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台灣文學

  • 蓝与黑

    作者:王蓝

    四大抗战小说之一
  • 绘色

    作者:葛亮

    小说家葛亮的“电影中国”, 一代人的温暖回眸。 童年,少年,青年。光影流动之处,勾勒出清晰的心灵成长轨迹。可说是一部文字版的《天堂电影院》。 以小说频获大奖的葛亮,与你分享那些关于电影的好故事。夜色中的露天影院,《少林寺》热映万人空巷,“时尚硬汉”高仓健,《庐山恋》与“中国第一吻”;“好莱坞”扑面而来,《魂断蓝桥》到《廊桥遗梦》,永远的嘉宝,两个老影迷的隔世情缘;《三十九级台阶》,废弃工厂区•地下影片观摩会,“物质生活”音像店的秘密之旅。 陈冠中,张颐武,贾樟柯……热爱电影的人们 联袂力荐。
  • 过站不停

    作者:苏伟贞

    《过站不停》是苏伟贞创作生涯里最特殊的经验。正如完整人生的情感架构那般,《过站不停》以爽利强韧的小说情节作理性的钢骨,以幽谧舒展的“潜情书”做感性的水分,而每一封信件,作者在下笔之初便当成一个主题来写,传达出独立的气息。情节与情书,剧情与独白,在这本集子中,既复合为一体,又各自独立地展示出完整而又强烈的个体魅力。
  • 燕子

    作者:朱少麟

    在处女作《伤心咖啡店之歌》(台湾九歌出版社1996版)甫一面世即意外热卖且引发三年的热议之后,初显身手即跻身畅销书作家、被誉为“台湾的村上春树”的朱少麟女士,又推出第二部长篇小说——《燕子》。 作为台湾新生代代表作家,朱少麟远离媚俗、肤浅的“畅销”怪圈,依然故我地以人物的精神世界展开思辨,追寻、探索自由的意涵。在《燕子》中,叙述者“我”是作家着力塑造的人物形象——阿芳。阿芳是一个对舞蹈充满向往的女子,小说的情节便始于“我”(阿芳)进入其崇拜的舞蹈天才“卓教授”的舞团。从初入舞团中的自卑(基于其非舞蹈专科出身及气喘等短处)、自傲(基于其博览群书、识见不凡的优势),进入舞团之后与人隔膜疏离的关系及逃避怯懦的性格缺陷,直到最后——舞剧《天堂之路》演出的成功,阿芳的生命不足被舞蹈填满;而舞蹈联结起不同个体,使其“不同”的人生归于“相同”:不仅仅是“我”拼命追赶同辈脚部的蜕变成蝶的人生隐喻,亦是愈挫愈勇的癌症末期病人卓教授的百炼成钢的生命象征。舞蹈与人生,形成奇妙的互文关系。燕子,飞翔的燕子,是卓教授——一个激情飞扬性格暴烈的创造者;是“我”——一个外表冷漠内心火热左冲右突的彷徨舞者;是龙仔——一个聋哑的被排拒在舞台之外的舞蹈天才;是克里夫——一个因勤奋练舞而损伤韧带告别舞台的落寞舞者…… 不论是彷徨矛盾的“我”、暴烈顽强的卓教授还是集力与美于一身的龙仔,他们都有自身的缺陷,都为不同的外物所束缚;而他们又都不甘于被束缚,各自通过舞蹈自由地释放自己的热情与能量,自在地探索、追寻属于自己的“自由”。他们都有自己的缺憾,亦在“舞蹈”的过程中照见对方的缺陷,然而他们从未停止飞翔,从未停止对自由的诘问…… 封底文字: 天堂路上充满了荆棘,注定要流些血液,掉些泪水。——主人公之一﹒阿芳
  • 遣悲懷

    作者:駱以軍

    本書是駱以軍的小說集。作者以和已故作家邱妙津的對談為基調,從他身邊或社會發生的小故事,引發他內心的共鳴與感觸而成的小說。 駱以軍以這部小說向死去的邱妙津致意,以一個個片段的故事召喚逝者的亡靈。 這是駱以軍截至目前為止最好的作品,他將這些年來對死亡、性與愛的辯證,以華麗、淫猥與笑暴的文字銘記。訕笑、苦笑、不明就裡的笑,將死亡弄成一齣齣的鬧劇,回應生命中的悲傷。 時間可能是眷顧著那被帶走的人,如邱妙津; 讓他們從此遠離人世間更殘酷的褻瀆,如駱以軍。
  • 我是许凉凉

    作者:李维菁

    《我是许凉凉》内容简介:愈自苦,越美丽。愈美丽,愈自苦。少女让你一再跌跤,少女不肯让你变老!一场跨越年龄、距离却跨不过孤独自矜少女魂的姊弟恋;一段纯洁如献祭物罗丽塔与她中年恋人以爱封印时间之跋涉;一串如珠炼般晶莹的资深少女的新世纪城市漫游踏查欢愉哀艳小品;殊途同遇,探向异形青春最精密复杂也最脆弱惑人的风景。 每一个缅怀过去、不愿变老的人都应该分享的文字,它隐藏了一份被流放遗忘的长久孤独与深深绝望。许凉凉,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女子。她独活、自足、渴望被理解,也许,她就在你我身边,如影随形。
  • 海邊的房間

    作者:黃麗群

    我們始終在陰暗的世界裡行走, 偶然看見一朵希望如花,就蠢蠢欲動伸手…… 郭強生、柯裕棻、紀大偉 專文評析 三大副刊主編 蔡素芬、楊澤、宇文正、孫梓評、王盛宏 一致推薦 「麗群的小說讓我們聽見另一種「為甚麼不」的疑問,為甚麼純情不可以難以下嚥?為甚麼絕望不可以無聊瑣碎?她的小說透露出的不急不徐,不標新立異,不大驚小怪,反成就了一種獨特主題——美好的破碎。值得期待的小說還真不多,而我終於等到了這一本。」——郭強生 「麗群正是這樣的,資質穠豔幽美,可是那美裡面暗暗滲著涼氣。她的文字溫煦如日,速如風雨。晴日靜好的午後,還覺得太平歲月溫暖快樂,一轉眼,不知哪來的烏雲罩頂,大雨傾盆而下。讀的人回過神來,重新整飭,自然有自己的一番了悟。那時,這朵謎一樣惘然幽異的奇花異草,就在讀者的心裡盛開蔓延了。」——柯裕棻 「『噢,你也在這裡?』張愛玲問。在哪裡?就在投資市場中,像黃麗群一樣 慈眉善目,穿上規範時間節拍的馬甲,束緊一點,再緊一點,跟她一起沈迷在她所愛的算式裡。」——紀大偉
  • 四喜憂國

    作者:张大春

    ★本書榮獲亞洲週刊「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 《四喜憂國》榮獲亞洲週刊「二十世紀華文小說100強」。〈四喜憂國〉於一九八七年發表後,被譽為張大春「黑色幽默」的代表作。故事中的主人公朱四喜,他是一位極為愛國,但身份渺小、知識不多、且生活艱難的退伍軍人,他的心願只是寫一篇「告全國同胞書」,藉以喚醒國民謹記要提防共產黨、反攻大陸。而他這個憂國憂民的心,正好與文中那個「越來越糟的世界」形成強烈對照。 目無餘子的寫作姿態、耍痞嘲弄的敘事風格,當八O年代台北開始跟上國際都會節奏之際,二十出頭的張大春憑著舊學根柢與對都會新氣息的敏銳,寫出一篇又一篇擒盡國內文學大獎、卻又時髦的小說。預示了張大春即將引領風騷的文壇角色。 鮮明的敘事風格背後有著對寫實傳統的不斷思索、這使得張大春的作品與時代脈動強烈合拍,此外他既能學舌馬奎茲、又能戲仿司馬中原狂風沙,以戲弄的筆法演義人世荒謬、站在流行的端頭吟哦古文歷史,加以他創作量豐沛、雜學古今中西可以說是現當代最能寫的台灣作家。英美日及大陸等地的出版社這兩年也都即將(英美已經出版)出版這位台灣極具有代表性作家的作品。 八O年代以來,評家、讀者們跟著張大春走過<將軍碑>、<四喜憂國>的早期驚艷,經歷過令成人少年都捧讀傳誦的大頭春風光、一路到他緊追新聞、以文字顛覆政治的新聞寫作系列、為武俠開創新局的五十七萬字鉅作《城邦暴力團》,甚至是令學界矚目的創作者文論《小說稗類》,張大春堅持專業寫作的姿態,對台灣文壇起著現今仍難以估量的影響力。 「最初的張大春三本經典選集」,囊括了他初期成名代表作:時報文學獎五位評審一致高票推崇的<將軍碑>、憂國的外省榮民寫下「告全國軍民同胞書」的<四喜憂國 >、科幻小說首獎的<傷逝者>、令人不禁玩起解讀遊戲的<公寓導遊>……等等,一篇篇熱鬧又有門道的短篇作品。此外休息了近兩年的張大春,還為這套書寫了短篇小說<最初>代序,今年閱讀張大春當然要從「最初」三本經典選集系列開始。
  • 台北人

    作者:白先勇

    《台北人》是蜚声海外的作家白先勇的代表作。它由十四个短篇小说构成,它们相互没有关联,出场人物也贫富悬殊,行业各异,在有如扇面渐渐展开的篇幅里勾勒了一个特定环境下社会的众生相,通过今昔对比,诉说着那些出身大陆后随着国民政府撤退到台湾的人们的故事。
  • 老派約會之必要

    作者:李维菁

    苦踟躕,甜懊惱。《我是許涼涼》李維菁再次穿透少女精魄微宇宙的寫實情書。 ●楊照-專序 ●王健壯、紀蔚然、陳芳明、陳慧嶠、楊澤、駱以軍、劉克襄─借肩膀推薦 王健壯:「讓人若即若離地迷,悲喜交織地迷」紀蔚然:「曲伸自如的軟刃」 陳芳明:「快,狠,準。銳利的感覺與情緒」陳慧嶠:「藏匿底層的深黝的綿密的渴望」 楊澤:「充滿強烈夢幻感的記憶之書」楊照:「老派愛情的終極輓歌」 駱以軍:「鍊金術般自覺,可以召喚整個宇宙的書」劉克襄:「只帶著自己的傷魂旅行」 「偏偏我們愛上的,都是不存在的東西。那就是為什麼我們做我們現在正在做的事。瞧瞧我們變成了什麼,愛情的乞丐,死亡的天使。關於那些讓人流淚的,愛的失落,家的幻滅,從此漂浮無依的恐懼。你不用擔心,我總會笑盈盈地眨著眼對大家說,沒問題的。」 女巫師召喚、或一千零一夜說書人床榻密語般蘊藏著小說的布局樂趣,詩的「由心而發」本義和餘韻,和當代生活裡人們的種種處境況味,小小的夢幻顛倒,哀樂滄桑。 關於局部壞毀、暫時傷殘、選擇性缺損以及隨機入夢失憶的……女性老靈魂無藥可救追愛失愛的後青春單元劇。正因為是偽裝堅強所以要更堅強,寵溺可愛所以要更可愛,相信美麗所以要更美麗。 彷彿一個個預知傷害紀事(但其實真是人畜無傷的不是嗎?我是如此謹小慎微愛著自己所以自愛節制),小小說,小小詩,小小人,那些距離真正的肉身青春已很遙遠,不老不死愛恨之心儘管續續斷斷稍縱即逝、乍滅還生畢竟時時迫近的故事:形成一處處心之河曲,豐饒明亮大街旁某條陰影小巷,更是隨著每個真實動情片刻呼吸起伏的奇妙旋律──或輕快自由或頓挫纏綿,或如獻祭樂段或似隨口小調,都僅為當下讀者一人的心事細細低訴傾唱,只屬於國王的夜鶯,唱出了便永遠失落了,聽懂了也是不願懂,那些既喧譁也沉默的腹語留言,和教人太輕易心碎的美好救贖。
  • 树犹如此

    作者:白先勇

    《树犹如此》是白先勇的散文自选集,主要收录他回忆个人经历、亲友交往的文章。其中纪念亡友的《树犹如此》将至深痛楚沉淀六年,被称为“以血泪、以人间最纯真的感情去完成的生命之歌”。另收两篇写友人的新作:画家奚淞修佛之旅《寻找那一棵菩提树》,救助上万艾滋孤儿的杜聪《修菩萨行》。可见白先勇近年心中所系。 书中作品多成于白先勇“五十知天命”之后,董桥曾“惊讶他已然像自在、放下的老僧,任由一朵落花在他的掌心默默散发瞬息灿烂”。写至友王国祥、三姊先明,平实中蕴藏波澜壮阔,人间悲悯。桂林、上海、南京、台北,文化乡愁叠加,难觅归处。在倾注心血和青春的同人杂志《现代文学》,白先勇以文会友,情笃一生。他也关心年轻人的成长困境,艾滋病患的挣扎和勇气。生命繁华之欢喜,伤逝消亡之不舍,白先勇的天真执着和无可奈何,在散文中化为真实的有情世界。
  • 流浪集

    作者:舒国治

    未能一日寡过 恨不十年流浪 舒式浪游散文的集大成之作 有了流浪心念,那么对于这个世界,不多取也不多予。清风明月,时在襟怀,常得遭逢,不必一次全收也。 较台版超值新增6篇文章,并有舒哥亲笔签名题字书签相赠,上书:世道再难,也要呼吸顺畅。舒国治
  • 少年大頭春的生活週記

    作者:張大春

    大頭春,一個逃家逃學逃社會的孩子,藉著週記,建立起自己的小王國。他的生活週記裡,有確切發生的時事,懵懵懂懂的學習心得,還有人們習以為常或難以消化的胡說八道。他也許是個壞小孩,值得所有的賢明家長和賢明子弟認識。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002449
  • 桥上的孩子

    作者:陈雪

    《桥上的孩子》是作者首部自传体长篇小说,也是她的转型之作和代表之作。作品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坎坷困顿的成长岁月和彷徨失措的经验,灌注了作者的自身经历与情感。揭开旧伤疤,直面个体遭遇情感伤痕的过程,既是对过往的回顾与告别,亦是一次对生命的重整,具有疗愈人心的力量,能引起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你的字变成一座桥,一个字一个字穿过我的眼睛。每个字都带着一个秘密,打通了我和你的记忆,在记忆最深的海上,洒下雨一般纷纷的亮光。我在桥的这一端,你在桥的那一头。来回着,往返着,似乎从来没有离开也不曾消失。爱情就在这往返来回之间逐渐成形。你从桥那头走过来,我从桥这边走过去。我们在桥的中央停住。看见了对方。是的就是这里。走过喧闹走过孤寂走过悲伤走过想象。走过午后走过黄昏走过深夜走过清晨。穿梭的步履吟唱成一首绵长的歌谣,那紧紧拥抱着的两个孩子,从相遇的时刻就决心要守护着彼此。就在这桥上。
  • 地底三万尺

    作者:朱少麟

    故事从一条河开始。河面上飘来了一片垃圾,那是一封没有收信人的绝笔信。信里语焉不详,仿佛透露着一个恶魔的忏悔录。如果你拾起这封忧伤的遗书,只要读上一行,就会跌落进入这个恶魔“辛先生”的孤绝世界中——那是一个没有始点、没有终点的奇异空间。那儿是河流的上游,在河谷中,有一座寂寞的小城,开满了芬芳的金缕馨、航手兰,还有一个气质出众的园艺家,一个声名狼籍的甜蜜女郎,一个爱上了手术刀的天才少年,和一个永远藏在阴暗角落的清洁工。整本小说以奇炫的手法,变幻多重视域,层层剖析这位谜一样的园艺家——辛先生。
  • 短歌行

    作者:锺文音

    台湾百年物语三部曲《艳歌行》、《短歌行》、《伤歌行》,锺文音最具野心的恢弘巨作。 兵荒马乱中时局变了,物欲横流中时局又变了,平淡如腐水的日子里时局又偷偷变了……小人物终究还是小人物啊。 台湾百年家族物语三部曲(《伤歌行》《短歌行》《艳歌行》)以“锺小娜”为线索人物,作者笔下的台北都会女子的情欲癫狂与纠结,落魄愤青的壮志未酬,沧桑阿嬷的欷歔凋落,一一诉说这些小人物与命运的挣扎。这是一次无力的控诉:这些小人物,在时代的变迁中,有人来了,又走了,终归是渺小的甚至腐朽的,可是,她们又是曾经有血有肉的,活得鲜亮如晴天的…… 世上所有的病,都是欲望的表现,不管得病的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家族……《短歌行》这个故事从1940年代台湾光复后,锺氏家族一个回到故土台湾云林乡下的留学生锺声的故事说起……
  • 媽,親一下

    作者:九把刀,Giddens

    2005完美驚歎號 年度第12本著作溫馨上市 心酸甜蜜的病榻陪伴文學 最內心的九把刀真實呈現 恩佐親筆繪圖 MV鬼才導演鄺盛熱淚推薦 「比故事更感人,一本看了會更愛媽媽的書」--鄺盛 一個作家的三元素。情感,靈氣,與動力。 我的生命裡,媽媽對我灌注的愛,三者兼具。 這是一本九把刀陪伴住院母親的病床陪伴文學部落格日誌,同時也紀錄了九把刀2004年至2005年於文壇迅速竄紅的心路歷程。2004年至2005年可以說是九把刀豐收的一年,全職寫作的他締造自己創作生涯一個又一個的驚嘆號:拿下可米瑞智百萬電視小說首獎、成為排行榜暢銷作家、小說陸續賣掉簡體及電視、電影版權、接踵而至的演講邀約、持續2005年每月出版至少一本的驚人紀錄…… 然而在風光的背後,九把刀母卻於此時發現自己得了急性脊髓性白血病,母親的病情打亂了九把刀全家人的生活步調,從一家三兄弟輪班的醫院照料時間,九把刀重新回顧檢視與媽媽從小到大的點滴回憶,溫馨感人的照料過程,穿插九把刀的創作大事紀完整呈現,讀者不但可以從此書親身體會親情的可貴,也能分享九把刀創作成就的大事紀全紀錄。 封面由知名插畫家恩佐親筆繪製,知名設計聶永真(代表作品:《達文西密碼》、九把刀《殺手》系列、周杰倫唱片)封面設計。
  • 伤心咖啡店之歌

    作者:朱少麟

    1996年,一部被台湾多家出版社拒之门外的长篇小说《伤心咖啡店之歌》经九歌出版社推出,竟然意外热卖,并引发为时三年的校园与网络“伤心咖啡店”热烈讨论。随着该书的火爆面世,其作者朱少麟遂一鸣惊人,受到台湾名家吴淡如、马森、杨小云等人激赏,被人称为“天生的作家”;又因其作品中迷惘忧伤的主题和雅致流丽的语言,被台湾读者称之为“台湾的村上春树”。 到目前为止,《伤心咖啡店之歌》已经在台湾印刷了二百多次,成为了青年一代的必读书。其书中所提倡、给出的关于生活、工作、爱情等方面的观念也深刻地影响了台湾的年轻人。 作者在《伤心咖啡店之歌》里以马蒂为轴心,勾画出两个相生相克、密不可分的世界:一个是呆板机械、循规蹈矩的物质世界;一个是自由恣肆、灵动多变的精神世界。前者给马蒂等人带来生活的物质基础的同时,也桎梏了她们的灵性,比如陈博士的公司、马蒂前夫的家、马蒂父亲与继母的家;后者让马蒂等人的私人生活变得摇曳多姿、自由浪漫,比如伤心咖啡店、马达加斯加。
  • 天橋上的魔術師

    作者:吳明益

    《天橋上的魔術師》 有關默默守護的全新短篇小說 舉重若輕,暖暖環抱的祕密故事 「當我問到他們記不記得天橋上的魔術師的時候,有些人完全忘記了,還問:『天橋上真有一個魔術師嗎?』當然也有些人記得,這讓我鬆了一口氣。那魔術師的存在,對我而言就像是某種意識上的天橋的存在。沒有魔術師就沒有天橋,沒有天橋,商場就斷了,就不成商場了。 故事並不全然是記憶,記憶比較像是易碎品或某種該被依戀的東西,但故事不是。故事是黏土,是從記憶不在的地方長出來的,故事聽完一個就該換下一個,而且故事會決定說故事的人該怎麼說它們。記憶只要注意貯存的形式就行了,它們不需要被說出來。只有記憶聯合了失憶的部分,變身為故事才值得一說。」 ─吳明益,〈雨豆樹下的魔術師〉 ◎有關默默守護、始終暖暖環抱的秘密故事 吳明益透過九個商場孩子的敘事,用十段像極你我身旁的故事,描寫不同的角色的偶然遭遇:有的是鞋店的小孩、有的是作家、有的是鎖匠、有的是裝潢工頭。看起來似無任何關連的故事,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圍繞著中華商場上的天橋,以及天橋上的魔術師。 ◎從過去獲得對未來的救贖 這本短篇小說集敘述的,不只是以八○年代中華商場為時空背景的故事,也並非為了遙想過去的回憶;而是每段故事中的人物,皆從過去的記憶裡找尋對現實的救贖。作者或許想傳達的是,孩子會經過許多傷害性的事物,才漸漸得以長大(或永遠受傷),而這些記憶將成為他們人生中重要的場景,不再因任何理由而消逝,彷彿某種魔術時刻。 本書特色 ◎ 特別邀請被倫敦插畫博物館選為2010最有潛力年輕插畫家via(方采頤),配合各篇小說繪製十則插圖,營造另一種閱讀氛圍。 ◎ 看似不相干的十則故事,都曾與中華商場天橋上的魔術師交會。 名人推薦 吳明益的《天橋上的魔術師》令人驚豔。難得看到小說呈現得這麼立體,這麼有現場感。如果作者單是在制式下的教育成長,而欠缺廣泛的生活教育的話,人性在各種場域的面貌是呈現不出來的。從扁平的小說界鑽出頭來的好小說(作家 黃春明)。
  • TEA FOR TWO

    作者:白先勇

    旅美学人夏志清教授曾赞誉白氏为“当代中国短篇小说家中的奇才,五四以来,艺术成就上能与他匹敌的,从鲁迅到张爱玲,五六人而已。”也因如此,白先勇2008年获聘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文学院荣誉院长职务。  欧阳子认为,“白先勇才气纵横,不甘受拘;他尝试过各种不同样式的小说,处理过各种不同类式的题材。而难得的是,他不仅尝试写,而且写出来的作品,差不多都非常成功。白先勇讲述故事的方式很多。他的小说情节,有从人物对话中引出的《我们看菊花去》,有以传统直叙法讲述的《玉卿嫂》,有以简单的倒叙法 (flashback)叙说的《寂寞的十七岁》,有用复杂的「意识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 )表白的《香港——一九六0》,更有用「直叙」与「意识流」两法交插并用以显示给读者的《游园惊梦》。他的人物对话,一如日常讲话,非常自然。除此之外,他也能用色调浓厚,一如油画的文字,《香港——一九六○》便是个好例子。而在《玉卿嫂》里,他采用广西桂林地区的口语,使该篇小说染上很浓的地方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