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三联

  • 像羽毛一样轻(生活圆桌精选集第3卷2003-2004)(精)/三联生活周刊文丛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编辑部

    《三联生活周刊》迎来自己创刊号出版十年之际,我们编辑了这本文集,想给刊物的成长留下一点记忆。 文章是由曾在或正在编辑部工作的同事们提供的,他们从个人角度讲述的故事,涉及周刊从创刊至今各个时期的生存状态,酸甜苦辣,五味杂陈。限于篇幅,我们删去了部分重复的内容和过于冗长的感想。数十位读者朋友也写来文章,他们对周刊的期待我们已经铭记在心。
  • 动物必须刷牙吗?

    作者:亨宁.维斯纳著,君特.马泰插图

    猪肮脏吗? 大象的皮厚吗? 鳄鱼会流眼泪吗? 狼真像动物里描述的那么凶恶吗? 这是一些有趣而难以回答的问题. 如果你想要得到准确的答案,最好是请教一位动物园园长, 或者,阅读本书
  • 书梦依旧

    作者:潘小松

    “闲趣坊”书系中又一本关于书的书。作者是一位职业文学翻译,因缘际会读过一些外国文学书籍,到过一些文学作品的原产地,更热衷的却是“淘”书看书,写书话和关于书的随笔。许多老书,许多淘书的故事,许多读书的感想,许多关于书人书事的文字,凑成了这本轻松而细腻的小书。
  • 记忆火车

    作者:赵妮娜

    属于火车的记忆,任何东西无法替代。我怀念2000年以前的所有火车。 中国火车的每一种车型,包括那些消失的和将消失的,甚至仅仅试制了一台的,都有独自的人生脉络:青春年少,意气风发,不惑之年,年老体衰,黯然退场……有些时候,车如人生,也裹带了与之有关的人的际遇和生活。《记忆火车》通过充满感情的文字和画面给你梳理火车的人生脉络。
  • 书与现实

    作者:舒芜

    图书目录 题记 忠贞的灵魂 ——读《冯雪峰论文集》 谈《榆下说书》 发愤的书:《炼狱中的圣火》 附录一 致《读书》编辑部函 附录二 见到勘误之后 王春瑜 读《叶圣陶散文(甲集)》的跋文 两部《方以智年谱》 推荐《古神话选释》 关于《中国近代文论选》答客问 白盾作《红楼梦新评》序 吴孟复作((唐宋八大家简述》序 舒■作《扫叶集》序 《沈祖棻创作选集》序 李景彬作《周作人评析》序 《论文偶记》《初月楼古文绪论》《春觉斋论文》校点后记 《饮冰室诗话》校点后记 《中国中古文学史》(《论文杂记》校点后记 操蛇而舞 纪昀之过与徐桐之愚 中国小说史的一个遗憾 “合理推论”未必真实 理想主义的破灭与新生 迎向阔大和永恒的诗篇 ——谈陈子昂《感遇》诗 瀑布·银河·画幅 读郑嵎《津阳门诗》 附录一 致严霜同志 函(摘录) 附录二 严霜同志来 函(摘录) 附录三 津阳门诗 并序 郑喁 读《匡庐游录》 读诗小记 勘诗小记 重印后记
  • 人文琐屑

    作者:黄苗子

    “苗老汉聊天”是作者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小品随笔自选集。 作者将风俗变迁、陈迹掌故、民国野史、近代人物、“文革”惨祸款款地聊给大家听。 京城的往事、香港的沧桑、上海的酒肆、重庆的旧闻,送灶贺年、名号称谓、洗澡剃头、黥面刺青、猜谜测字、性风俗趣闻,“四人帮”及其爪牙的表演,小人物“文革”中的遭遇……在作者笔下或妙趣横生,或发人深思。
  • 世说新篇

    作者:黄苗子

    “苗老汉聊天”是作者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小品随笔自选集。 作者言:老汉一生遇的好人多,坏人少,结识的师友都是好人、奇人、 “酷”人、“绝”人。这些好人、奇人、“酷”人、“绝”人中,有学者,如叶恭绰、陈寅恪、启功、王世襄;有作家如郭沫若、郁达夫、聂绀弩、吴祖光;有画家,如齐白石、徐悲鸿、丁聪、黄永玉;有表演艺术家和音乐家,如梅兰芳、石挥、侯宝林、戴爱莲、张权;还有儿时的朋友和老街坊。作者把他们的好、奇、酷、绝端给了读者。
  • 茶酒闲聊

    作者:黄苗子

    “苗老汉聊天”是作者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小品随笔自选集。 本书以茶、酒、饮食为中心,但也涉及其他事物,想到哪里说到哪里,总之是茶余酒后消闲遣兴的读助。作者闲聊茶酒旧事、饮食趣闻、器物掌故、鲜花修竹、动物奇谈的小品文,似乎都是信手拈来的文字。宋朝的茶事、清代的钟表、豆腐瓜菜、玫瑰紫藤……聊典故旧事,时不时画龙点睛地点评一句或者“幽他一默”,顿时趣味横生。听作者闲聊食物、器物、植物、动物,即是休息,又长见识。
  • 现代中国学术论衡

    作者:钱穆

    作者对近现代中国学术的新门类如宗教、哲学、科学、心理学、史学、考古学、教育学、政治学、社会学、文学、艺术、音乐等作了简要的概评,既从中西比照的角度,指出了“中国重和合会通,西方重分别独立”这一中西美术乃至思想文化之根本区别;又将各现代学术还诸旧传统,指出其本属相通及互有得失处,使见出“中西新旧有其异,亦有其同,仍可会通求之”。作者从大处着眼,又具体论证,深入浅出地剖析了现代中国学术的复杂处境及其未来走向。
  • 当中医遇上西医

    作者:区结成

    本书评述中医在现代化过程中的种种主张与反思,分析两者的异同,诘问诸如“中医学是整体观、西医学是还原论”、“中医辨证,西医辨病”等提法是否过于笼统及标签化,并提出具启发性的看法。本书探讨了核心的中医学概念,如“经络脏腑”、“五行学说”等。对于女口何将中医传统概念融会于现代医学以至通往未来,作者都有说服力的分析。
  • 随无涯之旅

    作者:周振鹤

    随天涯之旅,ISBN:9787108009098,作者:周振鹤著
  • 听者有心

    作者:李皖

    作者觉得这些可怜的文字有些许浅薄,但却让我们快乐而骄傲。因为他以可能的方式反抗了生活,抓住了思考、感叹、审美、梦想等等我们一直以为的一生中重要的事。对有梦的人而言,可能的方式无处不存,在贫困下、在忙碌中、在平庸里、在战乱间,只要不放弃寻求,你都可以找到。用充满音乐,文化,人生体验的文字,对歌唱者和歌声,对大众的音乐和文化做出自己的评论,既有“同情的了解”,也有尖锐的批评,深厚的艺术文化素养与光彩的文字交织成一本与音乐媲美的书。
  • 心智的风景线

    作者:王佐良

    作者出游外国有各种体会:紧张,疲倦,辛苦,都感到过,但也尝到过乐趣。他是一个喜欢安定和宁静的人,但又向往着流动——流动的色彩,乐声,语言,风景,人脸,都吸引着他。远程旅行在个人生活上更是一种大流动,身体在动,心灵也在动,因此印象特别鲜明,思想也比较灵活,这种时候就难使人免想写下一点东西来,作为日后回忆的印证,于是就有了呈现在这里的若干篇游记。
  • 文明与野蛮

    作者:(美)路威

    内容提要: 作为一本著名的人类学著作,本书对人类文明文化史的描绘和阐述可谓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吕叔湘先生之称为“外行内行都能欣赏的科普读物”。它从人最日常的吃饭穿衣说到弹琴写字,从中亚土人一分钟捉89个虱子说到法国国王坐在马桶上见客,从马赛伊人拿太太敬客说到巴黎医院里活人和死人睡一床,可谓上下古今,无一不谈,又无谈不妙。但本书带给人的不只是有趣而已,读者还能由此认识到“所谓文明人有时很野蛮,而所谓野蛮人有时候倒很文明,认识到文明不是哪一个或哪几个民族的功劳,而是许多民族互相学习、共同创造的;认识到文化的宝贵遗产里搀杂了许多渣滓,要时时提高警惕。” 推荐: 《文明与野蛮》一书介绍,早期玻利维亚的印第安人吃蜜糖,使一种像刮胡子时涂胰子用的刷子一般的东西,我舐一口递给你,你舐一口递给他。瓢里头有一堆捣烂了的果子,谁要吃,捞起来咂两口,咂过仍旧往瓢里一扔。何必要问有没有别人的唾沫呢?东非洲的乌乾达的吃饭礼节在野蛮人里头算是顶考究的了。吃饭之前之后,全得洗手。但没有刀叉,一堆人围着一口大锅,用大拇指把食物捏一块下来,拈成一个小球往嘴里送。尤其是喝汤时,要求很严格,既不能把手指烫伤,还不能将汤水往四下里溅。最早的医学也很有趣,巴黎医学院博士论文的题目有:①空气是否较饮食更为必需;②清水是否较酒有益;③害相思病的女子应否放血;④每月醉酒一次是否有益;⑤女子貌美者是否多产;⑥女子是否较男子淫荡;⑦是否女子秉性愈淫者子息愈繁?据另一部《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一书记载,文学在意大利繁荣起来后,君主们去听诗歌朗诵会才不感到耻辱。但在德国,君主们更关心的是马和狗,而不是诗人和作家。因此,君主们不懂文学,他们死的时候也像自己的牲口一般,几乎没留下什么值得回忆的东西。
  • 阁楼人语

    作者:沈昌文

    本书是关于中国最著名的人文刊物《读书》的历史记录。作者为著名出版家沈昌文。沈昌文任《读书》主编多年。以1984年始开始发表“主编后记”,这些文章涉猎广泛,思想敏锐,文采飞扬,对中国思想界、文化界、读书界诸多话题娓娓道来,既记录着八十、九十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精神与学术的发展轨迹,也全面反映了那一历史时期的出版、文化动态。此书必将引起广大知识分子和《读书》爱好者的极大关注。
  • 书和人和我

    作者:陈原

    “书分三辑,曰《书》,曰《人》,曰《我》,而以第一辑《书》所收篇数最多,约占全书的一半,其实第二辑写《人》的各篇,也大抵跟书有关,很难截然分开。收在《书》这一辑里,除了类似通常所谓读书札记的短文外,由《恶梦还是美梦》到《得奖者的心情》这11篇,是有关新科学的随感,在这以下则是几篇杂文或随笔以及一组涉及语言文字的散论。”(陈原) 书・人・我,以书为主线谈书、谈人、谈我。谈书,讲书的长短得失;谈人,也是讲的“书人”、“书事”;谈我,自然是忆书怀人的见闻经历。篇篇充满真情实感,读起来倍感亲切。 作者陈原,是读者也是作者,更是编者他在书海中航行了一生。
  • 文心文事

    作者:陈乐民

    中西两大文明,都是异质奇珍,各有殊功,比优劣极易失之浅薄,或单凭比较者的本人好恶;比相同,则难免生拉硬扯,牵强附会。在这部文集里,作者将以其哲人般的睿思,带领我们一起品评中国文学,回顾中西交流的历史,探询哲学在历史中的作用,为我们寻找中西相交之途径指出了一点线索。
  • 享乐、旅行的完成式:Yilan的感官遨游地图

    作者:叶怡兰

    在Yilan而言,每每像是总结完成了一段创作的进程,回顾过去,看向未来,都拥有许许多多的满足与感慨。 和第一本书《Yilan's幸福杂货铺》和第二本书《玩味》很不相同的是,在《享乐,旅行的完成式》里,Yilan想传达的是,一种深刻而专注,需得认真学习认真咀嚼认真领略体会的,旅行的享乐态度与境界。 而旅馆&美食,则是Yilan于此书里所选择的,两项通往最高享乐之境的途径与媒介。 值得一提的是,书里共收录了多达数百张的图片,都是Yilan于旅行途中精心搜罗捕捉的影像。算是第一次,终于将Yilan同样热爱的两种创作方式――写作与摄影,以几乎可以等量齐观的比重,一体呈献给大家了。
  • 钱锺书集(全十三卷)

    作者:钱锺书

    錢鍾書先生(一九一○——一九九八年)是當代中國著名的學者、作家。他的著作,如廣為傳播的《談藝錄》、《管錐編》、《圍城一等等,均已成為二十世紀重要的學術和文學經典。為了恍較全面地呈現錢鍾書先生的學術思想和文學成就,便於讀者的研究和學習,經作者授權,三聯書店組織力量編輯了這套《錢鍾書集》。 《錢鍾書集》包括下列十種: 《談藝錄》、《管錐編》、《宋詩選註》、《七綴集》、《圍城》、《人·獸·鬼》、《寫在人生邊上》。《寫在人生邊上的邊上》、《石語》、《槐聚詩存》。 這些著作中,凡已正式出版的,我們均據錢鍾書先生在自存本上的修改作了校訂。其中,《談藝錄》、#管錐編》出版後,錢先生曾作過多次修改補訂。由于種種原因,後來多次再版重印時,這些修改補訂都未能排人原書正文,衹是綴於各書的巷尾,讀者閱讀時頗感不便。此次結集,我們根據錢先生的意願,對這幾部書進行整理,將各次補訂部分全部排人相應正文。另外,我們還訐正了少量明顯的錯訛。而作者的原序、原譯名、原用字等,為了保持歷史原貌,一般不作更動。 《錢鍾書集》由錢鍾書先生和楊絳先生提供樣書和文稿;陸谷孫、羅新璋、董衡巽、薛鴻時和張佩芬諸先生任外文校訂;陸文虎先生和馬蓉女土分別擔任了《談藝錄》和《管錐編》的編輯工作。
  • 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

    作者:戈尔巴乔夫,等

    本书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有时候我的儿子路易斯会突然出其不意地向我提出一个问题,譬如最近就向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爸爸,你究竟为什么活着?……”具体内容包括:为什么布丁是软的,石头是硬的?;什么是政治?;为什么要有科学家?;为什么有贫穷和富裕?;为什么我不能光吃油炸土豆条?;我们为什么必须上学?;天空为什么是蓝的?;电话是怎么回事?;不久就有两个我吗?;为什么会有战争?;为什么印第安人不知道疼痛?;妈妈和爸爸为什么必须上班?;究竟是谁发明了戏剧?等一些天真的问题,权威的回答。大人和小孩都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