哀而不傷的筆調裡, 更多的其實是三毛對人生的堅定。
  • 余光中散文

    作者:余光中

    《余光中散文》收录了著名作家余光中的大量散文佳作。这些作品风格独特,自成一派,行文流畅,文笔精妙,较好地体现了作者的文学水平与艺术素养。读来令人爱不释手,欲罢不能。
  • 雨天的书

    作者:周作人

    收文约60篇,包括《苦雨》《日记与尺牍》《死之默想》《若子的病》《学校生活的一页》《故乡的野菜》《大人之危害及其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