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中国文学

  • 胡适文集(套装全3册)

    作者:胡适

    《胡适文集:读书与胡说(套装全3册)》经过五十年代初期那场对他全面否定的批判运动后,中国的年轻一代大都知其名,不知其言;五十岁以上的人更是噤若寒蝉。“反动文人”、“西崽”、“美帝走狗”、“国民党代言人”、“大资产阶级思想代表”等等帽子无不适合他,且似嫌小。 然而,从唯物主义的历史眼光看,胡适在文学、哲学、史学、道德、教育、文化等诸多思想和学术的领域中硕果累累、功绩辉煌。从1917年因提出文学改良的纲领而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暴得大名”,成为中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到1962年在台湾一个酒会上因心脏病发作心力衰竭而逝,40多年时间中,胡适一贯以“但开风气不为师”为己任,做了令人瞩目的开拓工作,在中国的思想学术界掀起过巨大的波澜,一生毁誉双重,是“20世纪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一位中心人物”。
  • 木子美性愛日記

    作者:木子美

    木子美,一個25歲的廣東女子,柔弱,文靜,卻在2003年秋天成為網路上和媒體圈中最受關注且最富有爭議的女子。 她用日記體在網路中寫作,記錄下自己的性愛,尤其是迷亂的和諸多男人的瘋狂。她寫下了和「搖滾歌星王磊」的一夜情,引起了軒然大波,也把她的日記「遺情書」推上了前台,至今已有數千萬人次上網瀏覽。 近日東森新聞採訪木子美本人,又掀起大陸豪放女的熱潮,本公司特將木子美的《遺情書》及《遺情書‧前傳》合併以特惠價格發行,完整呈現赤裸裸的木子美告白,限量3000套,售完絕不再版,希望您不要錯過!
  • 似水流年

    作者:张恨水

    《似水流年》讲述安徽青年学生黄惜时在小河边偶睹一女子之曼妙,心向往之,怅惘中登上去北平读大学的火车,竟巧遇白行素,相谈甚欢,抵京后继续追求不舍,上了同一所学校。北平的交游令惜时很快意识到金钱的威力,虚荣所至冒充大少,为漂亮的交际花米锦华挥霍无度,无视父亲的辛劳,不停要钱。黄父到北平探望,惜时嫌其老土,在米面前竟假作不识其父,后被米识破,愤而分手。父子亦断绝关系。惜时心中郁闷出门寻欢,竟染上梅毒,花光积蓄贫病交加,以至流落街头。深惑隗恨难当,发愤做了徒步旅行家。
  • 平凹散文

    作者:贾平凹

    《平凹散文》将带你领略贾平凹散文的另一种风采。贾平凹的美文化章,说难也易,说易也难,看具体怎么去操作。《平凹散文》收录了贾平凹的散文作品数十篇,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构思新颖、文笔精妙,充分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及丰富的人生阅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独特的写作风格,非常值得一读。
  • 人在江湖

    作者:韩少功

    《人在江湖》主要内容:我投入文学写作已三十年。回顾身后这些零散足迹,不免常有惶愧之感。以我当年浓厚的理科兴趣和自学成果,当一个工程师或医生大概是顺理成章的人生前景。如果不是“文革”造成的命运抛掷,我是不大可能滑入写作这条路的。我自以为缺乏为文的禀赋,也不大相信文学的神力,拿起笔来不过是别无选择,应运而为,不过是心存某种积郁和隐痛,难舍某种长念和深愿,便口无遮拦地不平则鸣。
  • 顾城文选·卷四·生生之境

    作者:顾城

    顾城文选 卷四 生生之境 ------------- 第十五辑 亨米 •小说(荒诞风格)• 伯乐不乐 钟声 不速之客 关于佛佛同志 无毒蛇 偶见 劣等生 飞机进入平流层 在顶峰一侧 阿尔斯先生走上讲台 长鼠阿古 传承 想像力 在世 有念 侃山 亨米 第十六辑 依莲娜和黑子、福子、花子 •散文随笔• 无端比较论比较 江上一棵树 城点问答(“根本问题”) 城点问答(“一线希望”) 读诗 国语妙境 鬼技多端 植物人 说“份儿” (《红楼梦》翻读随笔) 给《Today》的信 诗奇观二则 树枝的疏忽 “上帝”危机 “进化”危机 青夜 七节虫 德外德内 边上有板 醒二则 挫折 奇遇 罕语词点 城语不全 “半”字歌(补缺) 城墙 课堂 两端 兔子 依莲娜和黑子、福子、花子 第十七辑 没有目的的“我” •哲学诗学答问及论文• “最初只有爱情” 个人的奇异性弥漫人间 哪怕无声也能听见 那么“死”也该有克有死 “需要一个答案” 关于现代艺术 艺术——灵性的选择 没有目的的“我”——自然哲学纲要 (宣读《自然哲学纲要》答问) 第十八辑 没有目的的“我” •哲学论说• 这就是“没有目的的‘我’” 1.“这世界真是越来越悬了。”…… 2.“哲学是真知。”…… 3.“这道理浅显得很,千古一理。”…… 4.“每个刹那都是永恒的。”…… 5.“中国有心学和理学,”…… 6.“这是根本的尴尬,注定了所有论、所有思想,终是悖论。”…… 7.“超道德是全部精神。纯道德是美感精神。”…… 8.“包涵毁灭不是哲学的错,是宇宙的错,哲学不过是诚实罢了。”…… 9.“生的目的是灭,灭的目的或许就是生吧。”…… 10. “现在就是这样地在找宇宙真理呢。”…… 11. “思者不在,在者不思。”…… 12.“逻辑竟然走不出逻辑,一定要非逻辑来解救。”…… 13.“于人的需要而言,哲学不能替代宗教,就像道不能替代伦理一样。”…… 14.“西方他是……倒过来的不分。”…… 15.“宇宙你任生任灭呵,的确是无关人的事,可是何以诞生了人?”…… 16. “这才真是中国的实际为什么那么可怕,那么不可测的根源。”…… 17.“来自盲人梦里的诗不知什么样,……那么聋人的梦里一定也有声音?”…… 18.“谁都不想死。他生不是对死而言的。”…… 19.“‘灵’这边就是所谓的主观,‘名’这边就是所谓的客观。而它们呢本是一体。”…… 20.“明者,就是精灵……你形同草木但是心若精灵,就是生如蚁而美如神。” …… 第十九辑 一声唳 不见了云 梦家乡 •《英儿》外• 时间  锯  (屋顶上又有雪了……)  变异  忏悔(一——十九) 早晨(一、二)  印证  宝石  借口  魔石  钟声 四月十五日   四月十七日   四月二十日  四月二十二日 (给文昕的信之一)  背离  终于  (一段对话)  撞车 全书演义(一) 第二十辑 养鸡岁月 •记实写意• 养鸡岁月(记实) 附录 激流岛话画本 岛爷  姊妹易嫁  灯火化渔图  好事好商量  大傻子提亲 大傻子定亲  鱼网飞天图  神山古庙说鱼图  天然凤鸟如愿图 天意图  二踢脚升天  雪天白头发  大秃顶闹事  太阳焚身图 我们所能悔过的  思乡曲  没发(法)落地的石头  天之净土
  • 情到深处即为诗

    作者:纳兰秋

    《情到深处即为诗》是一本充满悲伤力度与情感慰藉的人文读本,作者用忧伤的笔调、优美的文字、细腻的情感,从诗人的泪水、悲伤这个角度出发,精心为我们描绘了古代诗人旖旎多彩、真挚感人的生活画卷和情感经历。诗人,他们有太多的光芒,他们留下了长盛不衰的千古名句,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在鲜花与掌声的背后,这些独具风格和魅力的诗人隐藏了太多的悲伤与泪水,他们与我们每一个人都一样,都曾经因悲伤而哭泣,于是,笔墨与泪水其下,他们的诗句打动了自己,也打动了千千万万个我们。而《情到深处即为诗》的作者在创作的时候又何尝不是如此,因为和诗人有着相似的经历,作者的文字也浸透了泪水和悲伤,打动了自己,也打动了我们。
  • 史铁生作品精编

    作者:史铁生

    本书收入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的代表作,其中包括《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老屋小记》等13篇短篇小说,1部中篇小说,《我与地坛》、《文革记愧》等20篇散文,《病隙碎笔5》等8篇随笔。史铁生的作品以残疾肉体的切身体验,深入伤残病痛者的身心困境。他超越了对个体命运的悲悯和自怜,把个人的写作从灵肉历程的叙述和探索,升华为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关切——“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问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史铁生《我与地坛》)作者对于人类的“残疾”生存状态的关注,使他的作品有着浓郁的哲理意味,并贯穿着一种温情、宿命的感伤,以及对于荒诞和命运的抗争。
  • 金克木散文

    作者:金克木

    《金克木散文》著名学者、诗人、散文家、翻译家金克木先生的经典论述,出经入史,旁征博引,通畅中蕴含深奥,随意中透出匠心,以大手笔写小品文。读者可以从中领略学者的渊博和理性,思想家的敏锐和机锋,诗人的激情和想象。本套中华散文丛书每册二十万字,另辅以反映其人生历程的珍贵照片若干幅。可谓美文与华照相得益彰,既是伴君品味欣赏之佳作,又为珍藏馈赠之上品。中华散文,源远流长。数千年的散文创作,或抒情、或言志、或状景、或怀人……莫不反映出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们的思想情感。中国散文的这些优良传统在二十世纪以降的新文学那里,不仅得到了全面传承,且不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
  • 呼兰河传

    作者:萧红 文,侯国良 绘

    本书讲述了二十世纪早期,中国东北呼兰河畔一个小县城里的故事。本书由著名画家候国良所作,充分展示了东北的风土人情、历史风貌、民俗民风。本书的绘画构图巧妙,人物刻画栩栩如生,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本书为平装本。
  • 妞妞

    作者:周国平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插图修订版)》主要内容:在我一生中,我从未觉得岁月像最近十年这样倏忽易逝。我还是我,但生活的场景已经完全改变。和妞妞一起度过的五百六十二个日日夜夜被无情地推向远方,宛如被潮汐推到海滩上的五百六十二枚贝壳,那海滩绵亘在死寂的月光下,无人能够到达。我知道,所有的贝壳已经不再属于我,我不可能把其中的任何枚拾起来握在手里。当我自己偶尔翻开这本《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插图修订版)》的时候,我仍然会流泪,但泪水仿佛是在为轮回转世前的另一个我而流了。上帝啊,你让人老,让人死,你怎么能不让人麻木!人的麻木是怎样的无奈!我们没有任何办法留住人生中最珍贵的东西,我们只能把它转换成所谓文本,用文本来证明我们曾经拥有,同时也证明我们已经永远失去。
  • 月牙集

    作者:老舍

    《月牙集》作者老舍是一位多产作家,一生写了一千多篇(部)作品,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老舍的作品尤以长篇小说著称,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当他开始创作时,新文学作家中还很少有人撰写长篇,他是中国现代长篇小说最早的作者之一,为开拓这种体裁作出了贡献。而他的中短篇小说也不乏绰约多姿、意味深长的优秀之作,如《断魂枪》、《上任》、《柳家大院》、《马裤先生》等篇,或深沉厚重或幽默风趣或诙谐讽刺,都写得各有特色,其艺术构思的精致和题材的宽广,有的还胜过长篇作品。此外,老舍在剧作方面也留下了许多传世经典,《茶馆》、《龙须沟》等均为中国话剧的扛鼎之作。
  • 大浴女

    作者:铁凝

    《大浴女》作者铁凝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是当代中国文化的代表人物。我们遴请多位著名画家插图,以图文本丛书形式出版她迄今为止创作的四部长篇小说。以这种形式出版一位作家作品,在新中国六十年的文学史及出版史上,尚无先例。
  • 腐蚀

    作者:茅盾

    《腐蚀》以1940年9月到1941年2月的重庆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女特务赵惠明的一段经历。作品以日记体的形式,透过赵惠明矛盾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记述,把“皖南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侧面表现出来,作品既描写了作为国民党女特务赵惠明的复杂生活和心理状态,刻画了典型形象,也集中抨击了国民党法西斯特务统治制度的罪恶。
  • 淮南子

    作者:刘安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初年淮南王刘安(前179~前122年;汉高祖刘邦之孙历王刘长之子)及门客李尚、苏非、伍被等共同编著。《汉书·艺文志》录内二十一篇,外三十三篇,内篇论道,外篇杂说。今存内二十一篇。《淮南子》以道家思想为主,糅合儒家、法家、阴阳家,在阐释哲理时,旁涉奇物异类、鬼神灵怪,神话“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等古代神话,以及“叶公好龙”等成语,主要靠此书得以流传至今。
  • 城南旧事

    作者:林海音

    20年代末,小姑娘林英子跟随父母从台湾飘洋过海来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条胡同里。京华古都的城垛颓垣、残阳驼铃、闹市僻巷……这一切都让英子感到新奇,为之着迷。惠安馆门前的疯女人、遍体鞭痕的小伙伴妞儿、出没在荒草丛中的小偷、朝夕相伴的乳母宋妈、沉疴染身而终眠地下的慈父……他们都曾和英子玩过、谈笑过、一同生活过,他们的音容笑貌犹在,却又都一一悄然离去。为何人世这般凄苦?不谙事理的英子深深思索却又不得其解。
  • 语文杂记

    作者:吕叔湘

    《语文杂记》针对许多常见的问题,以随笔形式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中国古代有讲究用典的传统,但现代人对于这些典故常常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比如“将无同”是什么意思?“莫须有”指的是什么?我们常说的。一不作,二不休”意思是“不作不休”吗?为什么还要安上个“一”和“二”呢?我们日常生活司空见惯了的一些说法是否就是正确的?报刊上经常能够见到的“情况基本属实”的说法对吗?口语表达与书面语有什么不同?文学和语言有什么样的关系……虽然每篇札记一般只有几百字,但涉及面广,包括语法、语义、修辞、正误等方面。吕叔湘先生在自序称“其中有些篇是仅仅起了个头,要深入下去还有大文章可做”。 本次出版的《语文杂记》,还收入吕叔湘先生的另一部“小书”——《未晚斋语文漫谈》(1991)。书中的文章,最初是为《中国语文》杂志所写,共计29篇。这些文章亦同《语文杂记》中的文章一样,海阔天空,无拘无束,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将二者置于一书,想必会得到读者的首肯吧。 吕叔湘先生(1904—1998)是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翻译家。在为数不多的关于语言学通俗易懂的普及读物中,吕叔湘先生的《语文杂记》是一直为人称道的:针对许多常见的问题,以随笔形式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虽历经数十年,这些文字读来仍饶有兴味。表现了高屋建瓴的大家风范。大家写小书,对作者而言是厚积薄发;对一般读者来说,可能更具有实际效用。
  • 论雅俗共赏

    作者:朱自清

    《论雅俗共赏》是朱自清先生抗战胜利后所作部分文章的结集。共收入“关于文艺的论文十四篇”。在自序中,作者释题说,他“企图从现代的立场上来了解传统”,而所谓的“现代立场”,按作者的理解,“可以说就是‘雅俗共赏’的立场,也可以说是偏重俗人和常人的立场,也可以说是近于人民的立场。书中各篇论文都在朝着这个方向说话”。由此也正可看出作者把《论雅俗共赏》列为第—篇,并以之为书名的用意。 虽然作者自己把这集中的十四篇文章定性为“论文”,但其实并无现代意义上的学术论文的艰涩枯窘、拒绝普通读者之感。相反,作者所选择的“逼真与如画”、“书生的酸气”、“百读不厌”、“禅家的语言”、“歌谣里的重叠”以及“雅俗共赏”等可称关键词的话题,虽然都属于中国传统和历史上重要的文学、艺术现象,但同时又有趣而吸引人,内容并不拒斥学院外的普通文艺读者。
  • 心有天游

    作者:骆冬青

    明清小说,是叙“事”,亦演“义”说“理”。然而,“心外无事”,“心外无理”,一切都在“心”中。 心有天游,想象与虚构从尘世之中开辟了心灵的天空。 “三国”演“天”下大势,“水浒”叙替“天”行道,“西游”记心猿“天”游,“红楼”悲无材补“天”…… 滚滚红尘,艰难世事,沧桑历史,“心”永远在挣扎,哪怕用带血的手指,也要挖开重重重压沉沉黑暗,争取一线光明,争取一点天空。 明清小说就是中国的心时。 她证明了在任何境况下,心有天游。 心,有天游。 “心有天游”,强调的是道在心中,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在注目于民族精神的深层结构,乃至精神密码的同时,更注重于民族心灵的奋发与开拓,民族心灵的抗争与超越。 一切人文学术探讨,无非是人生的追问,无非是为了“心有天游”,最高的境界、最终的目的,或许,只不过是一种抽象的抒情而已。果如是,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就并不重要了。 ——骆冬青 本书是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重点课题“明清小说经典的美学研究”的一个子项目,是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骆冬青老师多年潜心研究的成果。 本书从明清小说的“叙事”出发,但不拘泥于“事”与“理”,而是坚持“心外无事,心外无理,一切都在心中”的观点,将明清小说史看作是中国的“心史”,认为明清小说证明了在任何境况下,中国精神的特质乃是“心有天游”。 该书以对“三言”、“二拍”、“三国”、“水浒”、“聊斋”、“儒林”、“红楼”等的论述解析出发,从美学的高度对明清小说乃至整个古代小说作了总体研究,提纲挈领,灵光频现。此次修订再版,由“道成肉身”更名为“心有天游”,强调道在心中,人能弘道,在注目于民族精神的深层结构,乃至精神密码的同时,更注重于民族心灵的奋发与开拓,抗争与超越,凸显了明清小说的心灵动作和心灵境界。
  • 日本学者中国诗学论集

    作者:蒋寅

    目录 前言 1.中国文学里的融合性 斯波六郎 2.中国诗的性格 松浦友久 ——诗与语言 3.中国诗中的自传 川合康三★ 4.中国的山水诗与外界认识 高津 孝★ 5.无常观——日中文学比较一端 川合康三★ 6.皇皇者华篇与采薇篇 赤塚忠 ——中国古代剧诗试论 7.刘长卿集传本考 高桥良行 8附:日本现存刘长卿集解题 高桥良行 ——日本享受唐诗史的一个侧面 9. 唐代的禘袷论争及其意义 户崎哲彦★ 10. 游戏的文学 川合康三★ ——以韩愈的"戏"为中心 11.作为回忆录的《白氏文集》 丸山茂★ 12. 现代诗学的黎明 松浦友久★ ——关于闻一多的《律诗底研究》 13.枯木上开放的诗 兴膳宏★ --诗歌意象谱系一考 14.中唐诗在唐诗之流中的位置 市川桃子★ ——由樱桃的描写方式作出的分析 15. 荷衰芙蓉死 市川桃子★ ——审美意识的变迁 16. 作为诗语的"怨"与"恨" 松浦友久 ——以闺怨诗为中心 17.峰与蝶 深泽一幸★ ——李商隐诗的性表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