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科普

  • 为什么我们会上瘾

    作者:[美]迈克尔•库赫(Michael Kuhar)

    成瘾是一种必须被正视的、慢性的、复发性的脑部疾病。就像高血压、糖尿病这些常见的慢性病一样,成瘾也会让人经历吸引、诱惑、强迫和痛苦等一系列阶段,具有巨大的破坏力。

    关于成瘾,你应该知道:

    •成瘾是由什么引起的?

    •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人在成瘾机理上是否有差异?

    •哪些人是易感人群?

    •我们能治好一个人的成瘾并让其康复吗?

    •我们对成瘾的治疗有效吗?

    •未来会有更好的药物来治疗成瘾的个体吗?

    •我们还能做什么?

    作为世界最著名的神经科学家之一,迈克尔•库赫多年来专注于研究成瘾的内在机制和根本原因,他在本书中深刻剖析了成瘾物质到底让大脑内部发生了什么变化,以及为什么大脑恰巧为接受这些物质做好了准备。虽然大脑是无意的,但它的确是成瘾过程的合谋者!科学了解成瘾行为,无疑会让我们拥有更多的理性,拒绝和远离导致成瘾的物质与环境。

  • 人类思维的自然史

    作者:[美] 迈克尔·托马塞洛

    【内容简介】

    “思维”是人类个体独自的狂欢吗?

    在进化成为现代人的历程中,

    人类这一物种到底经历了怎样的思维变革?

    本书为你讲述一个人类思维诞生的故事,

    故事将以我们的祖先类人猿作为开头,

    以现代人类和他们的文明结束 。

    自从达尔文开始,思想家难以从根本上找出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本质差异所在。心理学思想家迈克尔·托马塞洛以数据和实证讲述了一个人类思维诞生的故事。故事将从我们的祖先类人猿开始,以现代人类和他们的文明结束。

    “思维”是人类个体独自的狂欢吗?

    与类人猿相比,人类的思维独特性到底是什么?

    在进化成为现代人的历程中,人类这一物种到底经历了怎样的思维变革?

    托马塞洛超过二十年的人类和类人猿比较研究指出,一旦我们的祖先学会与他人一起追求共同的目标,人类便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进化之路。

    【赞誉】

    托马塞洛的“人类思维”概念,与其他物种截然不同,因为人类本身具有思考他人思维的能力,而且更加合作。托马塞洛的最大优势是他坚持以数据支撑假设,特别是他开展的儿童与类人猿的比较研究,开启了独特且引人入胜的视角

    ——《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

    人类与其他动物的差异到底是什么?一直以来,这一棘手的问题令进化人类学者们夜不能眠。历经20余年的角力,他提出“共享意图假设”来解释早期人类是如何习得协调行动以及与合作者交流想法的。

    ——《新科学人》(New Scientist)

    在认知层面上,类人猿与人类之间的差异比我们已知的更小。托马塞洛为我们描绘出了一条从类人猿到人类的认知发展之路。

    ——《科学》(Science)

    托马塞洛用毕生时间寻找人类与其他生物的不同,在这本艰深却值得一读的书中,他试图在更宏大的理论之下,解读这些差异是如何进化而来的,以及为什么会如此进化。

    ——《金融时报》( Financial Times)

    【中文版序言】

    从古希腊开始,西方知识体系中的个体主义导向已初见端倪。它不仅影响了哲学,尤其是以英语为母语的西方世界中的分析取向,也浸染着19世纪才开始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登上舞台的心理学。

    然而,这种形势正在发生改变。在哲学界,过去的几十年见证了一种新的范式的涌现,它尝试对人类的共享意图(或称之为集体意图)进行描画。诸如John Searle,Michael Bratman和Margaret Gilbert这些有影响力的哲学家都加入了这一行列,并部分揭开了相关活动中涉及到的参与方式。而与之密切相连的人类活动虽然从表面上看充满了个体主义色彩,但背后社会关系、文化习俗、规范和制度在其间扮演的角色决定了这仅仅是一种可能。本质上,人类独特心理的深层结构是浸染着很强的社会性成分和文化底色的。

    在心理学界,这种变化由演化取向推动。对比人类及其灵长类近亲的演化会清楚的发现,其间涉及到的重要差异都源自人类的独特互动形式,尤其是人类乐于从事的多种形式的合作,其中也包括人类独具的合作性交流。其使得人类群体可以借助合作创造出任何个体所无法独自创造出的各种事物,这在电脑和摩天大楼这类创造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当然也体现在更为基础的人类能力当中,如习俗性语言交流和借助道德准则进行的自我调节。

    《我们为什么合作》以2008年我在斯坦福大学“泰纳讲座”(Tanner lecture)上所讲内容为蓝本。当时的讲座主要针对一般性听众,其核心观点在于相比其他灵长类,人类具有超强的合作性。幼儿似乎天生就会合作,实际上,成人的社会化引导和训练并不会在其间起到多大的效果。当然,这并不是说成人的社会化训练是不重要的,它确实重要,但只是对那些年龄大一些的儿童。儿童可以不避困难去帮助别人达成目标,也可以和他人合作以达到共同目标,他们在此类任务中表现出的一般性合作天性并不是社会化训练带来的。本书中提到的很多研究都致力于描述人类的这种适应合作的独特方式。

    《人类思维的自然史》面向的读者更多的是学术界同仁。它的核心观点是,人类思维的独特形式立足于灵长类思维(类人猿问题解决情景中也会进行思维推理),但随着演化的推演其又逐渐超越灵长类思维。使人类思维得以超越的原因在于社会过程的融入,社会性成分和交流成分的参与使得人类有能力形成视角性认知表征(同一动物即可被称为狗,也可以被称为宠物)和进行递归思维。那些管控推理过程的规则,例如不要自我矛盾,扎根于社会这一统一整体,本质上,是它们限定了某一文化背景下何为理性。本书以暗喻开头,指出人类思维就如同一个爵士乐演奏家私下里即兴表演一个新的曲目,无可置疑,这是个体活动,但如果没有创造乐器、乐理的先辈以及构成制作音乐过程中重要一环的观众,这个所谓的“个体活动”就无法实现。

    我不是跨文化心理学方面的专家,但通过阅读一些相关研究,我知道连同中国在内的很多东亚国家的文化都更偏向于集体主义,而这同我自己成长和学习的文化环境并不一样。所以,对于中国读者来说,我这里的很多观点可能都是显而易见的。但无论如何,我仅着眼于论证相关知识的准确性,同时希望即便对于饱受集体主义思维和行为方式浸染的东方读者来说,也能在同人类社会互动和思维这些基础过程相关的问题上有所启发。

  • 巴甫洛夫的狗

    作者:[英] 亚当•哈特-戴维斯

    ★精选心理学史上绕不过去的50个实验,清晰地解析每一个实验的背景、过程、结论和含义。如:巴甫洛夫垂涎的狗、小艾伯特实验、米尔格拉姆服从研究、津巴多的斯坦福监狱实验,等等。

    ★回溯心理学的发展历程,50个实验按时间顺序排列,像50个里程碑,帮助读者搭建起基本的心理学史体系。同时涵盖面广泛,生理心理学、行为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均有涉及。

    ★这本书让你知道心理学是如何影响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的。如果你对记忆、抑郁、脸盲、自闭症、自由意志、分离焦虑、偏见、从众心理、服从权威等相关问题感兴趣,那么在这本书中你将看到心理学家对这些议题所做的各种假设和验证。你将对自己与他人所做的决定和行为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没有术语,全部用通俗语言和故事将实验精髓呈现出来,非常适合学生、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大众阅读。

    ★趣味性强。新颖的版式和带有后现代主义、夸张、不拘一格的配图,结合活泼的文字,让心理学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

  • 神经的逻辑

    作者:[美]埃利泽·斯滕伯格

    从8个令人惊奇的问题开始,带你理解迷一样的人类行为,以全新的眼光看待我们自身。

    跟着作者不断解谜,如侦探小说般神经的逻辑,彻底明白我们日常的心理与行为的机制。

    【人类竟是如此神奇】听声辨位、梦中杀人、左右互搏、多重人格、心灵操控……这样小说般的情节都是真的!本书展现了很多人类超乎自己想象的行为。每章都从一个惊奇问题开始,带领读者不断解谜,充满阅读推理作品的快感。

    【神经科学一本通】覆盖神经科学的各领域和多种方法,习惯、记忆、梦境、疏忽、幻觉等等日常心理机制都得到了解释,在快乐阅读中了解人脑和人类行为的方方面面,以全新的眼光看待人类自身。

    【帮你生活更轻松】经常回到家才想起路上该买的东西没买?是否知道要减肥的话不能一边吃东西一边看电视?怎么抵御商家在不知不觉中对自己的剁手诱惑?还有躺在床上就能健身这种好事?假笑识破率还能提高?……理解了这些心理和行为的机制,就能更有意识地在生活中躲开陷阱,抄到近路!

    《神经的逻辑》令人大开眼界,它既轻松有趣,又是极富启发性的研究,也解释了我们为什么会做那些最为奇怪的事。斯滕伯格撬开了我们的心灵,解释了脑的运作方式,对一系列诸如感知、习惯、催眠、语言、学习等话题都给出了真知灼见。就如何面对人类大脑的无意识逻辑这一问题,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专业性的指导。读罢掩卷,我对“我这个人到底是谁”有了更多的体悟。

    ——列奥纳德· 莫洛迪诺夫,《大设计》第二作者斯滕伯格对脑的怪行背后隐秘逻辑的解释,是神经科学界一支全新的声音。

    ——承现峻,《连接组》作者本书每章读起来都像侦探小说,每一页都闪耀着作者对神经病学的热情。它同时还非常适合哲学家和心理学家,正能治疗他们的“神经元嫉妒症”。

    ——V. S. 拉马钱德兰,《讲故事的脑》作者如果你想知道人们为什么用不理性的方式思考和行动,想为此找出合理回答,那本书就该是你的第一本书。

    ——迈克尔· 舍默,怀疑论者学会创始人我们解释事情时通常有一些叙事套路,而本书却是对这些叙事套路背后真正的神经回路进行丰富详尽的研究。作者破解、打开了脑中的“黑箱”,检查其中并行的有意识和无意识两套系统,探究从做梦、自动模式行为到记忆、幻觉、创伤等一系列问题。

    ——《自然》杂志

    从最怪异的梦和幻觉,到精神分裂症与多重人格,脑是各式各样怪念怪行的肇事者。从外部看,这些现象常显得“疯狂”,但其实它们都有逻辑可循,这套逻辑使我们能创造经验、保全自我。

    无论是哈欠会传染、虚假记忆、不饿却进食、色情片盛行、感同身受等常见的行为、心理状况和情感,还是清醒梦、濒死体验、盲人看到的景色、梦游杀人等惊奇案例,《神经的逻辑》都为我们娓娓道来。以这些现象为契机,斯滕伯格博士深入脑和神经系统的内部,揭示并解读脑与神经中理性的有意识系统和幽深的无意识系统,解释两套系统怎样造就了我们或平常或怪异的行为。弄清楚脑与神经系统的运作模式和逻辑,不仅可以改变我们对心理疾病和超自然体验的看法,也会让我们更加了解自身的隐秘之处,做出更正确的决策。

  • 我看见的你就是我自己

    作者:[意] 贾科莫 • 里佐拉蒂 / [意] 安东尼奥 • 尼奥利

    ★★★

    一场跨学科的深入对话,一次多元思维的共振;

    呈现镜像神经元发现者、神经科学领域最高奖项Brain Prize获得者里佐拉蒂的探索之路;

    探求“巴甫洛夫的狗”背后的神经学原理;

    解读人类认知与群体行为中的共情机制。

    ……………………

    ◎ 编辑推荐

    ★ 作者为世界上 最知名的神经心理学家之一、镜像神经元的发现者里佐拉蒂,作者从青少年时期的求学经历谈到学术研究生涯以及镜像神经元的发现过程与未来发展,内容丰富,逻辑性、可读性强;

    ★ 本书以访谈录形式展开,提问者的提问能够代表普通读者对神经心理学的疑问和兴趣点,科学家的解释也相对通俗,平易近人,包罗万象,涵盖了神经科学、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艺术等多方面领域。

    …………………………

    ◎ 内容简介

    本书是意大利知名记者与镜像神经元的发现者里佐拉蒂的谈话录。内容涉及神经科学、心理学、哲学、社会学、语言学等,让读者从神经科学的角度窥见人与人、人与社会的方方面面。

    镜像神经元是存在于人类大脑的一种细胞,是“共情”这一生物机制的基础。这一发现解释了人类个体与群体行为的原因,包括我们的认识方式是如何做出改变的以及我们的感知、行为和语言的变化等。后来的研究还发现,这一机制对社交障碍的治疗也有极大帮助。

  • 自闭症

    作者:[英]乌塔·弗里思

    【名人评价及推荐】

    乌塔•弗里思这本“牛津通识读本”的中文版出版得恰是时候。她从自闭症患者的故事入手,从行为表现到主流理论、从诊断到矫正都进行了系统的论述,真实全面地反映了我们目前对自闭症的认知。并且,她直面的是目前与自闭症最相关的问题。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教授、江苏卫视《最强大脑》节目“科学判官”魏坤琳

    【内容简介】

    每个人都听说过自闭症,但这种疾病本身却鲜为人知。它通过电影和小说捕捉了公众的想象力,将残疾人和超凡天才组合在一起。然而现实中更常见的是,它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作者在书中就目前人类关于自闭症和阿斯伯格综合征的认知提供了清晰的叙述,解释了隐藏在这两个标签背后的大量不同状况,并从自闭症障碍的整个谱系来考察各种症状,探究了自闭症病例数量明显上升的可能原因,及其与神经科学、心理学、大脑发育、遗传学和环境原因等的关联。这部简短、权威、易读的作品还探讨了社交障碍和超常天赋的源头和性质,并且贯穿始终没有忽视自闭症患者在生活中的内心感受。

    【编辑推荐】

    对于自闭症患者,一个浪漫化的称呼是“来自星星的孩子”。似乎他们的世界唯美、纯净。现实中更常见的情形是,患者本人及其家人都背负着沉重的负担。尤其是,公众对于如何诊断、矫正和教育这些孩子并没有清晰的认识。乌塔•弗里思以对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研究为全球学界所知,这本书将带领读者去认识与自闭症相关的一系列核心问题,为我们真正走进自闭症患者的内心世界打开一扇窗。

  • 人性中的善与恶

    作者:[美]阿比盖尔·马什

    如果人性本善,为什么有人会犯下极端的暴行?如果天性为恶,为什么那么多人不惜牺牲自己来帮助他人?究竟是什么促使人们去帮助或伤害他人?在《人性中的善与恶》中,心理学家阿比盖尔·马什对此进行了详尽分析。

    14岁的安柏和所有的孩子一样,为了达成自己的心愿会想尽一切办法。但不同之处在于,在她杀死自己养的豚鼠、威胁家人要烧掉整座房子、引诱男人以得到钱财时,她对自己可能会给他人造成的伤害无动于衷。而就在几公里之外,当看到有人溺水时,莱尼·斯库特尼克却选择了舍己救人,跳入冰冷的河水中。在善与恶之间,为什么人的选择会如此不同?

    阿比盖尔·马什通过对患有精神疾病的儿童和非凡利他主义者的大脑进行研究,发现了其中的原因所在:这取决于我们的大脑对他人的恐惧做何反应。对于多数人来说,大脑中杏仁核的初始设置即为从善如流,但若出现变异,它会将英雄变成作恶的魔鬼。

    这是一本具有突破性和开创性的图书,将会刷新你对大脑和人性的认知。

  • 人类的算法

    作者:【英】罗宾·邓巴

    ● 是什么让人类如此与众不同?人类是拥有文化的物种吗?我们如何具备了心智能力?语言文化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我们选择了一夫一妻制?社群如何给我们带来集体感和归属感?……这些问题将带你重新认识自己,揭秘人类卓尔不群的6大特质。

    ●《人类的算法》是“邓巴数”提出者、著名进化人类学家罗宾·邓巴的经典著作,是湛庐文化重磅推出的罗宾·邓巴“深度理解社群”四部曲之一。邓巴教授通过进化、心智、伴侣关系、语言本能、高级文化、群体意识6个角度展现了人类卓尔不群的特质,从社群的底层逻辑——“人”开始讲起,并揭示了遥远的过去如何影响了我们的现在,人类又如何在社群和未来的商业社会中发挥作用。带你深度理解社群,理解人类,更好地面对未来社会。

  • 脑海中的声音

    作者:[英] 查尔斯•费尼霍

    当阅读这句话时,你是否听到了自己脑海中的朗读声?不论是在演讲台前整理发言时,还是在超市货架前回想购物清单时,这种“脑海中的声音”都时刻陪伴着我们,偶尔还会转化为语言,令我们脱口而出。我们脑海中的声音变化多端,它时而友善,时而幽默,但也可能使人愤怒,让人惊惧……它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对于某些人来说,这种声音似乎来自外部。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他们是精神病患者。

    人们通常所说的“思考”往往是指对意识多重声音的接收和表达。实际上,这种声音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内部言语”,它是一个聆听自我,与自我对话的复杂过程。内部言语的作用或许比我们认为的更加重要,它能够帮助调节自身行为,激励我们采取措施,甚至让我们开始意识到自我的存在。研究内部言语可以丰富我们对自己及周围世界的认识,帮助我们更充分地了解大脑如何运作,进而找到治疗幻听等精神疾病的有效方法。

    本书是对内部言语的广泛审视,是对思考之本质的深入探索。心理学家查尔斯•费尼霍通过详述大量的原创案例研究,阐明了语言和思想如何在意识中交织,揭示了脑海中声音的谜题,以及这些声音如何与创造力联系起来。在提供科学见解之余,费尼霍同时佐以引人入胜的文化元素,利用文学艺术领域中出现过的实例唤起读者的兴趣,使人得以从不同的角度考虑这一问题。基于前沿的科学理论、新的“对话式思维模型”,以及先进的神经成像技术和其他突破性技术,费尼霍为揭秘脑海中的声音写下了一本客观而又迷人的指南,也改变了我们对所谓幻听者的诸多误解。

  • 认知

    作者:【美】赫伯特•西蒙(Herbert A.Simon)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天才之一

    迄今唯一同时获图灵奖和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大师

    人工智能之父讲认知心理学

    提升认知水平,才能看得更高更远

    本书是著名心理学家和人工智能开创者赫伯特•西蒙关于人类认知的作品。本书介绍了人的认知结构,包括注意力、记忆等方面,然后分析了人们思维过程中问题解决的途径和策略。书中进一步分析了对于复杂问题,专家和普通人不同的心理表征,以及应该如何应对复杂问题。最后,作者介绍了学习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并说明如何探索发现新规律。无论是关注人工智能还是关注心理学的读者,本书都是不可多得的经典读物。

  • 人类简史

    作者:[以] 尤瓦尔·赫拉利

    【内容简介】

    十万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种不同的人,

    但今日,世界舞台为什么只剩下我们自己?

    从只能啃食虎狼吃剩残骨的猿人,到跃居食物链顶端的智人,

    从雪维洞穴壁上的原始人手印,到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的脚印,

    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到科学革命、生物科技革命,

    我们是如何登上世界舞台成为万物之灵的?

    从公元前18世纪的《汉谟拉比法典》,到18世纪的美国独立宣言,

    从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到自由主义、消费主义,

    从兽欲,到物欲,从兽性、人性,到神性,

    我们了解自己吗?我们过得更快乐吗?

    我们究竟希望自己得到什么、变成什么?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是以色列新锐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代表作品,书写从十万年前有生命迹象开始到21世纪资本、科技交织的人类发展史,将科学和历史编织在一起,从全新的角度阐述地球上智人的发展历史。

    全书从三大线索理清人类发展脉络,认知革命、农业革命、科技革命彻底改变了人类历史。认知革命使人类成为想象的共同体,农业革命使人类陷入奢侈生活的陷阱,科技革命终将使人类成为神一样的存在。人类通过想象和虚构的能力将彼此连接、有效合作,国家、宗教、企业都是想象和虚构的现实,人类依靠这种想象来寻找认同、开展合作,由此一步步登上食物链的顶端,抵达其他生物无法企及的地位。

    这是一部宏大的人类简史,理清影响人类发展的重大脉络,挖掘人类文化、宗教、法律、国家、信贷等产生的根源,更见微知著、以小写大,让人类在大历史中重新审视我们自己,审视我们周围的世界。

    -------------

    见识丛书(见识城邦出品):

    《见识丛书01:时间地图:大历史,130亿年前至今》[美]大卫·克里斯蒂安

    《见识丛书02:太阳底下的新鲜事:20世纪人与环境的全球互动》[美]约翰·R. 麦克尼尔

    《见识丛书03:革命的年代:1789—1848》[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见识丛书04:资本的年代:1848—1875》[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见识丛书05:帝国的年代:1875—1914》[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见识丛书06:极端的年代:1914—1991》[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见识丛书07:守夜人的钟声:我们时代的危机和出路》[美]丽贝卡·D. 科斯塔

    《见识丛书08:1913,一战前的世界》[英]查尔斯·埃默森

    《见识丛书09:文明史:人类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与交流》[法]费尔南·布罗代尔

    《见识丛书10:基因传:众生之源》(平装+精装)[美]悉达多·穆克吉

    《见识丛书11:一万年的爆发:文明如何加速人类进化》[美]格雷戈里·柯克伦 [美]亨利·哈本丁

    《见识丛书12:审问欧洲:二战时期的合作、抵抗与报复》[美]伊斯特万·迪克

    《见识丛书13: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美] 艾尔弗雷德·W. 克罗斯比

    《见识丛书14:从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1500年至今》(平装+精装)[美]雅克·巴尔赞

    《见识丛书15:瘟疫与人》[美]威廉·麦克尼尔

    《见识丛书16: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美]威廉·麦克尼尔

    《见识丛书17:奥斯曼帝国的终结:战争、革命以及现代中东的诞生,1908—1923》[美]西恩·麦克米金

    《见识丛书18:科学的诞生:科学革命新史(上下册)》(平装+精装)[美]戴维·伍顿

    《见识丛书19:内战,观念中的历史》[美] 大卫•阿米蒂奇

    《见识丛书20:第五次开始》[美]罗伯特·L. 凯利

    《见识丛书21: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平装+精装)[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

    《见识丛书22:黑暗大陆:20世纪的欧洲》[英]马克·马佐尔

    《见识丛书23:现实主义者的乌托邦:如何开创一个理想世界》[荷]罗杰·布雷格曼

    《见识丛书24:民粹主义大爆炸:经济大衰退如何改变美国和欧洲政治》[美]约翰·朱迪斯

    《见识丛书25:自私的基因(40周年纪念版)》(平装+精装)[英]理查德·道金斯

    《见识丛书26:权力与文化:日美战争1941—1945》[美]入江昭

    《见识丛书27:犹太文明:比较视野下的犹太历史》[美] S.N.艾森斯塔特

    《见识丛书28: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美]尼尔·波兹曼

    《见识丛书29:黑火药时代:中国、军事创新与世界史上的西方崛起》[美]欧阳泰

    《见识丛书30:当代欧洲史》[美]斯图尔特·休斯

    《见识丛书31:从航海图到世界史:海上道路改变历史》[日]宫崎正胜

    《见识丛书32:1491:前哥伦布时代美洲启示录》[美]查尔斯·曼恩

    《见识丛书33: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美]查尔斯·曼恩

    《见识丛书34:专家之死》[美]托马斯·尼克尔斯

    《见识丛书35:大历史与人类的未来》[荷]弗雷德·斯皮尔

    ……后续新品,敬请关注……

    --------------------------

    【编辑推荐】

    第十届文津图书奖获奖图书

    第三届“水木书榜·清华学生喜爱的十本好书”之一

    奥巴马、比尔·盖茨、扎克伯格、贾雷德·戴蒙德、罗振宇、陈嘉映等高度赞扬

    一、以色列新锐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代表作

    本书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是牛津大学历史学博士,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历史系教授。作为一名学者尤瓦尔精通世界史、中世纪史与军事史,不过现在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历史问题上。随着关注点的扩大,他的学识也更加广博,除了历史,哲学、人类学、生态学、基因学等各种学科的理念他也能信手拈来。尤瓦尔颇具新意而又耐人寻味的研究使其成为令人瞩目的新锐历史学家、影响力惊人的历史作家。

    二、一部宏大的、突破性的人类简史,讲清“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三大基本问题,理清了影响人类发展的重大脉络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是我们经常需要面对的三大基本问题,如今,面对基因科技和人工智能两大科技进展带来的挑战,我们到了需要重新讨论和定义“人类”这个物种的时候了。我们人类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还是无以伦比的智慧动物吗?时代要进入后人类时代了吗?如果这个后人类时代必然来临,我们人类怎么办?《人类简史》带着新的问题,用新的思维,打破学科界限和过去的思维局限,重新梳理人类历史,提出新的解释,理清了影响人类发展的重大脉络。

    三、 摒弃“人类中心论”“西方中心论”“民族国家中心论”等传统历史理论框架和写作思路,从全新的视角观察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以人为本的世界,一个以人类为中心和崇拜对象的世界。人成了万物的尺度,我们早已不把自己当成动物看待了,对其他物种而言,我们是神一样的存在。《人类简史》勇敢地抛开潜意识里的固有观念,将我们对自身的既有认识全部归零,将人类彻底还原成动物的一种,然后在“太空间谍卫星的高度”上还原人类一路走来的真实状况,看到与之前截然不同的地球变迁和人类历史发展新图景。

    四、打破学科边界,融合多学科多领域知识,在知识日益碎片化的时代,为读者提供统合性知识,讲清楚地球和人类自己的完整故事

    本书融合了考古学、生物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前沿知识,将科学和历史编织在一起,综合各领域知识全面阐述地球上智人的发展历程,为我们讲述地球和人类自己的完整故事。

    五、打通时间线,重新定义时间和历史,在一个更大的时间尺度里重新审视人类自身,审视我们周围的世界

    历史学本身就是关于时间的学问,时间尺度决定了我们的视野宽度,用什么样的时间尺度,就决定我们可能看得多远。以往历史研究一般以500年、1000年或5000年为时间尺度,易落入西方中心论、民族国家中心论的窠臼,尤瓦尔·赫拉利大胆地将时间推回到大约135亿年前宇宙大爆炸那一刻,从全部时间的起点开始讲起,一直讲到今天,再讲到未来,这就是《人类简史》使用的时间尺度,彻底打通了时间线,重新定义了时间和历史,让我们得以在一个更大的时间尺度里重新审视人类自身,审视我们周围的世界

    六、兼具思想性和易读性,引发广泛热议的经典历史通俗读物

    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本人博学多识,他不仅会写些学术性较强的著作,也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众讲述他眼中的世界史。《人类简史》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以新颖的思想和通俗的语言冲击着当代历史界,引发多国版权大战,获得奥巴马、比尔·盖茨、扎克伯格、贾雷德·戴蒙德、罗振宇、陈嘉映、姬十三等高度赞扬,吸引着越来越多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读者,从学生、学者到科技达人、政商精英,越来越多的人翻阅此书。

    --------------------------

    【精彩评论】

    这本书十分有趣并令人兴奋…作者告诉我们人类是怎样在地球上生存的,农业以及科学存在的时间是如此之短以至于我们不应该将之视为理所当然。

    ——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第44任美国总统)

    我会把这本书推荐给所有对人类历史感兴趣的读者,你会发现这本书令你难以撒手。

    ——比尔·盖茨(美国微软公司联合创始人)

    本书是一部有关人类文明的宏大历史叙述——人类如何从早期的狩猎-采集者起步,直到当代社会和经济如何组织。上次我们读了伊本•赫勒敦的《历史绪论》,那是14世纪知识分子看待世界历史的角度,现在我们要读的这本《人类简史》则是对很多相似问题的当代阐释。我非常期待了解这些别开生面的见解。

    ——马克·扎克伯格(Facebook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2015年如果要推荐一本书,我就推荐这本。《人类简史》跳出了人类中心主义的圈子,从更广的视野阐述了人类从一个普通物种的智人,通过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和科学革命,一步步走到今天无以伦比的统治地位。它让我们以一种新的视角审视我们人类自己,审视我们地球。

    ——林建华(北京大学校长)

    我拿起这本《人类简史》立刻“着道”了——拿起了就放不下,几乎一口气读完。吸引力主要来自作者才思的旷达敏捷,还有译者文笔的生动晓畅,而书中屡屡提及中国的相关史实,也能让人感到一种说不出的亲切,好像自己也被融入其中,读来欲罢不能。

    ——高毅(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我在节目里多次推荐过《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它对我启发最大的地方是捅破了一层窗户纸。它说人类最根本的能力是想象和虚构的能力,然后人们在这个不靠谱的基础上展开了合作,这才是我们这个物种真正有力量的地方。

    ——罗振宇(罗辑思维、得到APP创始人)

    《人类简史》的目的不是传授人类考古学的所有研究成果,而是提供一种看历史的视角,一种全局的观点。当你不再执着于科学、政治或宗教等某一个领域的发展过程,而是关注人类社会的整体演变,观察这些领域之间的相互作用,你会感到你脑海中零碎的历史知识忽然像拼图一样各就各位,构成一幅宏大的图景,这样的视角非常新鲜。

    ——姬十三(果壳网CEO、科学松鼠会创始人)

    这部人类史不强调历史细节,而是从人性的角度对人类如何到今天进行了深入思考,引入了许多基因历史研究成果,对人类社会构成的理解和分析,对人的生活习性和文化的理解都有独到角度。对于我们不简单化地理解和思考人性大有裨益。

    ——张颐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作者从7万年前智人的出现写起,写道我们这个世纪,还写了几行对未来的预想,中文不过400页,利用了生物学、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等等好多领域的知识,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陈嘉映(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的视角和结论,非常有趣。不像我们所熟知的国家史、年代史或人物史。有点偏哲学和思想层面。

    ——傅盛(猎豹移动CEO、紫牛基金创始人)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为什么能够在国际畅销书榜上爆冲?原因很简单,它处理的是历史的大问题、现代世界的大问题,而且,它的写作风格是刻骨铭心的生动。你会爱上它!

    ——贾雷德·戴蒙德(普利策奖得主、《枪炮、病菌与钢铁》作者)

    这是此类大历史中很好的一本:规模宏大但绝非泛泛而谈;具有时代性又不花哨,观念惊世骇俗但绝不是个简单的反对者。每个人都能在书里找到一部分和另外的人开始讨论,但是弄清楚是哪部分、为什么,对我们都有好处。

    ——斯蒂文·刚尼(牛津大学历史学院院长)

  • 文明之光

    作者:吴军

    吴军博士从对人类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却在过去被忽略的历史故事里,选择了有意思的几十个片段特写,以人文和科技、经济结合的视角,展现了一幅人类文明发展的宏大画卷。《文明之光》系列大致按照从地球诞生到近现代的顺序讲述了人类文明进程的各个阶段,每个章节相对独立,却又能有机的结合到一起全景式地展现了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的多样性。

    看完这个系列,读者朋友可以体会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社会虽然不断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但人类总是会有办法解决它们,我们要成为一个“理性乐观派”;其次是能够认识到普通人对文明发展的贡献,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贡献者。

  • 清朝穿越指南

    作者:橘玄雅

    清朝到底是个什么样?

    作为离今天最近的封建王朝,清朝可谓是人们最熟悉的朝代——果真如此吗?泛滥的网络清穿文、屏幕上层出不穷的清宫剧,它们所打造出来的清朝概念,真的符合历史真相吗?

    且看本书为您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清代人的生活。本书以清代中期社会生活形态为核心(兼及初期和晚期的变化),以首都北京城为代表,以宫廷宗室、中上层贵族、世家生活情态为主要介绍对象,内容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怎么看户籍、怎么说话、怎么称呼别人、怎么吃喝玩乐、怎么买房、怎么招工、穿什么衣服、出行坐什么;宫里什么样,世家怎么样,怎么选秀怎么出嫁怎么长守家宅……尤其专注于扫除一直以来民间想象中的概念误区,从史料出发,以极尽可能的严谨态度,用轻松活跃的语言,从时尚新鲜的角度,还原一个没有还珠格格也没有甄嬛,和珅并不胖四爷也没那么多情的真·清朝。

    赶紧看吧,不然真穿了怎么办?!

    编辑推荐

    战国的厨房里出现了辣椒。

    汉末的士人悠闲地品茶。

    唐代的后宫里坐着“皇贵妃”。

    宋代的官员们满口“大人”。

    这些场景陌生吗?一点都不。近年来的古装影视剧和古代背景的文学创作中,这些乱象比比皆是。咱不是说非得让娱乐也摆出一是一二是二的严肃面孔来,只是由此可见,现代人对古代的了解到底有多浅薄。

    也有人说了,在现代人的脑袋里,古代就是有辫子的清代和束发的清代——就是说,今人对于古代社会的很多想象,都是以清代为底本的。这说法有点儿意思,但其实也并不准确,因为今人脑子里的清代,那也不是真正的清代啊!

    或者不如说,正是在这个看似最熟悉、实则极陌生的朝代身上,存在着最大量的民间误解。

    关于清代,到底有多少误区?来,咱们掰着指头数一数:

    正黄旗一定是皇族?NO!旗籍在上三旗的皇族可少可少了。

    皇族=王爷贝勒?NO!有爵位的宗室可谓“百里挑一”。

    哀家、本宫?NO!这些叫法都不见记载。

    宫女和太监搞对食?NO!在清代这是不可以的。

    令妃戴着大拉翅?NO!大拉翅要到清末才有。

    姓XXX的都是一家子?NO!黄磊和黄渤是一家吗?

    门匾上写着“XX府”?NO!这种习惯到民国才有。

    庶女嫁得差?NO!嫡庶(子女)婚嫁基本没差别。

    小妾斗正室?NO!这……完全没有可比性啊。

    贵族重养生,爱吃素?NO!(除了斋戒)吃素才跌份呢。

    ……

    以上种种,不胜枚举。对于这个离今天最近的古代王朝,其实我们对她的很多了解,也是似是而非。

    那不如来读书吧。看看这些从传世文献、考古文物和学者研究中发掘、整理好的文章,拨开误解的迷雾,依稀窥见她真实的模样,不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吗?

    媒体评论

    热爱清穿的娘娘小主们可找到组织啦——当然这是玩笑话。一段时间以来,以清朝为历史背景的文艺作品确实热度很高,可惜其中充斥着大量史实、社会生活常识错误,还有些出品方利用传播话语权,对公众形成误导。只图一乐儿的那也没什么,如果有愿意较真、愿意了解靠谱史实的非专业受众,就会很需要这样的“历史科普类书籍”。我们传播的知识来源于传世文献、考古文物和专业人士研究成果,在表达方式上力争做到浅显易懂好看有趣。很希望这个“穿越指南系列”能有更多作品加入,在专业研究和通俗大众文化之间搭起更通畅的桥梁。毕竟“思想文化是一块阵地,我们不去占领,别人就会去占领”,这是名言,也是真理。

    ——森林鹿(《唐朝穿越指南》《唐朝定居指南》的作者)

    像VR一样身临其境的清代社会重建,栩栩如生,钜细靡遗,功夫全在细节之内。

    ——马伯庸

  • 哥伦布大交换

    作者:[美] 艾尔弗雷德·W. 克罗斯比

    ★ 世界环境史的开拓者、美国历史学家、经典名著《生态帝国主义》作者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的重要代表作品,开启生态环境史新领域,重新解读人类历史,自此“哥伦布大交换”成为经典术语;启发贾雷德·戴蒙德名作《枪炮、病菌与钢铁》、查尔斯·曼恩名作《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和《1491:前哥伦布时代美洲启示录》的活水源头,影响一代又一代读者的世界历史认知;★以生态史视角解读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所带来的世界性改变:植物与动物的物种交换、病毒细菌的交叉感染,以及新旧大陆对彼此文化上造成的多元冲击等等,详细阐释这一历史重大事件及其影响,并最终令“哥伦布大交换”这一经典术语成为几代读者的共识;大量而丰富的历史案例,独特又富有感情的生态新视角,铸就生态环境史与历史学的双料经典;★美国环境史大家约翰·麦克尼尔、美国人类学家奥托·冯·梅灵,国内环境史专家包茂红、梅雪芹、侯深等多位学者推荐了本书。

    1492年10 月12日清晨,意大利探险家哥伦布乘“圣玛利亚”号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陆,东西两个半球就此遭遇。

    这是欧亚大陆与美洲大陆的首次相遇,也是旧世界与新世界的首次相遇。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所带来的世界性改变,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人类历史不仅在政治、经济、思想观念等领域发生重大改变,在生态环境史上,它更象征了一个重大时刻的开启:旧大陆和新大陆的植物(马铃薯、玉米)、动物(马、牛)、病菌(梅毒、天花、麻疹)都发生着交流与互换,极大地改变了此后的世界进程。哥伦布远航引发的生态变迁是奠定当代世界格局的重要一环,正如作者克罗斯比所说:“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生命,从此彻底并永远地改变了。”

    1972年,这部引领史学思潮的经典之作在历经重重波折之后终获出版,“哥伦布大交换”从此成为经典术语,开启了生态环境史这一全新研究领域,深远影响了世界历史研究的方向。40多年来,它为一代又一代读者耳熟能详,成为我们了解500年来人类历史的佳作。

  • 巧克力

    作者:[美]索菲·D. 科 / [美]麦克·D. 科

    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食物之一——巧克力的权威指南。从植物学、考古学和烹饪历史等多角度,呈现给读者一个完整、准确的巧克力的历史。

    ★★★ ★★★

    本书从可可树的起源谈起,一直叙述到如今大规模生产的巧克力糖果,还有昂贵的精品巧克力……不仅是巧克力爱好者,凡是喜欢在生动的历史中探寻蛛丝马迹的读者,都会在阅读此书的过程中获得无穷乐趣。——《美食家》

    一场阅读盛宴。——《纽约书评》

    全书从头到尾都充满趣味。——《华盛顿邮报》

    书中的故事会让任何喜爱巧克力的读者欲罢不能。——《洛杉矶时报》

    本书从奥梅克时代讲到如今的神的食物,行文优雅、注释清晰、讲解透彻。——《巧克力》

  • 一万年的爆发

    作者:[美]格雷戈里·柯克伦(Gregory Cochran) / [美]亨利·哈本丁(Henry Harpending)

    【内容简介】

    “物竞天择”仍然在影响着我们,不过这个“天”不单单是自然,还有我们自己创造的文明。

    在过去一百年间大部分时候,社会科学的共识就是人类演化很久以前就停止了。按照最新的版本,演化在大约五万年前人类开始扩张并走出非洲前就已经停止。这意味着世界各地人类的头脑都该是一样的,即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致性”。这要是真的就好了。可惜,如果演化在那时就已经停止,那么世界各地人类的体质也应该是一样的,但事实明显不是这样。

    共识可能是错的,人类演化一直在持续,很难想象还有别的解释。如果这都是真的,由于10000年前的农业革命,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发生剧烈变化,有赖于农业革命的成果,人类文明得以发展和分化,不同的生存状态成为人类加速演化的契机。时至今日,我们正在经历一场不亚于农业革命的信息革命,新的契机已经出现,人类又将面对怎样的未来?

    --------------

    见识丛书(见识城邦出品):

    《时间地图:大历史,130亿年前至今》 [美]大卫•克里斯蒂安

    《太阳底下的新鲜事:20世纪人与环境的全球互动》 [美]约翰•R. 麦克尼尔

    《革命的年代:1789-1848》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资本的年代:1848-1875》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帝国的年代:1875-1914》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极端的年代:1914-1991》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守夜人的钟声:我们时代的危机和出路》 [美]丽贝卡•D•科斯塔

    《1913,一战前的世界》 [英]查尔斯•埃默森

    《文明史:人类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法]费尔南•布罗代尔

    《基因传:众生之源》[美]悉达多•穆克吉

    《一万年的爆发:文明如何加速人类进化》 [美]格雷戈里•柯克伦 等

    《瘟疫与人》 [美]威廉•麦克尼尔

    《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 [美]威廉•麦克尼尔

    《犹太文明:比较视野下的犹太历史》 [以色列]S.N.艾森斯塔特

    《奥斯曼帝国的终结:战争、革命和现代中东的诞生》 [美] 西恩•麦克米金

    《从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1500年至今》 [美]雅克•巴尔赞

    《科学的发明:科学革命新史》 [美]戴维•伍顿

    《竞逐富强:公元1000年以来的技术、军事与社会》 [美]威廉•麦克尼尔

    《无义之战:太平洋战争中的种族与权力》 [美]约翰•W•道尔

    《审问欧洲:二战时期的合作、抵抗与报复》 [美]伊斯塔万•迪克

    《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 [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

    ……未完待续……

    ----------------------

    【编辑推荐】

    1、进化从未停止,竞争永不止息。

    “物竞天择”仍然在影响着我们,不过这个“天”不单单是自然,还有我们自己创造的文明。根据有差异的文明和社会形态,人类在细微层面还在继续分化。

    2、一部面向未来的现实指导。

    如果一万年前的农业文明兴起加速了人类进化,那么今天的人们面对工业革命、信息革命造就的世界,人类进化又将走向何处?带来对进化的最前沿理解,不得不看。

    3、装帧设计别具一格。

    见识丛书封面装帧皆为黑白双色,经典而独特。

    封面用纸采用国际FSC环保认证的特种凯斯棉,内文纸为72克月白纯质,

    精装圆脊,再加上内封独特的压纹工艺,为读者呈现浑然天成的阅读体验。

    -------------

    【评论】

    人类的进化在五万年前人类从非洲出现时,达到人类心灵上的一致性后就停下脚步了吗?两位最近为生物史添砖加瓦的作者告诉我们:别傻了!在清晰理想又犹如散文般的语言中,的散文的支持下,柯克伦和哈本丁为我们物种的历史增添了一个生物学的层面,把“只有文化”的人类学送进了坟墓另一个钉子钉入了'文化'人类学'的棺材盖里。

    ——德比希尔,《素数之恋—— 黎曼和数学中最大的未解之谜》

    《一万年的爆发》为科学家和历史学家提供了一个新的有力的未来研究的方向,并为公众提供了一个更好地解释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布鲁斯•查尔顿,英国白金汉大学理论医学教授

    多年来,人类遗传学家一直试图揭示人类进化的图景。但现在,科克伦和哈本丁用他们的著作“快进”了这种讨论。

    ——约翰•霍克斯,《人类进化》

    一个种有趣的理论,虽然针对的是“人类都是一样的”这个主张,但没有一点民族或种族的歧视。

    ——《书单杂志》(Booklist)

    在这本书中有很多建议……而且他们提出的观点很值得我们深思……很显然,这个充满活力,信息丰富的文本并不不是要构筑一个假象,而是引发我们的思考、辩论,甚至可能是震惊。

    ——《出版者周刊》(Publishers Weekly)

    任何想要了解人类起源和人类未来的人都必须认真对待《一万年的爆发》中的挑衅性思想。

    ——《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

    即使仅仅是关于种群遗传学和进化生物学,《一万年的爆发》就显得足够重要了,但是科克伦和哈本丁的著作显然超出了这个范围。 这本书是一部新的历史、生物史,而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史前时代研究。

    ——《种子杂志》(Seed)

    作者提供的证据构建了一个有说服力的理论,即在可知的历史中自然选择对我们有强烈的作用,并且这种作用直到今天还在持续。

    ——《新科学家》(New Scientist)

  • 大历史

    作者:[美] 大卫·克里斯蒂安 / 辛西娅·斯托克斯·布朗 / 克雷格·本杰明

    现代、科学的起源故事,打破地域、种族界限的历史

    国际大历史学会创会主席、世界史学会会长联袂编写

    “微软之父”比尔·盖茨倾情推荐

    ……………

    ※编辑推荐※

    ☆ 现代、科学的起源故事

    ☆ 打破地域、种族界限的历史

    ☆ 改变了比尔·盖茨的思考方式

    ☆ 这是一个现代、科学的起源故事,讲 述我们周遭的一切是如何形成的。

    ☆ 这是打破地域、国家、民族、种族、宗教界限的 普遍性历史,作者总结出138亿年历史演进中的八大突破,称其为八大“门槛”。

    ☆ 它交叉融合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 它在20多年教学实践、听取全球500余所高中及大学师生反馈基础上撰写而成。

    ☆ 国际大历史学会创会主席、世界史学会会长联袂编写,“微软之父”比尔·盖茨倾情推荐

    ……………

    ※内容简介※

    《大历史》所考察的不仅仅是人类的过去,还包括地球的过去,乃至宇宙的过去。阅读本书,读者将会追溯一段始于138亿年前的历史,这段历史以大爆炸和宇宙出现为开端。大历史包含了宇宙学、地球与生命科学、人文历史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并将它们融合为一种单一的、具有普遍性的历史叙述,对宇宙以及我们在其中的位置做出了尽可能科学、全面的介绍。

    ……………

    ※名人推荐※

    “大历史将自然史与人类史结合为一种单一、宏大且易懂的叙述。这是一项伟大的成就,可以与牛顿在17世纪以统一的运动规律将天与地结合起来的方式相媲美,它取得了近似达尔文在19世纪以一套进化理论将人类与其他生命形式统一起来的成就。大历史是世界史许多目标的自然延伸。”

    ——威廉·麦克尼尔,前美国历史学会主席、美国世界史学会主席

    “大历史能做的,是向我们展示我们自身的复杂性和脆弱性,以及我们面临的危机;它同时也向我们展现我们拥有集体学习的力量。我希望遍布全球的下一代都能够了解大历史,并通过大历史了解他们所面临的挑战及机遇,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这一群人要为全世界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建立一个免费的大历史在线教学纲要。”

    ——大卫·克里斯蒂安,国际大历史学会创会主席

    “大卫·克里斯蒂安真的打动了我。这个家伙将各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融合,铸造了一个单一的框架。真希望我年轻的时候就能学到大历史,因为它能为我提供一种思考学校作业和阅读的全新方式。它在非常有趣的历史语境中讲述科学,它做到了这一点,并且解释了如何将科学应用到大量当下议题之中。”

    ——比尔·盖茨,“微软之父”

  • 简明大历史

    作者:[英] 伊恩·克夫顿 / [英] 杰里米·布莱克

    这是一本比尔•盖茨“大历史”计划的普及书本解读,由《吉尼斯百科全书》主编及英国高等学府研究团队倾力创作的极简大历史百科。

    ·

    138亿年前,宇宙诞生于一场爆炸。6亿年前,多细胞生物出现在浩瀚的海洋中。20万年前,智人已经开始在非洲大陆上行走。公元前5500年,苏美尔文明闪耀在世界中央。1450年,欧洲在世界舞台上第一次发出自己的声音。20世纪初,世界变革——繁华的城市建起,越来越多的机器产生,全球人口激增,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然而,在这个不安分的星球上生存的不安分的我们,却从未停止思考——我们从哪儿来?如今在哪儿?要到哪儿去?

    ·

    从宇宙大爆炸到21世纪,每一次突破都意味着某种全新事物的诞生。这本书以大历史的学习方法,打破历史、天文、物理、生物和经济学等学科领域的壁垒,精简地展现了宇宙、生命、文明社会诞生的过程,构建了一个没有学科界限的宏观历史框架,帮助我们清晰了解自宇宙大爆炸起每个时间节点发生的重大事件。它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定位人类在浩瀚宇宙的时间线中,身处何处的漫游指南。

    ·

    对于那些喜欢大历史或者新涉足大历史领域的初学者来说,这是一本精(精确)、简(简单)、速(快速)的大历史入门指南,更是一本结构清晰、信息丰富的实用类学习用书。无论何时何地,你想了解万年前、亿年前的宇宙和生命发生了什么,就请翻开这本书,跟随书中精心梳理的时间线,一起穿梭于历史的洪流中。

  • Origin Story

    作者:David Christian

    Review

    "I have long been a fan of David Christian. In Origin Story, he elegantly weaves evidence and insights from many scientific and historical disciplines into a single, accessible historical narrative."

    ―Bill Gates

    "In Origin Story, David Christian has found a spectacular way to use history to put order in the entire set of our knowledge about the world. This is a wonderful achievement."

    ―Carlo Rovelli, author of Seven Brief Lessons on Physics and The Order of Time

    "A remarkable book that puts us self-important humans in our proper place in the cosmos, yet also explains why the story of human culture and knowledge -- what Christian calls collective learning -- matters for understanding our present world and shaping its future."―Merry Wiesner-Hanks, President of the World History Association

    "David Christian is not one for half measures. Origin Story is a majestic distillation of our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birt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universe, of the solar system, of the oceans, of mountains and minerals, of all life on earth and of the driving dynamics of human culture and achievement. All of this in just over 300 pages of captivating prose that weaves together innumerable insights from dozens of disciplines in the sciences, arts and humanities. With fascinating ideas on every page and the page turning energy of a good thriller, this is a landmark work that comes at a time when it has never been more important for humanity as a whole to have a clearer, more informed understanding of our place on earth and of the earth's place in the cosmos."―Sir Ken Robinson, author of The Element

  • 地图中的历史

    作者:[英] 约翰·O.E.克拉克

    《地图中的历史》以地图为媒介讲述世界历史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泥版雕刻到如今的卫星投影,从音乐宇宙说到大航海时代,从亚特兰蒂斯到中土世界,《地图中的历史》以地图为媒介讲述世界历史的发展历程,每一幅地图背后都藏有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地图中的历史》精心收集了58幅最具代表性的世界著名地图,遍及天文、海洋、地质地貌、军事等领域,配上丰富的精美彩色插图,向你讲述地图背后跌宕起伏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