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中国文学
-
人间(中卷)
发现我不是我,我质问谁才是我?我历尽艰辛终于找到自我,我却痛苦逃避真实的我。兰陵王面具神秘依旧,又是谁躲在蓝衣社的背后? 我携带密令,远赴美国,却遭致命阴谋,被判终身监禁。 肖申克州立监狱,我已死为幽灵,又复活为英雄。 人间的传奇正在继续…… -
尘
序 南希的出场 打捞海龟的日子 巨变 钥匙的印迹 死在梦中的谁? 一人 中国人? 语言学校 “孩子的家” 最后的拥抱 乞丐的出场 1990年6月30日是原点 另一个老人的手 梦露照片 同学 赤野扶美 哈瓦那 艰难的10英镑 赌博的开始 喘息 乌鸦 叫戮的女人 叫赤野扶美的女人和我的分裂与狂躁 洞的由来 11 空虚的爱人 2008年盛夏的一天 杰夫的短暂告别 自衣圣女 和脱衣舞女孩的第~次见面 黑莲 雅 扶美的伤 Shaleeh和我之间的陷阱 雅的再见 第一次见到雅 雅的名字 陷落也是方向 2004年暑假,秘密的由来 墓在哪里? 藏 引路人之死 7月6日离开金沙萨前往村落前的一小时 Jihad Jihad“朋友”的自豪 诗歌,书店老板 哪个名字? 消失的Jihad 躲儿子的人的儿子 进不去的家门 Jihad的自豪 赤野扶美的最后一次出场 杰夫的战争 杰夫的战争二 2004年11月26日下午四时 2004年11月29日第二次汇看 2004年12月圣诞节假期之前最后一次见面 无法完成的毕业创作 相册和墓 父亲们 急于开始的创作 2005年1月20日开学前三天 难以继续的毕业创作 被安排的春节 毕业典礼 必须被继续的毕业创作 终将离开的窥探者 完成 拥抱 南希的离场 圣马丁的面试 1990年6月30日是结局 试读 南希的出场 “死了?”我忘记了措辞。 电话那边的看护愣了两秒。 “是的,她已经走了,差不多是一周前的事。” “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时问吗?” “……10月20日……” “怎么死的?我是说……死因……” “她离开得很平静,起初还以为是睡着了。”看护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只是继续说道:“对不起打搅你了,只是我们有义务告知她的亲友,我是说,在这里登记过的。” “……有几个登记过?……” “……只有你……” 两分钟后,我放下了电话。 我的南希,死了。 得知她的死讯后,我没有过分惊讶,预料到的结局。 死讯——那是来自她的结局的恐吓,对我侥幸逃离的不满,显然,来找我的不是南希,是她那孤苦无助的结局。我们曾经相依为命,用对 方的存在对抗看似永远无法战胜的孤单,然而最终,我逃离了战场,她孤身倒下。我深知她永远不会怪责我的离弃与背叛,她甚至会为我感到欢喜,她的笑脸永远那般可爱。然而那不甘心消亡的结局会使出最后的一丝气力让我逃得无法心安理得。而一周来,那不断壮大的不满,聚集 成空前的怨恨,穿过南希的棺木,穿过蜿蜒曲折的空灵公路,穿过阴郁深寒的海峡,穿过冰封高耸的黑色山脉,穿过沼泽满布的草原,穿过被灰色烟尘笼罩的城市……最终,电话响起,在2007年深秋的某夜——我完成学业回到北京后的第十四天。 打捞海龟的日子 我出生在一个很大的院子里,院子在故宫护城河的北面。墨绿色的生锈的铁门,有门房,过门房十几米左手边是前院,记得有棵枣树,有没有梨树?忘记了,印象中郁郁葱葱什么奇怪的植物都有。还有鸡窝,有狗窝,鸡窝里有母鸡,狗窝里有公狗,后来都被我骑死了。前院有一栋两层的满是爬墙虎的青灰小楼,有天台,不常开,从那里可以看见景山、故宫、角楼和灰色的明天。 院子里有个荒废的泳池,里面的水还在,而且在了很久,一滩黑色的死水,飘满了落叶,时有异味。记得我很怕那潭黑水,不敢接近。 海龟?是哪里来的?我至今也不知道。可能是谁送给长辈的,却不明白为何送两只活生生的海龟。 我只见过它们两次,一次是它们来时,一次是死时。 它们来时家人们有说有笑,争先目睹这稀罕物。他们敲打着海龟壳,它们却无法蜷缩,只是挣扎,于是更多大笑着的手去敲打它们,警 卫员的手,锅炉房大大的手……而我只是站在角落静静地俯视着大盆中默然挣扎的海龟,仰视着嬉笑着的众人。终于他们决定把海龟放在落叶泳池里养着,于是我再也没有见到过它们。 我曾经小心地靠近黑水,蹲在那里,仔细在无数浮叶的缝隙中细细寻觅它们的踪迹,但是我只是看到了黑色,波光粼粼的黑色。 后来,我忘了,只记得在那个春天我骑死了鸡,骑死了狗。黄狗死时,眼中充满喜悦,鸡死时可能也是,但是它眼睛太小不易确认。 再后来发生的我忘记了,大家都忘记了,忘记了从前,忘记了后来,自然也忘记了泳池里的生物,它们和泳池一起被所有人遗弃了,直到那年夏天泳池散发的臭味比往年大很多,大家才记起它们。 1984年盛夏的一天,曾参与迎接它们的所有人,兴高采烈地开始了打捞工程,他们用几根棍子、几张网捞了很久,依旧有说有笑,而我没去帮忙,只是坐在角落,看着。记得那天很热闹,像过年,家人走出了阴沉的房子,所有家人都在一起,所有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一样的笑…… 两个小时后,雌龟获救了,它被放在了一个盛满清水的大瓦缸里。 半小时后,另一只被捞了上来,它离开水面的瞬间,一阵恶臭,所有人都捂住了鼻子,是那只雄龟,它腐烂了,除了龟壳已经没了形状,黄色的烂肉上沾满了落叶……堂姐吓得跑开了,我没有,依旧默默地看。 之后,我被一只手拉进了阴沉的房子,他们把它们怎么样了?我不知道。 1984年秋天,更多的落叶覆盖在泳池的水面上,泳池看上去成为了院子里地面的一部分。有人在帮助我忘记,只是不知道他想让我忘记什么?他是什么? 1985年,遗弃者填平了被遗弃的泳池,而在同一年,所有的遗弃者被遗弃了。 巨变 家庭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我远离了也许从未出现过的美好。所有人都搬走了,而我和父母搬到了很偏僻的郊区,至少当时那里算是郊区,有菜地,数不尽的破旧厂房,路旁杨柳,二十年后那里叫做CBD商圈。我们搬进那里唯一的一座楼房,肉色的它孤单挺立在一片灰黑色的泥沼 中,那是一个陷入泥沼中的裸体男孩。数不尽的窗户是无数呻吟着的口,窗边随风飘起的衣,是那口中的舌,似在召唤着我,压迫感。也许全北京的穷人都住在这里。 实际上四十乎方米的居住空间对于一个三口之家并不那么拥挤,尤其是在80年代,恐怕现在亦是如此。然而对于习惯了奔跑于自家院落中的男孩,它无疑是个丑陋的牢笼。 两个房间。父母为了让它们有家的味道铺上了地毯,一间是红色,暗红;一问是绿色,墨绿。它们是廉价的,但是对于今后的我,廉价而永恒。 家具。父母找朋友在某京郊家具厂用边角料拼凑的:三合板的柜子,三合板的写字台,三合板的床头柜,三合板的一切。价钱低得惊人,低得厂家懒得为他们上漆。于是乎,我们自己找来了别人家用剩下的油漆,凑合着自己为廉价的家具上漆。端详父母为家具上漆的背影,甜蜜是我唯一记得的,我只想记得的。 还记得当时三个人睡在一张旧床垫上,很温暖。 钥匙的印迹 能背下二十六个字母我就可以进小学了,母亲告诉我的。于是为了让自己可以和其他孩子一样有个书读,我无奈地开始背诵根本就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的符号,记得背了很久。 谁知道大费周章的背下了二十六个字母后,却换来了一所很糟糕的小学。父母的解释是:那里离家很近,而且便宜。说别的我还可以抗争,而一谈到便宜,我立刻像士兵一样沉默与顺从,我可以说是心甘情愿地去那里读书的,就因为“便宜”,我无怨无悔。 入学的第一天是父亲带我去的,只此一次。 那是一段需要步行二十分钟的路程,绕过几间破平房,穿过一条阴暗狭长满是垃圾、粪便、腐烂树叶的小径。那小径宽不足三米,却很长,是工厂围墙之间的缝隙。抬头,遮天蔽日的树叶,被风带得左右摇摆,光线穿过叶,随风,飘落在垃圾、粪便、腐叶上的光点在不停变幻。父亲在前带路,我紧随其后,还有那些光点,似是一种神圣强大的指引,让我难以抗拒。 那小径如此熟悉,一切像极了十九年后在刚果金雨林所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一样潮湿,一样遍布腐叶,一样是遮天蔽日的植被。一墙之隔的工厂里间隔不到十秒就发出的巨响,如同一样可怖的枪声,而我,一样的颤抖。 我们在小径里走了很久,走出去的瞬间也并没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只是感觉由压抑移师到另一处压抑。破烂的民房几近倒塌,密密麻麻的窗子,每个窗都填满了你能想到的所有的廉价日用品和无尽的牢骚、庸碌与盛怒。地是土地,黄土,连一块砖都没有。我们还在北京嘛?我想问。 当然我没有问,只因为那带路者的背影。如果你想了解一个人,留意他的背影,背影不会撒谎。我通过他的背,看到了平日里深深隐藏的愧疚。 处处阴暗,满眼都是私搭乱盖的民房,堆满了各种杂物的煤棚和露天小厨房,摆些旧灶台。 工作时间,人很少。爸爸送我来这趟也是费尽唇舌请了假的。而放眼望去,只见阴影中的几个老得不能再老的老人,他们在破军用马扎上,零星坐着,没有棋局,没有言语,愣愣的,朽木般,只有他们的眼睛会跟随每一个经过的人转动半圈。他们的眼睛是灰色的,没有黑白。 在最不易察觉的一个角落,蜷缩着一个乞丐,三十岁左右,他没有下肢,至少我看不到,骨瘦如柴,赤裸着上身,脏兮兮地堆在一架不到半尺高的小木车里。他的眼睛倒是黑白分明…… 这是我和乞丐的初会。 继续走了没多远,父亲指着一处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地方说:那就是你的学校。 我愣住了。心中不满,言语归零,这就是当时的我,别无选择,唯有接受。尽管如此,心底的抗争还是存在的,只是瞬间,我下意识地在校门前后退了半步,仅半步,我用最短的时间意识到了自己的退却,止住了。父亲看到,轻轻拍拍我的肩膀,把我推进了校门。父亲说,别把钥匙弄丢了,离开了。我攥着脖子上的钥匙缓慢的走了进去,破旧的木门牌上白底黑字“体育场路小学”。 那和我第一次去到英国一样,前所未有的彷徨。孤单?不,孤单是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去印证的,而我在那两个相同的瞬间,没有意识,只有不知所措,感到自己再次被遗弃了,但不是被父母,而是被生活。那一刻,我将手里的钥匙攥得更紧,因为那是一把可以让我回家的钥匙。 那天我去晚了,新同学,新老师,都列队了,在并不宽敞的操场上举行升旗仪式。所谓操场就是周围无数间破民房的后墙圈起来的。同学无一例外的都是农民儿子的模样,当然还有农民的女儿,再多看两眼,人群中还出现了农民自己。他们看上去的岁数,有些让我想起了锅炉房的大大,他们皮肤多黝黑,脸上大多都有着农民特有的红晕。这农民红的问题实际上困扰了我很多年,甚至在我赴英后,才知道英国的农民脸上也会出现这种界定他们身份的特殊标志。 …… -
我的青春谁做主
《我的青春谁做主》是一个家庭里三个表姐妹的成长历程,她们在同一时间完成成人礼,成为社会人,从梦想走进现实,触摸生活实质甚至残酷的一面,每人都发现自己要面对一个超高难度的命题,生活等着看她们出洋相,她们不服、不愤、不屈,不但要用智慧给出完美答案,还要翻越父母意志的高山阻挡,个性和理想是她们前往的彼岸。 青春伊始,困惑既来,选择向左走?还是向右走?坚持自我?还是向父母妥协?任何人不可能一帆风顺成长,所有成熟都是用代价换来。 -
彷徨
本书收作者1924年至1925年所作小说十一篇。1926年8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初版,列为作者所编的《乌合丛书》之一。作者生前共印行十五版次。 -
王小波全集(第八卷)
《王小波全集》分为十卷,每卷都以平装和精装珍藏版两种装帧形式出版。第一卷、第二卷为杂文;第三卷、第四卷、第五卷为长篇小说和剧本;第六卷、第七卷为中篇小说;第八卷为短篇小说;第九卷为书信;第十卷为未竟稿。本书为第八卷。 王小波是目前中国最富创造性的作家,被誉为中国的乔依斯兼卡夫卡英,也是唯一一位两次获得世界华语文学界的重要奖项“台湾联合报系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的中国大陆作家。其文学创作独特,富于想像力、幻想力之余,却不乏理性精神。他的文字,是透明的也是朦胧的,是本份的也是狡猾的。迷宫一般的文字,可以让你想到博尔赫斯,他兜起圈子来,比出租车司机还要出租车司机……总之,你可以读到无限的可能或者不可能、无限的确定或者不确定。 《王小波全集》分为十卷,收录了王小波生前的重要著述,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首次整理出来的思想火花。全套书分为杂文、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书信集及未竟稿,约200万字。本书为第八卷,收入了原《黑铁时代》中的短篇小说。 -
在细雨中呼喊
这是一本关于记忆的书。它的结构来自于时间的感受,确切地说是对已知时间的感受,也就是记忆中的时间。这本书试图表达人们在面对过去时,比面对未来更有信心。因为未来充满了冒险,充满了不可战胜的神秘,只有当这些结束以后,惊奇和恐惧也就转化成了幽默和甜蜜。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如此热爱回忆的理由,如同流动的河水,在不同民族的不同语言里永久而宽广地荡漾着,支撑着我们的生活和阅读。 余华因这部小说于2004年3月荣获法兰西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 -
小二黑结婚
赵树理(1906-1970),原名赵树礼,山西沁水人。1925年入山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学习,后流浪于沁水、太原等地,做过小学教员。1938年后在革命根据地从事地方工作,曾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人民报》副刊,华北《新华日报》等报刊编辑、校对。1944年后到华北新华书店工作。北平解放后,先后任《工人日报》记者、《说说唱唱》主编、《曲艺》主编、《人民文学》编委。曾任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主要作品有小说《李 -
古船
铁色的砖墙城垛的确也显示了洼狸镇当年的辉煌。芦青河道如今又浅又窄,而过去却是波澜壮阔的。那阶梯形的老河道就记叙了一条大河步步消退的历史。镇子上至今有一个废弃的码头,它隐约证明着桅樯如林的昔日风光。当时这里是来往航船必停的地方,船舶在此养精蓄锐,再开始新的远航。镇上有一处老庙,每年都有盛大的庙会。驶船人漂荡在大海上,也许最爱回想的就是庙会上熙熙攘攘的场景。老河道边上还有一处处陈旧的建筑,散散地矗在那儿,活像一些破败的占堡。在阴郁的天空下,河水缓缓流去,“古堡”沉默着。一眼望去,这些“古堡”在河岸一溜儿排开,愈来愈小,最远处的几乎要看不见了。可是河风渐渐会送来一种声音:呜隆、呜隆……越来越响,越清晰,原来就是从那些“古堡”里发出来的。它们原来有声音,有生命。但迎着“古堡”走过去,可以见到它们大多都塌了顶,入口也堵塞了。不过总还有一两个、两三个“活着”,如果走进去,就会让人大吃一惊:一个个巨大的石磨在“古堡”中间不慌不忙地转动,耐心地磨着时光。两头老牛拉着巨磨,在没有开端也没有终点的路上缓缓行走。牛蹄踏不到的地方,长满了绿苔。一个老人端坐在一旁的方凳上,看着老磨,一会儿起身往磨眼里倒一木勺浸湿的绿豆。这原来是一处处老磨屋。那呜隆呜隆的声音更像远处滚动的雷鸣。河岸上有多少老磨屋,洼狸镇上就有过多少粉丝作坊。这里曾是粉丝最著名的产地,到了本世纪初,河边已经出现了规模宏大的粉丝工厂,“白龙”牌粉丝驰名世界。宽宽的河面上船帆不绝,半夜里还有号子声、吱吜吱吜的橹桨声。这其中有很多船是为粉丝工厂运送绿豆和煤炭,运走粉丝的。而今的河岸上还剩下几个老磨在转动,镇子上就剩下了几个粉丝作坊。令人不解的是那些破败的老磨屋为什么在漫漫的岁月中一直矗立着?它们在暮色里与残破的城墙遥遥相对,似乎在期待着什么,又似乎在诉说着什么? -
四面墙
不论何时何地,四面都是墙、墙、墙,即使你身自由,你心已囚。 ——题记 不可不来,不可再来。哪里有权威,哪里就有卑微。 ——墙中警句 这是一个“不能惹也不能躲的世界。”疯狂的脏话,冷酷的刑罚,牢友之间的勾心斗角……这一切给了我们一真实的监狱生活。读完《四面墙》,才真正地对自己所生活的世界了解更多。 ——黑色光明 看着《四面墙》才发现以前自己说话做事是多么的艰稚,如果早有《四面墙》中描写的比那些狗屁“办公室三十六计”“实用孙子兵法”强一万倍的生活智慧,很多事情会顺利的多……不过,我希望这里的很多生活智慧永远不会用到。 ——路八说 读着那一句句或粗俗、或精辟、或狡诈、或“直白”的对话,扁平的文字“立体”而生动,黑乎乎的方块上好像有魔法棒挥过,一幅幅声、光、影俱全的影像出现在面前。我从来没有想到过,竟然能够像看一部长篇电视剧那样来欣赏一部小说! ——正将 一个人的本性,只有在黑暗之中,在绝境之中才能够体现出来。不过所谓的真实又是什么呢?《四面墙》给出了一个答案。它用一个个可以深深触及到灵魂的故事,一个人有血有肉的人物给了我们一个答案。 ——洛天月 他的作品的含金量一点也不比那些有着深厚的“诺贝尔”情结的作品差……不关注哥们儿这亲的作家,是评论界的失职,也是评论界的失败。如果我们的文学评论懂得与时俱进,以读者为中心去展开文学批评的话,那一定要感谢哥们儿以及《四面墙》模式提供的有价值的评论资源。 ——人性的光彩 麦麦这个平凡的小人物,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知识分子,被“讲哥们儿义气”的“江湖流毒”所害,突然被投进一个完全陌生的牢笼,面对一群获罪于强奸、抢劫、杀人、偷盗的嫌疑人,面对一幕幕陌生、残酷、压抑、乖戾变态的场景,他的心灵将受到怎样的震撼、历练?他又将如何抉择自己的生存方式? -
小鲍庄
这本书收有六部短篇和四部中篇小说。这些作品多取材于青年人的生活,反映了各色各样青年人的欢乐、苦恼、追求和理想。 《麻刀厂春秋》写了一群知青从农村上调到社办工厂后的劳动、生活,写的妙趣横生,表现了那个动乱年代的社会风貌,同时又标志着作者创作风格开始变化。《人人之间》《一千零一弄》《阿跷传略》等,分别反映了学校、里弄、工厂生活,都有独到的笔触。《我的来历》《历险黄龙洞》两篇从不同的角度写了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的演化。被视为姊妹篇的《大刘庄》和《小鲍庄》,描绘了两个普通村庄中人们的生活和他们之间形成的社会关系,揭示了历史的发展和变迁。《小鲍庄》发表后曾引起文坛强烈反响,显示了作者在创作上的探索和突破。作者力求作品生活化,虽无明显的情节,却更贴近于现实生活,内涵丰富,主题含蓄,具有历史的纵深感。 -
我未来次子关于我的回忆
是完全未曾存在过的故事,还是另一种生活之可能? 小说家的次子,在35篇未来时光的预言书之中,在荒诞、戏谑、温情,引人入胜而又令人忍俊不禁的故事背后,缓缓剥离、拼凑,构建属于自己的,颠倒错乱的身世。 关于回忆。关于遗忘,也关于追寻。 小说家写作至今最为轻松、幽默、温情的长篇作品。在本书中,骆以军再一次关于记忆与遗忘、家族历史与青春考古学的探险。小说以作者虚构的未来次子的记忆作为背景,不断追忆在孩子懂事之初乃至出生之前,就已经深陷被父亲预设的身份和命运迷宫,只能在黑暗中渐次摸索中破碎、散乱、颠倒的记忆碎片,以此试图缓缓拼凑出那些他已经无力挽回、改写、粉饰的生命情节。 全书以35个短篇故事构成,文笔体现了骆以军的一贯风格,充满迷幻与纠缠不清、仿佛蔓生植物一般错综复杂的纠葛和魅力,但是情节比较而言更具趣味性,作者在书中充分发挥了谜一般讲述故事的魔力,使读者沉迷他编织的叙述之网中。 -
孽子
那一种爱,不敢说出口——华文世界最经典的同性恋小说,白先勇先生唯一长篇 因为与实验室管理员发生暧昧行为,阿青被学校开除了。一直盼着他能考进军校的父亲,一怒之下把他逐出家门。这少年打着赤脚,拼命地奔跑,跑出家门、跑出巷口,终于跑进了莲花池边那个隐秘的王国。在这个黑暗的王国里,有一群跟阿青一样的“青春鸟”,他们共有的,是一具具让欲望焚炼得痛不可当的躯体,一颗颗寂寞得发疯发狂的心。午夜,这群鸟儿如同冲破了牢笼的猛兽,张牙舞爪,四处狺狺地狩猎。他们一个踏着另一个的影子,狂热地追逐着,追逐那巨大无比充满了爱与欲的梦寐…… 小说聚焦台北新公园里一群 “青春鸟”——他们是同性恋沦落少年,细腻描述了他们被社会、家庭、亲人抛弃的痛苦经历和曲折的心路历程。故事以这群下层同性恋者的生活为主,旁及隐身于各行各业的同性恋者,一段段同性恋曲,反映同性恋者族群被家庭、学校、社会放逐的边缘处境,呈现同性恋者身体与心灵双重流亡的困境;刻画几个主要角色在充满喧嚣、同情、怜悯、无助的环境里,如何在生存、欲望和悔恨中挣扎摆荡,获得最后救赎的人生旅途。 白先勇把深刻的同情与怜悯给予这些黑暗中的孩子,给小说涂上了一抹人性的光辉。 《孽子》的世界是离奇的、惨烈的、自毀的、原罪的。 —— 蔡康永 有一份别具分量的体会。 —— 龙应台 旅美的作家中,最有毅力,潜心自己艺术进步,想为当今文坛留下几篇值得给后世朗诵的作品的,有两位:於梨华和白先勇。——旅美学人 夏志清 为当代台湾的中上层社会塑下了多面的浮雕,在技巧上可以说熔中国古典小说和西洋小说于一炉。——台湾诗人 余光中 白先勇才气纵横,不甘受拘;他尝试过各种不同样式的小说,处理过各种不同类式的题材。而难得的是,他不仅尝试写,而且写出来的作品,差不多都非常成功。——作家 欧阳子 白先勇的《孽子》是一出“将悲情研成金粉的歌剧”。——法国书评家 雨果•马尔桑 他是短篇小说奇才,他是台北人的解剖者,他甘愿做昆曲守护者,最后的贵族就是白先勇。——导演 谢晋 -
北京法源寺
本书以大人物为主角,举凡重要的主题:生死、鬼神、僧俗、出入、仕隐、朝野、家国、君臣、忠奸、夷夏、中外、强弱、人我、群已、公私、情理、常变、去留、因果、经世济民等,都在论述之列。强烈地表达思想,内容丰富自是罕见。 具象的,至今屹立的古庙为纵线;抽象的,烟消云散的历朝各代人物为横剖;男性的豪侠、忠义、决绝与悲壮;女性的哀怨与死别!请看《北京法源寺》。 -
那多三国事件簿之曹操登场
如果只是普通的戏说,翻出些野史,给古代英雄身边加上些红粉佳人,这部小说也不会有如此的吸引人。那多完全抛弃了各种各样的正史、野史,突破了前人的窠臼,将戏说发挥到极点。如果是在以前,《那多三国事件薄之曹操登场》一定会引起众多学者的不满,但在戏说如此泛滥的今天,将戏说发挥到极至也正是作者的成功之处。小说中无处不在的想象力和幽默也许会令最为严肃的人也领略到搞笑的艺术,用爆笑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
传奇
1 金锁记 2 倾城之恋 3 茉莉香片 4 沉香屑 第一炉香 5 沉香屑 第二炉香 6 琉璃瓦 7 心经 8 年青的时候 9 花凋 10 封锁 -
环形山
《蒙面之城》作者,国内唯一两获老舍文学奖作家宁肯代表作品 以幽暗的笔触,书写我们这个时代的爱与荒芜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盛赞:“一位有着非凡勇气与才华的作家” 贾平凹、阎连科、马原、格非 一致推荐 池莉 专文作序 他是一个瘸子,精于数学,酷爱希区柯克,曾是传奇教师,后来机缘巧合成为一个 私家侦探。他有一个模样酷似高仓健的女助手,两人有着纠缠不清的情爱关系。受简女士之邀请,他来到北京郊外的一个生态庄园,为简女士写传记。但慢慢的,他发现庄园里隐藏着各种秘密。 他跟踪经常梦游的简女士和沉默寡言的马术教练来到一个隐蔽的场所,见到三位被简女士制作成活标本的男人,以及自己曾经爱恋的少女苏未未。于是,各种爱情与阴谋的戏码开始上演。 《环形山》通过描绘奇异的社会景观,呈现出人们病态的心理和极端的行为,暗示了现代人在物质武装下的精神荒芜。 宁肯是一位有着非凡勇气与才华的作家,他的作品将尖锐的政治批评与深刻的人性解剖结合在一起,将瑰丽神秘的西藏高原的风情与喧嚣的都市场景联系在一起,将现实的无奈生活与对理想人生境界的苦苦追求融为一体。但更为重要的是,他用丰沛的想象力和博取众采的胸怀,创作了属于他自己的故事和文体。 ——莫言 执着于创伤记忆与西藏情结,对峙于历史与现实,始终保持着前驱的姿态,使宁肯成为一个中国最独有的小说家。他的独特性他人都无法取代,所创造的文学世界充满思考和令人不安的惊叹。他是中国最有个性和十分罕见的作家之一,就是放在世界文学的舞台上,也有自己独有的舞姿和歌声。 ――阎连科 这是一部关于爱的小说。关于无视爱,践踏爱,侮辱爱,直到蹒跚学步跌跌撞撞试图走向那个叫做人类之爱的东西。 ——池莉 -
张爱玲色戒
在张爱玲的写作生涯中,小说《色·戒》无疑是最为特殊的,它是张爱玲晚年最精彩的创作小说,也是在她作品中有举足轻重分量的小说,整整写了近30年,是张爱玲创作生涯中,花费时间最长的一篇小说。何以一篇短短万余字的小说,要花上四分之一个世纪来写作?作家出版社9月新书《张爱玲〈色·戒〉》以详实权威的资料,近百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和电影剧照,环绕《色·戒》的种种,做了一个全面的解读。 本书的作者蔡登山是台湾研究张爱玲生平和著作的第一人,在书中,他从《色·戒》一书的故事来源,到张爱玲何以改写了二十余年,再到她为何拒绝读者将其“还原”为历史事件,李安又如何改编张爱玲的《色· 戒》等等,进行了详细的剖析。书中还包含了不少珍贵图片,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张爱玲,了解《色·戒》这部小说和电影。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