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三联
-
战争的果实
《战争的果实:军事冲突如何加速科技创新》讲述了:汽车如何从马拉的战车演进而来?是什么促使人类开发了语言和书写方法,以及加密解密技术?古代的烽火台怎样发展到互联网?是什么推动了人类出海远航,铺设了跨洲的铁轨?战场上的经验教训如何使巫术转化成了21世纪的尖端医学?……《战争的果实:军事冲突如何加速科技创新》通过历史上真实的战争故事,向读者展现了充满技术的当今世界是如何进化而来的。由于贪婪和攻击的本性,人类无可避免总会发动战争。然而,战争的结果不仅仅是毁灭,还有毁灭之后的浴火重生。对享受着科技成果的大多数人来说,世界仿佛因为战争而变得美好了…… -
纽约下城风格
《纽约下城风格》记录了14位充满创意与胆识的纽约下城设计师的经验与见识,以及对时尚、对各种事物的观点。这些设计师不约而同地强调直觉和目标的重要性,而他们作品的独特性,在充满想象力和活力的纽约下城,更是抓住了人们的视线。纽约,一个什么事都可能发生的城市。无数艺术家、设计师、创意者居住在此,激发出这个城市最大的可能性。而纽约下城(do wntown)更是那此具有创意和胆识的设计师的聚集之地,这里的街道较狭窄、楼房较低矮、音乐较喧闹,但人们的心胸较宽广、衣服较炫酷、梦想较远大。下城风格主导着纽约的前卫和时尚,代表了活力、多元化和与众不同的自由。 -
干杯!柏林大街
很少有一个城市,会把地下文化变成主流文化;但是柏林这个地方,标榜的就是另类。这个城市,资本主义跟社会主义有着清楚的界限,要找光鲜亮丽,去西柏林的 KDV百货,要波西米亚,就来东柏林的蓝领社区。是柏林,帮助作者找到了不爱物质文明、却又离不开城市包围的平衡点。被欧阳应霁称为“自讨苦吃的天使”的简铭甫,十年来造访德国十多次,为读者展示了一个“看不见的柏林”,即柏林不为常人所知的一面。作者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是柏林置死地而后生的坚韧活力,以及兼容并包的风格;这些,都使得柏林成为一座神秘而有魅力的城市吸引着读者和游人。 -
百年衣裳
20世纪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其变化之速、之烈,是以往各世纪难以企及的。在此期间,中国人的服饰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垂衣裳而治天下”,中国历朝严格的服饰制度是不可等闲视之的。满清入关,直接带来了中国服饰的重大变化,20世纪的前十年,男人还是长袍马褂为主,女人则是满汉融和的清式服装。辛亥革命后,1912年民国政府颁布了《服制》法令,西式服制列入法令,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新纪元。20年代,孙中山应冯玉祥之邀北上,他常穿一种新式服装,既以他命名的“中山装”,同时,服装出现了精彩纷呈的迹象。而真正出现精彩纷呈的,是30年代,尤其是女装,过去的旗装,成为有腰身的旗袍,还有学生装、西装、连衣裙……50年代,终止了原来的服装进程,建立了一种新的“时尚”,简朴服饰和审美意识影响了以后几十年……改革开放以后,蓝灰人流发生了重大改变,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作者在谈服饰变化时始终与时代变换息息相关,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人们审美与历史的关系,还知道许多我们不知或从注意过的东西。 -
胡适:孤立的人最强大
《三联生活周刊》“百年文化人物”专题作品,资深主笔李伟为了接近真实的胡适,从安徽到北京到美国到台湾,顺着胡适的命运轨迹,通过采访重新进入历史现场,以清晰流畅的笔调细致地描述了大师的一生。五十年前,他与时代格格不入,五十年后,中国再次与他相遇。 -
青海
《青海》内容简介:使用LonelyPlanet旅行指南最让人开心的,就是你可以选择任何自己喜欢的旅行方式。LonelyPlanet相信,旅行中最难忘的经历往往是那些出乎你意料的事情,而最激动人心的发现也往往源于你自己亲身的寻觅。旅行指南不是教科书,旅行的主人是你自己。所有LonelyPlanet旅行指南系列的形式基本致。开头的章节是由专家撰写的关于目的地的历史、环境、文化等背景介绍。之后是作者写作的目的地章节(书的主要部分),各章节形式统,总是以背景开始,然后是介绍景点、住宿、餐饮、娱乐、购物、交通,以及目的地周边的相关信息。接下来的“出行指南”提供了多方面的出行信息,如住宿的选择、购物、气候、活动等;“健康指南”部分,关注呵护着你的出行健康;“交通指南”部分,为你的旅途提供了各种交通的信息。《中国旅行指南系列:青海》书中还穿插了根据内容提炼的亮点和反映“当地人的声音”所进行的人物采访,以及图文并茂、深入生动的精彩主题。 -
花盼
这是一本美国的经典绘本,畅销三十余年,英文版本的累计销量三百多万册,被译成多种语言,谱成歌曲,改变成音乐剧,仅韩国就曾二十四种盗版图书。2011年正式引入中国。 当我们以人的眼光来看,毛毛虫当然会蜕变成蝴蝶, 但如果我们是一直毛毛虫,我们是否有勇气相信, 爬行于泥土中的自己,有朝一日竟能成为飞舞的蝴蝶? 这是一本关于毛毛虫的书,确实一本写给人的书, 蝴蝶,是花的盼望, 愿更多的毛毛虫可以从看似宏伟的虚妄之柱上回头, 作茧,化蝶,找到自己的真实本相, 为这纷扰的世界,多带来一份爱的盼望。 这是一本讲希望、勇气和生命的书。我们都有向上的渴望,我们都有追求顶端的梦想,但如何去实现?是在拥挤的毛虫柱上倾轧,还是反观自省、超越自我,从而实现生命的提升?这不仅需要梦想,更需要勇气。这部绘本承载了深刻的含义,每个人都可从中读出自己需要的东西,尤其是在当下充满、诱惑、焦虑与恐惧的时代,我们正需要这么一剂美丽的良药来医治心灵,为世界带来一份爱的盼望。 本书绘画风格华丽、鲜明,极富特色,能够给读者带来视觉的冲击和享受。 -
公民社会的诞生
全书共分为五辑,按我的理解,顺序依次是教育、法制、评论、宪政、学界规则。它给予我最深刻的感受是肖老师的内心始终心系具体的个人,而这“个人”是民主社会或在民主化进程中的公民,因此其学理立足于权利,围绕人的权利展开。 我想肖老师把“教育”放在第一辑,和她作为一个教育者对教育现状有切肤之痛有着很大关系。因为此辑文字的思想和她在《教育:必要的乌托邦——肖雪慧教育随笔》及《独钓寒江雪》中的,乃是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都是针对教育的困境和误区开出的一剂剂良药。她的眼光常投在弱势群体(尤其是贫穷的孩子)身上,其意旨在呼唤与民主化潮流同步的教育到来,培养公民社会、缓解目前社会冲突、避免大规模社会动荡。所以她的笔触有锋芒,但内里是拳拳的赤子之心。我从老师的文字中感受到一种力量,一种超越的眼光,而这种力量和眼光,在我看来乃是振兴民族教育的希望。 第二个感受是在文学评论领域,肖老师所展示深厚的学养和深刻见地。毕竟肖老师的大学专业是川大哲学系,多年来研究的领域主要是伦理学,所以与文学还是有距离的。但第三辑中《作为学问家的何满子——读〈何满子学术论文集〉有感》,肖老师表现了极高的文学理论水平,绝对是中文系教授级别,而且其行文思路、文学见解,不拘一格,别有新见。她的这种新见立足于整个中国大文学史,所以对何满子先生的评价也显得客观中肯。何满子先生为人熟知的是作为杂文家的一面,而作为博中西、通古今的学问家的另一面却鲜为人知。所以肖文的出现,也提醒国人看一个作家要有全局观。何先生是一个持批判眼光的杂文家,也许在这点上和肖老师达成某种共识:对现实的批评,有利于针砭时弊,“引起疗救的注意”。 当然,肖老师近年来一直心系自由、民主和宪政,所以第四辑中文字较为集中表达了她对中国现状的看法。从《宪政体制的道德救治手段》到《为了和平》,文心是希望国人能借鉴西方公民不服从的传统,具有普世价值观,并最终促成公民社会的诞生。她两次引用中世纪阿拉贡臣民向国王的宣誓语和1581年“出亡法”所撤销的对菲利普二世的效忠语,都在说明统治的正义性或合法性取决于它是否尊重人的权利。肖老师相信臣民和统治者之间有一种原始契约关系,证明以自由为核心的权利观念是西方人的普遍观念,而基于权利观念反抗国家权力突破原始契约所划定的界限是西方有力延续着的传统。从这个角度上说,西方公民所拥有的出版、言论、结社等自由,以及保持中立的独立司法系统为公民提供反对国家犯罪的合法渠道,在我国是怎样的稀缺! 西方的公民有一种个人和国家之间存在的宪法性关系,而我们的“公民”则更多的是顺民和奴才。其中原因在于前者有希腊精神文明传统的传承,后者乃是两千多年专制王权的大一统,给予了国人一种“服膺于权力、效忠于一家一姓、无条件服从王权并把卑微和奴性植入于人内心的臣民训练”。所以肖老师急切呼唤必须通过对国家权力的约束来保障公民权利,当然这在一党执政、发扬党监督党的政治形势下,希望几近渺茫。所以肖老师特意引进西方的思想资源——博兰尼的《自由的逻辑》和斯科特戈登的《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历史》,希冀国人能“从另一文明中中自由的历险、自由的信仰和道德的关系,尤其是其间深刻的自我反省精神获得重要启示”,晓示国人“通行于古今立宪国家的人民与国家的关系应建立在相互忠诚和相互保护基础上”。 我国的文化传统,其“核心是专制”(引用李慎之先生的话),所以肖老师特意写《多样文化和普世价值》和《为了和平》,提醒世人当代国际关系中很多冲突乃是文化冲突,要我们警惕狭隘民族主义倾向,认同与人权相适应的民主、法治、和平、正义、思想宽容等原则在内的普遍价值,因为这是保持文化多样性资源优势的价值前提。由于战争仍然还存在,甚至有核威慑影响在,所以肖老师厘清了“绝对的和平主义”和“有条件的和平主义”两个概念,这里的论述和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所说“在任何条件下都拒绝参与所有的战争是一种天真的必然有偏狭色彩的观点”是一致的。或许这样的观点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去年发生的伊拉克战争。 最后一辑文字,都是反对剽窃别人学术成果的文字,但因为其中附有两则伦理学论文《作为伦理文化价值核心的人道主义》、《探询道德原则,建立整合模式——中国当代伦理文化建设系列研究》,通过一个侧面让我们了解到早在1997和1998年肖老师所达到的伦理学研究高度。当然这里也有建设公民社会的原则,例如公正、平等、互利和伙伴关系原则。至于反对剽窃文字,保护作者著作权问题,国家教育部在8月26日颁布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引自8月28日《钱江晚报》A3版),这在表达独立见解和创新思想要承担风险的时下,也算是政府的一个弥补吧。古人云:“亡羊补牢,未为晚也。”也希望今后的学术界多一些清洁和纯粹,多一些像肖雪慧老师这样治学严谨的学者。 当然,《公民社会的诞生》并不是完美无缺之作。作品中还有一股情绪的潜流,有时表现为一种愤懑不平之气。这对于一个伦理学家是一种遗憾。但是我们想到肖老师的坎坷命运——经历上个世纪末的那次事件,专制政权一直以来给予她心灵的伤害。我想读者自然会谅解她这一点。毕竟从那时至今,肖老师一直含辛茹苦,默默耕耘,不懈播撒文明的种子。所以我祝愿她作品中的文明之种像《圣经》中所说,能多一些撒在泥土中,立于信心的磐石,这样能引发一大批民众的觉醒。借傅国涌先生的话,肖老师确实是当代“文明的使者”,“作为一个有成就的伦理学家,她的全部文化、社会批判都建立在坚实的学术研究和深厚的人文素养基础之上,所以才显得那么清楚、有力。”借她自己对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的评价,肖雪慧老师作品有着“深邃的历史感、广阔的伦理思考、对人性及其需要有完整而透彻的理解”。 -
为何知识分子不热衷自由主义
伟大的”西方民主正在经历着代表性、合法性和效率的危机,而这其中是否有什么深刻原因呢?这些危机是通过我们的思维方式突然从相对主义中突现的吗?如果说相对主义能够促进自由,那么我们又要为此付出什么代价,得到什么结果呢?作者在本书中提出了上述问题,并指出,因为相对主义不包含任何普遍的概念(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所以相对主义为一种愤世嫉俗的社会和政治关系观创造了一片沃土,从而造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原教旨主义的出现。相对主义造成了情感的混乱,使道德与政治、信仰与理性、私领域和公领域之间的模糊合法化。这带来的结果之一就是使民主成为了受利益冲突支配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权利被平均分配了,西方社会精英们任由自己被激进的少数群体和公众意见左右。 如何才能终结这种已经牢牢控制着西方思想界的相对主义所带来的模糊呢?在布东看来,尤其是像托克维尔、韦伯和涂尔干这样的思想家,能够帮助我们重新发现“常识”——这本书意在重新发现民主的价值,更着重阐述了“常识”的价值。 -
哲学家与儿童对话
儿童天真烂漫,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常常在不经意中提出各种有趣的问题。有的看似简单,却道出真实;有的常常令人忍俊不禁,而又发人深省。父母如何向孩子解释这个世界? 作为哲学家的本书作者,在一个盛夏与儿子偕行漫游柏林,走近大自然与社会:登电视塔、参观各类博物馆、进教堂,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引起了儿子许多好奇的提问。父亲探讨和解答这些看似简单而触动我们日常生活的大问题,他时而与儿子轻松和谐地对谈,时而切磋,时而启发引导,时而思考,时而侃历史,时而讲故事,生动有趣地呈现给孩子一个奇妙的大千世界和社会复杂的人生百态,从而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 本书内容通俗浅显,文字轻松活泼。不仅孩子可读,成人也会从中获得启迪。 -
这是个什么样的世界
“形而上”是西方哲学中研究世界“基本结构”的一门学问,许多人认为它玄之又玄,深奥难懂,甚至抽象无聊,这其实是对形而上学的误解。在这本书里做着通过简单清楚地说明与生动鲜明的举例,让读者对形而上学不再长生距离感与畏惧感。讨论的主题包括因果,等同,虚构人物,鬼神,可能性,矛盾,自由意志等。这些都是读者平时会想到,但没有机会仔细深思的问题。做着希望能让读者借而熟悉当今英美分析哲学中形而上的一些重要议题、主要看法以及讨论方式,也希望读者读完本书后,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形上学的讨论,无非是相对我们的常识做出最佳的合理解释罢了。这样的讨论会许精致复杂,但绝非玄奥难懂。 -
体验悲哀
这本书是作者在苏黎世大学提交的毕业论文,题目是《心理治疗过程中哀悼的意义》。近几十年来,谈论死亡的禁忌已被废除,人们可以谈论死亡了。现在也是废除谈论哀悼禁忌的时候了,人们可以也应该进行哀悼。虽然弗洛伊德已经描述了“哀悼工作”(这个术语是弗洛伊德提出的)的巨大效用,但是哀悼对我们是心理学研究中至今还不够重视的一个课题,而哀悼对我们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关于这个课题,作者收集资料达10年之久,尤其是关于梦境方面的资料,并根据这些资料,写出本书,系统地告诉我们潜意识的悲哀是怎样困扰我们的。 -
羡慕与嫉妒:深层心理分析
这种部分认同的核心思想是:“我们在很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我们并不特别喜欢对方,但我们需要对方。” 这样的兄弟姐妹虽然都感觉到彼此有明显的差异,而且彼此缺乏同情,但还是互相依赖,并巳也能接受这样的依赖性。他们虽然老是吵架、打架,但如果一个讨人嫌的家伙不在家,比如一个爱打人的兄弟去参加夏令营了,别的兄弟姐妹就会非常沮丧,盼着他回来,但他一回来,马上又会打起来。 班克和卡恩认为,这种认同产 -
私密的神话
《私密的神话:梦之解析》主要讲述了:我们凭科学和技术已经在有形物质世界缔造了出色的成绩,在探索意识与人格发展方面却才刚起步。科学家将逐步确认意识的神经医学根据,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应以何种态度处理自己的意识才是对人类和地球最有利的,这件要务是必须借梦的帮忙才办得成的。 荣格的论点其实就是可供建构心理学这门科学的一个基础概念。它潜在的重要性不输于物理学之中的量子论。 梦是我们“最后的莽原”,我们应该用保护雨林、臭氧层、鲸鱼的热忱来维护它。梦既是我们仅余的心灵活力的天然绿洲,是我们最宝贵的资产,如果有人贬低它的价值,我们岂能甘休? -
《读书》三十年·光盘版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 -
温迪嬷嬷讲述绘画的故事
《温迪嬷嬷讲述绘画的故事(修订袖珍版)》深入分析三十余幅巨作,包括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伦勃朗的《犹太新娘》、莫奈的《莲池》、凡·高的《自画像》等。由画面放大的局部深入大师的精神世界,揭示作品底蕴,解释绘画技巧。简明扼要,娓娓道来,温雅隽永,耐人寻味,温迪嬤嬤的《绘画的故事》将你引上一段奇妙的文化旅程。帮你理解、欣赏伟大的艺术。 -
俄罗斯
对俄罗斯,人们有各种各样的看法。参观完魅力四射的莫斯科、历史悠久的圣彼得堡和风景迷人的贝加尔湖后,要想进一步了解俄罗斯,还应该探索更遥远的地方:远在西边的加里宁格勒克兰兹,那里有着柔软金色海滩和普鲁士风情的老度假地;美丽的伏尔加河畔上格罗杰茨的村庄,那里的民间艺术家和甜点制作师会以他们的杰作吸引你;迷人的埃利斯塔是欧洲唯一的佛教圣地,那里还有一个奇特的国际象棋城;有着四百年历史的达格夫陵墓,是北奥塞梯的“亡灵之城”;远东堪察加半岛,到纳雷乔瓦山谷的温泉群沐浴……如果想欣赏俄罗斯的文化和建筑,那就前往乌拉尔山区;如果想体验一下艰苦生活,就到西伯利亚的野外去探险;如果要体验刺激,就到俄罗斯的滑雪胜地和漂流地,你也可以在米格25飞机甚至外层空间鸟瞰俄罗斯美景。当然,俄式桑拿浴也是独一无二的享受。 -
卡路里与束身衣
英国医学会畅销图书奖 History Today读书俱乐部好评推荐 当减肥执念已成为一种全民精神官能症时,社会上对肥胖产生集体反感,庞大的瘦身产业也随之附和。书中讲述了人类与食物复杂微妙的关系,不同历史时期人们推崇的体型的时尚与潮流,以及人类的文化信仰和社会规范的变迁。为了拥有完美体型,人们曾经尝试各种荒唐的减肥法:英国诗人拜伦最爱的瘦身餐是饼干配苏打水;茜茜公主每天花一小时穿束身衣,甚至将自己缝死在衣服中…… 为什么两千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人前仆后继地投身各种减肥方法?书中深刻揭露了推动节食业发展的种种虚构的“童话”,在介绍各种减肥方式的同时告诉人们如何以正确的方法来对待饮食和自身,从而获得身心愉悦。 -
生物武器
《生物武器:从国家赞助的研制计划到当代生物恐怖活动》讲述了:历史上国家作为战争手段曾多次使用生物武器:德军曾以炭疽菌和鼻疽菌毒杀敌对国的驮畜;日本的细菌部队曾在中国的土地上散播鼠疫和霍乱;现代的恐怖主义分子也利用生物武器制造混乱,炭疽菌信件重新点燃人们对人造瘟疫的恐慌。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中,生物武器的威力堪与核武器相比,然而其研制和使用却比核武器更加简便和随意。《生物武器:从国家赞助的研制计划到当代生物恐怖活动》揭秘各个大国鲜为人知的生物武器研究的历史,论述如何最有效地阻止这类武器的使用以及限制生物武器扩散的途径。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