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中国文学

  • 一生的远行

    作者:季羡林

    《一生的远行》讲述人到了老年,往往喜爱回忆往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我当然也不能成为例外。英国人常说什么“往日的可爱的时光”,实有会于我心。我这样的经历,过去的知识分子经历者恐怕不是太多。我对世事沧桑的阅历,人情世态的社会,恐怕有很值得别人借鉴的地方。今天年轻的知识分子,甚至许多中年知识分子,大都不能体会。有时候同他们谈一点过去的情况,他们往往瞪大眼睛,像是在听“天方夜谭”。我走到了一个歧路口:一条路是桃花,一条路是雪。开满了桃花的路上,云蒸霞蔚,前程似锦,不由得你不想往前走。堆满了雪的路上,则是暗淡无光,摆在我眼前是终生青衾,老死学宫,天天为饭碗而搏斗,时时引“安静”为鉴戒。究竟何去何从?我逢到了生平第一次重大抉择。
  • 47楼207

    作者:孔庆东

    《47楼207》以描写大学生活的《47楼207》开篇,以描写高中生活的《遥远的高三·八》压卷,一以贯之的是幽默。可谓是“凤头”和“豹尾”,全须全眉地描画出80年代自然而率性的学生生活;荒诞的历史小传——《风流大寻呼》,挣扎着向人们展示着人性的丑陋与卑劣;《可笑的“试验”》中,口诛笔伐荒谬的伪科学;《高考制度之我见》、《灵魂工作者还能逮老鼠吗》、《游戏审判官——看〈海马歌舞厅〉》、《躁热的美神》等充满忿忿不平的呐喊,呼叫着人们去体味世态,回溯历史。 作者理性而又敏感地思索着人生、关注着世态,荒诞中肩着责任,幽默中透着冷峻,充满智慧和侠气,读之酣畅淋漓,过瘾至极。
  •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作者:周国平

    1998年获全国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这不是一本书,而是一个父亲用感情的一砖一瓦垒筑起来的一座坟!周国平是一个哲学家,更是一个父亲,一个爱他的孩子胜过一切哲学的父亲,甚至只要他的孩子活着,随便什么哲学死去都好。 一个父亲守着他注定要夭折的孩子,这种场景虽异乎寻常,却令人心碎地发生了。不管我们愿不愿意,世界上是存在绝望这种东西的!妞妞出生后不久就被诊断患有绝症,带着这绝症极可爱也极可怜地度过了短促的一岁半时间。在这本书中,周国平写下了女儿妞妞的可爱和可怜,他和妻子在死亡阴影笼罩下抚育女儿的爱哀交加的心境,在摇篮旁兼墓畔的思考。对于作者夫妇来说,妞妞的故事是他们生命中最美丽也最悲惨的故事,一岁半的妞妞,摇着她的小手,轻经地叹了一口气,停止了呼吸,离开了这个世界。至情至性的周国平却用他的笔留住了和妞妞相处了五百六十二个日日夜夜,妞妞的可爱与可怜,死亡阴影下抚育女儿爱哀交加的心境。韦尔乔亦实亦虚的线描插图,更让人感到似乎妞妞触手可摸。
  • 背影

    作者:三毛

    这些生命美丽的记忆,在别人看来,可能没有价值,在我,不如不去想它价值不价值的问题,自由得像空气一般去写我真挚的心灵吧! 孩子真情流露的时候,好似总是级着你们,你们向我显明最浓的爱的时候,也好似恰巧都是一次又一次的背影。
  • 中国文学史(上中下)

    作者:章培恒,骆玉明

    自清末黄摩西撰写《中国文学史》以来,已有许多同类著作出现。优秀的也为数不少。其中刘大杰先生的《中国文学发展史》、游国恩先生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余冠英先生等编写的《中国文学史》,长期作为大学文科的教材,影响尤为广泛。这些书各有其成就和贡献,因而深受称道。但是,由于一则新的材料在不断出现,再则人的认识在日益深化,时至今日,再写一部能反映当前研究水平的中国文学史的任务,已提上议事日程。 于是,我们不自量力,作了一番也许是吃力不讨好的尝试,并将本书呈献于读者之前。 这是集体劳动的成果。由章培恒、骆玉明任主编,讨论、决定全书的宗旨与基本观点,经全体编写者商讨后,分头执笔,写出初稿。然而,编写者对中国文学发展的看法只是大致近似,一涉及具体问题,意见互歧在所难免;至于不同的写作者所撰各部分之间的不能紧密衔接,各章节分量的不均衡,文字风格的差别、更为意料中事。此类现象对于一部完整的著作当然很不相宜。是以又由骆玉明对全书进行编排整理,统一认识,贯串脉络,修订文字,而成为目前的这种样子。因恐经过改动的有些章节中的提法与原写作者已经或将要发表的论著中的见解发生矛盾,引起读者对原写作者的误解,故于这些章节均添署骆玉明的姓名。
  • 左手的掌纹

    作者:余光中

    “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这是文坛对台湾著名学者余光中公认的形容。而今,余老又用他的左手为读者奉献上一道精神大餐,散文集《左手的掌纹》选其作品五十多篇,有短到数百言的小品,也有长逾万言的巨制;有纯粹的抒情文,有夹叙夹议的杂文,还有不折不扣的论文。无论篇幅与文体都不拘一格。这些散文或记海外见闻,或写读书杂感,或写域外游踪,或写人情世故,或抒思乡怀人之情,内容广泛,不拘一格,编选者从余光中散文创作的整体性和多样性出发,整体勾勒出这位活跃在当代世界华文之林中的文学巨擘,从浪迹天涯到誉满中外的人生轨迹与心路历程,集中展示了余光中散文创作的多方面的艺术才华。这些散文随笔,叙事抒情议论自成一家,激情奔放,叙事精当,思路开阔,人情练达,知识渊博,读来美不胜收
  • 读中文系的人

    作者:林文月

    《读中文系的人:真是想你知道,文学是永恒感人的》共收二十二篇长短不等的文章,作者把它们分为三类:第一部是分文随笔类;第二部是赏析评论类;第三部是近年来翻译《源氏物语》的相关文章。作者之所以把这三种类型不同的文章收在一起,乃是因为尽管内容性质有别,却都是读中文系的人始终努力用功的三个方向。每个方向又与在台大读中文系的那一段日子有深厚而又温暖的关联,因此书名也已《读中文系的人》命之。
  • 一个人的记忆

    作者:史铁生

    本书是著名作家史铁生的中短篇小说选。收入短篇小说《爱情的命运》 、《兄弟》、《法学教授及其夫人》、《午餐半小时》等36篇,中篇小说《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插队的故事》、《礼拜日 》等7篇。
  • 中国民间传说

    作者:袁珂

    中国神话学大师袁珂先生集中记述中国民间传说的唯一著作 生前亲自校订誊清,尘封半个多世纪首次出版 【编辑推荐】 袁珂先生一生写就诸多神话著作,关于中国民间传说,虽在多部著作中提及,但是却无集中记述这一内容的著作,本书填补了袁珂先生无专门记述中国民间传说著作的空白。 《中国民间传说》尘封半个多世纪首次出版。“《中国民间传说》一稿内容,经父亲校订过,也做了认真的誊清,收藏于藤箧底。”袁珂先生后人袁思成先生颇感遗憾的告诉我们。但同时也表示,幸得后浪发现此宝,方能面世,短小精悍,足见袁珂先生对这一领域的关注。 本书封面采取内外封设计,封面三个元素做漆片工艺,书名烫黑,使这一沉睡良久、极具欣赏和研究价值的著作从内到外散发着一种高端雅致的气质。 【内容简介】 《中国民间传说》是袁珂先生集中记述中国民间传说的唯一著作,首次出版。全书二十余篇,多取材于魏晋人作的笔记小说,且做了较大的艺术加工,有的扩充篇幅甚至达到10倍以上,既充分传达了这些简古、精短的魏晋文字的思想内容,又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 书中所收录的民间传说,有的歌颂人们降妖捉怪的智勇,有的讽刺权贵显要人物,有的赞美动物的品德……将这些混淆在魏晋人写作的神鬼志怪小说中的古代民间传说分类叙写,传达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 淡江记

    作者:朱天文

    《淡江记》的文笔雄劲到都豁出去了。冈洁喜说雄劲二字,近来我从书法才体会得了笔姿的雄劲。《淡江记》则有司马相如赋的雄劲。天文与司马迁,贾宝玉,张爱玲都是多爱不忍,而司马迁贾宝玉与你又都是自身参预在内的,惟独爱玲是旁观者。爱玲小说中人物的美处都是有限制的,天文笔下的人物则虽如凡凡等,在那一节里都是绝对的。爱玲如神看世人,天文则参预其中,自身与凡等人皆在那一节里成为神仙。
  • 萤窗小语.1

    作者:刘墉

    本书选收了几百篇励志短文,即《人就这么一辈子》、《读书如交友》、《桥》、《百尺竿头》、《生与死》、《限度》、《一封信》、《春联》等。
  • 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

    作者:余华

    “音乐的叙述和文学的叙述有时候是如此的相似,它们都暗示了时间的衰老和时间的新生,暗示了空间的瞬息万变;它们都经历了段落的开始,情感的跌宕起伏,高潮的推出和结束时的回响。音乐中的强弱和渐强渐弱,如同文学中的浓淡之分;音乐中的和声,就像文学中多层次的对话和描写;音乐中的华彩段,就像文学中富丽堂皇的排比句。一句话,它们的叙述之所以合理的存在,是因为它们在流动,就像道路的存在是为了行走。不同的是,文学的道路仿佛是在地上延续,而音乐的道路更像是在空中伸展。”
  • 守望的距离

    作者:周国平

    迄今为止周国平最完整的一个散文集,汇集了他从1984年以来发表的几乎全部散文。 “守望者”的职责是,与时代潮流保持适当的距离,守护人生的那些永恒的价值,瞭望和关心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 迄今为止,周国平的散文出过不同的版本和选本。其中,有三种是按时间顺序的完整结集,即:东方出版社1996年6月出版的《守望的距离》,收集了1983年至1995年4月的散文;东方出版社1999年10月出版的《各自的朝圣路》,收集了1995年4月至1998年的散文;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的《安静》,收集了1999年至2002年8月的散文。这三种可视为其他所有版本和选本的母本,有了它们,就有了周国平将近二十年间所发表的几乎全部散文。 在作者的生命中,本书写作的那十余年真是一段特殊而重要的岁月。那时候,周国平刚读完研究生,以接近不惑的年龄迎来了迟到的青春,身上有使不完的劲,一切都仿佛正在开始,要在哲学的事业上有一番作为。然而,也是在此期间,在周国平的生活中发生了一连串意想不到的变故。
  • 铁屋中的呐喊

    作者:余杰

    余杰,1973年10月3日生于成都平原一个小镇。1992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在校期间,虽身居校园,却时刻关注时代和人生。这里所说的“抽屉文学”,主要是指他在大学时代所写的一系列散文,包括随笔,笔记,杂文,论文等,收入他自己油印的四本集子《行者手记》《明天》、《远方》、《思人》。文中“所思所想 ,所呼所喊 ,无不字字锋芒,不留余地” 于是,一方面他的行文中充满了赤诚率直的青春朝气,而另一方面,又往往表现出思路见解的离经叛道和偏激浅稚,所以大多难以发表,只能抽屉深深锁文章,故而得来“抽屉文学”之名。后来由于一次机遇,才由贺雄飞先生在“草原部落・黑马文丛”中编选出版,分为《火与冰》与《铁屋中的呐喊》两本结集。
  • 鲁迅作品十五讲

    作者:钱理群

    本书是“大学素质教育通识课系列教材”之一。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鲁迅的作品是应该终生阅读的,本书所起的是一个“导读”的作用,即引导年轻朋友去读鲁迅作品。每一讲都会对鲁迅的某篇或某几篇作品做详细的文本分析,同时引发开去,谈鲁迅思想与文学某一方面的问题,并连带一批作品;而每一讲后面,都开列“阅读篇目”,便于读者自学。
  • 中国文脉

    作者:余秋雨

    《中国文脉》是继《文化苦旅》之后,余秋雨教授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当今中国当代文史领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余秋雨教授感叹当前“文脉既隐,小丘称峰;健翅已远,残羽称鹏”,因此以这部重大的开创性著作来提醒和弥补。 中国文脉,就是指中国文学几千年发展中最高等级的生命潜流和审美潜流。《中国文脉》以中国文字起源为引,从《诗经》讲起,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楚辞,再到秦汉时期的大一统与书同文对文学的影响,汉赋及“无韵离骚”《史记》,魏晋时期的三曹及“竹林七贤”等文人雅士的诗作文采,再到唐宋诗词,元曲及明清小说,一气呵成,使历史与现实相沟通,文理与形象相交融,为广大读者解读了中国文化的演化过程。 第一核心篇目《中国文脉》,酣畅地通论了三千年中国文学的精神主脉和美学主脉。此前从未发表过;第二核心篇目《笔墨历史》,也酣畅地通论了作为文脉载体的三千年中国书法史。此前均从未发表过。在这两个核心篇目之后,是对每个时代文脉的精细论述,组成了一部罕见的《中国文化人格史》和《审美精神流变史》。其中不少文章,已成当代经典。
  • 伪所罗门书

    作者:木心

    木心是近年来被发掘出的华文大家,他厚实的中西文化背景,华瞻洗练的语言,宏阔的视野,倾倒了陈村、何立伟、陈丹青、阿城等一批内地作家,陈丹青曾形容其文章为“中国风骨,世界观念”,可说是抓住了木心文章的精髓。其著有《散文一集》、《琼美卡随想录》、《即兴判断》、《温莎墓园》、《素履之往》、《巴珑》、《会吾中》等。木心先生的写作生涯超过六十年,早期作品全部散失,但八十年代再度写作后,台湾为他出版了多达十余种文集。 本书为其的《伪所罗门书》诗集。
  • 真水无香

    作者:舒婷

    很小的时候,我总问外婆,为什么我会生长在鼓浪屿这术一个地方?外婆回答得很时确简练:上帝的旨意。 作家出版社推出“朦胧诗五将”之一舒婷的最新散文集《真水无香》,以《致橡树》、《惠安女子》等诗歌闻名全国的舒婷首次以散文的形式对故土与人生进行全面的盘点与梳理。舒婷在扉页写着题词“我的生命之源——鼓浪屿”,而书中所有的文字也全都围绕着故乡小岛鼓浪屿而作,全书读来犹如一本自传背景下的“鼓浪屿方志”。 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家乡总是月白风清、我们生活中的动物演员、生命年轮里的绿肥红瘦、留在石头上的家族体温、渐行渐远的背影。
  • 鲁迅文集(全两册)

    作者:鲁迅

    本套书收录了著名文学家鲁迅不同时期的经典杂文、小说、美文、散文诗数篇,这些作品具有高度的精神特征和艺术境界,构思清新、激情真挚、意象丰富、风格秀丽。语言生动娴熟,层次分明,对人物的刻画独具特色。思想内容丰富,大都是时代的产物。有些作品都是传世的经典之作,堪称大师之笔。
  • 旧情解构

    作者:董桥

    收有“薰香记”、“亲爱的税务局长……”、“两般彩笔,一样风情”、“中年是下午茶”、“春日即事”等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