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中国文学

  • 深牢大狱

    作者:海岩

    《深牢大狱》:扼腕叹息的爱,震憾诡秘的情!延续了以往海岩小说的所有畅销元素,情节紧张刺激,细节浪漫柔美,残酷的现实与美丽的向往、丑恶的犯罪与绝美的爱情相伴相生,爱可以毁灭爱,爱也可以创造爱……时间是什么?时间是无论行走多远都将回到起点的一个周围,还是永远不会重叠的平行之线?《深牢大狱》要讲的这段生活,是关于一个人的命运,命运无常啊!是关于年轻人的爱情,年轻的爱情总是美丽多姿!没有爱情的故事,还叫故事吗?枪响之后万籁俱寂,风在那一刻莫名其妙地停了,刘川的视线渐渐抬起,他这才发觉,今夜的天空无星无月,但他的脸颊和发梢却略挂了一丝星月的凉意。他也许自己在想,这是自己身为一名人民警察,完成的最后一个任务,很不英勇,很不壮烈。
  • 蝴蝶过期居留

    作者:张小娴

    在相爱之前,也许我们曾经相遇。在流淌的岁月里,我们从未分开,而是重叠又重叠…… 暗恋邵重侠的范玫因,为了能见到他毅然决然去学长笛,不开心的时候也只能喝「婴儿香槟」解闷,被暗恋的邵重侠却爱上已经有男朋友的林康悦,心甘情愿、百般痛苦地做一个第三者…… 已婚的杜苍林深爱着莫君怡,却没有能力给她一个身分,善解人意的莫君怡虽然独力抚养杜苍林的孩子,却始终无法恨他…… 严英如是邵重侠的大学女友,两人曾一起到温哥华念书,但后来她移情别恋爱上了杜苍林,怎奈杜苍林最后也离她而去……
  • 风声鹤唳

    作者:林语堂

    《风声鹤唳》的主角丹妮是《飘》中郝思佳式的人物,同样的放荡不羁、个性飞扬,同样都经历了战争的磨难,仍然坚强不屈。乱世见真情,战争年代丹妮和博雅的爱情令人动容。战争就像大风暴,扫着千百万落叶般的男女和小孩,把他们刮得四处飘散,让他们在某一个安全的角落躺一会儿,直到新的风暴又把他们卷入另一旋风里。因为暴风不能马上吹遍每一个角落,通常会有些落叶安定下来,停在太阳照得到的地方,那就是暂的安息所。 这段中国抗战史和所有伟大运动的历史一样,铭刻在这一代的脑海和心里。五十年或一百年后,茶楼闲话和老太太聊天时一定会把几千个风飘弱絮的故事流传下来。风中的每一片叶子都是有心灵、有感情、有热望、有梦想的个人,每个人都一样重要。我们此处的任务是追溯战争对一个女人的影响,她也是千百万落叶之一。
  • 小團圓

    作者:張愛玲

    這是一個熱情故事,我想表達出愛情的萬轉千迴, 完全幻滅了之後也還有點什麼東西在。 ──張愛玲 九莉還記得她嬰兒時期的景象:人來人往的嘈雜聲中,有一支白銅湯匙塞進她嘴裡,那股鐵腥味真難吃! 這種與生俱來的敏感與驚人的記憶,顯然一直留在她的血液裡。從幼年傳統家族在新舊世代衝擊中的爭鬥、觀念對立的父母籠罩的陰影,到讀書時修道院女中千面百樣的同學、戰時人與人劍拔弩張的緊繃感……點點滴滴的細碎片段,無一不在她生命刻下印記,並開出繁盛的文字。 而就是這種特殊的文采,吸引了邵之雍天天來拜訪九莉。他眼中的光采像捧著一滿杯的水,他說就算這文章是男人寫的,也要去找他,所有能發生的關係都要發生。二十二歲還沒談過戀愛的九莉,覺得這一段時間與生命裏無論什麼別的事都不一樣,恍如沉浸在金色的永生中,讓她不顧一切,即使之雍被說是漢奸、即使他是有婦之夫……
  • 伤逝

    作者:鲁迅

    电影伴读中国文学文库。 本书精选了鲁迅小说、杂文数十篇。鲁迅(1881-1936),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大胆揭露人吃人的封建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猛烈抨击封建文化与封建道德,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20年代陆续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徬徨》、《野草》、《朝花夕拾》等专集。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积极参加革命文艺运动。从1927年到1935年,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等杂文集。这时期的杂文,深刻地分析了各种社会问题,表现出卓越的政治远见和韧性的战斗精神,对中国革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随书附光盘。
  • 平淡生活

    作者:海岩

    外省美少女丁优14岁时偶然在姐姐打工的拳击馆里看到了少年拳击冠军周月的英姿并为之着迷,一种暗恋从此陪伴终生。丁优一封接一封地给周月写信却都石沉大海,约会的信息也因偶然被周月的教练发现而错失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人生机会,甚至在丁优被黑社会头子欺负的关键时刻幸得周月的见义勇为也未能成全他们之间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数年之后,因被黑社会欺负得无法存身的丁优在意外得知周月考上北京的公安学院后就动了到北京去的念头。不料丁优到北京后费尽心机找到了周月,却赶上他在一次实习行动中被歹徒打伤成了植物人。当公安部门为周月找护工时,丁优自告奋勇承担下来。在随后的几个月中,在丁优的精心护理下,周月逐渐康复并一点一点地恢复了记忆,丁优也度过了人生中最快乐的一段时光。随着周月的伤愈归队,丁优再次失去了自己的暗恋对象。她开始漂在北京,偶然在一个制药公司找到了待遇优厚的工作,却要背负沉重的道德包袱去为别人打探商业机密。在这个过程中,丁优认识了家财万贯的凌老板和他体弱多病的儿子凌信诚,也在一场商业交易中把本想留给周月的处女之身不情愿地给了有权有势的侯局长。好不容易刚刚站稳脚跟,在家乡混不下去的朋友阿菊和病重的姐姐、姐夫又先后来投靠丁优。碍于朋友的情面,丁优意外地卷入了一场灭门血案,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在客观上成了凶手的帮凶。
  • 小姨多鹤

    作者:严歌苓

    《小姨多鹤》:一个日本孤女在中国非常年代的生存奇迹…… 一个苦难年代的温情故事,一部闪耀人性光辉的文学经典,一段风月女人的命运礼赞,一曲大历史中小人物的生命歌哭。 著名作家严歌苓经典史诗巨著《小姨多鹤》全新改版 《小姨多鹤》荣膺“《当代》长篇小说五年最佳奖”、“中山杯”华侨文学奖 根据《小姨多鹤》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全国热映,孙、姜武、闫学晶、杜源、萨日娜等众多明星倾情演绎。
  • 扶桑

    作者:严歌苓

    小说描写19世纪时,一个中国的乡间女子扶桑,跟随大批到海外谋生的劳工来到美国的旧金山。她为生活所迫,只能从事皮肉生意,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但在卖身过程中,扶桑和一个美国少年产生了爱情,然而最终未能如愿而只是陷落悲剧。作品所展现的是长达百年的海外华人的悲凉境遇,同时也表现了封闭状态下的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之间的碰撞。作品运用现代手法表现,对人物的内心世界开掘得尤其出色,展现了作家杰出的文笔和对那早已湮灭的历史卓越的想象。
  • 炎夏之都

    作者:朱天文

    本书是台湾实力派作家朱天文的短篇小说集,收录其自1982到1987年间所写的15篇小说,分为“最想念的季节”“炎夏之都”上下两卷。作者在书中继续了对青春主题的书写,于成长的尴尬中展现生命难掩的美好。并结合自身的童年记忆和家族往事,来写旧日台湾家庭及眷民家庭的生活经验,往日的恋恋风情和父辈的家国之思跃然纸上。本书为朱天文小说创作渐趋成熟的标志,可以看出其作品由清婉渐趋深沉的轨迹。书中的作品对读者了解作者家世背景及台湾的时代风貌而言也不可或缺。这个时期是朱天文热衷于台湾新电影创作的阶段,文字具有强烈的画面感,风格独特。《安安的假期》《童年往事》《风柜来的人》等先后由侯孝贤拍成电影,影响甚大。
  • 他的国

    作者:韩寒

    《他的国》,在你年少时是否曾梦想成为国王?长大后的你是否还会继续这个英雄梦?有些人的心里没有很多东西,哪怕是穿过内心的深处挖到肝里也没有。有没有比兄弟和女人更加重要的情谊?有没有比飙车时凛冽的风更刺激的逃亡?纵身跳下,恍惚里终于看见一双双惊讶和肯定的眼神。画面在人们面前晃过,你的青春是否也只是果园里一块不和谐的石头?这是一个关于他的国的故事。野草冲出土壤,它们一百三十五度仰望的天空在哪里…… 《他的国》:韩寒巅峰之作,最新修订版。
  • 老师好美

    作者:严歌苓

    丁佳心,女,三十六岁,高三(1)班班主任。 邵天一,男,十七岁,高三(1)班优等生。 刘畅,男,十八岁,高三(1)班转学生。 他爱她,他也爱她,而她呢? 隐秘而炽热的禁忌之恋,感情魔障吞噬着懵懂的青春和生命, 终于,因爱疯狂,为爱失控。 从《天浴》《少女小渔》到《金陵十三钗》《归来》(《陆犯焉识》),严歌苓的作品被一次次搬上大银幕。她的作品因题材丰富、情节动人、画面感强烈而受到张艺谋、陈凯歌、姜文等诸多大牌导演的青睐。她还参与诸多电影的编剧,如电影《梅兰芳》《危险关系》等均取得不错的票房佳绩,其中《天浴》荣获美国影评人协会奖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编剧奖。这些使严歌苓成为了大众眼中的“金牌编剧”。 写作上严歌苓也取得了不凡的成就。她的《扶桑》被美国《洛杉矶时报》评为年度十大畅销书,《赴宴者》荣获华裔美国图书馆协会授予的“小说金奖”,美国《时代》杂志给予整版介绍,英国BBC广播作为“睡前一本书”整篇朗读。此外《小姨多鹤》也收录于中国最具影响力的600本书。 严歌苓的人生经历是则传奇。从部队文工团舞蹈演员、战地记者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艺术硕士,获得写作MFA学位,再到好莱坞编剧协会会员,现跟丈夫女儿一起旅居德国,过着恬淡的写字生活。 而今,严歌苓携最新长篇小说《老师好美》 盛大“归来”。新书讲述了一段令人唏嘘不已的禁忌之恋。三十六岁单身离异的女班主任,与两位花样少年跨越年龄鸿沟,他们那“不能说的”情感纠葛碰撞,擦出危险火花。一场不伦之恋反噬着纯真懵懂的青春和生命,深陷爱情囹圄的女人多么糊涂与盲目,而为爱疯狂的男孩又是怎样的绝望与凶残?畸形情网缠住三个人,每个人都懵懂而炽烈地寻找感情,却又不知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老师好美》是严歌苓继《金陵十三钗》《陆犯焉识》后又一巅峰力作,她以其一贯细腻激情的笔触,独特的自述式与视觉化的叙事风格,讲述校园中隐秘而炽烈的不伦之恋,揭开女性感情朦胧的面纱,描绘情欲背后女性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带你体验女人另类而危险的美。 《老师好美》也是严歌苓将目光首次聚焦中学校园,为写本书,她专程去学校体验校园生活,以期给读者呈现最真切、最生动、最鲜活的故事面貌,这是严歌苓在题材、写作手法和女性角色塑造上又一次新鲜成功的尝试。 名家评论: 我以为中国文坛要非常认真地对待严歌苓的写作,这是汉语写作难得的精彩。她的小说艺术实在炉火纯青,那种内在节奏感控制得如此精湛。 ——北京大学文学系教授陈晓明 严歌苓的作品是近年来艺术性最讲究的作品,她叙述的魅力在于“瞬间的容量和浓度”,小说有一种扩张力,充满了嗅觉、听觉、视觉和高度的敏感。 ——著名评论家雷达 与我们的一些作家经验式的写作不同,严歌苓的语言里有一种“脱口秀”,是对语言的天生的灵气。 ——著名作家梁晓声 严歌苓为人物设计了基调,后来他们有了自己的生命和意志,走了自己的路,这种未知是阅读中最有魅力的。 ——著名评论家贺绍俊 严歌苓的文字美得像诗,在她笔下,无论是食物或水故事里的主人公都有了生命。她生动的描述和精彩的故事是绝佳的组合。 ——Boey Ping Ping 她的小说是含情脉脉的,又是笔墨张扬的。她的小说中潜在或是隐形的一个关于自由的概念特别引人注目,那就是个人自由。 ——陈凯歌 我笔下的女性人物有一个共性,就是她们都有一点点迟钝,有一点点缺心眼。 ——严歌苓 我希望把我感动的东西放在我的文字里,有着女性的体温,有着皮肤的质感。 ——严歌苓
  • 情人无泪

    作者:张小娴

    爱并不存在于此刻,而是在回忆和期待里。单程路通常也是回程路。这种爱情不需要回报,它自己回答自己,自己满足自己。 《情人无泪》收录《卖海豚的女孩》《离别曲》《情人无泪》三部小说。 世上没有任何一种动物跑得比时间和生命快,赛过光阴的,不是速度,而是爱情在两个灵魂之间的慢舞。 《情人无泪》是一个逐渐盲眼的女孩和一个深情男孩之间的爱情。在写这个故事的期间,是张小娴生命中最不安,也是香港时局最动荡的时候;但,所有的痛苦和劫难,反成了她创作的养分,当张小娴写完这篇爱情故事,突然觉得自己似乎一下就苍老三岁……
  • 鲁迅小说全集

    作者:鲁迅

    迄今发现,鲁迅一生写了33篇小说。《呐喊》14篇,《彷徨》11篇,《故事新编》8篇。本次以《鲁迅小说全集》名义出版,旨在展现鲁迅小说的全貌。 《呐喊》是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1923年8月北京新潮社初版。它多角度、多层面地揭示了中国社会的沉闷和国人灵魂的扭曲,显示了“五四”时期鲁迅的战斗姿态。 第二部小说集《彷徨》写作于新文化运动落潮期,1926年8月北京北新书局初版。《彷徨》显示了作者从激越到
  • 金庸作品集

    作者:金庸

    金庸作品集是由金庸创作,广州出版社出版社出版,相识电子书提供免费下载,完整清晰的电子书下载

  • 血玲珑

    作者:毕淑敏

    卜绣文是一家公司的总经理,年届不惑。她的女儿夏早早患上了绝症——渐进性贫血症,骨髓停止造血。为了拯救女儿的生命,卜绣文倾尽所有,包括她的金钱、时间和生命。年轻医生魏晓日对她的遭遇十分同情,并为她超凡脱俗的气质所吸引。为此,他求救于自己的导师,医界泰斗钟百行先生,来挽救那个如花的生命。钟先生制定了医疗方案“血玲珑”——让卜绣文再生一个与早早基因相同的孩子,抽取他(她)的骨髓以救早早。卜绣文再次怀孕了,这是在她精心营造了一个同新婚之夜完全相同的夜晚与丈夫结合的结果。然而,基因化验结果出来时却发现,夏早早与卜绣文身上现在的胎儿,不属于同一个父亲。
  • 美食家

    作者:陆文夫

    美食家这个名称很好听,读起来还真有点美味!如果用通俗的语言来加以解释的话,不妙了:一个十分好吃的人。 好吃还能成家!这是我万万没想到的。想到的事情往往不来,没有想到的事情却常常就在身边;硬是有那么一个因好吃而成家的人,像怪影似的在我身边晃荡了四十年。我藐视他,憎恨他,反对他,弄到后来我一无所长,他却因好吃成精而被封为美食家! 《美食家》仅在巴黎就销售十万册 智慧的陆文夫知道,人可以对各样东西都没兴趣,只是对吃不能没有兴趣,活命要吃,享受要吃,吃与买衣服不同,买一件可以穿三年,可总不能一顿饭吃三年。今天吃了明天就会想变个花样吃。人类要生存,吃是一定要发展的,不管哪个国家都一样,任何人都关心吃的问题。 《美食家》发表后,这位平日里并不太在乎吃的作家就被公认为是美食家了。许多国际友人到苏州都要拜访这位名为美食家的大作家。他们看到中国通过改革之后的巨大变化,用近乎崇拜的态度和语言品尝、评论中国菜,感慨地对老先生讲:你们什么都能改,就是吃别改。 《美食家》仅在巴黎就销售10万册,十几年来每年都在加印。陆文夫第一次到法国时,一家餐馆的老板好说歹说总算说服了已“厌食”的陆先生,请他共进午餐,但第二天早上6点就来接人了,陆文夫纳闷。原来老板要他一同去选择新鲜的菜和鱼肉类食品,亲眼看老板选择价格高出养殖鸡5倍的乡村鸡,他们希望陆先生知道法国餐馆的用料都是鲜活的,决不吃冰箱和超市的食品! 法国有家很高级的饭店,备有很大的汽车停车场,还为顾客备有停机坪,巴黎人常常驾机到这家饭店用餐。饭店的老板傲慢得很。陆文夫先生被请到这家饭店后,用餐前老板开始演说,讲解他自编的食谱。这位老板看不起中国菜,他说他吃过中国菜,油水太大不好吃。生性平和的陆文夫本不爱在这种场合讲话,又加上吃得太辛苦了,便在那里假寐,但听到老板攻击中国菜,他站起来一口气发表了35分钟的讲话,全场时时爆发热烈掌声。陆文夫大讲中国菜,问老板吃过中国菜吗?是在中国吃的中国菜,还是在法国吃的中国菜?老板在法国吃中国菜,就如同我在中国吃法国菜,都是走了样,变了味道的。他告诉法国朋友,中国菜原料多,中国最一般的餐馆点100个菜是平常事。就连街头的小餐馆的食谱也不下几十个品种。在座的法国人大为惊诧。法国大菜无非那么几道,一餐上几十个品种是不可能的。说到这里,陆文夫得意地“呵呵”笑起来,自豪。 他是个货真价实的美食家 陆文夫在姑苏城生活了大辈子,他创办了一份刊物——《苏州杂志》,这是一份颇有档次的刊物。几年前,陆文夫“下海”当上了“老苏州弘文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该公司为海内外观光游客提供富有苏州特色的文化服务,陆文夫出任董事长。 他还开了间酒楼,名为“老苏州茶酒楼”,起立在十全街上。陆文夫亲撰广告,曰:“小店一爿,呒啥花头。无豪华装修,有姑苏风情;无高级桌椅,有文化氛围。”酒楼确实充满了文化气息,一丈多长的银杏木大招牌,店名出自章太炎先生的关门弟子、书法家杨在侯之手。楹联“一见如故酒当茶,天涯来客茶当酒”呼应茶酒二字。楼前的十全街,书坊画廊遍布,是苏州著名的“文化街”;楼后的小巷深处,就是叶圣陶的故居。陆文夫对苏州传统的饮食文化情有独钟,他把酒楼称为“可吃的苏州杂志”。 对于吃,陆文夫很是讲究,他认为,对于一个有文化的食客来说,吃,应求一种境界,或称为环境、气氛、心情、处境。他主张,饮食饭店一定要讲究气氛,只有环境环境幽雅,气氛浓郁,食客吃起来才会有兴致,吃得舒服,吃得开心。陆文夫对各地富有特色的民间小吃,很有兴趣,走到哪儿吃到哪儿,总有品不足、尝不够的感觉。他真正做到了“行万里路,尝百口鲜”。难怪朋友都称他是“玩家”、“吃家”。 自小说《美食家》轰动以后,陆文夫每到一家饭店用餐,厨师闻知陆文夫来吃饭,便有些惶惶然,大有美食家面前班门弄斧之感,倘若做坏了一道菜,会坏了自己的名声。陆文夫的味蕾似乎特别敏感、发达,能品尝出各种酒菜色香味的细微差别。一盘鸡丁端上桌,他只需夹一块放进嘴里,就能断定是新鲜鸡肉还是冻鸡肉。他说名厨必须有丰富想象力,不能墨守成规,要不断创新,做出新菜、新味来。按照菜谱做菜,不会有大出息。特级厨师应有特级的独创性,应有绝招绝活。可见陆文夫确实是货真价实之美食家。 陆文夫:什么叫美食的环境和心情 陆文夫说:上个世纪50年代,我在江南一个小镇上采访,时过中午,饭馆都已封炉打烊,大饼油条也都是凉的,忽逢一家小饭馆,说是饭也没有了,菜也卖光了,只有一条桂鱼养在河里,可以做个鱼汤。我觉得此乃上策,便进入那家小饭馆。 店主先领我从店堂内的一个窟窿里步下石码头,从河里拎起一个扁圆形的篾篓,篓内果然有一条活桂鱼,约二斤重。按理说,桂鱼超过一斤便不是上品,不嫩。可我此时却希望越大越好,如果是一条四两重的小鱼,那就填不饱肚皮了。 买下鱼之后,店主便领我从一架吱嘎作响的木扶梯上了楼。楼上空无一人,窗外湖光山色,窗下水清见底,河底水草摇曳;风帆过处,群群野鸭惊飞,极目远眺,有青山隐现。“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鱼还没吃呐,那情调和味道已经来了。 二斤黄酒,一条桂鱼,面对碧水波光,嘴里哼哼唧唧,“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低吟浅酌,足足吃了两个钟头。 此事已经过去了30多年,30多年间我重复啖过无数次的桂鱼,其中有苏州的名菜松鼠桂鱼、清蒸桂鱼、桂鱼雪菜汤、桂鱼圆等。这些名菜都是制作精良,用料考究,如果是清蒸或熬汤的话,都必须有香菇、火腿、冬笋作辅料,那火腿必须是南腿,冬笋不能用罐头里装的。可我总觉得这些制作精良的桂鱼,都不及三十多年前在小酒楼上所吃到的那么鲜美。其实,那小酒馆里的烹调是最简单的,大概只是在桂鱼里放了点葱、姜、黄酒而已。制作精良的桂鱼肯定不会比小酒楼上桂鱼差,如果把小酒楼上的桂鱼放到得月楼的宴席上,和得月楼的桂鱼放在一起,那你肯定会感到得月楼胜过小酒楼。可那青山、碧水、白帆、闲情、诗意又在哪里…… 有许多少小离家的苏州人,回到家乡之后,到处寻找小馄饨、血粉汤、豆腐花、臭豆腐干、糖粥等这些儿时或青少年时代常吃的食品。找到了以后当然也很高兴,可吃了以后总觉得味道不如从前,这“味道”就需要分解了。一种可能是这些小食品的制作是不如从前,因为现在很少有人愿意花大力气赚小钱,不过,此种不足还是可以想办法加以补复或改进的,可那“味道”的主要之点却无法恢复了。 那时候你吃豆腐花,也许是到外婆家做作客的,把你当作宝贝的外婆给了一笔钱,让表姐表弟陪你去逛玄妙观,那一天你们简直是玩疯了。吃遍了玄妙观里的少摊头之后,还看了出猢狲把戏。童年的欢乐,儿时的友谊,至今还留在那一小碗豆腐花里。 那一次你吃小馄饨,也许是正当初恋,如火的恋情使你们二位不畏冬夜的朔风,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在苏州那空寂无人的小巷里,无休止地弯来拐去。到夜半前后,忽见远处有一簇火光,接着又传来了卖小馄饨的竹梆子声,这才使你们想到了饿,感到了冷。你们飞奔到馄饨摊前,一下子买了三碗,一人一碗,还有一碗推来让去,最后是平均分配。那小馄饨的味道也确实鲜美,更主要的却是爱情的添加剂。如今你耄耋老矣,他乡漂泊数十年,归来重游旧地,住在一家高级宾馆里,茶饭不思,只想吃碗小馄饨。厨师分外殷勤,做了一客虾肉、荠菜配这高汤的小馄饨。老实说,此种小馄饨要比馄饨担上的好几倍。担子上的小馄饨只抹了一点肉馅,主要是一团馄饨皮,外加肉骨头汤和大蒜叶,可你还是觉得宾馆里的小馄饨不如担子上的小馄饨有滋味。老年人的味觉虽然有点迟钝,但也不会如此不分泾渭。究其原因不在小馄饨,而在环境、处境、心情。 世界上最高明的厨师,也无法调制出那初恋的滋味…… 烟、酒、茶、吃,陆文夫一辈子津津乐道 陆文夫爱酒在作家中是出了名的,他酒龄长、酒量大,故有人送他个“酒仙”的雅号,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可以列入酒仙的行列”,50岁时的陆先生一次可以喝一斤多烈性酒。酒能够喝到这个份儿上,是很令人羡慕的。若问他为何如此爱酒?他会一口气说出酒的诸多好处:“酒可以解忧、助兴、催眠、解乏,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平时在家,他是有菜得饮,无菜亦得饮。其逻辑是有菜不饮枉对佳肴;菜不够,酒来凑,君子在酒不在菜也。他也知道酒喝多了有损健康,可这酒魔力无边,想戒也戒不掉。没办法,只好照喝不误。有一次他患重病,医生劝他今后少喝点酒,他立刻显出为难的样子。医生有些生气:“你是要酒还是要命?”陆文夫心里琢磨:不要命不行,还有小说没有写完;不要酒也不行,活着就少了点情趣。于是他说:“我要命也要酒。”一年醉上三五次不算多,人生能有多少次醉呢? 烟、酒、茶、吃,陆文夫先生一辈子津津乐道。
  • 面包树上的女人

    作者:张小娴

    那个时候,我没有想过,我是一个既想要面包,也想要爱情的女人。告诉我,我和你是不是会有明天?时间尽头,会不会有你的思念?在你给我最后、最无可奈何的叹息之前,会不会给我那样的眼神——最早,也最迷乱?深情是我担不起的重担,情话只是偶然兑现的谎言。因为你,我甘愿冒这一次险,即使没有明天…… 本书前言 特色及评论 文章节选
  • 玩的就是心跳

    作者:王朔

    《王朔文集:玩的就是心跳》的文章都是十年前或更早的时候写的,那时我很自以为是,相信很多东西,不相信很多,欲望很强,以为已知的就是一切了。这些书里的人、情景和一些谈话是那时我经历过的,在生活中也不特别,仅仅因为我不知道更多的东西,才认为有趣,虚张声势地写下来。这些情景不在了,这些人也散了,活着的也未老先衰,我也不再那么说话和如此看待自己,所以有时我觉得自己失去了继续写作的能力。
  • 启蒙时代

    作者:王安忆

    《启蒙时代》是一部描写一代人心灵成长的小说。20世纪60年代中期,“文革”狂飙突至,把生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里的青年人抛到了一处。从高级干部公寓和从市井里弄走出来的男女主人公们,带着青春的热情、敏感、躁动和迷茫,顽强而莽撞地为自己的理想和人生寻找理由。可以说,这是一部“老三届”的精神成长史,作者书写了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从来不需要想起也永远不会忘记的一段历史。 文学双月刊《收获》0702全文刊载。
  • 智齿

    作者:郑渊洁

    《智齿》是郑渊洁2001年创作的25万字长篇小说。 梁功辰是受读者欢迎的作家,一次,他在医生的劝告下拔除智齿后,丧失了写作才能。已经和他签约出版下一本书的出版社心急如焚,梁功辰更是惶惶不可终日。智齿和写作究竟有什么关系?智齿和人类的智慧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