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纳粹

  • 滅頂與生還

    作者:Primo Levi 普利摩.李維

    義大利最具知識分子良心的天才作家李維最後遺作。藉著對集中營的白描陳述,吟唱對生命最大的禮讚。融合微觀歷史、詩人心靈告白與對納粹罪行的見證,了解二十世紀人類心性的獨特遭遇必讀。 其實對大多數人來說,解放的一刻既不欣喜也不輕鬆。 解放發生在毀壞、屠殺和痛苦的悲劇背景下,當他們感覺自己再度成為人時,也就是必須為自己的言行負責時,身為人的悲哀就回來了,家人離散或死亡的哀傷,身邊一切的苦痛,自己似乎無藥可醫,永不休止的筋疲力竭,必須在廢墟中重頭開始的人生問題。只有少數幸運兒,或只有在短短的剎那,或只有非常單純的靈魂,才能享受到把痛苦丟在腦後的快樂;在此同時,創痛卻幾乎一定相伴而來。
  • 莎拉的礼物

    作者:(美)安·科什那(Ann Kirschn

    《莎拉的礼物》主要内容:很少有家庭秘密既能改变人的生命,又能在世界历史中起到重要的链接作用。近五十年来,莎拉一直保守着一个秘密:她曾在七个不同的纳粹劳动营里经受了五年奴隶般的劳役并活了下来。战后在美国生活的日子里,她一直未告诉她的孩子们她这段史诗般的,却是非人的痛苦经历。她把三百五十多封信、相片和一本日记留在身边却只字不提。直到1991年,在她进行心脏手术的前夜,才突然把这些东西交给了女儿安。纳粹劳动营里囚禁的犹太人建造了铁路和公路,生产了弹药和物资,无形中为纳粹战争机器无休止的需要提供了支持,但我们对这个庞大的纳粹劳动营网络的了解却少得令人惊奇。《莎拉的礼物》给我们的是一个过来人的叙述:生活条件十分残酷,死亡率极高。当十六岁的莎拉到杰帕斯多夫的一个集中营报到时,她以为只要六个星期。五年后,她还在劳动营里,而那时她那人数多达五十的大家庭里只剩下她和两个姐姐还活着。在集中营斗争的最初几年,莎拉得到了好友艾拉的帮助。后者后来领导了奥斯维辛集中营的起义,只可惜在那个集中营被解放前几个星期被处决。然而最为关键的是,莎拉的幸免于难应该归功于她的朋友和家人写来的信里传递的丝丝支持。她冒着巨大的生命危险去保存这些信,这些信里写的是向往、是爱、是希望,字句之间是令人断肠的伤痛,同时它们也验证了人的精神,一种即便是畸丑的邪恶也无法击败的坚定。《莎拉的礼物》是一本稀有的书,是安献给她母亲的礼物,也是这两位女性馈赠给世界的礼物。
  • Sophie's Choice (Vintage Classics)

    作者:William Styron

  • 我的母亲是纳粹

    作者:赫尔加·施奈德

    《我的母亲是纳粹》是作者赫尔加·施奈德讲述她与纳粹妈妈之间的故事的回忆录。赫尔加四岁时她的妈妈就抛夫弃子(还有赫尔加的幼弟)加入纳粹军团,从此一去不回。往后的日子里,赫尔加只见过妈妈两次,第二次母女相见是在维也纳的一个养护中心,老母已90高龄,赫尔加怀着自幼累积的满腹疑问及复杂的怨怼情绪前去探视,她很想知道妈妈是否明白她对她造成无以弥补的伤害,但她衰老而神智清明的妈妈说:“女儿啊,不管你喜不喜欢,我是从来没有后悔成为党卫军的一员,你懂吗?” 对于在集中营里协助毒杀犹太人,协助医生进行恐怖的活体实验,还有虐待囚犯,赫尔加的妈妈也只认为这是服从命令而已。赫尔加既想跟妈妈和解,又想要报复她,她有太多疑问得不到解释,太多挣扎无从安抚。临走前,尽管年迈的妈妈像个孩子般的缠着赫尔加不让她离开,赫尔加看着妈妈信赖的目光,内心却发出了“让我走,妈妈”的呼喊,她痛苦地意识到自己“并不恨她,只是不能爱她而已”。
  • 纳粹德国文学史

    作者:J.M里奇

    实际上,我首先想推荐的并不是这本新出版的《纳粹德国文学史》,而是198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两卷本《德国近代文学史》,该书下卷600余页的篇幅与《纳粹德国文学史》涉及的时段大体相当。尽管《德国近代文学史》由苏联科学院编撰,因此沾染着让人有些不耐烦的意识形态气味,但必须承认,编撰者视野之广、文献之熟,都是《纳粹德国文学史》的作者里奇望尘莫及的。那么推荐这本新书的意图何在呢?首先,中国读者对1933年至1945年这段时间的德国文学缺乏了解,由于缺乏了解,也连带着缺乏兴趣,《纳粹德国文学史》的出现多少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缺陷。再者,英国学者毕竟不像苏联学者那么强调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读起来不至于不耐烦。顺便提一句,译者似乎对德国文学比较隔膜,像施台凡·格奥尔格、内莉·萨克斯这类早有固定译名的诗人都被译作“斯特凡·乔治”、“耐莉·萨琪”,读者阅读时须多加注意。
  • 穿條紋衣的男孩

    作者:約翰.波恩

    約翰.波恩透過純真兒童的心與眼,以質樸的文字真實地呈現了一段歷史的幽暗時光,沒有批判,只有兒童心靈直覺的紀錄,只有生存在兩個世界的男孩簡淨的童言童語,引領讀者進入時光隧道,在暗黑的洞穴裡,一點一點地,與男孩共同燭照了晦澀的過往。
  • 克拉拉的战争

    作者:凯西・凯赛

    这个故事是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写成的。 13岁的克拉拉和她的全家人曾经在布拉可知过着平静而幸福的生活。纳粹人侵这后,他们被驱赶到特莱律。在这个被 高墙围住的小镇里,克拉拉面对着饥饿、疾病和污秽的生活环境。更可怕的是,她随时都有可能被转送到奥斯威辛集中营,在那里,等待着她的将是死亡。 尽管生存异常艰难,克拉拉还是与汉娜和雅各布等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儿童歌剧《布伦迪巴》的面试通知,激起了喜爱音乐的克拉拉参与演出的渴望。克拉拉时时都必须面对一些新的挑战。 《布伦迪巴》在集中营里活了下来,一直活到了今天。
  • 汉娜的手提箱

    作者:[加] 凯伦·莱温

    书里采用了两名当事人的口述录音——日本浩劫教育中心的史子和汉娜的哥哥乔治,让他们各自从自己的角度,讲述了半个多世纪前一个死于纳粹集中营的女孩的故事。
  • 1938

    作者:Giles MacDonogh

    Might-have-beens haunt this insightful narrative of a watershed in the history of Nazi Germany. MacDonogh (After the Reich) chronicles mileston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 radicalized, expansionist Third Reich in the year 1938: the forcible annexation of Austria and the Sudetenland, the Kristallnacht pogrom and the purging of opposition figures in the government, army and church. He portrays these events not as an unfolding master plan but as a series of gambles by a sometimes chaotic Nazi regime plagued by infighting among Hitler's satraps, Wehrmacht coup plots, a collapsing economy (the Anschluss was motivated partly by a need to plunder Austria's treasury and raw materials), and jitters about foreign reaction. The Führer perseveres with theatrical bullying and nervy improvisations that are matched by the Western powers' appeasement; a tragic theme of MacDonogh's story is how easily a determined resistance, from within Germany or without, might have derailed Hitler's initiatives. Another is the callousn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much of the book follows the travails of Jews who faced closed doors when the Reich was eager to expel them. This well-researched, fine-grained study sketches the moral rot that made possible Hitler's rise. Photos.
  • Maus

    作者:Art Spiegelman

  • 红衣女孩

    作者:罗玛·丽哥卡

    《红衣女孩》的主要内容是:在德国占领下的波兰犹太人聚居区里,人们对一个小女孩——罗玛•丽哥卡——有着非常深刻的印象,她经常穿着明亮的红草莓色上衣,这在周围灰黑色的衣着潮流中十分引人注目。五十年以后,艺术家罗玛出席了著名电影大师斯皮尔伯格执导的电影《辛德勒名单》在波兰克拉科夫市的首映式。突然间,她发现电影中那惟一的亮点——“红衣女孩”——正是她自己。于是,罗玛•丽哥卡开始了对过去经历的回忆之旅。罗玛清楚地记得,在她的童年生活里到处充斥着恐惧,刺眼的黑色皮靴,突然降临的死刑,母亲的无声嗓泣,父亲的失踪。
  • 纳粹女人

    作者:(奥)安娜.玛丽亚.西格蒙德

    希特勒好像女人有种魔力,不少社交界的贵妇对他大为钦佩,并为他向上爬铺平了道路。他的外甥女吉莉因他去寻死,他的情人爱娃与他同归于尽。一个胆大包天的女飞行员在柏林激战时企图驾机将希特勒从地堡中营救出去。一个崇拜希特勒的英国贵族小姐,因无法实现英德结盟的梦想,向自己的太阳穴开了一枪……本书作者重审历史,广泛收集史料,参考了第三帝国史的最新研究成果,查阅了事后公开的保密档案,比较了大量当事人和第三者的描述,写出了这本扣人心弦的著作。
  • 欧洲最危险的男人

    作者:陆大鹏,冯涛,邢天宁,丛丕

    “年龄37岁,约6英尺4英寸高,220磅重,肤色暗沉,头 发深色微卷,耳大贴脸,下巴突出,留有希特勒式小胡子,或已刮掉,左脸有延伸至嘴角的刀疤。此人极端狡猾且非常危险。可能身着美军或英军制服,又或是便服。通常左手中指戴有一枚印章戒指。如有任何与此人有关的消息应立即通报最近的情报部门,不得有误!”这是1944年底45年初盟军广为散发的一张通缉令中的内容,里面所描述的这个人就是二战德国武装党卫军当中最富有传奇经历的一个人物--奥托·斯科尔兹内。 这个出身奥地利的壮汉在二战中从敌友双方那里获得了许多绰号,比如刀疤脸、欧洲最危险的男人、刺客和希特勒的突击队员等等。作为二战时期特种作战的一位名人,他所参与的行动也是赫赫有名,比如将墨索里尼从大萨索山解救下来的“橡树行动”,比如阻止匈牙利反水的“铁拳行动”,还有在阿登战役中搅坏了艾森豪威尔将军的圣诞节的“狮鹫行动”等等。另外他还参与了不少特种作战武器的研发工作。 更令人惊奇的是,斯科尔兹内在战后的审判中被盟军宣告无罪,后来转往西班牙定居。关于他在战后的经历也有很多传言,有说他在埃及帮助训练过军队,跟阿根廷的贝隆夫人也有过暧昧关系,种种种种…… 战后很多书籍都试图记录他的一生,其中包括不少第三方撰写的传记,但这些作品大多是管中窥豹或以偏概全之作。晚年,这位战后一直隐藏在阴影中的神秘人物终于不再沉默,决定将这部早在50年代初期就已完稿的自传付梓。他的目的只有一个:用自己的笔来记录下在20世纪前半叶波澜壮阔的大背景下,他那跌宕起伏和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经过三年的准备,本社今日将这部传记奉献给中国的读者,并在其中配上了大量相关的珍贵图片。相信此书又将会是您的收藏首选。而在此书中,我们也对斯科尔兹内一些明显的回忆失实进行了最新的考证,其中不乏有趣之处。
  • 质问希特勒

    作者:[美] 本杰明·卡特·黑特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位德国传奇律师的人生传记。汉斯•利滕的父亲是哥尼斯堡大学的校长,迫于父命,他放弃了自己深爱的文学,走上法律之路,成为一名律师。在他27岁时,纳粹已如日中天,为了揭穿纳粹的暴力本性,在冲锋队制造的一起刑事案件中,他申请法庭传唤希特勒作为证人出庭,并利用戈培尔鼓吹暴力革命的小册子,使希特勒当庭丑态百出。因此,希特勒上台后,他便成为首批被投入集中营的囚犯之一,并受尽了党卫军的折磨。此后,在他母亲的努力下,德英两国的多名政要曾试图为之说情,但他们却发现,利滕的名字已成为大独裁者的禁忌。利滕在集中营里去世时,年仅34岁,但如今,他已成为德国律师的代名词,德国律师协会以及德国律协所在的街道都以他的名字命名。 【编辑推荐】 ★一个社会的灾难往往是从蔑视人权开始的。当暴力和威权取代司法程序成为掌控人们生命、财产和自由的魔掌,人类的劫难就即将来临,这样的先例举不胜举。希特勒反人类的大屠杀,也许从四个纳粹冲锋队员打死两名工人的埃登舞蹈宫案就能找到发端。 ★1931年5月,埃登舞蹈宫案开审,年仅28岁的原告代理律师汉斯•利滕申请法院要求证人希特勒出庭接受交叉盘问。时年42岁的希特勒已是纳粹党魁,他以狂热的演讲能力和口才在德国政坛强势崛起,数百万人怀着热望或恐惧眼看他即将掌握政权,将摇摇欲坠的魏玛民主政体踩在脚下,开辟一个全新的“第三帝国”。 ★这是一场强弱悬殊的斗争,但汉斯•利滕做到了,他在法庭上通过3个小时的交叉盘问,不仅揭露了纳粹党的暴力行径,而且直指他们的领袖应为此负责,让希特勒在法庭上气急败坏、恼羞成怒,也让希特勒记住了这个竟敢如此冒犯他的年轻人。 ★一年多以后,1933年1月,纳粹党攫取权力成为执政党,汉斯•利滕成为第一批被投入集中营的囚犯之一。在集中营里,汉斯•利滕继续勇敢地斗争,抗议监狱看守对犯人的虐待和毒打,并为狱友们讲授文学、朗诵诗歌,鼓励他们坚持下去。 ★但汉斯•利滕自己却没有坚持下去。他母亲曾请动多位德国政要为其说情,但最终发现汉斯•利滕的名字已经成为大独裁者的心头禁忌。在经历了一次失败的逃狱之后,汉斯•利滕选择了自杀,死时年仅34岁。这距离他发起那次向希特勒的“自杀式袭击”仅仅6年。 ★汉斯•利滕的故事向我们讲述了两个主题:一,一个民主国家的法治是如何分崩离析并被独裁者掌控,最终制造出人类劫难;二,在面对不义之时,每一个个体的人该如何自处?汉斯•利滕给出了一个法律人的回答。 【名家推荐】 这是一本由历史故事构成的书。汉斯•利滕的故事沿着律师群体百年精神的优良传统,系统地阐释了律师“立身之本的职业伦理”,反映出律师应有的节操、风骨和智谋,光照着在极权制度下执自由律师业的道路。我会成为一个忠实的读者!——张思之 本雅明•黑特的汉斯•利滕传记研究细致,结构精妙,极富表现力地塑造了一个勇敢和复杂的人物。本书主题严肃,但充满故事性,引人入胜。《质问希特勒》从不为人知的角度描述了伴随纳粹攫取权力而发生的法治沉沦,以及失去生活的人们抵抗暴力的历程。——大卫•布莱克本,哈佛大学历史系柯立芝教授 本雅明•黑特讲述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他让汉斯•利滕和纳粹接管德国的那段故事从历史中苏醒过来。利滕对希特勒的交叉盘问直指纳粹通过暴力夺取权力的企图。利滕的故事是对危险的警示,也是社会丧失基本人权时付出的代价。这是一本启示录。——迈克尔•拉特纳,宪法权利中心名誉主席,2006年获汉斯•利滕奖 《质问希特勒》是我们这个时代令人叹服的著作。——大卫•克莱•拉奇,《纳粹游戏:1936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作者 一本让人入迷的自传,对纳粹时代的全新阐释。——赫尔穆特•瓦尔泽•史密斯,《屠夫的故事:德国小镇的谋杀和反犹太主义》作者 黑特书写的历史悲痛、细致、个人化。他刻画了一个栩栩如生的汉斯•利滕,一个在柏林最贫穷落后的地区执业的左翼改革派律师,即便在斗争与分裂中,他依然激发着那些为反对纳粹势力而集合起来的人们,而不顾斗争所带来的灾难结局。——彼得•弗里茨希,《第三帝国生死劫》作者
  • 解读希特勒

    作者:(德)塞巴斯蒂安·哈夫讷

    “本书力求客观、公正地解剖并评价希特勒,这是值得肯定的,这也是中国青年出版社决定翻译出版这本书的初衷。但基于其意识形态的立场,哈夫讷或多或少是站在西方资本主义的立场来解读希特勒的,因此书中某些论述也表现了明显的局限性。比如他的霸权观、他的战争观、他对“纽伦堡”国际法庭以“战争罪”起诉纳粹德国提出的质疑等等。这些论述存在某些主观的假设与推论,它有修于国际社会早已认同的主流看法,我们也是不赞同的。但为了保持其学术探索与研究的完整性,使读者能够全面地了解,更加准确地把握与鉴别作者的观点,我们未做删节。”
  • 里芬施塔尔回忆录

    作者:里芬施塔尔

    《里芬施塔尔回忆录》内容简介:莱妮·里芬施塔尔,舞蹈家、电影演员、导演、制片人、摄影家、作家,二十世纪德国最有名也最有争议的人物,《时代》周刊评选二十世纪一百位最重要艺术家中惟一一位女性。1902年出生于柏林。1933年,为纳粹党纽伦堡党代表大会拍摄了纪录《信仰的胜利》,翌年,又为纳粹党代表大会拍摄了最为世人激赏和诟骂的纪录片《意志的凯旋》。1936年受国际奥委会之托为柏林奥运会拍摄纪录片。这部后来被命名为《奥林匹亚》的纪录片,几乎成了所有体育纪录片的圣经。1945年被定名为纳粹同情并被逮捕入狱四年,从此告别了心爱的电影。影评人里查德·考利斯坦率地说:“那因为《意志的凯旋》拍得太好了,加上,她的风格,加上,她是个女人,一个美丽的人。” 1955年,海明威的小说《非洲的青山》使她迷恋上了非洲。她数次前往深入考察那里的土著居民——努巴人的生活习俗并出版了一本摄影集。1974年,72岁高龄的她谎报了20岁年龄,参加了深海潜水训练班,沉迷于深海水下摄影,也成为有史以来年龄最大的深海潜水者。1984年,80岁的她为了“澄清误会,消除成见”,开始撰写这本回忆录,前后历时五年。2003年,里芬施塔尔去世,享年101岁。
  • 希特勒(上中下)

    作者:(美)约翰・托兰

    如果有人问:有谁曾经给这个风云变幻的20世纪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那么,毫无疑问,希特勒当是其中首屈一指的一个。在20世纪,恐怕再也没有一个人像希特勒那样,给德国人民、欧洲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带来过如此之多的恐怖、灾难、血腥和死亡! 希特勒是一个举世骇然的历史人物。他曾将日耳曼人带到他们从未经历过的权力和征服的巅峰,把?字旗从挪威一直插到高加索山脉和非洲;他的纳粹精神在德意志刮起了一阵种族主义的狂飙,给世界人民带来野蛮、疯狂、残暴的深切体验。人类在牺牲了数千万条生命之后,才把这头野兽制服。 在本书中,你可以看到希特勒在政治上的欺骗力、对部下的控制力、对群众的煽动力、对敌手的迷惑力、对女人的吸引力,以及他个性中的乖戾、残忍、暴虐、狂躁、偏执、变态等等隐秘的侧面,是迄今为止关于希特勒的军政生涯和个人生活的最全面、最完整、最生动的记述。
  • 德意志问候

    作者:提尔曼·阿勒特

    《德意志问候:关于一个灾难性姿势的历史》主要内容:人世间从未有任何一个姿势比它带来更大的灾难,人世间也从未有任何一个政权像纳粹政权一般,将一个问候形式以如此极端的方式作为社会改造的手段。这是因为通过一声声“德意志”问候,无论是行走在街上,坐在办公室,聚在朋友圈内,还是独自在家,每个人对法西斯的态度都昭然如揭。
  • 纳粹德国

    作者:【美国】克劳斯·费舍尔

    《纳粹德国:一部新的历史》讲述了德意志第三帝国从19世纪晚期的起源到20世纪中期灾难性毁灭的历史,深入讨论了纳粹主义的神奇魔力、纳粹德国体制的实际运作方式,以及与大屠杀相关的诸多难题和德国人的认罪困境,这使得《纳粹德国:一部新的历史》成为研究希特勒及其罪恶帝国的最全面、最权威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