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德国文学
-
乡愁
《乡愁》是黑塞一举成名、跃登文坛的作品。黑塞独特而富有音乐性的文体,描绘心灵思维暗影的观察力,伴随他日后一系列的作品,逐步赢得世界性的声誉。 书中所刻画的佩特在恋爱、感情路上的浮沉、挣扎,友人溺死的打击,人生际遇中遭逢的孤独与寂寞,亲情的呼唤与牵系,青年时期对大自然的向往,使这部作品成为一本动人的教育小说。 黑塞的作品,如诗如画的节奏,宛如小提琴和钢琴的奏鸣曲,时而悠扬,时而低沉,带着浓郁诗质的乡愁和对生命执着的热爱,也表现在历经战斗、锤炼之后的领悟,故能深深打动读者的心弦。 -
读书随感
世界文学是一个丰富无比的宝库,因为太丰富了,以致常使我们有不知从何处下手阅读之感,黑塞这本书正是作为阅读世界名著初阶而写的。黑塞是个优秀的作家,具备了作家本有的、深具人性的智慧,同时又是一个善于读书、博览书籍的人,由他来写这样一本书,可说再恰当不过了。他写书,他爱书,所以最能知道书的魅力。他不以学者的立场,而以自由自在的笔法,足可信赖的知识,娓娓道出他对世界名著的看法,读者可以在本书中品味世界文学的全般风貌,同时锻炼出一把开启世界文学的钥匙。了解黑塞的读书观,可以防止滥读之害,同时配合自己的爱好,从而逐步深入,系统地阅读欣赏各国名著的精髓。因此这不仅是一本杰出的读书指南,同时透过本书可以了解黑塞一生写作与阅读遍历的足迹、思想演变、宗教的探求,了解这位世纪智者在书海畅游的历程。 -
在轮下
《在轮下》是1946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也是当代德国文学界得奖最多的抒情诗人黑塞的杰作。黑塞运用淳朴与含蓄的手法,生动地刻画出主角汉斯·吉本拉德少年时期的生活、青春期的迷惑、神学校的教育与家庭背景。这是黑塞亲身血泪的经历,也正是黑塞自己的画像。书中充满着田园乡土的气味,对于心灵的危机与归宿的寻求有着传神纤细的刻画。 这是一位孤独的流浪者所奏出的优美的人生之歌。是一部以描写学生的悲剧,刻画青春期陷于迷惑的新文学作品。此书问世后,一时洛阳纸贵,迄今仍为文学名著中的畅销书。 -
杀心萌动那一年
一个与世无争的大学生的难以置信的供状:他打定主意要杀死一个老纳粹。这种刑事犯罪行为的背景是1945年前后被人遗忘、业已湮灭在司法丑闻中的一段德国历史。 1968年的圣尼古拉节,一个柏林大学生在收音机里听到,宣判他最好朋友父亲死刑的纳粹法官雷泽最终被宣告无罪释放。他义愤填膺,决定放弃一切为好友讨还公道。 在准备刺杀计划的过程中,这个年轻人研究了朋友的家庭历史,进一步增强了采取行动的决心。特别是死者的遗嫣安内丽泽在1945年以后陷人了一系列的司法丑闻之中,这一切都呼唤他去复仇。他放弃了学业及和平主义的理想,甚至失去了女友卡特琳,一步一步走向他的计划…… 编年史专家弗里德里希一克里斯蒂安德里乌斯将一个动人的故事讲得环环相扣,他巧妙地把四个时间层面揉合到了一起,并展示了其中那些重要事件之间相互交叉、相互影响的关系。 -
贝恩诗选
●贝恩在早期作为一个狂热的圣像破坏者活跃在德国诗坛,其创作主题多为肉体的崩溃:疾病和死亡。1912 年贝恩发表了惊世骇俗的诗集《陈尸所和其他诗歌》,该诗集像一颗重磅炸弹震撼了德国文坛。组诗《陈尸所》由五首诗歌构成一个尸体解剖系列,诗人以跳跃性的、涩滞的语言细致入微地描绘了一幅幅恐怖的死亡场景,其细节描写令人作呕。然而正是这种极端化的表现形式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1932年4月贝恩当选为普鲁士艺术院院士。1949年贝恩在出版家尼德迈尔的帮助下重返德国文坛。1951年8月21日他在马堡大学作演讲《抒情诗问题》,引起轰动。1951年10月他荣膺德国最高文学奖——毕希纳奖,1952年荣获联邦德国一等勋章,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诗人在思想上与传统的欧洲文化决裂,在语言上也打破了语言规范的束缚,文法和句法被粉碎了,诗的语言要么变得简短、破碎,要么变得笨拙、艰涩。 ●从总体上看,贝恩的诗歌创作是一场语言的暴动和形式主义的革命,是一种带有虚无主义色彩的唯美主义。他的诗歌和诗学继承了波德莱尔、马拉美、格奥尔格和瓦莱里开创的“纯诗”传统,启发了二战以后的抽象诗和具体诗,并对当代德国诗人雷曼、克罗洛夫、皮翁特克、赫勒雷、吕姆柯夫、恩岑斯贝格、格林拜恩等人以及当代欧美和日本诗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贝恩诗选》精选了贝恩早期、中期和晚期的诗歌代表作,是对诗人创作生涯的完美呈现。贝恩的早期诗歌在题材上沿承了波德莱尔,在内容上直面人类的恶之花——丑陋和病态,在语言上打破了文法和句法,被评论家称为“纯粹的丑学”。步入中年之后,贝恩徜徉在神话、幻想和哲学的国度,创作了大量辞藻华丽、形式完美的诗作,为他赢得了“静力学诗人”的美誉。 -
荷尔德林后期诗歌(上中下)
内容简介及三卷目录 内容简介: 20世纪初,埋没了一个世纪的荷尔德林后期诗歌得以面世,并很快吸引了德国和德国以外的学者、诗人及哲学家的关注。荷氏作品融汇了欧洲启蒙运动后政治、历史、宗教、哲学和诗学中最核心的观念,是启蒙运动后新神话的建立、观念论哲学和浪漫派诗歌的里程碑。但由于诗人后期诗歌文本复杂,语言晦涩,思想艰深,阅读和理解荷尔德林一直不是一件易事。本书是对荷尔德林除赞歌外全部后期诗歌的翻译、注疏和解读,其中多数作品首次翻译为汉语。 全书分“文本卷”和“评注卷”(两册)。“文本卷”为德汉双语对照,按体裁和编年收录了荷尔德林1800-1807年间除赞歌外的全部诗歌作品(含完成作品,完整草稿、修改稿、不完整草稿、片段等)及其翻译。“评注卷”详尽阐述诗人后期作品的历史背景及其神学、哲学、诗学和美学内涵,探讨作品的语言风格,吸收西方学界最新成果,对所含作品逐一作了详尽的勘读、训诂、注释和解读,还结合中国诗歌传统进行了独到的分析。 对荷尔德林后期诗歌的完整翻译不仅填补了荷尔德林中译的空白,也将深化读者对西方历史和思想史上这一关键时期的理解。本书从语文学入手来展示思想史,这对帮助读者理解西方传统的渊源和治学方法,有重要促进作用和示范意义。 荷尔德林后期诗歌 文本卷目录 图版:荷尔德林画像 /1 题辞 /1 前言 /1 鸣谢 /1 凡例 /1 哀歌和箴铭体诗 迁徙者〔第二稿〕 /2 哀歌〔《美侬哀悼丢提玛》前期稿〕 /12 美侬哀悼丢提玛 /22 施图加特 /34 附录:秋节〔《施图加特》后期修改稿〕 /44 〈墓志铭〉 /50 饼与葡萄酒 /52 夜〔《饼与葡萄酒》后期修改稿〕 /66 通往乡间的通道 /80 还乡 /84 附录:还乡〔后期修改稿〕 /94 六音步格诗和另体诗 爱琴海 /100 〈犹如当农夫在节日里……〉〔〈犹如在节日里……〉散文初稿〕 /124 〈犹如在节日里……〉 /132 致兰道尔 /140 生命的中半 /144 生年 /146 哈特之廕 /148 父国詠歌暨草稿 致地母 /152 德意志詠歌 /160 在多瑙河的源头 /164 迁徙 /172 莱茵河 /182 〈和好的,你这从不教人信的……〉〔尚无标题时的《太平休日》草稿•前期稿〕 /200 〈和好的,你这从不教人信的……〉〔尚无标题时的《太平休日》草稿•后期稿〕 /208 太平休日 /218 独一的〔文本一〕 /232 独一的〔文本二〕 /242 独一的〔文本三〕 /252 独一的〔文本四〕 /262 拔摩岛 /272 拔摩岛〔后期稿本的初稿〕 /292 拔摩岛〔后期稿本的草稿片断合成文本〕 /312 提坦们 /324 家乡 /332 哥伦布 /334 路德 /346 〈……梵蒂冈……〉 /348 〈就是说从深渊……〉 /354 〈我曾问过摩萨……〉 /358 〈克洛普施托克死于……〉 /362 〈就是以往,父宙斯……〉 /364 雕 /368 日耳曼尼亚 /372 〈可是当上天的……〉 /382 〈如同鸟群缓缓掠过……〉 /392 致首领〔第一稿〕 /394 致首领〔第二稿〕 /398 〈致圣母〉 /404 最先来的〔第一稿〕 /420 最先来的〔第二稿〕 /422 最先来的〔第三稿〕 /428 〈如同海岸……〉 /434 〈就是当葡萄藤汁……〉 /436 提埝岛 /438 〈褐色枝叶上……〉 /444 〈伊斯特河〉 /448 〈……你以为,应跟……〉 /454 纪念 /456 姹女〔《姆涅摩绪涅》第一稿〕 /462 姆涅摩绪涅〔第二稿〕 /468 〈噫讴巴刻库……〉 /474 〈你们安稳筑造的阿尔卑山……〉 /476 海因里希帝 /480 〈并同感半神……〉 /482 希腊〔第一份手稿〕 /486 希腊〔第二份手稿前期文本〕 /490 希腊〔第二份手稿后期文本〕 /494 附录:希腊〔A. BennholdtThomsen合成文本〕 /500 〈人生是什么?……〉 /504 〈神是什么?……〉 /506 D.E. Sattler依据詠歌草稿和手稿片断合成的文本 提埝岛Ⅰ /511 提埝岛Ⅱ /518 家乡 /525 最先来的 /530 提坦们 /535 决断 /541 哥伦布Ⅰ /548 哥伦布Ⅱ /553 希腊Ⅰ /558 希腊Ⅱ /562 姆涅摩绪涅 /567 姹女 /571 附录 厄琉希:致荷尔德林(黑格尔) /576 专有名称索引 /581 标题与首行编目 /607 荷尔德林后期诗歌 评注卷目录 卷上 凡例 / 1 导论 / 1 法国革命与荷尔德林——父国与民族——荷尔德林的历史观——士瓦本的敬虔派神学——荷尔德林与德意志观念论——荷尔德林的诗学——后期诗歌的语言与风格——荷尔德林诗歌的文本——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的阐释——中译原则与荷尔德林在中文语境中的接受——方法论:语文学与日耳曼学 哀歌与箴铭体疏证 体说 / 177 古典格律——原本的内容定义和后来的发展——18世纪中期阿卜特的感伤哀歌理论——18世纪末席勒的理想主义哀歌理论——荷尔德林的哀歌理论——18世纪德语哀歌创作:克洛普施托克,歌德,席勒——荷尔德林的哀歌创作——荷尔德林后期哀歌的文本问题——汉译格式和对应格律 《迁徙者》[第二稿] / 201 《哀歌》/《美侬哀悼丢提玛》 / 213 《施图加特》/《秋节》 / 235 〈墓志铭〉 / 250 《饼与葡萄酒》/《夜》 / 252 《通往乡间的通道》 / 309 《还乡》 / 316 六音步格与另体诗疏证 体裁说明 / 333 短诗体裁说明——六音步格——品达体——阿多尼体——文本说明 《爱琴海》 / 338 〈犹如在节日里……〉 / 372 《致兰道尔》 / 397 《生命的中半》 / 399 《生年》 / 410 《哈特之廕》 / 414 卷下 父国詠歌暨詠歌草稿疏证 体辨 / 419 名称的由来——词源、语用和汉译——詠歌与颂歌——荷尔德林的早期颂歌和后期父国詠歌——父国——父国的与民族的——格律问题——父国詠歌作品概览——翻译——手稿和版本问题 《致地母》 / 464 《德意志詠歌》 / 472 《在多瑙河的源头》 / 474 《迁徙》 / 497 《莱茵河》 / 519 《太平休日》(含〈和好的,你这从不教人信的……〉) / 567 《独一的》 / 630 《拔摩岛》 / 670 《提坦们》 / 737 《家乡》 / 743 《哥伦布》 / 745 《路德》 / 753 〈……梵蒂冈……〉 / 755 〈就是说从深渊……〉 / 764 〈我曾问过摩萨……〉 / 767 〈克洛普施托克死于……〉 / 774 〈就是以往,父宙斯……〉 / 775 《雕》 / 780 《日耳曼尼亚》 / 787 〈可是当上天的……〉 / 805 〈如同鸟群缓缓掠过……〉 / 812 《致首领》 / 813 〈……致圣母……〉 / 820 《最先来的》 / 834 〈如同海岸……〉 / 844 〈就是当葡萄藤汁……〉 / 846 《提埝岛》 / 847 〈褐色枝叶上……〉 / 851 〈伊斯特河〉 / 852 〈……你以为,应跟……〉 / 868 《纪念》 / 871 《姹女/姆涅摩绪涅》 / 884 〈噫讴巴刻库……〉 / 910 〈你们安稳筑造的阿尔卑山……〉 / 912 《海因里希帝》 / 915 〈并同感半神……〉 / 917 《希腊》 / 919 〈人生是什么?……〉 / 931 〈神是什么?……〉 / 933 附录: D.E. Sattler依据詠歌草稿和手稿片段合成的文本简注 / 935 黑格尔:《厄琉希:致荷尔德林》简注 / 936 年谱 / 937 文献目录 / 967 名词概念索引 / 1002 后记 / 1012 -
茵梦湖
《茵梦湖》描写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通篇充满浓郁的伤感情调。主人公莱因哈德和伊莉莎白青梅竹马,情爱甚笃;长大后感情愈深。可是伊莉莎白的母亲却把女儿嫁给了家境富裕的埃利希。多年后,莱因哈德应邀去埃利希在茵梦湖的庄园,旧日的恋人相见却是一片惆怅。小说谴责了包办婚姻,不仅主题鲜明,而且在艺术上有很高的造诣。 -
情欲
自从艾滋病传入最后一条阿尔卑斯山谷,“传染那些在爱情上喜新厌旧的人”,书中这位厂长就不得不放弃嫖妓和更换配偶,又回来享用他的妻子格蒂。格蒂想要逃脱那些性攻击,那种马上就要做爱的例行的、无聊的、要命的重复。她经济下落不明,有时喝醉酒后到了警察局。她身为母亲不能正常地过她的性生活;母爱和性欲互相抑制,在若闷逃亡中她偶然结识大学生米夏埃尔,把真诚的爱献给他,这个她心中的青春偶像却极尽骗子之能事,诱奸和侮辱了她。 小说问世时曾因涉及色情引起非议,经过争论,舆论认同它是一部有独特价值的反色情的讽刺作品。德国《明镜》周刊指出:“《情欲》玩弄文字游戏,但造诣极高,在荒诞中见出清醒、准确,可以当作一部讽刺滑稽作品来读。它通过句子的节奏,通过重复,使始终可以支配的妻子和总是性欲旺盛的丈夫显得滑稽可笑,而用男人的想象和男人的语言来作出结算。”《法兰克福评论》说:“耶利内克的激烈的反淫秽作品《情欲》已经成为畅销书,因为在当代德语文学中,眼下没有一种在语言和才智上可以与之比美的阅读挑战。”《南行意志报》的评论作者从书中“咄咄逼人的不雅和无情”,感到“处在当代德语文学之上的孤独的高峰上”,赞扬作家“改写了愚蠢好色的语言,并且坚决地继续推进为荒诞和喜剧。” -
水妖
本书精选了德国十二位浪漫主义作家的中短篇小说,其中有富凯的《水妖》,沙米索的《彼得·史勒密尔的奇怪故事》,艾兴多夫的《没出息的人》,布伦塔诺的Ⅸ忠实的卡斯帕尔和美丽的安奈尔》,阿尔尼姆的《拉托诺要塞发疯的残疾人》等,它们都是各作家的名篇,在德国众多浪漫派作家中很具代表性。 -
三毛钱小说
尖刀麦奇思是伦敦大名鼎鼎的强壮盗头,也是一个“商人”。乞丐头皮丘姆控制了解全市的行乞者,是赫赫有名的地头蛇,强盗头爱上了乞丐头的女儿波莉。婚宴上警察总监布朗来祝贺,原来强盗和警察是一家。乞丐头不愿女儿“下嫁”强盗头,结果去告了他。麦奇思罪恶累累,但关键时刻警察头布朗帮了他,又使他摇身一变成了“银行家”,随后又同皮丘姆 沆瀣一气,对市面上民为非作歹。小说充满绝妙的设刺,写作技巧极为高超,被称为“德国文学史上最重要,最渊博的设剌小说” -
蟹行
本书是格拉斯199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推出的新作,一面世就好评如潮,连续数月占据各大畅销书排行榜榜首,两周内售出25万册。小说取材于一段真实的历史:1945年1月30日,德国豪华游轮“古斯特洛夫号”满载一万多名难民和士兵在古滕港启航,朝西方驶去,不料当天夜里就在波罗的海上被苏联潜艇发射的鱼雷击沉,船上近万名逃亡者葬身海底,其中儿童占四千多!小说以这一故事为背景,用写实和虚构相结合的方法,披露了那场战争的发动者,在给别国带去沉重灾难的同时也给本国人民带来无尽的痛苦。这是一场比“泰坦尼克号”还要让人刻骨铭心的海难。而书中虚构的故事也是惨烈的:身怀六甲、年仅17岁的图拉上了“古斯特洛夫号”。夜间九时许,一阵剧烈的摇晃和几声猛烈的爆炸把她从睡梦中惊醒。所幸她被救上了德军舰艇。伴随着游轮下沉以及成千上万名儿童妇女的尸身在冰冷的海面上载沉载浮,儿子保尔降临人世。获救后她怀抱襁褓中的儿子继续逃亡,辗转来到东德什末林,并当了一名工人。保尔长大后当了记者,逃到了西德,在经历了结婚生子、家庭离异后,又与儿子康拉德长期分居。两德统一后康拉德才见到奶奶。奶奶十分宠爱他,还经常对他讲过去的经历,结果使他产生了偏激的观念,创办了新纳粹网页,最后竟然开枪杀害了网友犹太青年大卫。 德国媒体称:格拉斯以撼人心扉的笔触将读者带回那段可怕的历史,并讲述了它的影响,尤其是对一个特殊群体的深远影响。 -
狗年月
本书是《但泽三部曲》的第三部,描写主人公从一个共产党员堕落为一个纳粹分子,后又竭力报复纳粹分子等一系列的故事,反映德国那段“狗年月”里人性被扭曲的一面。 磨坊主儿子马特恩和犹太混血儿阿姆泽尔从儿时起便是一对歃血为盟的好朋友,马特恩体魄强壮,为人仗义;阿姆泽尔聪明过人,有艺术天赋。两人形影不离,互相关照,令人羡慕。可希特勒上台后,马特恩摇身一变,投入了纳粹的怀抱,同阿姆泽尔之间的友谊自然也就不复存在。在法西斯最猖獗的时候,马特恩甚至还当上了冲锋队队长,在一次执行任务时居然对昔日的朋友下毒手。之后他因没能继续得到重用而离开了冲锋队,他反思自己的恶行,失望、懊悔和内疚折磨着他,泯灭的人性又开始复苏。他只好去当兵,可不久又当了英国人的俘虏。法西斯投降后,他从战俘营回到德国,开始到处寻找过去的仇人,对他们进行报复;他勾引他们的妻子、女儿,可最终却事与愿违,落得个人所不齿的下场。 小说围绕阿姆泽尔、图拉和燕妮三个男女主人公的故事,同样写得有声有色,栩栩如生。 -
漂泊的灵魂
《漂泊的灵魂》由《早春》、《怀念克努尔普》和《结局》三篇连续性的小说组成,是黑塞著名的“流浪汉体”小说。 主人翁克努尔普是个和蔼的流浪汉,流落于城镇之间,寄居于友人的住处,吃着友人们给的食物。克努尔普一直不愿受制于任何行业、地方或是人,甚至还离弃了与自己一同徒步旅行的同伴,而与他一同徒步旅行的同伴很可能就是赫尔曼·黑塞本人。 克努尔普的流亡是幸福的、专注于自我的。然而,《漂泊的灵魂》背后隐藏的是一个艺术家的良知,在这个艺术家眼里,自己的解放是毫无价值的,甚至是没有道德可言的。克努尔普在一场暴风雪中死去,他来到上帝面前,坦诚自己虚度了一生。然而,克努尔普却被告知,自己来到这个世上就是为了给芸芸众生带去对自由的一点思念之情。 《漂泊的灵魂》第一部分《早春》发表于一九○八年,和第二部问世相隔有八年之久。这是黑塞本人最喜爱的作品之一。他在一九三五年致友人的一封信中说:“作家描绘吸引自己的东西,而克努尔普这个形象对我有极大吸引力。他是‘无用的’,可他很少干坏事,比那些有用人干坏事干得少得多,而评判那些人不是我的事。我深信,若是象克努尔普这样有才能而且富于活力的人在他的周围世界找不到一席存身之地,那么这个世界是和克努尔普同样有的。” 黑塞笔下所创造的这位无所事事者也吸引了另外一位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他认为这本散文小说是过渡年代中最美的小说集,“而《漂泊的灵魂》,这个浪漫主义世界孤独的晚生子,在我看来是小小德意志的不朽的一部分,是一幅风俗画,它同时象一首民歌,充满了纯洁的音乐”。 -
荒原狼
《荒原狼》是1946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黑塞的名作,作者以摄人心弦的笔法,深刻地描述一个人如何冒着生命全面崩溃的危险,经历种种生命过程中的外在折磨之后,开始他心灵的内在追寻,而去掌握住那种难以捉摸的人类存在意义的故事。书中主人翁哈拉反抗这个使人越陷越深、逐渐戕害人类灵魂的世界,他企图揭发这个时代的缺憾与病态。 本质上,这是一次地狱之旅,也是时而恐怖、时而勇猛的生命之旅。通过了浑噩的洪荒之境,他立定决心遍历炼狱,与混沌交战,而且担当一切罪孽,这就是本书的主旨。在追寻的过程中,哈拉历经一个似梦、似幻、似真的诡异奇境,他经历了无数虚幻的世界魔 幻的剧场,最后终于肯定:在这外在世界的表象之内,其实隐藏着无限的庄严、不朽与神圣;超越一切外在事物的野性与混乱,便是一个超然而永恒的世界。 -
一颗热土豆是一张温馨的床
这本书包括《一颗热土豆是一张温馨的床》和《赤足的二月》两部散文集。 《一颗热土豆是一张温馨的床》所收文章写于1990年9月-1991年12月,往往从日常经历或某个政治事件谈起,既有对时代局势的思考,也有对历史文化的反思,具有高度的政治性和完美的文学性,尖锐却富有诗意。 《赤足的二月》:异乡人中的家乡,新家乡的陌生人。时而轻快,时而忧郁。米勒描写她新的家乡,感人而生动。 -
O侯爵夫人
本书囊括了作者全部的八篇小说,其中《O侯爵夫人》塑造一个敢于掌握自己命运,不受封建伦理观念束缚的女性的形象;《智利地震》以历史上一次大地震为背景,描写一对纯洁的青年情侣的悲惨遭遇,小说被认为是“灾难文学”的上乘之作;其他几篇也多颇具特色,情节紧张,语言精练。 -
亲和力
一对情侣历尽波折,到了中年方成眷属,在乡间过着宁静而幸福的生活。谁知由于丈夫的朋友以及妻子年轻、美丽的养女的到来,四个人之间便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重新组合,并由此生出了激情、痛苦,以及短暂的幸福和长久的不幸,这难道真是小说中所谓的亲和力使然? 匠心独运的细节安排,逻辑谨严的推理思辨,浪漫主义的神秘色彩和象征手法,三者成功地融合在一起,使小说成为了一部既“好看”又具思想深度的杰作。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