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中国文学

  • 钱钟书杨绛散文

    作者:钱钟书,杨绛

    钱钟书先生的散文既有学术著作中论述的旁征博引和认识的博大精深,又有语言的风趣幽默和文笔的精炼简洁。描摹人生,活灵活现;讽刺世态,淋漓尽致,文笔幽默而涵蕴深刻,令人回味不已。而杨绛先生则写家人写丈夫写故人,写世态炎凉,观察细致、叙述平实、文笔不加修饰,自然流畅。夫妇俩不同的文风,无疑增加了阅读上的快感。这也是国内首次将两人的作品合集出版。
  • 阅读的年轮

    作者:韩少功

    韩少功1953年1月出生于湖南省,当代知名作家,八十年代中期曾在国内的文化寻根思潮中挑起大旗,写下《文学的根》这样著名的文论与《爸爸爸》这样表现楚文化、被视为寻根小说代表作的中篇,九十年代又因《马桥词典》一书在文坛掀起风波。目前韩少功在海南主持《天涯》杂志,它被视为比《读书》更具潜力的新兴刊物。(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西望茅草地》《归去来》等,中篇小说《爸爸爸》《鞋癖》等,长篇小说《马桥词典》《暗示》。另有散文《世界》《心想》等,译文《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与韩刚合译)《惶然录》等。部分作品已被译成法、英、意、荷、日、韩、塞等文字在境外出版,曾获中国内地,台湾地区,法国等文学奖项多次。总体看韩少功的作品有自己对世界独特的认识,也颇有可读性,他是一位公认的好作家。本书收集的是他的部分评论作品,阅读,真的如同年轮,一层层地深入,才能得到真谛。
  • 徐志摩散文选集

    作者:徐志摩

    徐志摩(1896—1931),名章垿,初字槱森,后更字志摩。浙江海宁县硖石镇人。出身于一个封建色彩浓厚的富裕资产阶级家庭。1900年入家垫,1907年入硖石开智学堂,1910年入杭州府中学。1915年秋进上海沪江大学,同年底去天津北洋大学。1916年秋入北京大学。1918年夏赴美入克拉克大学读银行学及社会学,毕业后进哥伦比亚大学习政治。1920年得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同年,横渡大西洋,入英国剑桥大学学政治,兴趣逐渐转向文学,开始写诗。1922年3月,与在德国学习的夫人张幼仪离婚。10月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平民大学教授,先后参加“新月社”、“现代评论”派,成为这些社团的主要成员。这期间,在《晨报副刊》、《小说月报》、《文学旬刊》、《努力》周报、《现代评论》、《学灯》等北京、上海报刊上发表诗文,颇有影响。在北京主编过《晨报副刊》、《诗刊》。1926年秋与陆小曼结婚后移居上海,先后在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及南京中央大学任教。1927年春与胡适等组办“新月书店”,第二年春筹创《新月》月刊,任总编辑。后又主编《诗刊》。1924年至1928年间,去过日本和英国、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各国,以及新加坡、印度游历。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坐飞机去北平,中途遇雾,触济南附近党家庄的开山,机毁人亡。时年36岁。徐志摩著作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自剖》、《巴黎的鳞爪》、《秋》,信札日记有《爱眉小札》、《志摩日记》;小说集《轮盘》,剧本《卞昆冈》(与陆小曼合著),译著《涡提孩》、《曼殊斐尔短篇小说集》、《玛丽玛丽》(与沈性仁合译)、《戆第德》等。此外,还有未收入集子的诗歌和各种形式的散文,散见在报刊杂志上。
  • 毕业生

    作者:梁晓声

    收入本集的七个中篇,皆属当代大学生题材和大学校园题材;而其中《选修课》、《毕业生》、《隔离日》三篇,又是我于去年调到北京语言大学之后写的。确切地说,是今春“非典”时期写的,还没在刊物上发表过,便直接收入了。 在中国之文学现象中,以上两类题材的小说委实不多。十年以前,几乎是空白。我所读过的,仅有王蒙的长篇《青春万岁》和八十年代初获全国短篇小说奖的《女大学生宿舍》。现在那空白似的现象是渐渐被填补着了,大抵是新—代作家的作品。但我以为,题材上还是有限的。 相对而言,在我这一代和我上一代作家中,我大约是写大学生题材和校园题材较多的了。除了收入此集的七篇,还有写于八十年代的《老师》、《同学》以及颇具纪实性的《从复旦到北影》。《老师》和《同学》,因缺少当前性,未收入此集。而《表弟》和《婉的大学》,则获过“中篇小说选刊奖”。
  • 宝葫芦的秘密

    作者:张天翼

    这是20世纪中国最优秀的民族童话精品,奇思异想的故事,折射出中国人的幽默与中国人的智慧,值得每一个孩子放进书架珍藏一生!
  • 声声断断

    作者:陈染

    这本书收录了作者的《像草木一样没有思想》、《消逝了的被怀念者》、《快餐时代与速成之人》、《一切是怎样忘记的》等多篇日记。
  • 北极光

    作者:张抗抗

  • 姊妹行

    作者:王安忆

    “中国短经典”丛书王安忆卷,收录王安忆创作至今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名作。包括《鸠雀一战》《姊妹行》《天仙配》《酒徒》《临淮关》《黑弄堂》等。
  • 四世同堂(第3部饥荒)

    作者:老舍

    《老舍作品集03:四世同堂第3部•饥荒》是老舍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形象、真切地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作品记叙了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中,日寇铁蹄下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
  • 看图识字

    作者:陆灏

    《海上文库:看图识字》系陆灏近年的书话集,叙述文史掌故,文风简洁,见识独到。收录《默存先生》《北山楼藏西文书拾零》等文章,作者不经意间掂出许多充满读书人闲读趣味的小掌故,把玩引申,发几句妙论,读来不仅趣味盎然,更添了几分学识涵养。
  • 曾文正公嘉言钞

    作者:曾国藩 著,梁启超 辑

    曾文正公嘉言钞(文白对照),ISBN:9787514903454,作者:曾国藩 著,梁启超 辑
  • 朝花夕拾

    作者:鲁迅

    《朝花夕拾》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散文,以鲁迅青少年时代生活经历为线索,“真实而动人地抒写了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质朴善良的阿长、博学方正的私塾先生、严谨认真的藤野先生、热血青年范爱农,“可怖而可爱”的无常……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物,在鲁迅充满爱与温情的回忆中跃然纸上。《朝花夕拾》洋溢着个体生命的天真之气,展现了作者童年体验的追忆和成年沉淀后的思考。
  • 一片幽情冷处浓

    作者:陈如江 汪政 编注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纳兰性德天资颖慧、情感细腻,以词闻名,为“满清第一词人”,著有《饮水词》。其词情真感锐,或清新婉丽,或哀感顽艳,有南唐后主遗风;悼亡词更是情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王国维有评:“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本书由著名诗词研究专家编注,所选词作以小令短调为主,尽收纳兰词之名篇佳作,注释博采诸家注本之长,详尽浅易;部分篇目附有历代词评家的点评,有助于读者加深对词境的理解。
  • 衣上酒痕诗中字

    作者:倾蓝紫

    《衣上酒痕诗中字》内容简介:中国人建立世界,是从一开端而生万物,层层更迭,每一步都是锦上添花。这个锦缎天下从没有经历过裂帛之痛,每一个字都可追溯到伊始,仓颉造字的初端。从图画、符号到创造、定型,由大篆到小篆、隶书的这个过程中,中国的文字靠着一个稳固的模件体系继承和发展,并得以由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变化无穷焉。而从隶书到楷书、行书、草书,各种形体逐渐形成的过程中,又体现着中国人标准化生产之外的艺术创造力。
  • 红楼梦

    作者:曹雪芹,高鹗

    《红楼梦》是清代乾隆年间诞生的一部长篇小说。该书的前八十回,其作者是伟大作家曹雪芹;对高鹗续作后四十回,目前学术界尚有争议。这部巨著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中心,联系广阔的社会背景,着重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深刻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奢靡丑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书中所表现的以反封建主义的叛逆精神为思想内容的爱情,富有深刻的社会意义。此书在创作艺术上成就巨大,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血肉丰满,个性鲜明,栩栩如生,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结构宏大完整而又自然浑成,使千头万绪、参差错综的种种事件和众多的人物活动,紧密联系贯通,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语言洗练、自然、形象,极富艺术表现力。《红楼梦》无论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在创作艺术上,都代表了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最高成就,它是民族文化遗产中光华四射的瑰宝。
  • 灵性

    作者:冯骥才

    《灵性:冯骥才的文与画》收录作者日积月累而得的451条格言、警句式“思想与心灵的片断”,兼具诗思与哲理,包括了对自然、生命、人生、生活、艺术、历史、社会等诸多范畴的沉思和感悟。这些偶得与顿悟的随笔,形式上类乎纪伯伦与泰戈尔的散文诗,“通彻透明,充满灵性,好似带着天赐和神示的意味”。收入《灵性:冯骥才的文与画》的26幅画作,也属独抒性灵之作:四季风物,自然景致,澄澈唯美,和源自灵性的文字亲和、相融、相生。
  • 书蠹艳异录

    作者:谢其章

    本书是著名藏书家谢其章先生的随笔集,延续了作者一贯生动活泼、涉笔成趣的风格,对史料的的关注和独特发现当然更是作者的拿手好戏。张爱玲、邵洵美、金性尧、梁得所、朱省斋、叶灵凤等现代文人,在他的笔下,均另有一番崭新的面目。书中另有一数万字长文《猎书须向拍卖场》,总分十六节,按时间顺序对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旧书拍卖作了近乎全景式的描述和评说,写得又极有布局有趣味,喜欢搜求旧书的朋友不可不读。
  • 王小波散文精选

    作者:王小波

    《王小波散文精选》精选了王小波所作的散文。主要内容有:思维的乐趣、沉默的大多数、一只独立特行的猪、《我的精神家园》序、中国知识分子与中古遗风、花剌子模信使问题、我看国学、极端体验、智慧与国学、理想国与哲人王、对中国文化的布罗代尔式考证、我看文化热、文化之争、人为什么活着、孤独的灵魂多么寂寞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北京风情等等。
  • 周国平散文精选

    作者:周国平

    《周国平散文精选》精选了周国平所作的散文,内容分十一个部分有:只有一个人生(1983-1990)、人与永恒(1983——1991)、今天我活着(1991——1992)、守望的距离(1993——1995)、精神的故乡(1996)、各自的朝圣路(1996——1998)、安静(1999——2001)、风中的纸屑(1992-2001)、读《圣经》札记(2001)、走进一座圣殿(2000——2004))、善良·丰富·高贵(2005——2006)。主要散文有悲观·执著·超脱、诗人的执著和超脱、幸福的悖论、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哲学与随感录、人与书之间等等。
  • 芙蓉镇

    作者:古华

    《芙蓉镇》里所写的几个主要人物,都有生活原型,有的还分别有好几个生活原型。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一位从事当代文学研究的同志曾经向我转达过这样一个问题,谷燕山是《芙蓉镇》里老干部的正面形象,是个令人同情、受人敬重的老好人,是否过分强调了他作为“普通人”的一面?我觉得这确是一个值得评论家们进行探讨的问题。毫无疑义,在我们当代的文学作品中已经塑造出了许多感人的老干部形象。这些形象大都是从战争年代的叱咤风云的指挥员们身上脱颖出来的,具有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概和高屋建瓴的雄才大略。而我要写的却是和平时期,工作、生活在南方小山镇上的一位南下老干部。没有枪林弹雨,也不是千军万马大会战的建设工地。谷燕山首先是个普通人,是山镇上百姓们中间的一员,跟山镇上的百姓们共命运,也有着个人的喜好悲欢。然而他主要的是一个关心人、体贴人、乐于助人的正直忠诚的共产党员。他的存在,无形中产生了一种使小山镇的生活保持平衡、稳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