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心理
-
革命道德
从劳伦斯到卢梭,从列夫・托尔斯泰到甘地,从马克思到格瓦拉……该书在革命者那些耳熟能详的日常行为背后,发掘出令人惊诧的心理动力源泉。作者有意回避“革命问题”社会结构分析的康庄大道,而迂回潜入革命者精神世界分析的丛林险境,将惊心动魄的“革命事件”转换为“政治人物”意欲不止的理想激流。作者放弃了以性压抑为核心的传统精神分析方法,而把“内疚负重”向“拯救责任”的快感升华,看成革命者的无意识动因,从而在被人忽略的视角上,描绘出另一幅陌生的革命画卷。 -
生与死的对抗
《生与死的对抗》内容简介:为什么说人是一种创造出文明或社会来压抑自己的动物?是一种什么样的根深蒂固的需要把人造成了自我压抑的动物呢?为什么人宁可压抑自己的爱欲也不愿使它得到完整的满足呢?面对此种种困惑,作者从“压抑”这一作为全部精神分析奠基石的概念出发,对人类文明史和人性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为我们解释了人类努力创造历史的原因、动力和本质等问题,并指出人类走出历史这场噩梦的唯一途径就是重建生与死的统一,让人在爱中坦然接受自己的死亡。 -
人性
人的各种情绪——从欢喜、愤怒、恐惧等较原始的情感,到爱、恨、痛苦、嫉妒等更多的属于人类文明的情感,深深地左右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影响着个人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本书以达尔文的情绪理论为基础,挑选了十种基本的人类情绪(恐惧、愤怒、厌恶、沮丧、嫉妒、蔑视、羞耻、困窘、惊奇和快乐),把他们从心里机制开始逐一解读,带你在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的广阔空间里触摸真实的人性,了解和人类文明一起发展的人类情绪。 -
坏传统
本书是作者十多年来借鉴西方学界的心理-历史学派技术,以心理学方法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文章精选,是中国历史研究的一项全新成果。作者利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从秦始皇统一中国、项羽乌江自杀这样的经典历史入手,从孟姜女哭长城、白娘子传奇这样的神话传说入手,从孔融让梨、割肉饲亲这样的传统美德故事入手,从电影《天下无贼》《太极张三丰》《墨攻》等入手,以及从孔子、秦始皇这样的人物个案入手,对中国历史与文化传统中“较坏的”、“不健康的”那一部分作了深度剖析,对中华民族心灵从丰润到萎缩的发生史作了深入的探索。希望通过心理学的这种批判、析毒,让今天的人们生活得心灵舒展 ,不压抑、不焦虑。 -
历史的赢法:用军
本书以军事推演工具切入中国古代历史,聚焦“赢的简单结果”,剖析“赢的复杂原因”,总结“赢的套路模型”。 全书30万字,跨越时空两千年,从“牧野之战”开笔,至“宋金和议”结束,溯东方军法与兵学之源头,一探先秦战汉之究竟,对比西学脉络,化深刻洞察为诙谐文笔,只告诉读者一个朴素道理:为什么同样一件事情别人比自己做得好,为什么某人能做成某事。 本书叙事用了四种体裁,以编年叙事的春秋散文“快进”,以小说笔法展开“多点叙事”,以纪传对比聚焦“时代说理”,以诗意杂文来“咏叹谢幕”,以阅读论,大雅大俗和快慢粗细做到了融合统一。 -
耶路撒冷的艾希曼
汉娜·阿伦特的《耶路撒冷的艾希曼——关于邪恶之强制性报告》一书出版后,引发了广泛的争议。本书就以此著及相关讨论为窥镜,希望作现代伦理中一些关乎基准(这些基准是人类良知得以生长的土壤)的思考。 -
情感堵塞
本书是一位民主德国心理治疗医师对民主德国民众心理故事的记述,也是作者本人的在民主德国的生活和情感史。作者详尽地分析了民主德国压力性体制对民众造成的心理后果,产生的社会角 色代偿行为,转折期民主德国民众的心理,以及两德统一所带来的心理问题。他的分析建立在数千个病人心理治疗的基础上。作者强调,转型期的人们需要的不仅是制度的变革、物质的富足、环境的宽松,更重要的是“心理革命”,并提倡一种鼓励健康生活的“治疗文化”。 -
现代心理学史
作者不仅通过吸收主要的理论家的传记信息而个性化了心理学史,而且阐明了这些理论家个人生活事件对其观念、取向和方法的影响。本书采取的是一种现代取向,其内容主要是从1879年到今天的心理学发展史。它把心理学思想学派放到社会、历史和学术背景中加以考察。 -
大癫狂
本书不仅是一本金融投资领域的典籍,同时也是一部关于人类愚行的总记录:荷兰人为了郁金香球茎而神魂颠倒;法国人为了一个虚假的“密西西比计划”而陷入投机狂潮;以理智著称的英国人陶醉在“南海泡沫”中无力自拔;女巫、炼金术士、圣物崇拜纷纷登场……人类群体中永不缺乏癫狂情绪或莫名其妙的群体不理智行为,而这一切都源于人性中无法抑制的贪婪欲望。 ·《财富》杂志鼎立推荐的75本商务必读书之一,《金融时报》评选的史上最佳10部金融作品之一。 ·互联网泡沫、金融海啸、房地产泡沫……“羊群效应”仍是解读金融世界与投资心理的关键词。 ·50万字最全中译本,邀您一起反思中世纪、近代欧洲上演的种种离奇闹剧与骗局…… ·全球投资者必读“圣经”,出版200余年仍长销不衰! ·无论西方还是东方、无论权贵还是平民,一夜暴富的欲望或者一场莫名其妙的运动,不变的人性总会让群体陷入某些可笑又可悲的癫狂…… ·屡次登上西方社会学推荐榜,对人类愚行的总记录!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癫狂”,历史从不重演,但总是惊人相似! ·丰富注释,帮助读者理解著作所处的不同文化环境、时代背景,实现无障碍阅读! -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内容简介】 ◎孙隆基先生最负盛名之作,全新修订版问世 ◎入木三分的文化批判,80年代知识界的著名战斗檄文 ◎重新理解中国文化语境下的“国家与社会”“个人与世界” ---------------------------------------------------------------------------------------------------------------------- 良心、人心、关心、攻心、掏心、交心、以心换心——“心”在中国文化中起着怎样的组织和主导作用? 终身、人身、翻身、出身、修身、舍身、身不由己——中国人为什么喜欢用没有精神性的“身”来称呼自己? 几千年来,“安心”与“安身”的愿望如何构建起了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个体的习惯又将如何反映出民族的劣根性和国家的政治格局? 孙隆基先生把中国上下三千年当做一个“长时段”,用结构观念——针对特定范围的一种共时性设定——来研究中国历史和这种历史延续所生成的文化特征。其匠心独运之处在于,不是泛泛地罗列出这个民族的国民的劣根性,然后提出老生常谈的补救之道,而是用近乎千刀万剐的切割,给人以深处其间而欲全力挣脱的浓烈感觉,从而达到文化批判的深远诉求。 【编辑推荐】 1、本书探讨了“个人”与“社会”在20世纪的中国受到哪些因素的左右。“仁者,人也。”中国传统思想影响了多少人的心理结构?中国人缘何缺乏自我自主意识?这些问题都可在本书中窥见一斑。 2、本书中谈到的“深层结构”并非历史时序,也不属于逻辑意义上的因果关系范围,而是讨论了中国的共时性设定。书中的许多历史例证并非一一列举所谓国民“劣根性”,而是从中国历经变化后仍保持自我认同的这个角度,对中国文化做出全面深刻的批判。 -
希腊人的神话和思想
本书作者让-皮埃尔·维尔南,现任法兰西学院荣誉教授。作者以希腊学家和古代史专家等学者所耕耘的文献为研究素材,运用独特的视角,研究过去的创造者自身的状况,研究希腊人的神话和思想以及其中体现的历史心理因素。内容涉及宗教(包括神话、仪式、形象化的表征)、哲学、科学、艺术、社会制度、技术或经济等方面的事实。 -
不断幸福论
本書從腦神經科學的最新研究出發,帶領讀者認識「幸福」如何以渴望、愛、性、享樂、慾念等作為激情動力,為人類生活畫出豐富的內容。 本書也結合了情緒管理的觀點和人生哲學的角度,提出實用的生活建議和啟示,讓讀者看見:只要建立了正確的態度,腦子就能學到幸福之道,經常為我們製造出幸福感。 書中引用的科學研究發現和提出的建議,有的令人驚訝,有的令人緊張,有的令人深感安慰: # 產生幸福感的條件與遺傳有關。但天生不容易快樂起來的人,可以學著在腦部設定快樂程式。 # 性與愛情是兩種能帶來極致幸福感的活動。 # 人腦天生喜新厭舊,所以外遇和變換性愛對象是人的天性。 # 學習新事物會引發幸福感。但腦子很容易習慣新事物,一旦習慣,就會僵在不快樂的狀態中。 # 長久的不快樂是因為腦子學了太久的負面情緒。不幸福的人是因為他不願意學習幸福。 # 赤貧的人很難覺得幸福,但富裕並不會讓人幸福多少。 # 民主社會裡的平均幸福度高於專制社會,參與公共事務比自掃門前雪更幸福。 這個叫做幸福的奧妙現象漸漸卸下了面紗。讀者讀完本書,再也不會用同樣的眼光看待幸福。 -
疗伤的对话
隨著年紀的增長、人世的變遷,我們經常會碰到欲言又止、不知道該說什麼的窘境。朋友打電話告訴你,他失業了;同事的檢查報告出爐,確定他罹患癌症;大學同學正經歷婚變,準備離婚;好朋友的媽媽得了帕金森氏症;岳父突然死亡,老婆為來不及見其最後一面而抱憾……。 面對這些傷痛或難堪,能幫什麼忙?應該幫忙嗎?怎樣幫忙才有效?要幫到什麼樣的程度?而當朋友痛哭無語時,該如何按捺內心的不安與疑問,傾心聆聽並安撫他的苦痛與焦慮?而當自己遭遇困難、瀕臨絕境時,該如何適時求援?我們具備坦然接受別人幫忙的能力嗎?對許多人而言,目擊別人的傷痛與不安,是件很痛苦的事,我們經常會想快速解決它、採取某些行動,或設法提供立即的解脫。 -
喜欢自己现在的样子
为什么费尽心思讨好别人却依然不被喜欢? 为什么苦心卖力经营自我却还是妄自菲薄? 一直想要逃避的,到底是什么? 你真的是想象中的你吗? 如果有人问“你喜欢自己吗”,你会怎么回答呢? 有的人不知如何作答,有的人直言从未考虑过这个问题,还有人则无法理解这个问题背后的深意。更有些人, 他们说不清对自己是喜欢还是讨厌,却活在纠结、不安、焦虑和痛苦中。这样的人通常不喜欢自己,容易跟自己过不去,抑或常常顾影自怜。 纠结、不安、焦虑、痛苦……如此种种,皆因不喜欢现在的自己。再进一步追究的话不难发现,很多时候,人们不喜欢自己的根本原因,是缺乏自信,觉得“我不行”。 本书深层剖析了人们不喜欢自己的真实原因,直指利己主义、委曲求全、假意逢迎、惺惺作态及伪装成完美无缺者示人等现代人种种负面心理背后的深层心理成因,追溯到童年时期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父母的态度对成年后的自己心理所造成的影响,提出纾解心结、找回自信的方法,鼓励人们脱下层层铠甲,接受不完美却真实的自己,重新喜欢上自己,过轻松自在的生活。 作者加藤谛三说:“我希望大家读了这本书之后,能够喜欢上自己。当别人再问你‘你快乐吗’时,能坚定地回答‘现在,我很快乐’。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享受快乐,才是充满自信、真正喜欢自己的人。” -
与内心的小孩对话
《与内心的小孩对话:如何治愈你的童年创伤》由金伯利·罗斯、弗雷达·弗兰德曼博士所著,拥有不理想的童年,其实你并不孤单。很多父母因其自身的人格障碍而把欲望强加到孩子身上,导致孩子的各类生理及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在很小的年纪就承受常人无法想象的压力,对于外界事物感到害怕恐慌,产生童年阴影。《与内心的小孩对话:如何治愈你的童年创伤》即是治愈童年创伤的良药。作者从过去、现在、将来这三个时期入手,深入剖析了童年阴影产生的原因,并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进行逐步治疗,帮助你克服各种心理障碍,重建自我。 -
我不是坏女生Ⅱ
作者的话: 用《坏女生》来做一本书的书名,多少有点噱头的意思。所以,我要第一个声明:我从来不认为,出现在这本书里的十个女孩子是坏女生。 这十个女孩子,有几个,我已经认识了好些年。有的是通过网络,有的是深海鱼秦猫猫她们介绍;有的,和我成为了朋友,通过网络,不经常联系,但会挂念。 想做这样一本书,也已经有了好几年。这个想法变得非常迫切,是因为在第二期《雪漫》,我和一个叫自己“坏小孩”的女生谈话,这个在家长和老师眼中已经无可救药的女孩,她话语里流露出来决绝的孤单和痛,深深地触动了我。 每一个女孩子都有过自己的叛逆期,从头乖到底的女孩是无趣的。问题是,有些女孩的叛逆期有点波澜不惊,像我自己,心里惊涛骇浪,生活还照样平淡无奇(我最大的叛逆就是不顾父母老师的反对坚持偷偷地抱着罪恶感写我的小说);但也有的孩子真的把叛逆贯彻到生活,倔强地和一切成人世界的规则对抗,可她们真的太年轻,到最后,伤害的只是自己。 我猜,我们每一个人在小时候,在遭到父母的不理解的时候,都曾经想过:如果我将来有了孩子,一定不会对她这样。无论她做了什么事,我都会愿意倾听她的理由,并且告诉她我爱她。 可是,事实是,在我们长大以后,就会飞速地遗忘这些年少时握紧拳头、咬牙坚持的心愿。我们变得和其他的大人一样不耐烦,一样冷漠。 所以我希望大人们看到这本书。我希望他们能够明白,孩子们在成长时期背负的重压,并不比成人世界里对生存的抢夺来得轻松。她们的痛苦也是真实的痛苦,因为她们的心更加柔软,所以,这些痛苦,也就加倍地严重。 而对于看到这本书的年轻的你,我想说的是: 如果你是“好女生”,你要知道,那些别人告诉你“不要和她做朋友”的女孩,其实很真,很可爱。 如果你是“坏女生”,你要知道,你并不孤单,你的未来也并不灰暗。只要你一直不放弃向前的勇气——我相信,你不会放弃。 -
那些不能告诉大人的事
“文字女巫”饶雪漫历时一年沉淀,搜集大量读者来信,国内第一本专属有伤青春的心灵成长志。【青春文学二十年,作品销量千万册,成长讲座千余场】最知心青春问题专家雪漫姐姐温情回复50封青春绝密信函,陪伴孩子安全度过青春期,让孩子赢到人生终点。父母最应该与孩子共同阅读的成长私房书。 -
犯罪心理研究
《犯罪心理研究:在犯罪防控中的作用》内容简介:当人们每天打开报纸或打开电视看新闻时,经常有一类新闻会引起大家的普遍关注甚至震惊,那就是各种各样的刑事案件:街面上的抢劫,住宅内的侵害,滥杀无辜,还有弑亲案件……每当人们听到或看到这类案件报道时都会出现相似的疑问:作案人是怎样的人?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们)出于什么样的心理?……犯罪心理学就是研究这类问题答案的学科。 寻找这类人的行为原因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和求知的欲望,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够发现如何减少或控制这类犯罪危害的途径。如果说,吃五谷杂粮的人难免会遇到疾病侵扰,防病保健是人人都需要的知识,那么,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也难免会遇到犯罪现象的侵扰,因此,犯罪心理学的研究也是人人需要的知识。 笔者从1977年上大学到1982年毕业,期间从未想到过自己将用一生来研究犯罪人和犯罪心理问题。当时唯一的理想就是要当一名教师,因为教师的工作需要不断地看书、思考……这恰恰是我从幼年起就喜欢的生活。于是,1982年1月我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毕业就来到了当时的中央政法干校,即现在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我的职业生涯几乎与我国的改革开放同步。大概是十年动乱刚刚结束,又面临社会改革开放带来的转型背景,从我穿上警服那时起,社会上的犯罪问题就开始呈现较严重的态势。记得我工作的第一年是在县级刑侦局长班里当班干事,每天除行政工作外就是与局长们一起听课,有法律课、刑侦课等,同时还参与他们的学习讨论。一次讨论中,有位刑侦局长发言说:“为什么现在犯罪的大多是青少年?这些人年龄不大,却非常胆大和残忍,为什么?我们真的需要好好研究一下他们的犯罪心理……”那时,别说我们学校,其他各大学也没有人专门从事犯罪心理研究。 -
幸福是陷阱?
《幸福是陷阱?》主要内容:你有没有在承受压力、担心、痛苦或毫无成就感时,却仍要假装一切都很好?事实上并不是只有你这样。压力、焦虑、沮丧、低自尊无处不在。看起来几乎每个人都在做这样或那样的挣扎。但是当我们的生活水准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时,为什么还会这样呢?新的科学研究发现,我们都陷入了一个隐藏的心理陷阱:我们越是努力追求幸福,就越会长期遭受痛苦的恶性循环。幸运的是,通过一个以专注技术为基础的开创性新方法,我们都能逃脱这个“幸福陷阱”。所以,如果你想让生活更加丰富、充实、有意义,那么《幸福是陷阱?》是你一定要读的。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