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科普

  • 整体性与隐缠序

    作者:戴维·玻姆

    作为当代卓越的量子物理学家与最为活跃的科学思想家,玻姆教授在本书中发展了一种量子理论,这理论把存在作为一个未破缺的整体(包括物质与精神)来处理。 作者从理论的科学背景出发,进而质疑语言在破碎性的哲学思维中所起的作用,并提出我们关于宇宙与实在的观念本身是这个未破缺整体中的一个发展着的部分。他引入了隐缠序的观念,即,任何相对独立要素的内部,都包含着一切要素(即存在总体)的总和,犹如一张折叠纸的接触点可以包含着纸展开时所展示的总图像的实质关系一样。隐缠序不仅可以对量子理论所隐含的物质新属性,而且对意识的能动性以及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给出了一致性的说明。 玻姆教授提出了一种合理而科学的理论来说明宇宙论和实在的本性,如我们所观察到的那样,其说明方式并不把被说明的对象跟(我们所经验的)意识割裂开来。本书文字清晰,无晦涩的专业术语。特别适合于对于物理学、哲学、心理学有兴趣以及从事意识与物质关系研究的读者们。 科林·威尔逊评价说:“玻姆是一位极度激励人心的思想家,无疑,这是一部具有头等意义的著作。当我发现一位具玻姆地位的物理学家来试图填补科学与意义哲学之间的鸿沟时,我特别感到兴奋。”
  • 客观知识

    作者:(英) 卡尔·波普尔

    《客观知识》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 Why Does the World Exist?

    作者:Jim Holt

    In this astonishing and profound work, an irreverent sleuth traces the riddle of existence from the ancient world to modern times. Whether framed philosophically as “Why is there a world rather than nothing at all?” or more colloquially as “But, Mommy, who made God?” the metaphysical mystery about how we came into existence remains the most fractious and fascinating question of all time. Following in the footsteps of Christopher Hitchens, Roger Penrose, and even Stephen Hawking, Jim Holt emerges with an engrossing narrative that traces our latest efforts to grasp the origins of the universe. As he takes on the role of cosmological detective, the brilliant yet slyly humorous Holt contends that we might have been too narrow in limiting our suspects to God vs. the Big Bang. Whether interviewing a cranky Oxford philosopher, a Physics Nobel Laureate, or a French Buddhist monk, Holt pursues unexplored and often bizarre angles to this cosmic puzzle. The result is a brilliant synthesis of cosmology, mathematics, and physics—one that propels his own work to the level of philosophy itself.
  • 尼耳斯·玻尔哲学文选

    作者:[丹麦] N. 玻尔

    《尼耳斯•玻尔哲学文选》基本上涵盖了玻尔一生所撰的哲学论文,其大多数都是根据在各种场合下发表的演讲修订而成。这些文章从立意到属稿到修改到最后问世,都有一些有趣的过程和转折。 玻尔哲学的中心思想就是“互补性”这一概念。后人把这种思想称为“互补原理”,但是玻尔本人很少用“原理”一词,他总是更谦虚地使用“互补性”和“互补关系”等说法。
  • 复杂性与后现代主义

    作者:(南非)保罗·西利亚斯

    本书的目标,是要从后现代,或者也许更精确地说是从后结构(post-struct ural)的视角来阐明复杂性概念。从这种视角获得的最明显的结论是,不存在总揽一切的、可忽略掉复杂系统中偶发性方面的复杂性理论。如果某事物的确是复杂的,就不可能从简单理论得到恰当的描述。关注复杂性,必须关注特定的复杂系统。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在非常基础的层面上,对复杂行为和复杂系统动力学的条件进行一般性说明。而且我还认为,可以对复杂系统进行建模。模型可以在计算上执行,并可能导致可以执行更复杂任务的机器。不过,模型本身将至少与被建模的系统同样复杂,因此不可能导致我们对于系统本身理解的任何简化。作为这种模型的一个例子,我广泛地使用了神经网络,即一种称作联结论的趋法。事实上本书通过指出神经网络的运行与德里达的语言工作的描述之间具有结构相似性,来理解后现代理论对于复杂性研究的意义。
  • 深奥的简洁

    作者:John Gribbin

    这个世界似乎相当复杂。尽管现代科技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仍必须时常提防突如其来的意外事件:随机发生的地震、毫无预警的股市震荡,以及常常会出现失误的天气预报。然而,生命本身似乎才是宇宙中最复杂的现象。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个世界?《深奥的简洁》是第一本涵盖了蝴蝶效应、盖娅理论,以及各种关于混沌与复杂概念的图书。在这本充满智慧和启发性的书中,科普大师葛瑞宾向我们说明:复杂,其实很简单;即使是看来完全随机的行为深处,也只是遵从简单的因果规律。 如同一幅充满禅意的图画,或一个破碎的形体,或蝴蝶翅膀的有趣图案,整个世界都建立于简单元素之上,经由互动与组织,造就出高度复杂的整体。而在一切深奥结构与和谐之下的简洁,才是我们存在的基石,从天气、地震、太阳系以及至今已知最复杂系统——地球生命的起源,葛瑞宾娓娓道出混沌与复杂如何和宇宙各个方面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并以相同的方式掌控了生命与银河等的演化,最后,他试着为“最困难的问题”——在地球之外,是否还有生命存在——提出解答。
  • 确定性的终结

    作者:[比] 伊利亚·普里戈金

    时间,我们存在的基本维度,令艺术家、哲学家和科学家为之陶醉。如今,普里戈金在这本书中向广大读者呈现的,是他与自然之经典描述的彻底决裂。他通过考察西方的时间观,引导我们经历一种奇妙的智力探险——从古希腊出发,经过牛顿轨道和确定性混沌,到达量子理论与“免费午餐”宇宙学统一表述的高度。这本分水岭式的著作表明,一种全新的科学与文化之自然法则诞生了。
  • 半知一解

    作者:孟云剑

    中国版《苏非的世界》,让哲学成为你与生俱来的思考工具!《半知一解》融知识、思考、探险、解密于一体,将从古希腊以及中国古代开始的艰深奥涩的哲学思想,化解成一个个意趣盎然的故事,既不是哲学的原味,又能让读者轻松将哲学思维化为强有力的分析思考能力。 哲学不是智者的专利,而是人人应该掌握的思维工具。这本书就像柏拉图的智慧园,会让每一个渴求知识的人,获得应有的快乐和智慧。 人能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柏拉图的智慧园中埋藏着什么秘密?为什么笛卡儿的怀疑才是不可怀疑的?时空扭曲、穿梭今生来世来自于哲学思维?谁能破解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 一个不寻常的假期,一座思维的迷宫,几个主人公陷入思维风暴中,从古希腊到存在主义,从苏格拉底到康德,从马克思到弗洛伊德,从庄子到曹雪芹等各位哲人、智者所思考的根本问题,一一在主人公面前展开。他们惟有运用天赋与思考,一起参与到先哲们的求索中,解开一个个神秘的谜团,一步步走进哲学的世界。在这里,思考成了惟一的游戏,也成了走出这个思维迷宫的惟一途径…… 康德说:思考的目的,不在于客观的知识,而在于客观知识领域中的一种自信。如果你读过此书后,能唤醒你的一些思考,能运用新的眼光看这个熟悉的世界——特别是你自己的世界,这就是本书的最大的收获。 哲学,讲得艰深,容易;讲得简易,难;讲得明白如话、妙趣横生,则是难上加难。用故事讲哲学,以童言说哲理,虽不乏先例,但本书堪称佳作,作者举重若轻的功力值得钦佩。愿读者在乐趣中思索哲学,在哲学中体会乐趣! ——邢滔滔副教授 北京大学 现在对中学生提倡研究性学习,其实就是强调学生自己培养思维能力。而哲学正是思维方法的基础。这本书就是让你掌握哲学的根本方法,举一反三,在学习、处世、思考、分析问题时加以应用。 ——贾鸿飞教师 北大附中
  • 哲学家在想什么

    作者:[英]朱立安·巴吉尼,杰里米·斯唐鲁姆

    在今天,进化竟味着什么?我们拥有自由意志吗?技术怎样改变了我们对生命的理解?上帝在哪里?艺术是有价值的吗?科学是否是一种新哲学?战争的道德性何在?语言是有意义的吗?自由是否是可能的? 这些仅仅是本书中涉及的部分问题。这本集子收入了对全世界顶尖的哲学家和知识分子的访谈。 访谈涵盖宽泛的主题,包括性、宗教、政治、语言、意识等,提供了当今伟大思想家的真知灼见。它们生动、平易、敏锐,直指今日世界至关重要的问题。
  • 数学与哲学

    作者:张景中

    《数学与哲学》是张景中院士献给数学爱好者的礼物,书中主要内容包括了“万物皆数”观点的破灭与再生、哪种几何才是真的、变量·无穷小·量的鬼魂、自然数有多少、罗素悖论引起的轩然大波、数是什么、是真的等。
  • Gödel, Escher, Bach

    作者:Douglas R. Hofstadte

    Twenty years after it topped the bestseller charts, Douglas R. Hofstadter's Gödel, Escher, Bach: An Eternal Golden Braid is still something of a marvel. Besides being a profound and entertaining meditation on human thought and creativity, this book looks at the surprising points of contact between the music of Bach, the artwork of Escher, and the mathematics of Gödel. It also looks at the prospects for computers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for mimicking human thought. For the general reader and the computer techie alike, this book still sets a standard for thinking about the future of computers and their relation to the way we think. Topics Covered: J.S. Bach, M.C. Escher, Kurt Gödel: biographical information and work,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history and theories, strange loops and tangled hierarchies, formal and informal systems, number theory, form in mathematics, figure and ground, consistency, completeness, Euclidean and non-Euclidean geometry, recursive structures, theories of meaning, propositional calculus, typographical number theory, Zen and mathematics, levels of description and computers; theory of mind: neurons, minds and thoughts; undecidability; self-reference and self-representation; Turing test for machine intelligence.
  • 自从有了哲学家

    作者:(德)药尔格·齐特劳

    德国记者药尔格·齐特劳的《自从有了哲学家》说明了一点,看看哲学家本身的故事可以不像读他们的著作那样费脑子,而对于哲学的认识,则可以通过哲学家的朋友、敌人和女人来入门。 《自从有了哲学家》收录了古往今来38位哲学家的花边故事,这些花边按照生平、朋友、敌人、女人、思想体系、特色以及他们对今天的影响7个关键词来检索,4000年里面一直板着面孔的哲学家们在这位德国记者的笔下忍俊不住了。 作者写作的7个关键词中,以敌人和女人两项最特别。对女人毫无兴趣的泰勒斯,当母亲催促他结婚时,他总是说“没有时间做这种事”,耶稣被评价为“在对待女性的问题上,只不过是一个没有想像力的大男子主义者”;黑格尔一生中最大的一个敌人是叔本华,他将黑格尔形容成“哲学的小丑”,叔本华则是把全世界当做他的敌人的,相比之下尼采同时代的敌人要少得多,不是因为尼采会做人,而是因为那个时代没有人关注他,也没有人批评他。 书中收录的两位中国哲学家是孔子和老子,作者的评价大胆而古怪,他认为凡是热爱生活的人都是孔子的敌人,而老子被评价为“世界历史上的第一位女权主义者”。 作者对哲学家们一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往往三言两语,对他们生活上的一些荒唐事、倒霉事和最后的死因倒是津津乐道。当药尔格·齐特劳把哲学家们当做“一群唯恐天下不乱的人”来写的时候,就别指望着他说出多少恭维话了。
  • 世界观

    作者:理查德·德威特 (Richard DeW

    作为一本科学历史哲学的入门书籍,《世界观》(第一版)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因为严谨认真的态度和阐述复杂深奥的概念的能力,这本著作的作者理查德德威特受到了高度的赞扬。这本著作的第二版进行了增补,但是仍然继续集中阐述关于世界观的基本概念问题——探讨从亚里士多德世界观到牛顿世界观的转变,思考和探索最新的科学发展尤其是相对论、量子理论、进化论对西方人的世界观的种种挑战。
  • 101个哲学问题

    作者:马丁·科恩

      英国人马丁·科恩所著的《101个哲学问题》,从表面上看,当然是本有趣的书。与其他的哲学入门书不同,它不是讲哲学是什么、哲学思考的范畴,不是一套一套的理论架构、也不是对几千年来世界各界著名哲学家理论的阐述,而是从生活中可能存在或已经存在以及哲学史上曾经提出的一些问题和命题(或曰"公案")进行分析,将作者自己与人类几千年来的思考融入其中,让读者从感受中得出自己的看法、认识或结论,因此,它不是枯燥的
  • 该不该把桥上的男人推下去

    作者:理查德·大卫·普雷希特

    《该不该把桥上的男人推下去》内容包括:桥下的火车即将撞上五个铁路工人,如果将桥上的胖男人推到轨道上,就可以阻止火车的前行。你会作出和30万人相同的选择吗?男人专情或者不忠,只是因为体内的催生素含量不同。你还会对背叛的爱人饱以老拳吗?高智商的生命有没有权力随意掳杀低智商生命?我能不能干掉一个人见人厌的有钱姑妈,拿她的钱来帮助别人?暴力犯罪是由于大脑损伤。那么应该对犯罪者判以重刑,还是给他做修复手术,帮他恢复成一个正常人?保护动物是因为它们稀有或美丽,还是因为它们也有不容忽视的生存权利?珍稀动物比常见的更值得保护吗?克隆动植物可以毫无顾忌,为什么克隆人类就不行?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他们首先都是顶尖的自然科学家。你还认为哲学是一门虚空的学问吗?有关哲学的书籍数不胜数,但这本《该不该把桥上的男人推下去》却与众不同。从来没有哪《该不该把桥上的男人推下去》能够像此书一样,全面而妙趣横生地向读者讲述生命的重大哲学问题。这本书灵活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为读者全面了解人本身的起源与发展的诸多方面提供了清晰的脉络。归根结底,哲学是一门关于爱、希望和幸福的学问。
  • 自然科学的哲学

    作者:[美]卡尔·G·亨普尔

    本书是20世纪著名科学哲学家亨普尔的主要著作之一。它对当代科学哲学和科学方法论的最主要问题,例如科学的发现和假说的检验问题、科学定律和科学理论的性质问题、科学解释的结构及其功能问题、科学概念的形成和科学理论的还原问题等,都作了极为深入、极为严格又极为简明的论证。对于所有这些问题作者都从科学史上挑选了最为恰当、最为典型又最为生动的案例来加以通俗的解说。因此,它作为一本引人入胜的科学哲学教材在世界各国广为流行,在世界上已有十几种文字的翻译版本。
  • 哲学百科

    作者:英国DK出版社

    宇宙是如何起源的?究竟什么才是真理?我们该如何过上幸福的生活?人类从古至今都在不断探讨着生活和存在的本质,诸多伟大的思想家们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用他们的思想影响着整个世界。 《“人类的思想”百科丛书:哲学百科》语言平实,以短小精悍的分析打破专业术语的桎梏,通过一目了然的图表梳理复杂的理论,借助经典的名人名言令哲学理论真正为我们所理解和记忆,采用诙谐的例证和图解将哲学家们的思想逐一剖析。 无论你是刚踏入哲学大门的新人、充满求知欲的学生,还是已经具备一定哲学知识的业内人士,都会在本书中获得丰富的精神食粮。 《哲学百科》是《“人类的思想”百科丛书》中的一本。该丛书是由著名的英国DK出版公司授权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介绍全人类思想的百科丛书。该丛书以人类自古至今的各领域的人物和事件为线索,全面解读了各学科领域的顶级思想,是了解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不二之选。 无论你是未涉足某类学科,或是有志于踏足某领域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还是已经成为专业人士,这套书都会给你以智慧上的引领和思想上的启发。读这套书就像与人类历史上的伟大灵魂对话,让你无不惊叹与感慨。 该丛书包罗万象的内容、科学严谨的结构、精准细致的解读,以及全彩的印刷、易读的文风、精美的插图、优质的装帧,无不带给你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是一套极具收藏价值的人文社科类经典读物。 该丛书适合10岁以上人群阅读。
  • 哲学百科

    作者:(德)彼得·昆兹曼 等

    《哲学百科》是一本哲学的理论史,由哲学家本身及其重要的主张、概念的介绍贯串而成,同时以彩色的图页做具体的呈现。《哲学百科》图文并陈的系统以两页为一个单位,左页是彩色的图像,右页则是详尽的文字解说。独特的表诠方式,严谨的內容,使得《哲学百科》自 1991 年问世以来,已译为二十余种语言,全球销量高达 500,000 册。
  • 数学哲学

    作者:[美] 保罗·贝纳塞拉夫 希拉里·普特南

    《数学哲学》内容简介:只要将《数学哲学》第二版与第一版的目录随便比较一下,就可以发现它们之间既有重大差异,又有许多重复之处。总的说来,这一选本是由两种力量促成的。(1)第一版的使用者(以及第二版的可能使用者)的评论;(2)我们自己对这门学科在过去二十多年间的进展方向的认识。 我们感谢许多朋友和同事。他们指出了自己所认为的第一版中哪些内容有用,哪些内容不大有用,并指出他们觉得哪些内容可以加进书中。由于人数众多,恕不一一道谢。他们的意见非常宝贵,虽然选择内容的任务主要仍在我们身上。
  • 最后的沉思

    作者:[法] 彭加勒

    《最后的沉思》是西方学术著作,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主要为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世界各国的各种古典学术作品的中文译作,也有少量是现代或当代的外国学术作品。《最后的沉思》为该系列丛书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