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飲食文化
-
慢活蔬食義大利
內容簡介 從美食之都波隆那到威尼斯,從羅馬到薩丁尼亞島, 帶著慢食的精神,及瑜珈的生活態度,感受人與自然間溫暖的流動,在潔淨的大地上,與充滿善念的人們共同品嚐悅性食物的能量。 這不只是尋找美味蔬食食譜的旅程, 更是重新發現自己、讓身心靈圓滿富足的探索之旅。 義大利,世界聞名的美食國度,地中海飲食文化精髓,經由所有媽媽們代代相傳,精準的將傳統美味封鎖在每一盤食物裡。那種抹不掉的濃郁香氣、完全無法拒絕的美食能量,永遠不斷上桌的前菜、主菜,甜點,從黃昏吃到凌晨半夜的盛宴,讓離鄉的遊子、過境的旅人,念念不忘! 為了追尋改變生命能量的悅性蔬食食譜,作者夫婦深入義大利這個慢食國度。這趟旅程從美食之都波隆那開始,原則是由每一個朋友介紹一位他的朋友;只要接受他們前往投宿的人,就以幫忙買菜煮飯來表示感謝。就這樣由最初的看似沒有明確目的地,以兩個多月的時間,最後由義大利從北走到南,再到外島薩丁尼亞。 在這趟充滿未知及學習信任的旅程中,作者與義大利朋友、家庭一起分享美食,探討食物與自我潛能擴展的可能性,並體驗瑜珈行者的生活態度,從坐著、躺著、走路、吃飯、說話、活著,到每一件事的發生。 作者並在書中提供多道改良過的義大利蔬食食譜,希望透過這本書,創造鼓舞新的健康蔬食概念,讓更多人知道吃蔬食的好處,及蔬食可以這麼好吃。 -
有生之年非吃不可的1001种食物
图文馆•1001系列重磅作品,图文并茂,精装960页,铜版纸全彩印刷,重达4斤。一书揽尽天下食材,图文足料饕餮盛宴。为便于读者搜求美食,所有食物名称都以双语显示。 《有生之年非吃不可的1001种食物》是一部介绍世界上最令人兴奋美食的精美图书,由美食撰稿人、大厨和美食家组成的专业团队强力打造。这本华丽而权威的图书展示了1001种诱人的食材,让你的味蕾蠢蠢欲动。白色的松露和熊本牡蛎会让你垂涎,印度黑盐将给你的厨房主食增添光彩,臭豆和费约果会拓宽你味觉的广度,诸如牛睾丸和巨型龙虱这样的极品则会让你震撼不已。 本书是世界各地美食家必读之物,每一页都信息丰富。跟随本书主编弗朗西斯•凯斯开始这段精彩的旅程吧,到世界各地的集市、食品摊和熟食店去逛逛,让凯斯为你介绍一生中非吃不可的最有价值的食物。闲暇时,你可以随意翻翻这本书,最重要的是,带着你的灵感,享受每一种新口味。 神户牛肉为何如此昂贵?可可脆皮为美国杰克奶酪增添了怎样的特色?为什么用橡子饲养的猪能制成极品火腿?番茄和粘果酸浆的区别究竟在哪? 在《有生之年非吃不可的1001种食物》中,你将找到以上这些问题以及很多类似问题的答案。这是一本介绍世界上最美味食物的精致之作,将带你开启一段醉人的环球之旅——从巴黎的肉店到马拉喀什的露天集市,从葡萄牙的鱼市到伦敦的熟食店…… -
飲食規則
微言大義的飲食智慧 83句精華箴言,照著做,你就可以遠離錯誤的飲食。 在21世紀食品工業化的時代,人類重新面臨飲食上的難題。 桌上的東西究竟是吃還是不吃?我們需要新的規則。 「飲」「食」這件事,究竟有多複雜? 在這個時代,精緻餐點的數量盛況空前,相互矛盾的飲食建議更是不可勝數。我們知道許多關於飲食的知識,聽過「抗氧化物」、「飽和脂肪」、「ω-3脂肪酸」、「多酚」、「葉酸」、「益生菌」的功效,卻還是不知道吃什麼才正確。面對眾多紛雜的資訊,消費者更感空前混亂。 營養科學的歷史還不到兩百年,目前的水準仍只和1650年時的外科技術相當!關於營養素和人體之間的關係,還有很多不確定。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我們所倚賴的人類文明與工業社會,發展出一種會讓人類生病的飲食。 事實上,真正的食物並不需要營養標示表。 《飲食規則》對於我們的日常飲食,提供了出奇簡單且深刻的建議。本書是詹姆士.比爾德獎著作《雜食者的兩難》《食物無罪》的濃縮精華,作者以十數年田野經驗的深厚功力,將長期以來對飲食工業的觀察以及自然和文化的認識,歸納出這83則直接、好記、實用的原則。有些很古老,有些看似淺顯,但每一則的內涵都經過科學驗證,足以在未來許多年帶領我們安全走出超市與餐廳菜單的迷宮。 本書以「吃食物,以植物為主,別吃太多」這12個字為基準,列出一整套完整的規則,教你打破錯誤飲食與疾病之間的惡性循環,讓我們吃得對、吃得好、吃得正義。 想要健康,就從避免不健康的東西進入你的購物籃開始。適度遠離不正確的飲食與生活方式,與食物建立正確的關係。 -
食滋味
是誰?能夠成功說服歐巴馬,在白宮後院花園裡開闢自耕小菜圃。 是誰?讓美國名廚波登公開在自己的書中提及這位可敬的對手。 誰的食譜可以擁有這樣的魔力?讓廚師莊祖宜看完後,做出如此感動的回應--「重點是不管做什麼跟吃有關的事情,都有一種活著真好的感覺。」 真正的有機概念,作者愛莉絲‧華特斯早在三十年前就在北加州推動,使她成為近三十年間美國廚房內最具影響力的人物。除了鼓吹使用小農家的新鮮蔬果,帶動整個北加州的有機農業,自產自銷的農夫市集日益蓬勃,慢慢拉近「產地」與「餐桌」之間的距離;此外,更固定參與週邊小學的農田計畫(教小朋友如何種菜),連白宮的草坪上也出現愈來愈多的菜園;他們更支持公平貿易,推廣在平等互惠的條件下生產的食品。秉著「美好」、「乾淨」、「公平」的原則,一場「美味革命」就這樣從市場、廚房、和餐桌上宣揚開來。 本書打破現今追求高價華麗的吃喝方式,吃最在地、最新鮮的食物,跟隨四季的韻律飲食;並且將料理簡化,體驗食材最原始的美好美味。作者在書內總是輕聲分享:「只是在窗台上種一株香草,都可以改變你的烹飪法,讓你跟季節的變遷聯結在一起……」、「沒有什麼比電爐上或烤箱裡無聲的慢火燜燉食物,更能給你健康幸福的感覺了。那漂浮在空氣中的溫暖香氣味,是如此令人安慰滿足。」在在詮釋自在料理時輕鬆愉快的心態,文字如同做菜時輕哼出來的旋律,清新自然。 書的前半部,作者藉由散文般的筆觸與你分享數十年來累積的烹飪祕訣、飲食態度;後半部,則分食物種類提供充滿南法與義大利風情的食譜與技巧。快翻開這十九堂美食課與兩百五十道食譜的美味筆記,享受簡單的滋味,走入清新的飲食與生活之境。 -
公路上的廚師
中國人有句老話:「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精簡又準確地表達出飲食在人類社會中不可缺的一部份。食物不只是填飽肚子,更是我們的身份象徵,反映個人的社會階級和文化背景。對於文化人類學家來說,香港多采多姿的飲食文化正是了解本地複雜多樣的社會文化的切入點。本書訪問了十多位在香港不同菜系、不同飲食行業、從事超過數十年的資深廚師,通過他們的故事,重現香港戰後飲食文化的發展,也反映整個本土文化的時代變化。 -
慢食府城
10 個節令的典故與應景食品 114 家超美味的實力店家 50 種小吃的精彩有趣故事 手繪台南舊城古蹟與小吃地圖 台灣小吃冠天下,台南小吃冠全台。本書絕對是帶你慢食府城,深入品味古都文化的絕佳導引!! 你可知道,祭祀七夕的供品白糖粿,為何要在中間捺一個凹洞?--因為,這是貼心而充滿人情味的設計,要用來盛接織女的眼淚。 你可知道,為何尾牙時要吃俗稱「虎咬豬」的「刈包」 ?--因為,它的樣子很像老虎張開大嘴,咬住一塊酥香軟嫩的豬肉片,在尾牙時吃「虎咬豬」,象徵將一整年不好的全部把它吃掉,煙消雲散,迎接來年事事順利。 「刈包」的形狀又似錢包,象徵發財的意思。包著滿滿的餡料,像一個飽滿的錢包,象徵來年發大財,財富滿足,錢包滿滿用不完。 你可知道,冬至全家大小一起搓完湯圓,為何說不要洗手?-- 因為,民間習俗把紅色湯圓叫做「金的」,白色湯圓叫做「銀的」,全家大大小小搓完圓仔之後,不要洗手,即使睡覺,都要帶著白花花的雙手上床,這樣就可以「金銀在握」了。 你可知道,「廈門肉粽」和「泉州肉粽」有何不同? 你可知道,林則徐在廣州禁煙的時候,外國領事們如何以冰淇淋來讓他出糗?而林則徐又如何與廚師商議,利用「太極芋泥」這道福州名菜,來報復外國領事們的捉弄,為國爭光?..... 王浩一是愛吃愛玩的台南府城文史工作者,他以四年半的時間,精心企劃,深入訪談,從小吃典故到飲食考古,為你打開窺察台灣文化的有趣窗口。當然啦,書中還介紹一百多家生意興隆,口味獨到,讓你聞香下馬的小吃店家,絕對值得你按圖尋訪,吃遍府城,成為台南小吃專家! 小吃是非常具體的生活方式,可以一路從先民的故鄉再溯源到幾千年的歷史大河。老祖宗們展現豐富多采的「吃」的享受與創意,每一種小吃都有它精彩的故事和迷人的豐腴美味。台南,風華小吃首都,有絕對光輝燦爛的飲食版圖和許多百年老店滿足你味蕾的探索。 -
五湖四海家常菜
本書是明報專欄「五湖四海家常葉」的結集,每期訪問天水圍居住的主婦,記錄她們烹調家鄉菜的過程,由Stella繪出食譜,每篇配有冷知識。書中會涵蓋不同中國菜系,包括廣府菜、京滬、潮州、東南亞等。本書將分上、下兩本推出。第一冊《五湖四海家常菜——廣東及華南地區》率先在香港書展登場! -
煉獄廚房食習日記
美食作家王宣一、蔡珠兒、韓良露、盧非易 真情推薦 比爾.布福特放著好好的《紐約客》編輯不幹,自願到三星餐廳的廚房當學徒,還大老遠跑到托斯卡尼跟肉販學藝……沒想到,這一股腦兒對美食的狂熱,換來的竟是集羞辱、凌虐與烤驗之大成的美味大歷險! 妙趣橫生,直追《山居歲月》!精采撩人,猶如美味豪華大餐! 一開始,比爾.布福特只是有機會近身採訪美國家喻戶曉的廚神馬利歐;按耐不住對美食的狂熱,他決定親身下海到馬利歐的餐廳廚房當學徒——他原以為他的跨界冒險行動,不過就像是到職業廚房的「地下社會」遊覽一番,還可以堂而皇之地進入餐廳重鎮,一窺美食如何烹煮調製的秘密,不料,他卻發現自己猶如墮入酷熱煉獄的奴隸,飽受煎熬、凌虐、烤驗……;然而,為了追尋頂尖廚藝的源頭,他索性辭掉工作,追隨師父馬利歐的腳步,遠渡重洋到義大利、英國,向馬利歐的師父一一學藝、討教,最後拜在熱愛朗誦但丁詩句的托斯卡尼肉販門下…… 布福特在《煉獄廚房食習日記》中,以幽默敏銳、精采撩人的文字,活靈活現地描繪了他這個廚房天兵手忙腳亂的種種窘態、糗事,又如何捱過周遭個個身懷絕技的大廚們給他的魔鬼訓練……;我們有如身歷其境地體驗了熱廚裡的夢想人生,窺見大廚之所以為大廚——他們鮮明獨特、活力十足的個性,在烹飪裡灌注的熱情和感性;我們彷彿置身熱氣氤氳而香氣四溢的廚房裡,品味著美食所帶給我們的豐富美好,領略著食物背後的靈魂、文化傳統…… ★★★「鵝毛筆獎」2006年飲食類入圍作品★★★ ★★★「詹姆斯.畢爾德獎」2007年飲食寫作類入圍作品★★★ ★★★《紐約時報》2006年百大暢銷好書★★★ -
安東尼波登.半生不熟
出版首週即迅速登上AMAZON、《紐約時報》TOP 1 睽違十年,《廚房機密檔案》令人期待已久的續集! 辛辣,但真誠。 「毫不在乎」對我來說一直是很成功的商業模式。——安東尼.波登 從主廚、作家到專業美食玩家,波登如何看待人生的不同面貌? 對於當今廚藝界的生態與爭議人物,又有什麼見解? 波登以猛烈的自白與批判,深入探索廚藝、食物與人生的核心 毫無保留,火力全開! 十年前經典的《廚房機密檔案》問世,除了提醒我們外出用餐的注意事項和潛在危機(從週一不新鮮的魚到回收再利用的麵包),也讓波登一舉成為全球知名作家。這十年來,廚藝界的文化、生態,以及波登本人都有了不少改變。 波登在《半生不熟》這本半自傳作品中探索十年來的轉變,在過往歲月與當今廚界生態間來回穿梭,回憶從廚師變成行遍天下美食玩家的奇特經歷;在這段期間,他甚至升格成為人父。 波登剖析他的所見所聞,不時穿插自白、批判與調查,並以其犀利的筆觸,點評或質問美食界鼎鼎大名的人物,包括名廚傑米.奧利佛(Jamie Oliver)、顛覆精緻美食界的年輕主廚張戴維(David Chang)、備受推崇的「慢食之母」愛莉絲.華特斯(Alice Waters)、《頂尖主廚大對決》(Top Chef)的贏家和輸家等,甚至專闢篇章批判他心目中的「混蛋食評家」亞倫.瑞奇曼(Alan Richman)。 波登總是不時反問「何必煮呢?」或者「何必煮好呢?」這類牽涉美食核心的根本議題。在他辛辣的直率筆鋒下,?藏的其實是熱切而真誠的、對美食感動人心之力量的信仰。《半生不熟》以妙趣橫生的精彩敘述,帶領我們一窺廚藝界的樣貌,並重新思考人生與食物的意義。不論是老饕或門外漢,都能讀得津津有味,興致盎然。 ★好評推薦: 安東尼.波登永遠是最誠實的一個角色。在本書裡,他一貫的犀利風格未曾改變,但最特別的是,他描述自己也如此直接。--「個人意見」陳祺勳 ★媒體推薦: 波登有見解,懂門路,好品味,是個渾然天成的魅力作家……一談起食物和烹調者,他就成了無可救藥的浪漫主義派。 ——《紐約時報書評》 波登是個生動、輕佻、常語帶髒字的作家,犀利抨擊時,他興奮地毫不手軟,但寫起珍愛的事物時,他更是妙筆生花,興致盎然。他對餐廳員工幕後生活的翔實描述實在精彩。 ——《華爾街日報》 波登那強而有力的聲音,從攝影機前轉移到書頁上。他言詞犀利無畏,大鳴大放,毫不愧悔。 ——《洛杉磯時報》 《廚房機密檔案》的作者已升格為人父,但講起話來還是百無禁忌、活力十足,犀利依舊。 ——《時代》雜誌 -
中国古代庶民饮食生活
《中国古代庶民饮食生活》主要讲述了:历史学本来是人类最早建立的学科之一,我们中国人尤其重视历史,从远古的时候便设有史职,编写历史。在传统的书籍分类中,史书占了一大门类,历代官私所编史书真是汗牛充栋。正因为这样,有的外国学者把中国人称做历史的民族。可是就是这么~门渊源悠久、根柢深厚的学问,在近若干年竞遭遇到种种的障碍和曲折,“史学危机”之说在高校里和社会上却很流行。历史学怎样适应社会的要求,怎样摆脱困境而重新振兴,成了有识之土共同关注的问题。 -
中国饮食文化史
作者认为:饮食文化主要指饮食与人、人群的关系及其所产生的社会意义。兹举两例为证: 中国人善于在极普通的饮食生活中咀嚼人生的美好与意义,哲学家更是如此。庄子认为上古社会最美好,最值得人们回忆与追求,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可以“鼓腹而游”,也就是说吃饱喝足之后能充分享受人生的乐趣。先秦哲学家中最冨于悲观色彩的庄子尚且如此。那么积极入世的孔子、孟子、墨子、商鞅、韩非等人就更不待言了。 中国人对付鬼神也像处理人际关系一样,总是通过食物来疏通关系。西洋人悼念亡者一束鲜花就可以了,中国人不成,事死如生,活人吃什么,祭祀死人至少是同待待遇(一般还要高一档)。古代祭祀鬼神都有食物,而且根据鬼神的贵贱亲疏和他企盼的大小决定祭祀食品的丰俭。这完全与老百姓对付骑在他们头上的官吏一样,因此有人说祭祀不过是人对鬼神的贿赂。 -
舌尖上的文化
作为一个厌食症者,我喜欢看许石林的文章,我厌食,但不厌许石林的文字。看了老许的饮食随笔,厌食症也好了,牙好,胃口就好,吃嘛嘛香!尽管身体还瘦,那是万恶的过去。 张发财:电视片《舌尖上的中国》平面设计 许石林的文化随笔,除了让你想起周作人、梁实秋、汪曾祺的渊雅从容,还有他自己独特的尖新机敏,文笔纯熟,意态优游,调遣词句,常有神来之笔。 ——杨福音(作家、书画家) 写饮食随笔,许石林不陷入具体的饮食操作中去,他的特长是对史料探幽发微,联想、发挥、讽喻,撒得开又收得拢。他 的文字趣味为首,思想为底。读者沾上了,就放不下。 ——张 扬(荷兰海牙孔子学院院长) 人间风物,难分轩敞大宴;天下味美,不舍苍蝇小馆。生花妙笔,道尽市井街巷里的饮食和民俗,回首往昔,关照当下,他写的不仅仅是吃。 ——寇 丹(作家、民俗学家、茶文化专家) 许石林涉猎极广,经史子集以及音乐、戏剧、书法、收藏等无不用心,有所收获,所以其行文看似不经意,却于雄浑处见极微,于繁密处见开阔。你不得不赞叹他打通各类艺术形式之间阻障的能力。 ——厚圃(青年作家) 故纸堆里埋藏着尘封的历史,许石林从中打捞起过去的饭局,古国典章,鼎鼐之事,别有意趣,他笔下的饮食文化,非常好玩,这是一个会吃又会写的人,非大才情不能为。 ——魏风华(作家、诗人、历史学者) -
食經1
《食經》是食譜,它的珍貴,在於講食物和烹飪的道理,也在於談菜式背後的原理和故事。有特級校對之稱的作者陳夢因,是著名飲食評論家,他從不教人刻板的烹調方法,而是從選擇材料,研究火候,比較各時各地的口味差異,再加上廚師的秘訣,老饕的經驗談,綜合的和盤托給讀者去領會參悟。 本書特點: ‧ 以家常廣東菜為核心,兼及各地特色菜,當中極多著名菜式及製法的介紹乃作者個人飲食交遊採集而來,至今很多已鮮為人知,彌足珍貴。 ‧ 作者作為食家,在文字行間常流露個人對合理飲食的訴求、行業流弊的針砭、食客該具備的知識介紹等,雖零碎但珍貴。 ‧ 本書對50年代的名店、名廚、食飲故事記錄頗多,對回憶及了解當時食風世情有一定助益。 -
種地書
各方喜愛讚譽的《紅燜廚娘》,終於7年後,我們又等到了她…… 她是蔡珠兒!全新作品《種地書》! 首次呈現珠兒的攝影,文字與影像並茂的生活好書 關於飲食,她走遍全球;關於植物,她俯拾可談; 關於旅行,她興味盎然;關於生活,她心有所感。 她在小島種地。 晴耕雨讀。日裡夜裡。 揀瓦礫,播種籽;讀一本書,喝一杯茶。 曾經,廚房是她的聖壇,書房即她的解放。 而今,多了幾畦地,汗滴下土,芽萌出綠。 春夏秋冬,有如時而至的,有無常侵擾的; 關於土地關於食物關於安居關於旅人 關於肉身之衰關於生活與生命。 她在小島種地。天地悠悠。日復一日。 ★ 每次都挑戰書寫深度與廣度的蔡珠兒,7年後全新大作《種地書》,除美食外,更寫下一篇篇世間樂趣讓你一探窺究。「傻婆荷蘭豆」章節記錄了珠兒下田當農婦的趣味與興味;「暖紅色瑪麗亞」章節一段段出走、環遊世界的探險;「馬場維修記」隨筆出生活的手記;「叮叮見聞」長住香港的珠兒,融入這社會的多年觀察,她筆下的香港硬是個道理;「時間的逃犯」記錄時代變遷的社會樣貌、人物書寫、風土體驗,以及最引人入勝、大呼過癮的蔡式美食書寫…..全都在《種地書》,最受矚目的話題新作! ★蔡珠兒的美食書寫,有其溢於紙上的色香味、有歷史考究的淵源、有食物與人的關係,更有全球化食物的生態鏈批判,這龐雜全面的食物與美味書寫,非一般美食書籍之單選項能望塵莫及。 這深厚的功力,大內高手的底蘊。蔡珠兒首次揭露其寫作思維:「我都是用寫論文的方式來寫散文的。」「我寫文章看重結構,還要收集和消化資料,步步為營,層層推演,真的跟寫論文沒什麼兩樣。」 ★名作家傅月庵、名設計者楊雅棠聯手整體編輯設計,最堅強的金三角陣容打造出最受矚目的話題新作。 ★蔡珠兒「都市農婦」生活,《種地書》出版,讀者Q&A: 1. 為何開始自耕生活? 搬到香港後,我一直在陽台種東西,地方有限,只能零敲散打,種些青蔥、辣椒、迷迭香、九層塔等調味小植物,不過癮啊,很想大刀闊斧玩真的。 兩年前搬到新家,有個花園,終可如願,腳踏「實地」,大種特種。鄰居多半在花園裡闢泳池,裝修的工頭慫恿我也搞一個,說是一來風水好(有水嘛),二來增值加分,有泳池,房價可以多出百分之十呢。哼,才不要,我又不會游泳,還是把地拿來種田。他聽了,嘴裡陪笑,眼中卻露出奇怪的神情,唉唉我知道,那意思是「呢個女人傻傻地」。(粵語的「傻」,有輕度瘋、痴之意,近乎台語的「秀斗」) 至於為什麼想種地? A)自己種菜,有機,安全,且能種市面未見的品種(例如甜菜和紅鳳菜)。 B)產地直送,從花園到廚房然後端上餐桌,新鮮生脆美味,有錢也吃不到哩。 C)可以勞動強身。 D)果菜看來美,又可招蜂引蝶,給花園增添顏色和風光。 E)自種蔬果送朋友,或是請朋友來吃,開心又有面子。 F)進修增值,學習一種生活的新技能。 G)從廚娘到農婦,上溯生產源頭,更能掌握食材的滋味和特性。 H)我是南投農民的後代,土性深重嘛。 理由太多了,還可以一直列到Z,不過先這樣吧。 2. 自耕生活甘苦? 呵呵,這「甘苦」可要用台語說了,真的不容易啊。 興沖沖種起地,以為在地裡灑下菜籽,澆澆水施施肥,就可以等著採收。誰知一開始就跌頭撞壁,掘土整地時,發現地肉薄弱、土質貧瘠,更糟的是,地下埋了很多建築廢料,石塊殘磚密密麻麻,清完一層又有一層。兩年來,我一點一點慢慢挖,撿出的磚石廢瓦,可以裝滿幾隊砂石車,搞不好能在香港近海填出一個人工島! 土質先天不良,我又沒經驗,一開始菜長得很差,萵苣不結心,莧菜黃瘦長不大,小黃瓜蜷曲不直,皆因肥力不夠。於是查找看書,並向農友請教,進行一場長期的「土(地)改(良)革命」。一邊繼續挖地,一邊嘗試各種施肥法,又逐漸了解作物的特性(例如芹菜喜濕,要多澆水;香茅喜乾,不要常澆),土質終於有起色,出現腐植質和蚯蚓,收成也因而漸入佳境。 甘:自種的蔬菜有滋味,芒果、木瓜芳馨甜美,瓠瓜巨大,可吃又可玩。 苦:胼手胝足,勞動過度,手上起繭,腰痠臂痛。左臂患了「網球肘」,推拿治療了幾個月。 至於曬黑、中暑、被蚊蚋狂咬、割傷破皮等等,就算小意思了。 3.睽違七年的《種地書》新書感想與心得? 天啊,七年掛零蛋,我這算哪門子的文字工作者? 慚愧呀,真該在我的菜園挖個洞,鑽進去不見人。 可是,我好像也沒閒著呢,做飯、種菜、讀書、爬山、旅行、請客和作客,玩這個玩那個,日子過得熱呼呼,忙著哩。 我向來把文字看得很重,沉沉地扛在肩上,壓在心頭。這幾年,我逐漸明白,寫作只是生活的一種可能,不是全部。做菜、種地、遊戲,也都是生活的各種可能。做菜給朋友吃,我覺得那快樂不亞於出一本書──雖然這書很短暫,寫在餐桌上,讀者也只有幾個。種地亦然,這書寫在土地上,僅有一季,但滿足的強度一樣。 生活有很多可能,天上桌上地上,到處可發表。 所以,對文字就更懶怠了,「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呵呵,我又給自己的懶惰找藉口了。 -
難忘香港食與色
此陳雲在《信報》文化版「我私故我在」專欄的結集:「故土風物,一去不返。低首沉吟,無力回天,聊以文字,錄存舊蹟。兩朝政府為香港撰寫偽史,我為山村癡情朋友、叔伯婆娘、遊方術士、剃頭匠人作傳,為野魚昆蟲、山精水怪、番薯芋仔寫記。黃鐘委地,豺狼當道。山窮水盡,風流雲散。追憶逝去的水土與人情。」 -
衣食大义
食衣住行,各有门道,中国五千年礼仪制度传承下来,攒下不少花活儿。汪朗检索自己的知识库,引经据典,集成数十篇关于食衣住行的散文随笔,趣谈先人们的文化和智慧,重拾远逝的礼仪风俗,让色彩斑斓的民族传统文化再现灵光。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