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反乌托邦
-
重返美丽新世界
《重返美丽新世界》是20世纪英国著名作家阿道司·赫胥黎晚年最重要的包含社会学、心理学和传播学的论著,也是其内容最精简、信息量却最庞大的作品。书稿出版于1958年,而本书是国内第一个未删减版本。该作品对二战后人类社会的命运进行了精彩绝伦的分析,预言了世界两大主流意识形态的未来;同时他还对自己的经典反乌托邦小说《美丽新世界》和奥威尔的著名小说《1984》做了详细的比较。舆论认为,赫胥黎对现代人类社会的认识超出普通人50年,在今时今日阅读他的作品,能让读者有一种重新认识了人类社会本质的感觉。 ※随《重返美丽新世界》附录《美丽新世界》最新译本。 ---------------------------------------------------- 在这部新作中,赫胥黎再次运用了他对人类关系的博识,将我们周边的这个真实世界和他那个预言性的1931年进行了比较。这确实让人感觉毛骨悚然,因为你会发现他对遥远未来的那种讽刺性预言居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成为了现实……在这个处于变动之中的世界里,《重返美丽新世界》在为心灵增添力量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纽约时报书评周刊》 《重返美丽新世界》是赫胥黎先生对社会问题进行了严肃而具有清晰逻辑的思考后的产物,其中传达的信息绝不该被忽视。他在其中所表现出的那种批判精神早已超越了其早先作品中那种单纯的愤世嫉俗。最后几页尤其令人震动,其中传达了这样一个悲伤的信号:或许人类本身并不希望获得拯救。 ——曼努埃尔·布拉干萨,《时间和潮汐》 在《1984》中,人们被对痛苦的恐惧所控制;《美丽新世界》中,人们则被对快乐的盲目追逐所控制。 ——《娱乐至死》作者 尼尔·波兹曼 反乌托邦的思路则提醒我们,未来也可能是坏的,今天的一切未必事事胜过昨天,而明天的一切也未必事事强似今天。 ——王蒙 -
巫术师
本书是当代英国文坛超重量级大师约翰·福尔斯的经典代表作之一,不但被选为二十世纪百大英文小说经典,也是英美各大学英语系二十世纪英国小说课程的必读作品。 全书在心理描写上极为细腻深入,结构奇巧,故事在历史和现实间不断切换,扑朔迷离,更揉合了文学、哲学、绘画、音乐及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带领读者体验一场难以置信的阅读魔法冒险。 用性解放之前的标准衡量,就我的年龄而论,我想我的性行为算是很多的。姑娘们喜欢我,或者说是某一类型的姑娘。我有一辆汽车——这在当时的本科生中并不多见——我有些钱。我长得不丑。更重要的是,我寂寞难耐,每个粗俗男子都知道,这是对付女人的致命武器。我的“技术”是表现出不可捉摸、玩世不恭、故作冷淡。然后,像玩白兔的魔术师一样,我掏出一颗孤独寂寞的心。 -
羚羊与秧鸡
这是一部小说。作者是以小说的形式,表达她对未来世界滥用生物技术的极度担忧。和西方许许多多已经问世的科学幻想作品一样,本书中所展示的未来世界,也是愁云惨雾,暗淡无光,一片人类社会的“末世”场景。 ——那时政府似乎已经退隐到无足轻重的地步了,各个大公司建立了自己的“大院”,里面试验室、宿舍、学校、医院、商店、色情场所等等一应俱全,有自己的警察,简直就如同国中之国。 ——生物工程似乎成为小说中唯一的科学技术。 ——所有的疾病都已经可以被消灭,但是制造药品的大公司为了让人们继续购买药品,不惜研制出病毒并暗中传播。如果有人企图揭发这种阴谋,等待他的就是死亡。 ——文学艺术已经遭到空前的鄙视,只有科学技术(其实只有生物工程)成为天之骄子。这实际上象征着如今我们已经看得相当清楚的趋势。 -
分歧者3·忠诚者
下一个大事件。 ——《滚石杂志》 罗斯笔下的情节……聪明又复杂。每个角落都遍布着危险、猜疑,极有张力,翠斯和托比亚斯之间的“化学反应”依然真实,让人怦怦心跳。最后这一部始终牢牢抓住你注意力,一直到最后的决战开始。(《出版人周刊》) ——《出版人周刊》 一个大胆、无法预料且大大出人意料的结局。 ——《洛杉矶时报》 悲剧的结尾虽然让人震惊,却和主题一致;苦乐参半的终曲,给人一种伤感的希望。 ——《科克斯书评》 最后的最后,这是一个充满失去的世界。英雄必须受苦的大转折让很多读者心碎,却又忠于罗斯所创造的无情的“反乌托邦”。 ——《儿童图书中心简报》 如果你喜爱《饥饿游戏》或《暮光之城》,你会为《分歧者》系列疯狂!这本书会一鸣惊人——相信我们没错的!如果选择继续做个无派别者,你注定是个孤独的灵魂。 ——PerezHilton.com 罗斯在这本被高度关注的小说里,给自己的所创造的故事写下了令人震惊的结局(有些读者一定也会有同样的感受)。 ——《出版人周刊》 毫无疑问,情节很复杂。在终结篇中,罗斯做了一个很高明的决定,她很早就把秘密亮开,把重点放在人物描写上,他们与新世界、与所面对的选择作斗争,他们的所作所为会引起怎样的后果。 ——《儿童图书中心简报》 世界是一个大谎言,人们活在被篡改的历史和人为设置的现实中,无时无刻不暴露在监视之下。五大派别赖以生存的芝加哥城,不过是美国基因局制造的一场实验?忠诚者誓死要恢复的派别制度,其实不过是当局进行实验的一条规则? 在围栏之外的世界里,翠丝作为基因纯净的分歧者,有机会窥知更多的秘密。而其他人所仰赖的生存基础、价值观、信念统统被粉碎,他们陷入对自身的怀疑不能自拔。 忠诚者叛乱即将爆发。为了镇压叛乱,基因局决定重置所有芝加哥人的记忆,再次篡改历史。为抵制基因局的阴谋,翠丝和老四分头行动,而这一次分开,他们很可能就会天人永隔…… 第一部《分歧者》:正是与众不同,使你身处险境 第二部《反叛者》:就算背叛已司空见惯,你能否承受来自最爱之人的那一次? 第三部《忠诚者》:如果世界是一个谎言,你该如何面对所有伤害? -
高铁
《地铁》之后,韩松携《高铁》再赴征程 华文世界反乌托邦小说的里程碑 每一列飞驰的高铁,都承载着我们最终的命运 我试着把这种感受书写下来,作为一种观察的记录。但我常常也陷入更大的悖论般的悲观,因为,我生活在一个文学正在丧失魅力的时代——韩松 利用日本技术制造的高铁列车,行驶中发生不明原因的重大事故妻子失踪。周原试图去探查真相,竟然发现列车为了躲避敌人的攻击而被改造为了一个人工宇宙,。 由于既有的列车控制系统失灵,周原被选定为挽救列车的种子人物,但他却因为胆怯而逃跑了。在这过程中,周原与女列车员生下了一名男孩 。 这个叫周铁生的男孩长大,再次沦入了父辈经历过的动荡,他也逃跑了,闯过重重险阻,最后与父亲重逢。然而,这时的高铁,与其最初的形态,已完全不一样了。 随着新的灾难发生,周原的后代转世到了另外的列车上,这已是一座基于农业社会的桃花源,但它实际上是伪装的移动核导弹发射基地。然而,列车却被敌人提前发现并摧毁了。不过,一种神秘力量又让列车得以重建,再次进入无法解脱的命运轮回。 这次,周原的后代化身为了列车探险者,试图找到高铁的秘密及世界的答案,但是,敌人仍如魔影相随。 在最后的战斗中,乘客与乘客发生了内战,毁灭了车内的所有生命,而列车仍然继续向远方行驶了下去…… -
1984
1949年6月,《1984》在英国出版并获得巨大成功,60年来,《1984》对全世界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入选美国《时代周刊》“最好的100本英文小说”、英国《卫报》、兰登书屋“100本20世纪最佳英语小说”……英美法德多国将此书列为中学生必读书。 此外,《1984》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广播剧、舞台剧、音乐刷、网络版连环漫画,甚至还有一档红遍全世界的电视真人秀《老大哥》……英国调查表明,乔治·奥威尔仍是当今最受同行热爱的作家。 -
中午的黑暗
前苏共中央委员、人民委员鲁巴肖夫是膺共产国际之命,在欧洲资本主义各国家从事秘密革 命领导活动的老布尔什维克,曾为革命建下赫赫功绩,在斯大林开始党 内大清洗 之后,开 始对苏共党内的不政党现象产生了怀疑,特别是因为革命的目的与手段的矛盾,使他的革命 良心深深感到不安和自责,从而招致斯 大林的猜忌,以致被捕入狱,经过疲劳轰炸式的狱 中审讯后,终于精神崩溃,承认了莫须有的罪名,最后被处决致死。 -
明月构想
《明月构想》是著名建筑师刘家琨创作的一部带有强烈理想主义气质的反乌托邦小说! 建筑师欧阳江山要建立一座新城,用建筑重塑人们的灵魂。这个异想天开的计划,被命名为“明月构想”。这位强硬的理想主义者一步步逼近成功,最终却哗然失败,他的失败比他的成功更有意义。 这是一本只有建筑师才能写出来的小说,充满了明月新城的迷人细节——这座从未有过的“人间天堂”在他的笔下闪闪发光;而结尾那不期而至的悲壮,更像是为一代人的理想作结。 -
这完美的一天
《这完美的一天》以崭新的视角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科技治国论下的乌托邦”的社会生活图景:大家说同一种语言,吃一样的食物,喝一样的饮料,穿一样的衣服。没有名字,每个人都靠一个由九个字母数字组成的代码来区分彼此。人们被告知在哪儿住,吃什么,和谁结婚,什么时候生育,从事什么工作。所有人都会在62岁时死去。整个社会由一台电脑控制。人们每天都得接受注射,麻木是所有人的基本状态。大家都很满意这种生活。 数年后,由于一次未能预测到的大地震,“大家庭”成员们的常规性治疗被耽搁了数日,有些成员的知觉力得到复苏,头脑变得清醒,思维也活跃起来,开始质疑起这种制度的合理性,并策划逃离了“统一电脑”的束缚,奔向自由的马霍卡岛。然而,这座“自由之岛”并非真正的“天堂”,它是“统一电脑”专门为那些“无可救药的人”安排的…… -
迟暮鸟语
地球环境渐渐恶化,最后演化成为前所未有的灾难。政府垮台,经济崩溃,最可怕的是,人类逐步丧失了繁殖能力。 种族的灭亡迫在眉睫。一小群具有远见卓识的人制订了克隆计划,这是延续种族的最后希望。 他们成功了。 但是,克隆产品却不完全符合预期。他们具备前人没有的许多天赋,从种种迹象上看,他们似乎是远超于前人的“新人类”。 他们自己也这么想。 但是,新人类的未来却潜伏着可怕的危机…… -
一九八四
本书收入乔治·奥威尔最著名的两部作品:《一九八四》和《动物农场》。 在20世纪的西方文学中,乔治·奥威尔可谓声名显赫。他凭着强烈的社会良知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生动地再现了极权主义盛行时的社会生活,被称为“时代的良心……过去几十年英语文学中最伟大的道德力量”。其代表作《一九八四》和《动物农场》既是关于政治的讽喻小说,也是文学艺术的杰作。被翻译成六十多种文字,销售数千万册,并被作为英美大学的重要研读书目。他在小说中创造的“老大哥”、“双重思想”、“新话”等词汇都已收入权威的英语词典,甚至由他的姓衍生的形容词“奥威尔式”不断出现在记者笔下,足见其作品在英语国家影响之深远。此外,在世界各地几乎每年都举办大型的“奥威尔学术研究会”或“奥威尔电影纪念周”之类的学术活动。这一切构成了世界文坛中奇特的“奥威尔现象”。 -
使女的故事
《使女》是一部未来小说。未来小说在西方批评界也被称为思辨意味颇浓的“悬测小说”,它描写的是未来之事,却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科幻小说。未来小说尽管含有科幻成分,但具有强烈文化内容。它讲述已成历史的未来,从而使它具有可企及性。 《使女的故事》描写的最远时间距小说写作时间二百多年,以几名历史学家的发现,让一位在基列不幸沦为“使女”、后来侥幸逃出的女性,通过录在磁带里的声音,向读者讲述发生在那个时间之前的故事,即主人公在未来21世纪初的亲身经历,其间夹杂着大量主人公对20世纪80年代生活的回忆与反思。 -
Lord of the Flies
在线阅读本书 Book Description The classic tale of a group of English school boys who are left stranded on an unpopulated island, and who must confront not only the defects of their society but the defects of their own natures. Amazon.com William Golding's classic tale about a group of English schoolboys who are plane-wrecked on a deserted island is just as chilling and relevant today as when it was first published in 1954. At first, the stranded boys cooperate, attempting to gather food, make shelters, and maintain signal fires. Overseeing their efforts are Ralph, "the boy with fair hair," and Piggy, Ralph's chubby, wisdom-dispensing sidekick whose thick spectacles come in handy for lighting fires. Although Ralph tries to impose order and delegate responsibility, there are many in their number who would rather swim, play, or hunt the island's wild pig population. Soon Ralph's rules are being ignored or challenged outright. His fiercest antagonist is Jack, the redheaded leader of the pig hunters, who manages to lure away many of the boys to join his band of painted savages. The situation deteriorates as the trappings of civilization continue to fall away, until Ralph discovers that instead of being hunters, he and Piggy have become the hunted: "He forgot his words, his hunger and thirst, and became fear; hopeless fear on flying feet." Golding's gripping novel explores the boundary between human reason and animal instinct, all on the brutal playing field of adolescent competition. --Jennifer Hubert From School Library Journal Grade 10 Up?A solid tool for the study of William Golding's classic novel. Sixteen critical selections from both journals and books are arranged in chronological order by date of publication from 1961 to 1993. The examined topics, length and completeness of entries, and depth of analysis present a wide range of material. Articles selected by Bloom have not previously appeared in works easily accessible to most readers. There is little duplication with "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Gale) or with "British Writers" (Scribners); both cover less ground. Clarice Swisher's Readings on Lord of the Flies (Greenhaven, 1997) includes two of the same critics, but Bloom's book has complete articles rather than excerpts. While some readers may struggle with these selections, the book is an excellent resource. Gail Richmond, San Diego Unified Schools, CA From Booklist A plane crashes on an uninhabited tropical island during wartime. A group of schoolboys--the sole survivors--form their own society, an experiment that quickly descends into chaos and death in Golding's classic allegory. Listening Library recently rereleased this historic 1976 recording, and the timing could not be more apt. As CNN keeps viewers on edge with the latest military overtures in the real world and the reality TV show "Survivor" offers escape in the form of backstabbing, bug-eating "tribal" rituals, LORD OF THE FLIES gives the reader a lucid and chillingly objective mirror to our modern society. William Golding's narration is as impartial as his work, yet his grumbly, grandfatherly voice, complete with mid-sentence sniffs and swallows, is intimate. Included on the tapes is background on how he came to conceive the book and a brief rebuttal to critics about its meaning. M.M.O. Winner of AudioFile Earphones Award Book Dimension length: (cm)18.4 width:(cm)10.8 -
分歧者2·反叛者
丑恶一旦找到突破口,就势不可挡地冲出来,摧毁这世界。混乱中,有人为了所谓高尚的动机大肆屠戮,有人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趁机夺权。 无私派遭屠竟是因神秘使命,友好派避纷扰保持中立,诚实派为自保求妥协反被控制,无畏派分裂,博学派被扫荡,无派别大军崛起。从前据说已死的人还活着,活着的人又有太多死去。 错手杀死朋友,父母因自己双亡,心中的悲痛与愧疚让翠丝绝望,她一次又一次走在自毁的路上,让爱她的人一次又一次暴怒和疯狂。爱到底是坚实的还是脆弱的?死都不能撼动,猜疑为什么轻轻就能将它击碎…… -
一九八四
《一九八四》是奥威尔的传世之作,堪称世界文坛上最著名的反乌托邦、反极权的政治讽喻小说。他在小说中他创造的“老大哥”、“双重思想”、“新话”等词汇都已收入权威的英语词典,甚至由他的姓衍生出“奥威尔式”(Orwellian)、“奥威尔主义” (Orwellism)这样的通用词汇,不断出现在报道国际新闻的记者笔下,足见其作品在英语国家影响之深远。 -
The Giver
The Giver译为“赐予者”或“授者”,是洛伊丝·洛利最著名的也是最受争议的作品。在The Giver里,作者描绘了一个想像出来的乌托邦世界。在这个社会里,人们的生活都被安排得好好的,人们不用决定工作,不用决定配偶,这些问题,社会都帮个人做好了决定。而这个世界也没有记忆、感情、颜色及音乐,人们只有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但有一个人例外,他一个人承担了整个世界该有的记忆,他必须独自承受痛苦、恐惧、和孤单,而他也同时知道什麼是温暖、幸福和爱。这个人被称为the receiver of memory,也就是the Giver。当12岁的男主角Jonas成为这个the receiver of memory的接班人后,他得到了他以前所不曾有过的经验,而当他知道愈多时,他愈发现这个世界的不合理,最后他选择了逃离…… -
火星照耀美国
现在,世界已是一片福地。 我躺在我的壳中,用艾科迈克语书写这篇故事。作为旧时代厌世情绪的产物,艾科迈克语的非公开性存在曾经非常“端的”。但它很快就要从宇宙中消亡了,就像现在的年轻人抛弃掉一重又一重的躯壳,去寻求量子化转世。 我名叫唐龙,我叙述的都是六十年前——二〇六六年 的往事。如果你们觉得太遥远、太陌生,没有关系。许多事情就是这样子的。 在那个时代,人类生活在“阿曼多”梦幻社会的最后一个门户结构中。我们大部分时间像蜘蛛一样黏附在网络上,偶尔才用身体外出,俗称“实相旅行”。 二〇六六年,地球西部那个名叫美国的地方将要举办世界围棋锦标赛。作为世界第一强国,中国派出了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代表团前往参加。但是我们对美国并不十分熟悉,他们已经闭关自守很长时间了。 那一年我十六岁,我准备去美国。 “韩松超越了民族主义对阵全球化的思考范畴,而是将全体人类现状作为一个整体,看到了其更黑暗却本质的一面。通过戏仿埃德加•斯诺的书名,韩松在提醒读者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以及星际空间的角度,重新审视地缘意义上的乌托邦。然而他的结局却很模糊而开放。小说是主人公在2126年通过倒叙的方式讲述2066年的故事,不管地球曾有何种文明,那时都已经被终结了。在未来的未来,是火星闪耀中天。” ——王德威 -
未来世界
我的故事就要结束了。你现在当然知道,那天晚上我还是回了家。我现在和F住在一起,她完全知道这件事,并且能够理解,用她的话来说,你别无选择,所以只好这样生活了。我现在多少适应了这种生活,和周围的人也熟了。假如没有新来的人,每月这一关也不太难过。就像一个伤口已经结了疤,假如没有新东西落进去,也就不会疼痛了。这件事使们真正犯错误的人最为痛苦,而那些走后门进来的除了感觉有点害臊,不觉得有什么。我还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再没有精力、也不想再犯思想错误了。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