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乡村政治

  • 基层政权

    作者:张静

    《基层政权:乡村制度诸问题》以政治社会学和法律社会学视角,讨论中国乡村社会的权力分布、角色性质及其与国家政治的关系,并用此解释乡村冲突的结构来源和政治后果:一方面,基层权威道德的、管辖的合法性下降,以其为中心的社会整合变得越来越困难;另一方面,其离间社会和国家之联系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这一研究意在质疑在学术界颇有影响的、用“国家政权建设”解释中国基层秩序的理论框架。
  • Rightful Resistance in Rural China

    作者:Kevin J. O'Brien,Lia

    How can the poor and weak “work”a political system to their advantage? Drawing mainly on interviews and surveys in rural China, Kevin O’Brien and Lianjiang Li show that popular action often hinges on locating and exploiting divisions within the state. Otherwise powerless people use the rhetoric and commitments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o try to fight misconduct by local officials, open up clogged channels of participation, and push back the frontiers of the permissible. This “rightful resistance” has far-reaching implications for our understanding of contentious politics. As O’Brien and Li explore the origins, dynamics, and consequences of rightful resistance, they highlight similarities between collective action in places as varied as China, the former East Germany, and the United States, while suggesting how Chinese experiences speak to issues such as opportunities to protest, claims radicalization, tactical innovation, and the outcomes of contention. Although the focus of their rich, ground-level analysis is contemporary China, the authors make a compelling argument that wherever a gap between rights promised and rights delivered exists, there is room for rightful resistance to emerge.
  • 麦芒上的圣言

    作者:吴飞

    本书作者以华北一个天主教村庄的田野调查为基础,重新理解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提出的宗教社会学命题,指出问题的症结并不是宗教能否促进现代化,而是宗教究竟是否可能影响到伦理生活。 新教的独特之处在於它以一套有效的技术改变了日常生活的伦理;而作者所研究的这个天主教村庄中,天主教沒有形成这样一套技术,只是在仪式和组织上形成了天主教群体、一个亚群体、一个身分群体,但並未在伦理层面使天主教徒有异於普通农民。 教徒因为天主教的特殊身分而在义和团、文革中遭受特殊的待遇,於是又引发作者对苦难问题的关注。天主教的群体认同很大程度上就是在对苦难的敘述中形成的。作者详细讨论了教友们的记忆、敘事等技术,触及了人们对恶与受苦的态度,以及与神义论相关的一些问题。
  • 岳村政治

    作者:于建嵘

    本书是作者在深入社会调查的基础上,以岳村为表述对象而建立的有关中国乡村政治状况的理论分析模型。通过对岳村一个多世纪以来的政治关系、权力体系、政治控制、政治参与和政治文化的变迁过程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试图从政治社会学和政治人类学的角度,来剖析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发展的过程和特征。
  • 十里店(二)

    作者:伊莎白·柯鲁克,大卫·柯鲁克

    《十里店(二)——中国一个村庄的群众运动》是《十里店(一)——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的续篇,记述了由《人民日报》年轻的新闻记者组成的一支共产党工作队的经历(《人民日报》的印刷厂当时就在邻村的一些窑洞里)。他们在十里店带领村民们开展两项群众运动。土改复查旨在解决一些人仍缺少土地的问题;整党工作则旨在改进十里店党支部的党风。书中记录了该工作防的苦和乐,挫折和胜利,艰辛和喜悦;也描述了男女老少村民们是如何响应这场运动的。他们中有犹豫不定的,也有满腔热情的。书中也提到了在那风云变化的1948年他们自己给十里店带来的种种变化。
  • 十里店(一)

    作者:伊莎白·柯鲁克,大卫·柯鲁克

    这是一部不同于经济史和政治史的社会史,讲述的是普通民众的事,并且是由亲身经历过这些事件的人讲述的。《十里店(一)——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追述了20世纪30年代十里店的村民们如何抵抗日本侵略者,保卫自己的村庄,协助八路军展开斗争;并讲述了后来他们又如何着手推翻旧的地主-雇农制度,使土地回到耕者手中。将问题讲得最中肯的是那些有阶级觉悟,敢于同侵略者作斗争,带头推翻旧的地主-雇农制度的贫农和雇农们。这一部分贫农和雇农分得了土地,掌了权,后来被称为“新中农”。他们的成就是了不起的。但还有一个基本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有相当一批人,因生性胆小或无助,未敢投入到这场斗争中,所以没有得到足够的土地,仍然很贫困。
  • 中国乡村,社会主义国家

    作者:弗里曼,毕克伟,赛尔登

    《中国乡村,社会主义国家》以中国河北饶阳县五公村为个案,以其领头人耿长锁 的生活轨迹为线索,深入探讨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到1960年间华北农村社会的变迁。作者集中研究了中国共产党在战争时期及革命胜利以后在农村社会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从减租减息到互助组、合作社,再到大跃进时的人民公社,分析了这先后进行的改革对农村社会及农民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对战争及国家建设的作用,它们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等,进而探讨国家与农村社会,国家领导与地方干部的关系。 本书作者分别为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教授,是中国改革开放后首批来华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美国学者,他们从1978年开始在五公村、饶阳、石家庄等地进行调查、访谈,查阅相关资料,先后与几百名农民及各级干部交谈,查阅了众多的有关档案等原始材料,从而搜集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使整个研究工作建立在扎实的资料基础之上。同时,作者不是简单地罗列资料,停留在一般的叙述介绍之上,而是将五公村作为华北农村社会近代变迁中的一个典型,将其放在变动中的历史中进行考察,运用各自学科的理论,探讨这一变动过程中国家与社会、现时与历史的互动关系,从而使本书既有一般叙事的可读性,又有相当的理论深度。 本书对于我们了解、认识近代中国农村社会,尤其是华北农村社会的变迁,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思路,对于我们研究近代中国农村问题,极有参考价值。 读者对象:近代中国历史、社会史、农村问题等研究教学工作者,中共党党史教研工作者等。
  • The Reach of the State

    作者:Vivienne Sh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