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科普

  • 能源神话与现实

    作者:瓦茨拉夫·斯米尔(Vaclav Smil)

    我们离电动汽车的全球化普及还有多远?

    世界的石油资源将在什么时候耗尽?

    核能能否大范围地被民事化采用?

    未来最为可能的新能源发展方向是风力?太阳能?还是乙醇?

    关于全球能源的未来,媒体、政客、商界领袖、活动家,甚至科学家都存在很多误读。而正是这些误读和神话浪费了时间和金钱,阻碍了先进的能源政策的发展。

    本书作者建议公众警惕夸大的和不可能兑现的承诺。全球向新能源的过渡将是一个长期的、耗费大量金钱的过程,并且依赖于新基础设施的建设。成熟技术和传统能源将在这个过渡过程中持续存在,并将具有足够的适应性。

    本书为那些通常毫无根据就下结论或不做批判性思考就断言的人,提供了一个批判性的科学视角。未来在我们可以制定出合理的能源政策之前,我们必须抛弃盛行一时的神话,它们迷惑了我们的判断,阻碍了我们取得真正的进步。

    《能源神话与现实》:将科学带入能源政策的争论,揭露了最常见的谬误,指明了一条有建设性的、科学的应对全球能源挑战的道路。

  • The Hidden Life of Trees

    作者:Peter Wohlleben

    In The Hidden Life of Trees, Peter Wohlleben shares his deep love of woods and forests and explains the amazing processes of life, death, and regeneration he has observed in the woodland and the amazing scientific processes behind the wonders of which we are blissfully unaware. Much like human families, tree parents live together with their children, communicate with them, and support them as they grow, sharing nutrients with those who are sick or struggling and creating an ecosystem that mitigates the impact of extremes of heat and cold for the whole group. As a result of such interactions, trees in a family or community are protected and can live to be very old. In contrast, solitary trees, like street kids, have a tough time of it and in most cases die much earlier than those in a group.

    Drawing on groundbreaking new discoveries, Wohlleben presents the science behind the secret and previously unknown life of trees and their communication abilities; he describes how these discoveries have informed his own practices in the forest around him. As he says, a happy forest is a healthy forest, and he believes that eco-friendly practices not only are economically sustainable but also benefit the health of our planet and the mental and physical health of all who live on Earth.

  • 我们如何走到今天

    作者:[美] 史蒂文·约翰逊

    《我们如何走到今天:重塑世界的6项创新》这是一本以新颖的眼光重新看待世界本质的科普常识巨著。专注于人类文明史上6种里程碑式的创新发明,审视伟大创意的力量与回响。《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史蒂文·约翰逊倾心之作。同名纪录片《我们是如何走到今天的》于英国广播公司(BBC)分辑播出,并取得良好收视。6项创新,6种颠覆世界的方式。这是一本现代器物史,透析人们日常使用的基本物品的起源;更是一本社会变迁史,通过日常用品的演变透视社会生活的演进。

  • 我们如何走到今天

    作者:约翰·布朗

  • 对话意识

    作者:苏珊·布莱克摩尔

    在《对话意识(学界翘楚对脑自由意志以及人性的思考)》一书中,作者苏珊·布莱克摩尔采访了当代意识研究领域最著名的研究者,共同讨论了一系列关于意识的论题,特别是意识的本质以及如果理解人类心灵。与以往相关著作不同的是,本书中的研究者大都是通过神经科学的方法来探讨意识问题的,并使得本书内容富有洞见、令人鼓舞。

  • 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2

    作者:  李卫东

    “外星生命探索教父”李卫东最新力作,揭示人类灵魂的惊天秘密!

    从远古时候开始,人类便以月亮为“天”进行祭拜,世界各族的创世神话都一致认为自己是由“天”上的“神”所创造的,是地球上唯一有灵魂的智慧生物。但也许,人类只是用来安放灵魂的载体,灵魂有可能只是“神”从宇宙深处带来的俘虏,放逐在地球之上……人类本身有可能就是外星人,灵魂来自宇宙深处。

    本书对“月球真相”及“外星生命踪迹”提出大胆的科学猜想,揭开隐藏在神话、甲骨文、远古遗址中的外星人踪迹,揭示人类灵魂的惊天秘密。

  • 新物理学的诞生

    作者:[美] I.伯纳德•科恩

    本书是一部经典的科学史著作。作者I.伯纳德·科恩是美国著名科学史家、哈佛大学科学史教授。该书从地球运动这一假设所引起的物理学问题出发,讲述了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牛顿等人在创立新物理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做出的贡献,从一个侧面讨论了16、17世纪的科学革命。

    科恩从力学、天文学等几个主要方面勾画出亚里士多德自然哲学到近代物理学的转变,在同类著作中纲目最为清楚。张卜天的译文可靠、流畅。强力推荐。

    ——陈嘉映,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新物理学的诞生”是近代科学革命的主题和主线。哈佛科学史家科恩以其洗炼的笔触、严谨的逻辑和细致的历史分析,对这一主题和主线进行了简明扼要的勾画。

    ——吴国盛,北京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中心主任

  • 宇宙

    作者:[英] 尼古拉斯·奇塔姆 / Nicolas Cheetham

    从地球到宇宙边缘的旅行

    写给每个人的天文学通俗指南

    ...................

    ※编辑推荐※

    《宇宙》是一本极具收藏价值的天文视觉图册,全书近200张精美图像全部由尖端技术拍摄,细致的后期处理更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带领我们踏入茫茫的宇宙。

    简明、清晰的科学解读向读者传递了众多有趣的天文资讯,同 时,作者极具人文精神的语言向读者展现了人类探索宇宙的不易,以及我们在拓展知识疆域时所付出的不懈努力。

    《宇宙》由新锐天文科普达人刘博洋执笔翻译,通俗、流畅的文字为读者扫除了通往天文圣殿的知识障碍,让读者尽情体验天文学的魅力。让我们化身光子,踏上奇妙的天文之旅,去宇宙深处目睹不同天体的兴盛、爆炸、衰亡与新生,用指尖的翻动来模拟宇宙漫长的演化历程。

    ...................

    ※内容简介※

    跟随本书的脚步,化身为一颗永不停歇的光子,向茫茫的宇宙深处飞去。在几分钟内遍历太阳系中的各位友邻,经过银河系的核心地带,转而拜访我们星系的邻居大、小麦哲伦云,历览星系们的演化、相互作用乃至并和,聆听回荡在宇宙深处的撞击回响。继续推进,我们将进入一个更为陌生而广袤的王国,在大尺度的宇宙结构上观看仿若微尘的星系团们。最终,我们与光一起走向无尽的黑暗,触摸可见宇宙的边界。

    本书由近200张精美绝伦的图像构成,其中的近地空间图像由众多人造卫星和行星际探测器组成的庞大舰队拍摄,更有哈勃空间望远镜、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和斯必泽空间望远镜为我们带来宇宙深处的瑰丽景象。这些图像不仅仅是苍穹的掠影,每一幅都在加深我们对宇宙的认识。《宇宙》一书通过生动、专业、简明的语言解读了图像中蕴含的丰富信息,带领读者认识行星、恒星、星云、白矮星、超新星、黑洞等众多宇宙居民。在太空探索持续热门的今天,本书是帮助你了解天文学与航天发展的绝佳入门导览。

  • 极客电台:谁动了我的网络资产

    作者:  王亚平

    《极客电台:谁动了我的网络资产》是一本包罗万象的互联网生存指南。人人都会上网,并不意味着人人都擅长利用搜索引擎。如何辨别互联网虚假广告?如何判断一个网站的真实性?微信朋友圈有哪些常见骗局?理财社区、比特币投资靠谱吗?这些疑问让我们焦虑。另外,在电子化物联网时代,你的“虚拟财产”可能是你的主要财富。数字资产管理、网络遗产继承,不再是新鲜概念。聪明的读者应当未雨绸缪,借助《极客电台:谁动了我的网络资产》案例,学会保护你的网络资产。

    作者通过丰富有趣的案例故事,分享给读者真正有用的网络生存技巧。

  • 世界上最老最老的生命

    作者:[美] 蕾切尔·萨斯曼

    在过去十年里,艺术家蕾切尔·萨斯曼穿越从北极到美国莫哈维沙漠在内的五大洲来拍摄30种已经持续存在了2000年以上的极其罕见的古老生命。这些珍贵的老生命,每一个都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它们在世界的某个极端环境中历经上千年的时光幸存下来,完全超出了现代人想象的极限。然而,环 境变迁和人类的活动使它们中的许多都处在濒危状态,甚至有两种已经"过早地猝死"。伴随着这些老生命的珍贵照片,作者讲述了她自己在全球追踪它们的探险故事,以及正在研究这些老生命及其生存环境的科学家的深刻洞察。如此一来,这些老生命所透露出的独特信息既记录了过去,也呼吁我们采取保护行动,并且还预示了未来的变化。

    萨斯曼本着强烈的环保意识而开启自己的全球生态之旅,她的工作既是永恒的,又是及时的,而本书则成功地跨越了学科、空间和时间,成为环境探究的人文表达。任何看过本书的人士都会为那些老生命的美和生命力所震撼,进而自觉思考人类的命运和我们星球的命运。

  • 量子大唠嗑

    作者:马兆远

    师从超冷原子物理理论之父Keith Burnett,25岁牛津大学博士毕业;美国国家标准局读博士后,师从量子调控实验之父William Phillips(1997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伯克利研究助理,芝加哥大学访问教授,30岁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正教授博导,作为首席科学家,为中国空间站天宫四号设计了世界第一个空间冷原子量子实验平台。名门正派打下扎实的物理学的底子;科学家的身份,为功成名就铺了道路。可是,就是在学术生涯势头正劲的时候,就在量子科学成为流行名词的时候,《量子大唠嗑》的作者——35岁的马兆远做了圈子的出走者。

    凭着科学的初心,以物理学以实验为核心的体验主义精神,他卷起袖子做了实业,希望去做一场科学研究与产业创新联系的实验。《量子大唠嗑》可以算做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心得笔记。

    科学是认识世界的方法之一,但它是那个比较靠谱的《量子大唠嗑》的第一部分说明了一件事,科学不是绝对真理和也不代表绝对权威。科学仅仅是认识这个世界的相对靠谱的方法,但它因为理性的不完备而充满了开放的活力。马兆远长期从事量子力学研究,在《量子大唠嗑》的第二部分,他把所感的关于量子的情况细致道来,让你清楚地认识到量子,认识到量子物理能应用到的场合以及量子究竟给这个世界带来怎样的改变。

    二十一世纪了,你还在用十八世纪的思维看这个世界吗?

    用牛顿经典物理学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维方法对后来三百年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思维方法被其他研究领域的人认可并借鉴。利用这套思维,亚当•斯密分析总结出了经济规律、达尔文分析总结出了生物演化规律、马克思分析总结出了社会发展规律、佛洛依德分析总结出了人的心理发展规律、德鲁克分析总结出了企业管理规律……

    可是这个世界的状况越来越复杂,客观实在、因果关系、科学的理性等等以前建立起来的经典观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似乎不那么万无一失,在将量子物理学成果应用于科技实业创业的过程中,马兆远发现除了将量子物理应用于物理科研本身之外,量子物理学还带来了强有力的思维借鉴。这种思维的借鉴是否会在新的时代里产生新的亚当•斯密、达尔文、马克思、佛洛伊德、德鲁克……来应对现今及未来社会遇到的、用以前的牛顿经典物理学思维已经无法解释的新状况?《量子大唠嗑》第三部分探索性地从复杂关联角度,将量子科学引入到人类社会生活领域,引入到社会、经济、组织管理、工业升级换代、人工智能等等情境中,也许能启迪读者找到新的工具。

    天再旦者,卯时日全食之谓也。我们需要这样一场“天再旦”。

  • 野鸟放大镜食衣篇

    作者:许晋荣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许晋荣是资深观鸟人及杰出的鸟类摄影家。他默默观察记录鸟类生活十余年,收获无数经验,也积累了大量精彩的鸟类生态照片。这些照片分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集结成两册出版。其中收录的鸟类有些是生活中常见的物种,有些则是各地的罕见种或明星鸟类,但都同样精彩。

    同样身为一个观鸟人的责编,在编辑本书时就经常会发出会心的笑声:为了饱餐一顿果实盛宴而上蹿下跳的斑鸫,为了抓住昆虫而定点埋伏的黑枕王鹟,甚至是在认真观察鸟类觅食时突然出现的赤腹松鼠,这些似曾相识的场景想必在你我的观鸟途中都有所见闻。然而你是否亲眼见过黑脸琵鹭的尾脂腺呢?快来本书中一探究竟吧!

    一定要两本都看哦!

    内容介绍

    本书集作者对野鸟世界的探索经历与详尽记录,以图片演示辅以文字说明的方式分章介绍了鸟类的觅食、求偶、繁殖、育雏等各阶段的生活,并细致分析如觅食技巧、求偶方式、育雏状态、羽翼的功能、鸟巢的形态、鸟类对栖息地环境的适应、鸟类的运动方式等专门话题。内容按照衣、食、住、行分为《野鸟放大镜食衣篇》和《野鸟放大镜住行篇》。

    书中内容都来自于作者野外观鸟的实地观察记录,以图片形式呈现鸟类多彩生活,使本书非常直观,极具冲击力。不论是富有经验的观鸟人,还是对鸟类抱有好奇心的大小读者,都可以在本书中发现鸟类的神奇生活。

  • 听说你也是博物学家

    作者:[英] 庄森·P.庄森

    你走到野外,想研究一下那些活物儿,可首先就面临叫不上来名字的尴尬:所有的花样子都差不多,那些树也基本都长了一幅“树样儿”,鸟都是灰不溜丢的,哺乳动物呢?根本就看不清!你凑过去的时候,它们就嗖的一下躲到树丛里去了。

    要是自然界里每样东西都自带名签和简介就好了,最好还附上拉丁名,那样的话,认识动植物就会跟玩儿似的。但目前情况下,你只能先学点儿窍门了——有了这本图文并茂的书,面对大自然砸过来的任何活物儿,你都能一分钟变专家。想想吧,当你面对一棵树、一朵花侃侃而谈,肯定能吓你的朋友一大跳。

    所以呢,不管是在郊区还是在城里,每次出门都带上这本手册吧,这样你就总是能从大自然里多学到那么一点儿。对了,作为中国读者,读这本书的时候,你最好找张英国地图。

  • 星际唱片

    作者:[美]卡尔·萨根

    ◆大名鼎鼎、堪称科学家模范的卡尔·萨根,带领NASA“旅行者”号原班工作团队撰写,披露人类寄给外星生命的第一份地球档案的全部内容

    萨根领携的全精英团队为什么一定要做星际唱片?又如何筛选制作出最终代表人类和地球的唱片声音和图像内容?

    “我们很清楚,这颗行星和它的所有居民只 是宇宙中一个极小的颗粒。我们满怀谦卑与希望,向无垠的宇宙迈出这小小的一步。”

    ◆. 我们是谁,我们如何存在?星际唱片是人类交给宇宙的第一份答案

    人类究竟应不应该寻找外星生命?在宇宙的尺度中,又该如何认识和定义人?旅行者一号是迄今唯一飞出太阳系的人造物,它载着的星际唱片,不仅是向外星生命介绍我们的名片,也是我们第一次挣脱地球,尝试从星际的尺度上认识自己。

    ——————————————————————————————

    【 内容简介】

    星际唱片,是人类对于浩瀚宇宙充满浪漫的一次问候

    发射于1977年,“旅行者号” 行星探测器是NASA历史上最著名的项目之一。2013年9月,NASA正式宣布“旅行者1号”成为至今唯一一个飞出太阳系的人造物,承载着人类的憧憬和想象,探索无尽的远方。

    两艘“旅行者”号都携带了一张 “Golden Record ”,一张堪称“地球档案”的唱片。唱片的目标接受者是外星生命,当时几位各个领域的天才们,同时也是本书的作者,必须尝试从宇宙的尺度上筛选人类的信息,并制作出各种各样外星生命形态都能够读懂的信息形式。未来有一天,如果人类有幸成为星际种族,这就是我们向宇宙介绍自己的第一次尝试。

    最终,唱片收录了55种人类语言向外星生命发出的问候(来自中国有4种)、90分钟的各国音乐录音(代表中国的是古琴名曲《高山流水》)、一部“地球之声”,以及118种表现地球与人类的照片。在本书中可以看到并听到所有内容,并且有虾米和知乎的额外内容奉送。

    这张唱片可以在宇宙中保存10亿年,或许会久过人类本身存在的时间,成为我们在宇宙中存在过的证据。

    “这是来自一个渺小而遥远的世界的礼物,它表现了我们的声音、我们的科学、我们的影像、我们的音乐、我们的思想和我们的感受。我们正试图在我们这个时代生存下去,以便我们也许能进入您的时代。”

    全书配合有近150张图片,文字如萨根一贯风格,深入浅出又发人深思。正如当年的“旅行者”项目本身,本书也是汇聚了最强大脑的作品。

    【评价】

    难道我们希望不留一丝痕迹地消失吗?我们不是以作为人类而有点自豪吗?肯定的,我们会希望其他智慧生物知道我们一度在这里存在过,知道我们曾设法做过什么事。

    ——艾萨克·阿西莫夫 (著名科幻作家)

    “谁能代表地球发言?”这是个没有特定答案的问题。而在我心中,能够出任行星大使,在星际中展现地球的人,非萨根莫属。

    ——理查德·道金斯(著名生物学家,《自私的基因》作者)

    它们携带着我们的文明,携带着人类存在中最卓越的那部分:艺术、美、渴望、快乐。它们向宇宙,以及其他将这宇宙称之为家的生命,宣告我们拥有什么,我们是什么。

    ——《大西洋月刊》

  • 气象学与生活

    作者:弗雷德里克·K.鲁特更斯 (Frederick K.Lutgens) / 爱德华·J.塔巴克 (Edward J.Tarbuck)

    本书从科学探索的角度和物理学原理出发,详细介绍了气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地球主要组成圈层、大气组成、物理性质、空间结构、要素变化;大气运动各种过程的物理原因;地球上各种天气和气候现象、形形色色的云和降水的形成原因;气压和风、气团、气旋和锋面天气的形成;强对流、雷暴 、龙卷风和飓风(台风)等灾害性天气;人工影响天气的各种途径、天气分析和预报的方法、卫星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空气污染及其原因;气候变化与气候系统、人类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全球变暖的可能后果、世界气候和气候分类及大气中各种奇特的光学现象和形成的原理等。

    本书内容丰富、概念清楚、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可以作为对气象学感兴趣的人们学习了解大气变化奥秘的入门读物,也可作为高等院校非大气科学专业学生的通识课程参考教材,并可供气象学相关专业人员作为参考书和工具书。

  • 极简科学史

    作者:[美] 苏珊•鲍尔(Susan Wise Bauer)

    有趣、有料、涨姿势

    权威大家给互联网一代的“大家小书”

    掀起现象级极简阅读潮流的入门读物

    《极简人类史》

    《哈佛极简中国史》

    《极简科学史》

    《极简海洋文明史》

    《极简历史系列》(套装全4册)

    继《极简人类史》3个月销售突破10万册后

    更少时间,更多见识 新知识青年必读书

    极简阅读第一品牌!

    套装重磅上市

    师学者联手,理清人类历史的发展脉络

    让我们从全新视野认识世界,看到不一样的未来

    《人民日报》、俞敏洪 权威推荐

    ———————————————————————————————————

    ***【内容简介】***

    这本书一定会让你爱上科学!亚里士多德、牛顿、爱因斯坦、道金斯等35位科学大师的传奇人生,36部改变人类历史的科学经典,一段人类2500年科学探索的伟大历程。写给每个曾经对世界怀抱好奇的心灵,故事性、趣味性、知识性相结合,值得青少年阅读的科普书, “极简阅读”畅销读物。

    《 极简科学史》是人类探索世界和自我2500 年历程的全新概览。我们从何而来?世界由什么构成?地球之外还有什么?我们仰望星空,不懈地探索、发现、质疑,解开自然界和我们自身的一系列谜团。我们源于自然,却超越自然。在这个危险的星球上,相对于其他物种,人类能有条不紊地发展壮大,最重要的是因为我们掌握了科学的力量。但想要真正理解科学,我们必须理解它的过去。

    《极简科学史》也是一部“与传统大不一样的科学史”。从人类早期的科学探索到20 世纪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提出,从古希腊时代的科学起源到16、17 世纪现代科学的诞生,从地球科学的崛起、生命科学的兴盛到对宇宙太空的探索……这本书返回那些改变我们看待世界、宇宙和自我方式的科学经典,引人入胜地讲述了科学观念变革和思想发展的伟大历程。

    从希波克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到爱因斯坦、薛定谔和道金斯,这些拓展人类知识边疆的伟大心灵,不仅改变了科学发展的轨迹,也促成了人类视野和思维方式的一次次革命。这本书提醒我们,科学不是通往真理绝对可靠的指引,而是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是一种理解世界的方式、一种纯粹的人类追求。

    人最大的价值就是对未知世界永不止息的探索。科学的故事,是人类历史中最有趣的故事之一。每个曾经对世界怀抱好奇的心灵,都应该读读这本书,了解这段非凡的历史。

    ***【编辑推荐】***

    这本书一定会让你爱上科学!亚里士多德、牛顿、爱因斯坦、道金斯等35位科学大师的传奇人生,36部改变人类历史的科学经典,一段人类2500年科学探索的伟大历程。写给每个曾经对世界怀抱好奇的心灵,故事性、趣味性、知识性相结合,值得青少年阅读的科普书,“极简阅读”畅销读物。

    (1)写给每个曾经对世界怀抱好奇的心灵,一部更适合普通读者和青少年阅读的极简科学史!

    苏珊•怀斯•鲍尔是美国家庭教育的权威,也是拥有多个博士学位的传奇女性。《极简科学史》是一本写给自己孩子,也是写给每个对世界怀抱好奇的心灵的科学史。作为一个讲故事的高手,她将人类2500年科学探索的辉煌旅程描绘得引人入胜。每一页文字都完美融合了历史背景、人物传记和专业知识,故事性、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十分适合普通读者和青少年阅读。

    (2)35位科学大师的传奇人生,36部改变人类历史的科学经典,一段人类2500年科学探索的伟大历程,一本“与传统大不一样的科学史”。

    阿基米德的《数沙者》让数学走下哲学的神坛,成为丈量世界的工具。

    培根的《新工具》问世,标志着现代科学方法自此诞生。

    牛顿写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影响后世的万有引力定律。

    E. O. 威尔逊出版《论人性》,颠覆了人类对自身生物本性的认知。……

    相比传统科学史,《极简科学史》更多地关注人类科学观念的变革和思想的发展。本书用生动活泼、简洁易懂的语言,描绘了35位科学大师的传奇人生,讲述他们的惊世名作如何撼动当时人的思想,如何一次次改变人类看待世界和自我的方式。这36部具里程碑意义的科学名作,不仅记载了科学史上的重大发现,更代表着人类思维方式的一次次革命。

    (3)让拓展人类知识边疆的伟大心灵告诉我们:科学是什么?为什么科学会主宰人类未来?这是一本改变我们世界观、人生观的科学史。

    科学的故事,是人类历史中最有趣的故事。

    亚里士多德问:为什么小猫不能永远是小猫?他第一个提出了关于进化的理论。

    威廉•哈维问:为什么肺部需要这么多血液?他第一个发现了血液循环的规律。

    乔治•居维叶问:为什么有些物种已经灭绝了?他由此建立起了地球的历史。……

    科学家就是这样一群对未知世界怀有无限好奇心的伟大心灵。正是这种永无止境的好奇心、对未知的热情追问,拓展了人类知识的边疆,并且改变了人类的历史。人最大的价值就是对未知世界永不止息的探索。一个人青少年时期的眼界和格局,决定了他一生的精神结构。《极简科学史》一定会让每一个对世界怀抱好奇的心灵爱上科学,激发我们的好奇心,点燃我们探索世界的热情。

  • 大脑使用指南

    作者:赵思家

    人为什么会做梦?为什么眼见的不一定为实?为什么国民男神一换再换?大脑为什么是最大的性器官?为什么一孕傻三年?

    你与你的大脑之间的关系也是个细思极恐的问题。

    到底是你在控制大脑,还是大脑在控制你呢?

    无论你是谁,从哪里来,又往哪里去,无论你在不在乎大脑的存在,你与你的大脑都密不可分。你的所有决定、所有情感、所有记忆,都在大脑中生成又在大脑中消失。它至始至终地与你在一起,一起成长,一起老去,无法分离。

    日常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信息,光线、声音、气味、触摸等等。这些信息都必须通过大脑的分析,才变得为你我所用。正是因为大脑,我们才能够感受、理解身边的世界,并对环境产生合理的反应。换句话说,我们所知道的世界,都是由大脑“告诉”我们的。

    本书由五十六篇独立文章组成。从视觉到听觉,从嗅觉到味觉,从触觉到大脑,从睡着到醒来。剖析迷宫般的大脑,撬动思维奇点,精准定位自我提高的有效方式。

  • 生命之源

    作者:尼克‧連恩(Nick Lane)

    繼《生命的躍升》、《能量、性、死亡》後,

    生化學大師尼克‧連恩(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榮譽教授)又一力作

    窮盡一生對生命如何發展而成的大哉問

    什麼是生命?

    什麼是「活著」?

    複雜生命又是如何演化而來?

    ◎古生物學家程延年博士古生物學專業審定、專文導讀「生命為何物?大哉問!」

    ◎演化生物學家顏聖紘博士演化生物學專業審定

    ◎清大生科黃貞祥助理教授專文推薦

    ◎吳大猷銀籤獎名譯家梅苃芢最新譯作

    ◎2016比爾蓋茲夏日選書

    ◎2015經濟學人年度選書

    ◎2010英國皇家學會科學圖書大獎、2015年英國生化學會獎得主最新作品

    從幾萬英呎的高空到深不見底的深海海溝,我們的地球到處都充斥著生命。然而,生物學的核心卻是一個亙古難解的問題:複雜生命哪裡來?或者,換句話說,生命最初又是如何開始的。大師級生化學家尼克連恩則在本書中針對此問題提出解答。

    第一個原始生命誕生之後,長達二十五億年的時光,這些單細胞生物基本上並無多大改變,仍維持原核型態。然而,在這生命演化的四十億年時光裡,僅僅一次,生命出現了跳躍性的成長,發展出前所未見的複雜性。在這之後所有的複雜多細胞生物,從香菇到人類,不僅出現令人費解、不同於原始細菌的生物特徵,如有性生殖、細胞凋零等,更甚,若是在顯微鏡下檢視這兩者的細胞,除了香菇有細胞壁之外,其他真核細胞的特徵皆一應俱全,無法輕易分辨兩者。為什麼只有真核細胞可以有這麼多樣的演化?以及,為什麼這樣激烈的演化是如何、又為何發生的呢?

    尼克連恩認為答案在於「能量」:地球上所有生命的代謝與存活皆需要耗費相當高能的能量。連恩以進化論為基礎,結合了前沿研究當中能量轉換與細胞生物學的關係,從中討論生命的起源到多細胞生物的出現,並提供一個嚴謹的論證,同時加深我們對於「活著」與「死亡」在生物意義上的見解。

    既嚴謹又豐富,本書對生命起源的問題提供了一個解答,這個解答也可以幫助我們思索,在地球上出現的生命形式,到底是一個偶然,還是宇宙定律下的必然?

  • 野鸟放大镜住行篇

    作者:许晋荣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许晋荣是资深观鸟人及杰出的鸟类摄影家。他默默观察记录鸟类生活十余年,收获无数经验,也积累了大量精彩的鸟类生态照片。这些照片分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集结成两册出版。其中收录的鸟类有些是生活中常见的物种,有些则是各地的罕见种或明星鸟类,但都同样精彩。

    同样身为一个观鸟人的责编,在编辑本书时就经常会发出会心的笑声:白头鹎和镜中的影像打斗,中华攀雀构筑温暖而柔软的编制巢,红隼借助气流和羽翼悬停,这些似曾相识的场景想必在你我的观鸟途中都有所见闻。但是你是否见过黑枕王鶲和黑卷尾驱赶巢边的蛇雕呢?快来本书中一探究竟吧!

    一定要两本都看哦!

    内容介绍

    本书集作者对野鸟世界的探索经历与详尽记录,以图片演示辅以文字说明的方式分章介绍了鸟类的觅食、求偶、繁殖、育雏等各阶段的生活,并细致分析如觅食技巧、求偶方式、育雏状态、羽翼的功能、鸟巢的形态、鸟类对栖息地环境的适应、鸟类的运动方式等专门话题。内容按照衣、食、住、行分为《野鸟放大镜食衣篇》和《野鸟放大镜住行篇》。

    书中内容都来自于作者野外观鸟的实地观察记录,以图片形式呈现鸟类多彩生活,使本书非常直观,极具冲击力。不论是富有经验的观鸟人,还是对鸟类抱有好奇心的大小读者,都可以在本书中发现鸟类的神奇生活。

  • 古生物饲养指南

    作者:【日】土屋健

    一本了解5亿年前神秘古生物的科普书!

    在人类还未出现之前的遥远古代,在恐龙都还没有出现的地球上,有这样一群“古生物”统治着世界。如果,这些已经灭绝的生物出现在我们身边,又如果,我们可以养一只,比如说,三叶虫?!带着这种天马行空的设定,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太古时期生物们的神奇魅力吧!

    来自幻想世界的吸引!漫画“遇到神秘生物小奇!”刊载!

    继恐龙之后,更加古老的生物们也来到现代了!要怎么饲养它们呢?!

    基于科学研究,对古生物的已知情况进行解说!

    丰富的插画配图,带给你不一样的视觉乐趣和阅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