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安·兰德

  • 谁需要哲学

    作者:[美]兰德

    《谁需要哲学》内容简介:走出学院高墙,跨越学科藩篱,就会发现安·兰德的影响力如此之大,实在令人惊讶。经济生活是美国主要的社会活动方式,安·兰德的影响力主要就在此域。大名鼎鼎的格林斯潘不用说,早在50年前,他就曾致函《纽约时报书评周刊》,表达阅读兰德著作后的感触。40年后,华尔街一位投资大师在其经典的投资理论著作中,坦言他的理论主要受了安.兰德的客观主义认识论的启示。类似波普尔之于索罗斯,只是安.兰德的影响力更强烈,更广泛,更加直接。登录网站,打开网页,就会发现已经去世25年的安·兰德依然有那么多的追随者。关于——她的研究所、网站、期刊、书籍等资讯实在太多,甚至美国哲学学会东部会区下面还有一个安·兰德协会。这些都是自发的,追随者基本都是学院外的人,即便有一些高校学者,也比较边缘,副教授居多。去年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比较学院化的研究兰德的著作,这或许意味着学院派开始重视兰德了。
  • 商人为什么需要哲学

    作者:(美)安·兰德,汪宇 编

    俄裔美籍哲学家及小说家,世上最畅销的作家之一,也是20世纪美国最为知名的公共知识分子。安·兰德宣扬极端个人主义精神,是理性利己主义的倡导者,与利他主义和自我牺牲的伦理学形成最为尖锐的对抗。兰德最知名的追随者包括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甲骨文总裁埃里森、好莱坞明星安吉利娜·茱莉。《商人为什么需要哲学/兰德丛书商人为什么需要哲学/兰德丛书》是兰德丛书之一。
  • 自私的美德

    作者:安.蘭德

    本書的題目也許會引出下面的提問:「你為什麼要用『自私』一詞來表示性格中的善良品質?這個詞彙讓那麼多人反感,他們對該詞彙的理解並不是你想表達的意思。」對那些提出這個問題的人,作者的回答是:「為了讓你們害怕這個詞彙。」 人們對「自私」一詞的一般理解不僅是錯誤的,而且還代表一種具有毀滅性的知識,與其他任何單一因素相比,這種錯誤理解是造成人類道德發展停滯不前的更重要原因。 在一般的用法中,「自私」一詞是罪惡的同義詞,它喚起的形象是一個殘忍的惡棍踏著成堆的屍體來實現自己的目的,他關心的不是鮮活的生命,僅僅是想滿足一時衝動的、沒頭沒腦的奇想。 然而,詞典對「自私」一詞的定義是:「只關心自己的利益。」這才是「自私」的準確涵義。「自私」的概念並不包含道德評價,它並沒有告訴我們只關心自己的利益是善還是惡,也沒有告訴我們人的現實利益是由什麼構成。 我們一般的社會都強調所謂的利他主義聲稱,為他人的利益而採取任何行動都是善,為自己的利益而採取任何行動都是惡。因此,誰是行動的受益者就成為道德價值的唯一標準──只要受益者是除自己之外的任何人,任何事就都可以接受。 但是安.蘭德正是認為,就是在這樣形形色色的利他主義理論體系之下,駭人聽聞的道德敗壞、長期的不公、怪異的雙重標準以及無法解決的衝突和矛盾,便在整個歷史進程中成為人類關係和人類社會的特徵。
  • 自私的德性

    作者:(美)安·兰德,汪宇 编

    《自私的德性》由安·兰德所著,作者是俄裔美籍哲学家及小说家,世上最畅销的作家之一,也是20世纪美国最为知名的公共知识分子。安·兰德宣扬极端个人主义精神,是理性利己主义的倡导者,与利他主义和自我牺牲的伦理学形成最为尖锐的对抗。 人关心自己的利益,这是道德生存的本质,人必须受益于自己的道德行为。书中导言提到“攻击‘自私’就是攻击人的自尊,放弃‘自私’也就是放弃自尊。”本书展示了她捅道德“马蜂窝”的勇气。
  • 有道德的利己

    作者:[ 英]塔拉·史密斯

    本书是塔拉史密斯教授总结和解读安兰德伦理思想的作品,史密斯教授从理性、诚实、正义、诚信、独立、生产力、骄傲等众多方面揭示了兰德个人主义的哲学思想,对中国读者将会有启发意义。
  • 客观主义认识论导论

    作者:安·兰德

    如果人类的最高美德是牺牲所有的欲望,人们不得不问:人类如何生存和获得幸福? 你生存的唯一希望就是通过信奉一种理性的、世俗的、自私的选择来挑战这种哲学。 我曾经请格林斯潘大胆地估算,在他看来,在我们的商业世界里,真正的财富创造者——也就是完全自治并具有独立判断能力之人——占多大比例。他思考了片刻,有点伤心地回答:“在华尔街——大约5%;在工业界——大约15%。”
  • 商人为什么需要哲学

    作者:安.兰德

    作者曾经请格林斯潘大胆地估算,在他看来,在我们的商业世界里,真正的财富创造者——也就是完全自治并具有独立判断能力之人——占多大比例。他思考了片刻,有点伤心地回答:“在华尔街——大约5%;在工业界——大约15%。” 如果人类的最高美德是牺牲所有的欲望,人们不得不问:人类如何生存和获得幸福? 你生存的惟一希望就是通过信奉一种理性的、世俗的、自私的选择来挑战这种哲学。 哲学不是脱离真实世界的象牙塔,而是涉及到真实世界各个方面(从日常的商业交易到最广泛的政治学和经济学问题)的现实必需品。没有正确的哲学作为基础和辩护,商品和理念的自由市场将会消失。 《商人为什么需要哲学》的出版是为了颂扬世界各地的那些商人,他们深知自豪地捍卫其职业的道德地位之必要性。 本书目录: 商人为什么需要哲学 创造财富的品质 一个商人的答案 211条款:律师们违背正义 警告: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可能摧毁你的生命 移民 “尊重自然”的罪恶 医疗保健不是一种权利 商人为什么应该诚信 个人主义:种族主义的惟一对策 受到围攻的华尔街 “购买美国货”有悖于美国利益 美元和枪支 反托拉斯的哲学起源 反托拉斯彻底“回归” 更多的阅读材料 编后记:安.兰德协会
  • 新个体主义伦理观

    作者:[美]爱因·兰德

  • 一個人的頌歌

    作者:安.蘭德

    在美銷售量已超過兩百五十萬本。與人類文明一起歷久彌新的個人主義經典。我崇仰個人,因其身為個人而擁有的高度可能性,而我憎惡人類,因其無力營造這種種可能性....─安.蘭德 我站在山巒頂峰。我抬高了我的頭,我舒展著我的手臂。這一切,我的身體與心靈,這一切就是追尋的終點。我曾經想知道事物的意義。我就是意義。我曾經想尋找存在的證據。但我不需要存在的證據,也不需要任何話語來認可自己的存在。我就是證據與認可。 是我的雙眼在看,我雙眼的視野將美麗賦與大地。是我的耳朵在聽,我耳朵的聽覺將歌唱送往世界。是我的心靈在思考,我心靈的判斷是尋求真理的唯一明燈。是我的意志在選擇,我意志的抉擇是唯一我必須服從的命令。 我得到了許多語字,有些是明智的,有些是謬誤的,但唯有這幾個字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我要這樣做!」 不論我選擇了哪一條路,守護之星都存在於我自身。指引明路的守謢星與指南針啊。它們指向的方向只有一個。它們指向我。
  • 通往明天的唯一道路

    作者:安・兰德

    安·兰德作品系列。 安·兰德以卓越的才能奠定了她作为作家和哲学家的历史地位。她在思想上对世人的影响正日益彰显。她的作品每年在全世界范围销售三十万册。在她逝世后,她的信件、日记和录音讲话被相继公开,使其过去未发表的一些作品和思想得以面世。在她逝世后的十五年里,安·兰德(和她的客观主义哲学)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电影,文章和哲学讨论中。 本书收集了她1962年中每周一次为《洛杉矶时报》撰写的专栏文章,在这些文章里,她对当时的新闻和文化事件作出了精辟的分析,充分展示了她的才能。
  • 一个人

    作者:(美)安·兰德

    在《一个人》这部作品中,作者虚构了一个高度集权的社会,这个社会没有个人,只有集体,人没有自己的名字,只以一个口号加一串数字来加以区别,人甚至不知道“我”这个字眼,但凡要表示“我”的概念,都用复数的“我们”来代替。 主人公“平等7-2521”与众不同,虽然自出生起就被灌输集权的思想,人身自由完全被剥夺,也不能如愿以偿地进入研究机构,反而被判定做终身的清道夫,但他依旧凭借直觉与天赋,追求着知识和理性。 聪明的主人公在没人察觉的情况下发明了电灯。可是专家学者们“欣赏”了他发明的电灯后,胡乱给他扣上一项罪孽的帽子,想要置他于死地。愤怒无奈的平等7-2521只能落荒而逃,逃入“原始”森林,等待被野兽吞噬的命运。 而在这里,他发现了“我”这个词的存在……
  • 理性的声音

    作者:[美] 安・兰德

    第一部分(哲学)包括所有有关客观主义哲学的论述。它包括一篇有关客观主义的概论(第一章),它与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的关系(第二章),和几篇重要的有关伦理学的新论述。这主要涉及伦理学中客观主义的必要性(第三章和第四章),心理诊断和道德判断的本质区别(第五章),以及利他主义伦理学的非客观主义本质(第六、七章)。第一部分以一篇对宗教的声讨结束;客观主义认为宗教是对理性的摒弃(第八、九章)。 第二部分(文化)第一篇讨论今天知识分子的破产(第十章),接着论述这种破产的一些征兆:当今的文化真空(第十一章),以及全球的种族运动高涨(第十二章)。接着是具体探讨三个群体的缺陷:自由实用主义者(第十三章),保守主义者(第十四章),和商业人士;兰德女士认为他们不知不觉地成了他们的毁灭者―即大学―的赞助者(第十五章)。分析了两个意味深长的文化现象。一个是悲剧性的:玛丽莲・梦露之死(第十六章);还有一个是令人振奋的:阿波罗11号的旅行(第十七章),这篇文章是安・兰德的得意之作,描述了她亲眼目睹登月火箭发射的情形。此文描述了这个历史性事件的感觉上的现实,情感震荡,及内在的哲学原因这种报道是只有当一个了不起的思想家和一个文学家合二为一的时候才能成为可能的。阿波罗计划的目的是第十八章的主题。第二部分最后是我的两篇讨论美国教育制度的文章。一篇记录了我们大学里盛行的反美思潮(第十九章);另一篇讨论正在毁灭我们小学校的反概念教学法(第二十章)。 第三部分(政治)是从一个自由资本主义的倡导者的立场考虑一些政治问题。这包括批判配给制(第二十一章),公共电视(第二十二章),反托拉斯法(第二十四章),对外援助(第二十五章),以及社会化医疗(第二十九和第三十章)。这里面还提出了一个有关打破政府在教育领域的垄断的切实可行的建议(第二十三章);一篇有关工业化经济中财富的角色的讨论(第二十七章);一篇分析世界饥饿原因的文章(第二十八章);一篇解释安的一个观点的文章,即一个有理性的女人是不愿意做美国总统的(第二十六章)。第三部分的最后一篇文章是彼得・施瓦茨有关自由意志论主义这个政治运动的精辟分析。安・兰德是一贯反对自由意志论主义的,认为是跟她的哲学相对立的。施瓦茨的文章解释了为什么。
  • 自私的德性

    作者:安·兰德

    《自私的德性》讲述了人关心自己的利益,这是道德生存的本质,人必须受益于自己的道德行为。书中导言提到“攻击‘自私’就是攻击人的自尊,放弃‘自私’也就是放弃自尊。”
  • 浪漫主义宣言

    作者:(美) 安·兰德

    《浪漫主义宣言》是安·兰德唯一一部对创作、阅读、艺术、人生与娱乐等诸多精神产物进行彻底批评和完整评论的作品集。被称作充满尖锐批评和辛辣讽刺的安·兰德版“艺术与人生”,它不仅仅是解读《源泉》《阿特拉斯耸耸肩》等作品的重要参考,也是阅读艺术、阅读时代大潮流的优秀指导。书中安·兰德认为她的时代没有艺术,浪漫主义早已销声匿迹,“顶级的、纯粹的、始终如一的艺术家”少之又少。在本书收录的文章中,受到她讽刺和批评的艺术家大多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普利策小说奖,他们代表了那个时代的辉煌,但安·兰德依然担心他们所引领的艺术航向。
  • 致新知识分子

    作者:[美] 安·兰德

    本书是安・兰德对现今盛行的哲学教条以及因之而生的“负罪、痛苦、绝望、厌倦以及无处不在的逃避氛围”的挑战。 作为知识界最具争议的人物,安・兰德是一种理性的私利主义伦理学的倡导者,与利他主义和自我牺牲的伦理学形成最为尖锐的对抗。这种道德观念的基础――“一种现时生活的哲学”――正由《致新知识分子》以洪亮的嗓音宣布出来……
  • 一月十六日夜

    作者:(美)安·兰德

    •客观主义哲学之母安•兰德剧作全集 •百老汇舞台八十年常演不衰 •《源泉》与《阿特拉斯耸耸肩》的思想起源 美国客观主义作家兰德,《源泉》&《阿特拉斯耸耸耸肩》的作者,在美国火爆巡演80年的 三个剧本——《一月十六日夜》《理想》《三思》。 《一月十六日夜》讲述的是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 白手起家的非法集资犯在一月十六日夜坠亡,法院公审其情妇,妻子出庭作证找出真凶 的律政大戏。如同中国的吴英案、曾成杰案一般精彩,不同的是,陪审员由所有观众担任 ,有罪还是无罪,由现场观众决定,与今日中国现状惊人类似。80年来,一半的观众判他有罪(弱势群体居多,比如,给盲人演出时,著名女作家海伦凯勒即为当场的陪审员主席,判定其有罪),而另一半则认为其无罪(企业家、白领居多) 。不得不说,兰德除了是思想家之外,还是一流的好莱坞编剧。罪案、律政、司法、道德之辩精彩纷呈,80年来未曾有过能达成共识的判决。 《理想》则围绕犯下了杀人罪的女演员凯伊展开,它被认为是安•兰德小说的前奏。被警方追捕的凯伊先后投奔了六个曾写信给自己的影迷,却先后遭到了拒绝与背叛。凯伊所象征的就是人的“最高价值”——自我实现。如果一个人背叛了凯伊,他就永远不能实现每个人的灵魂中都希冀的“最高价值”。作者想通过这个故事讨论的,是人类的道德缺失,及人类对于他们所信奉的理想的背叛。 《三思》是一出典型的侦探剧,描述了布雷肯里奇先生一心追求凌驾于他人之上的权力,结果成了众人希望除掉的对象。剧作的主题是典型的安•兰德道德观:利他主义的罪恶,以及人对于独立、自我存在的渴求。
  • 阿特拉斯聳聳肩

    作者:Rand, Ayn

    ◎聯合推薦 金石堂書店行銷總監/盧郁佳 國立清華大學經濟系副教授/黃春興 名作家/成英姝 早安財經出版社發行人/沈雲驄 專欄作家/林濁水 PChome網路家庭集團董事長/詹宏志 中廣流行網「蘭萱時間」節目主持人/蘭萱 ◎一出版即成為打破美國出版史上銷售紀錄的超級暢銷書,至今長銷不墜。 ◎2009年打入Amazon暢銷榜前20名,另外兩種平裝版本也打入前100名。 ◎蘭德著作共銷售2,500萬冊,每年售出80萬冊以上。 ◎安潔莉娜裘莉、布萊德彼特、金凱瑞、葛林斯班、雷根、希拉蕊柯林頓——他們都是蘭德的超級粉絲! ◎繼《聖經》之後對當代美國人影響最大的一本書! ◎2007.10.11《華盛頓時報》《阿特拉斯聳聳肩》五十周年專題報導:1957年10月發生兩件重大事件,一是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其次則是小說《阿特拉斯聳聳肩》出版了。 ◎2009.1.9《華爾街日報》專題報導:這本小說在52年內從虛構變成現實! ◎出版逾半世紀後再度成為當紅話題的奇蹟之書,繁體中文版首度面世! 美國銷售超過1,000萬冊,目前每年仍售出約20萬冊,2009年前七週銷量是去年同期的三倍,甚至在歐巴馬就職期間,全美各媒體都在報導歐巴馬上任消息的情況下,打敗歐巴馬最新自傳;而今年前四個月銷售已超過去年一整年。 除了傲人的銷售記錄,1985年成立的「蘭德協會」(Ayn Rand Institute),過去七年共送出了超過百萬冊蘭德著作給全美高中教師與學生。 「我以我的生命以及我對它的熱愛發誓,我永遠不會為別人而活,也不會要求別人為我而活。」 如果所有的思想家和創造者都罷工了,這世界會變成怎樣? 如果肩負地球的阿特拉斯神,有一天不堪長久的負荷, 聳聳肩拋下地球一走了之,那麼地球的命運又將會是如何? 本書於1957年出版,一出版即成為打破美國出版史上銷售紀錄的超級暢銷書。根據1991年美國國會圖書館與每月一書俱樂部的票選,選出十大最具影響力書籍,本書的影響力僅次於《聖經》。有人說美國精神就等於耶穌加上蘭德,不了解蘭德,就無法真正了解美國精神。 有個男人說他要停下這世界的發動機,他辦到了。 這個令人震驚的故事,百萬字的史詩鉅作,不論是內容幅度之廣,或驚人的懸疑性,都將打破你以往所有的閱讀經驗。這是個推理故事,但卻不是肉體的謀殺,而是人類精神的謀殺與重生。 在近未來的世界裡,美國是世上碩果僅存的少數資本主義國家。塔格特鐵路公司的副總裁達格妮,是位積極進取、聰明漂亮又野心勃勃的企業家,她亟欲挽救搖搖欲墜的公司,過程中卻不斷遭受政府的不當作為,最終導致全國經濟崩潰,災難頻傳。更詭異的是全國有能力的企業家和員工,竟然一個個相繼退出職場,或從地球上人間蒸發。 此時,所有人都開始尋找十二年前突然神秘消失的那位天才工程師,期待他帶來解救世界的方法…… 本書融合了愛情、懸疑、推理、科幻、災難、甚至槍戰打鬥,情節高潮迭起,場面浩大;包括上流階層的宴會、名車華服豪宅,災難場面如火車事故、飛機墜機、油田燒毀、全世界的銅礦在同一時間爆炸、鐵路大橋斷裂、美國各地群眾暴動、方圓數百里的建築物瞬間化為烏有;感情戲如三男一女的多角戀情、激情床戲,甚至最後男主角被裸體刑求的橋段等等,都是好萊塢電影的最愛,已由獅門影業公司籌備改編電影中。 小說一開頭從「約翰.高爾特是誰?」這句永恆的問句開始,蘭德發現了完美的藝術形式,來表達她對人類存在的看法,以及她獨特的哲學。《阿特拉斯聳聳肩》讓蘭德不僅成為當代最受歡迎的小說家之一,也使她成了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 出版逾半世紀後再度成為當紅話題書 2008年發生的金融風暴,以及美國政府的紓困方案,宛如模仿本書中的場景,使這部52年前的長篇小說再度成為當紅話題書,今年年初以來長踞Amazon文學書排行榜第一名,引起英美各大媒體熱烈報導。 《華爾街日報》首先建議歐巴馬政府的所有官員與美國國會議員,都應該讀這本書,好加速擺脫當前的經濟危機;《經濟學人》則做了一項調查,發現過去三年,只要美國政府介入市場,這本小說就會狂賣。其他如《紐約時報》、《華盛頓時報》、《芝加哥論壇報》,英國的《衛報》、《泰晤士報》、《金融時報》、《每日電訊報》等,都有專文報導。 小說史上最長的演講 日劇《Change》裡面,木村拓哉打破日劇紀錄的22分30秒演講已經夠長了?在這部百萬字小說的長篇篇幅中,有一場主角約翰.高爾特的演講,長達六十幾頁,實際朗讀需時三個半小時! 關於這段演講,當初藍燈書屋在出版前,總編輯海登曾力勸蘭德刪改,但就是無法說服她刪一個字。藍燈書屋發行人貝內特.瑟夫決定親自出馬搞定,跟海登說:「叫她來見我,我馬上把問題解決掉!」蘭德過來找他,用犀利的眼光看著瑟夫,他說:「艾茵,沒人願意讀那些,你在前面已經重複三四遍了,而且這個演講佔了幾七十頁,你必須刪短。」蘭德不動聲色地看著他,說:「你會刪《聖經》嗎?」於是瑟夫投降了,一字不刪地保留了下來,變成我們今日看到的小說史上最長的一段演講。
  • The Fountainhead

    作者:Ayn Rand

    This is Ayn Rand's story of Howard Roark, a brilliant architect who dares to stand alone against the hostility of second-hand souls. First published in 1943, this best-selling novel is a passionate defense of individualism and presents an exalted view of man's creative potential; it is a book about ambition, power, gold and love.
  • Atlas Shrugged

    作者:安·兰德

    俄裔美国作家安·兰德(Ayn Rand,1905一1982)的科幻小说《地球战栗》(Atlas Shrugged),这部著作中着重于对虚无主义主题的描写。在当代文学中,虚无主义主题在科特·沃尼格特(Ku rt Vonnegut)的书中也可见。罗伯特·斯通(Robert Stone)也是一位经常以虚无主义为主题的美国当代作家。在他的小说“日落之旗”(A Flag for Sunrise)(1981年)中,主角霍利维尔(Holliwell)挣扎着对抗他自己的虚无主义倾向。另一位书写虚无主义的是美国作家恰克·帕拉涅科(Chuck Palahniuk)。如在他1996年的小说“斗阵俱乐部”中,“毁灭计划”的终极目的就是摧毁现代文明以重建人性。然而帕拉涅科声称他并没有故意写虚无主义。 由于这部小说,兰德不再仅仅被称为“最畅销小说家”,而且还被称为“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在其“后记”中,兰德写道:我的哲学,就其精髓而言,是关于英雄般地生活着的人的概念,他以自身感受的幸福作为他人生的唯一道德目标,他以创造性的生产劳动作为他唯一高尚的活动,他以理性作为他唯一接受的绝对准则。 但是“幸福”,作为一种激情,兰德相信,它来自具有客观价值的成就感。这种成就以及达到它们的手段,我们只能凭借理性,从大千世界中去寻找和辨识。在这一探索过程中,为达到我们命定的目标,我们还需要具备一些美德——独立、诚实、正直、骄傲、一致性与创造性。 安.兰德的“客观主义”哲学从下述“公理”出发,她自己称之为“存在的首要事实”(the primacy of existence),或者,又可称为“形而上学现实主义”——世界独立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它是现实的,真实的,是存在的首要事实。这意味着事物就是事物本身(物自体)。当然,也就意味着,人只能感知和想象他所处的这一客观的世界。这一“公理”,兰德认为,是一切属于人的知识的出发点。作为对比,我援引金岳霖先生的知识论——首先有“主体-认知关系-客体”这一思想图案,其次有客观的“所与”(the given)以及所与在官觉内的呈现,再次有基于所与呈现的意像与思想。 一方面,由于采取了雅理士多德以来西方传统哲学的“主-客”两分的立场,还由于承认生存于特定时空的个人的理性能力是有限的,兰德相信,主体对客体的认知是以“局部的”,每当我们的思想图像变得足够大从而难以被记忆的时候,我们就创造一个“概念”——通常以“符号”形式——来代表这一思想图像。故而,概念是知识的“单元”。另一方面,或许受到伯格森的影响,兰德相信,当认知主体试图对每一概念里包含着的无数可能的具有某种相似性的事物时,他自身必须具有“同一性”,他自己的人格不应是分裂的,在他的意识里主体是统一的,否则,这概念就是支离破碎的,从而不成为知识的单元。 所以,人能够把无数可能的事物根据它们之间的某种相似性分类为“概念”,首先因为人有理性——在“主体-认知关系-客体”这一思想图案内主体从所与呈现中发现各种关系的能力,其次因为人有尊严——首先是身体的同一性,继而是思想的独立性,再而是生活的完整性。 在西方思想传统里,兰德的上述立场被称为是“客观主义”的,与此相应,兰德的社会理论是个人主义的,是有着至高无上的尊严的主体对客体的认知并由此获得升华的过程。在中国思想传统里,金岳霖先生称他自己的立场“既非主观主义的也非客观主义的”,他努力要做到的,是“事与理并重”的态度,是“既求真实又求通理”的认识论,是“有能有式”的本体论。 兰德的立场与金岳霖先生的立场,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对“真”的尊重——我们对外物的真实感要求这外物独立于我们的意识,要求它不随我们意志的改变而改变,同时还要求我们关于外物所建立的通理是公的而非私的。金先生说,上述三项条件缺一则“真”取消。缺乏真,我们会感到人生不是圆融的,而是支离的,是疏远的,是荒唐的。 求真实的人生,兰德由此认为,要求每一个人努力成就一些真实的而非虚幻的事情。人的这种要把生命的真实感表达出来的努力,被称为“生产”,也称为“创造”。
  • 一个人

    作者:安·兰德

    当今世界最大的恶是:有些人在道德缺席的状态下欣然接受集体主义;有些人在迫不得己需要表明立场时,为了保护自己,自欺欺人地否定发自人心的伦常;一个明显具有奴化色彩的政策出台后,有些人积极拥护,同时又用空洞的语言表明自己是热爱自由的人,不过,从他们的话语中你看不到任何实实在在有自由意味的内容,他们这么说只是为了掩饰自己的真面目而已;还有些人认为,理念背后的内容不必证实;基本的信念无需解释,至于现实嘛,闭上眼睛不就看不见了吗?当他们发现自己身处于一个有着大屠杀和集中营的世界时,他们只希望悲叹一句“这可不是我的本意!”以此逃避自己应该背负的道德责任。那些想要实行奴隶制的人应有雅量还这制度以其本名。他们必须看清楚自己提倡纵容的东西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什么是集体主义完完全全、确确实实、明确具体的本质内容,看清楚集体主义的逻辑内涵、集体主义以为基础的基本信念和这些信念最终将导致什么样的后果。他们必须直面问题,然后判断这到底是不是他们想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