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匈牙利
-
自我耗竭式演进
本书引入互动式政党-国家模型(IPS),分析比较政党-国家体制及其转型的自我相似性,对匈牙利、罗马尼亚、中国进行了比较分析。 引言 缩写 第一部分 政党—国家的结构与动态运行:IPS模型 1 社会主义体制运行及变迁的理论与比较观点 2 构建互动式政党—国家(IPS)模型的方法论 3 政党—国家的结构 4 政党—国家的动态运行 5 政党—国家结构及动态运行上的自我相似性 6 分歧的结构及动态运行背景 7 自我再生产的特定模式与转型的路径 8 IPS模型动态框架中的术语解释 9 基于IPS模型挑战有关改革的比较观点 第二部分 政党—国家从诞生到转型:罗马尼亚、匈牙利与中国 …… -
匈牙利事件
《匈牙利事件》选取1956年匈牙利事件作为切入点,详加考察美苏冷战对峙的时期美国对待危机的反应。这次危机检验了艾森豪威尔政府推出的美国对东欧“解放”战略的实质和有效性。1956年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匈牙利事件的消极、审慎反应看似颇令人不解,但其背后实则蕴含着美国整体冷战战略及其对东欧政策总体考虑的内在逻辑。该书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 -
匈牙利史
北匈奴在竇憲的追擊下,是“逃亡不知所在”?抑或成為導致蠻族入侵歐洲的“匈人”?匈牙利人是否真的是匈奴人的後裔?這一連串的問題,且讓本書告訴您答案。 本書敘說一個來自亞洲的古老民族融入歐洲的故事。 匈牙利人千里迢迢遠來歐洲建國,在漫長的歲月中,歷經艱辛,飽受摧殘蹂躪,其民族的奮鬥事蹟在西方世界經常被歌頌;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在它扮演“基督教國家的堡壘”和“自由先鋒”的角色時,卻極少獲得援助。匈牙利人多才多藝,其傑出的成就與貢獻,舉世稱傲。匈牙利的文化值得鑑賞,而看看他們的先民從立足於“潘諾尼亞”以來千年的曲折歷史,畢竟還是一條終南之途吧! -
燃烧的多瑙河
拉科西·马加什自称是斯大林“最好的学生”,他在匈牙利大搞全盘苏化和推行“拉科西主义”,民众怨声载道。 斯大林死后,苏联领导人将纳吉·伊姆雷推上总理宝座,“新阶段”改革20个月后又将他打翻在地。 匈牙利党内反对派迅速壮大,苏共“二十大”的春风劲吹,裴多菲俱乐部的活动如火如荼…… 1956年10月23日,布达佩斯各界群众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这一行动很快演变成武装起义。 苏军不请自到,将坦克开上布达佩斯街头,激怒了匈牙利全国军民,他们自发抗击外来军事干涉的战斗不断升级。 纳吉再次登上政治舞台重新担任总理,苏联领导人支持他一系列的政治解决方案,并且答应从匈牙利撤军。 苏联出尔反尔,派重兵占领了匈牙利,将十月事件镇压下去。纳吉被判死刑。纳吉临刑前在绞刑架下呼喊:“社会主义的、独立的匈牙利万岁!” -
平行故事 I(匈牙利文直譯)
「凡是讀過它的人,都不再會是原來的自己。」 諾貝爾文學獎熱門候選人納道詩.彼得傾力十八年之重量鉅作 ★一代人僅得一見的文學盛事:里程碑式的大師之作,廿一世紀的《戰爭與和平》。――《匈牙利民族報》 ★2011年《紐約時報》年度選書 人們肉體之相互影響、誘惑、渴望,相互珍存 記憶的宏大故事 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的那年,柏林一名大學生在晨跑時,發現了公園躺椅上的一具屍體,這震驚了政府當局。小說以這第一幕,打開了它非凡的深度與廣度,這是回顧了無數歐洲人命運的傑作,包括了匈牙利人、猶太人、德國人、和吉普賽人,跨越了二十世紀中葉最詭譎的年代。 這部小說講述的故事多得幾乎難以計數,就好像我們雖然無法數清在我們的生活中總共遇到過多少人,但還是把他們全都融進了唯一的一個故事裡。小說唯一繪聲繪色、不惜筆墨的詳盡講述,講述的並不是這些故事,而是人們肉體的相互影響、相互誘惑、相互渴望和相互珍存記憶的宏大故事。小說從一個樞紐到另一個樞紐的動態轉移,投影出重建於想像之中、再現於故事文字之外的現實迷宮;無論從實踐上說,還是從理論上講,這個現實迷宮都深不可測,所以什麼都有可能從虛無中孕生,但是即便如此,仍可以創造一個跟從社會、歷史的角度已被嚴格定義的現實相符、超出文字之外的世界。締造這個世界,是這部小說最大的秘密,同時也是世界文學的重大成果。 我們跟著書中人物,從柏林、莫斯科,到瑞士和荷蘭;從地中海到北海;當然,也從匈牙利的鄉村到城市。他們的社會與政治或許變化劇烈,他們的性與精神寄託看似全然獨一無二,但納道詩.彼得的作品壯闊宛如織錦,揭開了神祕迴響的的平行線,讓跨越的時空連結了彼此的故事。 這是納道詩.彼得的大師之作――歷時十八年寫作,甚至在出版前就已經轟動匈牙利,在翻譯為英文的四年間也是讓世界文壇翹首以待。本書是中文世界第一次引進納道詩.彼得的作品,而匈牙利的口碑已向讀者保證,這部大膽、高要求、極為重要的小說,是作者最好的作品。 真實體驗歐洲半個世紀的極權主義,其使命原本是為了讓人過高尚的生活,到頭來卻只是將生活毀滅。――Joshua Cohen,美國哲學家 ★我們現在就生活在納道詩.彼得的時代。你不會看過任何跟《平行故事》有一點點類似的書……好好享受吧。――《Slate雜誌》 ★一代人僅得一見的文學盛事:里程碑式的大師之作,廿一世紀的《戰爭與和平》。――《匈牙利民族報》 ★匈牙利最奇特、最雄心勃勃的文學成就之一。――《紐約雜誌》 ★《平行故事》是「世界文學的傑作」。――Csordás Gábor,詩人、評論家 ★這部書試圖完成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即重現二十世紀匈牙利人四分五裂、高壓之下的生活體驗。――Adam Langer,美國作家 ★納道詩.彼得是匈牙利文學的超級明星,足以和托爾斯泰、托瑪斯.曼和普魯斯特相提並論。――Adam Langer,美國作家 ★當下文學生活中的一部鴻篇巨著。凡是讀過它的人,都不再會是原來的自己。――Iris Radisch,德國文學評論家 ★凡是讀過它的人,都會更接近原本的自己。――余澤民,作家、匈牙利文譯者 -
艺术社会史
阿诺尔德•豪泽尔是匈牙利艺术史家,艺术社会学家的创始人之一,与卢卡奇、阿多诺并称为“20世纪最重要的文化社会学家”。《艺术社会史》在豪泽尔的著述中享有核心地位,它是豪泽尔的第一部著作,此后的四本著作都是对这部著作的补充、总结和提炼。1979年,该书被收录于《艺术社会学经典》中。社会学家克里斯蒂安•格诺伊斯(Christian Gneuss)把《艺术社会史》比作“启示录”,称赞该书促使人们再度关注“宏观历史问题”。 本书不仅对从石器时代到20世纪初的欧洲艺术发展史进行了笔酣墨饱的勾勒和阐释,讨论了包括造型艺术、文学、音乐、建筑、戏剧、电影、综艺演出在内的形形色色的艺术现象,更为重要的是,系统地将跨学科方法应用于艺术史研究,对各种艺术现象进行跨学科的考察和分析,在哲学、美学、宗教学、经济学、社会学、思想史、文化史、心理分析、电影理论等十来个领域纵横捭阖、来回穿梭,为艺术史研究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视野。 -
侦探故事
这本书包括《侦探故事》《寻踪者》和《笔录》三个篇目。《侦探故事》的背景设在一个想象中的南美国家,主人公马腾斯是独裁政权的一名秘密警察,参与了将连锁店老板萨利纳斯父子扣上谋反罪名并将其残忍杀害的罪行,他在狱中写下了自己的忏悔。《寻踪者》中,主人公带着他的神秘使命,寻访集中营旧址,期待发现能唤醒历史记忆的“踪迹”,但所到之处均以失败告终。小说把保留过去的记忆即大屠杀记忆的可持续性作为中心议题,并提出了历史中的个人责任问题。《笔录》写的是主人公从布达佩斯乘坐国际列车前往维也纳的遭遇,反映了官僚僵化的社会现实。 -
大難將至(上)
失傳近半世紀的匈牙利史詩巨著, 重新出版一舉奪下各大媒體年度最佳小說獎! 被譽為《安娜.卡列妮娜》和《戰爭與和平》的綜合體 媲美《齊瓦哥醫生》的蒼茫壯闊 ◆《衛報》1000本必讀小說 ◆《觀察家報》年度好書 ◆ 牛津威登菲爾德最佳翻譯小說獎 ◆《華盛頓郵報》年度最佳小說 出身匈牙利貴族、見證書中歷史場景的班菲,一生享盡榮華、嘗遍冷暖,看盡人世間的愚昧、醜陋和滄桑,終至眼見國亡家滅,無以回天,遂將他對數百年世冑歷史的喟嘆,淬煉為這半自傳的三部曲巨著,作為對國族和一己生平的紀念。 從顯貴夜夜笙歌、朱門酒肉臭寫到繁華落盡、末世滄涼,大時代下的政治角力、階級鬥爭、人性黝暗與淒美愛情,躍然紙上。班菲將當時世界政治局勢的詭變、對奧匈帝國的企盼、貴族的墮落與平民百姓的困苦,全都投射在小說中兩位命運迥異的主人翁身上。 作者行文自然流露貴族的逸趣,節奏悠閒,筆觸細膩,但因思緒縝密敏銳,而致文氣始終飽滿,筆端犀利、明確,字裡行間張力十足,感情豐沛,十分扣人心弦。除了故事的曲折,足堪讀者細細品味其文字世界的豐美。 首部曲《大難將至》 故事從一九○四年開始寫起。首先是一對性格南轅北轍的匈牙利貴族表兄弟登場,揭開存在於貴族間全然不同的兩種生活,在一場場奢華的舞會、賽馬場、狩獵大會、豪賭、愛情、私通中,看到政客固步自封,只顧著與哈布斯堡的奧皇對抗,完全無視歐洲上空籠罩的風暴…… 這部匈牙利史詩三部曲出版於1934至1940年間,正值奧匈帝國崩解後,納粹德軍入侵和二次大戰戰火蔓延之際,因此當時只有少數人讀過,然而咸都認為這部作品是20世紀最棒的小說之一。透過口耳相傳,這部失傳近半世紀的文學巨著,終於在九○年代由派翠克.瑟斯費爾德聯同作家親生女兒凱塔琳.班菲–耶倫耗費七、八年的時間,力圖將作家生前欲傳達的匈牙利錯綜複雜的政治局勢和文化,如實展現在讀者面前。英譯版一推出,果然不負眾望,紛紛摘下各大媒體年度最佳小說的殊榮,並獲選牛津威登菲爾德的最佳翻譯小說獎。 -
反叛者
一群面临毕业、即将奔赴战场的男孩偷盗、撒谎、欺骗,以抵抗充满未知的成年人世界,乍看之下小说的主题是关于战争、死亡、友情、成长;然而,父亲也许缺场,阶级永不缺场,在小说的最后,马洛伊还是回到他所有小说中最重要的母题:阶层差异,即便是战争和死亡也无法填平阶级这道鸿沟。诗意的文字、完美的细节描写,令这部小说就像夜幕降临前最后一刻的风景画。 1918年5月,战争席卷整个欧洲。几近荒芜的城镇上有一群面临毕业、即将奔赴战场的男孩,他们偷盗、撒谎、欺骗,以抵抗充满未知的成年人世界。战争和死亡每天都在上演,背叛与阴谋也在悄然酝酿,暴风雨终将来临,他们所保守的秘密也许从一开始就是围困他们的陷阱。 -
分手在布达
《分手在布达》1935年出版,是马洛伊对家庭、爱情,以及个人内心平衡深刻思索的一部佳作。它体现了典型马洛伊的风格,以20世纪初流行的大段独白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充满了全景式写作、时代对个人命运的影响、戏剧式充满张力的对话等一系列马洛伊作品代表元素。此版是《分手在布达》的首部中文译本,直接自匈牙利语移译。 初秋午后,青年法官审阅次日的离婚案卷宗,一对夫妇竟是他的旧识。 晚宴,法官陷入对古老庄严家族的漫长追忆:世代传承的法官职责和君子道德,爱情飘忽脆弱,家庭以克己和教养维系。宾客们意兴阑珊,帝国瓦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箭在弦上,时代迷茫不知所向。 夜半寂静的寓所书房,早有不速之客。几近崩溃的丈夫声称刚刚杀死了妻子。他激烈地倾吐自己的情感生活,控诉导致他婚姻失败的三角关系。长谈彻夜,他对法官的怀疑、拷问剥茧抽丝,渐渐显露爱情、婚姻的残酷真相。 -
爱上你的忧郁
看着《爱上你的忧郁》,心里会充满着无限的想往,脑海中会出现一幅幅流动的画面。匈牙利、布达佩斯在作者笔下充满着诗意、充满着灵气,令人难以忘怀。看着这些文字,仿佛和作者一起进行了一段思绪的旅程,体味着那份可以拥有的美丽。那里有茜茜公主的悲情童话、有演绎700多年民俗风情、有最浪漫的建筑、甚至一抹阳光。都会让人留恋不已。有时去一个地方旅游往往是回来以后才会怀念那里美丽,那里的一切,身处时没有太多感觉,而作者笔下充满着忧郁的布达佩斯是一个还没有离开就已经开始想念的地方。作者皓皓说,布达佩斯就是一本发旧的书籍,翻开它一不小心就会掉进它早已布好的情调世界里。 -
第三謊言
經過戰火洗禮的的孿生兄弟,在分離了四、五十年後,終於見面了。在多重期盼之下,橫阻在兩兄弟間的距離卻無法因時間的消逝而縮短,到底他們之間在分離的歲月中各自遭遇了什麼事情?他們能不能掙脫這場悲劇性的夢魘?從《惡童日記》糾纏至《二人證據》,到了《第三謊言》終於真相大白。 -
父辈书
一个家族十二代长子的命运之书,一部纵跨三百多年的匈牙利历史长卷 “蓝色东欧”第2辑作品,入选“‘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2012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推荐语】 这是一部宏伟的家族传奇故事,将读者毫不费力地引入今三个世纪的动荡历史中……它记录了整个民族国家的政治剧变。故事中的角色都令人着迷。瓦莫什的文字将共性与个性糅合得天衣无缝、宏伟壮丽。 ——《泰晤士报》 勇往直前、生机勃勃、绚烂缤纷的《父辈书》是一部富有中欧色彩、令人难以抗拒的书,它将寓言、民间故事、史诗等多种形式融为一体。 ——英文版推荐语 这是一个家族十二代长子的命运之书,一部纵跨三百多年的匈牙利历史长卷。作家根据大量历史材料精心创作,涵盖爱情、婚姻、战争、音乐、星象、经商等多姿多彩的内容,情节跌宕起伏,令人欲罢不能。仅在匈牙利国内便售出二十多万册,已译为13种不同语言在各个国家出版。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父辈书》是匈牙利作家瓦莫什•米克罗什被公认为最成功的小说,仅在匈牙利国内便售出二十多万册,已译为13种不同语言在各个国家出版。该书以十二代长子的故事为线索讲述一个家族纵跨三百多年的历史,是作家根据大量历史材料精心创作、献给每一位匈牙利父亲的力作。 故事始于1706年,苏茨沃爷爷带着他的独生女苏珊娜及其遗腹子库尔奈,从巴伐利亚辗转回到匈牙利的克什村定居。苏茨沃爷爷在村里继续从事他之前在德国学会的铅字印刷,与女儿及小库尔奈三人相依为命,缺吃少穿地艰苦度日。然而,周边战火不断,很快蔓延到该村。全村唯一大难不死的小库尔奈继承了苏茨沃爷爷的习惯,记录自己易姓为施坦诺夫斯基后的各种事件,并开始了死后将家族记事簿交由长子续写的传统。其子巴林特发现自己能够回视过去曾发生过的家族事件,藉此知道了连父亲库尔奈都不知道的事情——苏茨沃爷爷藏在克什村自家后院的财宝,并掘出宝藏。在库尔奈创办的玻璃厂破产后,巴林特在当年被炸平的老山洞遗址建了塔楼,携眷迁居于此。之后,第三代长子伊什特万执意与犹太教徒之女结婚,并离家出走,随女方改姓施坦,加入女方家族的葡萄酒生意。在离家之时,伊什特万带走了帆布面对开簿,不仅续写,而且正式将它命名为《父辈书》,此后各代长子的故事均围绕它展开。由巴林特开始的回视过去的能力,各代长子也都继承下来,有些人甚至能预见未来。 整部作品历史背景宏大、厚重,既包括爱情、婚姻、战争等等人类永恒生活内容,又涉及音乐歌唱、治学研究、赌博占卜、移民经商等等更为个性、多姿多彩的林林总总,情节跌宕起伏,令人欲罢不能。 -
二人證據
在《惡童日記》中,描述著一對孿生兄弟在一個戰亂的國家,如何利用惡劣、殘暴的環境,轉換成繼續存活下去的資源。之後,這對雙胞胎分開了。 其中一個人跨越了邊界進入另一個國家,另一人則留在穩定而專制的祖國。路卡斯是其中留下來的那個人。自此以後,他便獨自一人過活。他似乎想致力於協助周遭不幸的人們。他收留雅絲密娜和他的私生子瑪迪阿斯;他每餐必定會帶食物前往鎮上神父家;他試圖安慰因丈夫被判通敵罪吊死的克蘿拉;他傾聽文具店老闆維多長久以來的作家夢想……然而,在以二次大戰中歐極權政體國家的背景之下,這些事情的背後,卻直指人類最初的原始本性。 在千呼萬喚中翩然現身的另一個孿生兄弟克勞斯,為通篇控訴的敘述,帶來急轉直下的情節,幾乎推翻了原有的架構。在結尾裡,文學與欺騙已融入故事中,而人人急欲知曉的最終結果竟然是……真正可怕的噩運正一步步向他們逼近,他們的命運將會如何呢? -
马洛伊·山多尔别册
译林出的一本马洛伊·山多尔的别册,包含作家简介、年表、作品选读以及书评。 -
给未出生的孩子做安息祷告
凯尔泰斯的小说是身份和记忆的童话——一个从集中营的大屠杀中死里逃生的中年人,回眸这段往事,平静地从中截取写作的资源。 这部反省的、诗意的但却拒绝情绪化的小说,告诉了我们一个人是如何在无法选择、无法控制的世界里做出了他自己对生命的选择。即便,这种选择是无力的。然而,也还是一个痛苦的心灵的哭喊。主人公作为一个叙述者出现,身份上可认为与《无命运的人生》里面的主人公相承,更与凯尔泰斯本人有所重迭——大屠杀的“幸存者”、“作家”和“翻译家”。他逃过了“最终解决”犹太人的大屠杀,却摆脱不了大屠杀的阴影。 主人公尝试着对朋友解释,他为什么不能把一个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在一个容许奥斯维辛集中营存在的世界中”拒绝生育,因为,大屠杀曾经发生,大屠杀还会发生。 透过这个错综复杂的叙述,我们看到了叙述者大量郁积的失意:他不成功的文学生涯,他失败的婚姻,他前妻的家庭及孩子们——而他也曾经能够有这样的孩子。他辩解道,犹太人曾经不能正常地生活,那种对这个世界根深蒂固的不信任,对种族灭绝可能再度发生的惊惧,是生命里无法排遣的宿命。 凯尔泰斯借主人公的口,表达他浓缩了的人生哲学:听着,这些完全没有理由的,没办法解释的事情,并不是那些糟糕的,正相反:是那些不错的。我们依然看到,他还是在抗争,以他独特的方式,独特的理由,独特的语言。 小说起名《给未出生的孩子做安息祷告》。然而主人公却是一个习惯于让命运驱使的没有宗教信仰的人。他的祈祷,不是宗教的,而是世俗的。是对千百万个死难者,对当生而未能出生的下一代,对每一个遭遇到偏执、仇恨诅咒的生命个体的哀悼。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