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丁学良

  • 中国经济再崛起

    作者:丁学良

    本书目录: 序 言 一 中国经济历史性的再崛起及其薄弱部位 二 转型社会的法与秩序:俄罗斯现象 三 对印度尼西亚经济危机(1997—1998)的政治社会学观察 四 印度发展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五 中国内地迄今为什么没能出现大企业家? 六 为什么我说“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最多不超过五个”? 七 中国的“三无”问题与防范发展中的“拉丁美洲化” 八 施行“良治”的三个关键政策 九 全球化时代的行政透明与公众参与 十 快速发展的大国如何建立应对突发事态的机制? 十一 当中国学生遇上西方概念:误解的三个根源 直到19世纪70年代为止,中国的经济总量都一直大于美国,是世界上第一号经济大国;而对于中国经济最近二十多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国际和国内都称之为“中国经济再崛起”。 近年来, “中国经济再崛起”成为中国经济界、学术界的热门话题。本书从国际比较的角度分析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内在原因、动力,中国经济对世界的影响,并对中国经济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展望和预测,分析和评论其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本书视野广阔,占有材料丰富,说理透彻,文笔生动流畅,可读性极强,适合于不同层次的读者阅读。
  • 中国模式:赞成与反对

    作者:丁学良

    本書的主要目的,是探討和釐清近年來被海內外眾多學術界、政策界、工商界、傳媒界、乃至外交界人士普遍關注的一組相互交織的問題—--是不是存在著一個所謂的“中國模式"?如果要改變中國的發展模式,哪一些過去被忽視乃至被壓抑的目標必須提升到優先的層次? 本書不是純學術的討論,而是公共政策層次的探討和相關思路之理順。本書的目標讀者群,只需要大專院校本科畢業生的教育水準即可,不論他們是在中國內地的政策研究和宏觀規劃部門、政府管理部門裡工作的幹部,還是海內外華人世界高等院校和社會科學院所、工商企業、法律財務仲介機構、嚴肅媒體、主要NGO裡的專業人員和學生。
  • 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

    作者:丁学良

    本书基于作者在国外多所著名大学研究、教学、学术交流的心得,从理念和操作的双重层次上,纵论建设一流大学的关键环节:世界一流大学的精神气质;一流大学的核心制度;一流大学如何聘请优秀教员;一流大学的“才源”和“财源”间的互动;一流大学与大国的兴衰;全球化对中国大学的挑战;中国大学改革的国际标准。作者的这些言论激发了、并且还在激发着热烈的讨论。本书的出版,将给所有关心中国大学的今天和未来的人,提供思考和行动的一个参照点。 本书提出:大学的兴衰和大国的兴衰密切相关。从公元十一世纪到现在,哪里有一流大学的兴起,哪里就有一个国家的崛起、一个民族的兴旺。大学兴起带来国家昌盛,这不仅是西方现象,也是世界现象。日本最著名的东京大学是明治维新的产物。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是维新变法的产物,北大的创办标志着中国迈入现代社会的门槛。现代大学从诞生之日起,其精神气质就是普遍主义,体现在普天之下都是我探索的领地、各国人才为我所用的气魄之中。正因为如此,才有一所又一所不同的但都是群星灿烂的一流大学的涌现。世界一流大学的人员要来自五湖四海,学派要出于三教九流。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人才资源、财经资源、信息资源等都在世界范围内快速流动,如果你想成为一所卓越的大学,就必须在世界尺度上参与竞争;否则,你只能在慢车道上跑,然后从慢车道滑下去,下去以后想再上来就难了。在全球化时代,大学的竞争、产业的竞争、公司的竞争、个人的竞争、制度的竞争,都越来越变成跨国的竞争。如果一个国家没有一流大学的智力支持,不能源源不断地提供新的观念和知识,这样的国家就只能在世界分工体系里处于下等或中下等的位置。
  • 不敢恭维

    作者:丁学良

  • 液體的回憶

    作者:丁学良

    本書是作者對大陸自文革以來三次重大社會革命的觀察與紀錄。 三次革命指的是毛澤東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鄧小平的「去社會主義革命」和1980年代末期起橫掃共產世界的「人民民主革命」。 作者以水、淚、血、酒折射出其或不幸或有幸捲入革命動盪的經歷。 水--皖南水鄉,可以說是水災之鄉,政治直接地震撼了人和水的關係。 淚與血--「革命是被壓迫者和被剝削者的重大節日」,但瞬息即逝的節日狂歡之後,普通人民就要為之付出淚與血的代價,一代、兩代乃至數代。 酒--皖南是水鄉,也是酒鄉。人們用什麼方法獲得酒、如何喝酒、與什麼人喝酒、喝了酒後做什麼,凡此一切都透露出當時政治、經濟和社會的真實脈象。
  • 共產主義後與中國

    作者:丁学良

  • 革命與反革命追憶

    作者:丁學良

    文化大革命其實還沒結束! 一個文革紅衛兵的反思小史 昨日的文革紅衛兵,今日的中國研究權威 橫跨中國政經研究的學者丁學良追憶個人生命的荒唐年少 而那也是中國現代史上最荒誕的一章 ★ 話題名文〈文化大革命就是形形色色的人相互報復的革命〉首度收錄 ★ 深度解析「重慶模式」崩潰的文革意涵 中國大陸的政治生態系統裡,革命和反革命的關係永遠說不清:今天是「革命分子」,明天可能被說成是「反革命分子」,所有人都在革命與反革命的蹺蹺板上擺盪來去。 ※ 關於本書 要瞭解當代中國最深層的心態景觀,絕對要從文化大革命開始。中國當今舉足輕重的社會學家丁學良親歷新中國建國以來的三次重大社會變革,毛澤東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鄧小平的「去社會主義革命」和一九八○年代末期橫掃共產世界的「人民民主革命」。這是紅衛兵的第一手觀察紀錄,也是社會學家深刻反省革命意涵的思索報告。有別一般文革回憶文獻只重宏觀、輕微觀;只批判壞人、不批評好人;只攻擊對方、不反省自己;只寫大人物經歷、不寫普通人經歷,丁學良以更廣闊的社會歷史脈絡和個人的體驗,寫下對革命與反革命最坦誠、最赤裸也最沉痛的反思。
  • 辩论中国模式

    作者:丁学良

    《辩论“中国模式”》所传播的现代知识,改变了整整一代人的思维定式,为30年来中国社会变迁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础。今天,中国又面临着重大的历史关头,如果说,当年的思想启蒙重在传播现代理念,为骤然而来的改革提供思想力量,那么,博源基金会作为思想启蒙的传承者,编辑出版《现代性与中国社会转型》丛书,则旨在集近30年来实践、研究与探索之成果,寻求对今天中国现代性方案的共识。
  • 我读天下无字书

    作者:丁学良

    著名学者丁学良教授,以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讲述了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美国、亚洲、欧洲、澳洲等国家、地区的游学历程,其中既有与世界顶尖学者的近距离接触,也有对于世界精英学府的亲身体验,既有对于全球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制度的敏锐分析,也有对于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文化"无字大书"的酣畅漓淋的体悟。《我读天下无字书》内容丰富,叙述生动,视野宏阔,论述精到,是不可多得的学术文化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