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中国文学

  • 废名作品新编

    作者:吴晓东 编

    文学史家通常既把废名(原名冯文炳)视为京派小说的鼻祖,同时又把他定位为自成一家的小说名家。废名的小说尤其以田园牧歌的风味和意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别具一格。他的短篇小说集《竹林的故事》、《桃园》、长篇小说《桥》等都可以当作诗化的田园小说来读,这些小说以未受西方文明和现代文明冲击的封建宗法制农村为背景,展示的大都是乡土的老翁、妇人和小儿女的天真善良的灵魂,给人一种净化心灵的力量。他的这类小说,尤其受传统隐逸文化的影响,笼罩了一种出世的色彩,濡染了淡淡的忧郁与悲哀的气氛。因此周作人在给《桃园》所作跋中说,“废名君小说中的人物,不论老的少的,村的俏的”,都在一种悲哀的空气中行动,“好像是在黄昏天气,在这时候朦胧暮色之中一切生物无生物都消失在里面,都觉得互相亲近,互相和解。在这一点上废名君的隐逸性似乎是很占了势力”。 废名创作的一系列小说——小说集《竹林的故事》(1925)、《桃园》(1928)、《枣》(1931),长篇小说《桥》(1932)、《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1947)等,大都以自己的故乡湖北黄梅作为题材或背景。
  • 王小波研究资料(上下)

    作者:韩袁红

    《王小波研究资料(套装上下册)》讲述了:王小波以他细致、温柔、爱意、严酷的“砍头”文字寄寓着对生命本能的惊奇和尊重,重新发掘生命不可测的律动潜能及叙说不尽的生命创痛,这是对人道主义独特的诠释。他在语言的能提与所指间、尸身断裂处,缝合、重构散落的价值系统。更有意味的是,头升空,身人地,寓意着王小波悬挂、高举起了思想、精神、智慧的旗帜,向终其一生都崇尚的智慧的载体敬礼,同时,也暗寓着他超越肉身局限,思想自由飞翔的潜层愿望,但肉身无法抛弃,当抛弃肉身时,它也就抛弃了你,这是王小波的宿命,这是人的宿命。
  • 狼烟北平

    作者:都梁

    《狼烟北平》情节以两条主线穿插而进行,国共两党的地下工作人员在不同时期的合作和较量是小说一大主线。特务工作的神秘、刺杀锄奸的惊险、严刑审讯的惨烈、革命加浪漫的爱情、荡气回肠的死亡,环环紧扣、极尽质感。 底层人物及其生活是小说的另一条主线。中国现代作家,描写北平引车卖浆之徒的高手当是老舍先生,其地位数十年无人能撼。但是晚生后辈都梁来了,也写人力车夫,写天桥,写蟋蟀蛐蛐儿,写茶楼小吃。市井俚语之粗鄙,泼皮无赖之本相,国民心理之隐忍之麻木之自私之丑陋,被暴露无遗。 上述两条线索迂回穿插,立体再现了整座北平的战时风貌。无论是泱泱大国还是升斗小民,都空前地承受着太多的苦难和矛盾。而习惯了朝代更迭的北平,再一次上演着盛衰兴亡。(小说的时空没有局限在此,还因为情节需要,有限延伸到了后来文革时期。)在这个宏大的背景上,都梁关注国人乃至人类在战争中的处境,反思战争的魔鬼特质,以及战争之于人类文明的意义。 都梁通过小说各类人物的命运,道出了人生无常和历史兴亡。而小说内里表现出来的感时伤怀正是中国文学的主要特色和最高境界。结尾处,历尽沧桑的国民党军统局特务徐金戈与中共地下党员方景林并肩而立,景山上,斜阳里,叹兴亡,一片苍凉。都梁以他的感性和理性,传达出了超越时代超越社会的历史感和兴亡感,表现了他的格局和视野。兴亡话北平,其实也兴亡话了中国。
  • 英华沉浮录 5

    作者:董桥

    《英华沉浮录5》是作者于1995年至1997年在香港《明报》撰写的专栏文字结集,分为阅读、文物及政治文化、语文、人物交游几大类。这些文章曾在香港文化界引起广泛的关注,之后上海的报纸也有陆续选刊。
  • 不复当年模样

    作者:梁实秋

    《梁实秋散文经典系列:不复当年模样(插图珍藏版)》收录了梁实秋的回忆性散文十余篇,其中包括梁实秋记述在清华学校八年求学生涯的长篇散文《清华八年》和追忆曾与其风雨同舟半个世纪的故妻程季淑女士的长篇散文《槐园梦忆》,文风潇洒自然,不乏严肃与幽默,情感真挚动人,呈现了梁实秋平凡而多彩的人生历程,表达了他对故乡、故居、故友以及亲人的深沉的爱与怀念。
  • 一朵深渊色

    作者:洁尘

  • 家庭的故事

    作者:郑振铎

    郑振铎反映现实的小说主要收在《家庭的故事》中,这些小说创作于不同时期,按内容也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写于“五四”运动后,表现知识分子家庭生活的困惑与情趣的,另一类是郑振铎1927年被迫离开上海旅居巴黎时写的九个短篇,反映的是旧中国宗法封建性大家庭的生活及作者对这家庭奥秘的思考。
  • 百年新诗选(上下册)

    作者:洪子诚,奚密 主编

    本书是由洪子诚和奚密领衔,与吴晓东、姜涛、冷霜等新诗研究者共同参与编写,精选台港澳和大陆100年来的108位诗人,编著阵容皆可谓神采奕奕、耀眼夺目。 编选者在今天类乎“诗三百”的极简约形式和十几卷本以至几十卷本的宏大规模之间,选取一种“适度”篇幅的选本作为补充,是旨在面向诗歌爱好者的普及读物,同时又为想了解新诗历史和现状的读者提供进一步深入的空间。为了让读者对诗人的生平、创作历程和艺术特点有所了解,诗选将简要“导读”的撰写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提供可以扩充阅读的诗集目录。编选者为这部诗选以“时间和旗”与“为美而想”为名,命名虽然带有偶然的因素,但也多少体现了他们对新诗与历史、时代的关连,以及新诗在艺术构型、探索走向上的某种理解。
  • 傳奇:張愛玲短篇小說集

    作者:張愛玲

    張愛玲 《傳奇》出版70週年紀念! 書封採用張愛玲手繪圖和手寫字設計,220g儷紋紙上水性光,內文採用文鼎宋體字,備顯古典文藝氣息! 特別收錄:張愛玲原版手繪人物插圖! 書名則傳奇, 目的是在傳奇裡面尋找普遍人, 在普遍人裡尋找傳奇。 ——張愛玲 1944年,年僅25歲的文壇才女張愛玲在上海出版了她的第一本短篇小說集《傳奇》,自此,傳奇即和張愛玲畫上等號。 70年來,《傳奇》讓張愛玲佔據了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特別的一頁,也成為讀者心目中不朽的經典。 70年後,絕無僅有的限量版《傳奇》再現,讓我們見證最初的張愛玲,更見證一位不世出天才的誕生! 全書收錄張愛玲最經典的十篇短篇小說: 〈金鎖記〉 〈傾城之戀〉 〈茉莉香片〉 〈第一爐香〉 〈第二爐香〉 〈琉璃瓦〉 〈心經〉 〈年青的時候〉 〈花凋〉 〈封鎖〉
  • 尺素集

    作者:章小东

    《火烧经》《吃饭》作者章小东,文笔如刀解剖人性幽微。 二十一封私信,勾勒文坛巨匠的人生百态; 二十一张珍贵照片,还原中国文人的精神风骨。 文学史上的这些著名人物,在小东的笔下以某种特殊的真实跃然纸上。——余华 《火烧经》及《吃饭》作者新作,章小东在《文景》杂志及《南方周末》的“私信”专栏作品集合。《尺素集》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一封信,写给她文学上的先辈、老友,或是虽不得见面却神交已久的故人。《尺素集》还原那些文学史上赫赫有名人物背后的真实,完成个体化的生命记实;其中既有不为人知 的文坛秘闻,也有作者独到的观察见解。
  • 哦 香雪

    作者:铁凝

    《中国故事:哦,香雪(中英对照)》收录了中国当代作家铁凝的三篇作品:《哦,香雪》、《蝴蝶发笑》、《六月的话题》。三篇小说体现了七八十年代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冲突,塑造了一个个生动的人物,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其中代表作《哦,香雪》描写了香雪等一群乡村少女,表达了她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以及摆脱山村封闭、落后、贫穷的迫切心情,同时表现了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和她们纯美的心灵。 海报:
  • 古诗十九首与乐府诗选评

    作者:曹旭

    《古诗十九首与乐府诗选评》内容简介:上海古籍出版社近六十年来形成了出版普及读物的优良传统。上一世纪,本社及其前身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策划、并历时三十余年陆续出版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与《中国古典文学基本知识》两套各八十种,在当时曾影响深远。不少品种印数达数十万甚至逾百万。不仅今天五六十岁的古典文学研究者回忆起他们的初学历程,会深情地称之为“温馨的乳汁”;而且更多的其他行业的人们在涵养气度上,也得其熏陶。然而,人文科学的知识在发展更新,而一个时代又有一个时代的符号系统与表达、接受习惯,因此本世纪初,我社又为读者奉献了一套“文史哲经典读本”,是为先前两套丛书在新世纪的继承与更新。
  • 别离的笙箫

    作者:徐志摩

    徐志摩是开一代诗风的“新月派”的主将,被誉为“中国的雪莱”。他的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径都是诗,没有他的诗坛,是寂寞的。传世的不仅是他的诗情,还有绵延深远的爱的绝唱。 《别离的笙箫:徐志摩经典诗选》收录了徐志摩五部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集》《集外》,其最广为人知的《再别康桥》、《偶然》、《沙扬娜拉》等诗歌名篇均有收录,是他所有经典诗作和散文作品的精选集,也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心灵枕边书。在作品的选择上,既注重其思想艺术成就,也注重体式、题材、内容、风格的多样性。每一部分的作品均按年序编排,疑难处加以注释,既便于读者全部统览,也便于单篇品读。通过本书,我们可以再次感受到徐志摩洋溢的才情,走进他那矛盾杂糅、繁复奇特的世界,触碰那个在理想与现实、飞扬与堕落中冒险的灵魂。
  • 多多的诗

    作者:多多

    本书收录作者自七十年代初至二零一一年诗作一百一十四首,其中三十一首为上世纪作品,八十三首为新世纪作品,多数不曾出版过,近十首是头次面试。
  • 明朝那些事儿·第2部

    作者:当年明月

    明朝那些事儿·第2部:万国来朝(再版),ISBN:9787213046322,作者:当年明月 著
  • 高高的树上

    作者:易中天

    《高高的树上》是国内著名教授、学者、演讲家:易中天先生的作品集,书中收录了其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至2004年间所创作的诗、散文、小说和评论等文章:《乌鲁木齐》、《无花果》、《苦涩而又酸甜的山楂果》、《"青年必读书"质疑》等。
  • 朦胧诗以后

    作者:刘春

    经历了“朦胧诗”短短数年的热闹,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诗歌“跌入低谷”,不再引起更多的世俗关注的目光。但诗人并未停下脚步,他们的激情像地火一样在幽暗的心底熊熊燃烧。1986年以后“第三代诗人”的作品无论数量还是质量较“朦胧诗”都有了飞跃,然而,教科书以及大多数当代文学史对于新诗歌只论述到1986年以前的“朦胧诗”部分。致使读者对诗人的了解也仅限于北岛、顾城、舒婷这一拨,对此后涌现的 优秀诗人相当陌生。因此,对“朦胧诗”以后诗坛状况和代表性诗人、诗作进行梳理和介绍,无疑是一件迫切而有意义的工作。本书就是这样一部具有“补课”性质又有前瞻性的随笔集。作者是近年十分活跃的诗人,诗人文章不拘章法,弃绝俗套,时有新见,使本书具有极强的资料性和现场性。
  • 沉沦

    作者:郁达夫

  • 中国文学简史

    作者:林庚

    《中国文学简史(插图本)》作者从20世纪40年代以来,曾三次撰写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简史(插图本)》为其集大成之作。作者意图通过对文学史上创造性精神的发掘与总结,来揭示文学创作的奥秘,被朱自清称为(用诗人的锐眼看中国文学史……他写的是史,同时也是文学;既是著作也是创作)。
  • 静水深流

    作者:贾平凹

    《静水深流》作者贾平凹。平凹散文是中华散文的异数。其实平凹的文、字、画甚至存在本身都写快餐文化有点儿隔;我们现代,平凹在汉唐,在秦,在魏晋,在长安。平凹为人的素朴反衬到他的文章、字与画上成了古拙甚至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