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中国文学

  • 面孔

    作者:东君

    ★李敬泽、麦家、韩东倾心推荐。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当代文体破界创新之作。以古雅的汉语白描俗世众生相。连接浮生与幻梦,探访怪人和诗人。

    ★东君以一种天然去雕饰的语言,筑起了一个清静的小说世界。在这个喧哗的时代,《面孔》为我们带来了片刻出离周遭纷扰的可能。

    ★《面孔》的文体源自中国古代笔记小说,而内里蕴含着对现代生活的深刻洞察。传统形态与先锋精神在东君的笔下交融合一。

    《面孔》收入的四篇小说均有笔记小说的特点,叙事志人,只寥寥几笔,却风神能见。面呈异相的人、行为怪诞的人、分不清梦境与现实的人、默默无闻的诗人……他们注定湮没于历史,游走在烟火人间,与面具共生,与影子缠斗。如同一个冷静的旁观者,东君以古雅的汉语白描俗世众生相,在看似不经意的闲话漫谈间,那些无名之辈的面孔便如幽灵般一一浮现。

    【评价】

    多年来,他致力于将口语写作与词语写作加以融混,而词语与口语之间的萦绕、磨擦、激荡,给他的小说带来了一种无可名状的氛围与气韵。他在本质上是一个诗人,却扮演着一个说故事的人,并且以一个苦吟诗人的方式,在小说中营造着一种独特的意境,发出一种属于个人的声音。因此,他的小说更接近于中国古琴或水墨画:含而不露,虚实相生,于无声处有声,于无画处有画,在轻拢慢捻的叙事节奏之间忽生宕逸,在清淡幽静的语言内部暗藏讽谕。——茅盾文学新人奖组委会颁奖词

    他的文字有一种被旧家具染了的潮气和巫气。他的叙述给你带来的魅力就是让你离开现实。你看到的每一个场景,里面说话的声音,甚至闻到的大街的气息,都是和现实不一样的。——麦家(作家)

    东君表面上很谦让,很秀气,很文雅,骨子里很硬。这个人有一个奇怪的点:他是一把琴,又是一把剑。剑和琴怎么在东君身上,在他的小说中体现出来,这是最引诱我的东西。——程德培(评论家)

    东君的小说有着很好的阅读舒适度。这得益于他对中国传统叙述方式的化用,因为传统的语言方式隐含着千年传承的集体无意识,根植于我们的血脉。就此而言,东君为中国当代文学写作提供了一种很有价值的样本。——陈东捷(《十月》主编)

    《面孔》以中国笔记为体,融汇世界现代文学的观念涵养,成为当代文体破界的创新之作。文体的破界和不确定性是东君对这个时代的写作所尝试贡献的一种新状态。——吴俊(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

    《面孔》并没有把散落的珍珠搭建为一座玲珑剔透的珍珠塔的主观意图,但这些珍珠又可以串联起来,有机服务于作者所要表达的东西: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有各种各样的面孔、各种各样的性情,也有各种各样的活法,因此构成了人类的丰富性、多样化。——肖瑞峰(浙江工业大学教授)

    东君希望写出那些最为必要之物,希望直抵生活最隐秘的核心,为此,他召唤出无数陌生人的明灭面孔,且找寻它们与星辰之间的关联。——张定浩(诗人、评论家)

  • 张枣诗文集

    作者:张枣

    ● “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 / 梅花便落了下来”

    ● 张枣逝世十一周年后,迄今全部诗文首次结集

    ● 全新收录张枣书信、佚作等大量珍贵文字

    ● 附《张枣年谱简编》,可做张枣研究重要材料

    ——————————

    诗人张枣迄今发现的全部诗文,共五卷:《诗歌卷》《诗论卷1·现代 性的追寻》《诗论卷2·讲稿随笔》《书信访谈卷》《译作卷》。


    《诗歌卷》:迄今发现的张枣诗作全收录,包括近年新发现的《拉丁黑门》《北京城的碎片》等13首首版《张枣的诗》中未收录的新诗;

    《诗论卷1·现代性的追寻》:张枣在留德期间的博士论文,从一个当代诗人的写作经验出发,构造了一种个人的新诗史逻辑,梳理1919年以来的中国新诗发展史;

    《诗论卷2·讲稿随笔》:收录张枣的讲稿和文章,讲稿部分是极其精彩的现代诗歌课,其中新收入张枣关于卞之琳、闻一多的比较文学讲稿数万字,以及《雪花》等数篇短文;

    《书信访谈卷》:张枣书信内容首次出版,萃集张枣写给友人、同行和学生的六十余通信件,收信人均为当年书信的背景和缘由作了笺释;

    《译作卷》:张枣的译诗、译文合集,卷末附有编者颜炼军编纂的《张枣年谱简编》。

  • 瓦猫

    作者:葛亮

    【编辑推荐】

    ●《瓦猫》是一本有关手艺人的小说,然而又不全是。他们经手而成的物件,是曾在这世界过往的zui好宣示。他们的命运,交织与成全于历史;他们的尊严、执着与信仰,如棱镜,折射这世上大多数的我们;他们是这时代的理想主义者,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篇目在杂志刊发后 ,即跻身“收获文学榜”“十月小说榜”等各大文学榜单,并被《新华文摘》等刊物纷纷转载。其中《书匠》更入选2020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阅读题,在网络上引起广泛热议。

    ●华美精装,专色印刷,特邀知名设计师设计,封面插画由九岁艺术神童绘制。封面用纸采用米白稻香,典雅素朴,二封为宫墙红,庄重浓烈,内文60g瑞典轻型纸,随身携带不负重。

    【内容简介】

    《瓦猫》一书事关手艺,其中涉及古籍修复师、理发师以及陶艺师三个匠种,空间跨越三城三地,由南京、香港到昆明,从江南、岭南再至⻄南,时间跨度则从当代溯至⻄南联大时期,呈现出多元的叙事⻛格和气象。此次以“匠人”为故事之引,葛亮寻找的仍是人的尊严、执着与信仰,时代开阖变迁之际,人的遭遇与变革,一鳞一焰,是为匠传。

    ●瓦猫,是庇佑匠人的神兽,看得见莽莽过去,亦守望着无尽未来。

  • 大樟树下烹鲤鱼

    作者:雷默

    大樟树下烹鲤鱼》一书收录了雷默近四年的中短篇小说。这些小说视野宽广,主题多变,涉及生死、童年、饥饿、寻找,甚至还有科幻,小说在一个切面上展开,进入人物隐秘复杂的内心世界。如《祖先与小丑》《飘雪的冬天》等小说对生命的流转,在生生不息的繁衍过程中体会得到与失去,以探求普通 人的人生过程中具有普遍意义;《苍蝇馆子》《著名病人》《大樟树下烹鲤鱼》等小说把视角对准了美食,对食物的迷恋和审美上,体会到世事的苍茫,而寻找的过程又回归了生命的本源。本书是对雷默近年小说创作的一次高质量的精选,代表了他的创作成果,适合文学爱好者阅读。

    这是一部劝人向善的小说,也是一部敬畏生命的小说,甚至可以说是一部悟道的小说。写烹鱼的人,也写吃鱼的人。当烹鱼人做出真鱼时,人心是假的,当烹鱼人做出假鱼时,人心却是真的。这个过程,也可以看作雷默写作的过程和手段,甚至可以看作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表象看,雷默热衷甚至迷恋尘世的喧嚣,真正的可能是,他的内心水长山高。——郁达夫小说奖组委会授奖词

  • 文城

    作者:余华

    【编辑推荐】

    ★时隔八年,余华全新长篇重磅归来!

    ◆人生就是自己的往事和他人的序章

    时代的洪流推着每个人做出各自的选择。

    这是一个荒蛮的年代,结束的尚未结束,开始的尚未开始。

    ◆我们总是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语言的作家那里,读到自己的感受,甚至是自己的生活。假如文学中真的存在某些神秘的力量,我想可能就是这些。

    ——余华

    ★写《活着》的余华又回来了!这一回不止是时空上的突破

    ◆讲述南方小镇上各色人物的爱恨悲欢

    颠沛起伏的人生故事牵引出军阀混战、匪祸泛滥的时代之殇

    ◆铺开一幅荡气回肠的时代画卷

    在民间叙事中融入魔幻色彩,时空绵延,人物纷杂,情节跌宕

    ◆谱写一曲关于命运的荒诞史诗

    细腻而宏大,舒畅而勇猛,夹杂着黑色幽默,道出生命的脆弱与柔韧

    ★ 余华亲自选定封面插画

    ◆封面插画来自当代艺术家张晓刚作品《失忆与记忆:男人》,风格独特,意蕴广远。

    【内容简介】

    在溪镇人最初的印象里,林祥福是一个身上披戴雪花,头发和胡子遮住脸庞的男人,有着垂柳似的谦卑和田地般的沉默寡言。哪怕后来成了万亩荡和木器社的主人,他身上的谦卑和沉默依旧没有变。他的过去和一座谜一样的城联系在了一起,没人知道他为什么要找一个不存在的地方。

    他原本不属于这里,他的家乡在遥远的北方。为了一个承诺他将自己连根拔起,漂泊至此。往后的日子,他见识过温暖赤诚的心,也见识过冰冷无情的血。最终他徒劳无获,但许多人的牵挂和眼泪都留在了他身上。

    “文城在哪里?”

    “总会有一个地方叫文城。”

  • 石榴树上结樱桃

    作者:李洱

    《石榴树上结樱桃》是李洱的涉足当代农村题材的作品。小说语言如杂花生树、生动幽默,各色人物性格鲜明,被誉为中国乡村社会寓言。荣获首届“华语图书传媒大奖”,根据本作品改编的同名电影入围第34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德国总理默克尔将德文版《石榴树上结樱桃》送给中国国家领导人,并点名与李洱对谈。

  • 致新年快乐

    作者:须一瓜

    电影《烈日灼心》原著作者 须一瓜 全新力作

    一群逆向驶入时代的年轻人

    一些人生中重大的转境时刻

    一个善意进入崎岖世间的故事

    人生也许就是如此吧,总有绚丽的七彩气泡在飞。总有人只为生命的荣耀而战。总有些傻瓜,一辈子目光远大。

    我书写那些把人生

    当恋爱一样过的人们

    ——须一瓜

    一家工艺礼品厂,名叫新年快乐

    一个有警察梦想,却被按在琴凳上学琴的二世子,名叫成吉汗

    一个血性勇猛,却被诬陷而失去公职的警察,名叫猞猁

    一个晚自习路上遭流氓侵犯,从此对不良人员恨之入骨的学霸,名叫边不亮

    一对因脑子迟钝而饱受欺负、从而羡慕警察威风的双胞胎,名叫郑富了郑贵了

    几个各有伤痛的年轻人聚合到“新年快乐”厂

    在嫉恶如仇、除暴安良方面的心思

    奇妙地一拍即合

  • 傍晚降雨

    作者:吕德安

    汉语诗歌的沉潜之作,倾心于微物之神

    第三代诗歌代表诗人吕德安四十年诗歌创作集粹

    “有谁像我这样躺卧在天空下,起伏着,像尘土。”

    【编辑推荐】

    被称为“中国的弗罗斯特”,吕德安40年诗歌生涯的全面文献性总结,由诗人亲自编选的诗歌精选集。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吕德安从1979到2019四十年间的诗作,按创作年代分为四辑,并特别收录吕德安的长诗若干作一辑,书末特附吕德安创作履历表,可以说是对诗人吕德安创作生涯的一次较全面的文献性总结。

    如果说诗是可分享的秘密,那么抒情性则是这些诗作一以贯之的内在出处,也是催生这些富有情感的写作的伦理焦点。吕德安的诗朴素且乡土气息浓厚,有一种直击心灵的美,他笔下那些简单的事物,石头、大海、光和大地都成为一种孑然独立的纯然存在。吕德安拥有一种驭繁为简的能力,在他的诗歌中,技巧和真诚达成高度的融洽,字里行间由内而外散发出灵性的光芒。

    【他人荐语】

    他的诗朴素且乡土气息浓厚,有一种直击心灵的美,因此有人将他誉为“中国的弗罗斯特”。

    ——第十届华语文学传媒奖入围评语

    我们终于可以面对几位如大树般临风独立的,具有明确的风格和石头一样沉重的文本的诗人了。在这里我指的是吕德安。——于坚

    吕德安是一个“向后寻找理想的人”。——韩东

  • 十三邀:我们时代的头脑与心灵 (全四辑)

    作者:许知远

    《十三邀》,我们时代里无尽的盛大对话,对真感情与真思想永无止境的找寻。许知远历时4年对话52位杰出人物,在52个领域跨界游走,重生对个体的信念,重建对话的精神;通过《十三邀》,与我们时代的头脑与心灵直接对话,搭载他们的思想巨舰光顾历史与未来:4季内容全收录,精美函盒珍藏版。

    ◎编辑推荐

    ★全民现象级访谈节目《十三邀》全4季内容首度结集:打破节目区隔,重新划分主题,许知远策划主创,陈冲作序推荐:

    《十三邀》总播放量超 13 亿,数度引发破圈式全民讨论,是目前国内影响力极大、口碑极好的访谈节目。

    本次出版首度将4季内容深度整理、全番结集,并按人物类型重新划分为艺术家、时代偶像、知识分子、浪潮人物4个分辑,堪称一部时代声音的纪念碑。

    ★树立人物访谈的新典范,以个体为样本,探讨时代精神:

    时代发展的进程中,各个领域涌现出极富性格的杰出个人,他们的故事与思考值得被反复追问,借此,我们才得以知道这一切是如何发生,又付出了何种代价。所以,《十三邀》挑选受访者的方式就是它的最大特色:每一个个体都是一面鲜明的旗帜,一种诠释时代和世界的角度和叙事。

    许知远以知识分子的独特视角,对谈52位标志人物,从中发掘真实,尊重真实,找到真正丰沛的个体表达;同时通过对话厘清自我,理解他人,折射时代心灵。

    ★《十三邀》在割裂的时代重建对话精神,极大地扩展了知识分子的可能性:

    对话到底意味着什么?在《十三邀》中,许知远通过对话的形式,将个人思想、时代精神与众多人物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既跨界又自由,构筑了我们时代迄今为止最为盛大的一场对话的欢宴:从每一个人物视角,切入历史与当下的议题,从每一份珍贵的个人经验出发,抵达一个更宽阔的世界。

    ★对话历时4年,文稿打磨历时1年,内容体量远超视频;许知远专门为每位人物撰写点睛式侧写

    相比剪辑后呈现的视频节目,图书版《十三邀》更为忠实、细腻、全面地呈现访谈内容,收录多个未能被视频呈现的精彩瞬间和访谈照片;

    许知远审视与每位对话者的关系,撰写精彩的人物侧写,亦可视为进入访谈之前的一次导览。

    ★与视频截然不同的阅读美学:通过书籍这一更为人性的中介,读者将不再只是对话的旁观者,而是深度的参与者。

    每位嘉宾均附时间年表,人生轨迹一览无余;

    新加大量注释,构筑更为纵深的阅读场景,方便读者深入理解。

    从视频到纸书的转变,更耐读,更易懂,更具收藏性:定格对话的精彩与宽广,留存思想的碰撞与闪光,呈现我们时代更有温度和深度的对话美学。

    ◎内容简介

    关于成功,也关于失败的艺术,关于符号与表达,也关于偶像与浪潮,关于时代大问题,也关于另辟蹊径的小注脚,关于知识和审美,也关于个体的多种可能性。关于与过去的人和解,也关于什么样的生活值得过。

    关于史学大家许倬云谈论年轻人应该如何安顿身心、安顿自我,也关于人类学家项飚对我们生活中“附近”消失之后的理解与新的建议;关于功成名就后的艺术家,如何看待创造与失败、艺术与权力之间的关系;也关于我们时代最知名的知识者如何谈论价值,寻求理解,提出问题……

    《十三邀》,是著名知识分子许知远与我们时代中各行业、各领域内最具典型性的样本人物所展开的一场盛大对话。他们各自以独有的视角,在个体与时代、智性与审美、自我与世界、见识与创造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对话与交流,共同对个体与时代做出的观察与思考,全面展示出我们时代最优秀的头脑与心灵对历史、当下和未来做出的追问和探索。通过《十三邀》,我们阅读到52段故事,体会52种人生,游历52种交错的时间与空间,遇见52种立场和价值,它不仅是一个访谈,更像是一种旅行。

    与视频节目不同,图书版《十三邀》打破了1至4季的区隔,重新划分为艺术界、演艺界、人文知识分子、时代浪潮人物等四大领域,使得每个领域的意见、经验与心得更加具有模板作用,以不同领域中正在发生的样本,探求我们这个时代的发展切片,进而带领读者在这些对话的碰撞中重新观察和理解这个世界,我们的世界也正因这样精彩的对话而变得魅力非凡。

    ◎作者自述:

    这些对话以四卷本的形式出现在眼前时,给我带来另一种慰藉。我的印刷崇拜再度被唤醒,似乎认定唯有印在纸上,才更可能穿越时间。比起节目,它更像是我的个人作品,我们的对话也以更全面的样貌展现出来。

    ——许知远

    ◎名人/媒体推荐

    从上海第一次采访到现在近两年的时间里,我也只见过许知远两回,但是他似乎已经成了一位老朋友。我们是为同一种精神而欣喜,同一种人格而坚持,同一种逝去而悲哀;我们是被同一种情操所感染,同一种养料所滋润,同一种温暖所安抚。

    ——陈冲(导演 演员)

    你们做(《十三邀》)节目,经过网络发散出去,是可以代替学校教育的。我希望更多人做。传播知识,刺激思想,引导风气。

    ——许倬云(历史学家)

    作为观众,十三邀让我看到了一系列有趣的心灵;作为被访者,十三邀让我直接进入公共讨论,打开了新的思考空间。

    ——项飙 (人类学家)

    十三邀影响很大,批评也不少,正常。我喜欢许知远不惮显露自己,包括自己的弱处,这想来也是真诚对话的应有之义。

    ——陈嘉映(哲学家)

    我很喜欢许知远老师,他在这个“过分娱乐化、浅薄的时代”,真诚而质朴地保持着认真和严肃,《十三邀》给我的感觉就仿佛是一个平时只有奶昔可以喝的人第一次喝到了白开水,它平静、淡然、清透,让我觉得原来这才是自己本该喝的东西,而且应该一直喝下去。

    ——河森堡(科普作家)

    虽然许知远老师肯定瞧不上我,但我特希望跟他对谈,他做的那个(《十三邀》)就是中国味道的《蕨间访谈》。对错观点啥的都不重要。

    ——李诞(脱口秀演员、作家)

    《十三邀》令人耳目一新,它的创造性也在这里,它之于脱胎于电视台演播厅的访谈,好似台湾新电影之于琼瑶电影,走出三厅,发掘真实,尊重真实,并赋予真实以创造和审美。

    ——雷晓宇(作家)

    ◎观众评价:

    《十三邀》呈现的种种冲突和思考,也正是它的价值,虽然许知远显得与这样一个时代格格不入,但作为个体思考者存在和发声的珍贵也是不容忽视的,同时也带来了有趣的思想撞击。试想,如果没有这种“不成熟”的“冲动”带来的冲击,又有什么意义呢?中庸本身也许不需要被否定,但中庸带来的往往不是认知边界的拓展,反而是某种保守,某种意义上传统的守卫者,但对于舒适区的逃离本身就是和“卫道士”的对抗,这样才有可能迸发新的思想,正像是欧洲的启蒙运动那样。然而,《十三邀》也让我感觉启蒙运动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希望这不是自欺欺人的错觉吧。

    ——华云枫

    看《十三邀》对思想的改变是剧烈和彻底的。那么多人物,每个人都能在与许老师的交谈中,谈出那些他们最珍贵的思想、经验、人生,这些是在我可及的所有视频节目中,独一无二的,因此,《十三邀》对23周岁的我本人意义非凡,这几年的人生观的逐步完善,与看这个节目不能说没有联系。每一次对话,都是一次思想的盛宴,每一期,都值得不断玩味咀嚼,每一个看完《十三邀》的夜晚,都觉得良宵难得。

    ——雨墨

  • 廊桥夜话

    作者:张翎

    *内容简介

    “一个没有离开过家的人,是没有故土的。”

    中国乡土的诗意和悲凉

    三代人近百年的命运回旋

    首次发表于《十月》杂志

    甫一发表便被《小说月报》《中华文学选刊》《长江文艺》争相转载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得主、著名海外华文作家张翎继《余震》后又一重磅作品

    五进士村,位于浙南和闽北的交界处,它有与众不同的绿,也有难以挣脱的穷。杨家三代儿媳的进门,都与“瞒”和“骗”脱不开关系。李月娇趁着夜色,逃跑过两次,但两次都是自己回来的,为了一双儿女阿贵和阿意,从此心无旁骛,变成了阿贵妈。她的婆婆年轻时,十年内跑了三次,正因为她确定再美的山水也镇不住一个“穷”,所以格外仔细地盯住儿媳,掌控着家。阿珠,从越南来,不断以谎言自保,可回乡已是奢望。“廊桥”既是中心地标,又是核心意象,它连缀起历史、现时和未来。张翎以她特有的方式叙述着对于生活的谛听、审视和思索,是一部令人深思的现实主义力作。

    *名人推荐

    张翎的小说大气、从容、深情,而且有一种沉实而安静的品质。她以自己的专注和柔韧,守护传统价值的光辉,敬畏一切人性的美德,也为它的裂变、劫难作证,并从个人和民族的创伤记忆中领悟生命之重。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授奖辞

    张翎的语言细腻而准确,尤其是写到女人内心感觉的地方,大有张爱玲之风。当然,张翎不是张爱玲,张翎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莫言

    天生具有好的语感,可张翎还嫌不够,还要语不惊人死不休地锤炼她的小说语言。

    ——严歌苓

    人们总在说现实主义。而现实主义怎么做?现实主义的艺术品质和工作伦理,从张翎这里可以看到。

    ——李敬泽

    张翎是一个特别有胆气的作家,她持续直视生命褶皱深处的创伤和疼痛;同时她也是一个特别有温度的作家,她笔下的人物无论深陷多么幽深的苦痛,最终都能带着光实现自我的一个更新。

    ——冯小刚

    我很喜欢张翎老师对作品非常精细的处理节奏,读起来会觉得每一个情节的推进都理所当然。

    ——笛安

  • 刘慈欣少年科幻科学小说系列第二辑 全频带阻塞干扰

    作者:刘慈欣

    刘慈欣给孩子的经典科幻!

    《流浪地球》电影美术组原班人马加盟!

    导演郭帆、张小北、兔子瞧、未来事务局等众多科幻大咖倾情推荐!

    带你一览散落在“三体”之外的刘慈欣宇宙世界!

    为孩子种下科学的种子!

    “刘慈欣少年科幻科学小说系列”第二辑均为刘慈欣的经典作品,其中多篇小说曾荣获中国科幻“银河奖”,代表了作者创作的极高水平,很多作品中能看到后来《三体》的影子。作者重新对这些作品进行调整和修订,使之适合少年儿童的阅读心理和接受能力,兼顾文学性与科学性,对于培养孩子的科学精神、激发其想象力、拓展视野和知识面,都有所裨益。本辑共五册:《流浪地球》《中国太阳》《天使时代》《赡养世界》《全频带阻塞干扰》。

    本册是一篇宏大的军事战争小说,它有着超出科幻创作本身的意义,能够让孩子们学到很多历史知识。两国交战发起全面攻击,在残酷的国土保卫战中,一方无力抵挡另一方由高科技电子制导武器的进攻,节节败退。唯一的办法,是制造一场阻塞所有电子频带的电磁干扰,使双方的电子仪器同时失灵,拉回双方电子战领域的平衡。

  • 刘慈欣少儿科幻系列

    作者:刘慈欣

    本丛书从刘慈欣作品中选择了28部适合少儿阅读的作品,共分6册,第1册《天使时代》《全频带阻塞干扰》《超新星纪元》《信使》,第2册《中国太阳》《地火》《乡村教师》《思想者》,第3册《地球大炮》《朝闻道》《人和吞食者》《命运》《微观尽头》,第4册《梦之海》《诗云》《欢乐颂》《山》《纤维》,第5册《流浪地球》《微纪元》《时间移民》《白垩纪往事》《带上她的眼睛》,第6册《光荣与梦想》《混沌蝴蝶》《圆圆的肥皂泡》《赡养上帝》《坍缩》,想象瑰丽奇特,有利于培养少儿的想象力。

  • 刘慈欣少年科幻科学小说系列第二辑:天使时代

    作者:刘慈欣

    刘慈欣给孩子的经典科幻!

    《流浪地球》电影美术组原班人马加盟!

    导演郭帆、张小北、兔子瞧、未来事务局等众多科幻大咖倾情推荐!

    带你一览散落在“三体”之外的刘慈欣宇宙世界!

    为孩子种下科学的种子!

    “刘慈欣少年科幻科学小说系列”第二辑均为刘慈欣的经典作品,其中多篇小说曾荣获中国科幻“银河奖”,代表了作者创作的极高水平,很多作品中能看到后来《三体》的影子。作者重新对这些作品进行调整和修订,使之适合少年儿童的阅读心理和接受能力,兼顾文学性与科学性,对于培养孩子的科学精神、激发其想象力、拓展视野和知识面,都有所裨益。本辑共五册:《流浪地球》《中国太阳》《天使时代》《赡养世界》《全频带阻塞干扰》。

    《天使时代》:生存和所谓“人”的定义哪个更重要?我们从这本书中隐约可以看到刘慈欣在“三体三部曲”中对人类命运的思考。人类基因编程、计算机模拟技术飞速发展,超弦计算机运算能力强大到可以模拟出不同宇宙创生及其以后的所有事情,因此我们所在的宇宙的模型也被模拟出来,利用该模型,人类的过去、现在、未来都将暴露在控制计算机的人的面前,世界透明下来,一切黑暗都将无处躲藏。

  • 刘慈欣少年科幻科学小说系列第二辑:赡养世界

    作者:刘慈欣

    刘慈欣给孩子的经典科幻!

    《流浪地球》电影美术组原班人马加盟!

    导演郭帆、张小北、兔子瞧、未来事务局等众多科幻大咖倾情推荐!

    带你一览散落在“三体”之外的刘慈欣宇宙世界!

    为孩子种下科学的种子!

    “刘慈欣少年科幻科学小说系列”第二辑均为刘慈欣的经典作品,其中多篇小说曾荣获中国科幻“银河奖”,代表了作者创作的极高水平,很多作品中能看到后来《三体》的影子。作者重新对这些作品进行调整和修订,使之适合少年儿童的阅读心理和接受能力,兼顾文学性与科学性,对于培养孩子的科学精神、激发其想象力、拓展视野和知识面,都有所裨益。本辑共五册:《流浪地球》《中国太阳》《天使时代》《赡养世界》《全频带阻塞干扰》。

    《赡养世界》:本册是刘慈欣最为深刻的关于社会问题的思考,这个故事中我们能看出一位科幻作家的责任不只在于用科学家的眼光展望科技的未来,也在于反思人类的过去。一个衰败的文明社会在宇宙的各处撒下生命的种子,当一个种族完全失去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时候,他们只能依靠机器生存。财富和技术向着少数人集中,各个方面的贫富差距变大。但是富人却开始想尽一切办法向穷人抛洒财富。

  • 遗忘者

    作者:法医秦明

    闯空门的小偷绝对没有想到,

    居住在此的一家四口,竟然早已横死屋中。

    吊诡的是,死在浴室中的年轻孕妇并非这家中的女儿,她与其他三人毫无血缘关系!

    而失踪女儿的尸体,最终出现在二十公里外的化粪池中……

    腐臭的凶宅、被秽土堵口而死的女人、小龙虾缠绕的笼中白骨……

    十七年前的那场大雨,悄然酿成寒冷刺骨的杀意。

    层层揭开的怨念,缠绕着韩亮的过往,也萦绕在每个目击者的心头。

    她们,曾经被遗忘;她们,不该被遗忘。

    那么,“活埋”她们的人里,有没有你?

  • 历史的温度

    作者:张玮

    历史是万花筒,每个人看到的不同,每个角度看到的也不同。有的人看到了残酷,有的人看到了温情。有的人看到了杀戮,有的人看到了救赎。有的人看见了别人,有的人看见了自己。有的人假作真,有的人真作假。

    史书上的一段话、一个名字,在张玮的笔下呈现出一张张意想不到的面孔。

    张玮书写的历史,亦正亦暖。正,是因为,在“馒头说”的一个个历史故事中,张玮都尽量用一种第三方、不带感情色彩的口吻还原当时的历史事件。很多历史事件和人物,都有两面性,我们不能跳出当时的历史环境,现在用“上帝视角”去评价当时的人和事,这对当时的人来说,不公平。

    而暖,是有趣、有温度,历史不再是冷冰冰、生人勿近的,看似由时间、地点和一连串数据组成的历史事件,背后的主角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有人性、有故事、有真的性情,风趣的文字让原本枯燥的历史变得活色生香。

  • 徐迟散文选集

    作者:  徐迟

    这一本选集,从1936年开始,迄1978年为止,经过42年。

  • 慎余堂

    作者:李静睿

    青年作家李静睿34万字长篇历史小说全本,让人一口气读到半夜的精彩故事!

    李静睿以作家的冷峻笔触和女性的细腻与体恤,为读者讲述了北洋时期一个盐商家族的兴衰故事,鲜活地呈现出了其两代人被历史洪流所裹挟和冲撞的苍凉命运和归途。——《十月》编辑谷禾

    小皇帝退位之时,四川孜城盐商 余立心掌管慎余堂已有十年。余立心只想于乱世之中保全祖业,革命也好,保皇也罢,他唯求置身事外。 世事渐乱,余立心的总角之交、孜城袍哥陈俊山在军阀混战中突遭暗杀,余立心决定北上京城,以寻靠山,却不知自己将逐步陷入革命之后的政局泥潭。

    余立心的长子济之、次子达之、幺女令之则各有心事。济之自美国学医归来,冷眼看乱世家国;达之在东洋踯躅数年,只想把彼时之国摧毁再建;令之自小在父兄的庇护下长大,未婚夫林恩溥为孜城另一盐商大族长子,然而青梅竹马的恋人自从东京归来,却变得全然陌生,令之原本以为自己永远不会知道真相……

  • 晚婚

    作者:辽京

    【编辑推荐】

    ◆ 不安的心是无底的洞,幸福只填得满一半!

    “眼光不要太高啊”“谈恋爱这么久了,怎么还不提结婚”“结婚有那么可怕吗”

    刚过30岁,年龄、婚姻、家庭……甚至你自己,非得把你从自我中拖出来,

    提醒着:妻子/丈夫的角色,轮到你了。

    ◆ 用城市适婚女性的典型困境,分解现代人无孔不入的孤独

    一段年龄、阶层、家庭背景均有差异的亲密关系,从无到有,到出现裂痕,再到平衡牢固。

    离现实很近,比现实深比现实暗,辽京给残酷的内核外面涂了一层奶油。

    ◆ 在时间的挤迫、社会的框架下,亲密关系中隐秘的苦痛和困惑,直视无碍

    阅读辽京笔下的故事,能获得阅读社会调查、纪实报告、心理分析一般的现实感。

    ◆ 如摄像机镜头下的亲密关系实录

    幸福很容易描述,痛苦则在各种拐弯抹角的缝隙里出现,小说就要抓住这种一闪念间的东西。

    ——辽京

    ◆ 曾用名《默然记》,豆瓣阅读累计136 966次(截至2020年12月)

    【内容提要】

    “三十岁之后,她觉得时间陡然加快了,

    一切尚未开始,就开始觉得要赶不及,赶不及了。

    杨浩来得不早不晚,命中注定,应该是他,只能是他。”

    黄婉丝毕业后进入一家外企做人力。她忠诚勤勉,十年之内升了两级,薪水翻了三倍。通勤时会在地铁上记几个单词,搬家时会把优秀员工奖杯小心地往垫了碎纸的箱子里装。家里盖房、妹妹念书,全靠她。

    男友杨浩小她四岁,独生子,吃穿用度都不凡。虽然家境好,但并不是娇生惯养长大的。

    这一年里,念高中的妹妹意外怀孕,黄婉丝突然被裁员,房东通知要收房子……杨浩都陪着她度过。在心理上,她对杨浩的亲近感,超过了对父母的。

    结婚、度蜜月、生孩子,原本顺理成章。然而黄婉丝总有种莫名的紧张感。有一晚,她偷偷摸摸翻了杨浩的手机。她甚至一直在表演假想中的高潮。

    黄婉丝问杨浩:是不是因为妈妈生病,才着急求婚?

    他答:也不全是。

    -----------------

    在时间的挤迫、社会的框架下,

    亲密关系中隐秘的苦痛和困惑,直视无碍。

  • 晚婚

    作者:辽京

    【编辑推荐】

    ◆ 不安的心是无底的洞,幸福只填得满一半!

    “眼光不要太高啊”“谈恋爱这么久了,怎么还不提结婚”“结婚有那么可怕吗”

    刚过30岁,年龄、婚姻、家庭……甚至你自己,非得把你从自我中拖出来,

    提醒着:妻子/丈夫的角色,轮到你了。

    ◆ 用城市适婚女性的典型困境,分解现代人无孔不入的孤独

    一段年龄、阶层、家庭背景均有差异的亲密关系,从无到有,到出现裂痕,再到平衡牢固。

    离现实很近,比现实深比现实暗,辽京给残酷的内核外面涂了一层奶油。

    ◆ 在时间的挤迫、社会的框架下,亲密关系中隐秘的苦痛和困惑,直视无碍

    阅读辽京笔下的故事,能获得阅读社会调查、纪实报告、心理分析一般的现实感。

    ◆ 如摄像机镜头下的亲密关系实录

    幸福很容易描述,痛苦则在各种拐弯抹角的缝隙里出现,小说就要抓住这种一闪念间的东西。

    ——辽京

    ◆ 曾用名《默然记》,豆瓣阅读累计136 966次(截至2020年12月)

    【内容提要】

    “三十岁之后,她觉得时间陡然加快了,

    一切尚未开始,就开始觉得要赶不及,赶不及了。

    杨浩来得不早不晚,命中注定,应该是他,只能是他。”

    黄婉丝毕业后进入一家外企做人力。她忠诚勤勉,十年之内升了两级,薪水翻了三倍。通勤时会在地铁上记几个单词,搬家时会把优秀员工奖杯小心地往垫了碎纸的箱子里装。家里盖房、妹妹念书,全靠她。

    男友杨浩小她四岁,独生子,吃穿用度都不凡。虽然家境好,但并不是娇生惯养长大的。

    这一年里,念高中的妹妹意外怀孕,黄婉丝突然被裁员,房东通知要收房子……杨浩都陪着她度过。在心理上,她对杨浩的亲近感,超过了对父母的。

    结婚、度蜜月、生孩子,原本顺理成章。然而黄婉丝总有种莫名的紧张感。有一晚,她偷偷摸摸翻了杨浩的手机。她甚至一直在表演假想中的高潮。

    黄婉丝问杨浩:是不是因为妈妈生病,才着急求婚?

    他答:也不全是。

    -----------------

    在时间的挤迫、社会的框架下,

    亲密关系中隐秘的苦痛和困惑,直视无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