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科普
-
激情澎湃
《激情澎湃:科学家的内心世界》为英国广播公司第三套广播节目对23位世界著名科学家的访谈集,其中包括7位诺贝尔奖得主霍夫曼、米切尔、布莱克、埃德尔曼、盖尔曼、格拉肖和鲁比亚。 -
费曼的最后旅程
本书是理查德·费曼的击鼓伙伴拉夫·莱顿对费曼先生晚年的冒险之旅的生动描述。它详细记载了费曼最后十年与癌症拼搏以及他和本书作者去中亚一个遥远国度——图瓦探险经历。详述了他们如何收集有关图瓦的资料,如何寻访到图瓦或了解图瓦人获取信息,如何与苏联有关部门联系,如何克服各种困难与阻挠,争取完成图瓦之旅的传奇经历。在书中,作者通过对过程的描述,揭示了冷战时期苏美两国人文与科技交流的诸多障碍,以及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存在差异的大背景下,人文与科技交流方面难以令人满意的结局。全书字里行间处处充满了好奇与趣味。 这本有趣的书记载了费曼最后十年与癌症拼搏、对抗美国国家航天局官僚的勇敢经历。这是一趟心灵和精神的高度冒险之旅,洋溢着好奇和趣味。 -
哥德尔
库尔特·哥德尔无疑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王浩与晚年的哥德尔交往甚密,他在本书中首次广泛论述了哥德尔的生平与工作,充分揭示了哥德尔深奥精妙的思想及其与数学史和哲学史上的重要论题的关系。他所涉猎的主题包括初等逻辑的完全性,形式化的极限,证明问题,集合概念,数学哲学,时间理论,相对论,形而上学,宗教以及作为世界观的哲学。 -
大发现系列丛书-勒维特之星
大约一个世纪之前,在美国哈佛大学天文台的一个狭小的房间里,一个几乎已经被世人遗忘了的才气横溢的女人,找到了开启无穷宇宙的钥匙。 她叫海瑞特·斯万·勒维特,在那段女人远被排斥在科学领域之外的时期里,她不过就是人们常说的那种“计算机”一也就是计算天文照片上恒星的位置和亮度的人工计算工具。尽管疾病和听力的逐步丧失一直困扰着她,但她依旧致力于研究那些天文照片中几乎难以辨认的斑点。在不懈的工作中,她发现了一个或许将改变宇宙学领域的新规律。 这个发现立即就被用于解决一个天文学界众说纷纭的问题:宇宙究竟有多大?天文家们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银河系即是宇宙的全部,然而,传奇的天文学家哈勃用勒维特的定理证明,银河系之外仍有其他星系,而且宇宙是无限广阔的,当然这是我们现在已知的事实了。 乔治·约翰逊凭借着优美的文字和高超的写作技巧,成为当今著名科普作家之一。他在本书令人伤感地表现了勒维特的伟大发现和她默默无闻的一生。这本书精彩地讲解了如何度量宇宙,也讲述了一个动人的被遗忘了的天才的故事。 目录 序曲 峡谷中的村庄 第1章 暗星,白夜 第2章 寻找变星 第3章 海瑞特定理 第4章 三角形 第5章 沙普利的蚂蚁 第6章 晚期的银河系 第7章 星云王国 第8章 神秘的“K” 第9章 宇宙的溃散 第10章 幽灵故事 尾声 山中大火 致谢 注释 译后记 -
费马大定理
《费马大定理:一个困惑了世间智者358年的谜》是关于一个困惑了世间智者358年的谜题的传奇。书中既有振奋人心的故事讲述方式,也有引人入胜的科学发现的历史。西蒙·辛格讲述了一个英国人,经过数年秘密辛苦的工作,终于解决了最具挑战性的数学问题的艰辛旅程。 -
没有时间的世界
二十世纪爆发了三次科学革命: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打破了几千年来人类对于时空概念的信心;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与量子力学的发展推翻了古典物理的世界;哥德尔的不完备定理动摇了数学领域的基础。 哥德尔是爱因斯坦最好的朋友,他在相对论中发现,不管在哪个宇宙,“时间”都是不存在的,也借此证明了时光旅行的可能性——如果可以回到过去,那么时间就 没有“过去”;如此便与时间的观念相矛盾。可惜的是,还没来得及回应哥德尔揭露的问题,爱因斯坦就过世了……本书以哥德尔的生平为主轴,导入了数学、物理与哲学的时代思潮,并深入探讨哥德尔在哲学的尝试与贡献。作者在书中认为哥德尔在哲学上的成就被恶意忽视,并以为历史翻案的态度,向“学院派”主流哲学提出不平之鸣。正是这充满使命感的热情,使本书不仅是一本传记,同时也见证了哥德尔与爱因斯坦对当代科学潮流所成就的划时代发现。 -
和黑猩猩在一起
这是一部非凡的非洲旅行记,介绍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猩猩故事及知识,新奇、惊险、刺激、过瘾,使你足不出户却又身临其境地进行一次非洲探险。珍.古道尔和黑猩猩的经历,以及她在黑猩猩方面的重大发现为她赢得了全世界范围内的承认和尊敬。 -
別鬧了,費曼先生
費曼一生幽默機智、幾近頑童的行止,與其在理論物理方面的成就齊名。 《別鬧了,費曼先生》與《你管別人怎麼想》同享盛名,全書沒有難懂的科學知識,在一件件新鮮事背後,隱然透露著人性最自然的本質。 費曼得過諾貝爾獎,是近代最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之一。但他同時也可能是歷史上唯一被按摩院請去畫裸體畫、偷偷打開放著原子彈機密文件的保險櫃、在巴西森巴樂團擔任鼓手的科學家。他曾經跟愛因斯坦和波耳等大師討論物理問題,也曾在賭城跟職業賭徒研究輸贏機率。 從小到大,費曼的特立獨行,在在令人深思、莞爾。連普林斯頓大學研究院的院長夫人,跟他初見面時也禁不住大叫:「別鬧了!費曼先生!」 (摘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
一个医生的故事
协和名医向你娓娓道来五十年漫漫从医路 150个有温度的行医故事 还原有笑有泪、真实无比的医院生活 带你体会为生命搏斗的惊心动魄 【内容简介】 在本书中,著名医学教授郎景和回归了一个医生的本真立场,写下了从医五十年间,凝结在岁月里难以忘却的点滴小事。 年轻时在乡下给牛接生的奇特经历,帮助产妇分娩时突逢地震的惊险场面,主治的小女孩面临死亡却只怕家人伤心的感伤故事……作为妇产科医生,他在迎接无数新生命来到这个世界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生命逝去的悲切与哀痛。他以“医者的仁心”见证着一幕幕震撼人心的人生悲喜剧,也在穿梭于手术台与病房的间隙中,生发出了关于生命与哲学的万千思考。 【名人推荐】 郎景和的路就是成功医师之路,郎景和的故事就是一位医师成长、成熟、成功的故事。作为医学生、医生,读郎景和的故事,做郎景和式的医师也许是自我修养、自我升华的有效途径之一。我读郎景和的故事,我推荐读郎景和的故事。 ——巴德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学家、医学教育家 仁厚胸怀,温暖文字,珍贵史实,精湛科普,加上幽默犀利的人性针砭……本书的故事像一个个美好、动人的天使,向我们微笑走来。 ——毕淑敏 医生出身的作家 郎景和大夫善于两支笔写作,学术论著纯正,临床随笔潇洒。观后者,既有英式essay的优雅,又有中式小品文的隽永。不仅记叙了温暖的临床故事,还渗透出睿智的医学思考,流淌着共情与反思。每一次细读,都会倾倒于他超脱的人格风范和精神海拔。 ——王一方 教授、医学人文学家 有机会编辑郎景和院士的专栏稿件,使我成了这本书的第一读者。在一篇篇短文的字里行间,我有穿越生命的感动,也常常被作者的睿智所折服。我想,有谁不喜欢有温度的文字呢?相信翻开扉页的你也是这样。 ——王硕 《健康报》社长、总编 -
迷人的科学风采
《迷人的科学风采:费恩曼传》作者理查德·费恩曼是当代最受爱戴的科学家之一。他不但以其科学上的巨大贡献而名留青史,而且因在“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事故调查中的决定性作用而名闻遐迩。他还是一个撬开原子能工程保险柜的人,一个会敲巴西邦戈鼓的“科学顽童”。 -
躁狂抑郁多才俊
《躁狂抑郁多才俊》一书,是一本深入探讨躁狂抑郁与创造力二者之间关系的著作,本书作者所做出的努力,应被看作是提醒和规劝人们认知自我、善待自我以及发扬自我的性格特质的一次有益尝试。区别于通常的医学和精神病学著作以及其他以专家姿态自居而做出的论述的是,本书更多地将躁狂抑郁放在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审视,并且试图通过大量鲜活生动的事实来让规律性的认识浮出水面。作者深刻地指出,“天才是一种关系。”作者认为,天才一定是被社会认可了的、具有超卓能力的人们,而尚未得到认可的所谓“天才”,只能被认为其是具有“禀赋”而已。正如作者所言,“天才不是一种属性,而是天才潜力拥有者与社会之间的一种动态关系。”天才是一种应运而生而又应运而起的、人的禀赋与社会关系高度契合的产物。换成我们熟悉的叙述方式,这种关系则可以表达为:时代呼唤天才,而天才则回应了社会的呼唤。没有呼唤,就构不成应答;没有龃龉,就彰显不出契合。本书的作者是两位美国人,因而,他们的研究对象集中于西方社会的历史和现实,集中于身处其中的精英们。而对于西方精英群体的研究,就不能不涉及到大量的西方社会和文化现象,这一特点和诉求,既增加了译者忠实和贴切地表达原著意义的难度,同时,又为翻译过程本身带来了西方社会和文化之旅的愉悦。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本书,满足阅读书籍时对其背景必要的“知情”的权利,译者对本书所提及的大量人名、地名以及少量的物品名和事件名酌情添加了尽可能兼顾全面与趣味的注释。尽管过多的注释会影响阅读的快感,但译者坚信,更多的信息应该会给予阅读这一追求快感的行为以更为充实的满足。本书是一本关于精神疾患的专业著作,同时,它又是一本通俗易懂的科普著作,此外,它还是一本引发人们阅读人物传记之浓厚兴趣的向导书籍。正是因为西方社会人物传记品种和内容的丰富,才为本书的成就提供了厚实的“物质基础”。而对于本书所引领的对于人物传记的初步分析解读,则又会让人因“窥一斑”而产生“见全豹”的冲动。也就是说,当你吃到一盘好菜的时候,有时难免会想要见一下做菜的厨师,以便进一步讨教佳肴的奥妙。相较而言,中国的人物传记则大多重大体而轻细节,重评价而缺探究,即便是有少量的生活细节描写,也殊少多视角的审视和小心求证式的因果关系探索。这样的疏漏和不足,恐怕有时难免是故意的。其中原因多种多样,很重要的,包括“为贤者讳”之类的文化回避,也包括“为尊者讳”之类的现实考虑。因此,读来就更加让人痒不可止又触不可及。阅读传记不仅仅是为了得到启迪,恐怕更有获得安慰、寻求共鸣甚至直接“拿来主义”般地模仿榜样人物一言一行的需求,在这一点上,西方的传记读物普遍达到了上述有关实用性的判断标准。而《躁狂抑郁多才俊》一书,则同样具有人物的“精神传记”的特点,阅读本书,可以直接让人深入主人公的精神世界,体会他们的狂热与悲哀、得意与痛苦、自大与困惑、无畏与辛酸,让人感同身受,暗自警醒。 -
达芬奇
《达芬奇:科学第一人》内容简介:达芬奇死后两百年才出土的亲笔手稿,揭示了这位艺术家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发明的天赋与科学的先知。尽管残缺不全,手札中已可见各式各样的科学研究主题,从塔楼的建筑设计、鸟类的飞行原理、肾脏的结构功能,到月面火山口的观察,包罗万象。他制造了一种塑料;发明了复杂的暗箱,已具备照相机的功能;他预言隐形眼镜的出现与蒸汽的应用;他甚至精确绘出堪与目前计算机断层扫描比拟的人体解剖图。这些笔记显示他在光学、机械、天文、地质与解剖学等方丽的惊人研究与预测,已远远超出他那个时代的知识程度。倘若这些珍贵的遗物没有被遗忘了两百年,我们的知识该会有怎样的发展?著名科学传记作家麦克-怀特,结合了科学与人文艺术的研究角度,在人类文明史上赋予了达芬奇更新、更重大的意义,也深刻地启示我们:知识的才能,不分疆域。 -
最年轻的科学-观察医学的札记
前言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室 祖述宪 刘易斯•托马斯博士(Lewis Thomas,1913~1993)是美国杰出的医学家和教育家。他出身于纽约的一个医生家庭,毕业于哈佛医学院,曾经在许多著名的大学医院行医,主持研究和领导教学工作。他亲身经历了本世纪医学的重要发展时期,做出过许多创造性业绩。他的阅历丰富,学识渊博,思想深邃。和许多优秀的科学家一样,托马斯的兴趣广泛,关心社会和人类的命运,并且爱好音乐,长于诗文。70 年代初,他应美国最负盛名的医学刊物《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主编之约,为该刊撰写专栏文章,笔触所及纵情宇宙万物,讴歌生命、大自然和人类的科学事业;对医疗技术和保健体制的论述鞭辟入里,富有远见。这些寓意深刻、情理交融、文笔清新的科学随笔,后来集成《细胞生命的礼赞》和《水母与蜗牛》;中文译本近年由湖南科技出版社纳入“第一推动丛书”出版。 《最年轻的科学——观察医学的札记》(The Youngest Science: Notes of a Medicine Watcher)是刘易斯•托马斯继上述随笔之后所写的回忆录。此书记述了从本世纪早期至70年代作者亲历的美国医疗职业的变化、科学研究活动和医学的进步,内容丰富多彩,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哲理浓厚,启迪思考。在科学研究和临床思维、医学伦理和人文关怀、公共卫生和大学管理诸方面都有很多真知灼见。此书不仅可以增加我们对现代医学发展以及医疗职业、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实际了解,而且使人增长智慧,加深对时下我国医学和医疗现实的认识。意大利医学史家卡斯蒂格略尼说:“医学思想始终保持着明显的历史统一,只有具备了对过去历史的知识和了解,才能明白和判断今天的医学。”(《世界医学史》第1卷,商务印书馆,第5页)因此,这本书特别值得我们的医务工作者细读体味,青年医生、教师和医学生可以从中获得很大的教益。 人类试图认识和解释疾病现象、创造疗病的医术,可以追溯到久远的古代,由此形成了各个地域的传统医学或民族医学。发端于古希腊的西方医学,可以说是欧美的传统医学;它历经漫长的蒙昧幼稚阶段,在近代自然科学技术的肩上逐渐成长发展,最后成为全世界普遍接受的科学的医学,即现代医学,有时称为西方医学或西医。虽然建筑在现代医学基础上的医疗实践仍然存在相当的技艺成分,即除了运用系统的科学原理和技术之外,还需要从实践经验获得的、难以言传的知识、技巧和能力。然而,医学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医疗主要还是一种技艺。当时医生能够做的只是诊断、向病人解释预后和安慰作用,以及不要把极少数有有效治疗的疾病漏诊了。 1933年托马斯还是一个医学生,他回忆说:“在这些医院(指哈佛大学的几所著名的医院)的病房里我们逐渐明白了:我们对真正有用的东西了解甚少;我们虽然繁忙地对疾病进行分析,但却无法改变它们的大多数的进程。表面上看来很有学问的医疗专业,实际上却是个十分无知的行当。”(见该书第24页)1937年磺胺药临床应用产生的奇迹才是医学革命的开始,其后青霉素和抗结核病药物相继问世,才真正改变了医疗的面貌。由于其他科学技术发展对医学的推动,托马斯认为本世纪50年代初期才是“医学开始成为一门科学的时期”,因而医学是“最年轻的科学”。 现代医学作为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具有科学的基本特征,即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实践上的可检验性,能够自我验证和自我改正,不断弃旧创新,向前发展。这里指称的实验包括疾病的认定、病因的确立和治疗方法效果的评价等,其中对照的临床试验是评定疗效的试金石,它的应用大大地推动了治疗方法的革新和进步。一切声称有效的医术都必须接受它的检验。此书中提到的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威廉•奥斯勒教授(W. Osler, 1849 -1920),是曾经产生过很大影响的医学家和教育家,他对那个时代常规应用的各种疗法,如放血、导泻、发疱、拔火罐、药草煎剂和大量的药物方剂等,勇敢地提出了挑战,抨击这类治疗不但无益反而有害,扬起了治疗虚无主义学派的旗帜。这是医学观念上的一次革命。历史已经证明奥斯勒的创新是完全正确的,然而这些庸医陋术现今仍在流行。近半个世纪之前,北京的协和医院的外科学家们曾经写道:“以往在外科学界里,我们作了很多不必需或无意义的工作,我们曾信靠和应用许多的方法或药物,并不是因为它们是依据真理,而仅仅是因为它们是新兴的东西,或是传统遗留下来的习惯,我们若用真理作标准,重新衡量这些东西时,就可以发现很多错误。(《现代外科基本问题》序言;人民卫生出版社,1950:第1页)这种宝贵的自省精神,不仅出于医学家的学识和智慧,而且发自责任感,因而它是创造力的一种源泉。然而,现今许多庸医陋术又以各种形式沉渣泛起,蔓延流行,而我们的许多医学家由于懦怯失去了鉴别力和批判力,趋同媚俗,社会责任感消失;甚至由于利益的诱惑,良知动摇,导致各种医疗骗术大行其道。面对前贤们我们应当感到汗颜。 科学是一元的,不分国界,全球认同。如吴宓所说:“原夫天理人情物象,古今不变,东西皆同。盖其显于外者,形形色色,千百异状,瞬息之顷,毫厘之差,均未有同者。然其根本定律,则固若一。”(《论新文化运动》,1920)医学也毫不例外,现代医疗在设定的条件下具有充分的重复性与可检验性,好医生虽然需要经验,但绝无玄机与秘术。所以,真正科学的东西,在现代不可能长期被科学界所拒斥,只有伪科学才囿于狭窄的范围里要求“权威”承认和政策支持。如今再把医学分成西方医学和东方医学是不适当的;一切地域的传统医学,如果其中存在积极的因素,最终必将汇入现代医学,在此之前不能称为科学。把一个民族的人口繁衍不衰归功于传统医学,完全是出于缺乏生物学常识的一种主观臆断。对于传统应当实事求是、去伪存真,批判地加以继承;不崇古恋祖,不敝帚自珍,才是科学的态度。虽然希波克拉底以他的睿智和敏锐的观察,合乎逻辑的推理,提出过至今犹不失其意义的一些医学理念,记述了在当时十分难能可贵的临床观察,创造过医学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并且成为现代医学传统的源头,因而被尊为医学之父或医圣,然而现代的医生决不会从《希波克拉底文集》中去寻找灵丹妙药或灵感的。 当今医学处于鼎盛时期,人类正在从分子水平上认识自己和生命,许多昔日束手无策的疾病,如今有了治愈、缓解和预防的良术。然而,无论医学怎样发达,人的疾病、衰老和死亡都是注定不可避免的,不治之症永远都会存在。现代医学作为科学,敢于承认有其真能亦有所不能。这给庸医和江湖骗子留下广阔的空间,于是他们声称无所不能,针对医学的缺陷与不能设计医疗骗术。因此,如今许多庸医和江湖医术在欧美等国也有抬头的趋势,更不用说在有着古老文化传统的东方国家里猖獗蔓延了。许多未经科学评价的和无效的医术或疗法,被冠上委婉的术语鱼目混珠。在“备择或异类医学”(alternative medicine 还有人译作替代医学,实际应译作旁道医术) 或“互补医学” (complementary medicine)这类含混不清的词语掩饰下,为各种江湖骗术鸣锣开道,推波助澜。实际上这些医术并不是什么新东西,许多正是托马斯在书中所说的陈腐医术的衍生物。这些东西至多起点安慰剂的作用,甚或无益有害。因此,这些名称名不副实,这些医术也根本不能成为现代医学的替代或补充,无助于人们的健康和治疗疾病。著名的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说:“错误的信念可能有令人惊奇的生命力,它无视经验,也无须任何阴谋的帮助而能延续千万年。科学史,尤其是医学史,提供我们许多范例。”(《猜想与反驳》第10页。)温故可以知新。相信读者在读了本书之后,一定会对医学的发展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提高科学的鉴别能力。 -
Love and Math
In "Love and Math," Berkeley professor Edward Frenkel shows that mathematics, far from occupying a specialist niche, goes to the heart of all matter and unites us across cultures, continents, and centuries. In this heartfelt and passionate book, Frenkel reveals a side of mathematics we've never seen, suffused with all the beauty and wonder of a work of art, appealing not only to the cerebral, but to the human and the spiritual. "Love and Math" tells two intertwined stories: of amazing mathematics and of the journey of one young man learning and living it. Growing up in Russia, Frenkel was denied entrance to university to study mathematics because of discriminatory policies. Yet with the help of his mentors he circumvented the system to become one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s leading mathematicians. He now works on one of the biggest ideas to come out of mathematics in the last 50 years: the Langlands Program, considered by many to be a Grand Unified Theory of Mathematics. While most people are not blocked from studying mathematics, many see it as being impenetrable, or worse, irrelevant to their lives. At its core, "Love and Math" is a story about gaining entry to the previously inaccessible, which can enrich our lives and empower us to understand better the world and our place in it. It is an invitation to discover the wonders of the hidden universe of mathematics. -
不完备性
内容简介 20世纪早期见证了经典物理和数学的基础假设遭受的几次打击。相对论颠覆了约定俗成的时空观念,量子世界的研究挑战因果效应的基本观念。最为惊人的是,对于一切科学的基础——数学,不完备性定理揭示了将数学理性系统化的一切尝试中都藏有不可弥合的裂痕,这个结果简直是悖论式的。藏在这个发现背后的天才就是哥德尔,他自身就是一个悖论式的人物。他是自亚里士多德以来最伟大的逻辑学家,同时还是爱因斯坦晚年最亲密的思想伙伴。但他行事又极为古怪,惯于偏执狂推理,并最终因此悲剧性地死去。他深受失去理性的困扰,仍然对理性深具信心。通过天才的证明。他得以揭示在任何足够复杂的系统中 ——简单地说,任何数学家想要使用的系统——都存在不能被证明的真命题。一些思想家对此感、到绝望。另一些,如令人敬畏的维特根斯坦,一直不能接受它。还有一些人将其误解为对理性的破坏。然而对于哥德尔,这是永恒客观的真理存在的证据。它们独立于人类思想,只能被人类思维不完美地理解。丽贝卡·戈德斯坦,通过她的小说家技巧和作为一名科学哲学家的洞见,使得哥德尔的定理以及其隐含意义通俗易懂,同时让这位古怪、痛苦的天才形象生动。本书是对哥德尔的生活、工作及其世界的重要新礼赞。 -
展演科学的艺术家(上下)
卡尔·萨根是美国著名的天文学家,也是饮誉全球的科普大师。他是美国太空探测领域中很有影响的人物,曾长期担任康奈尔大学天文学与空间科学教授和行星研究室主任,在行星物理学方面科研成果卓越。在科普方面,他的累累硕果更是举世瞩目:20世纪80年代他主持拍摄的13集电视系列片《宇宙》,被译成十几种语言在近70个国家播出,与此配套的同名图书在全球销售500万册以上;他的《宇宙联络》、《伊甸园的龙》、《彗星》、《暗淡蓝点》、《魔鬼出没的世界》等科普和科学文化读物在全世界广为流传,在我国也拥有广大的读者;他是美国无数年轻人崇拜的偶像,并享有“展演科学的艺术家”的美誉。而与此同时,萨根又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物,他的头两次婚姻均因感情破裂而告终,在同行中也不乏“对头”……这部《萨根传》的英文原著出版后迅即广受好评,它向读者展现的是一位不同凡响的科学家和科学活动家,一个个性极其鲜明的活生生的人。 -
视读卡夫卡
我和犹太人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吗?我与自己都没有任何相同的地方。没有什么能更好地揭示弗兰兹·卡夫卡的本质。朋友们都说他是个生活在玻璃墙之后的人。 卡夫卡的写作风格继承了意第培语作家的传统。其特点就在于奇思异想,并杂以喧闹和自谦。他给这一传统增添的新元素,则是让人几乎难以忍受的膨胀的意识。卡夫卡独创了一套特殊的文学语言,把自己从自己的传统,自己的家庭,周围的环境。更重要的是一“自己的奉身——异化出来,而他则躲藏在这种文学语言中。把自己变成一只蟑螂。一只猿猴、一条狗、一只掇鼠,甚至一十在那些敬佩不已的观众面前把自己饿死的巡回艺术家。 在本书中,大卫·赞恩·梅罗伍兹与罗伯特·克拉坶的精彩合作将帮助我们看到大家熟知的‘卡夫卡式’之外的东西。并使我们的视野穿透那墙玻璃墙,看到展现在里面的那位奇特的人物。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