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科普
-
技术型吃货
技术型吃货,就是吃货界的“极客”
食品领域向来是各种谣言、虚假广告和伪科学的重灾区,一不小心就中了招。真正的吃货,眼里不揉沙子,懂点技术才能吃得自由。
成为技术型吃货,你终将懂得:
·人类跨过蛮荒时代、田园牧歌时代,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吃的边界不断拓展,鼓吹“纯天然”的情怀党请让一让,不要辜负这个吃货的时代。
·所谓食疗养生,有太多由来已久的误区,“老脑经”亟需听取新生代的喊话。
·所谓“超级食品”,大多是在征收“智商税”,进行技术型打假才能守住你的钱包。
·日常食品致癌的论调屡屡见诸“头条”,“震惊”之前,你需要一套科学的思考方式。
·对方便饮食“没营养、不健康”的刻板印象,是时候来一次平反了。
懂点食品工程学不是为了炫耀,而是要具备一种能力:在安全边界内,维护吃货的自由的能力;在流言满天飞时,维护亲朋健康饮食习惯的能力。
-
阿波罗
【编辑推荐】
★一部看得见的航天史,NASA官方资料&全彩精美插图,惊艳公开。
★近200幅精美原创插图,兼具专业性和可读性。带你体验登月旅行。
★18个登月计划,12位宇航员故事,近100个NASA趣闻,带你亲历月球旅行,体验震撼宇宙之美。
★颜值极高。四色大开本精美 彩印 ,方脊硬精装,可平铺体验宇宙之美。适合送礼、自留、收藏。
★每本都随书附赠“登月礼包”:3款海报随机发送(高清月球/震撼血月亮/极地星空)、1张月相图明信片、1个1﹕48阿波罗原版登月舱纸模型。
★阅读无门槛,适合全年龄段共读,完善你的登月酷炫装备。
【内容简介】
“阿波罗”计划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科学探索,实现了“个人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成为航天史的转折点。
《阿波罗》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新近资料,汇成一份对“阿波罗”计划的全息记录。它将带领读者宛如亲历一般,见证这场航天盛事——18个登月计划、12位登月者、近100个NASA鲜为人知的机密趣闻,以及一段又一段激动人心的故事……
《阿波罗》是一本适合所有人阅读的极简航天史。随书附赠“登月礼包”:3款海报随机发送(高清月球/震撼血月亮/极地星空)、1张月相图明信片、1个1﹕48阿波罗原版登月舱纸模型。完善你的登月酷炫装备。
【好评推荐】
斯科特用一场迷人的视觉盛宴,巧妙地展现了文字难以企及的宇宙之美。
——BBC
这是一本关于登月计划的非凡视觉史。从科幻小说爱好者到航天迷,每个人都会为它而倾倒。这本书信息量大,内容扎实,形式又特别时尚的书,强烈推荐给所有人。
——《物理世界》
如果你喜欢宇宙,那你一定要读读这本书。《阿波罗》用精美的图文并茂形式,将原本复杂枯燥的数据和资料可视化,是一本关于登月的标志性代表作。
——《卫报》
非常有意思的书,我反复读了三四遍。我D一次了解到宇航员都是聪明的人,他们不仅身体素质好,还都是高材生,在班上名列前茅。整本书的图片都十分迷人。
——Goodreads读者
-
说句心里话
《说句心里话》是一本心血管知识科普故事书。主任医师程蕾蕾,跟您分享行医20余年的动人故事。
血压居高不下,问题可能出在哪儿?贫血人群为什么要格外警惕心脏病?IT男为什么是心脏科医生眼里的红灯人群?高血压突变低血压,这种情况更凶险?反复发作胸闷胸痛,为什么做冠状动脉造影和CT都查不出问题?
我国现有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病患者近3亿,每10个因病致亡的人中就有4个心血管病患者,这类疾病高发、凶险,但其实常起于细微之处,注意到这些小信号,疾病可防可控。例如酱油色小便、牙痛、脚肿、反复晕厥、手指麻木、高血压突然变成低血压等小问题,常常是心血管大病的先兆。
作者结合生动的临床案例,以讲故事的方式,讲述极其容易被忽视的大病小信号,详细讲解如何对心血管疾病早判断、早预防、科学就医,有效管理健康。
-
上海蝴蝶
【内容简介】
本书系首次对拥有160余年蝴蝶研究历史的上海蝶类的诠释,是我国地区性蝶类书籍中的首创,突破过去国内蝶类著作多以标本展示及分类特征描述的现状。
全书分为上篇和下篇,上篇记述了144种上海蝴蝶,其中包括50余种种群较稳定的常见蝶类和90余种偶见、迷蝶或仅文献记录的蝶类,同时介绍了上海蝴蝶悠久的研究历史、多样性及生存现状等内容。下篇侧重于介绍蝴蝶的分类学、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并对蝴蝶的保护、资源利用以及相关的科普活动和自然观察给出了一些指导意见。
【专家推荐】
“本书能起到填补这个学术空白之遗憾的作用,是有较高学术价值和意义的”
——尹文英(昆虫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一部蝴蝶百科的学术力作,一群昆虫学人的汗水结晶”
——金杏宝(昆虫学者)
“一部不可多得的上海蝴蝶之科学导览”
——李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上海市昆虫学会副理事长)
“蝴蝶爱好者的福音,户外探究活动可靠的参考依据”
——殷海生(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博物馆馆长)
“本书摸清了上海蝴蝶的概况,更记录了精彩的蝴蝶世界”
——涂荣秀(上海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副站长、高级工程师)
“一本图文并茂、知识体系完整、针对性强的精良之作”
——刘文亮(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博士、副研究员)
-
病者生存
日光浴能够降低胆固醇吗?
为什么亚洲人喝酒容易脸红?
为什么天冷的时候我们想撒尿?
为什么地中海地区的人都有蚕豆病的遗传基因?
“绝命毒师”老白从蓖麻里面提炼出剧毒来是什么原理?
如果说进化是适者生存,为什么还有如此多的遗传病在进化的长河中繁盛不息?
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缺铁、贫血、疟疾、蚕豆病、线虫……这些我们连提都不愿提的负面字眼,实际上是生命进化过程中的独特奇迹。美国犹太裔医学博士沙龙•莫勒姆通过切身经历和扎实的研究为我们揭示了进化道路上那些神奇而令人惊诧的生命奇观——
血色素沉积症在中世纪黑死病爆发的年代里拯救了大量缺铁的儿童和妇女;
糖尿病帮助我们的祖先从冰河世纪的严寒中幸存下来;
胆固醇帮助热带地区深色皮肤的人带来人体所必需的维生素D;
高血压帮助从非洲移民或被贩卖到美洲的黑人在恶劣条件下合成更多的盐分和水分;
土豆、曼陀罗、小麦、苜蓿,为了抵御天敌进犯而进化出“毒素”……
《病者生存》深入研究了人类的进化史,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审视生存、人类的身体及我们对疾病的理解,揭示了在过去很多时候,正是遗传至今的疾病让我们的祖先在地球生存竞赛中占据了上风。
【编辑推荐】
■疾病曾经拯救人类。疾病不是生物进化的bug,而是人类为抗击恶劣环境而进化出的一种生存技能,病毒、细菌、寄生虫也不是多余的存在。缺铁让中世纪的妇女和儿童逃脱了黑死病的侵袭,糖尿病则让我们的祖先从冰河世纪的寒冷中幸存下来,高胆固醇帮助热带地区深色皮肤的人高效合成人体所必需的维生素D……
■新鲜有趣的知识。谈论人体与寒冷的关系时,作者讲到:斯特拉迪瓦里这样伟大的小提琴工匠为什么喜欢用生长于寒冷期的树木制造乐器以保证其音质上佳,以及一位德国的葡萄酒商希望葡萄能侥幸在晚秋时节多生长一段时间结果遭遇霜冻,后来却酿出了一种甘如蜂蜜的美酒——冰酒……这样的有趣典故信手拈来并且加上了生物学的解释。
■怪才医生的处女作。本书作者是加拿大出生的科学家、医生、畅销书作家,曾获多伦多大学哲学博士和纽约西奈山医学院医学博士,被誉为神经遗传学领域年轻一代的后起之秀和领军人物。他专攻的领域为罕见疾病、神经遗传学和生物技术,他开办了两家生物技术公司,获得多项全球专利,并研发出治疗罕见疾病的药物。
■实际生活指南,医学谣言粉碎机。本书讨论的问题至今仍是中国普遍关心的问题,比如铁元素、胆固醇、糖尿病、微生物、基因组等,也讨论了植物毒素、微生物、遗传和癌症等我们身边的话题。本书包含大量实际生活的例子和故事,也有大量健康与生活方面的智慧见解,帮你摆脱各种有关疾病和健康的谣言。
■亚马逊全球畅销书,2007年出版至今一直荣登医学、生物、健康类普及读物排行榜前列。麻省理工学院的行为经济学教授丹•阿瑞里评价本书为“一场奇妙的旅程,莫勒姆博士用亲切、睿智、幽默的方式带领我们走过一场受益无穷的旅程”。《书目》杂志称本书作者“有孩童一般的好奇心,里里外外、仔仔细细地研究那些小的事情”。还有媒体评价它为“挑战你自以为的对疾病的认识”等。
【名人推荐】
我一直对遗传病能够跨越时代持续存活感到困惑。这类疾病是如何经受住适者生存的进化过程,而从上一代转移到下一代的?《病者生存》一书给出了一个引人深思且十足有趣的解释。
在这本富有洞见的书中,沙龙•莫勒姆博士论证了那些被认为是不健康的(如血色素沉积症、糖尿病和高胆固醇等),甚至是致命的因素,可能成为其携带者对抗其他威胁生命的疾病的优势条件。以血色素沉积症为例,如果放任不管,这种疾病可能会致命,然而它的确是对抗14世纪最可怕的致死流行病——黑死病——的有效武器。事实证明,代际相传的基因突变可能挽救过很多人的生命。
莫勒姆博士在书中将看似无关的主题联系在一起,如冷利尿和冰酒的偶然发明,通过有趣和近乎直觉的方式阐明了遗传学和医学的基本机制。他巧妙运用历史、遗传学和医学知识解决问题,这些方法不仅关乎眼前具体的医疗状况,对现代社会的某些挑战性问题乃至人类的未来发展都有重要参考意义。
莫勒姆博士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人体及其复杂性的描述让我心生敬畏:我们已经在生物学和医学的道路上取得那么大的成就,对人体有了那么多的认识。同时,他也提醒我们在进一步了解人类自己的征途上还有很远的路要走,需要开阔视野,通过几十年甚至几个世纪的不断学习。这是一次美妙的旅程,莫勒姆博士将与我们一同前行,他无疑是一位友好、博学、幽默又乐于助人的向导。
——丹•艾瑞利(Dan Ariely),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怪诞行为学》(Predictably Irrational)作者
本书将挑战你过去对疾病的所有认识。令人着迷!
——梅梅特•奥兹(Memet Oz),《YOU:身体使用手册》(YOU: The Owners Manuel)作者
【媒体推荐】
一本引人入胜的新书……莫勒姆有一种把复杂的生物学变成迷人故事的才华。
——《身体与灵魂》(Body + Soul)
《犯罪现场调查》加《魔鬼经济学》加《比尔教科学》。
——《埃德蒙顿日报》(Edmonton Journal)
有趣、引人深思、便于阅读……这是一次不可错过的穿越人类进化历程的奇妙旅行。
——《落基山新闻》(Rocky Mountain News)
一本生动而充满热情的专著。
——《科克斯书评》(Kirkus Reviews)
医学史并非总是受到足够的关注,而这本书正好说明了为什么它不应该被忽视。
——《图书馆杂志》(Library Journal)
莫勒姆过去一定是这种孩子:他喜欢捡起一样东西,从里面、外面、每一个角度观察它。为什么还要问糖尿病、镰状细胞性贫血和耐抗生素感染是否有原因?人人都知道这类疾病是一种诅咒,一种惩罚,或者至少是坏运气,不是吗?另一方面,正如莫勒姆所指出的:如果每一种生物都以同样的两个准则运转——生存和繁衍——那么即使是我们日益同质化的社会曾努力攻克的疾病也有其存在的目的。因此,为什么会有高胆固醇疾病呢?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讲,也许正是这种趋势及大量其他疾病的存在,才使它们的宿主得以生存繁衍。这些问题或许能帮助科学家学会预测谁处于危险之中,并进行个体化干预,以预防或减少遗传病的影响。神经遗传学家莫勒姆与共同作者普林斯语言幽默,偶尔夹杂一些玩笑,举重若轻,这对读者而言无疑是幸运的。
——唐娜•查韦斯(Donna Chavez),《书单杂志》(Booklist)
莫勒姆是一位获得神经遗传学博士学位的医学生,他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比如为什么使人衰弱的遗传病在人类群体中持续存在?为什么我们要忍受衰老带来的一系列后果?他从进化论中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他出色地证明了每一种疾病对于携带遗传病的一种或两种等位基因的个体具有选择性优势。然而,上述观点并非他的原创,莫勒姆阐述的很多原理在其他著作中也被提到过,比如伦道夫•内瑟(Randolph Nesse)和乔治•威廉斯(George Williams)所著《为什么我们会生病》一书。无论是探讨血色素沉积症(一种会导致大量铁积累的疾病)、糖尿病还是镰状细胞贫血,他的结论总是趋于一致:每一种情况都有足够积极的进化优势来抵消负面的影响,而这一生物进化现象会不断重复。此外,莫勒姆擅长使用双关和幽默,他的轻松风格使得对这一话题并不熟悉的读者也能读懂这本书。
——《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
-
自然史
这本《自然史》不是布封的《自然史》。它是西方古代典籍,是人类最早出版的、在古代世界影响巨大的博物学著作之一,也是古代世界最雄心勃勃的著作之一。本书以巨大的篇幅极为详尽地记述了作者所生活时代的几乎所有方面的知识,被认为是百科全书的起源。由于原著卷帙浩繁,后世一般以精选本形式出版。本中译本亦为节译本。
一般人以为《 自然史》是一部自然科学巨著,实际上,作者普林尼本人认为它只是“参考书而不是专著”,“是希腊人所谓‘全面教育’的组成部分”。这种所谓的全面教育 ( enkyklios paideia ) 发生在专业的、深入的研究之前,后世的百科全书一词就产生于此。所以,也有很多学者把此书称为百科全书,把普林尼本人称为百科全书式的作家。其实《自然史》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百科全书。如果我们按照古希腊语“史”字的本意,把希罗多德的《历史》理解为当时希腊人所知道的故事,那么《自然史》实际上就是当时罗马知识界对自然界各种事物的记载而已。学术界把他称为百科全书式的作家,实际上是为了表达对这位伟大学者的尊敬,就像古人把善于讲故事的希罗多德尊称为“历史之父 ”是一样的道理。
《自然史》收集的资料非常广泛。普林尼引用了473位学者(罗马学者146人,外族学者327人)的著述,引用的资料达34707条之多。其中很多当年他使用过的书籍后来都失传了,只是依赖《自然史》的摘录,人们才知道这些书籍的内容。其对保存古代文献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自然史》虽然引用了大量外族学者的著作,但它是以罗马人的民族语言拉丁语写成的*部巨著,也是保存至今最长的拉丁语文献。它是罗马从共和制向帝制过渡之后,罗马国民作为世界征服者的意识在科技文化方面的反映。从此以后,拉丁语文献开始登上了世界历史的舞台,成了西方各族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
普林尼的《自然史》从问世之后就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中世纪时期,它被视为知识的原泉。普林尼也因此被称为拉丁人的亚里士多德和提奥弗拉斯图斯。到 20世纪初,西方至少出版了222 种《自然史》译本、42 种节译本和 62 种评点本。可以说,在古典著作之中像《自然史》这样受到重视的作品是非常罕见的。
-
台纸上的植物世界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标本馆(国际代码为PE)是亚洲最大规模的植物标本馆,现馆藏标本约260 余万号,囊括苔藓类、石松类与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另有8 万号种子标本和7万号植物化石标本;并保存着17000 余份珍贵的模式标本。
这里是国际学界研究中国植物的重要基地,更是一座壮观的中国植物多样性保藏馆,亦是中国近代植物学开拓者鞠躬尽瘁、携手奋进的学术殿堂。
为什么分类学者都要采集植物、做成标本?标本究竟有什么功能和价值?通过本书对一份份PE馆藏标本的展示和解读,你不仅能了解标本背后的科研故事,还将理解,标本其实是植物的名称与身世的载体
-
时空的秘密
想一想厨房烤箱里的葡萄干蛋糕吧,你就能理解我们身处的这个膨胀中的宇宙。
科学家对引力波的探测,已被视为本世纪的重大科学突破。爱因斯坦在近百年前所预言的这些时空结构中极为细小的涟漪,经过长达一个世纪的求索终于被捕获。这些探索给了科学家们对双中子星并合等灾难性事件以新的理解,也为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提供了新的证据。《时空的秘密》记述了科学家们为完 成爱因斯坦拼图而进行的国际间的通力合作,同时表明,引力波天文学即将开启人们对宇宙的新探索时代,我们对于宇宙的结构及起源的认识将得到前所未有的拓展。
对于引力波的追寻是一场穿越漫长岁月的冒险,科学家们遭遇了许许多多来自私人方面及专业上的苦苦挣扎与奋力拼搏——失败的风险始终萦绕在他们的头顶。霍弗特·席林将带领读者回到故事展开的一个个重要站点——日本的KAGAR探测器,智利的Atacama宇宙望远镜、南极的BICEP探测器,以及美国的LIGO天文台。这些地方发生的一切,既是人类理性与智慧的结晶,也闪现着人性所特有的伟大与渺小。本书指出,要捕获到如此遥远的双黑洞并合所产生的引力波信号,探测的仪器必须足够精细,其设计和建成绝非易事。这项看上去难以解决的难题究竟是如何被科学家攻破的,席林对此做了介绍,同时向我们展示了LIGO探测器令人惊叹的精妙设计。
在这场关于广义相对论、中子星、黑洞与宇宙大爆炸的探索之旅中,有席林以平易且有趣的语言作为导游,即使是毫无科学背景的读者也能够充分领略科学令人着迷的妙处。
-
沉默的艺术
意识或许是人类迄今为止遇到的最为诡异的一个概念:它既熟悉又陌生,它离我们最近却又最远,此外,它还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研究课题。本书稿介绍了阻碍意识研究向科学领域进发的两大障碍,它们分别跟意识科学的困难问题和组合问题相关,并提出了三个层面的理论,用于扫除两大障碍,从而为将来的意识科学提供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或一个候选的理论框架。
本书将第一次立足于数学物理,以较明确的方式尝试回应以下大家感兴趣的问题:什么是意识?意识的生物学起源是什么?未来的机器人是否有意识?
-
协和人说健康
《协和人说健康》终于和大家见面了。
虽然发表论文和专著对我们这二十多个编委来说都不是新鲜事,但这一次,真的有点紧张。
我们为何而出这本书?
我们为何而做健康科普?
我们很幸运也很不幸的生活在一个营养过剩、医疗过剩、信息也过剩的时代。冰箱里塞满了食品、柜子里装满了药品和保健品、手机里也不断刷出各种各样的健康养生小品。然而,每次自己或亲友生了病,我们还是往往不知所措 -- 这时候有个靠谱的医生朋友,或者干脆自己或家人就在医院上班,就成了人人向往的事。然而现实往往很骨感,靠谱的医生在哪里都是稀缺资源,越需要的时候还偏偏越是联系不上 —— 一想到去医院排队挂号看门诊,往往连抱着病躯出门的勇气都没了。
寡人有疾,该就医否?何处就医?
… … 这真的是个问题
健康自古以来就是个奢侈品,也只有当人类初步解决了生存和吃饭问题,寿命大大超出了繁衍后代的年龄极限后,健康这个理念才得以广泛普及。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拥有一个可以全天候24小时随时提供咨询和服务的私人医生也只是少数人的特权。因此,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健康和疾病的基础知识、具备基本的健康素养、以至于掌握一些慢性病和突发情况的预防和诊疗常识,就成为了现代社会公民的必备技能,也是健康科普的初心所系。
然而健康科普谈何容易?一篇好的健康科普,需要主题鲜明、言之有物、深入浅出、举重若轻,不仅让人喜欢看、看得懂、还得看了有收获。在短短几百字里,需要把复杂的医学知识体系中最关键的信息传播给不具备医学专业知识背景的普通人,其难度并不亚于撰写任何一篇学术论文。兢兢业业未必能出精品,但粗制滥造一定出不了精品。东单九号院公众号创建以来,除了开始1个月多外,常规保持每周一篇的发帖速度,已经几乎是我们这二十多个兼职编委的能力极限。从选题到审稿,从编辑到配图,可以说每一篇文章都凝聚了作者数十年的寒窗苦读、临床实践、和从千万患者身上学来的经验和教训。
每当我们看到留言里面有人留言:“感谢作者!从来没有医生讲的这么明白,您这样一说我终于搞懂了!”。那份开心真的难以描述。虽然这些付出并不能赚钱、不能评先进、更不能升职称,然而对任何一名医生而言,能用一生所学帮助更多的人,其中的价值是用金钱、荣誉和地位无法度量的。
医生者,为医而生。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乃人生不可辜负之重;
悬壶济世、服务大众,乃协和不敢忘却之心。
感谢人民卫生出版社刘彬编辑和张旭主任的辛勤工作使此书得以顺利出版,还特别感谢妙笔生花的画师为本书精心绘制了全套插图。更感谢一直以各种方式支持我们“东单九号院”健康科普微信公众号的近二十万粉丝,你们的点赞、评论和打赏就像是烈日劳作下的几缕清风,或是荒漠独行中的一股清泉,使我们觉得所有这一切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
如果我们错了呢?
用有意思的知识,验证有价值的思维方式。
《出版人周刊》《科克斯书评》等13家媒体的年度好书
----------------------------------------------------------------------------------
《如果我们错了呢?》是美国知名哲学思维畅销作家查克•克洛斯特曼挑战传统文学、文化与科学知识的上乘之作。
在本书中,克洛斯特曼从奥卡姆剃刀定律谈到鲍勃•迪伦,从“超对称性”宇宙谈到斯蒂芬•金在2112年的文学地位,从时间的本质谈到NASA对摇滚乐发展的意义。通过谈论这些或 传统或流行的知识,他不断向读者发问:如果换个角度,是不是这些被称为“事实”的东西就会被推翻?我们确信十足的观点有多少经得住时间的考验?究竟看问题重要还是看未来重要?
-
茶杯里的风暴
#编辑推荐#
★延续经典:《迷人的材料》《诗意的原子》之后,「未读•探索家」又一本大师级科普作品。
★口碑一流:原版口碑销量俱佳,现已翻译成12种不同语言。《华尔街》《卫报》《科学》《科学美国人》《科克斯书评》等媒体好评如潮。中文版由万维钢作序推荐。
★见微知著,生动有趣:从极为常见的小事开始讲起,巧妙地引出日常现象背后的物理学原理。小事中的原理也能掌管海洋和大气的平衡,辅助人类对星空的探索,甚至决定现代科技的发展方向。
★文字优美,知识丰富:涵盖物理学六大基础领域(热、力、声、光、电、磁),几十种物理学现象。
#内容推荐#
《茶杯里的风暴》是一本有趣的物理科普图书。它从日常生活入手,带领你从随处可见的现象中挖掘物理学的奇妙之处。你会在阅读中发现,烹制爆米花和发射火箭利用了同一个定律,秤砣称重和伦敦塔桥升降基于同一个原理;你不必飞往太空,杯子里的茶水就能告诉你星球旋转的秘密;你不必追逐海风,点燃的蜡烛就能告诉你洋流如何环游地球……人们习以为常的每一件小事都藏着精巧的物理学密码,可以解释最宏伟、最壮丽的自然奇观。在科学的视角中,一切平凡的事物都妙趣横生。
这本书会让你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物理学最有趣、最神奇的一面,让你以全新的目光看待身边的一切,适合一切热爱生活、充满好奇的人阅读。
-
中国妖怪大全
妖怪文化是东方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奇特文化,妖怪体现了民间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身处被传统文化熏陶过的土地,我们对某些具备民族及地域特征的妖怪并不陌生,甚至会抱有深刻的感情:比如雷峰塔下的白蛇,涂山的九尾狐……毋庸置疑,在它们的身上都深深烙印着这片土地上某些不言而喻的东西,甚至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符号。妖怪的形态千奇百怪,其性却如人类一般,有善有恶,有些甚至是神奇的,且令人敬畏的。它们时而狰狞恐怖,时而滑稽可爱……它们其实是千变万化的人性缩影。
《中国妖怪大全》是中国妖怪文化的集大成之作,全书收录了305个妖怪(含136个妖魔鬼怪,125种奇禽异兽,27位神仙异人,17种仙草奇虫),217个神话故事,417幅经典绘画。从神仙异人到奇禽异兽,再到妖魔鬼怪,汇集中国各地传说、民俗和神话,配以奇幻又富有创意的插画,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光怪陆离、神秘莫测的妖怪世界。
-
天文学入门
《天文学入门:带你一步一步成功探索星空》是畅销德国16年、经过多次修订重印的天文学经典启蒙读物,是一本真正系统扎实地讲解天文学基础知识的通识教科书。
这本书由两位天文学家执笔,他们一位是担任科隆天文台台长20余年、因其对天文科普做出杰出贡献而获得了德国天文学会颁发的最高奖的赫尔曼•哈恩,另一位是德国天文爱好者协会的主席魏纳•策尔尼克。两位天文学家结合多年天文探索和知识普及的经验,用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专门为广大天文爱好者著成了这本天文学领域的入门读物。从第一次观测星空到用天文望远镜拍摄自己的第一幅天文影像,这本书细致剖析了有关行星、恒星、星座等天体及其观测的所有重要知识,随着阅读的深入,宇宙的结构也将逐步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这是一本科学解构宇宙的天文学读物,蕴含了全面深入的天文知识。对于每个观星爱好者而言,深度的知识都能让探索星空更加有趣。让我们跟随这部书,科学地开启探索神秘太空的旅程。
-
生命密码
这本书分为四部分,让大家从四个角度了解那些我们原本好奇却难以查证的生命科学知识。
思考生命发生的演化:可重温国宝熊猫“堕落”史,看看是什么基因作祟,让凶猛的上古神兽“沦为”呆萌系的代表;也可踏上大脑进阶之路,看人类如何借助大脑物质结构的演化,发起对理性的无尽追求。
感受科学诠释的美丽:一场花丛中的《甄嬛传》将会上演,植物为传宗接代各显神通,其手段之丰富令人啧啧称奇;或者,莫以基因大小论英雄,看看是不是物种越高等,基因组就越大。
关爱基因引发的不幸:“基因的诅咒”将道出缺陷基因密码给人类造成的痛苦与折磨,并展现基因科技所能带来的光明与慰藉。
憧憬科技缔造的未来:干细胞到底能干啥?克隆人离我们究竟有多远?我们的状态还受肠道菌群的影响?生命的设计与构建正在走进现实,本部分将走进合成生物学的曼妙之境,那些充满想象力的应用前景会让我们叹为观止。
【编辑推荐】
◎生命如此美妙,我们却知之甚少。芸芸众生蕴藏哪些造化之妙?基因组学、生命科学为何包含无穷魅力?
◎它有趣、有用,又有科学严谨的态度,用人人都看得懂的语言,轻松地解答那些古怪而让人忧心的问题,让基因不再是高深莫测的知识,让生命科学真的流行起来。
◎这里有十万个为什么,可又不只十万个回答,用有理、有据的科学知识,纠正我们原本以为正确的常识。
◎将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基因科学知识娓娓道来,艾滋病、癌症、疫苗、生物合成、克隆人,梦想照进现实,基因科学是否能为我们带来光明的未来?
-
认识活体筋膜
颠覆传统医学教科书的人体结构概念,透过外科手术内镜直观解读筋膜定义,知名人体功能康复解剖学专家李哲倾情推荐
◎ 编辑推荐
通过内镜直观展现活体组织,聚焦于细胞外基质——纤维,来重新探识筋膜
让-克劳德•甘博图医生的解剖图像是在活体内进行的,不仅预示着描述 性解剖学的回归,更将以往教科书中无法观察到的现象活生生地展示出来,弥补认知空白区,打破组织分层的刻板印象,带领我们进入常被忽略的胞外纤维世界。
内含400余幅高清内镜照片及图注,章节布局合理,提供明晰有效的信息参考
《认识活体筋膜》从纤维本身形态、性质、力学行为、与细胞之间的关系及生物张拉整体等方面一一入手,肯定纤维(结缔组织)在人体形态构成上的重要作用,证实生命体组织的连续性和全局性。本书文前收录专业术语汇编并在文中亮色显示;各章节中附有关键要点用以突出强调重要论点;章末列出红线问题供以更多延展性思考;同时,章末又囊括各专业领域前沿学者或从业人员的评论,使探究论点更客观、科学、理性。
深获国内外相关行业领域期待及认可,知名功能康复解剖学专家李哲翻译并力荐
自2007年第一届国际筋膜研究大会,甘博图医生为每届会议讨论都提供新的可视化信息,补充动态的解剖视角。《解剖列车》作者托马斯•M•迈尔斯称赞甘博图医生的观察是“人体活动状态下筋膜独特的形象化描述……感到难以置信”;《筋膜健身》作者罗伯特•施莱普强烈推荐手法治疗师仔细阅读书中的图片和描述,理解手法与患者皮下筋膜之间的互相关联;热门医学健康类自媒体“李哲教你学解剖”创始人李哲老师倾力翻译,倡导读者体验其对解剖及人体科学领域带来的创新性思考认知。
◎内容简介
自2007年第一届国际筋膜研究大会起,甘博图提供内镜手术中数以百计的视频记录,为筋膜研究提供新的可视化信息。让-克劳德•甘博图医生完善了内镜技术,这使他能够从介观水平和微观水平对活体组织结构进行探索与观察。他的创新研究证实了生物活体组织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可以说本书内容与手法治疗师和运动教师的职业需求密切相关。
书中提供了大量内镜观察图像,从纤维的形态、连续性、力学行为、与细胞之间的关系及张拉整体等方面深入探究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密切联系。每章末尾也有当代在解剖、人体力学和手法治疗领域中领导级思想者和实践者的评论,为本书提供更独特、客观的思考。
◎名人推荐
“10年前第一次看到让-克劳德•甘博图医生对人体活动状态下筋膜独特的形象化描述,包括我在内的观者都会感到难以置信……甘博图的探索揭示了一个遍布全身、具有高度适应性的流体、凝胶和纤维系统,这个系统即时并自发地对施加在身上的力量做出了反应,减轻对移动区域细胞的损害,并有效地将应变分配到皮下组织中。”
——托马斯•M•迈尔斯,执业物理治疗师,《解剖列车》作者
“关于筋膜治疗师的工作,有一种说法是,你看到什么(在你脑海中),你就得到什么(你施加的力)。如果你愿意探索并尝试更温和的手法,我强烈推荐你仔细阅读书中的图片和描述,这样你就可以用新知识去理解你的手及患者皮肤下筋膜之间的相互关联。”
——罗伯特•施莱普,《筋膜健身》作者,德国乌尔姆大学“筋膜研究项目”主负责人
“在本书中,甘博图医生将手部外科手术中观察到的组织代入到结构更复杂的人体中……当甘博图医生分享多年的实践和学习知识时,我诚挚地邀请各位科学家和临床医生们以开放的心态仔细阅读后面的内容……甘博图医生的发现,将会加快未来人类对临床和科技进步的探索。我对这样一位卓有成就的外科医生的毕生工作报以厚重的展望。”
——托马斯•芬德利博士(医学博士)
-
创造的本源
一本讲述创造力的起源的重磅新作
-
生命是什么
诺贝尔奖获得者埃尔温•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是20世纪的伟大科学经典之一。作者在书中致力于将生物学与量子力学协调起来,尽管写于1944年,但书中关于生命、分子生物学、心灵等主题的评论今天看来仍深刻精辟,极具启发性。可以说,这本书的内容为分子生物学的诞生和DNA的发现作了概念上的准备,对于希望了解生命起源理论的读者来说,本书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之一。薛定谔以一种令人放松和愉悦的文笔引领读者探索生命这一令人望而生畏的主题,内容深刻而有趣,极具启发性。
-
如何制作一个哥哥
有故事的人体科普书
糖果色人体百科,解剖学、DIY、童话故事完美融合
跟着祖娅和玩具朋友一起探索人体结构与运转的秘密
..................
◎ 编辑推荐
☆ 情节巧妙,别开生面,多层次的阅读体验
将人体百科融入一个仿若童话版《弗兰肯斯坦》的故事,祖娅要做一个哥哥,在鳄鱼和玩具朋友们的帮助下, 她一步步把哥哥制作了 出来,最后哥哥竟然变活了。人体结构为点、身体运转为线,制作哥哥的故事进行推动,最后是意想不到的童话式结尾。正文阐述、趣味插图、玩具实验、人体结构……充分满足不同阅读需求的读者。
☆ 糖果色的人体百科绘本,故事与科普相得益彰
骨骼、关节、肌肉……在制作哥哥的过程中,将人体结构和运转的秘密逐步传递,中间穿插宝宝种子、细胞等人体相关知识的拓展科普,内容丰富,极富巧思。同时整个人体结构和功能的讲述多以小女孩祖娅和玩具们的视角和口吻进行,令复杂的人体运转过程变得简单易懂,童趣满满。
☆ 绘图温馨有趣,生动形象,细节丰富
超大开本,不仅将祖娅制作哥哥的过程生动、详细地展示,人体结构图也以一种不同寻常的方式绘制,时不时还有鳄鱼带领玩具朋友们进行的趣味实验。聪明勇敢的祖娅、博学的鳄鱼,以及祖娅的玩具们:牛仔、绿狗,白娃娃、红玩偶、鸭子等,每一个形象都生动有趣。另外相比陈述性语言,书中更多采用图表、图话的方式进行阐述,诙谐有趣、便于理解。
..................
◎ 内容简介
小姑娘祖娅没有哥哥。怎样才能马上拥有一个哥哥呢?简单的很,自己做一个呗。她完全知道自己想要一个怎样的哥哥,于是带上鳄鱼和玩具朋友们,马上动起手来……木棍和橡皮带,哥哥有了骨骼、韧带和肌肉;电线、火柴盒、插头、海绵、漏斗……哥哥有了大脑和感受器,他能听到指令却还是动弹不起来;“燃料”、“燃料”通道、“嘘嘘”制造厂……有了这些,哥哥的身体就能运转了。但是他要怎么变活呢?用弗兰肯斯坦的方法,或者像格林童话里皮诺曹那样?作者安纳斯·芙吉拉最后用一个神奇的方式解决了这个问题。
◎ 媒体推荐
目前有很多精彩的非虚构类童书,这本绝对占据一席之地。
—— 奥地利日报
这么长时间以来读过最具独创性的非虚构类童书。
—— 吉森汇报
本书用一种非传统的,但是知识传递性很高的,极其有趣和富有启发的方式来讲述人体是如何运转的。
—— 文学速递 literaturkurier.de
如果你没有哥哥,你可以根据这本书一步步制作一个。即使不能真正解决这个难题,风趣幽默、充满童趣的知识讲述能让你对人体进行充分的认识。
—— Leseförderin
◎ 名人推荐
引人入胜的一本科普书,内容构架极其巧妙。情节和图画会一下子将你吸引住,然后在有趣的情节中将知识以满足多种年龄层次需求的方式进行传达。童趣和巧思不止于细节。
——弗朗斯·莱特纳 奥地利儿童文学研究专家、"1000 und 1 Buch"主编
..................
◎ 获奖记录
★ 2017年奥地利“年度科学书”
★ 2017年德国“The best 7”
-
医生最想让你读的书
● 本书指出了医生作出诊断背后的动力与思维过程,分析的案例涉及临床常见的科室: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放射科、肿瘤科、化验科等,探究了医生常见的10大思维误区,以及进一步表明在怎样情形下,他们借助于患者及患者亲朋的帮助能避免做出草率的诊断,能考虑不确定并有效交流,进而探究其他对我们健康产生巨大影响的医疗技术。读完本书,普通大众和医生都能审视自我。
● 本书是了解医生思维的一扇窗户,也是普通大众对医学这门科学的一次深入的体悟。这本书对医患之间最重要的关系进行的深刻探讨、分析及给出的意见和建议,对所有人来说都大有裨益。看过这本书,医生能降低误诊率,患者能了解如何跟医生沟通以及如何看待医生、医学、临床技术等,做一个理性、聪明的患者。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