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中国文学

  • 为他准备的谋杀

    作者:蒋峰

    26年前,欧阳桐和欧阳楠这对双胞胎兄弟还在襁褓之时,由于父亲吸毒,他们的父母离婚,哥哥欧阳桐跟着父亲去了云南,弟弟欧阳楠则与母亲留在了哈尔滨,多年以后哥哥回到哈尔滨,就地经营起毒品生意。此时身为警察的弟弟欧阳楠有个幸福的家庭。他从来不知道自己还有个哥哥,碍于母亲,他对欧阳桐的勾当得过且过,然而几个月后他就尝到了苦果,妻子竟与哥哥有染,并怀上了他的孩子。 他母亲把妻子带去长白山散心,不幸死于雪崩。欧阳桐终日借酒消愁,被警局开除,一夜之间他一无所有。他扬言除夕前要把这个和他同样相貌的熟悉的陌生人炸得粉身碎骨,内心却希望听到传言的哥哥欧阳桐滚回他的云南,他不想杀人,但也不想活得那么窝囊。欧阳桐可没把他放眼里,依然我行我素,他确信弟弟连动自己一根指头的胆量都没有。所有人都在看弟弟欧阳楠的笑话,除夕之夜,他只好硬着头皮,装了一整车的炸药,前往哥哥的别墅,爆破的一刹那,瓦砾横飞,欧阳桐的尸体暴露于阳光之下,他去警局自首,心如死灰,以为自己会在监狱里渡过余生,孤独终老。这一切都搞错了! 他一直在为哥哥欧阳桐准备的这场谋杀,可是同时,角落里的某个人,也在为他们兄弟两准备着这场谋杀,尸检报告显示——别墅被炸的几个小时前,欧阳桐就已经被这个人刺死在房间里!
  • 雪山飞狐

    作者:金庸

    套装书中该册内含《白马啸西风》和《鸳鸯刀》。
  • 中国式离婚

    作者:王海鸰

    《中国式离婚》讲述的是每一个人都必须面对的婚姻问题,本书深刻剖析了三对夫妻的情感和他们各自在婚姻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揭示了在婚姻契约下的夫妻之间的三种背叛:心的背叛、身的背叛、身心的背叛。通过一普通家庭走向离婚的发展轨迹,放大了婚姻生活的不和谐、不宽容、不理解所带来的伤害与疼痛,从而引发人们对婚姻的容忍、信任与责任的思考。
  • 采桑子

    作者:叶广芩

    《采桑子》是一部讲述民国以来满族贵胄后裔生活的长篇小说,是一幅描摹人物命运、充满文化意蕴的斑斓画卷,是一曲直面沧桑、感喟人生的无尽挽歌。清已降,大宅门儿里的满人四散,金家十四个兄妹及亲友各奔西东:长子反叛皇族当了军统,长女为票戏而痴迷;次子因萧墙之祸自尽,次女追求自由婚姻被逐家门……  一个世家的衰落,一群子弟的遭际,形象地展现了近百年间中国历史的风云、社会生活的变造与传统文化的嬗变,令人思绪绵绵。 “采桑子”本为词牌,此书名借用之。满族著名词人纳兰性德所著《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曾被梁启超先生赞为“时代哀音”,称其“眼界大而感慨深”,此书亦然。写没落而不颓放,叹沧桑终能释怀,娓娓道来,不瘟不躁,实有大家遗风。其“京味”,较之一般“京味小说”更为浓郁、醇厚,是从生活深层涌流出来的上层老北京的情趣与意蕴,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 遣悲怀

    作者:骆以军

    这是我的梦外之悲,是再难重临的、最悲伤的一部小说。 1995年女作家邱妙津在巴黎自杀身故,翌年遗著《蒙马特遗书》整理出版,令世人震颤;身在台北的文友骆以军,以槛内之身遣无尽悲怀,接力诉说那关于爱与死亡、时间、伤害的故事,正如山鲁佐德以故事拦阻死亡,直到一千零一夜…… 骆以军是台湾1960年代出生的一代作家中的“一哥”,《遣悲怀》是他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书名“遣悲怀”典出纪德怀念亡妻的同名文集,表明作家的书写是一次“事过境迁的哀悼/自悼之举”(王德威)。悼亡的对象,自杀而死的作家邱妙津,曾是骆以军的文友。全书主线为与邱妙津对话的九封书信,贯穿“我”的生活描述。现实与梦境交错,文字与记忆纠缠,编织出一幅追问生命、延宕死亡的黑色图景。 这一部小说,作者与死者对话、不断岔开去讲故事的方式,就像《一千零一夜》山鲁佐德讲故事一样,力图使时间停止,延缓死亡的到来。而死亡终究会来,爱与死亡并存,活着就是伤害,而且是一遍一遍重复的伤害。
  • 阿城精选集

    作者:阿城

    20世纪的社会生活风云激荡,沧桑巨变。20世纪的华文文学也波澜壮阔,气象万千。上承19世纪。下启21世纪的20世纪华文文学,在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连接和与时代情绪的遥相呼应中,积极地开拓进取和不断地自我革新.以其大起大伏、大开大阖的自身演进,书写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华彩乐章中光辉灿烂的一页。这是一个古老民族焕发出青春活力的精神写照,更是笔浓墨重彩、彪炳史册的文化财富。20世纪的华文文学必将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的重要构成为后世所传承,20世纪的那些杰出的华文文学作品必将作为经典为后人所记取。 抱着共同的目的和相同的旨趣,以“世界文学文库”树立了良好品牌形象的北京燕山出版社,得到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为核心的文学研究权威机构的支持和帮助,由著名文学批评家和出版家白烨、倪培耕,著名学者和文学批评家陈骏涛、贺绍俊总策划,开始了这项以“世纪文学60家”命名的策划、评选活动。
  • 务虚笔记

    作者:史铁生

    《务虚笔记》是由二十二个段落合成的长篇小说,叙述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社会嬗变带给残疾人C、画家Z、女教师O、诗人L、医生F、女导演N等一代人的影响。本书是史铁生首部长篇小说,也是史铁生半自传式的作品。   我们将默默地凝望,隔着咫尺空间,隔着浩瀚的时间,凝望生命的 哀艳与无常、体味历史的丰饶与短暂。他抑或我、不动声色却黯然神伤。  他转动轮椅的手柄,轮椅前进、后退、转圈、旋转180度360度720度……像是舞蹈,像是谁新近发明的一种游戏,没有背景,没有土地甚至也没有蓝天,他坐在那儿轻捷地移动,灵巧地旋转,仿佛这游戏他已经玩得娴熟。
  • 维以不永伤

    作者:蒋峰

    “题目借取于《诗经·卷耳》,原意是那些行军在外的男人只能依靠饮酒来摆脱思念亲人的痛苦。到了这本书里意思变为:只有把这件事写下来,才不至于永远地伤怀。十几个不同性格的人物依次走进小说之中,前后跨度为三十余年,或许还会再久一些。显然一桩命案的发生使第二十年成为本书时间的核心。整部长篇被肢解为五个不同文体的中篇。这样写可以由您所好来选择翻开此书先读哪一部。如果您对情节性强的故事感兴趣,小说的第四都将向您讲述三种让人心酸的爱情;结构纷杂叙述转换稍显频繁的第三部会给您带来领悟小说技巧和体验阅读快感的乐趣;要是您更偏爱侦探小说, 当然可以先去阅读第二部的一至十;第二部的1-10应该会给您一种伦理道德上的震撼;然而首先阅读第一部则基于一个不可剥夺的理由,因为这是您了解《维以不永伤》,全貌的入口。”
  • 饥饿的女儿

    作者:虹影

    这本书固然说的是一个年轻姑娘与她的家庭的事,但也属于一个时代,一个地方,在最终意义上,属于一个民族。这民族与我们西方人印象中的中国很不一样,与我们了解的那一点“文化大革命”苦难相比,几乎不可同日而语。《饥饿的女儿》贯穿的特点是坦率诚挚,不隐不瞒。《饥饿的女儿》最成功之处,在于其情感不外溢的叙述风格。书中有议论,甚至点到哲理,但是故事讲述之清淡,与所写生活的灰暗,与难以置信的残酷,包括天灾,包括人祸,配合得恰到好处。而死神实际地到来,没有使生命低贱,反而使生命得到升华。
  • 唐人故事

    作者:王小波

    《唐人故事》是王小波20世纪80年代创作的小说,由于当时王小波先生尚未被大众发现,这本小说由他个人自费出版,仅印刷1000册,后一直无单行本出版,但其价值一直被众多专家学者看好,也是千千万万王迷们一直想买而找不到的。 《唐人故事》由“舅舅情人”、“夜行记”、“红拂夜奔”、“红线盗盒”、“立新街甲一号与昆仑奴”等五篇组成,属于王小波这位文坛异人的早期之作。一般来说,“早期”在别的作家那里可能意味着“习作”,但在王小波这里,这部早期之作所显示出来的灵气和奇异品质,即使放到整个当代文学来看,也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小说充满调侃、幽默和机智,颇能代表王小波小说的精髓,是王小波版的《故事新编》。
  • 玉观音

    作者:海岩

    这是一部以表现中国女性善良宽容之美的抒情之作,奇巧与朴拙并存,阴柔与阳刚兼蓄,品质细致而又不伤大气。海岩在《玉观音》中讲述了一个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女警察安心由于一次 偶然的“外遇”,生活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在亲与仇,情与法之间痛苦地纠缠, 她经历了死亡的残酷,也重新体味了爱情的甜蜜,最终成长为一个坚强完满的女 性,投入到极其艰苦、危险的缉毒工作中。海岩善于把警匪题材与爱情故事相结合,他笔下的人物性格鲜明,情节扣人心弦,海岩小说以其青春激情和人性的壮烈,近年来拥有了不少读者。
  • 大唐李白·少年游

    作者:张大春

    一个身为星宿、发为仙音,却只剩下名字的诗人;一个号称盛世,却以虚荣摧残着诗的时代 李白,改变了唐诗,却错过了时代;而整个大唐,又怎么错过了他? 作家张大春融历史、传记、小说、诗论于一体的浩瀚大作,2013年台湾《中国时报•开卷》十大好书 大唐,文治武功的极盛之世,一个以无比的自信和激昂风采拥抱世界的时代。原本最自由的诗,却被赋予格律的法度,成为改变命运的手段。 飘然不群的李白,心怀“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的理想,却为何没有科考资格,甚至隐瞒出身外出飘荡,注定与整个繁华世道错身而过?既然无从追随时代的格律,写诗恰是随意的他,又如何作出无人匹敌的诗句以达天听,成就“高力士脱靴,杨贵妃斟酒”的无上光荣?日后名满天下的他,何以还是迷失了最初的自我,以至千载以下,人们居然多只记得他的名字而已? 盛世背后、盛名之下,常常被忽略的,是自由的重负。后人所景仰、企羡、而追之不及的仙,不过是为俗世生涯所排挤在外的人;当现实的人生展开之际,诗句中的仙境,便也随着时代的种种前提、限制,一点一滴地凋零了。 李白,改变了唐诗,却错过了时代;而整个大唐,又怎么错过了他? 《大唐李白》系列是作家张大春现代小说技艺与古典文化素养之集大成作品,拟以百万字篇幅再造诗仙李白的一生、大唐盛世的兴衰。首部曲《少年游》透过梳理李白早年的萍踪游历,为读者解开诗人的身世、师从之谜,勾勒出盛唐时代的斑斓世相。作者在小说和历史之间捭阖出入,不仅以诗句推理出当时文人笔下心绪由来的内外世界,甚至大胆替李白“代笔”,对其诗作进行续补、改写。虚实难辨,却精彩叫绝,堪称理性和知识的完美狎戏。 我认为《大唐李白》这样的小说之所以迷人,不只是它用了许多“稗的、野的、不可信的历史”去编织李白这个传奇人物的周遭故事,还因为它用了诗这种朦胧的材料去逆推回当时的创作情境,并且试着让那个情境(时代的、社会的、个人的)重新活现,这毋宁对小说家来说是极大的挑战与满足。 因此这部书也可以说是一部考据、一部诗论、一部纪录片,当然还是一部新形式的、极度考验读者的小说。 ——吴明益(小说家、台湾东华大学教授)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盛世张皇,侧映出的却是诗人的出处两难。仰天大笑,终成蓬蒿,李白之悲,不亚于杜甫。而盛世张皇,不如说盛世窘迫,张大春竟以豪气写出了这种窘迫。 ——廖伟棠(香港作家、诗人)
  • 白鹿原

    作者:陈忠实

    在从清末民初到建国之初的半个世纪里,一阵阵狂风掠过了白鹿原上空,而每一次的变动都震荡着它的内在结构:打乱了再恢复,恢复了再打乱,细腻地反映出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陈忠实先生在这里,人物的命运是纵线,百回千转,社会历史的演进是横面,愈拓愈宽,传统文化的兴衰则是全书的精神主体,以至人、社会历史、文化精神三者之间相互激荡,相互作用,共同推进了作品的时空,在我们眼前铺开了一轴恢宏的、动态的、极富纵深感的关于我们民族灵魂的现实主义的画卷。 新版《白鹿原》特色: 1、完整呈现了1993年最原始版本。 2、全新精装本。内附多幅彩插,包括作者旧照、手稿影印件。更有电影《白鹿原》的美术设计师创作的精美插图首次面世。 3、全书浓缩着深沉的民族历史内涵,有令人震撼的真实感和厚重的史诗风格。 4、本书1997年荣获中国长篇小说最高荣誉--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已被改编成同名话剧、电影、舞剧、秦腔等多种艺术形式。
  • 长恨歌

    作者:王安忆

    《长恨歌》主要内容: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被一枝细腻而绚烂的笔写得哀婉动人,跌宕起伏。四十年代,还是中学生的王琦瑶被选为“上海小姐”,从此开始命运多舛的一生。做了某大员的“金丝雀”从少女变成了真正的女人。上海解放,大员遇难,王琦瑶成了普通百姓。表面的日子平淡似水,内心的情感潮水却从未平息。与几个男人的复杂关系,想来都是命里注定。八十年代,已是知天命之年的王琦瑶难逃劫数,与女儿的男同学发生畸形恋,最终被失手杀死,命丧黄泉。
  • 倾城之恋

    作者:张爱玲

    传奇里的倾国倾城的人大抵如此。 到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胡琴咿咿哑哑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不问也罢! 白流苏和范柳原这一对现实庸俗的男女,在战争的兵荒马乱之中被命运掷骰子般地掷到了一起,于“一刹那”体会到了“一对平凡的夫妻”之间的“一点真心”。 本书收录张爱玲于一九四三年至一九四四年创作的中短篇小说,包括《第一炉香》《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心经》等。
  • 九州·缥缈录V·一生之盟

    作者:江南

    大幕拉开,九州世界风云再起。 战火燎原,少年英雄的热血沸腾;纵横捭阖,乱世名将的战场铺开,广袤大陆正式挺进壮阔动荡的时代。 星辰的力量开始碰撞,盛衰荣辱惊心动魄。 爱情、友情、亲情;离别、背叛、伤害…… 天苍地老,每一刻都可能是永诀,谁人能用血与刀,刻下一生的承诺。 青铜之血苏醒、朔北白狼出山、青阳铁浮屠归来,各路人马蓄劲如张弓。 英雄站在世界的中心,呼吸整个天地,鲜血将重新书写历史的秩序!
  • 北京法源寺

    作者:李敖

    李敖平时写小说很少,《北京法源寺》是惟一的一本。 关于这部小说的主题和内涵,李敖自称很丰富。全书以具象的、至今屹立的古庙为纵线,以抽向的、烟消云散的历朝各代的史事人物为横剖,“写了四百多个小主题、小单元,如生死、鬼神、家国、君臣、朝野、夷夏、忠奸等,都有十分精辟的见解。”他说他写的就是一部哲理小说,是用文学的手法来表现。几乎全写男性的豪侠、男性的忠义、男性的决绝、男性的悲壮,以及男性的思想与行动。这种强烈表达思想的小说,内容丰富是十分罕见的。
  • 黄金时代

    作者:王小波

    陈清扬说她真实的罪孽,是指在清平山上。那时她被架在我的肩上,穿着紧裹住双腿的简裙,头发低垂下去,直到我的腰际。天上白云匆匆,深山里只有我们两个人。我刚在她屁股上打了两下,打得非常之重,火烧火燎的感觉正在飘散。打过之后我就不管别的事,继续往山上攀登。 陈清扬说,那一刻她感到浑身无力,就瘫软下来,挂在我肩上。那一刻她觉得如春藤绕树,小鸟依人,她再也不想理会别的事,而且在那一瞬间把一切全部遗忘。在那一瞬间她爱上了我,而且这件事永远不能改变。
  • 人生

    作者:路遥

    真正奠定路遥创作基础的作品是《人生》。当路遥年轻时不停地奔波在城市与乡村时,他最为熟悉的生活即是“城市交叉地带”,充满生气和机遇的城市生活对于象他那样的身处封闭而又贫困的农村知识青年构成了一种双重的刺激,不论在物质还是在精神上。路遥思考并理解了这一现象,在城市化的浪潮汹涌而来的种种冲击中,他提出了农村知识青年该如何作出选择。 早在大学读书时,路遥阅读了大量的经典名著,并对新中国的文学成就进行了一翻巡视,他发现以前的小说带有某种脸谱化的倾向,正如儿童眼中将电影中的人物形象简单分为“好人”和“坏蛋“,而人的思想是复杂的、多变的,绝对不能将复杂的人性这样简单的划分,这种思考体现在《人生》的主人公高加林身上。 《人生》发表于1982年,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构成了它的时空背景。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构成了其故事构架。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体现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 高加林正是作者着力塑造的复杂的人物。他身上既体现了现代青年那种不断向命运挑战,自信坚毅的品质,又同时具有辛勤、朴实的传统美德。他热爱生活,心性极高,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关心国际问题,爱好打篮球,并融入时代的潮流。他不像他的父亲那样忍气吞声、安守本分,而是有更高的精神追求,但是他的现实与他心中的理想总是相差极远,正是这样反差构成了他的复杂的性格特征。当他高中毕业回到村里后当上了民办小学的教师时,他很满足这个既能体现他的才能而又对他充满希望的职业,但是好景不长,他就被有权有势的大队书记高明楼的儿子顶替了,他重新回到了土地。正当他失意无奈,甚至有些绝望的时候,善良美丽的农村姑娘刘巧珍闯进了他的生活,刘巧珍虽然没有文化,但是却真心真意地爱上了高加林这个“文化人”,她的爱质朴纯真,她以她的那种充满激情而又实际的作法表白了她的炽烈的爱。而实际上她所得到的爱从一开始就是不平等,高加林在她的眼中是完美的,而她对于高加林来说只是在他失意时找到了精神上的慰籍。当机遇再次降临到了高加林身上,他终于抓住了这次机会,重新回到了城市。 城市生活给了高加林大显身手的机会,又让他重新遇到了他的同学黄亚萍。与巧珍相比,黄亚萍无疑是位现代女性,她开朗活泼,却又任性专横,她对高加林的爱炽烈大胆又有一种征服欲。高加林的确与她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他们有相同的知识背景,又有许多感兴趣的话题,当他们俩口若悬河、侃侃而谈时,高加林已经进入了一种艰难的选择之中。当高加林隐隐地有了这种想法时,他的念头很快便被另一种感情压下去了,他想起了巧珍那亲切可爱的脸庞,想起了巧珍那种无私而温柔的爱。当巧珍带着狗皮褥子来看他时,他的那种难以言说的复杂的感情一下子表现了出来。在经过反复考虑后,他接受了黄亚萍的爱,可同时意味着这种选择会无情地伤害巧珍,当他委婉地对巧珍表达了他的这种选择后,巧珍含泪接受了,但她却并没有过多地责怪高加林,反而更担心高加林以后的生活,劝他到外地多操心。但是泪水却在脸上刷刷地淌着。 但是好梦难圆,高加林进城这件事终于被人告发了,他要面对的是重新回到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他的所有的理想和抱负如同过眼云烟难以挽留了。他难以承受这份打击更难以面对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他减少了狂热而又冷静的反省,接受了德顺爷爷的一翻话,而后一下子扑倒在黄土地上。 路遥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话: 人生的道路虽然慢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这段话的确可以作为《人生》这篇小说的一个注解。
  • 王小波全集:红拂夜奔(第四卷)

    作者:王小波

    对于以思维为乐趣的人而言,王小波无疑是他们最喜欢的作家之一。在王小波去世后的这些年,他提供的文本的价值不仅没有因他的离去而失色,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愈亦显现。他创造的文学与美,像一束强光,透过时间的阻隔,启迪了广大青年的心灵。 为了纪念这位不朽作家离世十周年,首次编辑出版了《王小波全集》十卷本,该套书收录了王小波生前的重要著述,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首次整理出来的思想火花。全套书分为杂文、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书信集及未竟稿,约200万字。每部均配有王小波亲笔签名的精美藏书票。本书是全集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