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老上海

  • 沪游杂记

    作者:葛元煦

    是较早的系统反映近代上海现状的著作,文字简明、严谨,内容丰富而切近于实际。为后人提供了近代上海的重要史料,在当时来说,它为在上海和到上海的人们充当了良好的文字导游。在本书重新标点刊印时,由徐景村先生从与《沪游杂记》同时代的各种晚清写实画报中,爬梳搜罗出大量含有相关内容,并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图画,使成一题一画,图文对应。它们在为读者增添阅读情趣的同时,也能给上海史研究者、爱好者对形象史料的采辑,提供一定的方便。
  • 重新发现上海 1843-1949

    作者:王千马

    如果说上海是一座见证了中国近代跌宕沉浮的城市,那么天平社区,则是中国现代化转型的一个标本,这个面积仅仅2.68平方公里的社区,因为它独特而辉煌的历史,注定是个让人津津乐道的传奇之地。 天平之独特,不仅在于它是上海的一部分,更因为它与这些人的命运曾交错相连:盛宣怀、蒋介石、宋子文、陈毅、宋庆龄、汪精卫、马歇尔……一百多位历史名人,都曾聚集在此,他们与天平一起,亲身经历着中国由苦难走向辉煌的历程。 今天的天平,依然保留着这些人的旧宅故居,留存为历史的见证。它们一座座矗立在这片小小的土地上,仿佛在述说着曾经繁华与动荡。
  • 近代上海饭店与菜场

    作者:唐艳香,禇晓琦

    菜场是近代城市社会发展的产物,作为城市公共空间,它的设立、发 展和完善的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上海城市社会的变迁。菜场既为 公众所有,也就汇集着各种社会矛盾,菜场里发生的人和事,展示着近代 上海城市居民丰富的日常生活。近代菜场的发展轨迹,折射出城市居民生 活方式以及生活习惯的变化。 下篇 上海菜场与市民生活(1843?1949) 引言 第一章 演变 第一节 从传统集市到近代上海菜场 第二节 选址拓展完善 第二章 控制 第一节 管理机构 第二节 规范与制度 第三章 冲突 第一节 菜源、菜价与菜农 第二节 菜场里的社会冲突??以八仙桥菜场摊基投标事件为例 第四章 活动 第一节 人声鼎沸的菜场丰盛的菜篮子 第二节 城市社会的底层??以菜场为生的摊贩 余论 附录 附录一:公共租界工部局公共菜场章程 附录二:公共租界工部局私立菜场执照条例 附录三:修正公共租界工部局私立菜场执照规则 附录四:上海市市立菜场管理规则草案 附录五:模范菜场办法 附录六:市立菜场摊户基地临时租约 参考文献 一、著作类 二、档案、资料集 三、论文类 四、报刊类 五、地方志、指南类 六、英文类
  • 乱世风华

    作者:张绪谔

    本书为抗战期间,作者身居畸形繁荣的“孤岛”上海,对于周遭亲见亲闻、亲身参与事件的回忆,包括日常生活和娱乐活动,如衣食住行、电影、京戏、长三堂子、舞女、赛马、跑狗、趣闻轶事等,丰富翔实,巨细靡遗,勾勒出一个特殊时代的缩影,为上海近现代史研究者提供珍贵史料。
  • 上海百年建筑史

    作者:伍江

    上海近代建筑是上海近代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海近代建筑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书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一页。《上海百年建筑史1840-1949》试图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人手,探索上海近代建筑形成与发展的动因,寻求上海近代建筑的演变轨迹。《上海百年建筑史1840-1949》对近代上海各时期的建筑技术发展、建筑师及其建筑设计思想和建筑中表现出的风格特征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和论证,并将寻其置于世界近代建筑史的大背景与上海近代史的大环境中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其目的是试图展示一部较为完整,较为全面,也较为系统的上海近代建筑史,可供建筑、规划和历史研究人员及广大建箭罟好者阅读参考。
  • 上海老房子的故事

    作者:杨嘉祐

    《上海老房子的故事》所选的老房子均为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保护单位或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自1999年初版以来,深受广大读者喜爱,至今已重印5次。《上海老房子的故事》为全新修订本,作者杨嘉祐先生根据近年来收集到的最新资料及研究成果,对原书内容进行了大幅度的修订、增补、并新增了25幢老房子。作者长期从事上海优秀近代建筑的勘定及保护工作,在他的娓娓叙述中,读者能对这些老房子的来龙去脉、世事沧桑有说细的了解。
  • 上海近代建筑风格

    作者:郑时龄

    本书系一部上海近代建筑的全景式论著。书中系统地阐述了上海近代建筑和城市的发展演变,外国建筑师和欧洲建筑风格的移植,中国传统建筑的转型,以及东西方建筑形式在上海的融合。对于二三十年代盛行于上海的西方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现代主义建筑风格、装饰艺术派风格、中国传统建筑复兴风格、上海近代建筑中的各国地域风格及其源流作了全面的论述和考证,并有不少新的发现。全书图文并茂,史料丰富,有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书中还有上海近代建筑师和近代建筑附表以及上海近代建筑分布图。本书对于建筑师、规划师、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和广大建筑爱好者具有广泛的参考价值,本书的出版对于优秀近代建筑的研究与保护,以及上海的城市建设具有深刻的意义。
  • 街道背后

    作者:薛理勇

    地名承载着一个城市的历史记忆,地名蕴涵着一座城市丰富的历史人文信息。在历史的长河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城市的面貌总是不可避免地一次又——次地“旧貌换新颜”。旧貌不在,但如果地名依旧,人们就仍能从这一线索中看到城市中那些曾经有过的一幕幕场景。只要“桃花依旧”,人们就还能依稀记得“人面桃花相映红”的那一幕。历史地名,当之无愧地属于城市的无形文化遗产。不同于某些宏大的纪念性遗产,历史地名恰恰是与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成为联结历史记忆和普 通大众日常生活的最好纽带。对于上海这座近代崛起的城市而言,租界的兴起、城市的扩展、道路的兴建,甚至很多社会经济、政治活动、重大事件,等等,所有这些都可以在地名中找到线索。无论是越界筑路还是江湾五角场的大上海计划抑或是国货运动,地名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过往的——幕幕历史。虽然乌衣巷早已风情不在,但只要地名还在,人们还是会回想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那一幕。当我们无可奈何地看着逝去的城市旧貌,地名也成 了我们对这座城市记忆的最好寄托……
  • 上海妓女

    作者:(法)安克强

    《上海史研究译丛》精选当今海外一流学者有关近现代上海史研究的经典之作,可读性和学术性兼具,并由国内专家翻译。海外学者以独特视角、独有材料和独到见解,对上海历史作出有别于以往的解读,内容涉及上海道台、警察、妓女、工业家、侨民、同乡会、救火会、苏北人等众生相。 这是一本有关中国妓女史和性学史的研究专著。本书作者以非凡的理论勇气和扎实的学识水平,搜罗了大量的中、西文报刊、档案资料和著述,对近代上海的卖淫和妓女现象作了全面系统的探讨。他从剖析高级妓女的活动空间和生存状况入手,对近代上海的卖淫市场、卖淫场所及由此产生的性经济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再现了旧上海妓女风光而悲惨的卖笑人生以及这种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生活背后的种种罪恶勾当。最后,本书还对历届上海政府管制妓女的失败及当时民间团体对妓女的救助作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 上海史

    作者:(法)白吉尔

    《上海史:走向现代之路》的记叙涉及到一个半世纪的历史,它力图在短短几百页中汇集概括上海社会科学院和其他中外大专院校持续20多年的研究成果。《上海史:走向现代之路》目的是要强调在城市演变过程中,导致这种持续性和统一性的重要因素。沉浸在当地的生活中,日复一日,多方面研究的综合目标集中于这个或那个领域——经济、社会、文化或政治——上海史显得极其复杂。它经历了激烈的和对立的历史插曲和片断:被迫开埠、太平天国起义、资本主义的突飞猛进,以及革命运动、国民党独裁、日本占领,最后过渡到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然而,从远处观察,在异地遥望,这部剧烈动荡的历史似乎由一种定式操纵着,一种超越一切的寻觅,即追求现代性。 《上海史:走向现代之路》第一部分梳理了上海如何在开埠后成为中国近代化的活动中心,第二部分集中阐述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上海发展的历史,第三部分以“一个时代的结束”为主题,主要讲抗战时期上海的痛苦发展,最后一部分以“共产党领导下的上海”作结。
  • 上海法租界史

    作者:(法)梅朋

    自1840年代以后,中国五口通商,上海开始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前沿之地,也成为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从此上海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诸多现象广为中外史家所关注,其中上海法租界从1849年形成到1943年被撤销的近百年历史,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法国人梅朋和傅立德合著的《上海法租界史》,运用法国领事馆、公董局、法国外交部的往来文书、信件以及档案资料,详尽地叙述了法租界的形成和发展,细致入微地描述了法租界与外界冲突、争端和交融的过程,是一部讲述法租界历史的最重要的著作。
  • 上海闲话交关

    作者:薛理勇

    《上海闲话交关》主要内容有:上海•闲话交关;依;嗲和作;“叛ya摸摸”中的ya该怎么写;退有余,补不足日“找”;上海人称漂亮为“嬗”;“赵”侬没商量;山东qiang饼与“包脚布”;炒黄豆,炒黄豆,炒好黄豆翻跟斗;卖洋三千等。
  • 亭子间嫂嫂

    作者:周天籁

    《亭子间嫂嫂(套装上下册)》描写的是二三十年代上海红灯区乐里的一个暗娼的生活。贾植芳教授认为:能这样有人情味地写下等妓女生活,新文学史上还没有过。亭子间里,看上海黑道白道,风尘女子,说社会伤感故事。
  • 画说老上海

    作者:

    《画说老上海:十里洋场世俗风情》内容简介:你知道为何叫上海吗?你知道最早上海人住在哪里吗?你知道上海女人为何摩登?你知道上海男人为何叫老迪克?上海开埠以来,五方杂处,百业云集,万民流动,好一座冒险家的乐园。摩天大楼,酒家茶馆,摩登女郎,流浪乞丐,帮会大亨,青楼女子,街巷摊贩……犹如五光十色的万花筒,折射出老上海的世俗百态。在连环画已成为收藏品的时代,大名家叶雄的精品也将在老上海的记忆中化作非物质文化遗产。
  • 上海素描

    作者:程乃珊

    《可怕的上海人》内容简介:小小港口,她借助什么吸引世人?人文浅薄,她依靠什么征服世界?历史短暂,她凭借什么成就辉煌?《可怕的上海人》将带领读者去认识上海之人、领悟上海之道和运用上海之术,启悟读者创造成功人生!
  • 走街串巷

    作者:贺友直

  • 上海春秋

    作者:曹聚仁

    曹聚仁于上世纪20年代初在上海开始了他的教书、著述、办杂志、做记者的生涯,前后在上海生活了二十多个年头。他不仅对上海有着特殊的感情,而且一直以外乡人和原居民的双重视角,来深入探究这个城市。有感于海外对上海的隔膜和误读,曹聚仁于上世纪60年代初,在香港的《循环日报》上开写专栏,署名“土老儿”,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翔实的史料,向海外读者介绍上海的历史沿革,尤着力于书写近现代以来的上海。其中对新旧上海的观照,着墨甚多,引人感慨。这些手稿和剪报经过作者家属的汇集、整理和学者的校订,续集出版为此《上海春秋》。内分开埠、四郊、洋场杂话、人物、报刊旧话、寺庙、名园、海上剧话、游乐场等十四辑,举凡上海的古往今来、沧桑巨变、风云人物、民情风俗、异景奇观、掌故轶事,皆有展示,不失为“精彩的上海地方史志随笔集”。作者游弋于浩繁史料与文献之间,又往返于历史与现实之间,论者评为“极有裨于上海史料,同时又是极有兴味的小品文字”。
  • 时髦外婆

    作者:蒋为民

    2002年上海电视台生活时尚频道推出大型专题片《时髦外婆》,通过采访一些老上海,展示20世纪上半叶的上海的时尚生活。专题片由上海人艺的老艺术家周谅量主持,一周一集,播了一整年,凡五十二集。本书即由此而来。 尽管《时髦外婆》讲述的是一些过去的故事,某些个体过往生活的片断,一座城市某个历史时段的一个侧面,然而,对体面而多彩的生活的追求则是人所共有的,何况历史的乡愁、生命的怀旧本就是人类的存在方式,叙写时尚的历史亦是一种时尚。
  • 点点胭脂红

    作者:淳子

    《点点胭脂红》讲述了:淳子很喜欢张爱玲的文字,研究她也有十数载了,所以在这本关于上海女人的书中,到处也可发现祖师奶奶的芳踪。除了专文写她祖母李菊耦、继母孙用番,以及她跟胡兰成的情史外,穿插全书的张爱玲名句和轶事也令人目不暇给,例如写李香兰,就自然提及张爱玲在一九四三年游园会中与她的经典合影;写刘若英,也忍不住批评她在电视剧《她从海上来》里头的演绎;而在《旗袍里的骨感》中,淳子征引的明明是白先勇《永远的尹雪艳》,但末了依然是这样说:“白先勇写出了上海某类女子的样子,还写出了上海女子的个性,除了嗲,最要紧的是分寸。”最后一句,不禁又令人想起张爱玲的名言:“谁都说上海人坏,可是坏得有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