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同性恋

  • 制造伍德斯托克

    作者:埃利奥特·提伯,汤姆·蒙特

    描述60年代美国同志作家兼设计师埃利奥特·提伯,创办1969年伍德斯托克音乐节的经过。
  • 荒人手记

    作者:朱天文

    这是颓废的年代,这是预言的年代。我与它牢牢的绑在一起,沉到最低,最底了。 我以我赤裸之身做为人界所可接受最败伦德行的底线。在我之上,从黑暗到光亮,人欲纵横,色相驰骋。在我之下,除了深渊,还是深渊。但既然我从来没有相信过天堂,自然也不存在有地狱。是的在我之下,那不是魔界。那只是,只是永远永远无法测试的,深渊。 止於此,止於我。经上说,不可试探主你的神,到此为止。
  • 鄒氏女

    作者:章詒和

    《鄒氏女》是寫獄中同性戀的。女性同性的社交之間,自然有情慾表現,若用「去性慾化」處理,是不符合事實的。但就個人而言,我不想採用徹底的、露骨的性交描述,如摸來舔去,手腳並用,前庭後院,輔以工具等等,似乎唯有以女女性交為座標,方可取得女同志的身份認同。我不是女同志理論的研究者,對這個問題認識淺薄。但我知道:在實際生活中,女女間的親密從牽手,到接吻,到撫摸,到上床的「女性情誼」是非常漫長細膩、委婉曲折的,要到哪個階段才算是身份確認?我覺得自己若寫出女女之間曖昧與流動、纏綿與激烈的情誼,或許更符合中國文學中“無需言明”的浪漫傳統。
  • 玻璃

    作者:北村

    《玻璃》讲的是两个男人的友谊,准确地说应该是信仰目标高度统一而衍生的精神之爱。一个叫李文,一个叫罗达特,北村把他们的名字连成了李·达特。他希望他们是一个人,小说里的他们的确息息相连,为共同的事业诗歌献身。李文小个子、体弱、默默无闻,达特骠悍、擅长挥拳头,女色无度,却名气大作。表面上看,他们的性向绝对正常。只是到了关键时刻,达特便离不开李,李也离不达特——一方病了,另一方也跟着病了;一方失业了,另一方便能赚钱;一方离开了,另一方便写出绝美的诗歌;最后,达特迫于幻灭或是迫于拯救把李杀了,李也让达特紧跟其后而去…
  • 深度郁闷

    作者:奥古斯丁·巴勒斯

    《深度郁闷》:在逃避现实的路上,他与酒为伴,寻求短暂而虚假的平静;他深度郁闷的内心,时刻挣扎于清醒和沉迷之间。为了寻求解脱之路,他痛苦不堪,却始终不曾放弃希望。他天真第一位,对他深爱的男人的疏远,可以让他不必为失去爱人而痛苦,然而似乎命中早已注定,在劫难逃……一切都看似漫不经心,却终究难挡暗潮汹涌,就如同你即将为他而落的泪水。...
  • 蜘蛛女之吻

    作者:[阿根廷] 曼努埃尔·普伊格

    两个看上去截然不同的人,受到同一种压迫制度的不公正对待,在监狱里住在一起。这就是向往革命的理想主义者瓦伦丁和向往成为“致命女人”的同性恋者莫利纳的故事。在他们二人之间展开了一场奇妙的对话,围绕的中心是我们这个世纪的两个乌托邦:好莱坞和革命。 这部小说写于一九七六年,并立即在阿根廷被禁止,但它一直被批评界视为曼努埃尔·普伊格最优秀的小说之一。小说在形式上异乎寻常,没有传统的“权威”叙述者,完全由对话写成,且没有任何是谁在说话的暗示,因而要求读者积极参与对故事的阐释。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和戏剧作品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令人难忘的影响。
  • 孤寂深渊

    作者:[英]拉德克利夫·霍尔

    《孤寂深渊》系英语文学中第一部专写女同性恋的名篇,被奉为“女同性恋者的圣经”。作品于1928年问世之初即招致激烈争议,称颂者认为它“真实、坦诚、勇敢无畏”,“意向崇高”,是“卢梭的(忏悔录》之属”的“杰作”,问难者则谴责该作“厚颜无耻”、“令人作呕”,违背公德,宣扬堕落,最后伦敦违警罪法庭无视作者的强烈抗议和萧伯纳、福斯特、艾略特、吴尔夫夫妇及海明威、德莱塞等四十余位知名人士的声援,将该小说判为“淫秽”,并下令查禁和销毁,酿成了轰动现代文坛的一大公案。小说以女同性恋者斯蒂芬·戈登一生的性倒错活动为线索,展示了一个女同性恋者的成长、生活及心路历程。由于作家霍尔本人既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女同性恋者,又是“艺术素养极高”的严肃作家,这就使得作品真切自然,清丽脱俗,而且就心理学和社会学方面也极具研究价值。 该书在作者去世六年后的1949年在英国开禁,1975年在美国开禁。这部小说现已有法、德、意、西等许多语种的译本,平均每隔十年左右总要在欧美各国掀起一阵阅读热潮。
  • 孽子

    作者:白先勇

    《孽子》可以说是白先勇创作生涯中唯一一部长篇作品,也是最独特的一部作品。小说以台北中央公园的一群沦落少年――“青春鸟”为主人公,细腻曲折的心路历程,令人震撼,发人深省。作者把深切的同情与怜悯给予了这群在寒夜中的孩子,作品充满了人性的光辉:“写给那一群,在最深最深的黑夜里,犹自彷徨街头,无所依归的孩子们。”
  • 东宫·西宫

    作者:王小波,李银河

    本书收有《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东宫·西宫》、《大学四年级》、《黑铁公寓》、《茫茫黑夜漫游》、《夜里两点钟》。
  • 蒙马特遗书

    作者:邱妙津

    颠覆性的LES情欲私密之书 台湾几个世代拉子圈的“圣经” 蒋勋 骆以军 陈雪 推荐 告别人世的心路剖析 女性情欲的深度书写 以死亡的决绝和纯粹 见证爱的不朽不灭 对生命终极意义的追寻,对灵魂绝望的拷问,永久地震撼着世上所有苍白的灵魂 深深堕入生命中最黑暗的痛苦里,挣扎着爱与死的意义——死亡,也是创作的一部分吗? 一九九五年夏天,才华洋溢的台湾小说家邱妙津在巴黎以惨烈的自杀结束了自己年仅二十六岁的生命。这二十封信,是她留给这个世界的生命告白。爱欲的强烈、背叛的痛苦、不顾一切的占有与痛切的自我剖析在文字中喷薄而出,而关于爱与艺术的纯粹追问,也永久地震撼着世上所有苍白的灵魂。 本书甫一问世就引爆了整个台湾,对于整整一代尚未有机会深思爱与死真谛的青年来说,邱妙津的文字提供的,不仅是经典的阅读对象,更是一个朝圣的坐标,以及面对诚实爱欲的灵魂自白。 “我对我的生命意义是真正诚实与负责的,尽管我的肉体死了,形式的生命结束了,但是我并不觉得我的灵魂就因此被消灭,无形的生命就因此而终止。” 我们可以用“死亡”去答辩这个荒谬的世界吗?于是,我读到了《蒙马特遗书》。台湾战后少数让我掩面哭泣的一本书。——蒋勋 《蒙马特遗书》在台湾,几乎已是女同志人人必读的经典,甚至可能几个世代(至今二十年了)拉子圈的“圣经”……《蒙马特遗书》已不止是邱妙津自己的创作资产,它像《红楼梦》、莎翁的戏剧,成为台湾拉子世界那极域之梦,浓缩隐喻。——骆以军 人们崇拜一个死者,并由此得到生的力量,无论对于作者或读者而言,这是意义非凡的作品,“有如此的灵魂存在,世界真美,我更舍不得死了。”但愿这会是大家读完《蒙马特遗书》的赞叹。 ——陈雪
  • 鳄鱼手记

    作者:邱妙津

    邱妙津长篇小说处女作 震动整个台湾的同性爱情物语 开启一个时代的文学经典 蒋勋 骆以军 陈雪 推荐 生命地带的边缘,同性情欲的纠结,在冷冷而又无助的人生旷野,倾听邱妙津——一只寂寞鳄鱼的真挚告白,一曲狂暴热烈的绝望恋歌…… 对于这仿佛与生俱来、无法选择更无以更改的同性恋身份,是勇敢面对,还是纠结抗争?直面内心深处的爱和无处放置、无人理解的悲哀到底有多艰难,而再绝望创痛的故事,在人生最灿烂的时刻,都会绽放出令人讶异的温情与美…… “尽管我要再受多大的痛苦与折磨,我还是要述说爱是不灭的。” 《鳄鱼手记》是邱妙津完成的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也是台湾20世纪末大学生迷惘与困顿的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 全书分为八个章节,其中大部分章节以大学生活为背景,叙述了七个男女主人公的同性、双性恋的情感生活和心路历程,通过解放的性及性别观点,描绘了当时大学生全新的精神世界和得不到认同的感情经历给彼此的成长过程带来的痛苦和收获。其他章节则以一只拟人化鳄鱼的独白,另组合成独立于主要情节之外的寓言,讽刺、影射“鳄鱼╱性异常者”在人类社会孤独、受压迫的命运。这些彼此穿插的叙事线索以复调双声的结构牵动出同一主题的心理及政治层面。 如今我已四十五岁,距我和邱妙津相识,或我们那么年轻(而两眼发光、头顶长角),几次争辩但又同侪友好,脚朝上踮想象可以、“应该”写出怎样怎样的小说,已经二十年了。我仍在不同时期,遇见那些小我五岁、十岁、十五岁、二十岁的拉子,仍和我虔诚地谈论邱妙津……我感觉她已成为台湾女同志“拉子共和国”、某张隐秘时光货币上的一幅肖像。 ——骆以军 她的作品被大家传颂、引用、讨论、研究,她的生平、事迹甚至她阅读欣赏的小说、作家、电影导演,所有一切都成为女同志世界里一座无论在何处都可以眺望的高山,成为那一代文艺青年效仿参照的对象,甚至有人直接就说,“邱妙津是我的神。” ——陈雪
  • 伊甸园的鹦鹉

    作者:[美] 卡罗琳·帕克丝特

    《伊甸园的鹦鹉》是卡罗琳的第二部小说。 一个真人实况直播的电视竞赛节目中,关系紧张的母女、过气的男女童星、原为同性恋的夫妻……七对组合各怀心事,纷纷上场,只为成为最后的冠军,以获得100万美元奖励。面对巨额奖金,他们能否在摄像机镜头前守住秘密?能否避开出卖丑闻、昧着良心说谎的陷阱?能否抵挡节目制作组刻意安排的诱惑?能否顺利走过人生险境,抵达心灵的伊甸园?只有一路同行的鹦鹉,始终静观一切。 卡罗琳以一如既往的尖锐和直指人心的文字魔力,探讨人与人之间幽微难测的关系,以及生命最深处的失落、哀伤、孤独、欲念和希望,将参赛者们把获得冠军视为迈入伊甸园的踏脚石,甚至人生重大转折的复杂心态,描绘得惊心动魄。
  • 荒人手记

    作者:朱天文

    《荒人手记》为台湾著名女作家朱天文的长篇小说代表作。1994年,朱天文创作了长篇小说《荒人手记》,并一举夺得台湾首届时报文学百万小说大奖首奖。朱天文对这部作品也最为自负,称有了这部作品,“终于可以和张爱玲平了”。 这本书采用同性恋的视角,以一个中年同志的手记形式来写作。实际上作家与第一人称是分离的,身份特征被作家借用。全书遣词造语极端风格化,精炼而浓稠度甚高,句句箴言,故事性方面则涵盖许多面向,形式独特,近似意识流手法,将生活事件拆散成充满生命力的碎片加以知觉化的重组,传达对生命与生活的思考,一度曾被质疑其是否可归类为小说样式,引发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