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科普
-
The 10,000 Year Explosion
A manifesto for and an example of a new kind of history, a biological history, and not just of the prehistoric era Scientists have long believed that the 'great leap forward' that occurred some 40,000 to 50,000 years ago in Europe marked the end of significant biological evolution in humans. In this stunning account of our evolutionary history, top scholars Gregory Cochran and Henry Harpending reject this conventional wisdom and reveal that the human species has undergone a storm of genetic change much more recently. Human evolution in fact accelerated after civilisation arose, they contend, and these ongoing changes have played a pivotal role in human history. They argue that biology explains the expansion of the Indo-Europeans, the European conquest of the Americas, and European Jews' rise to intellectual prominence. In each of these cases, the key was recent genetic change: adult milk tolerance in the early Indo-Europeans that allowed for a new way of life, increased disease resistance among the Europeans settling America, and new versions of neurological genes among European Jews. Ranging across subjects as diverse as human domestication, Neanderthal hybridization, and IQ tests, Cochran and Harpending's analysis demonstrates convincingly that human genetics have changed and can continue to change much more rapidly than scientists have previously believed. A provocative and fascinating look at human evolution, "The 10,000 Year Explosion" reveals the ongoing interplay between culture and biology in the making of the human race. -
近代科学为什么诞生在西方
《近代科学为什么诞生在西方(第2版)》考察了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为什么近代科学仅诞生在西方,而科学史上曾经遥遥领先的东方世界却没有孕育出近代科学?作者在法律史和欧洲12、13世纪的文化革命中找到了科学的精神气质之所以萌生在西方的重要线索,正是这种精神气质使西方产生了独一无二的近代科学。《近代科学为什么诞生在西方(第2版)》为“李约瑟难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答案。 作者从西方人的视角对中国的科学与文明、思维方式、法律、教育和考试体系、科学与社会组织等进行了考察,既饶有趣味,又发人深省。 认真地阅读《近代科学为什么诞生在西方(第2版)》,会促使人们思考:是什么奠定了当今世界秩序的基础?中国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缺少什么?中国需要从西方学习什么?现代科学的中心会有可能从西方转移到东方吗? -
象征符号插图百科
本套丛书涵盖音乐、神话、符号等多领域的内容。其中《象征符号插图百科》一书系统地介绍了世界各国来自不同种族的重要文字和图形符号,客观简明地以图文对照的形式解释出它们背后的文化意义;《纹章插图百科》一书中,作者梳理和追溯了始于中世纪的各类纹章,读者在阅读中可以发现符号用外在形式承载着或来自历史或内涵深刻的内容;《旗帜插图百科》则讲述了旗帜和人类历史的故事。本套丛书立足人类学、文化学的角度,内容专业而详实。 -
气候文明史
历经8万年,人类不断和寒冷化、温暖化交替出现的气候变化抗争。地球暖化也只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个阶段。 反观社会和历史变迁,人们时常无法释然。为什么民族会迁徙?为什么单凭杰出人物的个人能力就可以使一个大国崛起?又为什么在某个特定时期,全世界范围内会同时出现历史性的巨变? 《气候文明史(改变世界的8万年气候变迁)》作者田家康从对地球整体的气象系统及古气象学的理解中意识到,推动文明和历史前进的关键词之一即是:气候的变迁。 《气候文明史(改变世界的8万年气候变迁)》详解自人类诞生的远古开始,历经中世、近世,直到21世纪,气候变化如何改变了世界历史。 -
近代科学在中世纪的基础
《近代科学在中世纪的基础》是一部经典的科学史著作。它考察了中世纪科学的成就,并从哲学、宗教、体制等方面令人信服地表明,与流行的看法相反,近代科学并非源于16、17世纪的科学革命,而是植根于古代和中世纪。有四种关键因素使中世纪欧洲为新科学做了准备:(1)希腊-阿拉伯的自然哲学著作于12、13世纪被泽成拉丁文;(2)中世纪大学的发展;(3)基督教面对世俗学问所作出的调整。(4)亚里士多德自然哲学的转变。《近代科学在中世纪的基础》语言流畅,内容平易,适合对科学史和西方文化史感兴趣的人士阅读。 -
众神与人类的战争
以30种语言畅销25周年的最新修订版 是谁摧毁了地球及人类的上一次文明? 惊人的书面文献证明了一系列发生在史前的世界大战 ------------------------------------------------------------------------ “《地球编年史》继续其伟大的进程,为我们展开了诸神统治地球时发生的世界大战乃至星球大战。这注定是一部最重要也最受争议的史诗性大作……值得一读!” ──《述评》杂志(Critical Review) ◎ 为什么地球的历史如同一本一章接着一章描述战争的书籍? ◎ 人类天生就是战士吗?或者是众神教会了人类如何作战? ◎ 外星战神是否应该对人类历史上的重大变故负责? ◎ 地球上的战争是开始于天空、然后在地球上延续的吗? ◎ 天相的变化会不会真的决定地球上人类的未来? “大洪水……特洛伊战争……罪恶之城索多玛和蛾摩拉的毁灭……西琴全景式的还原了上古时代神与人共同参予的世界混战,其真实性令人震撼。” ──《锐评》杂志(Critical Review) ------------------------------------------------------------------------ 对地球和人类过往命运的全景式再现: 关于一批来自外星的战神 以及一场由他们发动并让人类参与的史前世界大战 众神与人类的战争 在神和人并肩作战的遥远时代…… 几千年前,地球是一个战场。正是那些诸神借以提高自己权力和威望的战争,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命运──激烈的战斗使生命更早地在另一个星球上出现。 国际知名学者撒迦利亚·西琴将史前的真实历史从神话中分离出来,带领我们走进了人类历史血腥开端的长卷,那个时候是神而不是人统治着地球。 通过重塑这些保存在传说和古代著作中令人心驰神往的史诗般的事件,他追溯了在另一个世界上开始,在地球上延续,并且通过使用核武器而达到高潮的冲突──这个事件在《圣经》里就是罪恶之城所多玛和蛾摩拉的毁灭性剧变。经由这个空前的转捩点,诸神放弃了地球,并在离开之时从外层空间摧毁了西奈半岛的航天发射场,从而中断了与人类的联系,也终结了人类的上一次文明。 “通过精确的研究,西琴重新创造了《圣经》的编年表,甚至回到了《圣经》之前的世界……这些发生在上古时代的星球大战,如今通过其强大的洞察力展现在我们眼前,令人震撼。” ──《圣约锡安之声》(Bnai Zion Voice) -
剑桥插图天文学史
《剑桥插图天文学史》追溯天文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历史足迹,详细描述了导致我们今天对空间和宇宙之理解的种种发现。本书展示了,基于星象观测的沉思是如何从远古时代即形成了人类神话的基本部分;同时也揭示出,天文学怎样和几何学及数学一同进化为一门精密而严肃的科学;并且描述了伟大思想家如毕达哥拉斯、伽利略、笛卡儿和牛顿等人对天文学的巨大贡献。 文笔老练,插图丰富。《剑桥插图天文学史》实为一部独一无二、纵贯古今之天文学理论与实践之集大成者。 在伊斯兰世界遥远的角落,中世纪的穆斯林们如何运用天文学计算麦加的方向?那惟一觉察到地球可能在绕日旋转的古希腊人是谁?克利斯托弗・哥伦布又是如何误用了他从一册天文学年鉴上得来的关于一次月食的知识? 奇闻轶事与迷人的细节融为一体,本书描绘我匀如何观天,并且解释了人类在不同历史时期观测天象之所见;这些所见又是怎样影响了人类的信仰和神话;以及伟大的天文学家为今天的天文学知识所做出的贡献。这是一部栩栩如生、高度可视的天文学史――对于专家和非专家,它都是一次兴趣盎然的阅读。 一部史无前的插图本世界天文学史 富有亲和力的文笔,对技术概念做出了清晰的解释 大量精美的线描插图和彩色插图、系统的大事年表、专业术语表、进一步阅读书目和完备的中文索引 主编及其作者均为世界天文学史相关研究领域的权威,译者为国内天文学界实力派的中青年学者和专家 -
煤的历史
唤醒地底沉睡已久的力量,冲破中世纪的黑暗与蛮荒,引导人类走上一条从野蛮到优雅的黑色之路。 煤毫不起眼,肮脏丑陋,缺少石油带来的一夜暴富和一掷千金,却身系人类的繁荣与衰落、自然的祝福与诅咒。 它作为科技时代的奠基者,提供了文明开化所需的光明、温暖和能量,却又造成了环境污染和贫富悬殊。 煤已经成为一把双刃剑:既富于创造性,又具破坏性。整个社会围绕着能量创造的物质财富所进行的博弈和抗衡,使得煤的故事如此引人注目。 如果没有煤铺就的这条黑色之路,我们的命运将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世界将与现在完全不同。 -
货币野史
金钱无所不能,它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本是为了使我们成为更自由的人,但如今我们已经成为它的奴隶。金钱主宰了我们的生活,而我们究竟对它了解多少?货币是什么?它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传统的答案告诉我们,西印度群岛的人用糖当钱,弗吉尼亚用烟草、纽芬兰用鳕鱼干。而且,今天的金融世界是从以物易物进化而来的。但是,这个说法潜藏着巨大的问题。 正统的经济学说,解释了现在的金融结构源自于早期的以物易物,事实上,这是一个误解且错误的假设,而且不只错的离谱,更使我们陷入金钱的风暴。 《金钱野史》全面地揭秘了一段金钱演变的历史,解释了金钱的真谛:什么是金钱,它打哪来,金钱是如何运作,以及它如何发挥作用。通过从世界各地历史中收集的历史故事中,《金钱野史》会颠覆性地重塑你对经济世界的理解,并证明货币如何能成为捍卫自由的最有力武器。 -
走向海洋
《走向海洋》一书根据中央电视台2011年12月重点推出的大型同名纪录片改编而成。 钓鱼岛争端愈演愈烈,南海油气资源被周边国家疯狂盗采,大片蓝色国土正被邻国蚕食……为什么我们在陆地上能与大多数邻国解决领土争端问题,而在海洋方向却难以突破,“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不时被国人提起并引发了诸多争论,本书则用大量事实证明,只有建设“和谐海洋”目标下海权,做到“主权属我”,中国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海洋强国。 西塞罗说“谁控制海洋,谁就能控制世界” ,然而,在历史上,中国的统治者们大多“重土轻海”,特别是近代,海上崛起的列强泛波而来,使华夏历史屡屡蒙受耻辱。 本书通过回顾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辉煌与屈辱并存”的海洋之路,重申了海洋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这对于促使中华民族海权意识的崛起,无疑是无疑能起到一种振聋发聩的作用,随着中国航母的首次试航,我们构建“海洋强国”的梦想不再是遥不可及。 深蓝,中华民族的底色;海洋,中华民族的未来! 媒体评论 面对世界发展大势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服务海洋经济,维护海洋权益,改善海洋生态,拓展海洋发展空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海洋事业新的跨越。 ——国家海洋局局长 刘赐贵 到现在为止,我们国家的利益遍及全世界。为了保卫海外的利益,捍卫海上通道,我们国家一定要发展海上力量,包括还海军的建设。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防御的战略本质不会变,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国际海洋法法庭大法官 高之国 从历史上来看,我觉得海洋应该区分为“公权”和“私权”。所谓“公权”,就是一个主权的概念。所谓主权的概念,就是一个沿海国家必须要有领土,要有领海,要有领空,这是一个国家的主权范围。直到近代,我们才逐渐有了这样一个明确的概念。 ——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 江平 纵观中国历史,“走向海洋”多数是被逼出来的。一是内在的需要,土地资源不足了,就要走向海洋开发资源;二是外在的挑战,海洋不安全了,能走向海洋保家卫国。所以,只有变被动为主动,建立开放包容的全球视野,积极拥抱海洋,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崛起于世界。 ——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研究员 刘容子 我们国家开展南极考察也好,北极考察也好,它标志着我们的视野已经超越了领海和专属经济区的范围,已经站在了全球的高度去看待海洋问题。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 曲探宙 在冰盖的最高点上,我们是唯一参加考察的国家;在南极内陆建站的这几个国家里面,我们是唯一的发展中国家。这就足可以让我们感到自豪了。这就像下围棋一样,不在于你棋子布多少……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 曲探宙 在我们社会的普遍公众心目当中,包括学生甚至大学生,在他们心目中,我们中国的疆域面积,往往是指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忽视了我们还有300万平方公里的主张管辖海域 ——海洋出版社社长 石青峰 -
失落的国度
在哥伦布之前到达美洲的诸神── 来自美洲的难以置信的证据显示:公元前3000年 外星巨人用他们的超级文明彻底改变了新大陆 ◎在哥伦布之前的公元前3000年,是否早已有人到达了美洲?他们是谁?从何而来? ◎玛雅、阿兹特克、奥尔梅克、托尔特克、印加……这些突然出现并且突然消失的美洲古代文明是一个孤立系统,还是《圣经》中该隐的迁移之地? ◎出于对黄金的需求,降临于苏美尔的外星诸神也成为了美洲的诸神?最终,他们又如何把亚特兰蒂斯的传说带回了地中海? 16世纪,西班牙征服者来到新大陆,寻找传说中的黄金城埃尔•杜拉多。然而,无法解释的神秘现象表明,他们并不是第一批来此拓荒的淘金者,因为同样的工作在很多个世纪前早就发生过了──无数巨石建筑群构造在地球上最难以进入的雨林深处,它们错综复杂地记录了整个天穹及地球上发生的各种事件。 -
希利尔讲艺术史
《希利尔讲艺术史》讲述的是世界艺术史,分为绘画、雕塑和建筑三部分。作者不是简单介绍那些赫赫有名的艺术家和他们流传千古的作品,而是通过一个个生活中的小故事,讲述作品诞生的过程——伟大艺术品和伟大的艺术家皆有赖于专注力、热情、天赋和机会,他们背后是一个崇拜艺术、欣赏美的时代。希利尔的目标在于,将艺术世界以生活化的姿态呈现在孩子们面前,唤起孩子们一生对于真、善、美的持续热爱。 -
1493
從生態的角度,重新解讀五百年來的世界史與全球化。 一四九三年哥倫布於美洲設立據點, 引發歐亞美非連串病菌、糧食作物與人種等的交流與碰撞, 史稱哥倫布大交換, 是恐龍滅絕以後影響地球最重要的事件。 現代世界是怎麼形成的?作者認為,一般經常從純經濟角度描述我們如今身處的全球化世界,事實上,從長期視角來看,全球化「根本」就是一種生物現象。這要追溯到一四九三年哥倫布在美洲建立根據地。從這一年開始,原本彼此相隔的大陸產生混亂的交流與碰撞,稱之為「哥倫布大交換」,對生態學家而言,這是恐龍滅絕後最重要的事件。 一四九三年後的世界,世界的生態愈來愈照著歐洲人的方式行進,南美原本有幾百種的野生馬鈴薯與數十種的馴化馬鈴薯,因為歐洲人只大量種植其中幾種,使農場愈來愈類似,一旦染病就形成跨國糧食危機,十九世紀的馬鈴薯晚疫病菌就使發生饑荒的愛爾蘭人口減少一半。此外,作者也生動描述,生態因素如何在五百多年中不斷影響歷史,於是幫助美國獨立成功的可能是瘧蚊,讓英國出現工業革命的關鍵是因為原產於亞馬遜的橡膠,更不要說白銀如何影響當時的國際政經,讓明朝走向滅亡,而引進的玉米、番薯,因為耐旱容易種植,則讓處於小冰期的明清兩朝解決了饑荒問題,中國在此一時期成為人口最多的國家,臺灣也從此有了後來的本土象徵。 「哥倫布大交換」帶來的其實是一場生態災變,在物種、病菌、文化、人種的大混合中,逐漸形塑出我們此時此刻的現代世界。作者旁徵博引生態學家、人類學家、考古學家與歷史學家的最新研究,不僅重新詮釋了幾百年的世界史,也發現今日最激烈的政治爭端(移民、貿易政策與文化戰爭)的根源。 -
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十五讲
《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十五讲》由作者在清华大学开设全校通选课(国家精品课程)的教材讲稿整理而成。全书内容涉及古代农业、天文、音乐、纺织、玉器、建筑等诸多领域,力图将考古学家和文物研究专家的高头讲章,转换成普通读者能够听懂的语言,把专家们的重要研究成果变成大众的共识,以充当考古学家、文物研究专家与大学生和普通读者之间的桥梁,使人们对文物研究的一些重要成果有更加深刻的了解,由此而对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形成比较直观的印象,对“文化中国”的含义有更为透彻的认识。 -
精神病学史
《精神病学史:从收容院到百忧解》一书中,爱德华·肖特向我们展示了社会对精神疾病不断变化的态度,有苛刻的,有无情的,也有令人深受鼓舞的。同时,作者描述了好几代科学家与精神病医师为缓解这些疾病所带来的痛苦而作出的努力。作者描绘了精神病学领域重要人物的生动肖像,并毫不留情地评判了他们在促进或阻碍我们理解这些精神疾病起源上所起的作用。 -
极简医学史
★医学史入门第一选择 【内容简介】 两小时纵观西方医学史 如此全面又如此精悍 只有罗伊•波特做得到 医学的历史就是人类的历史,人类一直在为生存与健康而战,这是最原始最普遍的斗争。 本书源自罗伊•波特上课的讲稿,以八个主题概述西方医学史,纲举目张,简明扼要。波特机智风趣,视野广阔,从远古到现代,他为我们描述了人类与疾病的生死存亡之战,告诉读者,面对坚不可摧又变幻莫测的敌手——疾病,医学如何一步一步发展到了今天。 【媒体评价】 医学史学家不应只考虑医学技术的发展,还应关照当时的政治与经济环境,以及身处其中的人物之所思所想,并在过去与当下之间建立联系。论这一点,没人比得上罗伊•波特。 ——理查德•霍顿(Richard Horton),《柳叶刀》主编 波特有一种特殊的天赋,能够用令人愉悦的写法梳理庞杂的知识,并加入自己的独到见解。 ——奥利弗•萨克斯(Oliver Sacks),神经科学家、作家 这本书是一位杰出学者对一个重要话题所做的介绍,读来畅快,信息丰富。 ——杰拉德•格罗布(Gerald N. Grob, Ph.D.),罗格斯大学名誉教授 -
利维坦与空气泵
《利维坦空气泵:霍布斯、玻意耳与实验生活》是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经典之作,作者回到十七世纪的英格兰,从知识生产的技术条件和社会情境出发,重新考察了传统科学史认为已成定论的“实验科学的诞生过程”,揭开了玻意耳-霍布斯之争的历史黑箱。《利维坦空气泵:霍布斯、玻意耳与实验生活》对科学史和政治史兼具启发意义,“利维坦”与“空气泵”的并列出现暗示着如下主张:消除真空,就是避免内战;解决了知识秩序的问题,也就是解决了社会秩序的问题。 -
医学史(上下)
《医学史》(上下册)是一部融医学思想史、医学状况史和医学人物史为一体的长篇力作。它全面记述了自史前期迄20世纪中叶医学观念、医疗技术、医学研究的发展过程,较为完整地保存了古代传说、重要史实和著名人物等医史方面的翔实记载,深刻阐明了医学的进步与文明的进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
数学史
《数学史》是众多有关数学史著作中的一部,但她也是魅力独特的一部。就规模而言,她涉及从上古代到19世纪两千多年整个数学领域中主要数学概念的发展,结构宏大紧密;就细节而言,她让我们与牛顿、高斯这些巨人进行亲密接触,将代数、几何、算术、三角学的发展脉络娓娓道来。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