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社会

  • 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2

    作者:王伟

    《看世界格局系列:看懂世界+日本的逻辑+美国算什么(套装共3册)》内容简介:热热闹闹看国际新闻,轻轻松松晓世界局势。原来各国政府那些台面下的事儿都藏在时政新闻里!在《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第一部中,作者王伟细数近代世界史政事件,从资本流向和地缘政治的角度,将其中的是非曲直剖析得淋漓尽致,呈上一部国与国之间的精彩大戏。《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2》延续上一部书的叙述风格,以“大国之略”为线索,从地缘、经济、国家安全政策、外交等各个层面论述了中国的崛起、东亚地缘政治、中东乱局、币缘战争、金融危机等当前世界性热点话题。书中几乎细数了近代的所有世界战争、局部战争甚至国家内部冲突,并将每次战争各方的利益关系和结果赤裸裸地暴露出来。那些在国内政治刊物上不太会看到的、当时不能说、后来不想说的各国外交摩擦与台面下的事,首次真实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我们在深入浅出的说理中找到影响世界格局变迁的历史规律,而掌握历史规律者便可以理性地掌握自己的未来! 此套装还包括《日本的逻辑》《美国算什么》。
  • 哈罗!美利坚

    作者:闫庚函

    《哈罗!美利坚:一个中国家庭的美国生活琐记》是一部中国人在美国的生活秀,作者用十分生活化的语言介绍了美国的方方面面,记录了旅居美国20多年的点点滴滴,在嬉笑怒骂中饱含人生哲理。《哈罗!美利坚:一个中国家庭的美国生活琐记》介绍了在美国如何申请大学,如何购买保险,如何就医,如何投资房地产等等,对于当下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哈罗!美利坚:一个中国家庭的美国生活琐记》反映的一些问题,比如华人子女在美国的教育问题和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的身份认同问题,以及华裔与其他族裔的交往问题,折射出中西两种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可以帮助读者充分理解美国社会。
  • 立体人脉

    作者:袁岳

    《立体人脉:人际关系中的空间心理效应》内容简介:资深社交达人首次提出立体人脉概念,从三维角度对人脉的建立、拓展、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准确的解读,内容涵盖了职场新人建立自己的人脉圈所要注意的方方面面,描绘了一张青年读者如何建立自己人脉的蓝图,教你从错综复杂的人脉关系网中拨乱反正,依靠正确的人脉走上人生辉煌的康庄大道。
  • 一年不花钱

    作者:马克·博伊尔

    《一年不花钱:我的无货币主义生活(简单生活)》内容简介:想象一下一整年没有金钱的生活。朋友和家人是什么反映?你吃什么?你穿什么?你怎样洗漱?你住在哪儿?你怎样出行?你怎样跟朋友们保持联系?2008年11月29日,这天是“国际无消费日”,爱尔兰的马克•博伊尔带着这些疑问开始了他的计划——一年不花钱。 在这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书籍里,马克•博伊尔遵从自己制定的规则,让生活回到了最基本的层面,不花钱就为这些问题找到了解决办法,还在此过程中探究了拥有金钱生活的困扰。他认为不花钱的生活是“真正的解放”,尽管的确存在许多挑战,但也告别了银行存款、账单、交通堵塞以及过去经常困扰自己的工作压力。这个故事将会启发你去好好思考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 为精英主义辩护

    作者:威廉·享利

    《为精英主义辩护》一书是美国已故文化评论家、《时代》周刊编辑威廉·亨利的遗作。在平民主义和平等思潮的影响下,曾经风光无限的精英主义成了同"种族主义"一样的贬义词,本书却反其道而行之,批评了精英主义的丧失和平等主义兴起带来的种种弊端,本书行文犀利,切中时弊,是我们了解当今美国政治生活、社会、文化和教育现状的不可缺少的一面镜子。
  • 2004语录

    作者:《新周刊》主编

    本年度1000条惊人之语全记录,最具品牌号召力的年度大盘点,《新周刊》发起,40位知道分子联手编选、点评。 每一年都是一样的喧嚣,每一年又有不一样的腔调。 《2004语录》,又一年度的原声带。 去年,《新周刊》主编了史上第一部年度声音合集——《2003语录》,自此,人们在热读各媒体之年终“大盘点”的同时,又有了一本年度“语录”作为配套读物。 如果你是上一本《2003语录》的读者,有好消息告诉你:《2003语录》因其“五花八门,南腔北调和原汁原味”,上市一周便跻身各大城市畅销书榜;一年中更是传媒人、广告人爱不释手的创意参考书。 现在,这本《2004语录》依然如法炮制,当然不会令你失望。 和去年不同的是,除了加盟编委的知道分子阵容由原来40余人增至50余人外,还多了一个“联合主编”媒体方阵——这个近乎豪华的方阵,堪称中国当下最具影响力新锐媒体的首次集体亮相。也因此,你完全可以把《2004语录》看作诸媒体“语录”栏目的年度精华版。 这一年似乎要比往年过得快,可人们的话却说了更多。 但如果要评选这一年度最难忘的声音,我选这一句——“怎么回事!”怎么回事!怎么办?!
  • 潜流

    作者:乐山

    《潜流》共分4编:外交编、全球编、冲突编和理论编,前三编分别针对《中国可以说不》、《全球化阴影下的中国之路》、《超限战》提出批评,最后一编讨论如何建设健康的民族主义。该书汇集了李慎之、马立诚、秦晖、朱学勤、刘军宁等众多专家学者的文章。这些文章针对狭隘民族主义提出了自己的独到的观点,都堪称经典之作。以马立诚的《对日关系新思维:中日民间之忧》为例,该文“一石激成千层浪”,引起极大争议。后来有人这样评价:“从2002年底开始一直持续至今的关于‘对日新思维’的大辩论,在改革开放以降的历史上,恐怕只有‘文化热’可以媲美。与‘非典’一样,‘新思维’是2003年的关键词。”……如果说以前都是张扬狭隘民族主义观点的书籍首先挑起话题,那这次,另一行要主动发出自己的声音。可以预料,这将再次跳起关于民族主义的大争论。 该书对爱国主义的分类、民主与民族主义、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人权与主权等众说纷纭的话题进行了详细的解说,称之为每一个爱国者的必读书并不过分。著名历史学家笑蜀在评价该书的时候说:“在中国当代民族主义喧嚣热闹的表象背后,是实质内容的空洞。因为喧嚣热闹,所以裹挟众多;因为内容空洞,所以茫然无措,由此而带给我们的,是一种盲人瞎马的危险前景。本书的意义就在于戳穿了热闹背后的空洞。”《青年参考》主笔黄章晋指出:“狭隘民族主义看到了真问题――开放时代的民族认同、全球竞争中的国家利益,却给出了错误的答案――仇恨、封闭与保守复古。”著名网络作家王小山更是直言不讳地说:“爱国主义不应成为丑陋行为的遮羞布,民族主义也不是流氓的避难所,该醒醒了!”
  • 黑镜头・空间中国

    作者:紫图《黑镜头》编辑部,紫图《黑镜头》编辑

    本书汇集了中国最优秀的纪实摄影师们 记录中国现实的难忘影像 它们大多曾叩动过 社会的情感和所有怀有良知的心灵 当我们面对这些记录时 反省的时间会更长一些,对历史领悟会更多一些 我们在其间发现关怀和人性 以鼓荡我们的激情、痛苦、爱恋、勇气和正义感 对当今中国更多的反省和领悟 将创造属于未来的意义 中国,有这样一群人 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我们已习惯于从电视和报刊上泛泛地了解世界。这样的习惯证明我们是幸福的,因为我们身处的环境拥有平静。当我们每天在新闻中匆匆浏览遥远的灾难和不幸时,我们几乎不会去做多少思考,更不会去领悟这些事件与故事背后,整个社会的状态和其他群体的命运。 然而,有另外一群人却必须去直接面对这些。他们在或偏远或危险的地方奔波,年复一年进行着寂寞的守候或艰苦的追踪―不仅仅是为了填充新闻时间或版面,更多的是成为我们正在经历的历史的证人。 人类的故事首先是时间和空间的故事,中国的故事更是如此。 因为时间,有了历史和命运;因为空间,有了社会和情感。 要叙述激烈跌宕的当代中国,离不开时间, 要认识真正的中国,需要走进许多我们看不见、 或者看见了也视而不见的空间。 因为变化太快,因为人口太多, 时间和空间其实是中国最稀缺的两大资源。
  • 美国赖以立国的文本

    作者:J・艾捷尔(编)

    这是一部新颖翔实的美国历史文献汇编。初版于1997年,由美国兰登书屋梓行。从1620年五月花号靠岸到1996年微软公司年度报告,近二百篇著名而珍贵的历史文献尽入编者的珊瑚铁网之中。诸如《独立宣言》、《合众国宪法》、《美国公民自由联盟纲领》、〈解放奴隶公告〉、《林肯连任总统演说》、《宅地法案》等等极其重要的文件均在编者搜求之列。然而,编者又绝不仅限于收录官方文件。像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托克维尔、爱默生、梭罗等人的论述,都是编者寄予深沉的关注的。本书的另一大特点是,编者为每一篇文献撰写了导言,勾画出特定的历史语境以及他们对于时代的影响。 译者说得好:“无庸置疑,对于美国这样一个新兴民族和超级大国,我们目前还远远谈不上深刻而可靠的了解。这对中国普通大众是如此,对于各行专家、甚至对专门从事美国研究的学者教授,也大致是如此。即将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自有必要全面了解、认真学习、逐步深入地分析、思考和研究美国。”本书就是“全面了解、认真学习、逐步深入地分析、思考和研究”所必须的一个引得。
  • 中国人的素质

    作者:明恩溥(美)

    本书总结了中国人的素质共二十六条,引证丰富,文笔生动。或褒或贬,无不言之成据。时至今日,读来仍使人警醒与深省。本书所概括的中国人,是晚清时期的中国人,书中不免褒少贬多,因此笔触略显低沉,还不乏偏颇之辞。由于作者是一位西方传教士,他的立场和观点,无疑会受这一身分的局限。他的视角与结论总摆脱不了西方的价值观。然而我们不必苛求前人。公平地说,他在揭示中国国民性与中国晚清政体同中国现代化之间的深刻矛盾方面,的确不乏真知灼见。对此今天的读者自有判断。
  • 大狗:富人的物种起源

    作者:[美]李查德・康尼夫

    作者从新闻工作者的角度出发,把有钱人当作动物观察,将主题锁定在“有钱人与你我是否真的不同?”这个由来已久的疑问上,进而发现,同普通人相比,他们是不折不扣的异类;或者说,他们更像动物,而不像人。 抱持幽默的态度,作者揭示了富人用来建立统御优势的策略、夸耀财富的行径、划分尊卑纠葛的动力,以及形同异端的交配习惯。透过与其他珍禽异兽的对比,作者让我们洞悉了这一令人眼花缭乱的族群的动物本能,并让你我了解到,早在富人的祖先还围绕营火而眠的古代,就已经确立了今日仍然保持的社会行为模式,以及这些模式如何在今天继续影响着他们的行为,他们还进化出了哪些机能足以让他们日进斗金,他们如何利用灵长目动物的统御行为保有财产,并将财富转化为社会地位的。
  • 民间,民间

    作者:杨延康等

    民间在哪里?当然在民间,这是谁都知道的。这里所谓的民间,系指真正的民间,那个潜藏在社会与现实底层的民间。此书试图以对民间的深入挖掘和阐释以及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图像,揭示一个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的“民间”。 所以,选取角度和图片的另类并不是初衷,对于游离于“我们”视野之外的底层社会生命力的展示,才是结集和展示的目的。
  • 2005语录

    作者:《新周刊》主编

    社科、人文类 2005语录=2005原声带=2005口述史,盘点专家《新周刊》与知道分子联手编选,连续两年登上各大城市畅销书榜,创意人群的案头必备。
  • 尼采遗稿选

    作者:弗里德里希·尼采

    尼采是一个在中国广为人知而又知之不多的哲学家,他有着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特点。他是大学教授,然而他否定其他兢兢业业从事教育的教授的工作;他是哲学家,但他异常起劲地反对他以前的诸家哲学。不仅在东方,就是在西方哲学史上,尼采向来都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本书收集了尼采部分遗稿,编者君特·沃尔法特是德国乌泊塔尔大学哲学教授,他把多年来研究尼采哲学思想所得的看法以两篇论文的形式一起加以发表,这是对尼采哲学的重新诠释。
  • 知识分子都到哪里去了

    作者:弗兰克·富里迪

    知识分子是个危险的种群。在罗素、雷蒙德·威廉斯及汉娜·阿伦特等学识渊博、视野开阔、关注公共话题的知名学者看来,如今我们只有肤浅的专家、浅薄的演说家和骗人的医生。在知识经济的今天,我们把最广泛地参与高等教育与最无聊的文化结合在了一起。在本书中,作者对以“反精英主义”为旗帜,片面强调广泛参与而导致知识分子贬值、文化领域弱智化、文化媚俗化的庸人主义思潮与实践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与批判,阐述了知识分子对文化与民主所做出的最本质的贡献,试图告诉我们,为什么在今天,我们有必要重建一个知识分子与普通民众能够对话的公共领域。
  • 食物的背后

    作者:(美)Craig Sams

    食物的背后,ISBN:9787801487889,作者:(美)萨姆斯(Sams,C.) 著,黄又林 译
  • 知识分子与市场

    作者:乔治·斯蒂格勒

    知识分子与市场,ISBN:9787563809783,作者:(美)乔治·斯蒂格勒(George Joseph Stigler)著;何宝玉译;何宝玉译
  • 哈啰!中产

    作者:王受之

    该书一共有十二章,采用了大量第一手翔实的图片,独特的笔法写中产阶层生活模式与行为方式,广东省房地产协会营销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深圳市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陈劲松先生为本书作了序。 该书2005年5月正式在全国发行,但来自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城市的消息称,由于《哈罗!中产》印量有限,在很多地方上市一周即售完。在讳谈″阶层″的时代,该书打破了固有的论说模式,融贯中西,行云流水的笔触,读之倍感亲切,酣畅淋漓。有书评人士认为,《哈罗!中产》超越了它本来的意义指向,标志中产阶层正在被国人认知,而中产观念和生活方式也渐渐在一些城市流行。 经历了25年的高速发展,深圳为作为一个群体的“中产”的出镜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和观念条件。从“速度深圳”到“效益深圳”、“和谐深圳”的转变本身,看似是自上而下的推力,实际是自下而上的结果。正如一份权威的研究报告指出的,中产阶层已经成为深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深圳25年对中国社会形态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培养和造就了“中产”这个群体,不管是“速度深圳”还是“和谐深圳”、“效益深圳”甚至“文明深圳”,“中产”永远是这座城市的中流砥柱和最主要的参照系。 我们是我们这座城市的主人,当我们以主人的姿态爱护自己的家园、构建一种和谐之后,我们终究会在这座城市中,解读出一种独具魅力的内涵和品格。 本书的连载,得到深圳市丰泽湖山庄有限公司、深圳市星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世联地产顾问(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市风火广告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他们的努力让我们强烈地感觉到,民间的商业行为本身有时是值得我们敬重的。他们关心这座城市的发展,关心深圳人生活方式的变化,关注深圳的城市品格,而对深圳居住文明的持续深入的关注,终于使“中产”话题点燃,成为新深圳的一个重要节点。
  • 无权者的权力

    作者:钟伟

    人民币汇率的长期宿命是,只要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不出现停顿或逆转,那么升值将是其唯一先进方向。当我们痛陈人民币升值的种种恶果时,留恋于现行制度安排的好处时,能否从硬币的另一面也思考一下升值恐惧症的危险? 导致国有银行困境的种种病根,在上市之外而不在上市之内。为政者必须共大力气解决市场外的种种盘根错节的病灶,不幸的是,不少“市场外”病灶就是银行管理体制内问题,所谓“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全球化如果遭遇中美的对决,则21世纪就可能是个悲剧性的,全球化如果迎来中美真诚的对接,早21世纪可能是给全球十几亿人带来共享繁荣的世纪。 在过去数年,底层人群之所以能换扎求生,就在于柴米油盐这些东西便宜。而今涨价,对于将每天的开支精确到几个蜂窝煤、精确到每支牙膏几块几角的群而言,是非常不幸的。所谓民以食为天,倘若底层人群无以为食,则无所谓天。
  • 我最宝贵的

    作者:思乐维

    如果有人问什么是你生活中最宝贵的,你会怎样回答呢?是否想到一些物件?一些你买过或者想买的东西?还是一些人? 1998年,香港乐施会职员访问过几个中国西南部的农民,问他们最宝贵或最珍贵的是什么?原因是什么?这是了解当地居民生活中最重要的事的一种途径,也是一种有用的教育工具,让身处富裕地区的居民认识贫穷问题。 2002年,上海爱的教育研究会发现这个意念很有趣并很有启发性,便组织少量学生干部到安徽、江西和延安作一次试探性的调查,结果出奇地好。于是在2002年和2003年寒假,又分别有近三万和十万名学生,在全国各地进行第二次和第三次“我最宝贵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