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意大利文学

  • 莫拉维亚文集(上下)

    作者:[意大利] 阿尔贝托·莫拉维亚,吕同六

    阿尔贝托·莫拉维亚(1907-1990)是意大利当代最著名的小说家。他在长达六十年的创作生涯事,发表了数大部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集。他以写实的笔法,通过发生在人们身边的平常故事,触到了人的心灵深处。他的作品在意大利文学界乃至世界文学界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由意大利文学研究专家吕同六先生主编的这部文集收录了莫拉维亚五部最杰出的作品: 《冷漠的人们》创作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后期,被认为是莫拉维亚在未意识到的情况下写出的世界上第一部存在主义文学作品。通过一个资产阶段家庭在三天内发生的故事,揭露了当时意大利资产阶级灵魂深处的冷漠。 《乔怡里亚的女人》创作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之后,被公认为意大利战后最杰出的小说。作口通过切西拉母女二人在战乱中的避难经历,揭露了战争给普通民众带来的苦难,特别是对人的心灵的摧残。 《鄙视》的主人公莫尔泰尼有志于从事戏剧创作,为博得妻子爱,他违背自己的意愿,为电影制片人编写电影脚本,以获得金钱,满足妻子的物质欲求,当他满足了妻子的欲求时,却发现妻子已经不再爱他。小说从一个侧面写出了西方社会中人的异化。 长篇小说《注意》是一部手法奇物的作品,用书中人物的话来说,作品真正的主人公并不是小说的主人公,而是小说的主人公“我”一直在写着、准备将来有一天用作小说素材的日记。作品通过大量的心理描写,通过主人公“我”在日记中写出的或真实或虚假的种种事件,探讨“原罪”问题。 短篇小说集 《不由自主》共有四十一篇作品、身分、地位各不相同的人物都由于一些自己也不明白的原因不由自主地做着自己并不想做的事。通过他们,作者写出了现代西方社会中人们普遍感到的迷惘与困惑以及人的精神状态的扭曲。
  • 这是不是个人

    作者:[意] 普里莫·莱维

    “最优秀的人都在集中营里丧命,最糟糕的人却幸存了下来 。”——詹姆斯·伍德《见证的艺术》 一个幸存者的羞愧,对法西斯暴政的非凡见证 如何在地狱保持尊严、不认同兽性的权力 20世纪反思法西斯的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畅销70年 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 法国《世界报》 “二十世纪的一百本书” 《这是不是个人》是普里莫 ·莱维描写奥斯维辛经历的回忆录,也是奠定其文学地位的处女作。 1944年底,在加入那不勒斯的一支反法西斯游击队后不久,莱维被捕,他选择承认自己是犹太人,避过了被立即枪决的命运,却开始了集中营长达 11个月的地狱梦魇。 莱维用冷静又克制的文字记录了集中营对欧洲犹太人肉体和精神双重的残暴迫害,更深邃地描述了法西斯暴政的本质——法西斯用平庸、仪式化和冷漠的暴力,完全抹杀“另一群人”的尊严和意志,让其仅剩下一副勉力求生的躯壳;更是利用人性的“灰色地带”,用权力腐蚀囚犯的尊严,导致其在或多或少的程度上服膺于这种暴力。 莱维直面了这种对人性的玷污,同时也回顾了自己和集中营难友们的抗争、软弱和尊严。 集中营等级分明的内部环境也是人类社会的缩影——有向权力臣服者;有因为单纯无私而受难者;还有只求利用规则无辜自保的大多数人。莱维全盘拓宽了人类的道德限度——他的著作成为诸多哲学家(伊曼努尔 ·列维纳斯、乔治·阿甘本等)反思暴力和生存的起点和参考文献。 莱维相信,正因为人类发明了奥斯维辛,每个人的生存都是有愧的;但这并不能让我们取消正义和邪恶的界限。我们仍要保留拒绝认同邪恶的最后的权力,肩负起对人性、对他人无限的责任。
  • 别离开我

    作者:(意大利)玛格丽特·玛赞蒂妮

    瓢泼大雨中,骑着摩托车的15岁女孩安吉拉被一辆汽车突然撞倒,身受重伤,随即被送往医院,而安吉拉的父亲蒂姆正是这家医院最优秀的外科医生。此时,他只能焦急地等候在手术室外,看着他的同事在进行紧急救治。 15年前的一天,蒂姆驱车从城里赶往海边别墅,准备和等在那里的妻子艾尔莎一起度假。不料车在市郊抛锚,就在路边的一个酒吧,他遇见了伊特丽亚。随后他们双双陷入了一场奇异的恋情...... 因为流产,伊特丽亚猝然离世,身为大夫的蒂姆却无回天之力,蒂姆为此愧悔不已......
  • 爱情十三问·爱的摧残

    作者:(意大利)乔万尼·薄伽丘

    《爱情十三问》原名《辨异书》(Il Libro di Difinizioni),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作家薄伽丘在一三四○年用意大利语写成的作品。几个贵族青年乘船出海,被风暴吹到一座古城,羁留数日,偶遇该城的几名贵族男女,便应邀参加了他们的饮宴和消遣。众人选出美丽的王族女子菲娅美达做女王(相当于我国古人行酒令时的令官),然后轮流提出有关爱情的疑难问题,请她作答。在与众人辩论中,菲娅美达对这些问题做了精辟的议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爱的摧残》又名《菲洛斯特拉托》(Filostrato),是薄伽丘用意大利佛罗伦萨方言写的长篇叙事诗,完成于1340年秋冬之际。据作者的解释,“Filostrato”意为“被爱情击倒的人”。长诗内容取材于古希腊神话中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的故事:特洛伊战争中,特洛伊王子特洛伊罗斯(Troilus)爱上了祭司卡尔卡斯的女儿克瑞西达(Cressida),两人秘密幽会,并发誓忠实于爱情。为交换被俘的特洛伊将领,克瑞西达被迫回到投奔了希腊人的父亲卡尔卡斯身边。她很快爱上了希腊贵族青年狄俄墨得斯。特洛伊罗斯得知后万分悲伤,绝望地上阵作战,被阿喀琉斯杀死,特洛伊城也很快陷落了。
  • 新生

    作者:但丁

  • 同流者

    作者:[意]阿尔贝托·莫拉维亚,Alberto

    《同流者》内容简介:出身于不正常家庭的马尔切洛·克莱利齐从小就有意识地追求正常状态。为了得到同学的尊重,他从纠缠自己的性变态者利诺那里得到一把手枪,并开枪杀死利诺。杀人罪带给他的内心折磨益加激起了回归正常状态的决心。他加入法西斯党,成了秘密警察,与正常家庭出身的朱丽亚结婚。在去巴黎的蜜月旅行时,他协助实施对反法西斯组织领袖夸德里教授的谋杀。虽然他把参与谋杀夸德里视为达到正常状态的必要步骤,却无法摆脱内心深处的负罪感。法西斯政府倒台了,他突然发现自己一直在追求顺应时代、顺应社会,最终还是被时代和社会抛弃。为躲避惩罚,他带着妻子和女儿逃往山区,途中遭到了美军飞机的射击……《同流者》曾被意大利著名导演贝尔托鲁奇拍成同名电影。
  • 名媛

    作者:(意大利)薄伽丘

    《大师坊008:名媛》是西方女子传记文学的开山扛鼎之作。自出版以来,一直备受文坛特别是女性读者的关注。作者将106位女子收入其中,既包括历史及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也包括当时的现实人物。通过对百位女子传略的描述,赞美女性在智力、文学、道德和创造力等方面的成就,鞭挞罪恶、针砭时弊,反映了早期人文主义的妇女观。莎士比亚,乔叟等世界著名文豪都曾将此书中的作品作为创作素材,例如闻名于世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就出自其中的第9篇故事。
  • 邪恶之路

    作者:(意)格拉齐娅·黛莱达

    长篇小说《邪恶之路》(1896)是格拉齐娅·黛莱达的成名作。它以撒丁岛乡村为背景,描写青年雇农彼特罗大胆追求女主人玛丽亚,两人坠入情网,但因为门第悬殊,玛丽亚改变初衷,嫁给了则主佛兰切斯科,彼特罗走上了邪恶之路。 黛莱达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以爱情与道德、罪与罚的冲突为切人点,展示了撒丁岛古老的文明和宗法制下的乡村生活,以柔婉清逸的笔致叩动读者的心弦。
  • 美洲豹阳光下

    作者:[意] 伊塔洛·卡尔维诺

    这是第一本在卡尔维诺过世后出版的书。书中收录三则短篇故事,在1972年至1984年间曾完整或部分发表。当时卡尔维诺计划将这三篇放入以五感为主题的书中,但关于视觉及触觉的另两个短篇未及完成。 在这三篇小说中,三种感觉(味觉,听觉,嗅觉)主宰了主人公的生活。《美洲豹阳光下》里一对夫妻为了在一种辣椒和外国香料做的菜肴中,找到性爱和精神恋爱的微妙结合,去墨西哥旅行。《一位倾听的国王》里登基的暴君既是权利的囚徒,也是耳朵的囚徒,因为他巨大宫殿里的回声带来各种关于判决、爱情和阴谋的相互矛盾的信息。《名字,鼻子》里一位见多识广的男士苦苦琢磨时髦的香水,只为找出一个戴面具的神秘女郎留下的香味;南美草原上的原始人类用鼻子辨别异性;而在伦敦一个吸毒的摇滚歌手则像一只发情的野兽,一位女士的气味使他展开了疯狂的寻找。
  • 元素周期表

    作者:普里莫·莱维

    《元素周期表》是普里莫•莱维风格最强烈的关于二战经历的小说。作家具备同时具备化学家和作家两个灵魂,用二十一种元素截然不同的特性,在化学世界、生活世界和词源学之间建立了微妙的隐喻和类比。在莱维的文学世界里,只有通过非生命的物质,我们才能理解生命。 《元素周期表》也和莱维其他直接反思奥斯维辛罪恶的作品截然不同——莱维用惰性气体“氩”来隐喻他成长的犹太社区和皮埃蒙特地区其他族裔之间的隔膜;用“汞”这种不稳定、易挥发的的气体来指代当时服膺于希特勒的意大利知识分子;而用元素“锌“惰性、必须需要杂质才能进行化学反应”的特性来有力讽刺了当时希特勒鼓吹的“犹太人是一种必须要祛除的杂质”的荒谬言说。 击败达尔文的《进化论》,有史以来最好的科学著作。——《卫报》 化学对于莱维来说,也是一所 “政治的学校”。 ——《纽约时报》
  • 一位年轻小说家的自白

    作者:(意)安贝托·艾柯

    《一位年轻小说家的自白》由安贝托•艾柯在美国埃默里大学所作现代文学讲座的四篇演讲稿汇集而成。1980年,艾柯出版第一部小说《玫瑰之名》已年近五十,如今他年逾古稀,在这些“自白”中回忆作为一名学者的职业生涯,以及作为一位小说家的最近的工作,并探索二者富有成效的关系。 艾柯探讨了那些引人入胜的文学话题:小说和非小说的边界是什么?何为创意写作?小说家如何写成一本书?我们为什么会为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的困境动容?虚拟人物在何种意义上“存在”着?……艾柯考量作者、文本和诠释者的关系,以作品为例具体解说他的创作手法,如何构建笔下精确入微的虚构世界。他也没有忽略自己的“清单”怪癖:文学清单以其“潜在的无限性”,成为作者重新筑造世界的方式。 艾柯一生的阅读、研究和创造横跨了不同的语言、时代和领域。作为过去三十年来世界上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依然感觉自己像个业余爱好者——这为本书所有页面注入满溢的活力和渴望。这个“年轻”的小说家全面坦白自己的创意世界:关于艺术虚构的启示,关于文字力量的智慧。
  • 约婚夫妇

    作者:[意大利]曼佐尼

    小说以十七世纪早期米兰暴动、三十年战争和大瘟疫为背景,以农村织工伦佐和农家姑娘露琪亚这对恋人的悲欢离合和争取自主婚姻的斗争为主线,描绘十七世纪意大利各阶层人物及风云变幻的社会生活,反映了意大利人民反对异族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统一的要求,小说洋溢着爱国主义精神,被誉为记载当时社会现实的百科全书。 在意大利,本书如同但丁《神曲》一样,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人民大众极为珍视和喜爱它,是意大利古典文学的瑰宝。每一个受过初等教育的人,都曾在学校里琅琅吟诵过它的精彩篇章。本书也深受我国读者欢迎和喜爱。
  • 神曲

    作者:但丁

    本书前言 特色及评论 文章节选 神曲:炼狱篇第一章 我的天才的小船把那样残酷的大海抛在生面,现在要扬帆向比较平静的水上航行。我要歌唱人的灵魂在那里消罪,使自己得以升天的第二个王国。 啊,神圣的缪斯啊,让死亡的诗在这里复活吧,因为我是属于你们的;让卡利俄佩稍微站起来,用她的声音为我的歌伴奏吧,当初可怜的喜鹊们感受了她那声音如此沉重的
  • 神曲 (全三册)

    作者:[意] 但丁

    世界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六百多年长盛不衰的不朽诗篇全诗分为三个部分:《地狱篇》、《炼狱篇》和《天堂篇》意大利诗人但丁在流亡时所作。叙述诗人迷失在黑暗的森林中,遇见象征着智慧的古罗马大诗人维吉尔的幽灵带他游历了地狱和炼狱,并由年轻时的恋人贝特丽齐带他进入天堂从黑暗和谬误走向上天显现的神圣之光.T.S.艾略特认为,只有莎士比亚才可以与但丁媲美,他们平分了现代世界没有第三者。
  • 米兰之恋

    作者:[意大利] 迪诺•布扎蒂

    米兰,建筑师安东尼奥,偶遇小他30岁的女孩子拉伊德。 拉伊德身姿苗条,奶白色的小腿细嫩光滑,一如洛丽塔。她是芭蕾舞演员,也是妓女,安东尼奥看过她演出,和她做过爱,还跟踪过她,她勾搭男人,有恶习,也有秘密。 在堕落中,她又是一朵鲜花,女人的淘气年轻,平民的下流狡黠,都集于她一身。 安东尼奥迷恋上了她,除她之外,工作、家庭、朋友、时局,统统一文不值。但她毫不动心,对于她,他只是千百个嫖她的男人之一,她开始逃离,1天,2天,10天…… 即使做1000次爱,她还是不属于他,也不会更多地属于他。他比肉欲更强烈的,是思念,是切肤之爱。他想拥有那年轻白嫩的小小肉体,还是那肉体中灵魂的闪光? 两年来,即使病入膏肓,安东尼奥也从未想过死亡,爱的力量足以削减病痛,延迟生死。而现在,它来了,来解救他,他拖着影子缓步前进。 寂静的米兰,晨雾弥漫,拉伊德周身赤裸,仰面朝天,像个小动物一样在酣睡。美梦把她高居于众人之上、大地之上,在米兰的屋顶、天窗、尖顶房子上空翱翔。 古老的米兰,这座百姓之城,划过她的罪过、命运与无邪的青春。 · · · · · 在当代情爱小说中,只有《情人》、《洛丽塔》、《米兰之恋》这三部堪称得上经典。其中,杜拉斯写出了绝望,纳博科夫写出了欲望,而布扎蒂则写出了宿命。 --纽约时报 这是意大利迄今最大胆的性爱小说,也是欧洲300年来最具代表性的情爱小说。短短5年内,它在欧洲至少感动过一亿男人--所有心存美好的男人,内心深处都曾有过这样的感情,至少有过这样的渴望。 --时代周刊 布扎蒂笔下的米兰之城,生活是存在的,尽管隐于暗处;真理也是存在的,尽管它藏于谶言。 如果这部小说把你卷进来,使你处于尴尬之中,这并非由于心理描写和事实叙述的真实程度,而是由于真诚,由于强烈刺激,在米兰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斥着不忠和厚颜无耻。 --泰晤士报 有人说我在模仿卡夫卡,我说是生活模仿了他;又有人指责,这完全是自传,我拒绝这样的指责。 我只能说,如此真实的我,你确实在其他书中不曾读到。 --迪诺·布扎蒂
  • 在你说“喂”之前

    作者:[意] 伊塔洛·卡尔维诺

    《在你说“喂”之前》第一次将以下33篇文章结集:1943—1945年的8篇青年时代的短篇故事;1947—1958年的11篇故事和寓言;1968—1984年的14篇短篇小说和对话。它们或者是作者从来没有发表过的,或者是从前仅仅出现在某些杂志上的,因而它们都变成了无法找到的文本。 结集包括短篇、寓言、“不可能的访谈”,主题多样而引人入胜,机智暗讽的对象包罗法西斯独裁统治、重复性工业劳动、人类沟通的困难、建立在汽油基础之上的现代社会……全面展现了卡尔维诺的奇思妙想、幽默风趣、风格多样,以及对人类境况之荒谬的绝妙把握。 ★ 此33篇之前或未公开发表过,或仅出现在某些杂志上,因而难以为读者获得,本结集进一步巩固了卡尔维诺作为一个二十世纪必不可少的作家的地位。 ★ 国内读者曾自英文版(Numbers in The Dark)译出部分篇章,称为《黑暗中的数字》。此版为首次自意大利文移译的权威全本。
  • 十日谈

    作者:(意大利) 薄伽丘

  • 家庭絮语

    作者:[意]娜塔丽亚·金兹伯格

    意大利国宝级文学大师,二战后欧洲最具影响力巨著,意大利中学生指定读物。 向普鲁斯特致敬的(女版)“追忆似水年华”。 再版数十次,逾百万册,译介成多国语言。 在《辛德勒的名单》一样沉重的背景下,呈现了胜于《美丽人生》的欢快与温馨。 家庭絮语散落于记忆深处,穿透黑暗深重的历史,放射出微弱温暖的光。 “我”在都灵一个喧闹的家庭长大。父亲,一个犹太裔大学教授,脾气暴躁,经常大吼大叫;母亲,一个文艺气质的家庭主妇,总喜欢在饭桌上重复地讲那几个故事,纵容父亲的坏脾气;两个哥哥,一个是家庭的骄傲,一个总是不学好;一个姐姐,在青春期爱上普鲁斯特,忧愁地在花园里散步;一个结实强悍的女佣,总是“他”“她”不分,说话颠三倒四;来来往往的家庭的朋友,孩子们的朋友,裁缝,医生……一个熙熙攘攘的20世纪上半叶的意大利家庭。 几十年间,墨索里尼上台,种族法实施,二战爆发……哥哥、父亲被捕,“我”的丈夫死在德军监狱,身边的朋友陆续消失。然而这些苦难以一种慌乱甚至滑稽的方式发生,或者只是被悄悄地一笔带过。一家人不论如何颠沛流离,只要他们聚在一起,家人间琐碎而亲切的话语便在继续,伤口便得到愈合,生活便得以继续。 在“我”的记忆中,家人的欢声笑语,像一条河流,充满着最具生命力的种子。
  • 疯狂的奥兰多

    作者:[意大利] 伊塔洛•卡尔维诺

    《卡尔维诺经典:疯狂的奥兰多》是一本独特的书,它是一个自己的世界,人能在其中随意旅行,进入,走出,迷路。卡尔维诺对《卡尔维诺经典:疯狂的奥兰多》的独特解读,竟是精选的,穿插着原诗精彩片段的一篇篇简洁而富有激情的小说。
  • 神曲

    作者:但丁(意大利),王维克

    本书是大学生必读丛书中的一册,书中以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定书目为依据,收录了著名作家但丁先生的诗歌《神曲》。 本书具有很强的经典性及学术性,该书不仅是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从事专业学习和学术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书籍,同时也是其他专业大学生加强人文素养、丰富文化底蕴、促进专业学习的重要读物。可供不同专业的大学生阅读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