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科普

  • 自由的遗产

    作者:雅卡尔

    漫长的生物进化史上,只有人这个物种突破了遗传的枷锁和环境的束缚,赢得了自我赋予能力的自由.作者从种群遗传学的角度展示了这一复杂的演变过程.他所忧虑的是,人是否有相应的能力承受这种自由.雅卡尔犀利的识见穿透了文化时空的界限,为我们思考自身所处的年代困境提供了借鉴。
  • 宇宙的最后三分钟

    作者:[澳] 保罗·戴维斯

    随着大爆炸理论逐渐被大众和科学界所充分接受,人们越来越注重宇宙未来的研究。我们现在已有了宇宙如何诞生的很好的概念,但宇宙将如何结束呢?它最终的命运又将如何呢?宇宙是否会以爆炸或抽搐的形式终其一生,或甚至永久消失?那时,人类又将如何?人类或其后裔——无论是机器人还是人类自己——能否幸免于难而永复存在? 本书根据一些著名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描述。本书的文字简洁、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这是一本非常精彩的科普读物。
  • 存在之轻

    作者:(美) 维尔切克

    《存在之轻:质量以太和力的统一性》内容简介:几乎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对自然界最深层次实在的理解在过去的四分之一世纪里已经有了重大改变、现在我们己非常接近于长期寻求的突破:自然界基本力的大统一。作为一位深受欢迎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弗兰克维尔切克一直在这片新天地的舞台上扮演主角。通过超越旧的物质和空间观念,他诠释了一个全新的发现:物质是由几乎无重量的单元构造的。纯能量是质量的最终之源,维尔切克把这个发现称为“存在之轻”但他向我们展示的远不止这些、空间绝不是单纯的容器,不是空无一物和被动的它是一种动态的网格——一种现代意义上的以太,网格要比任何“基本”粒子更基本;其自发活动产生并消灭着粒子这种对物质和“虚空”的新认识解释了引力为什么那么微弱,并使自然界所有力的大统一图像变得格外清晰。 《存在之轻》是探索这些革命性概念的意义的第一本著作维尔切克向我们展示了迷人宇宙的全新图像,并憧憬了基础物理学新的黃金时代。
  • 科学是魔法吗

    作者:(英)布赖恩·里德雷

    有科学,那是后来的事儿。从宗教到科学,无疑,是人类精神的一次巨大飞跃。但是,谁又能说科学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宗教呢?当大众对“科学至上”越来越顶礼膜拜时,科学家们却越来越感到狂飙背后的困境与疑惑。上帝掷骰子了吗?上帝之手到底存在吗?在这样的问题面前,似乎走了很远的科学,却像是在原地踏步。那么,科学究竟是什么?或许只有在科学之外寻找答案。本书涉及了艺术、魔法、音乐、心灵等诸方面,它们像一面面镜子,我们由此观得科学的镜像,也看到了“无限”背后的“有限”。
  • 人类思想的主要观点(上中下)

    作者:麦克利什 编

    《人类思想的主要观点》是人类智慧的精华。本书作者组织世界上35位不同学科的知名学者和专家结集介绍人类思想史上的主要观点,准确解释人类历史上最有影响的重要概念。全书共有2500个词条。从早期人类文明到当代计算机技术的最新领域都有诠释。诸多词条展现了各历史时期著名学者的不同学术观点。本书几乎涵盖人类文明的所有领域——历史、政治、经济、科学、宗教、哲学、社会学及文学艺术,各种思想越穿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是一本具有重要价值的工具书。
  • 失落的奥义

    作者:陶淘

    《失落的奥义:揭开人类世界核心机密的真相》内容大都源自正统学术界所承认的各种经典文献和学术杂志,比如《自然》、《科学》、《柳叶刀》等。2010年1月,埃及考古学家高调宣布其重大发现:胡夫金字塔的建造者只有区区一万人。现代人眼中被称为“科学”和“历史”的某些“常识”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所谓的“常识”极有可能被彻底推翻和重建。究竟是现代人所接受的科学和历史出现了系统漏洞。还是科学家在解读相关历史时根本就犯下了不可原谅的致命失误?……
  • 《生活大爆炸》粉丝升级手册

    作者:(美)威廉姆·艾云 (William I

    无论你是美剧粉还是希望在无聊生活中寻找新鲜事的梦想家,《<生活大爆炸>粉丝升级手册:聪明也性感,哲学也很酷》都非常适合你。《生活大爆炸》这部美国情景喜剧自开播以来已迅速占领了“年轻人”的生活,本书就是一部“生活大爆炸学”的专著,书中用一种幽默又专业的态度为各位粉丝们剖析了主人公们的生活哲学,比如,亚里士多德式的生活、生活中的科学主义、语言的应用以及最为重要的理工科宅男乐趣多。
  • 剑桥五重奏——机器能思考吗?

    作者:卡斯蒂

    在《剑桥五重奏》一书中,卡斯蒂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和堆积半个世纪以来有关思维机器(thinking machine)实验的事实与结果,而是以一个数学家的丰富想象力虚构了一次特别的晚宴。晚宴发生在1949年的春夏之交,地点是剑桥大学基督学院的一间房子——也就是本书主人公之一、晚宴的主人、小说家兼物理学家C.P.斯诺以前在剑桥大学基督学院担任教师时的住所。应邀出席晚宴的有最早提出计算机可以复制人类思维过程的著名数学家阿兰·图灵、语言哲学家路德维格·维特根斯坦和量子物理学家欧文·薛定谔以及遗传学家J.B.S.霍尔丹。即便是以今天的科学与文化眼光来看,这五位仍是世界级的科学和文化名人,甚至是巨人。品尝着美味佳肴,五位思想家围绕着“机器能思考吗”这一论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探讨,洋洋洒洒,畅所欲言,从机器和人脑的结构关系到机器对人类思维的模拟,从机器能否理解其自身的操作语义到为了模拟人类思维机器是否应该具备人类语言,以及机器如何学习语言,还有思维机器的社会性问题,如个性、认同性以及与思维机器相关的文化形态和社会规范等等。言之所及无不令人耳目一新。
  • 视读逻辑学

    作者:丹.克莱恩

    《视读逻辑学》向您揭示了逻辑系统中的异议和局限性,以及逻辑学领域目前的发展情况。要想深入理解逻辑学法,此书固然不能取代教科书的作用,但是,遥想了解逻辑术语和逻辑观点,无论您视一般读者还是学习哲学或理科的学生,《视读逻辑学》都是一部难得而又必不可少的读物。逻辑学是西方文化发展的主轴,涉及哲学,科学和法律,因而体系复杂。然而,尽管逻辑学的重要性已被广泛认可,但由于对专业术语和数学符号的大量使用,因此许多人对逻辑仍然很陌生,正如从未拆封的缄一样。 别再犹豫了,赶快打开封缄,认识这门重要学科吧!
  • The Beginning of Infinity

    作者:David Deutsch

    This is a bold and all-embracing exploration of the nature and progress of knowledge from one of today's great thinkers. Throughout history, mankind has struggled to understand life's mysteries, from the mundane to the seemingly miraculous. In this important new book, David Deutsch, an award-winning pioneer in the field of quantum computation, argues that explanations have a fundamental place in the universe. They have unlimited scope and power to cause change, and the quest to improve them is the basic regulating principle not only of science but of all successful human endeavor. This stream of ever improving explanations has infinite reach, according to Deutsch: we are subject only to the laws of physics, and they impose no upper boundary to what we can eventually understand, control, and achieve. In his previous book, "The Fabric of Reality", Deutsch describes the four deepest strands of existing knowledge - the theories of evolution, quantum physics, knowledge, and computation-arguing jointly they reveal a unified fabric of reality. In this new book, he applies that worldview to a wide range of issues and unsolved problems, from creativity and free will to the origin and future of the human species. Filled with startling new conclusions about human choice, optimism, scientific explanation, and the evolution of culture, "The Beginning of Infinity" is a groundbreaking book that will become a classic of its kind.
  • 神圣几何: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宇宙法则

    作者:[英] 艾伦·布朗

    《神圣几何: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宇宙法则》通过对几何学从古到今的研究,追溯世界的起源,探索几何学、宇宙、自然与人类的千丝万缕。神圣又神秘的几何学,揭示了西方的创世故事及其丰富的人文哲学思想。全书配有大量瑰丽的彩绘几何图,覆盖古今历史经典的图形图案及数字。充分展现了几何庄严的美和宇宙间神秘伟大的自然法则,体现宗教、哲学、神话、天文等不同领域博大精深的智慧。
  • 超越时空

    作者:[美] 加来道雄

    内容提要 当代物理学中一些非常重要而又艰深的思想, 往往因为难以形象浅显地解说而不易为公众所了 解。本书作者不畏艰辛,用很生动的方式向读者展 示了现代物理前沿之一――超空间理论――的来龙 去脉。全书15章分为4篇,分别述说了超空间的早 期历史,超空间理论可能通往爱因斯坦梦寐以求的 “物理学圣杯”――统一场论,从理论上探讨通过超 空间穿越时空的可能性,以及何时方能实际利用超 空间理论所具有的潜在威力。详尽而又如此通俗地 讲述这种理论,在本书之前尚未见先例。
  • 微漪之塘

    作者:欧文·拉兹洛

    --------------------------------------------------------------------------------   表面上纷繁复杂,五彩缤纷的世界在其内部有着各种微妙的相互关联,因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拉兹洛试图以此为基础建立一个雄心勃勃的大统一,乃至超大统一理论。附录有作者2000年最新研究成果《整体性探录正在显现的量子、宇宙、生命
  • 进化论与伦理学

    作者:[英] 赫胥黎

    《进化论与伦理学(全译本)(彩色插图·超值珍藏)(附 )》是一部为达尔文进化论广泛传播扫清道路的伟大著作!这是一部影响了维新思想家、辛亥志士和文化运动领袖的旷世奇书!康有为、梁启超、孙申山、陈独秀、鲁迅、毛泽东无一不受其惠泽! 然而,《进化论与伦理学》和《天演论》在根本旨趣上却完全相反—— 赫胥黎梦想一个更加“和谐”的英格兰,严复则梦想一个“强大”的中国, 赫胥黎梦想一个更加“仁慈”的社会,严复则梦想一个“尚武”的社会有机体!
  • Where Good Ideas Come From

    作者:Steven Johnson

    One of our most innovative, popular thinkers takes on-in exhilarating style-one of our key questions: Where do good ideas come from? With Where Good Ideas Come From , Steven Johnson pairs the insight of his bestselling Everything Bad Is Good for You and the dazzling erudition of The Ghost Map and The Invention of Air to address an urgent and universal question: What sparks the flash of brilliance? How does groundbreaking innovation happen? Answering in his infectious, culturally omnivorous style, using his fluency in fields from neurobiology to popular culture, Johnson provides the complete, exciting, and encouraging story of how we generate the ideas that push our careers, our lives, our society, and our culture forward. Beginning with Charles Darwin's first encounter with the teeming ecosystem of the coral reef and drawing connections to the intellectual hyperproductivity of modern megacities and to the instant success of YouTube, Johnson shows us that the question we need to ask is, What kind of environment fosters the development of good ideas? His answers are never less than revelatory, convincing, and inspiring as Johnson identifies the seven key principles to the genesis of such ideas, and traces them across time and disciplines. Most exhilarating is Johnson's conclusion that with today's tools and environment, radical innovation is extraordinarily accessible to those who know how to cultivate it. Where Good Ideas Come From is essential reading for anyone who wants to know how to come up with tomorrow's great ideas.
  • 现代物理学中的因果性与机遇

    作者:[美]D.玻姆

    此人在量子力学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作者的研究工作中,对物理理论的性质以及对那些能在现代科学发展水平上阐明自然现象的各种解释的性质、重新进行批判性审查的时机已经成熟了。他把经典物理学发展过程中普遍的机械论、一般场论和统计理论等观点一一相继出现的情况与量子物理学引入一套自己独有的新概念的情况进行了比较。他精辟而仔细地分析了机遇这个概念,并且指出,在我们知识增长的每一阶段,每当我们还没有觉察到我们正处在
  • 世界真的存在吗

    作者:王艳

    《世界真的存在吗》主要内容:应对全球变暖,人类最后的王牌是什么?世界是否存在,信息学最新的答案是什么?从猿到人,由猿变来的人又会变成什么?信仰给人力量,但它的生理机制是什么?《新发现》是一本具有全新理念、适合新世纪读者的大众科学杂志,是欧洲发行量及影响力最大的科学人文杂志。“新发现丛书”采撷《新发现》杂志的菁华,以与人类自身生存密切相关的科学话题作为主打内容,文笔清新活泼,在前沿性、权威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结合的基础上,力求激发读者的知性、灵感与想像力,成为读者茶余饭后的必要谈资。《世界真的存在吗》为其中一册,直击万物本源,宇宙真相,世界面临的最迫切问题和未来的方向。
  • 未来城

    作者:(美)詹姆斯・特拉菲尔

  • 论契合

    作者:爱德华.威尔逊

    尽管威尔逊因社会生物学之争而被搞得非常疲惫,但是他的步子并没有停下来,反而是越走越远,直至写成这部《论契合》。在《论契合》中,威尔逊放下任何遮掩,没有丝毫的羞涩,不做任何生物学中的铺垫,直面问题的核心。他明确而大胆地提出,不仅人类一些简单的社会行为,甚至人类的一些所谓“高等”的社会行为,都有其生物特型的基础。威尔逊延续他在《社会生物学》中的思路,只不过从生物学的角度更加全面地解释了社会科学、经济学、社会学、哲学、伦理学、美学、神学、文化人类等社会人文学科所面对的问题,并且给出了全新的解释。为了申明自己的立论,威尔逊不惜为许多自然科学家都不齿的还原论大唱赞歌,他的《论契合》一书的所有推论基本上都是建立在还原论的理念之上,这样毫无顾忌地倡导还原论在今天的科学界实在不多见。其实,威尔逊这样做并不令人费解,因为生物决定论与还原论从来就是一对孪生兄弟。为了抵抗来自社会科学和人文学者的攻击,威尔逊对于当今流行的后现代主义,如福柯的观点,几近攻击,甚至大加鞭挞,从而试图动摇批评者的知识基础。威尔逊的这种举动搏得了一些生命科学家的赞扬,却招致了很多社会科学家和人文学者的反对,他们认为威尔逊的做法是将自然科学简单的外延,缺乏坚实的依据和推理,因此,威尔逊的还原论做法被一些人视为粗鄙甚至粗暴,有人将威尔逊称为“不可救药的还原论者和生物决定论者。”
  • 无之书

    作者:John D. Barrow

    《无之书:万物由何而生》详细回顾了“无”这一概念的丰富内涵和历史沿革,从古代玛雅文明到伊斯兰艺术,从文艺复兴到莎士比亚,从牛顿到霍金,作者广征博引,娓娓道来,写就了一本通俗易懂而又妙趣横生的奇书。“无”是人类思想中一个玄秘深奥、难以捉摸而又不可或缺的重要概念。在哲学家看来,它就是虚空,是万物的起源;在文学家的手中,它产生了许多语义双关的俏皮话;而在科学家的世界里,它同样占据了显赫地位。从数学中的零到空集,从物理学中的以太到量子真空,从宇宙学中的大爆炸到暴胀宇宙,“无”始终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中心话题。无数例子证明,“无”是真实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