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台灣文學

  • 給烏鴉的歌

    作者:何曼莊

    少了這本小說,我們很可能就少了新世代文學裡最好的部分。 楊照、陳義芝、伊格言、張鐵志、譚光磊 一致推薦 人對於遠方的戰爭,都是不痛不癢的。 不管是人類上學的日間學校,或是夜間上課的烏鴉學校,在學校的裡面或者外面,在我們看得見的城市或看不見的地方,戰爭從來就沒有停止過。這世界有太多事情令人困惑。 《給烏鴉的歌》反映了作者過去十年的生活經驗,故事始於二○○一年九月十一日充斥恐怖攻擊後詭譎氣氛的紐約市,終於十年後某日水淹幾層樓高的東京汐留區。 何曼莊藉由帕洛瑪(在西班牙語裡是象徵和平的「鴿子」)來說故事,人類帕洛瑪的故事沒辦法明白表述的,就用鴿子帕洛瑪的故事來訴說。 十四個短篇故事,關於戰爭、關於遷徙、關於生存、關於失去、關於文學、關於學校給我們的,和不能給我們的……作者以精確生動的語言、節奏,一一為我們敘說。
  • 臉之書

    作者:駱以軍

    時光踟躕,被禁錮於此的昔日魅影 那些關於S、C、ㄇ、X君…… 我和另一個我的臉的昨日之街 這是「我們」系列的終極收藏。小說家穿梭在現實與夢境之間,未來之城與昨日之街,成為手執密室之鑰的說故事的人,開啟每一道門格放一個故事現場,是一路角色扮串之旅:父親、丈夫、兒子、摯友、作家、鬼魂,是與他(她)君與陌生人與另外的自己的對話者,傾聽與訴說同步運鏡在同一張臉上浮現的百種表情,突兀莫名老逝哀傷甜美血腥不思議的憂傷…… 這是你的「昨日之街」 所以你總得有一被隔斷在另一界面的「往事」 像泡水散潰的麥麩餅乾 塊狀裂解漂浮遠去
  • 我們

    作者:駱以軍

    本書由過去一年多來《壹週刊》的專欄「我們」結集而成,經過一年每週一篇的高壓寫作,小說家駱以軍以華麗想像力鋪陳出五十餘則,由悖德夢境、惡童記憶、魔幻現實......交錯糅雜而成的詭奇狂想。一則則虛實無從辨識的敘述,讓即使熟悉作家撒謊奇技的讀者,也不禁要在閱讀過程中認真焦慮並錯亂著。高超的小說技藝濃縮在每則三、四千字的極短篇中,是近年難得一見的大師小品。
  • 我愛羅

    作者:駱以軍

    他們總是在心智、感性力和對歷史(或時間)之理解力皆極弱小單薄的軀殼裡,藏匿著可拔城毀國的妖魔力量。他們是典型的受虐兒,被人世遺棄的怨靈。 我身邊有許多典型之「我愛羅」。他們慢慢由無愛的少年,變成無愛的中年。且繼續老去。 如何啟動愛。 我幻想著,佛的眼淚費人猜疑滴落的那一瞬,就是我愛羅們為造物主未曾輸入之記憶、傷痕、抒情詩……重組並自我創造的時刻。愛人的能力,犧牲的能力,笑的能力,同情他人的能力,對於無意義殺人、貶低人或遊戲般施虐之憤怒的能力…… ──駱以軍〈我愛羅〉 沒錯,「我愛羅」(GAARA)就是你知道的那套日本漫畫(《火影忍者》)裡重要配角之一的悲劇少年:具有操縱砂之特異能力,且因比同村子裡的忍者更秀異而受敬畏排擠,包裹著極敏感靈魂的堅硬外殼又引導著他極慘酷的命運──使得這名為「只愛著自己的暴戾惡神修羅(自分愛修羅)」的少年總是自覺無比地無助、寂寞,自暴自棄;隨時會爆發的自毀亦毀人能量幾近臨界。我愛羅正是小說家駱以軍近日最喜歡的漫畫人物。 這個具備著恐怖、殘忍、無愛人能力之瘦小畸形少年形象深深戳刺著小說家對於「遺棄」的恐懼──遺棄和傷害他人的暴力,與傷害自己和親近之人的自虐,是何時、以及怎樣形成循環的?還可能怎樣reset,重新設定、啟動愛的能力──如何可能觀看他人之痛苦,如何感受與同情? 他的另一深切恐懼則可能是:有朝一日他或有可能回到所謂「正常世界」,不再為憂鬱症所苦,那麼九個多月來或者未來更長的時光中他和他的寂苦、幾近自虐的封閉和壓抑、彷彿闃暗無光隧道中的摸索旅程,相處並對話且塑造了的另一個自己,有可能一朝化為烏有,再次遭遺棄? 於是,這不可能會是一本討論漫畫的文集、或以漫畫人物為角色(甚至是把真實的人生投射到漫畫裡,不是。)的小說集──而更接近自承是晚熟漫畫兒童的小說家之生活懺情書。是他闖入連結自己現實生活與虛擬作品「錯繁交織的網路」的任一節點,前往他佈滿都市傳奇與神話、謊言與脫逃術、悖德與受困夢境、記憶廢墟、暴力陳列館、偽知識櫥窗、傷害劇場……的層層疊疊腦內礦區──或曰魔幻之都,或曰奇幻星球──的瞬時跳躍路徑內,意圖挽回被遺棄的時光或記憶的冒險札記。 本書是小說家駱以軍繼《我們》、《我未來次子關於我的回憶》之後的第三本週刊雜誌專欄結集,仍舊展現了他宛如砂粒結晶般的細節凝視,滲入生活、新聞、電影、文學作品的各種表象與關係結構罅隙中,輕微地焦慮、惱怒於錯亂,並徒勞地反省著──彷彿我愛羅以「查克拉」操縱的砂子(以內蘊能量、想像力作為分子的砂子;又似那德國作家霍夫曼筆下睡魔催人入夢的神奇之砂)能形塑、包覆任何東西(甚至是時間、記憶……),卻又在崩逝瞬間留給人乍然失落的錯愕,甚至,難以追悔的傷懷。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29284
  • 道濟群生錄

    作者:張萬康

    ◆華語文學超新星! ◆王德威,朱天文,朱天心,林俊穎,侯孝賢,梁文道,駱以軍 獨家推薦! 「我,誠願意以多年閱讀、寫作的一點點信用,賭徒似的全數押在張萬康。」──朱天心 張萬康是誰?為何朱天心半點不怕的像一名賭徒把口袋裡的錢全部拿出悉數押在他身上? 民國走到一百年,華語文學由張萬康斧劈出一個獨特的景觀。 在嘻笑荒誕的奇幻故事背後,隱含的是動人心弦的父子之愛,與令人驚歎的醫病糾葛。 當病危的老父面對昏蔽的醫療系統,求助無門的家屬,該如何找尋挽回親人生命的一隙生機? 面對年邁的父親在骨折、肺炎、腹水、癌症……一連串疾病的重擊下,至愛的兒子,該選擇讓父親為了存活而受苦?還是幫助他有尊嚴的離開? 《道濟群生錄》以古典章回小說的形式、新穎活潑的文字,自述老父生病過程的坎坷驚險、抗病壯史;面對死亡與求生的兩難、救不救一個人的矛盾、醫療制度下人性的扭曲或良善……,其間的種種荒誕和艱辛情事,都在作者奇幻詭譎的情節下精彩展開;全書看似喜劇的噴飯笑點背後,卻傳達出深沉的生死命題與人性思索。
  • 女兒紅

    作者:簡媜

    此書探索女性之內在世界,聽其聲,窺其情,以介乎散文與小說之體裁穿梭今昔各種女性面貌之間,堅持自我之性別典型,追蹤,尋覓,以其不畏縮,猶疑,遂能發現並摹寫箇中充沛之壯麗與高貴。 紅色的疼痛血色,殘酷的紅。作者總是記得一條淺色毛巾被汩汩流出的人血染成暗紅的情景,那毛巾像來不及允吸的嘴,滴滴答答流下血水。人血,當然是死神的胭脂,若仔細看,會發現血的顏色裡有多層次的暗影,所以那色澤才能包藏豐富的爭辯;死亡與再生,纏搏與解脫,幻滅與真實,囚禁與自由......緣此體會,故有《輯一》。
  • 作者:胡晴舫

    《她》究竟是什么书,要等你自己来定义。开玩笑地说:这绝不是一本"厕所书",相反地,在坐马桶时看的书,很可能会让你解不出大便来。这也不是一本"美容院书",在洗头或烫发的时候看它,会让你觉得时日漫漫,而烫发成为一种酷刑。这也不是一本咖啡书,喝咖啡的时候读它,会让你觉得咖啡失去了香味,而室内的情调音乐令人苦恼。这也绝不是床头书,它让你看了睡不好觉,不想做爱做的事。
  • 迷路的诗

    作者:杨照

    《迷路的诗》以忏情开始,回忆作者在高中时代的浪漫与叛逆。三十多年前,当杨照面对初萌的青涩恋情,少年时代的苦闷与彷徨、迷惘与骚动,诗成了最重要的出口;对文学与知识的热情也透过诗歌传递。 相隔十五年,此次新版重新问世,杨照除了新添短序一篇外,更把当年没说尽的话,新增成《诗和少年时光》长文收入书中。并将校园生活的情怀以照片记录在书里。老师同学更翻箱倒柜,挖出杨照当年编的《建中青年》校刊,历历往事也再次鲜活地搬演了起來。 著名作家张大春也因与作者杨照交往数十年,特别撰文分享他对这位曾经迷路的诗人的特殊认识。
  • 花憶前身

    作者:朱天文

    不是對官能世界有著由衷的好奇,寫不出那樣的欲海浮世繪;不是對時間及回憶的虛惘有著切身的焦慮,寫不出那樣具有驚夢意境的道德劇。遊旋於道德與頹廢間,她的文字模稜周折、千迴百轉…十載紅塵歷練,朱天文的世紀末美學,至此發揮得淋漓盡致。 媒體推薦 花憶前身,作家憶創作源頭之所來。寫《淡江記》時的朱天文,是以天真誠摯的熱誠和纏綿情重的文字編織自己感時憂國的「革命志業」的翩翩青年女子。她和一群朋友受教於當時來台講學的胡蘭成,以嫵媚明豔的文字風格和理解角度,來探討中國的詩書禮樂,充分展現出柔性的文人情懷。這位曾被胡蘭成將之與張愛玲相提並論的小說家,隨著時代的遷移,也逐漸走出自己的創作之路。1994年朱天文以《荒人手記》贏得中國時報百萬文學獎,所謂「陰性烏托邦」、「色情烏托邦」之說開始流傳;從柔媚的革命觀到戀物僻式的都市頹廢書寫,這中間是突兀,還是有所承繼?且聽作者娓娓道來,以及評者的精彩分析(本書收有王德威的導讀,以及詹宏志、黃錦樹的評析)。除了難能可貴的創作自剖,跨足電影劇本並與侯孝賢導演多次合作的朱天文,也收錄了令人懷念的眷村故事〈小畢的故事〉,還有她頗受好評、展現所謂「老靈魂」姿態的小說集《世紀末的華麗》中的諸短篇,以及《荒人手記》節錄。要理解朱天文,本書的可看性甚高。 目次: 编辑前言 序论:从《狂人日记》到《荒人手记》 论朱天文,兼及胡兰成与张爱 玲 自序 --记胡兰成八书 狱中之书 懺情之书 忧雲波罗之书 黄金盟誓之书 神话解谜之书 弥撒之书 阿难之书 忘情之书 小毕的故事 伊甸不再 炎夏之都 柴师父 尼罗河女儿 红玫瑰呼叫你 世纪末的华丽 日神的后裔 荒人手记 一种老去的声音 --读朱天文的《世纪末的华丽》 神姬之舞 后四十回?(后)现化启示录? 朱天文创作年表
  • 日光夜景

    作者:严韵

    本书是台湾女诗人严韵的诗歌集,按创作年代分辑,加上“特典”,共收录了八十余首诗作。诗集风格现代,意识流、梦境般的意象和古灵精怪的隐喻随处可见,显现出诗人非凡的创造力。诗风清晰,生活化,行文构造上充满现代形式感。
  • 一千年夜宴

    作者:张惠菁

    《一千年夜宴》是被称为新生代写手、女作家张惠菁的散文随笔集,收录《纳博科夫的蝴蝶》、《如何成为“天下无双”》、《为了追见一节竹子》、《张国荣的两个背影》、《风中沙堡》等作品25篇。张惠菁以一双灵活的双眼,敏锐、细微、特殊地观察城市生活与当代现象,笔调冷静,具有人文深度的思考,但不强烈地直接抒情或是批判,往往借冷淡、尖锐、繁复、缜密、灵活的叙述去呈现这世界的异象,探触现代人的存在问题。文字敏感且细腻,温柔又疏离,使读者不自觉地潜入字句中,和作者用同一种视角来观看这个世界,此时,文字成为感光的细胞,将原本隐晦的、无法用肉眼看见的景象,一一呈现出来。王德威说:“张惠菁拼贴都市生活即景,颠倒人物、情节理所当然的关系。生命的浮光掠影与文字元号的交错戏弄,带来不可承受之轻。”
  • 家變

    作者:王文興

    (截自博客來.) 《家變》之重新排版,除比對各原刊版本外,作者更依廿八年前手稿慎重校訂,費時一年始告完成。本書真切描寫父子的矛盾衝突,反映家庭社會問題;文字之創新,突出意味,尤屬特色。出版以來,備受議論,愛之者奉為文學瑰寶,厭之者誣為洪水猛獸,被譽為五四以來最偉大小說之一,曾獲多種推薦,包括:「台灣文學經典」三十書選(文建會、聯合副刊)、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亞洲週刊)、「影響三十」書選(台視「縱橫書海」—張大春)、正典一百(楊照)。
  • 嫁妝一牛車

    作者:王禎和

    王禎和的文字很迷人,並且勇於在小說表達和語言上進行實驗。本書是短篇小說集,每一篇都有不同的風貌,但不變的是對那些平凡的、滑稽的、猥瑣齷齰的小人物們的關懷和琢磨。〈嫁粧一牛車〉一篇在閩南語入文學這事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對許多人來說不一定讀得很自然,但是那種嘲諷、卑微、同情、悲哀、俚俗混雜一塊的強大感染力,卻是會讓所有的人都又笑又淚的。第一篇《鬼‧北風‧人》也很精彩,心理層面和現實對話交織不斷,據說當年張愛玲就是看了此篇而欣賞其文,進而來到花蓮作客。王禛和對生命群像的觀察入微,在人道關懷的心和文學創作的筆下,編織出一個個令人印象深刻的街坊故事。
  • 臺北人

    作者:白先勇

    二千年重印的版本中,此書附上歐陽子的〈白先勇的小說世界〉和余秋雨〈世紀性的文化鄉愁〉,加以封面褶頁內標示的本書在經典選書的獲選記錄,一切都只為了說明這本《台北人》的經典性。儘管從初版(1983)到今日已經快二十年,但對於此書的討論與閱讀卻不因時空而失去意義。對於白先勇的《台北人》,劉再復曾說:「當大陸出現謳歌文學時,台灣卻出現了輓歌文學」,並高度評價白先勇在文學中藉由人物來記憶時代的技巧。〈永遠的尹雪豔〉中永遠高貴、飄忽、不老的社交名女尹雪豔,〈金大般的最後一夜〉中低級、世故、卻擁有著純潔動人回憶的舞女金兆麗,〈遊園驚夢〉中在票戲聚會裡神遊著過往情愛的錢夫人,還有那想念湖南「小妹仔」的男傭王雄,〈梁父吟〉裡剛直、凜然、參與過民國以來大小戰役、但如今卻與現實脫節的樸公……,這些人帶出了歷史的滄桑感,用一種華麗卻孤獨的方式。在世界文壇上,只要有華人作家與會,「白先勇」是個常被提及的名字,而《台北人》則是他永遠的代表作。想嚐嚐那「在悲劇上灑著金粉」的獨特味道,不能不讀白先勇。
  • 降生十二星座

    作者:駱以軍

    本書是駱以軍九○年代在文壇初綻光芒的精采短篇結集,曾以其中一篇〈我們自夜闇的酒館離開〉為名出版,除了原有的朱天心序,本書增加了駱以軍的新版自序,讓讀者得以一窺作家在十餘年戮力創作之後,如何回首看待自己珍藏的少作。書中收錄短篇小說六篇,包括以電玩「快打旋風」主角春麗與十二星座知識糅雜編織的驚悚短篇〈降生十二星座〉;從朋友的表妹蹺家寫到錯亂失序的「我的意義」的〈折光〉;描寫一群在酒吧廝混的青年以及他們的心靈導師小說家卡魯祖巴的〈我們自夜闇的酒館離開〉;從小城街道滿布的夾娃娃機,狂想到其中赫然出現了父親化身的娃娃布偶的〈齊人〉;關於說故事的主角崔寧和他的女人們的〈陰鬱的森林及某些迴旋不止的雙人舞〉;以及關於與人馬星的一場銀河爭戰的〈消失在銀河的航道〉。
  • 殺夫

    作者:李昂

    李昂,台灣最受矚目的小說家。 「殺夫」獲七十二年聯合報中篇小說首獎,發表之時,引起正反兩方的極度爭議,作者因此廣受矚目。 「殺夫」以台灣農村生活為背景,探討人性的不可捉摸,尤著眼於人與獸之間剃刀邊緣的掙扎,寫作手法細膩而深刻,無論人物造型或情節結構,均有其獨到處,營造出極強的文字感染力。本書德文譯本已出版,李昂亦因此書而入世界文壇之林,喜愛小說的讀者不可不讀。
  • 複眼人

    作者:吳明益/創作,張又然/配圖

    像陷入漩渦一樣令人無法自拔,前所未見的華文創作題材 一部詩意、魔幻、哀傷的未來小說 吳明益最新長篇小說《複眼人》, 繼獲開卷年度好書的《家離水邊那麼近》(2007), 亞洲周刊年度十大中文小說的《睡眠的航線》(2007)後, 《複眼人》構思5年,3年寫成; 既書寫寂寞心靈的變遷,也書寫島嶼環境的變遷 憂傷又撫慰人心,越讀越令人如潮汐般著迷…… 我們曾經以為已然棄絕的記憶與物事,終將在海的某處默默聚集成島,重新隨著堅定的浪,擱淺在憂傷的海灘上。 《複眼人》,全書共分11章31節,多條敘事線分進合擊的情節鋪排、多層次的角色塑造,複眼式的立體觀照,呈現作家吳明益不同以往的寫作風格。複雜的敘述與視域交織成一部長篇的交響詩,在在發出對土地與生命的情感極強音;不變的是他對人類心靈掙扎與生態議題一貫溫潤、內斂的關懷,仍時隱時現地貫穿整個迷人的故事-- 瓦憂瓦憂島,一座太平洋上的神秘小島,人們信奉海神卡邦,過著原始的漁獵採集生活,沒有文字,卻是擁有海的故事最多的地方。島上的少年阿特烈,在出生後第一百八十次月圓時,背負次子的宿命,展開有去無回的航海旅程。 而寓居臺灣東部的文學教授阿莉思,丈夫傑克森帶著十歲的兒子托托去登山,卻從此失去音訊,救難隊上山搜尋未果,讓阿莉思計畫尋死。 兩個尋死之人,與經營第七隻Sisid的阿美族人哈凡、開計程車的布農族人達赫、為一條貫穿山脈的道路而曾來過臺灣的德國人薄達夫,以及挪威海洋專家莎拉……因緣際會在島嶼的東部相遇。 這是一部描寫人類心靈中的孤寂、掙扎,自然界的變動不居,人與環境的互動,地誌變化,手法既擬仿人類學,又揉合多種敘事筆法……難以歸類,卻絕非艱澀難讀的動人小說。也是投身自然書寫、小說創作的吳明益在寫作上的新嘗試。
  • 海神家族

    作者:陳玉慧

    本書為陳玉慧創作以來高峰代表作,透過一個台灣女子的尋根溯源,以複瓣玫瑰的結構一層層揭露家族的幽黯與祕密,同一旋律在不同章節變奏交響,各自獨立又緊密銜接,一波波推展出衝突、分裂、對抗,而至和解的終樂章。這是一部男性不斷缺席的家族史:一心想開飛機而拋家棄子的外公、為政治獻身離鄉背井的叔公,以及被肉欲放逐在不同女人間而不能負責的父親,缺席的男人造成愛的缺席,無愛的女人只能彼此折磨、傷害,卻又不得不相互依賴。 陳玉慧所建構的陰性史觀,再再與傳統男性大敘事背道而馳,女子的小情小愛,成為敘事重心,卻最終撐起所有的重量,顛覆傳統框架。她透過小我的描摹,影射整個台灣的命運,糅雜三代人近百年的台灣歷史,融貫民俗、宗教、歷史與人物回顧,深刻思索「台灣人」的意義,並試圖解答「我是誰?」的困惑與焦慮,允為台灣近年來長篇小說的重要收穫。 (摘自誠品網路書店)
  • 太陽的血是黑的

    作者:胡淑雯

    是的,所有的傷口都渴望發言,所有受傷的總要伺機傷害…… 然而除了傷害,有沒有其他的方法可以離開,離開這受傷的世界對我們的傷害?」 我看見太陽慢慢慢慢轉成綠色,流出黑色的血…… 這本書的目的就是,讓那些「沒有發言權」的人開口說話--既然「真實」已無從歸返,那就動用謊言、夢幻、想像,與瘋狂吧。 瘋子的孤獨比罪人的孤獨更深。瘋子在最重要的一件事上說了真話,但是她並不享有說真話的權利,因為她失去了「正常」此一人性的基本配備。她的翅膀被搗壞了,飛不起來了。 最純潔最骯髒/最真實最殘忍 愈是純潔愈像剛剛落成的新雪。濕軟,白淨,輕易就陷落,一碰就髒了。 像用鑽子一直鑽入你心裡的文字,那些如刀剖開,以劍斬下的畫面,滴不出血叫不出痛的驚悚;作者書寫性的愛的被理解被看到的需求(被需求),與壓抑即將將瘋狂僅餘的控制力,才能僥倖生存的浮游狀態;以及,內燃無法冷卻,外洩如核爆慘烈的後果。 但愛是騙不了人的,就像「不愛」也是騙不了人的。 於是這裡說出了所有說不出口的慾望,任何最低微的生命也有的慾念,及其變形,與萬不可求之後最終瘋狂的自由。
  • 想我眷村的兄弟們

    作者:朱天心

    早在眾生開始喧嘩之前,朱天心即以文學的姿態力挽偏向的狂流;這是一部為城市中的畸零族群凍結時間的作品,在「淡乎寡味」、「陷刻少恩」的筆調裡,我們看見了朱天心最真切、最執著的深情。 这是一部短篇小说集。《我的朋友阿里薩》寫一個看來有些過份感性的中年男子的「頓悟」和破滅;《從前從前有個浦島太郎》同情地刺穿了一個政治受難者的信仰神話和自我催眠,歷史與文學交織的「可能性」卻為朱天心帶來前所未有的攻訐;《預知死亡紀事》描寫一群無法失憶的「先知」面對生死的無常感,使得老靈魂從此成為朱天心的代名詞;《袋鼠族物語》為無處發聲、形單影隻的年輕母親寫了一則動人的本事;《春風蝴蝶之事》是酒神後裔隱身於日神國度的幽微考察;而《想我眷村的兄弟們》則為在城市裡散落、在記憶中淡去的族群留下一個無須質疑立場的口述歷史記錄。 當信仰逐漸化約成教條,當所謂的選擇只能經過唯一的真理標準檢驗,當文學幾乎被所有人忽略它最重要的價值,我們不能忘記朱天心曾以這樣的筆和勇氣書寫過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