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印度教

  • 印度教概论

    作者:邱永辉

    《印度教概论》,本书讲述:印度教的研究自18世纪以来在国际上颇为兴盛,与其作为人类最重要的宗教之一的地位相符。从马克斯?缪勒(1823-1900)组织翻译《东方圣书》,到马克斯·韦伯(1864-1920)的专著《印度宗教----印度教和佛教的社会学》,对于印度教及其社会的研究,在各类宗教研究著作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几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学者们已经写作了许多著作,介绍和研究印度教,但却没有公认的印度教“权威”著作。在我国,印度教的研究直至目前尚处于初步阶段。本书充分利用有关印度教的传统经典文献和最新资料,全面系统生动地探讨
  • 印度神灵探秘

    作者:马维光

    《印度神灵探秘:巡礼印度教、耆那教、印度佛教万神殿》涵盖印度古今宗教大小神灵600余个。作者试图通过这些本土神灵的产生和发展及精神内涵,为人们了解印度繁复的宗教文化提供一个简单易懂的新视角。内容易于查询、配有插图、注以梵文,具有资料价值。《印度神灵探秘:巡礼印度教、耆那教、印度佛教万神殿》论述和观点均取自印度及国际大家和知名学者,具一定权威性。综述印度神灵的课题迄今尚无此专著,此书聊以填补这一空白。
  • 室利·罗摩克里希那言行录

    作者:(印)格塔原

    室利·罗摩克里希那(1836-1886)出生于孟加拉乡下的一个小村庄。他几乎没有受过任何值得提起的教育,但他有着惊人的记忆,对大自然的荣耀有着激烈的敏感。他的思想与灵性问题强烈地结合在一起。十八岁的时候,他的哥哥把他带到一百英里远的加尔各答,此后他们在加尔各答北部市郊的达克希什瓦定居,就住在一座新建立的,用来供奉神圣母亲卡利女神的神庙里。室利·罗摩克里希那在那里开始了对神的追求。十二年以来,他实践了各种通往神的神秘道路,经历了印度教经典所写的难以置信的神秘状态,也在基督教和穆斯林里面实践了通往神的道路。最后,他宣称了一个伟大的真理:“有多少宗教,就有多少通往神的道路。” 在他逗留于世的最后五年里,很多知识分子和年轻人都聚集在他的周围。摩亨佐纳特·格塔(“M”是他的名字的缩写)用孟加拉语几乎完全准确地记录了与师父的谈话,还生动地描绘了室利·罗摩克里希那出现的情形,并以‘Sri Ramakrishna Kathamrita’(《 室利·罗摩克里希那喜乐之言》)的书名分五卷出版。1940年间,此书被美国纽约的罗摩克里希那-维帷卡南达中心的主管斯瓦米·尼哈拉南达译成英语。读者面前的这部作品是精简本的中文译本。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在他的《室利·罗摩克里希那传记》中,把他形容为新印度的先知:“此人达到了三亿印度人两千多年来灵性生活的顶峰……” 著名作家奥尔德斯·赫胥黎在《室利·罗摩克里希那福音》序言中写道:“‘M’创作了一本独一无二的书,只要我的知识还力所能及,就应该归在圣徒言行录的文献里。” 海得拉巴奥斯玛尼亚大学的英语教授M. 希瓦罗摩克里希那就《室利·罗摩克里希那福音》一书写道:“《室利·罗摩克里希那福音》上所包含师父的信息已经涉及了人类普世经典的各个维度。师父的福音是活的宗教。它是实践的道德标准、实验的心理学,困惑者的指引,难以置信的内在精神世界的精确地图。更重要的是,它是一场出吸引人的戏剧,充满着欢乐的气氛和难以抑制的乐趣。” 室利·罗摩克里希那的言语并非理智的产物;它们都植根于体验。因此,正如斯瓦米·尼哈拉南达所说:“它们已经在他的出生地印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欧洲的专家在他的言语里找到了普遍真理的钟声。” 非常令人振奋的是,王志成教授和梁燕敏小姐承担了这本受到普遍赞誉的书精简本的中文翻译工作。正如数千年前的佛陀为中国带来爱与和平的信息一样,我确信中国的读者会在此书中找到灵感和平静的奇妙源头,以至可以对普遍的宗教有更好的了解。 在此,祝贺王志成教授和梁燕敏小姐将此书翻译成中文并出版。 罗摩克里希那修道院 斯瓦米·沙马拉纳南达
  • 印度教

    作者:沙尔玛

    《印度教》与坊间的众多类似读物相比,具有自己的独特之处:首先,作者都为从事各个守教研究的顶尖学者,他们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早已为人所瞩目,由他们来撰写具有入门性质的图书,不仅可读性强,而且能摆脱简单的知识介绍,白领各个宗教传统最精微,最深刻之处。同时中文译者也都是学者,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学有所成,他们的忠实工作,使译著配得上原著的水准。其次,作者在传述中还充分地博达了自己民的宗教信仰和立场,并为此做出辩护。这不仅是同情式的理解,更是将自己的手命体验灌注其中。
  • 奥义书

    作者:

    奥义书是古代印度婆罗门教的圣典,是印度唯心论哲学思想和唯物论哲学思想的总源泉。作为印度最经典的古老哲学著作,奥义书用散文或韵文阐发印度教最古老的吠陀文献的思辨著作。现在已知的奥义书约有108种之多,记载印度教历代导师和圣人的观点。奥义书在很大程度上为后来印度哲学的基础。本书所译的是学术界公认的十三种原始奥义书,直接从梵文译出,具有重大学术研究价值。
  • 韦伯作品集X:印度的宗教——印度教与佛教

    作者:韦伯

    马克斯·韦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他是社会学的大师,犹如牛顿之与物理学,也是现代一位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思想家。科塞评价说:韦伯以永不停息的斗争为代价获得了清晰透彻的认识。很少有人达到他那样的深度。他带来的是对人和社会的深刻理解。他对社会行动中的磨难、悲剧以及偶尔的成功的超脱的关注,使他成为社会分析的科学和艺术的至今无人能及的大师。如果说八十年代以前的中国知识界对韦伯还很陌生的话,那么经过至今余温尚存的“韦伯热”,大家对“祛魅”、“理想型”等韦伯特有的术语已耳熟能详了。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来,大陆市场上的韦伯作品层出不穷,但一直不成系统,各个译本的译品亦参差不齐。此次广西师大出版社引进的台湾钱永祥等先生合力译出的韦伯作品集,填补了一直以来的缺憾。本书为该系列中的一本,主要是对印度教的一次梳理。 对印度人的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等诸多方面,至今仍有着重大影响的印度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宗教?公元前5世纪崛起于印度的佛教,尽管曾经灿烂一时,终究仍如过眼云烟,在千年前即销声匿迹于印度大陆,然而本书的标题仍为《印度的宗教——印度教与佛教》;反之,尽管中国至今角为世界上拥有最多佛教信徒的国家,韦伯在论述中国的宗教时,书名用的却是《儒教与道教》,其中也很少提到佛教,其道理何在?这些方面都可以在本书找到答案。为了便于阅读,本书在翻译过程中增添了许多译注,对于了解印度社会、思想与佛教而言,这无疑是一本最佳的入门读物。 本书属于社会学大师韦伯作品集之一。作者在本书研究了印度的宗教。作者认为,对亚洲整体而言,中国扮演了类似法国在近代欧洲所扮演的角色:所有世情通达的‘洗练’,莫不是源自中国,再传布于西藏、日本和中南半岛。相反的,印度的意义则可媲美于古代的希腊世界:在亚洲,举凡超越现实利害的思相,很少能不将其根源追溯到印度的。尤其是,印度的(不管正统或异端的)救赎宗教,在整个亚洲地区扮演了类似于基督教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