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科普

  • 我 不吃早餐

    作者:泰倫斯 基利

    「早餐,是危險的一餐。」

    「中午之前不要攝取任何熱量,才是健康祕訣。」

    與其盲目相信政治正確的「早餐一定要吃」

    不如看清「早餐真相」,注意身體發出的訊號

    ★歐美世界第一本探討「吃早餐≠健康」的大眾健康讀物!牛津權威學者以科學實證與社會歷史背景,從「早餐」開始,為你剖析「飲食習慣與健康之間,真正的關係」

    ★《泰晤士報》、《英國赫芬頓郵報》、《電訊報》、《愛爾蘭獨立報》、《太陽報》、《旁觀者雜誌》、《新科學家》、《美麗佳人》……各大媒體爭相報導

    ★作者是醫師,也是臨床生化學家,既有實事求是的科學家精神,也有文人的生花妙筆。原本高冷艱澀的科學實驗與數據,搭配作者所舉的經典名著、名人軼事、通俗喜劇等例子,清楚易懂也令人會心一笑

    邱吉爾有句名言:「婚姻幸福的祕訣之一是……中午之前不要見到另一半。」作者將這句話改寫成:

    健康的祕訣之一是,中午之前不要攝取任何熱量。

    本書作者58歲確診糖尿病,醫生囑咐需要少量多餐,且早餐一定要吃,但作者測量血糖卻發現了一個驚人事實──起床後是荷爾蒙皮質醇(cortisol)分泌的高峰期,讓人對胰島素產生抗性。這時「吃早餐」,胰島素會升高(比午晚餐高),導致血糖異常升高、胰島素抗性更嚴重──而「胰島素抗性」足以致死與致癌!尤其,體重過重、三高危險族群更應特別注意。

    作者將拆解早餐的常識與迷思,提供另一種科學思考,幫你判斷「我有沒有必要吃早餐?」也要告訴你:

    ◆ 「早上吃得好」,其實沒有科學根據。

    ◆ 「早餐是最重要的一餐」,是刻意製造出來的形象。

    ◆ 從減重到降低血壓,「過午才食,一天兩餐」共有哪些好處?

    ◆ 為什麼吃早餐是致命因子「胰島素過多」的元兇?

    ◆ 哪些人適合採取「早餐斷食法」?

    同時小心求證,大膽揭露四大關鍵重點:

    ◆聲稱「吃早餐有益健康」的研究,背後出資者都是大企業

    早餐代表龐大商機,「吃早餐對健康有益」等選擇性發表的科學研究,背後金主都是大企業(家樂氏、雀巢等)。至今,數百位科學家累積起來的早餐研究數據,雖無造假問題,卻帶有偏見或錯誤詮釋。

    ◆早餐的3大迷思

    迷思1∣早餐麥片很健康

    迷思2∣早餐對大腦有益

    迷思3∣早餐有助於減肥

    ◆早餐對健康的4種危害

    危害1∣吃早餐會「增加」每日攝取的總熱量

    危害2∣吃早餐會引發強烈飢餓感,結果吃得更多

    危害3∣早上進食會引發並加劇現代人的頭號殺手「代謝症候群」

    危害4∣早餐通常富含碳水化合物,會讓「代謝症候群」更加嚴重

    ◆早上是斷食時間,不進食才健康

    每天早上(中午十二點前)是人體的「斷食」時間,作者認為不吃早餐的「8小時減肥法」,優於隔日斷食或五比二輕斷食,對健康有益,胰島素、血糖、三酸甘油酯、膽固醇的濃度都會直線下降。最大的好處是「減重」。

    若是吃了早餐(breakfast),就是「停止」(break)「斷食」(fast),會增加罹患疾病的風險,如第二型糖尿病、肥胖症、心臟病、中風、高血壓、阿茲海默症(俗稱失智),以及肝癌、乳癌、胰臟癌、子宮癌等疾病。

    Amazon讀者實證推薦

    Bob,4顆星,2017/6/4

    「我工作很忙,自從不吃早餐後,身體並無任何異狀……事實上,如同書上所說,我不但成功減重,而且減掉的幾乎都是脂肪,完全符合科學。」

    S N Cowan,5顆星,2017/4/25

    「我一邊讀這本書,一邊開始力行不吃早餐,讀完後就瘦了快2公斤!推薦本書給每一個想要過得更健康的人。」

    neil,2017/3/8,5顆星,2017/3/8

    「我今年50歲,10年前透過節食運動減掉了18公斤,原本一直維持體重……但這兩年卻開始復眫……從我的減肥史可知我對減重小有心得,但本書的方法更是好極了!……早上斷食比想像中簡單,我午餐吃得比較養生,晚上九點過後不吃東西,每天攝取的熱量確實減少了……最棒的是,我晚上都不會感到飢餓,覺得自己越來越瘦,越來越健康,充滿活力,目前已經瘦了9公斤。」

    名人推薦

    中華民國自律神經失調症協會理事長 郭育祥 醫師───審訂?1?76?1?74導讀

    京華中醫診所主治醫師 鄒瑋倫───專業推薦

    各界讚譽

    長久以來,人們都認為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這本嚴謹的研究著作提出了一系列令人信服的論據予以推翻,讓你從此對早餐吃的麥片「另眼看待」!──《週日電訊報》(Sunday Telegraph)

    本書巧妙拆解並打破大眾習以為常的慣性思考――早上是最重要的進食時間……作者擅長在說法雜沓的研究之中脫穎而出……這是一本生動有趣、引人入勝的科學著作。乍看以為刻意引起論戰,細讀就會發現論述縝密、有理有據。──《泰晤士報》(The Times)

    有愈來愈多證據顯示,斷食可以降低胰島素、血壓、三酸甘油酯與膽固醇,對健康有益。基利這本書有效顛覆了一個普遍觀念――我們應該少量多餐――可望成為此領域的一大貢獻。──《週日泰晤士報》(Sunday Times)

  • 给孩子讲宇宙

    作者:李淼 / 王爽

    这是著名物理学家李淼写给孩子的宇宙学普及读物。几千年来,人类从未停止探索自己栖居的世界和望见的星空。从用太阳光测算地球周长,到用电磁波证实宇宙起源;从根据月食推测地球形状,到用标准烛光测量天体距离……淼叔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将我们带回一代代伟大天才的思考现场,开启非同一般的科学思维。书中也配有艺术插画和珍贵宇宙图片,小读者们能张开想象的翅膀,遥想神秘又迷人的宇宙,惊叹于造物的神奇和人类永无止境的求知欲。

  • 肌肉与力量(精准锻炼每一条肌纤维)

    作者:吉姆 斯托帕尼

    这是一本以器械健身为主的健身百科,融入了现代运动生理学知识、解剖知识和健身器械知识,讲解和制订了分别适用于肌肉、力量和减脂训练的训练方案和营养计划,是一本适用于现代健身房器械训练的经典之作。

    作者通过540幅照片,讲解了11组肌群、381种练习和大量训练方法,另有116套详细的训练计划模板,无论你的目的为何、处在健身的何种阶段,无论你遇到了什么样的瓶颈,你都能在书中找到答案。

  • 行星全书

    作者:[美] 尼尔马拉·纳塔瑞杰

    比宇宙更浩渺的,是人类永不磨灭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本书收录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摄影集档案中200多张高清、专业的照片,配以详实生动的文字说明,以前沿、完善的数据和图像,重塑我们对行星的认识。 这是一部精彩纷呈的行星档案,你将拥有一场壮丽震撼的视觉之旅。在这场探索太阳系的奇妙之旅中,你将遇到好奇号在火星工作时留下的车轮轨迹、火星环形山内围130度广角照片全彩模拟火星地貌、被网友疯狂喜爱的冥王星巨大的心形平原、木星的“卫星全家福”…… 在星际移民持续热门的今天,只要是对科学、天文学,以及茫茫天际中的未解之谜感兴趣的人,都能从这本书中感受到如获至宝的阅读体验,丰富对宇宙更深入的理解。

  • 35亿年的生命物语

    作者:约翰•H.布瑞德雷

    宇宙是如何开始的?生命是如何出现的?人类是如何进化的……这些迷人的问题在这本书里都可以找到答案。本书主要讲述了生命从微尘到人类的全部进化历程。

    首先,结合化石、太阳、植物的进化、大地等与生命的关系为我们总结历届学人对生命的看法与研究。其次,还原中世纪时期大地的面貌,探讨各种各样的恐龙在地球上的生活,中生代海洋生物、空中生命的发展过程。最后,讲述生命的艰难、生命繁衍的秘密,介绍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靠着自己的智慧生存,以及对人类和其他生命未来发展的预测。

  • 三磅宇宙与神奇心智

    作者:顾凡及

    拥有心智是人之有别于动物的很大特色。人类依靠心智去认识世界,创造文明。奥妙神秘的心智究竟从何而来?为什么人脑这个小小的“三磅宇宙”能产生如此不可思议的奇迹?2500年来,这一谜团一直令无数人好奇不已。

    本书以清晰而生动的笔触、严谨且幽默的手法,将人类认识心智的历史进程奠基于现代神经科学的新知识、新进展之上,从感知觉、记忆、情绪、智能、语言和意识等多个侧面,介绍了科学家在征服这个“生命科学大挑战”的过程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全书将学科知识、历史趣闻与科学家生平有机结合,融科学性、趣味性和前沿性于一炉,是读者了解现代认知科学的入门读物。

  • 工程学之书

    作者:[美] 马歇尔·布莱恩

    工程学到底是什么?

    大金字塔到底是怎么修建的?

    万维网是怎么运作的?

    人类什么时候能移民火星?

    这些只是这本插图精美的书中涉及到众多引人深思的问题的一小部分。作者马歇尔·布莱恩探讨了工程学发展历史上250个令人着迷的里程碑事件,从史前期到21世纪,从弹弓到好奇号火星车,各个条目涵盖广泛的主题,包括航空航天技术、建筑、化学、医学、计算机工程学,等等。同时,这些里程碑所涉及到的著名人物也是本书的特色,包括爱因斯坦、居斯塔夫· 埃菲尔、莱特兄弟、罗伯特· 奥本海默等。

    本书采用编年体结构,每个条目包含一篇简要的文字和精美的彩色插图。在“注释与延伸阅读”部分列出的每个条目下有可以进一步深入学习的资源。

  • 尸体变化图鉴

    作者:陈禄仕

    尸体变化图鉴》是陈禄仕教授及其团队数十年来锲而不舍地对法医学尸体变化研究的成果。

    《尸体变化图鉴》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分析尸体的形态学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即通过研究尸体形态学的变化所表现出来的现象,推测出死者死后经过时间(死亡时间)。

    《尸体变化图鉴》内容翔实丰富,为本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及数据,确立了一些尸体现象随时间变化的观察方法及判断标准,对法医工作者和相关学科技术人员也具有重要的参考及应用价值。

    《尸体变化图鉴》具有适用性、创新性,可以说《尸体变化图鉴》的问世对我国法医学的发展是一突出贡献。

  • 密码朋克

    作者:[澳] 朱利安·阿桑奇

    互联网已经在世界各地掀起了革命,然而全面的打击也正在展开。随着整个社会向互联网迁移,大规模监控计划也正在向全球部署。我们的文明已经来到一个十字路口。道路的一边通往一个承诺“弱者要隐私,强 者要透明”的未来,而另一边则通往一个极权的互联网,在那里,全人类的权力被转移给不受问责的间谍机构综合体及其跨国公司盟友。

    密码朋克是一群倡导大规模使用强密码术以保护我们的基本自由免遭攻击的活动家。维基解密的主编和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自1990年代以来一直是秘密朋克运动的主要领袖之一。现在,在这本新书中,阿桑奇将与一群来自赛博空间战场前线的思想家和活动家一起探讨,互联网终将解放我们,还是奴役所有人。

  • 树的智慧

    作者:麦克斯·亚当斯 著 约翰·伊夫林 绘

    这是一部关于树的“博物志”,一部亿万年师法自然的人类史,作者搜罗了古往今来千奇百怪的林木知识,通过陈列与树有关的故事和调查,探讨了树木的生物学、工程学、环境学和考古文化史,以及数世纪以来人类与树林之间密不可分的文明关系。在媲美《瓦尔登湖》的自然书写与40幅精美古典素描的陪伴下,我们仿佛能看到每一棵树的性格,并从中获得生存、合作与创新的智慧。

    ———————————————————————————

    如果你无所事事,不妨种棵树吧!当你睡觉时,树会渐渐长大。

    有许多事情可以向树木学习。这个充满活力、温和平静的种族,毫无保留地为我们制造出强健茁壮的本质。——马塞尔·普鲁斯特

    人类匆匆的来去,仅能算是树枝轻微的摇曳——而多数时候,连这点程度都称不上。——约翰·缪尔

    我到林中去,因为我希望谨慎地生活,只面对生活的基本事实,看看我是否学得到生活要教育我的东西,免得到了临死的时候,才发现我根本就没有生活过。——梭罗

  • 创造自然

    作者:[德] 安德烈娅·武尔夫

    每个在求知路上经历过憧憬与困顿交织的人,都可以从洪堡身上看到:一个人,可以如何用尽一生的心智与激情——丈量世界,定义自然。

    .....................

    ※编辑推荐※

    ☆ “人必须向往善和崇高、伟大的事物……其余的则交给命运。” ——亚历山大·冯·洪堡

    ☆ 蕾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启发自他提出的“万物相互关联”

    ☆ 他比詹姆斯·洛夫洛克的“盖亚理论”早150多年提出“地球是具有生命的有机整体”

    ☆ 达尔文坦承,没有他的影响,自己不会踏上“小猎犬”号环球之旅,也不会想到写作《物种起源》

    ☆ 梭罗因为阅读他的著作而重新书写《瓦尔登湖》,并在康科德的峭壁之上感叹:“我的心灵与他同在。”

    .....................

    ※内容简介※

    18世纪的人类以“进步”为关键词,不断投身改造自然的热潮,可也逐渐失去了对自然的敬畏。在这一时期众多探究“如何理解自然”的科学家中,有一位浮士德式的人物:他的内心簸荡着不息的求知冲动,不仅渴望周游世界,更试图洞悉整个宇宙。深受启蒙思想影响的他,坚信客观实验之必要,但也重视个人的主观感受。他将科学与想象结合在一起,以“生命之网”的整体视角重新审视自然。他,就是亚历山大·冯·洪堡。

    亚历山大·冯·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1769—1859),曾被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盛赞为“大洪水后真正伟大的人物”。他深入委内瑞拉的茂密雨林,穿越漫长的安第斯山脉,攀登当时公认最高的火山——钦博拉索山;他曾与同伴惊险地逃脱鳄鱼之口,目睹野马与电鳗的残酷搏斗,在重重树影间与美洲豹狭路相逢。他将对自然的崭新理解,融入对彼时政治局势的悉心体察,既为托马斯·杰斐逊带去详尽的考察资料,还影响了西蒙·玻利瓦尔的拉丁美洲革命。洪堡对世界的广博认识不但招致了拿破仑的嫉妒,更深度影响了歌德、柯勒律治、达尔文、梭罗、海克尔等诗人与科学家。洪堡究竟如何从一位怀有远游心气的少年成长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学家?其观察自然的全新视角受到哪些影响的形塑?由此生成的整体自然观又如何在思想史的流变中影响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这些问题都可以在《创造自然》中找到答案。

    安德烈娅·武尔夫为写作本书重新追寻洪堡的足迹。她以生动的笔触和翔实的资料将洪堡的个人传记、旅行历险和自然观念的演变交织在一起,既揭示了他在科学史上的枢纽地位,也搭建起这位150多年前的博物学家与现代的联系。洪堡宛如一位21世纪的通才,带着远超同时代人的前瞻性视角,将敏感的心灵注入对奴隶制、环境问题与科研发展等的探讨。这位跨越科学与艺术的观察者,可以超越任何时代。

    .....................

    ※媒体推荐※

    亚历山大·冯·洪堡是超越他时代的科学家,影响力仅次于拿破仑。但是在他的祖国——德国之外,洪堡的名字逐渐为众人所遗忘。武尔夫通过生动的笔触、翔实的研究重现了洪堡的探险之旅,也让我们重拾了洪堡富有远见的生态学观点。本书提醒每一个人:地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类对环境的每一次伤害都会造成灾难性后果。

    ——《纽约时报》

    洪堡穿过两个世纪而来,其言行却犹如一位身处2015年的全能知识分子,为全世界现今的科学与社会讨论注入闪耀的智性光芒。受洪堡旅行日志的启发,《创造自然》有时候读起来像极了惊心动魄的探险小说。我想,不可能边读《创造自然》边对洪堡无动于衷。通过本书,武尔夫无疑使我们每个人都迷上了洪堡。

    ——耐撒尼尔·里奇,《纽约书评》

    从俄罗斯到南美雨林再到喜马拉雅山,一位追寻自然的勇猛探险家……武尔夫将丁丁历险记般的精神注入《创造自然》,每一处丛林、每一条山脉和每一种危险动物都是洪堡勇敢探索的一笔笔注脚。真是关于一位绝妙人物的华丽颂扬!

    ——《卫报》

    安德烈娅·武尔夫将19世纪的伟大科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重新带入现代读者的视野之中。武尔夫对洪堡之自然理念在后世科学思想史中的传播,剖析得令人震撼。武尔夫女士强调,今日的生态学家内心都住着一个洪堡。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等现象敲响的警钟,洪堡的交叉学科思路于今日之很多现实问题的讨论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经济学人》

    本书集合了个人传记、惊心动魄的旅行日志和思想史的传播。而这位给予我们所熟知的自然观的人物,不止值得重新推荐,更值得接受这个时代的礼赞。

    ——《大西洋月刊》

    .....................

    ※名人推荐※

    一部激动人心的探险故事!

    ——比尔·布莱森,《万物简史》作者,2016年英国皇家学会科学图书奖评委会主席

    安德烈娅·武尔夫是一名带有独特感受力与热情魅力的作家。她总能带我们穿越迷人历史,重新踏上植物学探索与科学发现的壮阔之旅。她的作品精彩纷呈,语言凝练老道,字里行间都散发着智性光芒。

    ——伊丽莎白·科尔伯特,《大灭绝时代》作者,普利策非虚构类写作奖得主

    《创造自然》是一部宏大、壮丽的探险之书,如此生动的写作与详尽的研究,真是一场地理学朝圣之旅、一部智性史诗。本书追溯了洪堡与西蒙·玻利瓦尔、查尔斯·达尔文、威廉·赫歇尔、查尔斯·莱尔、沃尔特·惠特曼、爱伦·坡、亨利·大卫·梭罗和约翰·珀金斯·马什等人的思想交汇。真是一本厚重的卓越之作。

    ——理查德·霍姆斯,《柯勒律治与奇迹年代》(Coleridge and The Age of Wonder)作者

    .....................

    ※获奖记录※

    首届中国自然好书奖·年度思想奖

    入选第十三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推荐书单

    入围第十三届文津图书奖

    2017年豆瓣年度图书科学·新知榜单第1

    2017年第一财经年度十大自然好书获奖作品

    2017年《环球科学》最美科学阅读获奖作品

    2016年英国皇家学会科学图书奖

    2016年《洛杉矶时报》图书奖

    2015年科斯塔图书传记奖

    2015年《纽约时报》十大好书

    《经济学人》《卫报》《出版人周刊》《科克斯书评》《自然》《大西洋月刊》《新科学家》《独立报》《镜报》《星期日泰晤士报》2015年度好书

  • 海错图笔记(贰)

    作者:张辰亮

    本书是继《海错图笔记》之后,《博物》杂志编辑张辰亮对《海错图》继续深入解读的又一次心得分享。第二册收集了作者最新的24篇考察、论证笔记。较第一册相比,第二册考证了40余幅《海错图》中的原图,内容更丰富。此外,在第二册中,减少了现代照片的比例,增加了古代日本、欧洲的博物学手绘,用图风格更偏古韵。

    《海错图》是清朝康熙年间,由画家聂璜绘制的一组海洋生物图谱。他用生动的图片和文字描绘了300多种生物,涵盖大部分的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主要类群,还记载了不少海滨植物以及他在中国沿海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各种奇闻异事和风土人情,雍正、乾隆、嘉庆、宣统等清代皇帝都很喜爱这部图谱。

    受时代所限,书中记述虽妙趣横生,但时有夸张,亦真亦假。作者自2015年7月起通过考证、分析、比对……抽丝剥茧地鉴定、解读书中所绘的海洋生物。他的加工让现代博物爱好者更容易阅读这本清代奇书。作者对书中每种物种的描述,既有观察记录,又有文献考证,并沿袭了他科学考据一贯的高冷严谨又有接地气的趣味调侃。全书采用清代《海错图》的故宫授权原版图,现代照片大多为作者或其好友实景拍摄,共同为读者带来一场视觉与味觉的终极飨宴。

  • 物种日历2018

    作者:果壳网

    内容简介

    物种日历2018,果壳网荣誉出品。

    当岁月凝结成文明,当我遇见你。

    53张暖心插画,365篇走心科普。

    每天一个物种,带你认识陪伴人类文明成长的奇妙生物。

    从城市生灵,到餐桌美食,再到自然萌物,《物种日历》即将进入第四年的“文明”主题日历。

    从寒武纪的地球霸主,

    到网络时代的各路表情包;

    从神话传说中的珍禽异兽,

    到驯化人类的各位主子;

    从朝夕相伴的“衣食父母”,

    到救人性命的苦口良药……

    新一年,日历娘和你们最爱的各位作者大大,每天一篇趣科普文章,带你们穿梭古今,认识陪伴人类文明成长的各种生物。

    惊喜更新

    ◆顶端磁石吸附式装订方式,完美翻页,再也不用担心撕坏日历了!

    ◆日历背面华丽变身记事卡,记事、灵感、待办事项,随手记下!

    ◆柯基小动画,每天撕下的小卡片,快速翻动就是一段超可爱的动画!

  • 人类找北史

    作者:[美]海华沙·布雷(Hiawatha Bray)

    √ 一本书了解关于导航的前世今生

    √ 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科技记者最新力作

    √ 揭秘GPS是如何影响和监视我们生活

    ****************************************************************

    指南针的发明到GPS的出现,人类为了找到正确的方位,不断地在探索和努力。本书通过一个个的故事向读者展示了关于定位的历史。

    虽然在今天,你只需拿出轻便的手机,就 能轻松找到几乎所有目的地,但你不知道,二十年前的美国,有一群在公路上遭遇车祸的幸存者可能正因无法被搜救小组找到而丧命。如今,我们拥有了准确的地图、完美的导航系统和定位技术,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那段不为人知而又惊心动魄的定位导航史。

    在这本书中,我们将会看到那些才华横溢的人们是如何不懈努力,在受商业和军事等各个不同领域的需求驱使,发明了这些精准的定位工具,并且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

  • 万物守护者:记忆的历史

    作者:[美] 迈克尔·S.马龙

    内容简介

    从50万年前海德堡人试图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开始,记忆便开始伴随我们了。而直到通过将记忆转化为以语言为基础的组合结构,早期智人才真正成为现代人。

    本书主要探讨了记忆的进化——包括人类记忆和人工记忆二者的进化,从远古时期的巫术礼仪、古希腊神秘的记忆术、中世纪奇诡的动物寓言集到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人工记忆的飞速崛起,每一个篇章所讲述的,都是记忆史中的重要阶段。

    记忆的故事说到底其实是自由的故事。记忆的历史——人类大脑的进化历程,口头与书面语言的发明,不断创新的记录方法,对机器的掌控和对人脑的探索,以及记忆的拥有权从萨满、统治者、抄写员、贵族一直到所有普通人的缓慢延伸——也就是人类精神解放的历史。

    编辑推荐

    1.美国亚马逊评分高达4.7分,一部有趣又烧脑的人文科普著作。

    所有动物都拥有某种形式的记忆,人类的记忆有何不同?

    为什么最早的人类艺术创作总是发现于特殊的地方,比如洞穴、部落首领陪葬品中的某块头骨?

    在造纸术、印刷术诞生之前,人类如何记忆大量文字?

    西蒙尼戴斯、西塞罗、布鲁诺……这些有着过目不忘天赋的记忆大师们,他们的记忆力是天生的吗?

    为什么中世纪动物寓言集抄本中的那些奇异插图如此反理性又反直觉?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全球科技飞速发展为记忆带来了哪些巨大的变革?

    信息时代所创造的全球记忆化内存将对人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在不远的将来,人工智能是否将主导我们的生活?

    ……

    2.如百科全书般将多学科知识巧妙融合,颠覆我们对于大脑记忆和人工记忆的认知。

    即使现代科学及相应工具已经相当发达,人类记忆依然保持着神秘的色彩。本书从奇诡绚烂的早期人类文明、堕入黑暗的中世纪西方文化、文艺复兴时期的曙光初现、工业革命后的科技进步,到对人类未来可能性的探索,将扎实丰富的史料与包含人脑科学、考古学、记忆术、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交叉的庞杂知识巧妙融合,记忆的故事如史诗般心惊动魄。

    3.多层次的探讨,引发你我对“记忆”和人类命运走向的思考。

    人类为何一直对记忆的秘密孜孜以求?因为谁掌握了记忆,谁就能大权在握。然而,人工智能时代来临,人类与自身记忆百万年来的关系是否将变成“人类成为记忆本身?”

    媒体/名人评论

    “记忆是万物的珍宝库和守护者。” ——马尔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

    一部极具独创性的科技史。讲述了人类记忆和一系列的发明如何推动了文明的进程,非常精彩。 ——《科克斯评论》

    发人深省,精彩纷呈。 —— 《自然》杂志

    多学科交叉,颠覆了我们对于记忆、人类和人工智能的认知。—— 《书单》

    在这部影响深远、雄心勃勃的作品中,马龙赞颂了记忆的力量,同时告诫我们:人类应当成为记忆的守护者,守护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的记忆。—— 《出版人周刊》

  • 时间旅行简史

    作者:[美] 詹姆斯 · 格雷克

    现如今,时间旅行已经深深渗透进我们的文化,几乎随处可见。但可能出乎我们大多数人意料,时间旅行其实是一个晚近的发明,“一种现代幻想”。当H.G. 威尔斯在十九世纪末想像出一部时间机器时,他也发明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那么为什么不见于之前?又为什么是现在?

    进入二十世纪,时间旅行及其引发的种种哲学论争和悖论,不仅吸引了科幻作家,更吸引了现代主义文学家、哲学家以及科学家的关注。从海因莱因、阿西莫夫到普鲁斯特、博尔赫斯,从柏格森、詹姆斯到爱因斯坦、哥德尔,从文学到心理学、量子理论,从小说、诗歌到电影,从宿命论到记忆、意识,各种形式的时间旅行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那个古老而深刻的问题:时间是什么?

    而进入二十一世纪,人类与时间的关系再次悄然发生改变。在这个相互连接日益密切的世界,无止尽的现在把过去和未来都吞并了进来:一切都是现在时。那么为什么我们现在仍想要时间旅行?而要是你有机会乘坐一次时间机器,你会选择哪个方向?未来,还是过去?

  • 大象的时间,老鼠的时间

    作者:[日] 本川达雄

    《大象的时间,老鼠的时间》堪称生物界《时间简史》,带你重新认识时间,重新认识生物界。获讲谈社科学出版奖,入选日本中学教科书,日文版销量近百万册,创造科普图书销量神话。

    为什么大象总是慢悠悠的,老鼠却匆匆忙忙?为什么掉进深坑里,马会骨折,老鼠却没事?为什么蝴蝶小时候是青虫,长大后却要长翅膀?为什么动物不使用轮子和螺旋桨?

    这些脑洞大开的问题,本书都将以最科学严谨的方式予以回答。

    我们总以为,世上所有的事物都在按人类的时间运转,然而有关“体型”的生物学推翻了我们这种常识。知名生物学家本川达雄带我们跳出人类参照系,用不同的时间与空间尺度,科学解密生物谜题。

  • 天体写真

    作者:(英) 罗德里·埃文斯

    在这本书中,我们一直以来对宇宙奇迹的迷恋,将被这些惊人的细节图像极大地满足,无论是74亿公里之外传回的冥王星写真照,还是菲莱着陆器与“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由最新一代的地面望远镜、轨道望远镜,登录器和探测器捕捉到的最好的图像,都收录在了这部华丽的画卷中。图释详细地说明了拍摄这些照片的设备和技术,这不仅是令人着迷的同时也提供了大量关于天体和星系形成的信息。从矗立在加那利群岛、夏威夷和智利的巨型望远镜到拍到冥王星高清图像的“新视野号”探测器,书中的每一页都展示了带我们深入宇宙的非凡图像。

  • 薛定谔的猫

    作者:[英] 亚当·哈特-戴维斯

    ★精选物理学史上绕不过去的50个实验,快速、清晰地解析每一个实验的背景、过程、结论和含义。如:阿基米德浮力实验、光速测定实验、法拉第电磁实验、杨氏双缝实验、寻找以太实验、薛定谔的猫实验等。

    ★回溯物理学的发展历程,50个实验按时间顺序排列,像50个里程碑,帮助读者搭建起基本的物理学史体系。同时涵盖面广泛,经典力学、电磁学、热力学、相对论、天体物理、量子物理均有涉及。

    ★让认为物理学艰深的的你对物理产生浓厚兴趣,让略知皮毛的你了解众多著名物理实验中的所以然。深奥难解的物理学,也可以变得简单、快速理解及充满乐趣。

    ★没有术语,全部用通俗语言和故事将实验精髓呈现出来,非常适合科普爱好者、学生入门启蒙、对新知感兴趣的大众阅读。

    ★趣味性强。新颖的版式和带有后现代主义、夸张、不拘一格的配图,图像符号结合活泼的文字,让科学读起来过目难忘、快速记住知识,一点都不枯燥。

  • 那些你以为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生活篇

    作者:[美]大卫·波格

    TED爆红演讲者、艾美奖科技记者得奖者口碑力作

    现代人顺利生活必备的基本日常知识集

    ...................

    ※编辑推荐※

    ◎ TED爆红科技演讲者、艾美奖获奖科技记者 科技界顶级作家的科普力作

    大卫·波格先后举办三次TED演讲,单次获得超过400万次点击,全美科技小白疯狂追捧!两次获得艾美奖,两次获得威比奖,堪称科技界雅俗共赏的顶级作家。

    ◎ 《纽约时报》畅销书、美国亚马逊4.6星高分热评,风靡全美的口碑之作

    超过1000000读者评价本书“难以置信的有用”!

    本书多篇内容高居全美生活类文章top10!

    ◎ 150条至关重要的技巧和捷径,让生活从hard模式切换到easy模式

    医疗、饮食、汽车、旅游、宠物、服装、育儿等各领域的专家,为你点拨至关重要的生活技能。

    生活是门综合学问,你不可能成为博学家,但是你至少要掌握这些基本技能!

    超实用150条技能,每一条都能节省你的时间和金钱,助你成为生活达人!

    ...................

    ※内容简介※

    生活并不容易,比如开车错过了出口,罐头怎么也拧不开,关键时刻就连小小的鞋带都在给你找别扭。我们常常忽视了日常生活这门学问,事实上这门学问涉及众多领域,琐碎却并不简单。

    所幸的是,生活中各方面的达人层出不穷,他们在各种渠道分享自己精通的细小窍门。我们需要做的是,把这些琐碎的窍门搜集起来,汇编成册,成为可以随查随用的生活宝典。这便是这本书的初衷,美国著名的科技网红大卫·波格,以其强大的网络号召力,从大量的生活窍门中撷英取萃,并分类整理成十二个类别,方便读者的随时使用。

    翻开本书,畅享get到新技能的乐趣,从此,你的一部分生活将变得轻松,你的心情也会愉悦无比,这才是日常生活的正确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