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李冬君

  • 儒脉斜阳

    作者:李冬君

    儒脉斜阳:曾国藩在官场和战场,ISBN:9787213034213,作者:李冬君 著
  • 国权与民权的变奏

    作者:松本三之介

    明治精神结构,可以说是国家主义、平民主义和自由主义的三位一体。日本近代化过程的轨迹是一椭圆,它围绕国家主义和欧化主义这两个中心作向心运动。国家主义根柢于儒家精神,欧化主义则与儒家精神背道而驰,但它却启迪了日本明治时代的平民主义和自由主义。明治时期的思想家们将这些互相对立的主义融为一体,进而形成一个民族的统一的精神结构,并推动它们向极端发展。在日本现代化过程中,国家主义导致军国化,欧化主义导致全盘西化。作者站在当代市民社会的立场,对此作了深刻的反思。他的反思,为我们今天认识日本军国主义的思想根源,提供了一面历史的镜子。
  • 通往立宪之路(上下)

    作者:刘刚,李冬君

    本书共分13个部分(辑),包括:导论、近代史与近代性、白银流失的天下、走向世界的思想者、大用之人曾国藩、天国的堕落、汉人收复国权运动、国权与王权之争、立宪:皇帝的救赎、女子与小人的故事、立宪运动一分子、立宪:在党权与国权之间、文化个体性自觉,每辑之下按各自的侧重,细分篇目。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本书写作的内核。在论及“自由”这个人类永恒的话题时,作者举了孙猴子的例子:孙悟空,从自发的生而自由的猴子转变为自觉的自由主义战士,他在完成了西天取经后,仍会回到花果山那个自由的王国。花果山是孙猴子的必然归宿。中国近代史上那些杰出人物的代表,又何尝不是一只只“孙猴子”呢?他们的思想绝无干涸,他们的斗志何其坚强,为了理想中充满大爱的自由江山,他们走上了同一条遍布荆棘的路。 曾国藩在“刺马案”中小试牛刀,已使朝廷心惊胆战的他,却不愿把“圣人子弟兵”带入军队国家化,从而给中国近代史留下个莫大的遗憾。 李鸿章这位硬脖子的中堂,竟敢在老佛爷面前自称“康党”。他创立了北洋“军事—工业复合体”,却在皇榻之下被“去李鸿章化”。他拒做总统,只因是个保皇死党。 徐继畬,一个用古汉语说新世界的人。《瀛环志略》里,没有天朝架子,没有华夷对立,枯燥的世界地理在他笔下顿时生动鲜活起来。 胡雪岩是唯一具有商战意识的红顶商人,他以一己之力搏帝国主义,而置生死安危于度外。既知有君臣大义,又知朝廷外尚有国家利益,仅其一人而已。 “千古一帝”光绪,居然要在中世纪帝制的朽木上,开出近代宪政之花。他是家天下的逆子,却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他是帝制的叛徒,却是祖国的忠仆。 严修以教育独立的新思维,创私立新式小学及女学,亦是近代学潮的“第一推动者”。所上《奏请设经济专科折》被梁启超称作戊戌维新“变化之原点”,废科举制之先声。 蔡锷,普天下的军阀没有一个像他那样,主张军队国家化;没有一个像那样,无比自豪地宣称“军人不党”。他率先喊出“国权至上”,他的南方军魂,为江山而立国体。 地位卑微,却人格高贵——这就是民国女子赛金花,这个小女子的柔弱之躯,可以抵挡住八国联军的野蛮,却抵挡不住天朝臣民的践踏。 …… 《通往立宪之路——告别晚清的近代史》带我们一步步重新发现近代史,重新学习近代史。它是一部英雄的赞歌,带着壮烈,带着激情。
  • 文化的江山(上下册)

    作者:刘刚,李冬君

    大多数通史,都以王朝为纲线;大多数人读史,也以王朝为话题。 而本书所写的中国,不是王朝中国,而是文化中国。 全书用哲学的思辨和诗化的语言将数千年中国史一气呵出。作者想告诉读者,历史上,有两个中国,一个是王朝中国,是治乱兴衰、改朝换代的中国;还有一个是文化中国,是超越王朝更替、一直在发展、从未衰落过的中国。世界文明古国多已衰亡,唯有中国仍在,其根源就在于中国的本体是文化中国,表象才是历朝历代的王朝中国。王朝衰落了,文化还在发展,王国灭亡了,中国依然挺立。 作者文史功底扎实,仅考证“中国”的来历,就援引了于省吾、段玉裁、胡厚宣、柳诒徵等诸多学者的观点。但作者思维富于张力,突破了一般史家拘谨内敛的心态,力求以自由的心态写自由的时代,许多解读令人耳目一新。如作者写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一节,认为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而我行我素,“做事直来直去,没有阴谋”,却被反谥为“幽”,是被历史恶搞的先例之一。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极其自由的时代,那个时代的人物,随便找出一个都极富于个性和特色。作者正是有感于此,才写出了那个时代的力与美、诗与雅、狂与欢。 本书另一个特点是图文并茂,以图证史,相得益彰。全书选取了500余幅图片,作者充分利用中国各地的考古发现,将一件件精美的青铜器、玉器、兵器和其他各种宫廷、民间生活用品展示给读者。比如,说到人物如孔子、老子时,书稿展示了不同时代人们给他们创作的画像,让读者在比较中神思飞跃,参与历史人物的再创造。再比如,《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本书就列有中国最早的《诗经》写本,并配以诗经地图,形象地再现了诗经产生与传播的历史画卷。 全书充分展示了中国文化浪漫、诗性、审美的一面,结构富于特色,行文大开大阖,特别是文字灵动飞扬,感人肺腑,是一部对国人特别是青少年传播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力作。另外,以诗话体写史,在学界也是一次难得一见的创新与突破。 孟宪实(《孟宪实讲唐史》作者、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对于八股论文,作者实在不屑,对于中国历史,作者又深有感悟。感谢我们这个时代,他们的才华与思想,没有变成深海明珠,终于找到了恰当的方式爆发。《文化的江山——重读中国史》,一部充满激情与个性的散文体历史文化研究著作,诗一样的句法与金子一样的卓见,如钱塘大潮,如泰山崩塌,令人震撼。原来,历史还可以这样研究! 来新夏 (著名作家、南开大学教授) 历史是民族和国家的支柱与灵魂,不能有丝毫失忆。祈望国人重读中国历史。 胡长明(《书屋》杂志执行主编) 以唱叹之笔写史,义理、考据、词章三者高度融合,读者能从作者的行文中感受到神游八表、思接千载的激情,又能领悟到作者穷搜深讨、精益求精的考据功夫,而义理则在考据与辞章中自然流出。作者文史功底扎实,仅考证“中国”的来历,就援引了于省吾、段玉裁、胡厚宣、柳治徵等诸多学者的观点。但作者的思维又是富于张力的,突破了一般史家拘谨内敛的心态,力求以自由的心态写自由的时代,许多解读令人耳目一新。 《文化的江山——重读中国史》下卷充分展示了中国文化浪漫、诗性、审美的一面,结构富于特色,行文大开大合,特别是文字灵动飞扬,感人肺腑,因此是一部对国人特别是青少年传播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力作。以诗话体写史,在学界并不多见,作者勇于突破,而且成就斐然,诚为出版界的幸事。 余世存(《非常道》作者) 《文化的江山——重读中国历史》是一部关于文化中国的史诗。作者的个性、才思和当下少有的健全自信的史观在书中有酣畅的表达,不少史论可圈可点,关于历史和人格、人生气象的吟诵,融激情、清明的理性于一体,举重若轻。这是在我国家文明再造之严重时刻最好的历史启示录,既是向文明中国致敬,又是教化当代中国,对当代社会生活和知识生产机制的教训。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永久珍藏的书。 刘泽华(南开大学教授) 重读中国历史,就是以文化个体性对中国历史进行价值重估和本体重建。 邵鸿(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历史学博士) 激跃不羁之情,大开大阖之笔,老吏断狱之眼,自由率性之文,结构了一部智慧和诗化的中国史论。 单正平(海南师范大学教授、文学评论家) 半世纪来个人著史之壮举。 史学功力深厚而不显山露水,史识冷峻超迈而多有精彩议论,行文似轻松随意而言必有据。亦诗亦论亦散文,有思有情有文采。不拉主义张大旗而自成一家,不引重言做帮衬而自有境界。 周泽雄(《书屋》专栏作家) 历史,只有还原成精光鎏亮的见识,方能令读者获益。见识,只有奠基在扎实的功夫和独到的眼光之上,始克生成。作者做到了,本书大开大阖,诗思里怀有文化襟抱,笔锋之高蹈精进,令人喟然感叹: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青花里的乡愁

    作者:李冬君

    “当文字的足尖,点击着伟大绚烂的画面,如大珠小珠,落入青花晕染的艺术江山时,一个有关人类乡愁的对话,便在一位赏者、一个思想者与一个艺术家的精神撞击中拉开了序幕,一个有关艺术的生活态度,便来到人生的窗前。” 主要内容: 作者以乡愁这个看似飘渺、感性的情感为题,寄托于有形的在茶、瓷器与自然山水中,将这种苦涩的情感化为优雅、细腻的生活情绪和状态。 全书分为:子曰,瓷语,茶话,所收录的文章基本来源于作者对画家郑云一瓷器作品的解读、体会和升华,辅以图片,以图文并茂地形式展开。 强力推荐: 文化江山一女史的最新力作,只谈人类最细腻真挚的情感归宿——乡愁,文字细腻优雅,节奏感强,富有美感; 全书配有中国著名工艺美术大师郑云一亲自绘画创作的100多幅空灵雅致的瓷画; 全书的灵感是来自于一位艺术家、一个思想者与一个实践者的精神撞击,艺术家用画作、思想者用文字、实践者用种茶烧瓷将书中无处不在的美发挥到极致,这些美或许能减少我们对道德缺失的精神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