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心理

  • 注意力曲线

    作者:露西·乔·帕拉迪诺

    《注意力曲线:打败分心与焦虑》内容简介:在被信息淹没的数字时代中,人们常常面临这样的困境:要么注意力难以集中,感觉无所事事、烦躁不安,要么注意力过度集中,感觉紧张焦虑、疲劳过度——人们就在自己的倒U形注意力曲线上摇摆,难以找到最佳状态。怎样才能恰当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提高工作效率?怎样才能使自己摆脱过度疲劳的泥潭,享受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怎样才能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注意力习惯,使他们终生受益?《注意力曲线:打败分心与焦虑》作者给出了非常有效的方法和步骤。遵循这些步骤,你会找到更好的状态,享受工作和生活的乐趣。
  • 失败的逻辑

    作者:迪特里希·德尔纳

    为什么铁路信号系统工作正常时,列车仍然会发生撞车事故?为什么所有操作人员都警觉地坚守着工作岗位,核反应堆依然会发生灾难性的熔化事故?为什么我们制定得甚好的那么多专业和个人计划,会如此频繁地出岔子? 迪特里希·德尔纳,德国最高科学将获得者,在此考虑为什么--假定具备所有的 智能、经验和信息条件--我们却仍然会犯错误,有时甚至引起灾难性的后果。令人惊讶的是,他发现问题的答案不在于疏忽或粗心,而是缘于他所谓的"失败的逻辑":我们思维模式中的某些倾向--诸如一次只做一件事,因果关系,还有线性思维--它们适合于过去的简单世界,对于我们现在所生活的复杂世界却有着灾难性影响。当今世界,一切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的。我们不能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因为每件事都有多重结果;我们不能用孤立的因果模式考虑问题,因为所有的情况都有副作用和长远影响。 德尔纳给我们找到了不少例子。为什么阿斯旺水坝的规划者们,只想到会给埃及带来廉价用电的好处,却没有意识到他们也将会中断几千年来维持尼罗河谷地肥沃富饶的一年一次的洪水漫灌?为什么第三世界健康计划的规划者们不能认识到提高平均寿命就要求增加食物供应,从而疏忽地终止对饥民的捐助? 德尔纳指出,在未了解一个复杂系统中所有连锁因素之前就采取行动,即使我们怀着善良的意愿,也难免铸成大错。面对我们力不能及的问题,小错误累积起来,最后就会酿成严重的错误结论。过于频繁地忽视问题的大局,却只在我们知道如何做的范围内寻求权宜之计--这只能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德尔纳用他自己编制的引人入胜的计算机模拟程序,揭示了我们思维中的这些缺陷。他的例子--有时是开心的,有时是吓人的--和他那"梳脑"思维实验,使我们认识到应该如何处理复杂问题。这些实例使本书成为一件矫正工具,一种明智的规划和决策指南,使商业经理、决策者以及面临由此及彼日常挑战的每一个人的思维技巧更加敏锐。本书将改变我们构思变化的方法本身,使我们对成功之路的判断能力得到提高。
  • 说服力

    作者:罗伯特•西奥迪尼

    内容介绍: 著名影响力及说服力专家独创的说服力六大原则: ●互惠原则(即以恩报恩) ●权威原则(做决定时寻求专家帮助) ●承诺/一致性原则(即言行一致或行为与价值观相符) ●稀缺原则(即物以稀为贵的道理) ●喜欢原则(我们会对喜欢的人表示赞同) ●从众原则(即跟随他人做法) 本书将从多角度全面解析这些原则的内含,以及在不同场合中的运用,让说服力渗透到你个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中. 阅读推荐: 1、世界著名影响力及说服力专家罗伯特•西奥迪尼最新作品,其《影响力》自引进以来,备受好评。本书是作者最新力作,持续登上欧美、日韩畅销书排行榜,全球畅销过百万册。 2、内容简洁实用,却发人深省。作者独创说服力六大原则,50个关于说服力的秘密,你也可以成为具有影响力的沟通大师。 3、金融危机来袭,实操性强的财经类作品会受到更多关注,而这本书将会对每一个有志于成功的商务人士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4、一本可以当做商务礼品的图书,本书被誉为送给商务人士的最佳礼品,国外媒体在评价这本书的时候,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有什么书用来送人时不会辱没对方的智慧?它就是《说服力》。”
  • 零极限

    作者:[美] 乔·维泰利,[美] 伊贺列卡拉·

    本书介绍了一种用于疗愈的夏威夷古老心法,它提倡释放内心有害能量,让个人通过感恩与忏悔将耗费于记忆中的能量,转化为接收灵感的能量。通过恢复个体内在平衡,再恢复宇宙万物平衡。作者在介绍这种方法的同时,更加入许多同修的真实案例,生动解读夏威夷疗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方法与独特疗效。 这本书让我们在一种纯粹的爱、包容与平静的状态下,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吸收灵感与力量,进而创造一种健康、平静与快乐的人生!
  • 不确定世界的理性选择

    作者:雷德·海斯蒂 (Reid Hastie)

    【内容提要】 大量行为学研究揭示,人类的思维过程存在系统的局限性。人们往往无法做到完全意义上的理性,相反,各种认知缺陷、启发式以及惯性思维决定了我们大多数判断和决策。 雷德•海斯蒂和罗宾•道斯尽可能用生活化的语言与现实中的事例,向大家介绍判断和决策领域中的基础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全书内容可分成六部分:第1-2章介绍了判断和决策领域的学科历史,第3-7章总结了关于判断的心理学研究,第8章论述理性与不确定性间的关系,第9-10章论述偏好与选择问题,第11-12章分别介绍了理性决策理论及描述性决策理论,第13-14章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附录简单介绍概率论的相关知识。 作者语言精练、论述严谨,大量采择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发现,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和分析。这一点充分显示了作者在“判断决策”这一领域中的积淀,也体现了作者对这一研究领域的总体把握。本书适合心理学和行为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参考,也可供那些对“决策判断问题”有兴趣的广大读者阅读。 【编辑推荐】 生活中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也无时无刻不在面对形形色色的选择和判断。掌握理性决策的原理,无疑可以帮助我们提升选择的质量,从而改善我们的生活。 两位作者凭借其在哈佛大学、西北大学、芝加哥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等名校从事30年教学经验,选择了行为经济学方面和认知心理学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自己在司法、医疗、商务等领域的实际经验,采用大量来自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说明人类在判断与决策方面所具备的规律、特点及缺陷,并在理论高度上论述了这些表现的根源。 在这本获奖著作的最新版本中,雷德•海斯蒂和罗宾•道斯用一种非学术性的语言和大量逸闻趣事讲述故事,将理性决策的基本理论与实际的决策行为进行对比,全面介绍了决策和判断领域的理论和最新研究发现。 新版本的特色: ——每章首尾的介绍和总结以及各章节内容之间的相互引证更利于学习和阅读; ——来自金融、医疗、司法和工程领域的大量例子使得本书更加鲜活; ——重视和突出决策判断的描述性心理学模型,补充了以往仅强调规范性和理性的“期望效用理论”的不足; ——在三种主要研究取向之间取得更好的平衡:对思维过程和启发式的认知心理学分析、对判断和决策过程的描述性代数模型以及有关决策的理性模型。 【媒体评论】 人类生活在一个充满着不确定的世界里。即使第六次科技革命正向我们走来,我们仍然不知道孕育我们生命的地球会在何时、何地发生地震,我们依然无法预测金融危机或H7N9 禽流感的降临与范围。人类要生存下去,必须适应这个充满未知和不确定性的世界。汶川大地震后《自然》杂志刊登社论——《为未知做好准备》(Bracing for the unknown),即曾呼吁“科学界要充分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挑战”。 “人类在不确定条件下如何做出判断和决策”是一个富有前景和重要意义的科学难题。如本书所述,寻求理性之路漫长而且艰难。如今人类已经历了几十万年的进化历程,人类之所以能成功地完成觅食、保障安全、选择配偶、保护后代等“生存任务”,以至主宰地球,正是因为我们通过自然选择的进程,拥有了一项独特技能——做出好的、可持续的、适应性决策。 ——中科院心理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李纾 《不确定世界的理性选择》一书的写作基本上是按照决策领域现有成果进行梳理的,其内在逻辑比较容易把握。最值得称道的地方,还是两位作者对目前决策领域的学术成果的个人理解,并且极其用心地将这种理解表达出来。读者可以通过阅读此著作充分领略作者对决策理论的透彻解析,因此,该书非常适合决策领域的青年学者研读。同时,作者在如何将学术成果应用于人们的日常决策方面颇费了一番苦思及苦功,书中笔墨处处展现出作者独具匠心的思考,所积累的案例也看得出多是集几十年之功的。所以,这本书同样也适合那些在现实中困惑于自己的决策问题的普罗大众。决策是一个非常独特的交叉性研究领域,一些经典的决策研究问题产生于人类的某些既定“缺陷”,对于这些人为偏差的透彻探讨,才有可能教会人们如何更好地进行理性选择。也许,有时候我们需要避免偏差,而有时候我们必须利用偏差。心理学理论和成果对决策领域的独特贡献,也许还未被充分地意识到。从这两位作者的笔下,我们可以很好地领会心理学在决策领域的不可替代性。我相信,只有心理学家对决策研究的积极参与,才有可能将我们对决策问题、以及对人们的决策能力的实际改进深入到一个新的高度。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谢晓非 《不确定世界的理性选择》是近年来社会心理学领域一部重量级著作,第一版即获得美国心理学会威廉•詹姆士奖。它论述的主题与诺贝尔奖得主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大致相同,但更系统,娓娓道来,也更易于理解,因为它是两位作者近30年来先后在哈佛大学、西北大学等多所名校教学和科研活动的结晶。要想将论述这一前沿主题的著作翻译好的确不易,幸运的是,本书翻译工作由北大心理系和中科院心理所长期从事该专题领域研究的两位教授担纲完成。我愿向对判断与决策心理学以及行为经济学感兴趣的读者热情推荐这本好书。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系终生教授 彭凯平
  • 自我(第2版)

    作者:[美]乔纳森·布朗(Jonathon D

    我自己到底是谁;如何对他人和环境做出思考和反应;如何才能最好地了解自己;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以实现期望的目标……为什么有人如此悲观和消沉,甚至抑郁自杀,也有人面对压力和失败却能如此乐观,坚韧不屈?什么是自尊?为什么我看待世界的方式与别人迥异?自我研究已经成为现代心理学的中心主题。布朗夫妇在《自我》中回答了这些问题,他们对复杂思想的表述通俗易懂,全书读来轻松有趣,生动活泼。 乔纳森·布朗、玛格丽特·布朗所著的《自我(第2版)(精)》综合了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知识,材料新颖,研究严谨,科学理论结合研究实践,表述方式引人入胜。《自我》详细阐述了与自我有关的概念与理论,如自尊、自我调节、自我监控、自我中心的偏差、刻板印象、认知失调,甚至文化对自我概念的塑造等内容。剖析了这些概念的变化历程和社会心理学中自我研究的价值。作者对研究报告精挑细选,跨越了多个学科领域,旨在阐明自我概念和诸多有趣现象的关系。不论读者的知识背景和专业水平如何,都能从这本书获得重要的信息。 心理活动的方方面面都与人的自我意识有关,如果不能透彻地理解自我,我们就不可能全面而深刻地理解人类行为。本书的对象是心理学、社会学和其他领域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本书还可以作为社会心理学的辅助材料或者作为自我的专题课教材。而普通读者读完本书后都有助于自我发现和自我认识。
  • 改善情绪的正念疗法

    作者:马克·威廉姆斯,约翰·蒂斯代尔

    本书中所介绍的冥想训练可以帮助你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去打破负性思维的循环锁链,降低抑郁症患病风险。 本书所介绍的方法有很多不同层面的益处。即便你完全没得抑郁症,也可以从书中介绍的某几个正念训练中获益 不论你的起点是什么,我们鼓励你带着耐心、慈悲、坚持和开放的心态去练习本书所教导的冥想训练。 在你完成整个训练的过程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相信自己基本的学习、成长和自愈的能力——让这种训练成为你生活的根基。
  • 心理学改变生活

    作者:Karen Grover Duffy

    《心理改变生活》(第8版)写给那些有兴趣在生活中应用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更好地生活的读者。为了这个目的,我在书中收入了心理学的几个主要观点,包括心理动力学、认知与行为主义心理学以及人文主义。心理学等.为使本书更丰富、全面,我又借鉴了临床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以及认知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等重要领域的研究成果。
  • 战胜拖拉

    作者:[美] 尼尔·菲奥里

    《战胜拖拉》不论你是专家、企业家、中层经理人、作家还是学生,只要希望战胜拖拉,或仅仅是想在完成复杂的、有挑战性的工作时更有效率——本书都将帮助你实现这些目的。 帮助任何繁忙的人以更快的速度做更多的事情,而不会因为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作而感到焦虑和紧张,帮助生活中做事拖拉的人,战胜困难。有了即时习惯的技巧与策略作为助力,你将会把自己当成是一个高效者,并像按照高效者的工作方式去严格要求自己。
  • 让大脑自由

    作者:约翰•梅迪纳

    定律1:越运动,大脑越聪明 信不信,“驴友”比“沙发土豆”更聪明! 老板,请把办公室的咖啡机换成跑步机! 每周两次有氧运动,跟老年痴呆说Bye Bye! 定律2:大脑一直在进化 人类战胜了猛犸象,因为我们的祖先选择了给大脑增加神经元,而不是为骨骼增加肌肉。 人类战胜了大猩猩,因为我们看到五边形,能想到五角大楼或克莱斯勒的面包车。 人类战胜了大自然,因为我们不但有“蜥蜴脑”、“家猫脑”,还有像果子冻一样滑溜溜的大脑皮层。 定律3:每个大脑都不同 在我们的大脑里潜伏着一个神经元,只有詹妮弗·安妮斯顿才能刺激它——当然,也许你需要的是哈利·贝瑞或比尔·克林顿。 每个人大脑的神经网络可能有同样的国道、省道,但那些小巷子和土路绝对不同。 人脑不存在“大规模定制”——如果你的学生或员工是迈克尔·乔丹,千万别勉强他去打棒球。 定律4:大脑不关注无聊之事 不管你是谁,这三个问题都是大脑的注意力之源:“我能吃它吗?它会不会吃我?”、“我可以与他交配吗?他会不会与我交配?”、“我以前见过它吗?” 多任务处理只是个神话。如果你强行将大脑带入多任务环境,就是在把右脚塞到左脚的鞋子里。 警告!听众会在你讲话开始的10分钟后走神,你得及时用讲故事或抖包袱来救场! 定律5:短期记忆取决于最初几秒间 大脑记忆骑自行车的方式与记忆身份证号码的方式,是一回事吗? 大脑就像一个开着盖子运转的搅拌器。信息在进入大脑的瞬间就会被切成不连续的碎片,并在我们的脑子里四处飞溅。 精细和具体的例子就像门把手,帮助大脑打开通往信息的记忆之门。 定律6:长期记忆取决于有规律的重复 为了使一个故事连贯,大脑会乐于插入一些虚假的信息,因为大脑总是想让困惑和混乱的世界变得有条理。 当老师不停地将不同的内容一浪一浪地灌给学生时,学生的大脑就会将它们混淆。 记忆要像注射疫苗一样:在打入第一针后,别忘了后续的多次补注。 定律7:睡得好,大脑才会转得好 别以为你睡觉了,大脑就是在休息。相反,它的活动可能比完全清醒时更有节律。 在通宵熬夜前小睡30分钟可以防止当晚大脑出现重大的认知性能损失。 为什么不让百灵鸟型、猫头鹰型、蜂鸟型员工按照各自的睡眠习惯来轮班? 定律8:压力会损伤你的大脑 压力会破坏大脑自然的即兴本能,就像关节炎破坏舞蹈演员的身体能力一样。 处于压力之下的个体罹患普通感冒的风险是常人的3倍。 对人类脑细胞的攻击就是对企业竞争力的攻击。压力会造成企业每年损失2000~3000亿美元。 定律9:大脑喜欢多重感觉的世界 为什么有人在书上读到“天空”这个词,嘴里会涌出柠檬的酸味? 为什么有人会觉得数字1是一个骄傲的、体格健美的男子,而数字6是一个长了一双大脚的男人? 为什么星巴克不允许员工在工作时间喷香水? 定律10:视觉是最有力的感官 我们用来看世界的,不是眼睛,而是大脑。 在感官王国的土地上,视觉是独裁的皇帝,谁让它占去大脑一半的资源呢? 如果你的左眼中有一只骆驼,右眼中也有一只骆驼,为什么你不会认为眼前有两只骆驼? 定律11:大脑也有性别差异 对压力引起的某一情感体验,男性总会记住更多的要点,女性则会记住更多的细节。 男性与女性相比,更容易受到精神分裂症的折磨;而女性与男性相比,更有可能罹患抑郁症。 女性在说话时往往同时使用大脑的两个半球,而男性主要使用一个半球。 定律12:我们是天生的探险家 婴儿的头脑中预装了大量的信息处理软件,它们用奇怪的策略获取信息。 像令人上瘾的药物,探索让人们产生进行更多探索的需求,以感受更多的快乐。 想要拆除或重建有违人类天性的环境,好奇心仍整个工程中最重要的员工。
  • 思维的版图

    作者:理查德.尼斯贝特

    这是一本探究东西方思维差异的经典之作,著名经济学家汪丁丁倾情作序!从风水说到宇宙哲学,从比较语言学到经济史,一道文化上的鸿沟横亘在亚里士多德的子嗣和孔夫子的后代之间。然而,在当今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东西方之间跨文化的理解和协作尤为重要。本书通过广博的知识和开阔的视野,为东西方的人们在文化上的沟通,架设了一座意义非凡的桥梁。   消除东西方文化鸿沟,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求同存异,共享一个平台,就是本书出版的初衷。   为何中国人长于算术而几何偏弱,而欧几里德时代的希腊人却相反?为何西方人的婴儿学起名词来比动词要快,而东亚人却截然不同?这些感知上的不同会对未来的国际政治产生何种影响?福山的“历史的终结”或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哪一个更有道理呢?   尼斯贝特教授通过一些别出心裁的试验,得出了一些令人讶异的结论,东方人重视背景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西方人聚焦于具体物体而忽略与背景的联系,用简短的话概括:“西方人见木,东方人见森.”东西方的思维方式是如此迥异,如何在沟通中想他人所想,本书中的试验结果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从风水说到宇宙哲学,从比较语言学到经济史,一道文化上的鸿沟横亘在亚里士多德的子嗣和孔夫子的后代之间。然而,在当今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东西方之间跨文化的理解和协作尤为重要。本书通过广博的知识和开阔的视野,为东西方的人们在文化上的沟通,架设了一座意义非凡的桥梁。
  • 我们内心的冲突

    作者:卡伦·霍尼

    《汉译经典020:我们内心的冲突》讨论了人内心主要的冲突类型和它们的各种表现形式,分析并归纳了各种相互矛盾的态度和倾向,指出了被这些冲突所扰之人旨在解决冲突的努力怎样导致失败并陷入恶性循环,提出了解决这些冲突的切实可行的建议和设想。《汉译经典020:我们内心的冲突》系霍尼的成熟之作。
  • 心理学的邀请

    作者:卡萝尔·韦德,卡萝尔·塔佛瑞斯

    不懂心理学的人,很难算是一个真正的人。心理学是一门最贴近我们每个人自身的学科,它的研究内容无所不包,从先天的基因遗传到后天的环境改变,涉及人的所有;它的研究跨度更是无所不容,从胎儿期到老年期,横贯人的一生,可谓是与人的毕生发展息息相关。 本书按照个人成长经历的六个方面——自我、身体、心理、环境、心理健康、生活——通过独特的组织方式、引人人胜的生动叙述、给人启迪的鲜活案例,展示了心理科学的方方面面,给读者提供了一个思考人类行为的构架,带领大家积极探索心理学研究领域,深入了解我们的身体与心灵和我们所置身的这个世界。 本书易读、易学、易入,科学性、严谨性、趣味性兼容,尤其注重培养你的批判性和科学思维,这也是本书有别于同类书籍的最大特点。本书适用于寻求心理学入门的人、有兴趣深入探索自身内在工作秘密的人。如果你想认识自己,了解他人,实现自我,就请接受我们的邀请,进人心理学为你开启的这扇大门。
  • Willpower

    作者:Roy F. Baumeister,Jo

    One of the world's most esteemed and influential psychologists, Roy F. Baumeister, teams with New York Times science writer John Tierney to reveal the secrets of self-control and how to master it. In Willpower, the pioneering researcher Roy F. Baumeister collaborates with renowned New York Times science writer John Tierney to revolutioniz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most coveted human virtue: self-control. In what became one of the most cited papers in social science literature, Baumeister discovered that willpower actually operates like a muscle: it can be strengthened with practice and fatigued by overuse. Willpower is fueled by glucose, and it can be bolstered simply by replenishing the brain's store of fuel. That's why eating and sleeping- and especially failing to do either of those-have such dramatic effects on self-control (and why dieters have such a hard time resisting temptation). Baumeister's latest research shows that we typically spend four hours every day resisting temptation. No wonder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rank a lack of self-control as their biggest weakness. Willpower looks to the lives of entrepreneurs, parents, entertainers, and artists-including David Blaine, Eric Clapton, and others-who have flourished by improving their self-control. The lessons from their stories and psychologists' experiments can help anyone. You learn not only how to build willpower but also how to conserve it for crucial moments by setting the right goals and using the best new techniques for monitoring your progress. Once you master these techniques and establish the right habits, willpower gets easier: you'll need less conscious mental energy to avoid temptation. That's neither magic nor empty self-help sloganeering, but rather a solid path to a better life. Combining the best of modern social science with practical wisdom, Baumeister and Tierney here share the definitive compendium of modern lessons in willpower. As our society has moved away from the virtues of thrift and self-denial, it often feels helpless because we face more temptations than ever. But we also have more knowledge and better tools for taking control of our lives. However we define happiness-a close- knit family, a satisfying career, financial security-we won't reach it without mastering self-control.
  • 选择的悖论

    作者:巴里•施瓦茨 (Barry Schwar

    《选择的悖论》的作者巴里•施瓦茨是美国斯沃斯莫尔学院社会心理学教授,三次登上TED大会演讲台,其著作荣登《商业周刊》《福布斯》畅销书榜,百余篇文章发表于《美国心理学家》《纽约时报》《哈佛商业评论》等顶级期刊。 在《选择的悖论》一书中,施瓦茨提出了一个革命性的观点:幸福意味着拥有自由和选择,但更多的自由和选择并不能带来更大的幸福,相反,选择越多,幸福越少!究其原因,施瓦茨认为,首先,当人们面对更多的选择时,反而不能做出明智的选择,因为我们的选择总是受到锚定效应、框架效应、可获得性启发式等心理因素的影响。其次,即使人们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也不一定会感到满足,因为适应效应、比较、机会成本等因素会降低我们的主观感受。 50个心理学实验,揭秘影响选择的心理因素; 4大权威测试,了解你的行为倾向; 11条实用建议,轻松作出明智选择!
  • The Willpower Instinct

    作者:Kelly McGonigal

  • 害羞心理学

    作者:菲利普·津巴多

    害羞是一种天生的遗传基因,一种后天养成的性格特征,还是特定环境下的情绪反应? 害羞是一重心灵的藩篱,一个自我的囚笼,还是一丝隐秘的幸福?害羞是孩童时代的必经阶段,还是可以由父母和学校帮助克服?外向和害羞真是一对矛盾体?害羞的女人真的要比男人多?害羞的我们,如何学会表达,学会爱?心理学大师津巴多教你认识害羞,克服害羞。 本书由中国心理学会理事、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陈会昌、《心理月刊》杂志执行主编王珲联袂推荐。先后被译成三十余种文字全球销量逾百万册!
  • 你的误区

    作者:韦恩.W.戴尔

    自我挫败行为及其解脱办法是令人感到头痛的领域。但是,“精神愉快”并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要实现这一点是我们每个人力所能及的。一个人只要将刻苦勤奋、合乎逻辑的思维、幽默感和自信心等品质集于一身,他便可以真正地生活。本书从几个主要方面介绍了保持精神愉快的思维方法,每一章都像一次心理询诊,详细论述了一个误区,即一种自我挫败行为,同时对这种行为的事例加以研究。在初步了解每个误区的行为之后,接着分析有些人之所以坚持使自己精神不愉快的原因。一旦消除了这些原因,你也就根除了自己的误区。每章结尾都论述到如何消除这些自我贬低行为的简易方法。. 本书自始至终都强调做出选择和生活于现在这两点。即先根据你已做出的或未能做出的选择审视一下你的生活;以及从现在做起,这是消除误区、创造幸福的重要步骤。仔细阅读之后,你会很快给自己提出某些过去从未想过的问题:“我现在为什么要自寻烦恼?”“我怎样才能更为有效地利用现在的时光?”从而成为逐步摆脱误区、走向自我依靠和幸福的人。
  •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作者:卡伦·霍尼

    《汉译经典014: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是作者的代表作,全面分析了现代人的病态心理和变态人格。作者认为,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时刻处于各种矛盾与冲突之中,而最主要的冲突就是我们都同时具有“亲近人”、“对抗人”、“逃避人”的冲动。这些冲动若协调不好,就会使我们陷入各种各样的焦虑和神经症。
  • 焦虑的意义

    作者:[美] 罗洛·梅

    《焦虑的意义》是一代心理学大师罗洛•梅的代表作,系针对当代最普遍、最突出的心理问题——焦虑而写。作者检视了不同的焦虑理论,从哲学、生物学、心理学、文化学等多角度分析了焦虑发生的心理本质及其积极意义。作者挑战“精神健康就是没有焦虑”的流行观念,发现了适切的焦虑与人的活力、与创造性成就的内在关联。作者进而根据未婚妈妈等大量的临床案例,指出了管理焦虑的方法和途径。《焦虑的意义》对当代深陷焦虑之中的各界人士极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